[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287574U - Thresher, and concave of thresher - Google Patents

Thresher, and concave of thresh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287574U
TWM287574U TW94216737U TW94216737U TWM287574U TW M287574 U TWM287574 U TW M287574U TW 94216737 U TW94216737 U TW 94216737U TW 94216737 U TW94216737 U TW 94216737U TW M287574 U TWM287574 U TW M28757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t
threshing
drum
central portions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4216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toshi Samuraki
Akira Miyamoto
Masaaki Oda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Seirei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Seirei In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M287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287574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7/00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7/02Thresh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tools
    • A01F7/06Thresh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tools with axles in line with the feeding direction ; Axial thresh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M287574 • (1) ' 八、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是關於縠物聯合收割機的脫榖裝置及脫榖裝置 的承網的構造。 【先前技術】 以往,在穀物聯合收割機中,在扶禾、收割裝置的後 • 部配置由脫榖部與篩選部所構成的脫榖裝置,將所收割下 來的榖稈利用餵送鏈挾持而將其搬運到脫榖裝置的脫榖部 ,在該脫榖部進行脫粒處理,藉由其下方的篩選部來將榖 粒進行篩選。該脫榖部,是由:脫粒滾筒與配置在其下方 的承網所構成,脫粒滾筒,在其外周植設有多數的脫粒齒 ,是設置成能以朝前後略水平方向設置的軸部爲中心轉動 。在該脫粒滾筒的下方配置作成從正面來看爲半圓形的承 網,該承網是配設成覆蓋該脫粒滾筒的下方。藉由這樣的 ® 構造,使脫粒滾筒旋轉,將榖稈搬運到脫榖部的話,藉由 脫粒齒來將榖粒進行脫粒處理,讓榖粒或碎稿草從承網漏 下。所漏下的榖粒或碎稿草等會落到配設於脫榖部的下方 的篩選部的搖動篩選裝置上,來篩選成精製榖粒或碎稿草 等,精製榖粒會儲存在糧箱,碎稿草等會被排出到機外。 而上述承網,雖然網眼(孔)是作成讓榖粒可以漏下 ,而其網眼(孔)的大小,其設置於後部的孔部是作成比 設置在其他部分(前部)的孔部的大小更大(例如參照專 利文獻1 )。 -5- M287574 ^ (2) 〔專利文獻〕曰 【新型內容】 〔新型欲解決的課題 可是,專利文獻 置在承網後部的孔部 小的,所以如果榖桿 ® 話,在承網前部漏下 榖粒或碎稿草等的處 的話,第二次出糧物 無法完全處理,而會 會將榖粒排出。 因此本創作,其 地進行篩選處理,以 或碎稿草等的漏下。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 本創作所要解決 k 的手段。 在第1創作,是 方向的脫粒滾筒的下 具有前部分、後部分 該後部分的孔部的大 小更大,並且該承網 本特開2003 -2597 1 9號公報。 1所示的脫榖裝置的承網,由於與設 相比,承網前部的孔部的大小是比較 大量搬運而脫榖裝置的處理量很多的 的量有限,容易產生堵塞的情形,讓 理物不容易漏下。