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270B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Google Patents
複合件堆疊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73270B TWI773270B TW110114763A TW110114763A TWI773270B TW I773270 B TWI773270 B TW I773270B TW 110114763 A TW110114763 A TW 110114763A TW 110114763 A TW110114763 A TW 110114763A TW I773270 B TWI773270 B TW I77327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fiber cloth
- fiber layer
- pair
- cloth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複合件堆疊結構,主要包括以一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切割而成之一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包括上下堆疊之第一、第二纖維層,第一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第一左、右纖維布,第一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大於第一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第一左、右纖維布之右、左邊緣對接以形成第一對接線;而第二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第二左、右纖維布,第二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小於第二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第二左、右纖維布之右、左側邊緣對接以形成第二對接線,且第一、第二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複合件堆疊結構,尤指一種能讓圓形纖維板保持足夠之強度,並使表面保持平整者。
對於大型的工業用廠房而言,由於需要散熱的面積很廣,因此常需要使用到大型的冷卻水塔進行熱交換,再以大型的風扇散熱。而此種散熱風扇之葉片大都是以圓形陣列狀排列在二個上、下對應的金屬轉盤周緣,並在以多個螺桿分別貫穿二個金屬轉盤之後,將多個葉片之一端分別固定在二個金屬轉盤之間的多組夾持座之中。
金屬轉盤之重量很重,在組裝風扇時,需要以吊車懸吊施工,不但在實際作業上有安全之疑慮,運轉時耗電且相當浪費人力。而為了使轉盤具有足夠之強度,並減輕產品之重量、節約能源,即考慮以2公分左右的圓形纖維板取代金屬轉盤。然而,目前之圓形纖維板主要是先將成捲的碳纖維布分段裁切之後,利用加溫、加壓方式以使複數個相互重疊之含樹脂碳纖維布硬化,再切割成圓板形。而由於一般碳纖維布的寬度大約為127公分,對於直徑在127公分以下的圓形纖維板而言,在堆疊切割後的整體強度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對於直徑在127公分以上的圓形纖維板而言,即會由於碳纖維布的寬度不足,而需要以搭接的方式以加強相鄰兩
塊碳纖維布之間的強度。
惟,當兩塊碳纖維布的相鄰邊緣相互搭接之後,即會產生2倍於單片碳纖維布的厚度。對於2公分厚的圓形纖維板而言,若是多層碳纖維布在同一位置搭接,其搭接處即會增加1公分之凸起高度,而若是多層碳纖維布在不同位置搭接,則會在不同位置上分別凸起,讓圓形纖維板之表面凹凸不平,不但會減弱與其他物件之連結強度,且會讓轉動不平順而縮短產品使用壽命;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複合件堆疊結構,俾能解決以纖維板取代習用之金屬轉盤時,對於圓形纖維板之直徑太大而需要以不同尺寸之纖維布搭接,但卻會讓圓形纖維板之表面凹凸不平,減弱與其他物件之連結強度,且會讓轉動不平順而縮短產品使用壽命之問題,而能藉由不同尺寸之纖維布相互對接,並讓上下堆疊之不同纖維層之不同對接線相互錯位之結構,而能讓圓形纖維板在減輕重量以節省人力及電力成本時,仍能保持足夠之強度,讓表面保持平整以與其他物件能形成有效的連結,並能平順的轉動以延長產品之使用壽命與確保使用之安全。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複合件堆疊結構包括一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切割而成,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具有一前側、一後側、一左側及一右側。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一纖維層以及一第二纖維層,第一纖維層包括左、右
相鄰併列之一第一左纖維布及一第一右纖維布,第一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大於第一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第一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一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一對接線;第二纖維層堆疊黏結於第一纖維層之頂面,第二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二左纖維布及一第二右纖維布,第二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小於第二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第二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二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二對接線,第二對接線與第一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二纖維層組切割而成,方形第二纖維層組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上下堆疊。方形第二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一上纖維層以及一第二上纖維層。第一上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一左纖維片及一第一右纖維片,第一左纖維片之前側寬度大於第一右纖維片之前側寬度,且第一左纖維片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一右纖維片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右對接線,右對接線與第一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二上纖維層堆疊黏結於第一上纖維層之頂面,第二上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二左纖維片及一第二右纖維片,第二左纖維片之前側寬度小於第二右纖維片之前側寬度,且第二左纖維片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二右纖維片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左對接線,左對接線與第二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三纖維層組切割而成,方形第三纖維層組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上下堆疊;方形第三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三纖維層以及一第四纖維層。第三纖維層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一前纖維布及一第一後纖維
