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879B - 人體支撐件、及用於製造該人體支撐件之模具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體支撐件、及用於製造該人體支撐件之模具及方法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3879B TWI763879B TW107123417A TW107123417A TWI763879B TW I763879 B TWI763879 B TW I763879B TW 107123417 A TW107123417 A TW 107123417A TW 107123417 A TW107123417 A TW 107123417A TW I763879 B TWI763879 B TW I76387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cavity
- seat cushion
- mould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8—Covers for saddles or other seats; Padd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pivotal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2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39/26—Moulds or cores
- B29C39/34—Moulds or cor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57—Joining a preformed part and a lining, e.g. around the 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58—Moulds
- B29C44/582—Moulds for making undercut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1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 B29C33/1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against the mould wall
- B29C33/1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against the mould wall using vacu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8—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29C44/40—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by gravity, e.g. by cas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8—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29C44/4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e.g. by injection or by vacu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58—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5/00—Use of PU, i.e.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627/00—Use of polyvinylhalogenid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29K2627/06—PVC, i.e. polyvinylchlor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675/00—Use of PU, i.e.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13/00—Use of textile products or fabrics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91—Bicycles
- B29L2031/3094—Sad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製造一人體支撐件,諸如一自行車座墊(20)或一機車座墊,之模具,其中該模具(10)包括:一第一組件或基體(13),其具有頂部敞開之一空腔(33);及至少一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其中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具有一貫穿開口(43),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該空腔(33)及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該貫穿開口(43)確定一空腔(63),該空腔(63)具有在使用時匹配該人體支撐件或該座墊(20)之構形及/或主體及/或外表面之一構形;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獲得人體支撐件之方法及一種人體支撐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人體支撐件,諸如一般用於車輛(例如自行車或機車)之一座墊,之模具。
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負拔模之模具,其能夠生產支撐件中各種尖角或角形之可行下切或模拔。
用於建構車輛,尤其是自行車,之座墊之傳統模具使其凹模部無下切且此允許在形成物件之後自模具拔出物件。
然而,依此方式,由使用此模具類型所得之座墊具有一圓形側邊緣實質上沿座墊之整個輪廓(其包含座墊之前區或尖端(鼻端))。
因此,需要具有允許實現人體支撐件(其具有更複雜構形,可包含具有下切及尖角或角形輪廓之邊緣),諸如車輛之座墊,之模具。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一人體支撐件,諸如車輛(尤其是自行車或機車)之一座墊,之模具,其克服先前技術之缺點。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製造簡單且通用之一人體支撐件之模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製造具有複雜構形之一人體支撐件之模具,其視情況具有下切或角形邊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如技術方案1之用於實現一人體支撐件,諸如(例如)車輛之一座墊,之模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製造一人體支撐件之方法,其使用根據本發明之模具。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於製造一人體支撐件之方法,該人體支撐件既簡單又具成本效益,且同時允許獲得所得人體支撐件之更複雜幾何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如技術方案12之用於實現一人體支撐件,諸如(例如)車輛之一座墊,之方法。
此外,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如技術方案17之人體支撐件,其具有一新側向或周邊構形。