如果成爲這種狀態 就會變多,即使將二次出糧物還原也 成爲惡性循環,篩選精度會變差而也 目的是,在篩選部的起端部也能充分 承網的前部來促進脫榖處理後的榖粒 段〕 的課題如上,接下來說明解決該課題 在脫榖裝置的脫粒室內,橫架在前後 方周圍所配置的承網,其特徵爲:是 、及前後中央部分,是將該前部分及 小作得比該前後中央部分的孔部的大 ,是經由前後方向的接合線來連接設 -6 - M287574 • (3) 置前側網與內側網,在該內側網,從其前部分經由該前後 中央部到該後部分,在前後是有排列著複數個:與該脫粒 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在該前側網的前後中央部 ,前後排列著複數個:從該內側網的前後中央部的各分隔 板連續狀地延伸設置的分隔板,在該前側網的後部分,是 將與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前後排列成較該 前後中央部更緊密,在該前側網的前部分,則沒有設置與 ® 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 在第2創作,是在具備有前滑板及其後方的篩選裝置 的搖動篩選裝置的上方所配置的脫榖裝置,在其脫粒室內 ,沿著從前方朝向後方的榖稈搬運用的餵送鏈,將脫粒滾 筒橫架在前後方向,在該脫粒滾筒的下方周圍配置承網, 使送塵口處理滾筒及其下方的送塵口的前部,面對於該脫 粒滾筒的後部側方之脫榖裝置,其特徵爲··該承網,其前 部分是被配置在該前滑板的上方,其後部分是被配置在該 ® 送塵口的側方,其前後中央部分是被配置在該篩選裝置的 上方’是將該前部分及該後部分的孔部的大小作得比該前 後中央部分的孔部的大小更大,並且該承網,是經由前後 方向的接合線來連接設置前側網與內側網,在該內側網, 從其前部分經由該前後中央部到該後部分,在前後是有排 列著複數個:與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在 該前側網的前後中央部,前後排列著複數個:從該內側網 的前後中央部的各分隔板連續狀地延伸設置的分隔板,在 該前側網的後部分,是將與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 -7- M287574 象 (4) 分隔板前後排列成較該前後中央部更緊密,在該前側網的 前部分,則沒有設置與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 板。 在第3創作,上述承網,其上述餵送鏈側的端部,是 以前側網緊壓構件而被固定在脫粒室,在該前側網緊壓構 件上,是以與脫粒滾筒旋轉方向平行的方式,將複數的阻 力構件配置在上述分隔板的延長位置上。 B 在第4創作,是將上述分隔板的高度作成比上述前側 網緊壓構件的阻力構件的高度更高。 【實施方式】 接下來說明創作實施方式。 第1圖是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穀物聯合收割機的全體 左側面圖,第2圖是相同的全體平面圖,第3圖是脫榖部 與篩選部的左側面模式圖,第4圖是顯示脫粒室的正面圖 ,第5圖是顯示脫粒室下部的正面圖,第6圖是顯示承網 的展開圖,第7圖是承網的側面圖,第8圖是前側網緊壓 構件的後部立體圖。 首先,針對本創作的穀物聯合收割機的全體構造,用 第1圖、第2圖來加以說明。 在鏈軌式行駛裝置1上載置有機體框架2,在該機體 框架2前端是可升降地配設有扶禾、收割部3。該扶禾、 收割部3,在前端是突出有撥草板4來將榖稈進行撥分, 在其後部立起設置有牽引盒體5,藉由從該牽引盒體5突 -8 - M287574 ’ (5) « 出的耙齒6的旋轉來牽引榖稈,用配設在上述撥草板4後 部的割刀7來收割榖稈的根部。 所收割的榖稈,會以上部搬運裝置、下部搬運裝置、 縱搬運裝置8將其朝後部搬運,根部側會從該縱搬運裝置 8的上端接替到餵送鏈9,將榖桿搬運到脫榖部20內。在 從該餵送鏈9後端起的斜後方配設有排稿草搬運鏈1 〇, 在該排稿草搬運鏈1 0後部下方配置有以排稿草切割裝置 B 、擴散運輸機等所構成的排稿草處理部1 1,在將排稿草 切斷成爲稿草片之後,會一邊使其擴散一邊均勻地放出到 田間,或者不切斷就將其排出。 在上述脫榖部20的側部配設有用來儲存篩選後的精 製榖粒的糧箱1 3,在該糧箱1 3前部配設有運轉室1 4。另 一方面,在糧箱1 3後部立起設置有排出螺旋鑽1 5的縱螺 旋鑽15a,以該縱螺旋鑽15a爲中心讓排出螺旋鑽15及 糧箱1 3可轉動,藉由將糧箱1 3朝側邊轉動則能容易地對 I 主機內部側所配置的驅動系統或油壓系統進行維修。 在該糧箱1 3的底部是朝前後方向配設有排出輸送機 1 6,是將該排出輸送機1 6的後部與縱螺旋鑽1 5 a的下部 連通,並且從該排出輸送機1 6的後部將動力傳達到上述 排出螺旋鑽1 5,從排出螺旋鑽1 5前端將糧箱1 3內的榖 粒排出到卡車等。並且,在脫榖部20的下方,配設篩選 部3 0,來將從脫榖部20落下的榖粒或稿草屑等進行篩選 ,將精製榖粒輸送到上述糧箱1 3,將稿屑等排出到機外 -9- M287574 • (6) 接下來,用第3圖來說明脫榖裝置的脫榖部20。 