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387B - 電動工具 - Google Patents
電動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1387B TWI691387B TW108128788A TW108128788A TWI691387B TW I691387 B TWI691387 B TW I691387B TW 108128788 A TW108128788 A TW 108128788A TW 108128788 A TW108128788 A TW 108128788A TW I691387 B TWI691387 B TW I69138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electric motor
- block
- tool according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0057—Socket or nut ejector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4—Arrangement of torque limiters or torque indicators in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25B23/1415—Break membe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eak-bo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工具,包含一馬達部、一頭部、一把手部、一連結部、一電池,及一斷塊排出機構,該連結部使該頭部可裝卸地連結於該馬達部,且可使該頭部的前端之方位可在該馬達部之軸向的徑向上改變方向,該斷塊排出機構具有一推出部及一驅動部,該推出部設於該頭部內且將一扭剪螺栓的一斷塊部推出,該驅動部設於該連結部且驅動該推出部。藉此,即便將該頭部轉向,仍具有將殘留的該斷塊部排出之功能。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動工具,特別是指一種用以鎖固扭剪螺栓的電動工具。
目前用以鎖固扭剪螺栓(Shear bolt)的電動工具,在使一螺帽鎖緊於該扭剪螺栓後,會再對該扭剪螺栓施加旋轉力而將該扭剪螺栓之末端扭斷並加以排出。
目前電動工具對於斷塊的排出機構可分為電磁式及機械式兩種,在電磁式的斷塊排出機構中,可在不大幅影響機械架構的情況下將該電動工具的頭部設計為可轉向式,以供使用者在無法正面地面對鎖緊工件(螺帽及扭剪螺栓)時,仍然可以方便地執行緊固作業。
然而,電磁式的斷塊排出機構會消耗電能,較使用機械式之斷塊排出機構的電動工具有較低的續航力,而目前使用機械式之斷塊排出機構的電動工具則尚未發展出可使頭部轉向的技術。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改變頭部方位且能減少電能消耗的電動工具。
本發明之電動工具,適用於一扭剪螺栓,在一螺帽鎖緊於該扭剪螺栓的一緊固部後,將該扭剪螺栓的一斷塊部扭斷於該緊固部,該電動工具包含一馬達部、一頭部、一把手部、一連結部、一電池及一斷塊排出機構;
該馬達部包括一產生該旋轉力且具有一馬達軸的電動馬達,該馬達軸沿與該扭剪螺栓的一旋轉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該頭部設置於該馬達部的上側,具有一卡合該斷塊部的內套筒,該頭部將該電動馬達的該旋轉力傳達至該扭剪螺栓以轉動該扭剪螺栓;
該把手部與該馬達部在前後方向上並排,沿著該馬達軸之軸向延伸而供使用者握持;
該連結部設置於該馬達部與該頭部之間,使該頭部可裝卸地連結於該馬達部,且可使該頭部的前端之方位可在該馬達軸的徑向上改變方向;
該電池提供驅動該電動馬達的電力;
該斷塊排出機構將自該緊固部扭斷後的該斷塊部排出,該斷塊排出機構具有一推出部及一驅動部,該推出部設於該頭部內且將該斷塊部自該內套筒內推出,該驅動部設於該連結部且驅動該推出部。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藉由設置該連結部及該斷塊排出機構,可使該頭部的前端之方位可在該馬達軸的徑向上改變方向,並可使該驅動部能機械性地驅動該推出部將該斷塊部排出,因此,即便將該頭部轉向,仍具有將殘留的該斷塊部排出之功能。
參閱圖1、圖4及圖5,本發明電動工具1之一實施例,適用於將圖5所示的一螺帽100緊固於一扭剪螺栓101,該電動工具也稱為扭斷式套筒扳手或高張力扳手,在以下的說明中,關於電動工具1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是依圖1所示的箭頭之方向。
如圖5所示,該扭剪螺栓101具有一供該螺帽100緊固的緊固部101a、一卡合於該電動工具1的斷塊(chip)部101b、一設在該緊固部101a與該斷塊部101b之間的脆弱部101c,該電動工具1運作時,會在卡合該斷塊部101b的狀態下,先賦予該螺帽100旋轉力而使該螺帽100緊固於該緊固部101a,當該電動工具1使該螺帽100在該緊固部101a上緊固至某種程度後,接著賦予該螺帽100旋轉力,來使該脆弱部101c扭斷,而將該緊固部101a與斷塊部101b扭斷分離,在以下說明中,緊固作業是表示使該螺帽100緊固於該扭剪螺栓101的緊固部101a,並將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為止的作業。
該電動工具1具備一工具本體10,該工具本體10中設有一馬達部20,一作為驅動源的電動馬達21裝設於該馬達部20中;該工具本體10具有一頭部,將該電動馬達21的旋轉力傳達至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而使其旋轉;該工具本體10具有一供使用者的手握住的把手部50,該把手部50是設置在比該頭部30更下側的位置,在與該頭部30的延伸方向(即該螺帽100的旋轉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該工具本體10於該把手部50下側安裝有一用於提供旋轉驅動電動馬達21的電力之電池60。
該馬達部20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馬達殼22,該電動馬達21如圖4所示位於該馬達殼22內且具有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馬達軸23,該馬達軸23配置為在該緊固作業時與該扭剪螺栓101的旋轉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該電動馬達21具有一固定於該馬達軸23的轉子24、一配設成包圍該轉子24外周的定子25,該馬達軸23是可旋轉地被二分別配置在上下的軸承26支持著,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是藉由一控制單元110控制,該電動馬達21是藉由一連接電路61與電池60(嚴格來說是電池本體63)連接。
參閱圖3、圖4、圖5及圖6,該工具本體10之中,該馬達殼22上側的部分設有一頭部載置部11,該頭部載置部11並由該馬達殼22後側延伸至該把手部50,該頭部載置部11上透過一連結部12載置有該頭部30,以增加該頭部30的穩定度,該頭部30是透過該連結部12與該馬達部20連結,該頭部30的下側部分成為一載置於該連結部12的頭部連接座31,該頭部連接座31設置有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四個)孔31a,複數螺件70分別經由該等孔31a結合於該連結部12的複數第一螺孔13a或複數第二螺孔13b,而結合該頭部連接座31與該連結部12,該連結部12與該頭部載置部11是藉由複數螺件71(參見圖10)來結合。
該頭部載置部11及該連結部12中對應該馬達軸23的部分中,各自設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的貫孔,馬達軸23的上端貫通各貫孔,而凸出於該連結部12之上表面。
該頭部30的一頭部殼32內設有一用於將電動馬達21的旋轉力傳達至該螺帽100的傳達機構,具體來說,如圖4所示,該電動馬達21的馬達軸23的上端形成小齒輪(piniongear)28,該小齒輪28與一配置在該頭部殼32內的第一中間齒輪33咬合,該第一中間齒輪33與一第二中間齒輪34咬合,一第三中間齒輪35的軸部35a與該第二中間齒輪34的旋轉軸嵌合成同軸,該第三中間齒輪35的上端成為傘齒輪35b,該傘齒輪35b咬合設在一第四中間齒輪36後端的傘齒輪36a,藉此,從該馬達軸23傳達的旋轉力可從上下方向變換成前後方向。