附屬技術方案涉及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較佳且有利實例。
10:模具
11:第三組件/壓蓋
12:第二組件/假凸模
13:第一組件/基體
14:閉合線
15:孔
16:修整周邊/邊緣/修整線
20:座墊
20a:上部分/上表面
20b:下部分/下表面
21:外蓋
22:填料
23:框架/殼體
24:下切
25:邊緣部分
25a:第一邊緣部分
25b:第二邊緣部分
27:周線
28:第二周邊
31:底面
32:上表面
33:空腔
34a:第一伸展部
34b:第二伸展部
35:第一周邊
41:底面
42:上表面
43:貫穿開口
44:下邊緣/凹槽
45:上邊緣
46:內側壁
47:下切
48:周邊邊緣
51:底面
52:上表面
53:通孔
60:進一步組件/凸模
63:空腔
344:環形口
A:前部/尖端
A1:前部
CAV:空腔
CV:通道/連接器
L:側
L1:側
N:側
N1:側
P:後部
P1:後部
將自依舉例方式結合附圖所繪示之用於製造一人體支撐件,諸如車輛之一座墊,之一模具之實施例實例之描述進一步明白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其中: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實現一人體支撐件之一模具之一部分透明側視圖;圖2係由圖1之模具製造之車輛之一座墊之一側視圖;圖3係圖2之車輛之座墊之一前透視圖;圖3A係圖3中所展示之座墊之下部之一前透視圖;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模具之一透視圖;圖5係沿圖4之截面線V-V取得之一縱向截面圖;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模具呈一打開操作位置時之一透視圖,其中對於其大部分延伸部而言,其組件彼此隔開;圖7係圖6之模具之一透視圖,其中模具之一第一組件及一第二組件彼此上下組裝;圖8對應於圖7且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程序步驟;圖9係圖6或圖8之模具之一透視圖,其中根據本發明之模具之全部組件彼此上下組裝;圖10對應於圖9且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進一步程序步驟;圖11展示具有根據本發明之模具之一進一步一組件或凸模之圖10之模具之一透視圖;及圖12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進一步程序步驟,其中可見使用根據本發明之模具所獲得之人體支撐件。
在附圖中,相同部件或組件由相同元件符號辨別。
參考圖1,其繪示根據本發明之用於實現一人體支撐件,諸如(例如)車輛之一座墊,之模具10。
在本說明之剩餘部分中,且在附圖之圖表中,將參考一自行車座墊20,但仍需確認,根據本發明之模具係有關於一人體支撐件,諸如一般用於車輛之一座墊,或更詳細而言,用於自行車或機車之一座墊等等。
座墊20包括一外蓋21、一填料22及一框架或殼體23。
外蓋21係座墊20之最外層,其適合在使用期間與使用者接觸。
外蓋21由一可撓薄材料製成,其自此材料之一段或一片獲得,如下文將更佳描述。
構成外蓋21之材料可為織物、天然織物、非織造織物、聚合材料、聚氯乙烯、皮革、聚胺基甲酸酯膜、合成或天然塑膠或聚合材料等等。
填料22係決定使用者之舒適度及支撐性之座墊20之部分且可由諸如(例如)一第一可膨脹材料(諸如發泡體)及一第二材料(諸如凝膠)之至少一材料製成。
根據本發明之至少一變型,填料22至少部分由能夠膨脹之一材料(諸如聚合樹脂、彈性材料、發泡體或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製成。
最後,框架或殼體23係經設計以保證在使用期間支撐使用者之座墊之支撐組件。框架或殼體23可經調適以將座墊20連接至自行車車架,例如,尤其是連接至座管。
框架或殼體23通常由一剛性或半剛性塑膠材料製成。
填料22放置於外蓋21與框架或殼體23之間且至少在本發明之一變型中結合至框架或殼體23或外蓋21及框架或殼體23兩者。
根據本發明,一縱向方向或縱向軸線意指自模具之前部A1或座墊20之前部(尖端)A延伸至模具之後部P1或座墊20之後部P之一方向或一軸線。
橫向方向或軸線意指垂直於縱向方向或軸線之一方向或一軸線,其自模具10之側L1行進至側N1或自座墊20之側L行進至側N。
一縱向平面意指座墊20之一對稱平面,其自座墊20之前部A穿至其後部P以將座墊20切割成兩個相等半體。
模具10之一縱向平面將存在一類似配置。
一橫向平面意指垂直於縱向平面之一平面,其自座墊20之側L穿至側N以將座墊20切割成一前部及一後部。
一類似配置將發生於模具10之一橫向平面中。
「垂直」意指自底部行進至頂部或自頂部行進至底部之一方向,其實質上垂直於地面。
座墊20之上部係指在使用時面向上或面向使用者之座墊之一部分。座墊20之下部係指在使用時面向地面或自行車車架以因此與使用者所坐之部分對置之座墊之一部分。
由於用於建構座墊20之模具10具有與座墊20相反之一負構形,所以座墊之上部自模具10之下部模製,且反之亦然。
座墊20亦具有一邊緣部分25。如圖2及圖3中可見,邊緣部分25具有實質上環形形狀且遵循座墊20之周邊之構形。
邊緣部分25相對於座墊20之上部分或上表面20a(其實質上沿實質上平行於地面之一水平面延伸)而沿一實質上垂直面延伸,即,在使用時實質上垂直於地面。
如圖2中可見,在側面圖中,座墊20之上部分或上表面20a具有相對於地面之一實質上平坦或凹陷型樣。邊緣部分25具有分別沿彼此對置之座墊20之側L、N所放置之側向表面,其具有一實質上C形構形。
邊緣部分25具有定位於座墊20之前部分或尖端(鼻端)A處之一前表面,其具有一實質上U形構形。
最後,邊緣部分25具有定位於座墊20之後部分P處之一後表面,其具有一實質上彎曲構形。
最後,座墊20具有一下部分或下表面20b,其在使用時面向座墊框架且與座墊20之上表面對置。下部分或下表面20b經調適以由座墊20之框架或殼體23接合。
因此,邊緣部分25實質上自座墊20之下表面20b延伸至上表面20a。
此外,座墊20之外表面意指其上表面20a及其邊緣部分25之至少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包括一第一組件或基體13,其具有複製座墊20之外表面之部分之一空腔33。特定而言,空腔33負向複製座墊20之上部分20a及邊緣部分25之至少部分。
因此,模具包括一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其經調適以疊置於第一組件或基體13上,具有實質上在平面中對應於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空腔33之形狀之一開口43。
最後,存在能夠將座墊20之外蓋21鎖定於第二組件12上之適當位置中之一第三組件或壓蓋11。
第一組件13及第二組件12及可能第三組件11之連結形成模具10之凹模部。
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經設計以克服已知模具類型之缺點。特定而言,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允許實現人體支撐件,諸如座墊20,之負拔模角。此等負拔模角無法使用其他模具來達成,因為迄今為止,其導致在模製完成時不允許人體支撐件脫模之下切。此實現限制導致
所得產品之構形,諸如(例如)車輛之一座墊之周邊邊緣之構形,之一美觀及/或舒適度限制。
在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中,模具之閉合線(由圖1中之14指示)不與座墊20或尤其是座墊之外蓋之修整周邊或邊緣16重合。
因此,模具10之閉合線14已移動至模具之一不同點,如下文將更佳解釋。
依此方式,座墊之形狀,即,其三維構形,取決於一模具中所獲得之一各自空腔之構形及模具之凹模部之若干組件,如將在剩餘部分中變得更明白。
因此,可歸因於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而獲得一人體支撐件或(例如)一自行車座墊20,其具有一複雜或角形構形(例如,在座墊之前部中具有一周邊側緣及/或一邊緣部分),配備有下切或負模拔,亦能夠依一容易方式自相關模具拔出成品,僅使確定座墊本身之形狀之模具組件彼此遠離移動。