在形成於脫榖部20的脫粒室2 1,是設置有軸支架 機體的前後方向的略圓柱形狀的脫粒滾筒22,在該脫 滾筒2 2的外周面植設有脫粒齒2 2 a、2 2 a......。且可裝 地包圍設置著半圓形狀的承網23以覆蓋該脫粒滾筒22 下部周邊。另一方面,藉由餵送鏈9,會一邊限制榖稈 根部側,且將榖稈的前端側插入到脫粒滾筒22的下方 ® 將榖稈運送到機體後方。此時,藉由脫粒滾筒22的旋 來進行脫粒,從承網23讓榖粒或稿草屑等漏下。 在從上述脫粒滾筒22的後部的側邊(糧箱1 3側, 本實施例中是在機體進行方向右側)起的後方,形成了 理室25,在該處理室25內,作成略圓柱形狀的送塵口 理滾筒26,是在脫粒滾筒22的後部的側邊,與脫粒滾 22平行,朝前後方向被橫架支承著。而在覆蓋脫粒滾 22且形成脫粒室2 1的脫粒滾筒盒體的後部(右)側面 胃以及覆蓋送塵口處理滾筒26來形成處理室25的處理滾 盒體的前部(左)側面,開設有送塵口 27,讓脫粒室 與處理室25連通在一起。而且包圍設置有半圓形狀的 理滾筒網28,以覆蓋該送塵口處理滾筒26的下部周邊 而在脫粒滾筒22無法處理的附有枝梗的榖粒等的未處 物,會從送塵口 27被運送到處理室25內加以處理,只 通過在上述處理滾筒2 8所設置的孔部(網眼)的處理 才會落下。 在上述處理滾筒網2 8的下方,是朝前後方向軸支 在 粒 卸 的 的 而 轉 在 處 處 筒 筒 筒 21 處 〇 理 有 物 架 -10- M287574 (7) 有送塵搬運輸送機29。送塵搬運輸送機29是螺旋式的輸 送機,藉由該送塵搬運輸送機29,可以通過在處理滾筒 網2 8所設置的孔部(網孔)而漏下的處理物’會被朝向 機體前方(也就是與送塵口處理滾筒26的搬運方向相反 )搬運,從設置在送塵搬運輸送機29前端的排塵口 29a 再被投入到篩選部3 0。 接著,針對脫榖裝置的篩選部3 0 ’用第3圖加以說 •明。 針對篩選部3 0,是利用搖動篩選裝置31的搖動篩選 與風選機32來進行風力篩選,而分級成第一糧物、第二 糧物、與稿草屑等。 搖動篩選裝置31是收容在機框33內。搖動篩選裝置 31的前後長度是決定爲:其前端部是延長到脫粒滾筒22 的前端部的下方,其後端部是延長到送塵口處理滾筒26 後端部的下方。在搖動篩選裝置31前下部是設置有沒有 ® 圖示的搖動軸,並且在後部設置有搖動驅動機構3 4,藉 由搖動驅動機構3 4讓搖動篩選裝置3 1對機框3 3擺動。 在搖動篩選裝置31的前部設置有前滑板3 5,並且在 該前滑板35的後下方設置有後滑板36。該前後的滑板35 、36是將板狀的構件形成爲波狀,通過承網23的處理物 (榖粒及稿草屑等的混合物)會落下到前後的滑板3 5、 36上’藉由搖動篩選裝置31的搖動而被朝向機體後方搬 運。而且’在上述前滑板3 5的後方設置有篩選裝置5 0, 並且在後滑板36後部連接設置有第二篩選部也就是網狀 -11 - M287574 (8) 的榖粒篩3 7,在榖粒篩3 7與上述後滑板3 6的上方,且 在篩選裝置的後方,是覆蓋安裝有第一篩選部也就是穎糠 篩3 8。在穎糠篩3 8的後方,是配設有逐稿器3 9。 上述穎糠篩3 8,會因應投入到搖動篩選裝置3 1的處 理物的量來調節其開度,榖粒及較細的稿草屑會通過穎糠 篩3 8落下到其下方,較穎糠篩3 8的開口更大的稿草屑則 會朝後方搬運。此時,在穎糠篩3 8與榖粒篩3 7之間會藉 B 由風選機32從篩選部30的前方向後方產生篩選風,較細 的稿草屑的一部分會朝後方被吹走而與榖粒分離。 在上述搖動篩選裝置3 1的前滑板3 5後部下方且在後 滑板36的前部下方配置了風選機32,是讓風選機對穎糠 ’篩38或榖粒篩37進行送風。並且,在第一輸送機41與 第二輸送機42之間也設置有負壓送風扇也就是第二風扇 43來進行篩選送風,即使是風選機32的篩選風力較弱的 篩選部30後部其篩選性能也不會降低。 B 在搖動篩選裝置3 1的後端部附近是在整個寬度都橫 設有吸引風扇40,而可將乘著從上述風選機32、第二風 扇43所供給的篩選風的流動的塵埃或脫榖時所產生的塵 埃等以該吸引風扇40加以吸引而排出到機外。 在上述搖動篩選裝置31下方的前後途中位置’在左 右方向橫設有第一輸送機41與第二輸送機42。第一輸送 機4 1與第二輸送機4 2的位置關係,第一輸送機41是在 接近風選機32側(機框33的前部),第二輸送機42是 在距離風選機3 2較遠側(機框3 3的後部)。 -12- M287574 (9) 在第一輸送機4 1的右端部是連結著設置成其長軸方 向(搬運方向)爲略上下方向的揚榖輸送機44’該揚榖 輸送機44的上端是與糧箱13內連通。 在該構造中,投入到篩選部3 0內,漏下到搖動篩選 裝置3 1的前滑板3 5上的榖粒、枝梗附著粒、未熟榖粒、 以及細稿草屑等的混合物,在漏下到穎糠篩3 8上的過程 ’利用以風選機3 2所產生的從篩選部3 0的前方朝向後方 的氣流,將細稿草屑朝向後方吹散。漏下到穎糠篩3 8上 的榖粒、枝梗附著粒、未熟榖粒、及細稿草屑等的混合物 ,藉由搖動篩選裝置3 1的搖動,會被朝後方搬運。此時 ’榖粒、枝梗附著粒、未熟榖粒、及細稿草屑等會從穎糠 篩3 8的開口部朝後方落下,較大的稿草屑會被搬運到穎 糠篩3 8後方,經過逐稿器3 9排出到機外。 