布,第一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小於第一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第一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第一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三對接線;第四纖維層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二前纖維布及一第二後纖維布,第二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大於第二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第二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第二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四對接線,第四對接線與第三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實施時,本創作更包括一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四纖維層組切割而成,方形第四纖維層組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方形第三纖維層組上下堆疊,方形第四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五纖維層、一第六纖維層、一第七纖維層以及一第八纖維層。其中之第五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五左纖維布及一第五右纖維布,第五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大於第五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第五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五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五對接線,第五對接線與第一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六纖維層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六前纖維布及一第六後纖維布,該第六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小於該第六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該第六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該第六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六對接線,該第六對接線與該第三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七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七左纖維布及一第七右纖維布,第七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小於第七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第七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七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七左對接線,第七左對接線與第二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八纖維層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八前纖維布及一第八後纖維布,第八前纖維布之
左側寬度大於第八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第八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第八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八對接線,第八對接線與第四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1:複合件堆疊結構
10: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
2:方形第一纖維層組
21:第一纖維層
211:第一左纖維布
212:第一右纖維布
W1:第一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
W2:第一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
213:第一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
214:第一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
215:第一對接線
22:第二纖維層
221:第二左纖維布
222:第二右纖維布
W3:第二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
W4:第二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
223:第二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
224:第二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
225:第二對接線
30: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
3:方形第二纖維層組
31:第一上纖維層
311:第一左纖維片
312:第一右纖維片
D1:第一左纖維片之前側寬度
D2:第一右纖維片之前側寬度
313:第一左纖維片之右側邊緣
314:第一右纖維片之左側邊緣
315:右對接線
32:第二上纖維層
321:第二左纖維片
322:第二右纖維片
D3:第二左纖維片之前側寬度
D4:第二右纖維片之前側寬度
323:第二左纖維片之右側邊緣
324:第二右纖維片之左側邊緣
325:左對接線
40: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
4:方形第三纖維層組
41:第三纖維層
411:第一前纖維布
412:第一後纖維布
L1:第一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
L2:第一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
413:第一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
414:第一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
415:第三對接線
42:第四纖維層
421:第二前纖維布
422:第二後纖維布
L3:第二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
L4:第二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
423:第二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
424:第二前纖維布之前側邊緣
425:第四對接線
50: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
5:方形第四纖維層組
51:第五纖維層
511:第五左纖維布
512:第五右纖維布
513:第五對接線
52:第六纖維層
521:第六前纖維布
522:第六後纖維布
523:第六對接線
53:第七纖維層
531:第七左纖維布
532:第七右纖維布
533:第七左對接線
54:第八纖維層
541:第八前纖維布
542:第八後纖維布
543:第八對接線
〔圖1〕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在切割前之元件分解圖。
〔圖3〕係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圖4〕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在切割前之元件分解圖。
〔圖5〕係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圖6〕係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在切割前之元件分解圖。
〔圖7〕係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圖8〕係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在切割前之元件分解圖。