再者,在模具10之實現步驟期間,可圍繞模具10之閉合線14產生尖角,其接著負責座墊20之相關下切或角形邊緣,例如透過使用數值控制或CNC機器來加工。
若使用傳統方法來實現,則應因銑切步驟期間之可行性限制而輻射具有銳邊之此等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歸因於其特殊構形而提供真空孔15,其存在於第一組件或基體13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兩者中。依此方式,可更有效率地吸著或黏著模具10中之外蓋21以藉由外蓋21本身來提高存在於模具10之凹模部中之空腔之複製精確度。
因此,真空孔15經調適以使外蓋保持於空腔之表面上之適當位置中且根據空腔之形狀來完美且永久地構形外蓋。
真空孔15透過適合通道或連接器連接至一真空泵(附圖中未展示)。
例如,如(例如)圖5中可見,至少兩個真空通道或連接器CV存在於模具10之空腔之側上。
真空連接器之一側連接真空泵且另一側連接真空孔15。特定而言,真空孔15及通道或連接器CV連接至藉由適合密封墊來防水之腔室CAV(例如圖5中可見),此腔室繼而連接至一外真空泵。眾所周知,真空孔15具有一十進位直徑,即,1毫米之約1/10。
如圖2中可見,歸因於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座墊20在至少其前部分或尖端(鼻端)A處具有無法使用傳統模具來獲得之一下切24。下切24至少存在於(例如)座墊20之邊緣25之前部分中。然而,根據本發明之一變型,下切24亦可在座墊20之邊緣25之其他區域中連續,直至其整個周邊延伸部。
類似地,如圖3中可見,座墊20之邊緣部分25具有亦無法使用習知模具來實現之一尖角或角形構形。此尖角或角形構形沿座墊20之周邊放置於一中間位置中,即,位於邊緣部分25處放置於座墊20之表面20a及下表面20b之中間及/或實質上與座墊20之表面20a及下表面20b等距。
邊緣25可具有沿座墊20之整個周邊之相同角度或構形。替代地,此構形可因區域而不同。
例如,如圖2中所展示,邊緣部分25之角度在前區或尖端
(鼻端)A中可更突出,沿邊緣25之側部分逐漸減小,直至在邊緣25之後部分中達到最低角。
如各自圖式中可見,邊緣部分25事實上具有至少兩個部分:一第一邊緣部分25a,其背離座墊20之上表面20a。
此第一邊緣部分25a(其具有一環形構形)遠離上表面20a延伸及/或在使用時導引向外側及底部。因此,第一邊緣部分25a具有遠離座墊20之上表面20a擴大之一區段(在使用期間於水平面中評估)。
鑑於座墊20之上表面20a所在之平面,第一邊緣部分25a具有內部與上表面20a形成90°至180°之間或較佳地100°至170°之間或120°至160°之間之一鈍角之一斜度。
邊緣部分25a包括背離第一邊緣部分25a之一第二邊緣部分25b。
周線27連接及接觸第一邊緣部分25a及第二邊緣部分25b。周線27確定邊緣部分25之最尖部。
第二邊緣部分25b具有與第一邊緣部分之斜度相反之一斜度,因此,當第一邊緣部分向下向外延伸時,第二邊緣部分25b向下且朝向座墊20之內部延伸。
鑑於座墊20之上表面20a所在之平面,第二邊緣部分25b具有內部與上表面20a形成90°至1°之間或較佳地89°至20°之間或6°至40°之間之一銳角之一斜度。
如(例如)圖4及圖5中可見,第三組件或壓蓋11係模具10之最外組件,第一組件或基體係基底處或擱置於模具10之一基本組件及/或支撐件上之組件,且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插入於第三組件或壓蓋11與第
一組件或基體13之間。
此等三個組件經垂直對準以實質上同軸。
如(例如)圖5中可見,當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及第一組件或基體13彼此上下耦合時,其等確定頂部敞開且至少對應於由座墊20之填料22或其主體佔據之空間之一空腔。因此,空腔63具有對應於座墊20之外表面之一內表面。因此,空腔63之內表面由座墊20之上表面20a及其邊緣部分25之表面給定。
圖11中繪示且下文將更詳細描述(例如)模具10之另一組件或凸模60。
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封閉空腔63之上入口。
特定而言,第一組件或基體13具有一實質上連續板構形,其具有一底面31及與底面31對置之一上表面32。在使用期間,底面相對於上表面32定位於下方。
上表面32包含具有一實質上平坦構形之一部分(周邊或最外)且在其中央部中具有依便於確定一空腔33之一方式塑形之一凹面。空腔33在使用時向上敞開且至少部分複製座墊20及/或其填料22之形狀。
因此,空腔33之構形至少部分對應於與座墊20之使用者接觸之表面且因此對應於外蓋21及/或座墊20之上表面20a及邊緣部分25之至少部分。
如自圖5之截面可見,空腔33具有一第一伸展部34a,其具有一實質上平坦構形或具有面向空腔33之內部及/或向上及/或朝向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上表面32之一凸形。第一伸展部34a放置於空腔33之一實質上中央位置中。
第一伸展部34a實質上對應於將在模製座墊20之後導致座墊20之上表面20a之伸展部。
再者,空腔33具有自第一伸展部34a徑向延伸遠離第一伸展部34a之一第二伸展部34b。第二伸展部34b朝向模具10及/或空腔33之外部隆起。第二伸展部34b連接第一伸展部34a及上表面32之實質上平坦部分。
因此,構成空腔33之內表面(其由空腔33之第一伸展部34a及第二伸展部34b給定)實質上向外輻射。依此方式,無下切產生及/或空腔33之表面完全向外翻轉。
第二伸展部34b對應於將在塑形座墊20之後成為座墊20之邊緣部分25之第一邊緣部分25a或至少一部分之部分。
因此,第二伸展部34b之斜度對應於邊緣部分25之第一邊緣部分25a之角度。因此,鑑於空腔33之第一伸展部34a所在之平面,第二伸展部34b具有內部與第一伸展部34a形成90°至180°之間或較佳地100°至170°之間或120°至160°之間之一鈍角之一斜度。
至少沿基體13之空腔33之部分或整個表面存在真空孔15,下文將較佳地描述其用途。
空腔33由一實質上圓形第一周邊35定界。第一周邊35係第二伸展部34b與上表面32之平坦部分之一分離周邊。此外,第一周邊35實質上對應於座墊20之周線27(如圖2及圖3中所展示)。
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具有一實質上環形板構形,其具有一貫穿開口43(例如圖6中所指示)。
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具有一底面41及與底面41對置之一上
表面42。底面41定位成與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表面32之實質上平坦部分接觸。
上表面42在使用期間定位於底面41上方。
貫穿開口43確定一下邊緣或凹槽44。此下邊緣或凹槽44對應於空腔33之第一周邊35。下邊緣或凹槽44形成於模具10之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底面41上。
開口43亦由放置於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上表面42處之一上邊緣45定界。
上邊緣45實質上呈圓形且實質上對應於座墊20之平面構形。
上邊緣45實質上對應於座墊20之邊緣部分25之一第二周邊28(如圖2及圖3中所展示)。特定而言,第二周邊28對應於邊緣部分25之下周邊或最下周邊。
上邊緣45具有低於邊緣或凹槽44之延伸部之一延伸部。
在模具之閉合線14處,可在空腔33之第一周邊35與下邊緣或凹槽44之間提供一環形口344以增加真空抽吸且甚至在座墊20之邊緣部分25處使真空抽吸更恆定有效。
此環形口344圍繞空腔33放置於模具之閉合線14處,至少直至其與真空連接器CV交會及/或具有約0.1mm之一高度。
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包括定界貫穿開口43之側向及/或向上延伸部之一內側壁46。內側壁46在底部處由邊緣或凹槽44界限且在頂部處由邊緣45界限。
內側部46具有實質上對應於座墊20之邊緣部分25之部分,
尤其是座墊20之第二邊緣部分25b,之一構形。