從穎糠篩3 8的開口部落下的榖粒、枝梗附著粒、未 熟榖粒、及細稿草屑等會漏下到後滑板3 6及榖粒篩3 7上 。此時也會藉由來自於風選機3 2的篩選風,將細稿草屑 的一部分向後方吹散使其分離。 漏下到榖粒篩3 7上的榖粒、枝梗附著粒、未熟榖粒 、及細稿草屑等中,榖粒、未熟榖粒、細稿草屑等會於榖 粒篩3 7漏下而落下至下方。此時,重量較大的榖粒(第 一糧物),會被回收到第一糧物回收部4 6 (是設置在滑 板4 5的後方的篩選部3 0底面的凹部,收容著第一輸送機 4 1 ),從第一輸送機4 1經過揚榖輸送機4 4,被搬運到糧 箱13。 -13- (10) M287574 另一方面’重量較小的未熟榖粒、細稿草屑的一部分 、斷穗粒、或榖粒等所混合的未處理粒,會藉由來自於風 選機3 2的篩選風被吹到後方,被回收到第二糧物回收部 4 7 (是設置在第一糧物回收部4 5的後方的篩選部3 0底面 的凹部’收容著第二輸送機41),從第二輸送機42經過 二次還原輸送機48,被搬運到枝梗處理滾筒49,藉由該 枝梗處理滾筒4 9除去枝梗之後,再將其投入到前滑板3 5 ^ 上(或穎糠篩3 8上)。 接著,針對脫榖部20的承網23的構造,用第4圖〜 第7圖來加以說明。 承網23,是將糧箱1 3側(進行方向右側)作爲內側 網6 0,將餵送鏈9側(進行方向右側)作爲前側網61, 分隔成搬運榖稈的穗前側與根部側,在送塵口 27起端的 前後方向的路線1 00,是以連結部65來連結內側網60與 前側網61。 ® 在上述連結部65,在形成在內側網60及前側網61 的周圍的各網框60a、61a中,在機體前後方向隔著略相 等的間隔的位置,是從其中一個網框60a (或61a)的抵 接部側朝向接線方向突出設置複數的銷栓62a、62a…… ’在另一方的網框6 1 a (或60a )的抵接部側形成有對應 於各銷栓62a所突出設置的位置的插入孔。藉由將前側網 61壓入到內側網60側,且將銷栓62a嵌合到插入孔,將 內側網60與前側網6 1連結起來構成承網23。設置上述 銷栓62a的位置或數量並不限定,其連結構造也沒有限定 -14- (11) M287574 ,也可以用使凹凸部嵌合的構造。 而在上述內側網6 0的網框部6 0 a的糧箱1 3側,是將 機體前後方向的位置作成與上述銷栓6 2 a大略相同,是朝 接線方向突出設置有複數的銷栓62b、62b……,藉由將 這些銷栓62b嵌合在具備於機體側的作爲固定構件的支架 6 6,來將內側網6 0固定在機體。另一方面,在上述前側 網6 1的網框部6 1 a的餵送鏈9側,是固定著設置於機體 B 主體側的托架7 1,將前側網6 1固定在機體。在脫粒滾筒 22下方將承網23固定在機體。 上述承網23是作成可以從機體側邊進行裝卸。也就 是說’是將作成可對機體側邊進行開閉的用來支承餵送鏈 9的餵送鏈框架8 1開放,是從機體側邊沿著設置在機體 側的框架67所設置的導軌,而可圓弧狀地拉出或插入而 可進行裝卸。承網23,如上述,是與脫粒滾筒22的軸芯 方向平行地在圓弧部分分割成複數個構造(本實施例中是 t 兩個)’讓承網23不會碰到餵送鏈9或脫榖外殼等而可 進行裝卸,容易進行對機體的裝卸作業。讓承網容易製造 ’且其保管場所也能節省空間。 如第6圖所示,上述承網23是藉由上述內側網60與 目11側網6 1而形成爲平面來看略L字型,上述前側網6 1與 內側網60相比,其前後方向較長且稍微朝後方突出。該 內側網60與前側網61,是在網框60a、61a上固定設置 有薄金屬製的板體63、64,在該板體63、64穿設有方形 的孔部73、74,是作成網眼狀。通過這些孔部73、74, -15- (12) M287574 藉由脫粒齒2 2 a、2 2 a......來讓脫落的處理物漏下到承網 2 3上。在本實施例,雖然孔部2 9 4 a的形狀爲方形,而有 可以是圓形或多角形。也可以代替在板體6 3、6 4構成孔 部7 3、7 4的方式,也可以用編織線材的網子來構成。 上述孔部7 3的大小(一個孔部的開口面積)是大於 孔部74的大小(一個孔部的開口面積)’從前面開始每 個預定區間,是以配置開口面積較大的孔部7 3的部分, ® 配置較小孔部74的部分,配置較大孔部73的部分的順序 ,來將孔部73、74設置在承網23。也就是說,在位於承 網2 3的具有前後寬度L 1的脫粒滾筒2 2的前部下方的部 分與位在具有前後寬度L2的脫粒滾筒22的後部下方的部 分,是設置有開口面積(網眼)較大的孔部7 3。另一方 面,在位於承網2 3的其他部分的具有前後寬度L3的脫粒 滾筒的前後中央部下方的部分,是設置有開口面積(網眼 )較小的孔部74。 ® 而上述承網23,如第7圖所示,配置開口面積較大 的孔部7 3的前後寬度L 1的部分,是位於前滑板3 5的上 方,配置開口面積較小的孔部74的前後寬度L2的部分, 是位於從前滑板3 5後部到篩選裝置5 〇的後部的上方,或 者位於從前滑板3 5的後部到後滑板3 6的上方,配置開口 面積較大的孔部7 3的前後寬度l 3的部分,是位在從篩選 裝置5 0的後部到穎糠篩3 8或榖粒篩3 7的前後中途部上 方。也就是,前後寬度L 3的部分,是位於脫粒室2 1的送 塵口 2 7的側邊。