〔圖9〕係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請參閱圖1~圖3所示,其為本創作複合件堆疊結構1之第一實施例,主要包括一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10,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10係為一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切割而成,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之四周具有一前側、一後側、一左側及一右側,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包括上下堆疊黏合之方形一第一纖維層21以及方形一第二纖維層22,第一纖維層21包括一第一左纖維布211及一第一右纖維布212,第二纖維層22包括一第二左纖維布221及一第二右纖
維布222。
第一左纖維布211、第一右纖維布212、第二左纖維布221及第二右纖維布222分別為至少一層碳纖維布所上下堆疊黏合而成,每一碳纖維布包括複數條編織碳纖維或單向碳纖維,當複數層碳纖維布上下層疊之後,複數個碳纖維布之各個碳纖維相互交叉,以產生高機械強度。實施時,各個纖維布亦可為複數條玻璃纖維、克維拉纖維(Kevlar)、芳綸纖維(Aramid fiber)或玄武岩纖維(Basalt Fibre)編織或單向纖維組合所製成。
第一左纖維布211為長方形,其左、右兩側之寬度分別為127公分以上(例如:200公分),第一左纖維布211之前、後兩側寬度W1分別為127公分;而第一右纖維布212為另一長方形,其左、右兩側寬度與第一左纖維布211之左、右兩側寬度相同,第一右纖維布212之前、後兩側寬度W2分別為73公分。其中,第一左纖維布211之前側寬度W1大於第一右纖維布212之前側寬度W2,藉以在第一左纖維布211與第一右纖維布212左、右相鄰併列,讓第一左纖維布211之右側邊緣213對接第一右纖維布212之左側邊緣214時,形成一第一對接線215。實施時,第一左纖維布211與第一右纖維布212之寬度尺寸並不以上述尺寸為限。
第二左纖維布221為長方形,其左、右兩側之寬度分別為127公分以上(例如:200公分),第二左纖維布221之前、後兩側寬度W3分別為73公分;而第二右纖維布222為另一長方形,其左、右兩側寬度與第二左纖維布221之左、右兩側寬度相同,第二右纖維布222之前、後兩側寬度W4分別為127公分。其中,第二左纖維布221之前側寬度W3小於第二右纖維布222之前側寬度W4,藉以在第二左纖維布221與第二右纖維布222左、右相鄰併列,
讓第二左纖維布221之右側邊緣223對接第二右纖維布222之左側邊緣224時,形成一第二對接線225,並讓第二對接線225與第一對接線2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實施時,第二左纖維布221與第二右纖維布222之寬度尺寸並不以上述尺寸為限。
藉此,經由第一左纖維布211與第一右纖維布212之相鄰對接、第二左纖維布221與第二右纖維布222之相鄰對接,以及第一對接線215與第二對接線225之上、下錯位,即可讓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10具有足夠之抗彎折與抗拉伸強度,並讓表面保持平整。當複數個大型風扇葉片以環形陣列狀連結於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10之周緣時,即可形成強力的連結,並能平順的轉動。
請參閱圖4、圖5所示,其為本創作複合件堆疊結構1之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創作更包括一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30,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30係為一方形第二纖維層組3切割而成,方形第二纖維層組3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上下堆疊黏合。方形第二纖維層組3包括上下堆疊黏合之方形一第一上纖維層31以及方形一第二上纖維層32,第一上纖維層31包括一第一左纖維片311及一第一右纖維片312,第二上纖維層32包括一第二左纖維片321及一第二右纖維片322。
第一左纖維片311為長方形,其左、右兩側之寬度分別為127公分以上(例如:200公分);第一右纖維片312為另一長方形,其左、右兩側寬度與第一左纖維布211之左、右兩側寬度相同,第一左纖維片311之前側寬度D1大於第一右纖維片312之前側寬度D2。第一左纖維片311與第一右纖維片312左、右相鄰併列,藉以讓第一左纖維片311之右側邊緣313對接第一右
纖維片312之左側邊緣314時,以形成一右對接線315,右對接線315與方形第一纖維層21之第一對接線2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第二左纖維片321為長方形,其左、右兩側之寬度分別為127公分以上(例如:200公分);第二右纖維片322為另一長方形,其左、右兩側寬度與第二左纖維片321之左、右兩側寬度相同,第二左纖維片321之前側寬度D3小於第二右纖維片322之前側寬度D4。第二左纖維片321與第二右纖維片322左、右相鄰併列,藉以讓第二左纖維片321之右側邊緣323對接第二右纖維片322之左側邊緣324,以形成一左對接線325,左對接線325與方形第二纖維層22之第二對接線22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藉此,經由右對接線315與第一對接線215之上、下錯位,以及左對接線325與第二對接線225之上、下錯位,即可讓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10與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30具有足夠且均衡之抗彎折與抗拉伸強度,與其他物件能形成有效的連結以避免損壞。
請參閱圖6、圖7所示,其為本創作複合件堆疊結構1之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創作更包括一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40,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40係為一方形第三纖維層組4切割而成,方形第三纖維層組4包括方形之一第三纖維層41以及方形之一第四纖維層42,第三纖維層41、第四纖維層42分別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之第一纖維層21、第二纖維層22上下交叉堆疊黏合,實施時,方形第三纖維層組4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亦可為上下依序堆疊黏合。第三纖維層41包括一第一前纖維布411及一第一後纖維布412;第四纖維層42包括一第二前纖維布421及一第二後纖維布422。
第一前纖維布411為長方形,其前、後兩側之寬度分別為127公分以上(例如:200公分);第一後纖維布412為另一長方形,其前、後兩側寬度與第一前纖維布411之前、後兩側寬度相同,第一前纖維布411之左側寬度L1小於第一後纖維布412之左側寬度L2;第一前纖維布411之後側邊緣413對接第一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414,藉以形成一第三對接線415,第三對接線415分別垂直第一對接線215與第二對接線225。
第二前纖維布421為長方形,其前、後兩側之寬度分別為127公分以上(例如:200公分);第二後纖維布422為另一長方形,其前、後兩側寬度與第二前纖維布421之前、後兩側寬度相同,第二前纖維布421之左側寬度L3大於第二後纖維布422之左側寬度L4;第二前纖維布421之後側邊緣423對接第二前纖維布421之前側邊緣424,藉以形成一第四對接線425,第四對接線425與第三對接線3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且第四對接線425分別垂直第一對接線215與第二對接線225。
請參閱圖8、圖9所示,其為本創作複合件堆疊結構1之第四實施例,其與第三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本創作更包括一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50,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50係為一方形第四纖維層組5切割而成,方形第四纖維層組5與方形第一纖維層組2、方形第三纖維層組4上下堆疊黏合。方形第四纖維層組5包括一第五纖維層51、一第六纖維層52、一第七纖維層53以及一第八纖維層54。