該第四中間齒輪36的傘齒輪36a有一向前側延伸的輸入軸36b,該輸入軸36b的前端設有一太陽齒輪36c,該太陽齒輪36c是咬合於一第一行星齒輪系37,傳達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系37的旋轉力會傳達至一配設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系37前側的第二行星齒輪系38,接著傳達至一配設於第二行星齒輪系38前側的第三行星齒輪系39,再傳達至一可供該螺帽100卡合的外套筒43,然後,以旋轉該外套筒43來旋轉卡合於該外套筒43的該螺帽100,如此,該電動馬達21的旋轉力會傳達至該螺帽100,該傘齒輪36a、該第一~第三行星齒輪系37~39的中心軸及該外套筒43的旋轉軸是配設成互相成為同軸。該外套筒43的前端的內周面,設有一與該螺帽100嵌合的螺帽嵌合部45。
一內套筒40設置在該外套筒43內,當該外套筒43旋轉,該內套筒40不會相對旋轉,該內套筒40的內周面設有一與該扭剪螺栓101的斷塊部101b嵌合的斷塊嵌合部41,該斷塊嵌合部41中設有一斷塊固定機構,雖然省略了詳細的圖示,該斷塊固定機構是以一個以上的彈簧構件42與一個以上的不鏽鋼球44構成,該彈簧構件42的彈簧軸是配設成在內套筒40的徑方向上延伸,該不鏽鋼球44是設在彈簧構件42靠內側的一端,當該斷塊部101b嵌合於該斷塊嵌合部41時,該不鏽鋼球44藉由彈簧構件42的彈性能推壓於該斷塊部101b,藉此,該斷塊部101b會被固定在該內套筒40內不會相對移動。
藉此,該外套筒43可於該內套筒40固定該扭剪螺栓101時,帶動嵌合的該螺帽100旋轉以使該螺帽100緊固於該扭剪螺栓101。由於該斷塊部101b固定於該內套筒40無法旋轉,因此於緊固過程中,該緊固部101a和該斷塊部101b之間受相對方向的旋轉扭力,旋轉扭力會使應力集中在該扭剪螺栓101中較脆弱的部位(脆弱部101c)。
當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緊固至某種程度後,藉由該外套筒43進一步的旋轉該螺帽100,此時該內套筒40相對於該外套筒43對斷塊部101b施予一反向的旋轉扭力,導致旋轉扭力應力集中在該脆弱部101c,而使該緊固部101a與該斷塊部101b被扭斷分離。藉由上述的緊固作業,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會被堅固地緊固,而於緊固作業結束後,該斷塊部101b被扭斷並殘留於該內套筒40內。
參閱圖1、圖3及圖4,該把手部50是在與該扭剪螺栓101的旋轉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具體來說,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該把手部50是配設於該工具本體10中比該馬達部20更後側的部分,該把手部50的後端位於比該頭部30的後端更後側,該把手部50的後端與該頭部30的後端之間的區域中設有一上方延伸設置部54,該上方延伸設置部54是從該把手部50的上端,與該把手部50一體地向上側延伸設置。
該把手部50具有一供使用者實際會握住的握持區51,該把手部50具有以下程度的長度:在上下方向中,該握持區51加上比該把手部50中的握持區51更上側之部分,為使用者可抓住的部分。
該把手部50中上側且前側的部分中,設有一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桿52,該操作桿52是與一設在該把手部52內的操作開關53連結,當使用者對該操作桿52進行後拉操作(即按壓該操作桿52)時,將啟動訊號傳送至該控制單元110,使該電動馬達21動作,而接連地旋轉該外套筒43,該操作開關53設置成在該操作桿52被按壓期間,會持續傳送啟動訊號至該控制單元110,另一方面,解除按壓該操作桿52時,停止啟動訊號的傳訊,因此,使用者按壓該操作桿52期間,該電動馬達21會正常運作持續旋轉,而使用者停止按壓該操作桿52時,該電動馬達21即會停止旋轉。
參閱圖1~圖4,該電池60裝載在該工具本體10中的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的下側的位置,該電池60具有一電池殼62及一配設在該電池殼60內且積蓄電力的電池本體63,該電池60在裝配在該工具本體10的狀態下,該電池本體63的端子是與該連接電路61電連接,藉此,該電池本體63中積蓄的電力可供給至該電動馬達21。
本實施型態中,該上方延伸設置部54設置有一顯示裝置90以顯示關於緊固作業的資訊,關於該顯示裝置90之細節,將於後述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該頭部30是可從該連結部12拆下,且其前端的方位是可相對於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在該馬達軸23的徑向上改變方向,具體來說,如圖6所示,藉由解除該螺件70與該連結部12的結合,可將該頭部30從該連結部12取下,如此可將該頭部30從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拆下,參閱圖6及圖7,變更該頭部30所朝向的方位後,再將該螺件70結合於該連結部12。
在本實施形態中,該頭部30是可以如下列中之任一位置各別地結合於該連結部12:該頭部30的前端朝向前側的前向位置(參見圖1等)、該頭部30的前端朝向後側的後向位置(圖未示)、該頭部30的前端朝向左側而使內套筒40的旋轉軸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左向位置(參見圖7等)、及該頭部30的前端朝向右側而使該旋轉軸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右向位置(圖未示),也就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以該前向位置的狀態為0°且以從俯視來看往左轉為正方向時,可在該馬達軸23的徑向上旋轉成為90°(該左向位置)、180°(該後向位置)、及270°(該右向位置)。
該連結部12具有四個第一螺孔13a,及四個第二螺孔13b,該第一螺栓孔13a是分別設置在當該頭部30為該前向位置及後向位置時,對應頭部連接座31之孔31a的位置,該第二螺孔13b是分別設置在當該頭部30為該左向位置及右向位置時,對應該頭部連接座31之孔31a的位置,藉此,本實施形態的電動工具1即便該頭部30之前端所朝向的方位,相對於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在該馬達軸23的徑向上改變方向時,該頭部30仍可經由該連結部12可裝卸地連結於該馬達部20與該把手部50。
參閱圖5、圖6、圖8及圖9,該頭部連接座31設有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四個)馬達貫通孔31b,在該頭部30為上述各種位置時,供該馬達軸23的小齒輪28進入該頭部30內,該第一中間齒輪33與各馬達貫通孔31b部分地重疊,因此即便該小齒輪28是通過任一個馬達貫通孔31b,都可以與該第一中間齒輪33相咬合,藉此,本實施形態的電動工具1即便該頭部30之前端所朝向的方位相對於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在該馬達軸23的徑向上改變方向時,仍可將該電動馬達21(見圖4)的旋轉力傳達至該內套筒40。
下文將詳述,該頭部連接座31設有頭側貫通孔31c,供一斷塊排出機構80的連結棒83通過,該連結部12設有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四個)貫通孔14,供該斷塊排出機構80的連結棒83通過,該等貫通孔14是設在對應該連結棒83在該頭部30之前端所朝向的方位變更時的位置。
本實施形態的電動工具1的斷塊排出機構80,是構成為即便該頭部30之前端所朝向的方位相對於該馬達部20在該馬達軸23的徑向上改變方向時,仍可將自該緊固部101a扭斷而殘留在該內套筒40的斷塊部101b排出,該斷塊排出機構80具有一推出部80a及一驅動部80b,該推出部80a設於該頭部30內且將該斷塊部101b自該內套筒40內推出,該驅動部80b設於該連結部12且驅動該推出部80a,另外,該斷塊排出機構80還具有一連結棒83,使該推出部80a及該驅動部80b機械性地連動。
該推出部80a具有一斷塊棒81,在該內套筒40的旋轉軸方向(內套筒40的軸向)上延伸且在一可將該斷塊部101b容納於該內套筒40內的容納位置,及一將該斷塊部101b自該內套筒40排出的排出位置之間,於內套筒40的旋轉軸方向上移動,該推出部80a具有一第一彈簧86(即第一彈性件),對該斷塊棒81施加朝向該排出位置的彈性能,該推出部80a具有一停止件82,是於該斷塊棒81位在該容納位置時,藉由卡合該斷塊棒81以限制該斷塊棒81往該排出位置之移動,該驅動部80b具有一滑動件84,該連結棒83的下端(後述的連結棒卡合部83a)抵接該滑動件84且藉由滑動件84水平方向滑動以令該連結棒83往與該旋轉軸交叉的方向移動,該驅動部80b具有一桿件85,令該滑動件84滑動。