藉此,將承網2 3的開口面積較大的孔部 •16- (13) M287574 73配置在前滑板35的上方與送塵口 27附近,開口面積 較小的孔部74則是配置在前滑板35後部與篩選裝置50 的上方。 藉由這種構造,在位於脫粒滾筒22的前部下方的承 網23的前部分,由於是將承網23的孔部73作得較大, 讓脫粒滾筒22的處理物容易漏下到搖動篩選裝置3 1的起 端部的前滑板35上。即使大量搬運榖稈而脫粒滾筒22的 • 處理量很多也不容易產生堵塞的情形,能夠促進在承網 2 3前部的處理物的漏下,而能夠高效率地以前滑板3 5進 行篩選。 在位於脫粒滾筒22的前後中央部下方的承網23的前 後中央部分,是設置有承網23的開口面積較小的孔部74 ,處理物較難從孔部74漏下。因此,在脫粒後可利用脫 粒滾筒21的旋轉來充分地進行榖稈的搓揉,從前滑板3 5 經由篩選裝置5 0、穎糠篩3 8、後滑板3 6,來風選大量的 ® 榖粒,而只有精製榖粒落入到第一糧物運輸機41。另一 方面,由於承網23的開口面積較小的孔部74所漏下的處 理物的量較少,所以當從篩選裝置5 0落下時,可以防止 處理物集中而產生堵塞的現象。於是,可防止在承網2 3 前部的堵塞情形,可在搖動篩選裝置的起端部充分地進行 篩選處理。而以脫粒滾筒2 1充分脫粒處理的榖粒,容易 從配置有開口面積較大的孔部73的承網23的後部分漏下 ,精製榖粒會通過穎糠篩3 8、榖粒篩3 7而落下到第一運 輸機4 1,未熟榖粒、細稿草屑的一部分、斷穗粒、或榖 -17- (14) M287574 粒所混合的未處理粒,會藉由搖動而被送往後方,且同時 會藉由來自於風選機3 2的篩選風向後方吹散,被送往第 二糧物回收部。 在設置有孔部73、74的承網23的內側網60與前側 網6 1的上面部,是在脫粒滾筒2 2的旋轉方向配置有以金 屬製的板材所形成的預定高度的分隔板7 6、7 7。也就是 ’分隔板76、77 ’相對於機體進行方向是被配置在左右 ® 方向’是被設置成:與脫粒滾筒22的脫粒齒22a平行, 當脫粒齒2 2 a旋轉時是位在其間。在內側網6 0,在機體 前後方向隔著略相等的位置是平行地突出設置著分隔板 7 6,從內側網6 0與前側網6 1的抵接部延伸到糧箱1 3側 端部。 另一方面,在前側網61,除了前部分之外,在前後 中央部分與後部分隔著適當間隔的位置是突出設置有分隔 板77,是從前側網6 1與內側網60的抵接部延伸到餵送 ® 鏈9側端部。該分隔板7 7,是配設在承網2 3的前後寬度 L3的部分與前後寬度L2的部分,特別是L字型狀的承網 23的突出部23a ’在設置了開口面積較大的孔部73的前 後寬度L2的部分,相鄰的分隔板7 7、7 7之間的間隔是配 置成爲比前後寬度L3之間更狹窄的等間隔,而能讓脫榖 性能提昇。該突出部23a是餵送鏈9的榖稈搬運通路9a 的後半部,是位於脫粒滾筒2 1的後部下方。如果在成爲 前側網6 1的前部分的前後寬度L 1的部分設置分隔板77 的話,當能夠搬運大量的榖稈時,該分隔板7 7的存在反 -18- (15) M287574 而會對榖稈的搬運及脫粒作用造成妨礙’所以並不將分隔 板7 7配置在前側網6 1的前部。 藉此,在分別突出設置著上述分隔板76、77的內側 網6 0與前側網6 1,在前側網6 1的則部分沒有配置分隔 板77,所以不會使從扶禾、收割部3所搬運的榖稈在脫 榖部20的入口附近停滯,而能順暢地在脫粒室2 1內搬運 且藉由脫粒齒進行脫粒,而能夠防止在脫榖的入口附近產 • 生堵塞。藉由餵送鏈9所搬運的榖稈’會藉由配置在承網 23的後部的上述分隔板76、77而朝上方浮起,且同時會 藉由脫粒齒 22a、22a被向下壓。因此,能夠使脫粒齒 22a、22a……確實地抵接於榖桿,可提高脫粒齒2 2 a、2 2 a ……的脫粒作用,而能減少沒有脫粒的情形。 如第5圖、第8圖所示,在上述承網23的外側,也 就是在餵送鏈9側,是配設有前側網緊壓構件80。前側 網緊壓構件80,是形成爲與承網23略相同的曲率半徑, ® 是配置在形成承網2 3的前側網6 1的延長部上。該前側網 緊壓構件8 0,是被固定設置在可開閉地支承餵送鏈9的 餵送鏈框架81且是設置爲一體,而成爲與餵送鏈框架 1 9 0 —起開閉的構造。在這種構造中,前側網緊壓構件8 〇 ,會將捲繞著餵送鏈8 0的餵送鏈框架8 1鎖定在機體側, 並且將其按壓成讓前側網6 1的餵送鏈9側的側端不會彎 曲。 並且’在該前側網緊壓構件8 1的內側的側面(與脫 粒滾筒2 2外周面相對向的面部),是沿著設置在上述內 -19- (16) M287574 側網6 0或前側網6 1的分隔板7 7,而同方向(延長上) 或平行地突出設置有由棒材或板材等所構成的複數的阻力 構件 82、82……。阻力構件 82、82……,是隔著間隔而 配置在對應於作爲上述突出部23a的承網23的前後寬度 L2的部分的位置,各阻力構件82,是以位在連續於分隔 板77處,配置在該分隔板77的延長部上。在本實施例中 ,雖然只在承網23的前後寬度L2的部分配置阻力構件 ® 82,而也可以在承網23的前後寬度L3的部份或前後寬度 L 1的部分配置阻力構件。 上述阻力構件82,其高度H1是低於分隔板77的高 度H2。