因此,側壁46之斜度對應於邊緣部分25之第二邊緣部分25b之角度。因此,鑑於空腔33之第一伸展部34a所在之平面,側壁46具有內部與第一伸展部34a形成90°至1°或較佳地89°至20°或6°至40°之間之一銳角之一斜度。
自內側壁46在使用時之最低部考量至其在使用時之最高部,內側壁46具有一實質上呈直線形或略呈凹形型樣。
內側壁46向上朝向內部傾斜;因此,其具有(例如)遠離第一組件或基體13移動之一向心型樣。
因此,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內側壁46及/或貫穿開口43相對於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空腔33之形狀引起模具10之一下切。此下切可使人體支撐件及/或自行車座墊20中之一下切24至少位於座墊本身或人體支撐件及/或一般而言,座墊本身或人體支撐件之一尖角或角形周線24之前區或尖端(鼻端)A中。
當然,第二伸展部34b及/或側壁46之斜度可沿其整個延伸部恆定或可隨區域變動,然而,至少根據本發明之一變型,保持於指示範圍內。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伸展部34b及/或側壁46所指示之斜度可僅存在於其周邊形狀之一部分中(且因此僅存在於座墊20之邊緣25之一部分(例如其前部分)處)。
沿至少部分或整個內側壁46提供真空孔15。
另一下切47定位於上邊緣45處以修整外蓋,如本發明之後續部分將更佳描述。此下切47具有朝向貫穿開口43之內部突出之一實質
上圓形形狀且實質上沿外蓋21及/或填料22與相同座墊之框架或殼體23之連結確定座墊20之最內輪廓。
因此可看出,在另一下切47處確定修整線16,且在第一周邊35及邊緣或凹槽44處存在模具之閉合線14。因此,就發生於至少一些已知模具中之情況而言,座墊之修整線及模具之閉合線不重合及/或彼此偏移及/或各由模具10之一不同組件攜帶。
因此可注意到,座墊20或確切而言其外蓋21及填料22之最終或三維構形由空腔33與貫穿通孔43(因此與空腔63)之組合給定。此外,座墊20之外表面及可能周邊表面由第一組件或基體之空腔33之表面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內側壁46定界。
如上所述且如附圖中可見,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可包括一第三組件或壓蓋11。
第三組件或壓蓋11具有一實質上環形板構形,其具有一通孔53(例如圖4及圖12中所指示)。
第三組件或壓蓋11具有一底面51及與底面51對置之一上表面52。底面51定位成與表面42之實質上平坦部分及/或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上表面42接觸。
上表面52在使用時相對於底面51定位於上方或更外部。
底面51及/或上表面52實質上經塑形以重塑座墊20之最後形狀。
通孔53確定用於模具10之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之一凹槽。
例如圖1或圖5之截面中可見,第三組件或壓蓋11之通孔53可定界大於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貫穿開口43及/或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
空腔33之延伸部或區域之一延伸部或區域。
在此情況中,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上表面42之周邊邊緣48(自用於修整之下切47開始,一直至上表面42之實質上平坦部分)實質上呈圓形。邊緣48面向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開口43之內部或面向空腔63。
依此方式,避免在外蓋21用於模具10中時使外蓋21產生尖銳或角形邊緣。
由於第三組件或壓蓋11擱置於上表面42之實質上平坦部分中,所以圓化邊緣48實質上自上表面42與壓蓋11之間之接觸點延伸至下切47。
在另一實施例(附圖中未展示)中,通孔53界定實質上對應於或略高於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貫穿開口43之延伸部或區域的一延伸部或區域。依此方式,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與第三組件或壓蓋11之間之外蓋21(或確切而言,相對於實質上在平面中對應於通孔53及/或貫穿開口43之延伸部之其中央部突出之其邊緣或周邊)之阻隔發生於貫穿開口43之上邊緣45附近。因此,可減小構成外蓋21本身之材料之區段之大小以節省材料及相關成本。當然,將適當塑形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以允許其穿過通孔53。
如可自附圖瞭解,空腔33及貫穿開口43彼此上下疊置以確定一單一空間(空腔63),其具有人體支撐件或自行車座墊20之外表面及亦可為側向表面之負構形。
通孔53亦疊置至貫穿開口43且因此疊置於空腔33上。
因此,空腔33與貫穿開口43及/或通孔53同軸。
當第一組件或基體13、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及第三組件或壓蓋11彼此上下放置時,其等形成具有地面或一特殊支撐件上之一支撐基底及至少兩個側面之一種塊體或平行六面體。模具10之各種組件可自其中組件彼此上下擱置之一第一操作位置(例如圖9中所展示)打開至其中組件各脫離其他組件之一或多者之一第二操作位置(例如圖12中所展示)。因此,模具10之各種組件可具有能夠允許其自第一操作位置轉至第二操作位置且反之亦然之鉸接或移動構件。當然,在此移動期間,模具10之各種組件可呈諸多中間位置。
根據一實施例實例,鉸接或移動構件可包括一系列鉸鏈,例如,各鉸鏈放置於一組件中及/或兩個相鄰組件之間。此等鉸鏈可放置於形成模具10之塊體或平行六面體之相同側面上或各者或至少一者可定位於一各自面中。當然,在不背離本發明之保護範疇的情況下,組裝模具10之塊體亦可具有一圓柱形或不規則形狀。
再者,在至少一變型中,模具10可包括:第一組件或基體13及/或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及/或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中之至少一線圈或一熱電耦閥,其使用控制液體來管理加熱且由一探針調節;及用於設定溫度之一相關電子顯示器,其根據使用其來實施之特定處理任務來達成各自組件或模具10之加熱。
此外,密封墊(附圖中未繪示)可存在於各種組件之間。
如圖6至圖12之系列中可見,根據本發明之模具10所使用之一操作模式可為如下。
模具10最初處於一打開位置或第二操作位置中。第一組件或基體13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被閉合及/或組裝或放置成彼此接觸。依
此方式,空腔63之頂部暴露以允許進入空腔63。在此步驟期間,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貫穿開口43疊置於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空腔33上以產生其頂部敞開之一單一空間或空腔63,如(例如)圖7中所繪示。
在此步驟期間,空腔33之第一周邊35與貫穿開口43之下邊緣或凹槽44接觸且對應於貫穿開口43之下邊緣或凹槽44。
如圖10中可見,外蓋21之一區段定位於由空腔33及貫穿開口43確定之空間處。外蓋21之區段實質上覆蓋對向貫穿開口43之上邊緣45之整個區域。
依此方式,構成外蓋21之材料放置成大致與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上表面42及/或在使用時面向頂部之空腔33之表面及/或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內側壁46之表面接觸。
如圖11中可見,在定位外蓋21之後,閉合第三組件或壓蓋11。