第五纖維層51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第五左纖維布511及第五右纖維布512,第五左纖維布511之前側寬度大於第五右纖維布512之前側寬度,且第五左纖維布511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五右纖維布512之左側邊緣,藉
以形成一第五對接線513,第五對接線513與第一纖維層21之第一對接線2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六纖維層52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第六前纖維布521及第六後纖維布522,第六前纖維布521之左側寬度小於第六後纖維布522之左側寬度,且第六前纖維布521之後側邊緣對接第六後纖維布522之前側邊緣,藉以形成一第六對接線523,第六對接線523與第三纖維層41之第三對接線4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第七纖維層53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第七左纖維布531及第七右纖維布532,第七左纖維布531之前側寬度小於第七右纖維布532之前側寬度,且第七左纖維布531之右側邊緣對接第七右纖維布532之左側邊緣,藉以形成一第七左對接線533,第七左對接線533與第二纖維層21之第二對接線22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而第八纖維層54係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八前纖維布541及一第八後纖維布542,其中,第八前纖維布541之左側寬度大於第八後纖維布542之左側寬度,且第八前纖維布541之後側邊緣對接第八後纖維布542之前側邊緣,藉以形成一第八對接線543,第八對接線543與第四纖維層41之第四對接線42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藉此,經由第五對接線513與第一對接線2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六對接線523與第三對接線41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第七左對接線533與第二對接線22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以及第八對接線543與第四對接線425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即可在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40與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50上下堆疊黏合之後,讓各個對接線能以陣列狀排列,並讓上下相對應之各個對接線能相互交錯,以產生均衡之抗彎折與抗拉伸強度,進而在周緣連接諸如大型風扇葉片之類的物件時,能形成強力的連結以防止脫
離、損壞,並能平順的原地轉動以降低噪音,並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創作確實可以取代傳統之金屬轉盤,並經由不同尺寸之纖維布相互對接,並讓上下堆疊之不同纖維層之不同對接線相互錯位之結構,而能讓圓形纖維板在減輕重量以節省人力及電力成本時,仍能保持足夠之強度,讓表面保持平整以與其他物件能形成有效的連結,並能平順的轉動以延長產品之使用壽命與確保使用之安全,極具產業上利用之價值,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
2:方形第一纖維層組
215:第一對接線
22:第二纖維層
221:第二左纖維布
222:第二右纖維布
225:第二對接線
Claims (4)
- 一種複合件堆疊結構,其包括一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該圓板形第一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切割而成,該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具有一前側、一後側、一左側及一右側,該方形第一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一纖維層,其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一左纖維布及一第一右纖維布,該第一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大於該第一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該第一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該第一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一對接線;以及一第二纖維層,其堆疊黏結於該第一纖維層之頂面,該第二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二左纖維布及一第二右纖維布,該第二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小於該第二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該第二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該第二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二對接線,該第二對接線與該第一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 如請求項1之複合件堆疊結構,其更包括一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該圓板形第二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二纖維層組切割而成,該方形第二纖維層組與該方形第一纖維層組上下堆疊,該方形第二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一上纖維層,其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一左纖維片及一第一右纖維片,該第一左纖維片之前側寬度大於該第一右纖維片之前側寬度,且該第一左纖維片之右側邊緣對接該第一右纖維片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右對接線,該右對接線與該第一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以及一第二上纖維層,其堆疊黏結於該第一上纖維層之頂面,該第二上纖維層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二左纖維片及一第二右纖維片,該第二 左纖維片之前側寬度小於該第二右纖維片之前側寬度,且該第二左纖維片之右側邊緣對接該第二右纖維片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左對接線,該左對接線與該第二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 如請求項1之複合件堆疊結構,其更包括一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該圓板形第三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三纖維層組切割而成,該方形第三纖維層組與該方形第一纖維層組上下堆疊,該方形第三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三纖維層,其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一前纖維布及一第一後纖維布,該第一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小於該第一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該第一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該第一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三對接線;以及一第四纖維層,其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二前纖維布及一第二後纖維布,該第二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大於該第二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該第二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該第二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四對接線,該第四對接線與該第三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 