也就是說,藉由將分隔板77的高度H2作成高於 阻力構件82的高度H1,讓上述脫粒滾筒23的脫粒齒23a 與分隔板77的搭接範圍,大於脫粒齒23a與阻力構件82 的搭接範圍。 藉由這種構造,在藉由餵送鏈9將榖稈於脫榖裝置內 ® 朝後方搬運時,與分隔板7 6、7 7同樣的’藉由該阻力構 件8 2會將榖稈朝上方抬起,此時讓脫粒齒2 2 a旋轉的話 ,榖桿與脫粒齒的接觸長度會變長’而可提高脫粒動作的 效率。也就是說,由於可使榖稈確實地抵接於脫粒齒’所 以可以提高脫粒齒2 2 a的脫粒作用’可以減少沒有脫粒的 情形。而由於藉由分隔板76、77與阻力構件82 —邊使榖 桿反轉一邊將其朝後方搬運,所以可以提高脫粒動作的效 率。 在榖稈的穗前側,由於脫粒齒2 3 a與分隔板7 7的搭 -20- M287574 (17) 接範圍變得更大,所以可以提高在承網2 3上進行脫粒的 效率’則榖稈的較粗的桿根側不會由於阻力構件的阻力而 被切碎或彎曲。阻力構件82、82……會成爲榖稈利用餵 送鏈9進行搬運時的阻力,在脫榖時藉由使榖稈振動,則 可以讓榖粒落到篩選部3 0。 並且,由於是將阻力構件8 2配置在該分隔板7 7的延 長部上’使其與分隔板77連續,所以該阻力構件82與分 B 隔板77會略同時作用在以餵送鏈9搬運的榖桿。因此, 不容易破壞搬運的榖稈的姿勢,而可有效率地進行脫粒動 作。 〔新型效果〕 在第1創作,在脫粒滾筒的前部下方,是將承網的孔 部作得很大’所以脫粒滾筒的處理物容易漏下到用來進行 搖動篩選的搖動篩選裝置的起端部。藉此,即使大量運送 榖稈且脫粒滾筒的榖粒或碎稿草等的處理物很多,也很難 產生堵塞的情形,能夠以承網前部來促進處理物的漏下動 作。並且,由於在脫粒滾筒的前後中央部下方,設置有承 網的開口面積較小的孔部,處理物較難從該孔部漏下。藉 此,讓從承網的開口面積較小的孔部漏下的處理物的量變 得較小,所以能夠防止處理物集中在搖動篩選裝置的起端 部而產生堵塞的情形,能夠充分地進行篩選處理。 在第2創作,如果將分隔板配置在承網的前部分(入 口側)的話’當運送大量的榖稈時,該分隔板的存在反而 -21 - (18) M287574 會造成榖稈的搬運及脫粒作用的妨礙,所以藉由不將分隔 板配置在承網的前部分,則不會使從扶禾、收割部搬運的 榖桿停滯下來,可在脫粒室內順暢地進行搬運,利用脫粒 齒進行脫粒動作,且可防止在脫榖部的入口附近產生堵塞 。而且藉由配置在後部的分隔板不會有未脫粒的情形產生 〇 在第3創作,由於是在左右複數處進行分割,也就是 ® 在平行於脫粒滾筒的軸芯方向的面進行分割,承網不會碰 觸到餵送鏈或脫榖外殼而進行裝卸,容易進行對於機體的 裝卸作業,容易製造且保管場所也能節省空間。 在第4創作,即使大量運送榖稈且脫粒滾筒的榖粒或 碎稿草等的處理物很多,也很難在承網前部分產生堵塞的 情形,所以能促進處理物對搖動篩選裝置的前滑板的漏下 。另一方面,由於在承網的前後中央部分處理物比較難漏 下,所以漏下到前滑板後部與篩選裝置的處理物的量會變 ® 得較少。於是,可以防止,當從承網的前部分與前後中央 部分漏下的處理物經過前流榖板從篩選裝置落下時,處理 物集中在篩選部產生堵塞的情形,而能夠在篩選部的起端 部充分地進行篩選處理。 在第5創作,在藉由餵送鏈將榖稈朝向後方搬運於脫 榖裝置內時,藉由承網的分隔板與前側網緊壓構件上的阻 力構件來使榖稈朝上方浮起,此時脫粒齒轉動的話,榖稈 與脫粒齒的接觸長度會變長,脫粒效率也會變高。也就是 說,由於可以確實地使榖稈抵接於脫粒齒,所以可以提高 -22- (19) M287574 脫粒齒的脫粒作用,而減低沒有脫粒的情況。而由於是藉 由分隔板與阻力構件一邊使榖稈反轉一邊將其朝向後方搬 運,所以可以提昇脫粒的效率。而由於阻力構件是配置在 該分隔板的延長部上,以與分隔板連續,所以該阻力構件 與分隔板會大略同時作用於搬運的榖稈上。因此,所搬運 的榖稈的姿勢不易破壞,而能高效率地進行脫粒動作。 在第6創作,將脫粒滾筒的脫粒齒與分隔板的搭接範 ® 圍,與脫粒齒與阻力構件的搭接範圍相比更大,所以可以 提昇榖桿的前側位在承網上的脫粒的效率,則榖桿的較粗 的稈根側不會由於阻力構件的阻力而被切碎或彎曲。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榖物聯合收割機的全體 左側面圖。 第2圖是相同的全體平面圖。 ® 第3圖是脫榖部及篩選部的左側面示意圖。 第4圖是顯示脫粒室的正面圖。 第5圖是顯示脫粒室下部的正面圖。 第6圖是顯示承網的展開圖。 第7圖是承網的側面圖。 第8圖是前側網緊壓構件的後部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〇 :脫榖部 -23- M287574 脫粒室 脫粒滾筒 :脫粒齒 承網 送塵口 前滑板 穎糠篩 篩選裝置 孔部 孔部 -24

Claims (1)