依此方式,第三組件或壓蓋11之通孔53定位成實質上與貫穿開口43及/或空腔63對應,使得通孔53位於相同貫穿開口43上方。然而,外蓋21之區段插入於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與第三組件或壓蓋11之間,因此,外蓋21之區段至少使其周邊邊緣(對應於超過其中央部之外蓋21之區段之部分,中央部分具有實質上等於開口43及/或通孔53之延伸部的一延伸部)由此兩個組件鎖定於適當位置中。因此,外蓋21延伸超過通孔53;至少在本發明之一變型中,外蓋21之區段大於通孔53以能夠由假凸模12及壓蓋11卡摯約3cm。因此,在此程序步驟中,由此通孔53及/或此貫穿開口43定界之範圍及區域由外蓋21完全佔據。圖8及圖9中解釋此步驟。
接著,存在外蓋21沿構成空腔63之整個表面(即,空腔33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內側壁46)之一塑形步驟。此步驟(例如)藉由操作一真空泵且透過真空孔15抽吸發現於模具與外蓋21之間之空氣來發生。
歸因於第一組件或基體13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兩者上存在真空孔15,外蓋21將極佳地黏著及塑形於模具10之第一組件及第二組件兩者上,如上所述。例如,圖10中繪示此步驟。
當然,將在使用時與自行車座墊之使用者接觸之外蓋21之表面在此實施例步驟中與空腔33及側壁46之表面接觸。因此,將藉由塑形來重塑類似於由空腔33及貫穿開口43(即,接著空腔63)之空間確定之構形的一構形。
接著,進行製備填料22之一步驟,如圖10中由箭頭所展示。根據一實施例,製備填料22之此步驟藉由在適當構形外蓋21上定位或澆鑄形成填料本身之一或若干材料來發生。
根據另一變型,藉由在適當塑形外蓋21上澆鑄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類型之一材料或能夠膨脹之一材料來實施此步驟。
接著,使用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來進行空腔之一閉合步驟,如圖11中所展示。
製備填料22之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填料22之至少一材料定位於外蓋21之塑形區段上方,及/或將適合於製造填料22之至少一材料澆鑄或注入於包含於外蓋21之塑形區段與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其在此情況中已定位於第三組件或壓蓋11上方,如下文將較佳解釋)之間之空間中,膨脹適合於製造一填料22之一或多個材料之至少一者,及/或在打開
模具10之前等待一特定時間,及/或將填料22之至少一材料連接或黏著至外蓋21之區段之材料,使得配置步驟意謂填料22之至少一材料將實質上填充由空腔63確定之整個空間。依此方式,實現填料22之形成或製備。
此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經塑形以能夠攜帶或複製座墊20之框架或殼體之構形。
因此,在一第一變型中,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將具有一下表面,其適合在使用期間面向空腔33、63,經適當塑形以收容座墊20之一框架或殼體23。例如,框架或殼體23之表面(其在使用時無法被使用者看見,)將在意欲結合至填料22時成為將在表面連接至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時保持可見之表面。即,框架或殼體23之表面(其在使用時面向自行車車架)將成為將與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之下表面接觸之表面。
框架或殼體23耦合於凸模60上係一可移除或可逆類型。
在另一變型中,依便於在填料22中複製一壓印(其隨後可受限於一自行車座墊或一般而言,一人體支撐件之一框架或殼體23)之一方式塑形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之下表面(在已形成填料22之後)。
若框架或殼體23受限或裝載於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上,則在模具10由此組件閉合之前實施此操作。
一旦閉合模具10,則例如在對應於空腔33及貫穿開口43之空間中,發生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或膨脹材料膨脹,直至此佔據空腔63之全部可用空間以複製其構形。
例如,在發泡或膨脹之此步驟期間,可加熱及/或冷卻模具10及/或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及/或組件11、12或13之一者。
在又一變型中,在已塑形外蓋21之後,執行模具10與進一
步組件或凸模60之閉合步驟且因此執行將構成填料22之材料注入或插入於由空腔33及貫穿開口43確定之空間之至少部分中之一步驟。
接著,發生一等待步驟,在此期間,發生構成填料22之材料形成及/或膨脹。
一旦一切就緒,則打開模具且拔出處於一模製狀態中但未完成之座墊20或人體支撐件。
為拔出座墊20,需要在座墊20形成之後打開第三組件或壓蓋11(以釋放由其阻擋之外蓋)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兩者。事實上,由於假凸模12包括朝向貫穿開口43之內部傾斜之一內側壁46及可能包括用於修整之一下切47,所以無法在未自第一組件或基體13釋放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時拔出座墊。因此,歸因於第二組件12相對於基體13之至少部分間隔,在座墊20形成之後拔出座墊20。事實上,填料22具有一角形或下切形狀,其對應於空腔63及因此空腔33及貫穿開口43之表面。
依此方式,如上所提及,可沿座墊20之輪廓或邊緣25及座墊鼻端處之任何進一步下切實現一特定構形及特定角形設計。
接著,若有需要,則接著進行將框架或殼體23施加或膠合於由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確定之壓印中之一步驟。
最後,存在修整超出外蓋之區段之材料之一步驟,其沿可由進一步下切47確定之修整邊緣16發生。
修整實質上沿框架或殼體23之周邊發生,使得外蓋21具有與框架或殼體23或至少與其最外邊緣黏著或接觸之一周邊端。
因此,獲得一成品座墊20或一成品人體支撐件。
依此方式,可瞭解模具10之打開線(即,第二組件或假凸
模12與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分離線)如何不對應於外蓋之修整線16,如代以由圖1及圖5之模具所發生。
因此,模具打開線定位於人體支撐件之外表面之斜度變化處,尤其當此一斜度變化係自一鈍角斜度或鈍角至一銳角斜度或銳角時,且反之亦然。
因此,應瞭解,若人體支撐件具有複雜構形,則亦可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組件或假凸模,其等各定界人體支撐件之外表面之斜度變化線處之一下邊緣或凹槽,且各下邊緣或凹槽因此定界模具之一對應打開線。
應瞭解,本發明確保相對於當前解決方案之一改良,此係因為亦可在不使可用於該目的之各自製程或模具複雜化的情況下使所得支撐件由複雜構形形成。
可看出,在本發明之至少一變型中,可在無需將半成品元件自一模具移動至不同於第一模具之一第二模具的情況下使用一單一處理步驟或一單一模具來獲得人體支撐件。
此外,用於修整之下切47確保人體支撐件之一高光潔度,甚至在使用期間之其下部中。再者,用於修整之此下切47引起外蓋21之一折疊(外蓋21依此方式完全黏著至填料22)提高成品之品質。
可在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保護範疇內進行本發明之修改及變動。
此外,亦可在不背離由本發明授予之保護範疇的情況下使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描述之特徵出現於本文中所描述之其他實施例中。
此外,全部細節可由其他技術等效元件替換。事實上,在不放棄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保護範疇的情況下,所採用之材料以及或有形狀及尺寸可為符合要求之任何者。
10:模具
11:第三組件/壓蓋
12:第二組件/假凸模
13:第一組件/基體
35:第一周邊
52:上表面
53:通孔
A1:前部
L1:側
N1:側
P1:後部
Claims (20)