如請求項3之複合件堆疊結構,其更包括一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該圓板形第四纖維層組係為一方形第四纖維層組切割而成,該方形第四纖維層組與該方形第一纖維層組、該方形第三纖維層組上下堆疊,該方形第四纖維層組包括:一第五纖維層,其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五左纖維布及一第五右纖維布,該第五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大於該第五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該第五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該第五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五對接線,該第五對接線與該第一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一第六纖維層,其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六前纖維布及一第六後 纖維布,該第六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小於該第六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該第六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該第六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六對接線,該第六對接線與該第三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一第七纖維層,其包括左、右相鄰併列之一第七左纖維布及一第七右纖維布,該第七左纖維布之前側寬度小於該第七右纖維布之前側寬度,且該第七左纖維布之右側邊緣對接該第七右纖維布之左側邊緣,供形成一第七左對接線,該第七左對接線與該第二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以及一第八纖維層,其包括前、後相鄰併列之一第八前纖維布及一第八後纖維布,該第八前纖維布之左側寬度大於該第八後纖維布之左側寬度,且該第八前纖維布之後側邊緣對接該第八後纖維布之前側邊緣,供形成一第八對接線,該第八對接線與該第四對接線相互平行且上、下錯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14763A TWI773270B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14763A TWI773270B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73270B true TWI773270B (zh) | 2022-08-01 |
TW202242263A TW202242263A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806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14763A TWI773270B (zh) | 2021-04-23 | 2021-04-23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7327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57822B (en) * | 2003-09-19 | 2006-07-01 | Tex Ray Ind Co Ltd | Flexible electro-heating apparatus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
CN205533416U (zh) * | 2016-01-30 | 2016-08-31 | 石家庄红叶风机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加强轴流风机玻璃钢叶片 |
US10099434B2 (en) * | 2014-09-16 | 2018-10-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omposite airfoil structures |
TWM617299U (zh) * | 2021-04-23 | 2021-09-21 |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
2021
- 2021-04-23 TW TW110114763A patent/TWI77327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57822B (en) * | 2003-09-19 | 2006-07-01 | Tex Ray Ind Co Ltd | Flexible electro-heating apparatus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
US10099434B2 (en) * | 2014-09-16 | 2018-10-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Composite airfoil structures |
CN205533416U (zh) * | 2016-01-30 | 2016-08-31 | 石家庄红叶风机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加强轴流风机玻璃钢叶片 |
TWM617299U (zh) * | 2021-04-23 | 2021-09-21 |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2263A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28671B2 (ja) | 複合積層構造体 | |
CN110500242B (zh) | 风电叶片的主梁及其芯材和板材的铺设方法 | |
CN103807208A (zh) | 扇叶结构 | |
TWI773270B (zh)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
JP6021458B2 (ja) | 斜行型合板の製造方法 | |
TWM617299U (zh) | 複合件堆疊結構 | |
CN110539064A (zh) | 一种钛钢复合坯采用边条组坯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 | |
CN215203793U (zh) | 复合件堆叠结构 | |
CN115230251A (zh) | 复合件堆叠结构 | |
CN101042018A (zh) | 一种复合材料模板 | |
CN106113804A (zh) | 一种铝木无醛板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1229174U (zh) | 一种frp格栅混凝土组合板 | |
CN114030038A (zh) | 一种对称铺层正交竹重组材板材及其制备工艺 | |
CN216182949U (zh) | 一种风电叶片主梁用拉挤板材的铺设装置 | |
CN216157825U (zh) | 一种具有双侧翻边结构的风电叶片单腹板 | |
CN206116427U (zh) | 一种新能源凹形太阳能电池板 | |
CN210850654U (zh) | 一种高黏合强度的胶合板 | |
CN113070550A (zh) | 一种柔性复合焊接衬垫及使用方法 | |
WO2021097915A1 (zh) | 条状件及制作方法、梁及制作方法、叶片及风电机组 | |
CN111180543A (zh) | 太阳能电池片的分割串焊工艺 | |
CN203367335U (zh) | 电池串周转盒 | |
CN213703775U (zh) | 一种lvb结构型胶合板 | |
CN220765839U (zh) | 一种胶合板加工码垛装置 | |
KR20090045560A (ko) | 재활용 집성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214574774U (zh) | 加强复合型防火保温一体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