  1. M287574 (1) 九、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脫榖裝置之承網,是在脫榖裝置的脫粒室內 ’橫架在前後方向的脫粒滾筒的下方周圍所配置的承網, 其特徵爲: 是具有前部分、後部分、及前後中央部分,是將該前 部分及該後部分的孔部的大小作得比該前後中央部分的孔 部的大小更大,並且該承網,是經由前後方向的接合線來 ® 連接設置前側網與內側網,在該內側網,從其前部分經由 該前後中央部到該後部分,在前後是有排列著複數個:與 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在該前側網的前後 中央部,前後排列著複數個:從該內側網的前後中央部的 各分隔板連續狀地延伸設置的分隔板,在該前側網的後部 分,是將與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前後排列 成較該前後中央部更緊密,在該前側網的前部分,則沒有 設置與該脫粒滾筒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 β 2· —種脫榖裝置,是在具備有前滑板及其後方的篩 選裝置的搖動篩選裝置的上方所配置的脫榖裝置,在其脫 粒室內,沿著從前方朝向後方的榖稈搬運用的餵送鏈,將 脫粒滾筒橫架在前後方向,在該脫粒滾筒的下方周圍配置 承網,使送塵口處理滾筒及其下方的送塵口的前部,面對 於該脫粒滾筒的後部側方之脫榖裝置,其特徵爲: 該承網,其前部分是被配置在該前滑板的上方,其後 部分是被配置在該送塵口的側方,其前後中央部分是被配 置在該篩選裝置的上方,是將該前部分及該後部分的孔部 -25- M287574 (2) 的大小作得比該前後中央部分的孔部的大 承網’是經由前後方向的接合線來連接設 網,在該內側網’從其前部分經由該前後 分’在前後是有排列著複數個:與該脫粒 平行的分隔板;在該前側網的前後中央部 數個:從該內側網的前後中央部的各分隔 設置的分隔板,在該前側網的後部分,是 • 的旋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前後排列成較該 密,在該前側網的前部分,則沒有設置與 轉方向平行的分隔板。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脫榖裝 網,其上述餵送鏈側的端部,是以前側網 定在脫粒室,在該前側網緊壓構件上,是 轉方向平行的方式,將複數的阻力構件配 的延長位置上。 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脫榖裝置 分隔板的高度作成比上述前側網緊壓構件 度更高。 小更大,並且該 置前側網與內側 中央部到該後部 滾筒的旋轉方向 ,前後排列著複 板連續狀地延伸 將與該脫粒滾筒 前後中央部更緊 該脫粒滾筒的旋 置,其中上述承 緊壓構件而被固 以與脫粒滾筒旋 置在上述分隔板 ,其中是將上述 的阻力構件的高 •26-
TW94216737U 2003-09-24 2003-10-09 Thresher, and concave of thresher TWM287574U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32490A JP3846886B2 (ja) 2003-09-24 2003-09-24 脱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287574U true TWM287574U (en) 2006-02-21

Family

ID=3437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216737U TWM287574U (en) 2003-09-24 2003-10-09 Thresher, and concave of thresher
TW092128193A TW200511928A (en) 2003-09-24 2003-10-09 Thresh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net of the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8193A TW200511928A (en) 2003-09-24 2003-10-09 Thresh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net of the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846886B2 (zh)
KR (1) KR100854166B1 (zh)
CN (1) CN100421539C (zh)
TW (2) TWM287574U (zh)