圖9顯示該斷塊棒81位於該容納位置時的狀態,該斷塊棒81沿著該旋轉軸方向筆直地延伸,其中心軸與該旋轉軸同軸,該斷塊棒81的中間部分延伸而貫通該第四中間齒輪36及一引導件89,該斷塊棒81的前端構成一抵接部81a以抵接該斷塊部101b,當該斷塊棒81位於該容納位置時,該抵接部81a只有前端進入該內套筒40內。
該第一彈簧86配設在該斷塊棒81的周圍而其彈簧軸與該旋轉軸同軸,該第一彈簧86與該斷塊棒81位於該內套筒40之一側(以下稱為套筒側)的部分共同地配設於一彈簧盒86a內,該第一彈簧86一端固定於該彈簧盒86a,另一端固定於該斷塊棒81,該第一彈簧86是在該扭剪螺栓101的斷塊部101b插入該內套筒40而使該斷塊棒81位於該容納位置時,沿著該旋轉軸方向對該斷塊棒81施加往該排出位置的彈性能。
該斷塊棒81相反於該套筒側的一端形成有一被該停止件82卡止的卡止部81b,該卡止部81b的形狀是由一個以上在該斷塊棒81的軸向上排列且徑長向後側漸漸變小的圓錐台所構成的形狀,該圓錐台相反於套筒側的面形成有沿著該斷塊棒81的徑方向展開的平面部81c。
該停止件82具有一供該斷塊棒81的卡止部81b卡合的卡合孔82a,該卡合孔82a之上側部分,如圖9所示,成為往後側傾斜的傾斜面82b,該傾斜面82b的傾斜是配合該卡止部81b的圓錐台外周面的傾斜,該停止件82的上側設有一對該停止件82施加往下側的彈性能的第二彈簧87(即第二彈性件),使該卡合孔82a之傾斜面82b被推往該斷塊棒81的卡止部81b,藉此,即便該斷塊棒81受第一彈簧86施加往該排出位置的彈性能,仍因該卡止部81b被停止件82卡住,使該斷塊棒81往套筒側的移動受限。在以下的說明中,該停止件82卡合該斷塊棒81以限制該斷塊棒81往該套筒側移動的狀態稱為限制狀態,該停止件82與該斷塊棒81間的卡合解除而該斷塊棒81可往套筒側移動的狀態稱為限制解除狀態。
參閱圖9及圖10,該滑動件84配設在一設於該連結部12之下面部的凹部12a內並形成從該馬達軸23的軸向來看呈往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十字狀,該滑動件84對應該小齒輪28的部分設有一供該小齒輪28插通的馬達軸插通孔84b。
該滑動件84之前後端及左右端分別設有四可供設於連結棒83下端的一連結棒卡合部83a卡合的滑動件卡合部84a,各滑動件卡合部84a是位於該桿件85沒有被操作的狀態時,該連結棒卡合部83a可卡合的位置,亦即,該等滑動件卡合部84a分別設置於對應該連結棒83在該頭部30之前端所朝向的方位變更時的位置,各滑動件卡合部84a形成孔狀,各滑動件卡合部84a的周面如圖9所示,形成越往下側其直徑越窄的錐狀。
該滑動件84接合於該桿件85,該桿件85的前端往上側延伸至該連結部12的一溝部12b內,該溝部12b內配設有一對該桿件85施加往前側的彈性能的第三彈簧88,使該滑動件84也被施加往前側的彈性能。
該連結棒83沿上下方向延伸,通過該連結部12的貫通孔14且貫通該第二中間齒輪34,該連結棒83的上端抵接該停止件82的下側,該連結棒83的連結棒卡合部83a之周面對應該滑動件卡合部84a的錐狀而形成錐狀。
參閱圖6及圖9,該連結部12的該等貫通孔14分別是設在對應該等滑動件卡合部84a在該桿件85沒有被操作的狀態時的位置,因此,如圖9所示,在該桿件85沒有被操作的狀態下,該連結棒83貫通對應之貫通孔14時,該連結棒卡合部83a會卡合於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
以下說明該斷塊排出機構80的運作。
首先,當該頭部30為該前向位置時,該連結棒83通過後側的該貫通孔14。
參閱圖5、圖9及圖11,當該扭剪螺栓101的斷塊部101b插入在該內套筒40,該斷塊棒81抵抗該第一彈簧86的彈性能,往後朝向該容納位置移動,該第一彈簧86因該斷塊棒81的移動而被壓縮,此時,該停止件82受該卡止部81b推動而抵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被推往上側,同時在到達該卡止部81b的平面部81c時,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移動到下側而卡合該卡止部81b,因此,在該斷塊棒81位於該容納位置的狀態下,成為該限制狀態,而該斷塊部101b位在該內套筒40內的狀態下,該斷塊棒81在該內套筒40旋轉軸方向上的位移受限制,該連結棒83受到來自該第二彈簧87經由該停止件82傳來的往下側之彈性能,而成為該連結棒83的連結棒卡合部83a卡合該滑動件84的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的狀態。
參閱圖5、圖9及圖12,當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的緊固作業結束,按壓該桿件85對抗該第三彈簧88的彈性能時,該滑動件84往後側滑動,此時,藉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的周面推壓該連結棒83的連結棒卡合部83a向上,使該連結棒83抵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朝上方移動,因此該連結棒卡合部83a與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解除卡合而移動到該滑動件84的表面上,並使該停止件82抵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朝上方移動,使該卡止部81b與該停止件82解除卡合,成為該限制解除狀態,使該斷塊棒81受該第一彈簧86的彈性能朝向該排出位置往前移動,該斷塊棒81的抵接部81a抵壓該斷塊部101b往前側推,而將該斷塊部101b自該內套筒40排出。
該斷塊部101b自該內套筒40排出後,一旦手指離開該桿件85,就會因該第三彈簧88施加的彈性能使該滑動件84及該桿件85往前側滑動,當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移動到該連結棒83的正下方時,會因該第二彈簧87施加的彈性能使該連結棒83往下側移動而使該連結棒卡合部83a與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卡合。
接著,參閱圖6,當該頭部30為該左向位置時,該連結棒83通過右側的該貫通孔14。
該頭部30為該左向位置時,參閱圖5、圖9及圖13,當該扭剪螺栓101的斷塊部101b插入在該內套筒40,該斷塊棒81抵抗該第一彈簧86的彈性能,朝向該容納位置往右側移動,該第一彈簧86因該斷塊棒81的移動而被壓縮,此時,該停止件82與該前向位置時同樣地卡合該卡止部81b,因此,在該斷塊棒81位於該容納位置的狀態下,成為該限制狀態,該連結棒83受到來自該第二彈簧87經由該停止件82傳來的往下側之彈性能,而成為該連結棒83的連結棒卡合部83a卡合該滑動件84的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的狀態。
參閱圖5、圖9及圖14,當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的緊固作業結束,按壓該桿件85對抗該第三彈簧88的彈性能時,該滑動件84往後側滑動,此時,與該前向位置時相同地,該連結棒83會抵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朝上方移動,因此該連結棒卡合部83a與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解除卡合,使該連結棒83移動到該滑動件84的表面上,該停止件82抵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朝上方移動,使該卡止部81b與該停止件82解除卡合,成為該限制解除狀態,該斷塊棒81受該第一彈簧86的彈性能朝該排出位置往左移動,該斷塊棒81的抵接部81a抵接該斷塊部101b,並將該斷塊部101b往左側推壓,而將該斷塊部101b自該內套筒40排出。
接著一旦手指離開該桿件85,就會因該第三彈簧88施加的彈性能使該滑動件84及該桿件85往前側滑動,當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移動到該連結棒83的正下方時,會因該第二彈簧87施加的彈性能使該連結棒83往下側移動而使該連結棒卡合部83a與對應之滑動件卡合部84a卡合。
如上所述,該等滑動件卡合部84a在該滑動件84往後側滑動時,令該連結棒83對抗該第二彈簧87的彈性能往上側移動,也就是,每一滑動件卡合部84a構成一移動機構。
此外,該頭部30為該後向位置時,及該頭部30為該右向位置時,只有該連結棒83所通過的貫通孔14不同及該連結棒卡合部83a所卡合的滑動件卡合部84a不同,及該斷塊棒81移動的方向改變,該斷塊排出機構80基本的運作如以上所述。