- 一種用於製造一人體支撐件之模具,該人體支撐件為一自行車之一座墊(20)或一機車之一座墊,其中該模具(10)包括:一第一組件或基體(13),其具有頂部敞開之一空腔(33);及至少一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其中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具有一貫穿開口(43),一底面(41)及與該底面(41)對置之一上表面(42),及包括定界該貫穿開口(43)之一內側壁(46),該模具之特徵在於: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該空腔(33)及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該貫穿開口(43)確定一空腔(63),其中該空腔(63)具有在使用期間對應於該人體支撐件及/或該座墊(20)之形狀及/或主體及/或外表面之一形狀,其中該貫穿開口(43)確定對應於該空腔(33)之一第一周邊(35)之一下邊緣或溝槽(44)及放置於該上表面(42)處之一上邊緣(45),其中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該貫穿開口(43)相對於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該空腔(33)之該形狀引起該模具(10)中之一下切,且其中,在該貫穿開口(43)之該上邊緣(45)處存在另一下切(47),其中該下切(47)具有朝向該貫穿開口(43)之內部突出之一實質上圓形形狀。
- 如請求項1之模具,其中該空腔(33)具有經調適以複製該座墊(20)之該外表面之部分之一形狀,其中該座墊(20)之該外表面之該部分與該座墊(20)之一上表面(20a)之形狀及該座墊(20)之一邊緣部分(25)之至少部分對應。
-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其中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具有一實質上連 續板狀形狀,該實質上連續板狀形狀具有一底面(31)及與該底面(31)對置之一上表面(32),其中該上表面(32)包含具有實質上平坦形狀之一周邊部分且在其之一中央部中具有經塑形以確定該空腔(33)之一凹面。
- 如請求項3之模具,其中該空腔(33)具有由一第一伸展部(34a)及一第二伸展部(34b)構成之一內表面,該第一伸展部(34a)具有一實質上圓形形狀且位於該空腔(33)之中央,其中該第二伸展部(34b)沿該第一伸展部(34a)之周邊徑向延伸以移動遠離該第一伸展部(34a),及/或其中該第二伸展部(34b)向上朝向該模具(10)及/或該空腔(33)之外部突出,及/或其中該第二伸展部(34b)藉由該第一周邊(35)來連接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該第一伸展部(34a)及該上表面(32)之該周邊部分。
- 如請求項3之模具,其中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具有一實質上環形板形狀,其中該底面(41)經調適以在使用期間定位成與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該上表面(32)之該實質上平坦周邊部分接觸,及/或其中該貫穿開口(43)經調適以在使用期間定位於該空腔(33)之頂部處及該空腔(33)處。
- 如請求項4之模具,其中該內側壁(46)具有一實質上圓形形狀且頂部朝向該貫穿開口(43)之內部傾斜,及/或其中該側壁(46)之傾斜與該空腔(33)之該第二伸展部(34b)之傾斜相反。
-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其中該模具(10)包括存在於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及該至少一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兩者中之真空孔(15)。
- 如請求項1或2之模具,其中該模具(10)包括一第三組件或壓蓋(11),其中該第三組件或壓蓋(11)具有一實質上環形板形狀,該實質上環形板形狀具有一底面(51)、與該底面(51)對置之一上表面(52)及一通孔(53),其中該底面(51)在使用期間定位成與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該表面(42)之該實質上平坦部分接觸。
- 如請求項8之模具,其中該模具(10)包括一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該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經調適以在使用期間閉合該空腔(63)之上入口及/或經調適以在使用期間透過該通孔(53)接取,及/或其中該通孔(53)經調適以在使用期間疊置於空腔(63)及/或貫穿開口(43)及因此空腔(33)上。
- 如請求項8之模具,其中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及可能該第三組件或壓蓋(11)根據一第一操作位置來彼此上下耦合且可根據一第二操作位置來彼此分離,及/或其中存在經調適以使至少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與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分離之鉸接或移動構件。
- 一種用於製造一人體支撐件之方法,該人體支撐件為一自行車之一座墊(20)或一機車之一座墊,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模具(10),該模具(10)包括:一第一組件或基體(13),其具有頂部敞開之一空腔(33);及至少一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其中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具有一貫穿開口(43);一底面(41)及與該底面(41)對置之一上表面(42),及包括定界該貫穿 開口(43)之一內側壁(46),其中該貫穿開口(43)確定對應於該空腔(33)之一第一周邊(35)之一下邊緣或溝槽(44)及放置於該上表面(42)處之一上邊緣(45),其中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該貫穿開口(43)相對於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該空腔(33)之該形狀引起該模具(10)中之一下切,其中在該貫穿開口(43)之該上邊緣(45)處存在另一下切(47),其中該下切(47)具有朝向該貫穿開口(43)之內部突出之一實質上圓形形狀,依使得該空腔(33)及該貫穿開口(43)確定一空腔(63)之一方式將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定位於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之頂部上,其中該空腔(63)具有在使用期間與該座墊(20)之形狀及/或主體及/或外表面對應之一形狀;定位一外蓋(21)之一區段,該區段經調適以形成該人體支撐件或該座墊(20)之該外表面;依對應於該空腔(63)之該形狀之一方式塑形該外蓋(21)之該區段;將經調適以製造該座墊(20)之一填料(22)之一或多個材料配置於該外蓋(21)之該塑形區段之頂部上;配置一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及使用該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來閉合一通孔(53)。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塑形步驟包括:依便於使外蓋(21)之一周邊邊緣保持於一第三組件或壓蓋(11)與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之間之一方式將具有放置於該空腔(63)處之該通孔(53)之該第三組件或壓蓋定位於該外蓋(21)之該區段之頂部上;及依便於使該外蓋(21)之該區段黏著至該空腔(63)之該內表面之該形狀 之一方式致動在圍封於該空腔(63)與該外蓋(21)之該區段之間之空間中操作之一真空泵。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配置經調適以製造一填料(22)之一或多個材料之該步驟包括:將該至少一材料定位於該外蓋(21)之該塑形區段之頂部上;及/或將經調適以製造該填料(22)之該至少一材料澆鑄或注入於包括於該外蓋(21)之該塑形區段與該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之間之空間中以使經調適以製造一填料(22)之該一或多個材料之至少一者發泡;及/或在打開該模具(10)之前等待一特定時段;及/或連接或黏著該至少一材料與該外蓋(21)之該區段之該材料;依使得該配置步驟涉及該至少一材料實質上填充由該空腔(63)確定之整個空間之一方式獲得該填料(22)。