WO (1) WO20050276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8330B2 (ja) * 2008-03-14 2013-01-2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5810804B2 (ja) * 2011-09-29 2015-11-1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7155069B2 (ja) * 2019-06-25 2022-10-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4464A (ja) * 1993-12-27 1995-07-25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の受網
DE69709834T2 (de) * 1996-11-12 2002-09-12 New Holland Belgium N.V., Zedelgem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des Dreschkorbes eines Mähdreschers
JP3245577B2 (ja) * 1999-06-29 2002-01-15 山形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エラー訂正装置
JP2001161154A (ja) * 1999-12-07 2001-06-19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3777335B2 (ja) * 2002-03-07 2006-05-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JP3784338B2 (ja) * 2002-03-07 2006-06-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JP3973452B2 (ja) * 2002-03-07 2007-09-12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27618A1 (ja) 2005-03-31
JP2005095057A (ja) 2005-04-14
KR20060126943A (ko) 2006-12-11
KR100854166B1 (ko) 2008-08-26
CN100421539C (zh) 2008-10-01
TW200511928A (en) 2005-04-01
CN1856246A (zh) 2006-11-01
JP3846886B2 (ja) 200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287574U (en) Thresher, and concave of thresher
JP666723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237134A (ja) 脱穀装置
KR101035203B1 (ko) 콤바인
CN112119772B (zh) 脱粒装置
JP378922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3362309B2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458126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3807714B2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3670118B2 (ja) コンバインの揺動選別装置
JPH11332369A (ja) コンバインの二番物処理構成
JP2006122057A (ja) コンバインの処理胴側排出機構
JP2008271788A (ja) コンバイン
JP463100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20401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29020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246411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111056A (ja) コンバイン
JPH1175510A (ja) コンバインの揺動本体
JP2013094075A (ja) 脱穀装置
JP201020717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0023555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6288235A (ja) 軸流型脱穀装置
JP2009100720A (ja) 揺動選別構造
JP2010279288A (ja) 脱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