參閱圖5、圖6及圖9,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電動工具1,即便該頭部30之前端所朝向的方位,相對於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在該馬達軸23的徑向上改變方向,仍因該連結棒83經由對應的該貫通孔14卡合對應的該滑動件卡合部84a,使該斷塊排出機構80的推出部80a與驅動部80b能機械性地連動,因此,即便將該頭部30轉向,仍可將殘留的該斷塊部101b排出。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該斷塊排出機構80的推出部80a及驅動部80b,是藉由上下方向延伸的該連結棒83機械性地連動,該連結部12設有該連結棒83所貫通的複數貫通孔14,該等貫通孔14的位置是設置為對應該連結棒83在該頭部30的前端所朝向之方位改變時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利用電池的動力來作動該推出部80a,而能純以機械性作用來運作,並且,即便該頭部30的前端所朝向之方位改變,該連結棒80也能貫通對應的該貫通孔14而機械性地使該推出部80a與該驅動部80b連結及連動,因此,針對可改變該頭部30的前端相對於該馬達部20及該把手部50的方位之電動工具,可減少利用蓄積於該電池60之電力,同時可輕易地排出該斷塊部101b。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該斷塊棒81是延伸貫通該第四中間齒輪36及該引導件89,因此,該斷塊棒81受該第四中間齒輪36及該引導件89所引導,而可沿著該內套筒40的旋轉軸方向在該容納位置及該排出位置間移動而不會偏離,結果,可更容易及確實地排出該斷塊部101b。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可以只利用該連結棒83往上側的移動,來解除該停止件82與該斷塊棒81的卡合,因此,可儘可能地縮小該連結棒83動作所需要的空間,藉此,可構成小型化的該斷塊排出機構80。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該連結棒83是貫通該第二中間齒輪34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藉此,該第二中間齒輪34可在該連結棒83上下運動時發揮引導效果,結果,使該連結棒83到該停止件82間的力之傳達順暢,而可更容易及確實地排出該斷塊部101b。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是利用該連結棒83移動到該滑動件84的表面上的動作,因此該滑動件84上不需設有凸起,因此,可儘可能地縮小該滑動件84滑動所需要的空間,故可構成小型化的該斷塊排出機構80。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該滑動件卡合部84a與該連結棒83之連結棒卡合部83a是形成對應的錐狀,藉此,令該滑動件84滑動以將該連結棒83往上移動的動作可順暢地執行,可使該斷塊部101b更容易排出。
參閱圖9及圖15,顯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此變形例中,該連結部12設有一個C型的貫通孔14,如此,在改變該頭部30的前端所朝向之方位時,該連結棒83仍可貫通該貫通孔14,使該推出部80a與該驅動部80b機械性地連動。
參閱圖5、圖9及圖16,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另一變形例,此變形例中,該滑動件84形成八角形狀,該等滑動件卡合部84a設置在與上述實施形態中相同的位置,如此,在拉動操作該桿件85使該滑動件84往後側移動時,該連結棒83移動到該滑動件84的表面上而往上側移動,藉此可作動該推出部80b而將殘留於該內套筒40內的該斷塊部101b排出。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可在不脫離請求範圍的主旨的範圍下代換使用。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該等滑動件卡合部84a與該連結棒83之連結棒卡合部83a是周面形成對應的錐狀,但不限於此,只要是可藉由該滑動件84的滑動來使該連結棒83往上側移動,可以是任意的形狀,例如,各滑動件卡合部84a可以是前側部分形成往後側及下側傾斜的傾斜面,且後側部分形成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展開的平面,而該連結棒83之連結棒卡合部83a可以是形成為對應該傾斜面的形狀,又,各滑動件卡合部84a可以是凹球面狀,而該連結棒83之連結棒卡合部83a可以是半球狀。
另外,該等滑動件卡合部84a不以孔狀為限,例如,也可以是溝狀,當該滑動件卡合部84a為溝狀時,可以是沿著該滑動件84的全周延伸的單一構造,此時,可視為只設有一個令連結棒83往上側移動的移動機構。
參閱圖6及圖8,而且,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該頭部30是構成為可採取前向位置、後向位置、左向位置、及右向位置,但不限於此,該頭部30也以採取例如是位在前向位置與左向位置之間的角度,此時,必須要增加該連結部12的螺孔13a、13b的數量,另外,也須要增加該等貫通孔14的數量,以及該等馬達貫通孔31b的數量,或是如圖15之變形例所示形成C字狀,如此可更增加該頭部30(見圖6)旋轉角度(方位)的選擇性。
另外,參閱圖3、圖10及圖16,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該滑動件84的形狀是如圖10所示的十字狀,或是圖16所示的八角形狀,但不限於此,該滑動件84的形狀,只要是不干涉用於連接該頭部載置部11、該連結部12、及該頭部連接座31的各螺件,且可在前後方向上移動的形狀,則可以是任何形狀。
參閱圖1、圖17及圖18,該顯示裝置90是設在該工具本體10後側的面部,具有一設有複數孔91a的電路基板91、一安裝於該電路基板91且在對應該等孔91a的位置分別設有複數爪部92a的蓋部92,藉由複數爪部92a分別卡合於孔91a,蓋部92可以安裝於電路基板91。
該電路基板91中設有一顯示緊固資訊的液晶裝置93,該液晶裝置93下側設置有在左右方向上並排配置的一第一開關94與一第二開關95,該第一開關94是用於操作顯示於該液晶裝置93的緊固資訊,該第二開關95是用於操作一設在該液晶裝置93後側的背光裝置93a,該第一開關94、該第二開關95分別藉由使用者按壓設置於各別前端的一第一按壓部94a、一第二按壓部95a而動作,本實施型態中該第一開關94是作為重置按鈕,其中,為了避免誤觸而導致意外重置,可設計該第一開關94須於按壓兩秒以上後才進行重置。
該蓋部92對應液晶裝置93的位置為一透明部92b,使用者透過該透明部92b可目視確認顯示於液晶裝置93的緊固資訊,亦即,該透明部92b的部分相當於顯示畫面,該蓋部92設有二分別供該第一按壓部94a及該第二按壓部95a穿設的貫通孔92c。
該顯示裝置90是嵌入在該上方延伸設置部54且露出該蓋部92,藉此,該顯示裝置90位於比該把手部50更上側的位置。
該控制單元110是以習知的微電腦作為基礎的控制器,該控制單元110具備一CPU111、一記憶體112,及一輸出入匯流排113等,該CPU111是執行電腦程式(包含OS等基本控制程式及在OS上啟動並實現特定功能的應用程式)的中央演算處理裝置,該記憶體112是由RAM及ROM構成,ROM中儲存有種種電腦程式、包含實行該電腦程式時使用之後述的映射表(map)的資料等,RAM是設有該CPU111進行一連串的處理時使用的處理領域的記憶體,該輸出入匯流排113是對該控制單元110作電子訊號的輸出入的元件。
參閱圖5、圖17及圖18,該控制單元110是連接於該操作開關53、該電池本體63及該電路基板91等,該控制單元110從流經電動馬達21的電流的大小,算出施加於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詳細來說,流過該電動馬達21的電流越大,該控制單元110會算出越大的負載,又,該控制單元110是從施加於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的變化(嚴格來說是電流值的變化)判定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是否結束,即,判定該扭剪螺栓101的緊固部101a與該斷塊部101b是否扭斷分離。
本實施型態中,該顯示裝置90是顯示作為下述的該緊固作業資訊,該資訊是計算已緊固的扭剪螺栓101的支數(亦即,該緊固作業完成的次數,以下稱為計數),該控制單元110在判定該緊固作業結束時,在現在記憶於該記憶體112的計數上加1,該電路基板91接收來自該控制單元110之與計數相關的訊號,並在該顯示裝置90顯示該計數(見圖19),其中,該控制單元110判斷緊固作業完成的次數之方式,將於後述說明。
該電路基板91在使用者按壓該第一按壓部94a時,會傳送重置訊號至該控制單元110,該控制單元110接受重置訊號時,會將記憶於該記憶體112的計數歸零,以使顯示於該液晶裝置92的計數變成零。
該電路基板91在使用者按壓該第二按壓部95a時,會傳送該背光裝置93a的啟動訊號至該控制單元110,該控制單元110接受該啟動訊號時,從該電池本體63供給啟動背光裝置93a所需要的電力至該電路基板91以啟動該背光裝置93a。