-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包括將該支撐件或該座墊(20)之一框架或殼體(23)定位於該填料(22)上之一步驟,其中該步驟包括:依便於將該框架或殼體(23)定位成使其內面在使用期間面向該空腔(63)之內部之一方式將該框架或殼體(23)依一可移除方式定位於該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上;或將該框架或殼體(23)直接定位於該填料(22)上;及/或連接或黏著該框架或殼體(23)與該填料(22)及/或該外蓋(21)。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包括打開該模具(10)之一步驟,該步驟包括 以下之一步驟:相對於該第三組件或壓蓋(11)分離或移走該進一步組件或凸模(60),及/或相對於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分離或移走該第三組件或壓蓋(11),及/或相對於該第一組件或基體(13)分離或移走該第二組件或假凸模(12);及自該模具(10)拔出該人體支撐件或該座墊(20);依便於獲得一人體支撐件或一座墊(20)之一方式自該座墊(20)修除該外蓋(21)之該區段之過量材料。
- 一種人體支撐件,該人體支撐件為一自行車之一座墊(20)或一機車之一座墊,該人體支撐件包括一外蓋(21)、一填料(22)及一框架或殼體(23),該外蓋(21)經調適以使該人體支撐件之外表面形成該外蓋(21)之一部分或上表面(20a),其中該人體支撐件包括一邊緣部分(25),該人體支撐件之特徵在於:該邊緣部分(25)在其至少一區中具有一角形形狀或下切,其中該邊緣部分(25)實質上自該上表面(20a)一直延伸至該框架或殼體(23)且包括一第一邊緣部(25a),該第一邊緣部(25a)沿該上表面(20a)之周邊背離該上表面20a,其中該第一邊緣部(25a)具有移動遠離該上表面(20a)之一環形形狀及內部與該上表面(20a)形成一角度之一斜度,該角度係鈍角,且其中該邊緣部分(25)包括背離該第一邊緣部(25a)之一第二邊緣部(25b),其中該第二邊緣部(25b)具有一環形形狀及與該第一邊緣部(25a)之該斜度相反之一斜度,該第二邊緣部(25b)朝向該座墊(20)之內部延伸及該斜度內部與該上表面(20a)形成一角度,該角度係銳角。
- 如請求項16之人體支撐件,其中該第一邊緣部(25a)之該斜度之該角度介於100°至170°之間或120°至160°之間。
- 如請求項16或17之人體支撐件,其中該第二邊緣部(25b)之該斜度之該角度介於89°至20°之間或6°至40°之間。
- 如請求項16或17之人體支撐件,其中該填料(22)具有對應於該邊緣部分(25)之該形狀之一側向形狀。
- 如請求項16或17之人體支撐件,其中根據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來製造該人體支撐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102017000077584A IT201700077584A1 (it) | 2017-07-10 | 2017-07-10 | Stampo per un elemento di supporto per il corpo umano, quale una sella |
IT102017000077584 | 2017-07-10 | ||
??102017000077584 | 2017-07-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8184A TW201908184A (zh) | 2019-03-01 |
TWI763879B true TWI763879B (zh) | 2022-05-11 |
Family
ID=60990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3417A TWI763879B (zh) | 2017-07-10 | 2018-07-06 | 人體支撐件、及用於製造該人體支撐件之模具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04967B2 (zh) |
EP (1) | EP3652051A1 (zh) |
CN (1) | CN110891852B (zh) |
IT (1) | IT201700077584A1 (zh) |
TW (1) | TWI763879B (zh) |
WO (1) | WO20190123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1800003144A1 (it) * | 2018-02-28 | 2019-08-28 | Selle Royal Spa | Componente maschio e rispettiva unita' di stampaggi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elemento di supporto per il corpo umano, quale una sella di un veicolo. |
CN115489065A (zh) * | 2022-10-17 | 2022-12-20 | 赛勒罗亚车业(中国)有限公司 | 轻量化鞍座制造方法 |
CN117601344B (zh) * | 2023-12-07 | 2024-05-31 | 天津嘉思特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鞍座皮套成型结构及生产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88495A1 (en) * | 2006-01-31 | 2007-08-09 | Selle Royal S.P.A. | Process for making integral elastic supports, related mold and support obtained thereby |
CN101641252A (zh) * | 2007-02-16 | 2010-02-03 |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 由天然复合材料制成的座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657350A (zh) * | 2007-04-13 | 2010-02-24 |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 人体支承结构,特别是自行车鞍座结构,以及制造它的方法 |
TWI364375B (zh) * | 2009-04-09 | 2012-05-21 | ||
TWI565617B (zh) * | 2015-08-03 | 2017-01-11 | Bicycle seat cushion body with auxiliary function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270728B (it) * | 1993-10-19 | 1997-05-07 | Selle Royal Spa |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supporti elestici integrali, nonche' supporti con esso ottenuti |