參閱圖1、圖4及圖5,因此,藉由在該把手部50中比使用者實際會握的該握持區51更上側部分設有用來顯示關於該緊固作業的資訊之該顯示裝置90,即使使用者握著該握持區51,該顯示裝置90的顯示畫面也不會被該使用者的手腕覆蓋隱藏,因此,即使是在該緊固作業中,使用者也不用將電動工具1傾斜或移動身體,可以直接以進行該緊固作業的位置確認關於該緊固作業的資訊。
即使在使用者為了克服將該斷塊部101b扭斷時的較大扭力,而使用兩手保持把手部50的情況下,使用者仍可直接目視確認顯示裝置90的顯示畫面,因此,使用者可更易於確認關於該緊固作業的資訊。
又,藉由將該顯示裝置90設在該上方延伸設置部54處及設於該工具本體1後側的面部,可有效活用把手部50的後端部與頭部30的後端部之間的區域,且方便使用者確認關於該緊固作業的資訊。
又,本實施型態之中,該顯示裝置90中顯示作為關於該緊固作業的資訊之已緊固的扭剪螺栓101的計數,可以便於使用者確認關於該緊固作業的資訊,且可進一步提升該緊固作業的效率。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顯示於該顯示裝置90的資訊是已緊固的扭剪螺栓101的計數,但不限於此,該顯示裝置90中顯示的資訊亦可包含緊固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時,施加於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之資訊,在此構成中,使用者可基於顯示於該顯示裝置90的資訊,調整支持該電動工具1的扭力。
參閱圖1及圖17,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之中,該第一按壓部94a也可設計成其軸向的長度比該貫通孔92c的貫通方向的長度短,在此構成中,該電路基板91在安裝了該蓋部92的狀態下,該第一按壓部94a的前端在該貫通孔92c的中間位置,藉此,可避免使用者在該緊固作業中誤壓該第一按壓部94a,但該第一按壓部94a亦可依其他需求而設計成其軸向的長度比該貫通孔92c的貫通方向的長度長或是相同,並不限於此。
另一方面,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該第二按壓部95a也可設計成其軸向的長度比該貫通孔92c的貫通方向的長度長,在此構成中,該電路基板91在安裝了該蓋部92的狀態下,該第二按壓部95a的前端在比該貫通孔92c更向後突出,藉此,使用者在握住該握持區51的狀態時,可易於按壓該第二開關95,但該第二按壓部95a亦可依其他需求而設計成其軸向的長度比該貫通孔92c的貫通方向的長度短或是相同,並不限於此。
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中,當可顯示複數資訊於該顯示裝置90的情況下,該顯示裝置90可更設有一用於切換顯示資訊的切換開關(圖未示)。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也可不設有該第一開關94,此情況下,該顯示裝置90上會顯示到目前為止已鎖緊的該扭剪螺栓101(見圖5)的總數,在此構成中,可驗證扭斷幾支該扭剪螺栓101時,該電動工具1的運作會開始產生不良狀況。
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該顯示裝置90是嵌入於該上方延伸設置部54,該上方延伸設置部54是從該把手部50的上端部,與該把手部50一體地向上側延伸設置,但不限於此,例如該顯示裝置90也可以與該把手部50是不同物體地安裝於該頭部30後側的部分。
參閱圖5、圖17、圖18及圖20,該控制單元110基於從該電池本體63流向該電動馬達21的電流大小之變化,來判定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是否完成,也就是說,該控制單元110構成判定部。
又,該控制單元110會計算該緊固作業已完成的次數,也就是說,該控制單元110構成計算部,該控制單元110中的計算可以是永久計算,其計算次數表示該緊固作業的累計進行次數,並可以於該控制單元110接受到重置訊號後歸零重新計算。
本實施型態中,該控制單元110是以三個條件來作為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的判定條件,該三個條件包括一開始條件、一持續條件及一完成條件,其中該開始條件是從該電池本體63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一動作電流Iw大於一預定電流值Ith,即,該螺帽100在該緊固部101a上緊固某種程度後,進入將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步驟時,會對該電動馬達21施加較大的負載,因此,為了產生克服該較大負載的旋轉扭力(旋轉力),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Iw會上升,該控制單元110根據該開始條件,可檢測將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的步驟已開始,再者,該預定電流值Ith是比使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的湧入電流(inrush current)大,且比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時從該電池60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電流小之值。
該持續條件是該動作電流Iw大於該預定電流值Ith並持續一預定時間以上,即,將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時,必須將該電動馬達21的旋轉扭力持續施加於該扭剪螺栓101某種程度的時間,因此,藉由考慮到該持續條件,即便例如因為該電池60的剩餘量不足,或該內套筒40(見圖4)與該斷塊部101b間的卡合因意外脫離而滿足後述完成條件,也可避免該控制單元110誤判該緊固作業已完成。
該完成條件是在該電動馬達21動作中,該動作電流Iw從大於該預定電流值Ith的狀態變成小於該預定電流值Ith,即,將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之後,該電動工具1相等於空轉的狀態,因此施加於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變小、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Iw減少,因此,該控制單元110可根據該完成條件,檢測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的扭斷分離已完成。
該判定條件依序滿足以下條件:在滿足該開始條件後,滿足該持續條件,接著滿足該完成條件,該控制單元110在藉由實行對應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電流的變化之判定,及藉由上述三個條件(開始條件、持續條件及完成條件)及關於該三個條件的順序之條件,可精確地計測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的完成。
該控制單元110在滿足上述判定條件,而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時,會將現在記憶於該記憶體112的計算數加1,並將計算訊號傳送至該電路基板91,使該顯示裝置90會重新顯示將現在顯示的數字加1之數字。
又,該控制單元110在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時,會將用於使該背光裝置93a動作的訊號傳送至該電路基板91,該電路基板91接受該訊號後,使該背光裝置93動作,此時,該電路基板91只令該背光裝置93作動事先設定的設定時間(例如為2秒左右)。
參閱圖5、圖18、圖20及圖21,接下來,說明關於在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時的該控制單元110的處理動作。
首先,在步驟S1中,該控制單元110判斷該操作開關53是否為啟動狀態,該步驟S1的判定中,該控制單元110在啟動訊號從該操作開關53傳送時,判定該操作開關53為啟動狀態(是),並進入步驟S2,另一方面,沒有從該操作開關53傳送啟動訊號時,判定該操作開關53為關閉狀態(否),並重複步驟S1的判斷。
在該步驟S2中,該控制單元110使該電動馬達21動作。
在步驟S3中,該控制單元110判斷是否滿足該開始條件,即,判斷該動作電流Iw是否大於該預定電流值Ith,若是,進入步驟S4,若否,回到步驟S1。
步驟S4中,該控制單元110判斷是否滿足該持續條件,即,判斷該動作電流Iw是否大於該預定電流值Ith並持續該預定時間以上,若是,進入步驟S5,若否,回到步驟S3。
步驟S5中,該控制單元110判斷是否滿足該完成條件,即,判斷在該電動馬達21動作中時,該動作電流Iw是否從大於該預定電流值Ith之狀態變成小於該預定電流值Ith,若是,進入步驟S6,若否,回到步驟S3。
步驟S6中,該控制單元110判定緊固作業已完成,會將現在記憶於該記憶體112的計算數加1並返回。
圖21是顯示緊固作業時,來自該操作開關53的啟動訊號與來自該電池本體63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電流之一例。
在時間t1,該操作開關53啟動,該控制單元110使該電池本體63開始對該電動馬達21供給電流,此時,首先供給湧入電流,以使該電動馬達21開始動作,藉由湧入電流的供給而該電動馬達21開始旋轉之後,暫時以比湧入電流小的動作電流Iw讓該電動馬達21動作,此時,該螺帽100螺旋入該扭剪螺栓101的緊固部101a。
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進行到某種程度時,進入將該斷塊部101b從該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步驟,動作電流Iw會上升,然後,在時間t2,動作電流Iw變成在預定電流值Ith以上時,滿足該開始條件。
接下來,動作電流Iw持續在預定電流值Ith以上的狀態,而到時間t3時,滿足該持續條件。
然後,該操作開關53在啟動狀態下,也就是在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中,在時間t4,動作電流Iw從大於預定電流值Ith的狀態變成小於預定電流值Ith時,滿足該完成條件,此時,該控制單元110判定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已完成。
之後,在時間t5,該操作開關53變成關閉狀態,該控制單元110使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Iw逐漸減少,使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停止。
因此,根據本實施型態,該控制單元110在該緊固部101a與該斷塊部101b扭斷分離時,判定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已完成,因此,可精確地計測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的完成。
又,該控制單元110計算的次數是對應從該電池本體63對該電動馬達21供給大電流的次數,因此,可精確地檢測該電池本體63的剩餘量。
又,本實施型態中,該控制單元110使用開始條件、完成條件,來作為完成該緊固作業的判定條件,即,假設只以開始條件判定該緊固作業的完成時,即使是該斷塊部101b未從緊固部101a扭斷分離的狀態,也會判定該緊固作業完成,因此本發明藉由考慮開始條件及完成條件二個因素,可精確地計測該緊固作業的完成。
特別是,因為完成條件包含在該電動馬達21動作時之條件,例如,因為該操作開關53變成關閉,而動作電流Iw變成在預定電流值Ith以下時,該控制單元110會當作沒有滿足完成條件,而不會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藉此,可更精確地計測該緊固作業的完成。
又,本實施型態中,該控制單元110還使用持續條件作為該判定條件,並要求前述之條件須以一定順序滿足,即依序滿足開始條件、持續條件及完成條件,參閱圖21,如前述所述,在時間t2,動作電流Iw變成在預定電流值Ith以上時才滿足開始條件,緊接著當動作電流Iw持續在預定電流值Ith以上的狀態,而到時間t3時才滿足持續條件,而在時間t4,該操作開關53在啟動狀態下,動作電流Iw從大於預定電流值Ith的狀態變成小於預定電流值Ith時才滿足完成條件,當依序滿足這些條件後,才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藉此,因為會考慮到對該電動馬達21施加較大負載的時間,可更深層地精確地計測該緊固作業的完成,又,藉由加入關於作業時間的條件,可精確地檢測該電池本體63的剩餘量。
參閱圖1、圖17及圖18,又,本實施型態中,該工具本體10中設有顯示該控制單元110的計算數的該顯示裝置90,藉此,使用者可預測再進行幾次緊固作業後,該電池本體63的剩餘量會變成無法實行該緊固作業的剩餘量,因此可提升作業效率。
又,本實施型態中,該控制單元110在滿足上述判定條件,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時,將使該背光裝置93a動作的訊號傳送至該電路基板91,以告知使用者該緊固作業已完成,因此可提升作業效率。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該控制單元110是從該電池本體63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的值,計測該螺帽100與該扭剪螺栓101間的緊固作業的完成,但不限於此,該控制單元110也可作為是從該電池本體63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的值,計算該電動馬達21產生的旋轉扭力,而基於該旋轉扭力,判定該緊固作業的完成,在此狀況下,例如開始條件、持續條件及完成條件會變成是將「動作電流」替換成「旋轉扭力」,且將「預定電流值」替換成「預定扭力」的條件。
又,該控制單元110也可作為是從該電池本體63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的值,算出施加於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而基於該負載,判定該緊固作業的完成,在此狀況下,例如開始條件、持續條件及完成條件會變成是將「動作電流」替換成「負載」,且將「預定電流值」替換成「預定負載」的條件。
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該控制單元110也可構成為是基於該緊固作業完成的計算數,算出該電池本體63的剩餘量,又,此時,也可具有一在該電池本體63的剩餘量變成預定值以下時會通知使用者的警示裝置,該警示裝置是例如可採用蜂鳴器、燈或其組合,以產生鳴叫、亮燈、閃光或其組合,也可將該顯示裝置90作為警示裝置利用。
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也可在該電動工具1中設置蜂鳴器,而在該緊固作業完成時,使該蜂鳴器響起,也可使該蜂鳴器與該背光裝置93a的動作一起動作,又,也可在該緊固作業完成時,不使背光裝置93a動作,只使該蜂鳴器響起,又,也可在吵雜的環境下,僅使該背光裝置93a亮起,而不使該蜂鳴器響起。
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中,完成條件中也可包含供給於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Iw變成小於預定電流值Ith後,該操作開關53在啟動狀態下,該電動馬達21動作一定時間之條件。
參閱圖4、圖5、圖22及圖23,該馬達部20還具有一風扇27,該風扇27與該電動馬達21一起運作並用以冷卻該電動馬達21,該風扇27安裝在該電動馬達21的上方,且附接在該馬達軸23的上部,因此,當該電動馬達21運轉時,該風扇27以該馬達軸23作為旋轉軸旋轉,當該電動馬達21沿一正方向(該電動馬達21於該螺帽100緊固於該扭剪螺栓101時旋轉的方向)旋轉時,該風扇27的翼部27a產生從上側流到下側的冷卻空氣。
在本實施例中,該電動馬達21設置為使該馬達軸23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並使該風扇27附接到該馬達軸23的上部, 如此,該風扇27的冷卻空氣由該電動馬達21的上側向下側流動,可以抑制熱空氣散射在該電動馬達21的周圍,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冷卻該電動馬達21,但並不限於此,該風扇27亦可以附接到該馬達軸23的下部。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該電動工具1是由從該電池60供應的電力操作的無線電動工具,但不限於此,該電動工具1也可以不設置該電池60,而是由從其他電源供應的電力操作的電動工具。