US6290794B1 (en) * | 1997-10-22 | 2001-09-18 | Paul M. Yates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ushioned bicycle saddle |
US6848156B2 (en) * | 2002-11-26 | 2005-02-01 | Corbin Pacific, Inc. | Method of making a motorcycle seatback |
ITVI20040254A1 (it) * | 2004-10-26 | 2005-01-26 | Selle Royal Spa | Struttura di sella a memoria di forma, particolarmente per veicoli a pedali, nonche' metodo di realizzazione di tale struttura |
ITVI20050231A1 (it) * | 2005-08-12 | 2007-02-13 | Selle Royal Spa |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supporti elastici integrali, nonche' supporti elastici integrali ottenibili con tale metodo |
KR20160149654A (ko) * | 2015-06-19 | 2016-12-28 | (주)대유플러스 | 차량용 시트의 금형 |
-
2017
- 2017-07-10 IT IT102017000077584A patent/IT201700077584A1/it unknown
-
2018
- 2018-06-25 WO PCT/IB2018/054664 patent/WO2019012356A1/en unknown
- 2018-06-25 EP EP18746998.6A patent/EP3652051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6-25 CN CN201880046117.XA patent/CN110891852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25 US US16/629,409 patent/US119049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06 TW TW107123417A patent/TWI76387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88495A1 (en) * | 2006-01-31 | 2007-08-09 | Selle Royal S.P.A. | Process for making integral elastic supports, related mold and support obtained thereby |
CN101641252A (zh) * | 2007-02-16 | 2010-02-03 |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 由天然复合材料制成的座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657350A (zh) * | 2007-04-13 | 2010-02-24 | 塞莱皇家股份公司 | 人体支承结构,特别是自行车鞍座结构,以及制造它的方法 |
TWI364375B (zh) * | 2009-04-09 | 2012-05-21 | ||
TWI565617B (zh) * | 2015-08-03 | 2017-01-11 | Bicycle seat cushion body with auxiliary function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180717A1 (en) | 2020-06-11 |
EP3652051A1 (en) | 2020-05-20 |
IT201700077584A1 (it) | 2019-01-10 |
WO2019012356A1 (en) | 2019-01-17 |
TW201908184A (zh) | 2019-03-01 |
CN110891852B (zh) | 2022-08-23 |
CN110891852A (zh) | 2020-03-17 |
US11904967B2 (en) | 202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63879B (zh) | 人體支撐件、及用於製造該人體支撐件之模具及方法 | |
JPH0134077B2 (zh) | ||
TWI597233B (zh) | Bicycle seat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WO2012008518A1 (ja) | 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発泡成形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発泡成形体 | |
CN111655568B (zh) | 制造具有附加凝胶衬垫的座椅的方法、由此获得的座椅和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 |
CZ128594A3 (en) | Forming tool assembly for forming and a forming process | |
JPH05301243A (ja) | 表皮付き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EP0378019A2 (en) | Composite metal-elastomer styled wheel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the same | |
WO2006027979A1 (ja) | 発泡成形用の金型及び発泡成形方法 | |
KR101939587B1 (ko) | 구조 개선된 콘택트 렌즈 제조용 주형 | |
JP5800734B2 (ja) | 硬質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袋状体付き発泡型 | |
KR101310373B1 (ko) | 이피피 발포 폼 성형금형 및 그 성형품 | |
JP2013223996A (ja) | 成形装置 | |
JPH0327781Y2 (zh) | ||
JP2939266B2 (ja) | 一体成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H0334955B2 (zh) | ||
CN201048675Y (zh) | 口红模具装置 | |
JP2022009714A (ja) | 座席シート | |
JPH11192628A (ja) | 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 |
JPS5822143A (ja) | 被覆容器の製造方法 | |
JPS62256630A (ja) | 真空成形方法と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成形用金型 | |
JP2006315233A (ja) | 内装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装置 | |
KR20160139513A (ko) | 차량용 통풍시트의 금형 | |
JPH04156878A (ja) | クッション体の製造方法 | |
KR20160145271A (ko) | 원적외선이 방사되는 차량용 통풍시트의 금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