在該緊固作業中,當將該斷塊部101b與該緊固部101a分離的步驟開始時,施加到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提供給該電動馬達21的電流)增加,使得該電動馬達21的溫度上升,該電動馬達21的溫度在該斷塊部101b與該緊固部101a分離(該緊固作業完成)後趨於最高,因此,在連續多次執行該緊固作業的情況下,該電動馬達21的熱能可能累積而導致溫度過高,進而引發該電動馬達21發生故障。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確定該斷塊部101b已經從該緊固部101a分離之後(即,在確定該緊固作業已經完成之後),該控制單元110立即操作該電動馬達21運作一設定時間,以使該風扇27運轉,如此,在完成一個緊固作業到下一個緊固作業開始前,該電動馬達21可以通過該風扇27產生的空氣冷卻,即使該斷塊部101b在與該緊固部101a分離後仍位於該斷塊嵌合部41中,也幾乎不會增加該電動馬達21的負載,因此,此時該電動馬達21之運轉仍幾乎與空轉相同,是以,即使在該斷塊部101b與該緊固部101a分離之後該電動馬達21繼續運作,該電動馬達21的溫度也幾乎不會升高,並可藉由該風扇27得到極佳的冷卻效果,因此,當連續多次執行緊固作業時,該電動馬達21可以有效地被冷卻。
該控制單元110於該緊固作業後的處理動作如下:
當控制單元110完成前述步驟S1~步驟S6後,進入步驟S7~步驟S9之操作,該控制單元110在該斷塊部101b與該緊固部101a分離之後立即操作該電動馬達21持續運作該設定時間,以使該風扇27在該設定時間中工作,亦即,在該緊固作業完成之後,該電動馬達21不立即停止操作,且經由來自該風扇27的空氣冷卻,如此,可以更有效地冷卻電動馬達21。並且,由於不需要再增設專用於驅動該風扇27的馬達,可以抑制該電動工具1的尺寸增大,亦即,可以在抑制該電動工具1尺寸增加的同時有效地冷卻該電動馬達21。
以運作之時間軸作為說明,在時間t4,該控制單元110判定該緊固作業完成之後,繼續控制該電動馬達21運作直到經過該設定時間,接著,即使在時間t5時該操作開關53變成關閉狀態,該控制單元110仍繼續該電動馬達21的運作直到該設定時間結束,這段時間中,該風扇27運轉以冷卻該電動馬達21。
接著,在時間t6,經過該設定時間後,該控制單元110減少提供給該電動馬達21的動作電流Iw,以停止該電動馬達21的運作。
在本實施例中,該設定時間由該控制單元110可由人為或程式預先設定,例如,設定為1至2秒,但不限於此,例如,該控制單元110可以由內建的程式根據從滿足該開始條件到滿足該完成條件的時間來設定該設定時間(例如,完成緊固作業的時間與該設定時間成正比,當完成緊固作業的時間愈長,該控制單元110所設定的該設定時間便愈長),或者,該控制單元110可以根據在緊固作業時提供給該電動馬達21的該動作電流的大小來設定該設定時間(例如,該動作電流的大小與該設定時間成正比),或者,該控制單元110根據將在緊固作業時提供給該電動馬達21的該動作電流進行積分而獲得的值來設定該設定時間(例如,該動作電流的積分大小與該設定時間成正比),或者,該控制單元110具有一溫度偵測器(圖未示),該控制單元110根據該溫度偵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來設定該設定時間(例如,溫度的高低與該設定時間成正比),由於上述參數皆與該電動馬達21的發熱量有關,因此,通過根據上述參數來設定該設定時間,可以更有效地冷卻該電動馬達21。
此外,該設定時間也可以由使用者任意改變,例如,當使用者希望最小化該電池主體63的消耗時,可以盡可能地縮短該設定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是由該控制單元110判斷該斷塊部101b是否從該緊固部101a斷開,並使該電動馬達21持續運作該設定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當使用者使該操作開關53變成關閉狀態的時間t5在該時間t6之前,則該電動馬達21停止運轉的時間即為t6,但若使用者在緊固作業已完成後,仍持續按壓該操作開關53超過該設定時間,則該電動馬達21會在使用者放開該操作開關53後立即停止運轉。
綜上所述,本發明電動工具,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電動工具
10:工具本體
11·:頭部載置部
12:連結部
12a:凹部
12b:溝部
13a:第一螺孔
13b:第二螺孔
14:貫通孔
20:馬達部
21:電動馬達
22:馬達殼
23:馬達軸
24:轉子
25:定子
26:軸承
27:風扇
27a:風扇的翼部
28:小齒輪
30:頭部
31:頭部連接座
31a:孔
31b:馬達貫通孔
31c:頭部貫通孔
32:頭部殼
33:第一中間齒輪
34:第二中間齒輪
35:第三中間齒輪
35a:軸部
35b、36a:傘齒輪
36:第四中間齒輪
36b:輸入軸
36c:太陽齒輪
37:第一行星齒輪系
38:第二行星齒輪系
39:第三行星齒輪系
40:內套筒
41:斷塊嵌合部
42:彈簧構件
43:外套筒
44:不鏽鋼球
45:螺帽嵌合部
50:把手部
51:握持區
52:操作桿
53:操作開關
54:上方延伸設置部
60:電池
61:連接電路
62:電池殼
63:電池本體
70、71:螺件
80:斷塊排出機構
80a:推出部
80b:驅動部
81:斷塊棒
81a:抵接部
81b:卡止部
81c:平面部
82:停止件
82a:卡合孔
82b:傾斜面
83:連結棒
83a:連結棒卡合部
84:滑動件
84a:滑動件卡合部
84b:馬達軸插通孔
85:桿件
86:第一彈簧
86a:彈簧盒
87:第二彈簧
88:第三彈簧
89:引導件
90:顯示裝置
91:電路基板
91a:孔
92:蓋部
92a:爪部
92b:透明部
92c:貫通孔
93:液晶裝置
93a:背光裝置
94:第一開關
94a:第一按壓部
95:第二開關
95a:第二按壓部
100:螺帽
101:扭剪螺栓
101a:緊固部
101b:斷塊部
101c:脆弱部
110:控制單元
111:CPU
112:記憶體
113:輸出入匯流排
Iw:動作電流
Ith:預定電流值
S1~S9:步驟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發明電動工具的一實施例之後視立體圖;
圖2為本實施例之背面圖;
圖3為本實施例之側面圖;
圖4為沿圖2之線Ⅳ-Ⅳ的剖面圖;
圖5為本實施例所緊固之一螺帽及一扭剪螺栓的一示意圖;
圖6、7為本實施例之頭部變更為左向位置時之分解圖及背面圖;
圖8為本實施例之頭部連接座的底面圖;
圖9為圖4之局部放大圖,說明本實施例之連結棒及滑動件之卡合部分;
圖10為本實施例之滑動件的俯視圖;
圖11、12為示意圖,說明本實施例之電動工具之頭部為前向位置時,斷塊排出機構之運作;
圖13、14為示意圖,說明本實施例之電動工具之頭部為左向位置時,該斷塊排出機構之運作;
圖15說明本實施例之貫通孔的另一樣態;
圖16說明本實施例之該滑動件的另一樣態;
圖17為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18為本實施例之電動工具之方塊示意圖;
圖19是一示意圖,說明本實施例之顯示裝置所顯示的資訊;
圖20是說明本實施例之控制單元於一緊固作業中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圖21是一示意圖,說明該緊固作業中,從操作開關發出的啟動訊號與供給於電動馬達的動作電流;
圖22是說明本實施例之該控制單元更於該緊固作業後控制風扇的流程圖;及
圖23是一示意圖,說明該控制單元更於該緊固作業後控制該風扇時,從該操作開關發出的啟動訊號與供給於該電動馬達的動作電流。
12:連結部
12a:凹部
12b:溝部
14:貫通孔
30:頭部
34:第二中間齒輪
36:第四中間齒輪
40:內套筒
41:斷塊嵌合部
80:斷塊排出機構
81c:平面部
82:停止件
82a:卡合孔
82b:傾斜面
83:連結棒
83a:連結棒卡合部
84:滑動件
84a:滑動件卡合部
84b:馬達軸插通孔
85:桿件
80a:推出部
80b:驅動部
81:斷塊棒
81a:抵接部
81b:卡止部
86:第一彈簧
86a:彈簧盒
87:第二彈簧
88:第三彈簧
89:引導件
Claims (23)
- 一種電動工具,適用於一扭剪螺栓,在一螺帽鎖緊於該扭剪螺栓的一緊固部後,將該扭剪螺栓的一斷塊部扭斷於該緊固部,該電動工具包含:一馬達部,包括一產生該旋轉力且具有一馬達軸的電動馬達,該馬達軸沿與該扭剪螺栓的一旋轉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一頭部,設置於該馬達部的上側,具有一卡合該斷塊部的內套筒,該頭部將該電動馬達的該旋轉力傳達至該扭剪螺栓以轉動該扭剪螺栓;一把手部,與該馬達部在前後方向上並排,沿著該馬達軸之軸向延伸而適於供使用者握持;一連結部,設置於該馬達部與該頭部之間,使該頭部可裝卸地連結於該馬達部,且可使該頭部的前端之方位可在該馬達軸的徑向上改變方向;一電池,提供驅動該電動馬達的電力;及一斷塊排出機構,將自該緊固部扭斷後的該斷塊部排出,該斷塊排出機構具有一推出部及一驅動部,該推出部設於該頭部內且將該斷塊部自該內套筒內推出,該驅動部設於該連結部且驅動該推出部。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推出部及該驅動部是藉由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連結棒機械性地連動;該連結部設有至少一供該連結棒插設的貫通孔,所述貫通孔之位置對應於該連結棒在該頭部的前端之方位改變時的位 置;且該推出部具有:一斷塊棒,沿該旋轉軸方向延伸,且在一可將該斷塊部容納於該內套筒內的容納位置及一將該斷塊部自該內套筒排出的排出位置之間,於該旋轉軸方向上移動;一第一彈性件,對該斷塊棒施加朝向該排出位置的彈性能;及一停止件,於該斷塊棒位在該容納位置時,藉由卡合該斷塊棒以限制該斷塊棒往該排出位置之移動,且抵接於該連結棒的上端;該驅動部具有:一滑動件,抵接該連結棒的下端,且具有藉由滑動以令該連結棒往與該旋轉軸交叉的方向移動之機構;及一桿件,使該滑動件滑動;該斷塊排出機構構成為,在該斷塊部插入該內套筒時,於該斷塊棒位在該容納位置的狀態下,該停止件卡合該斷塊棒,限制該斷塊棒的位移,且在該斷塊部位在該內套筒內的狀態下,該桿件受操作而使該滑動件滑動時,該連結棒往與該旋轉軸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動而解除該停止件與該斷塊棒的卡合,使該斷塊棒受該第一彈性件所施加的彈性能而移動至該排出位置,以將該斷塊部從該內套筒內排出。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斷塊棒在該內套筒相反側的一端設有一可受該停止件卡合的卡止部; 該停止件設有一用以卡合該卡止部的卡合孔;該推出部還具有一第二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對該停止件施加往下側的彈性能,以使該卡合孔卡合該卡止部;該滑動件設有至少一移動機構,於該滑動件滑動時,所述移動機構對抗該第二彈性件的彈性能使該連結棒往上側移動;所述移動機構設置為對應該連結棒在該頭部的前端之方位改變時的位置。
-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所述移動機構為至少一設置於該滑動件且可與該連結棒之下端卡合的滑動件卡合部;當該滑動件滑動時,藉由使該連結棒之下端從所述滑動件卡合部離開而移動到該滑動件的表面上,以使該連結棒往上側移動。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所述滑動件卡合部形成孔狀及溝狀的其中一者。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所述滑動件卡合部的周面是形成其直徑越往下側逐漸縮窄的錐狀;該連結棒之下端之周面是形成對應所述滑動件卡合部的錐狀。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所述滑動件卡合部的周面是形成凹球面狀,該連結棒之下端之周面是形成對應所述滑動件卡合部的半球狀。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頭部是可以如下列中之任一位置各別地結合於該連結部:該頭部的一前端朝向前側的前向位置、該前端朝向後側的後向位置、該前端朝向左側而使該旋轉軸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左向位置、及該前端朝向右側而使該旋轉軸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右向位置。
-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從該馬達軸的方向來看該滑動件是呈往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十字狀;該滑動件設有複數移動機構,該等移動機構是分別位於該滑動件前後方向的兩端及左右方向的兩端;該連結部設有複數該貫通孔,該等貫通孔是分別位在該連結部對應該等移動機構的位置。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連結部設有一C型的貫通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工具,還包含一工具本體,其中:該電動馬達設置於該工具本體內部;該頭部設置於該工具本體;該把手部,設置於該工具本體且位於該頭部下方,具有一可供使用者用手握住的握持區;該電池配置於該把手部下方;該工具本體中,在該握持區上方部分設有一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用以顯示關於該螺帽與該扭剪螺栓之間的緊固作業的資訊。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定義該頭部中的該內套筒側作為前側,該顯示裝置是設於該工具本體中的後側,該把手部的後端位於該頭部的後端之後方,該把手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設有一上方延伸設置部,該顯示裝置是設於該上方延伸設置部。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顯示於該顯示裝置的資訊是包含以下資訊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計算已緊固的該扭剪螺栓的支數、緊固該扭剪螺栓時施加於該電動馬達的負載,及該電池的電量剩餘量。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顯示裝置還包括一警示裝置,該警示裝置為蜂鳴器、燈或其組合。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工具,還包含一判定部,及一計算部;該判定部是判定一緊固該螺帽與該扭剪螺栓的緊固作業是否完成,於該斷塊部從該緊固部扭斷分離時,判定該緊固作業完成;該計算部是計算藉由該判定部判定的該緊固作業完成的次數。
-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判定部具有作為判定該緊固作業完成的判定條件之一開始條件與一完成條件,該開始條件是該電池供給該電動馬達的一動作電流大於一預定電流值,該完成條件是在該電動馬達動作中,該動作電流從大於該預定電流值的狀態變成小於該預定電流值的狀態。
-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判定部還具有作為該判定條件的一持續條件,該持續條件是該動作電流大於該預定電流值並持續一預定時間以上,該判定部在該開始條件滿足之後,接著該持續條件滿足之後,接著該完成條件滿足時,視為該斷塊部已從該緊固部扭斷分離,而判定該緊固作業已完成。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動工具,還包含一工具本體、一控制單元,及一與該電動馬達一起運作的風扇,其中:該電動馬達設置於該工具本體內部;該控制單元是操作和控制該電動馬達,設置一使該電動馬達持續轉動的設定時間,並於該斷塊部扭斷於該緊固部後,持續操作該風扇轉動該設定時間,以冷卻該電動馬達。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控制單元判定一緊固該螺帽與該扭剪螺栓的緊固作業是否完成,於該斷塊部從該緊固部扭斷分離時,判定該緊固作業完成,該控制單元具有作為判定該緊固作業完成的判定條件之一開始條件與一完成條件,該開始條件是該電池供給該電動馬達的一動作電流大於一預定電流值,該完成條件是在該電動馬達動作中,該動作電流從大於該預定電流值的狀態變成小於該預定電流值的狀態;該控制單元在判定該斷塊部已從該緊固部扭斷分離後持續操作該電動馬達以使該風扇持續轉動該設定時間。
-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控制單元根據從滿 足該開始條件到滿足該完成條件的時間來設定該設定時間。
-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控制單元根據在緊固作業時提供給該電動馬達的該動作電流的大小來設定該設定時間。
-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控制單元具有一溫度偵測器,該控制單元根據該溫度偵測器所偵測到的溫度來設定該設定時間。
-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電動工具,其中,該馬達軸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該風扇附接在該馬達軸的上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09160 | 2018-11-06 | ||
JP2018209158 | 2018-11-06 | ||
JP2018-209158 | 2018-11-06 | ||
JP2018-209159 | 2018-11-06 | ||
JP2018209160 | 2018-11-06 | ||
JP2018209159 | 2018-11-06 | ||
JP2019-011381 | 2019-01-25 | ||
JP2019011381 | 2019-01-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91387B true TWI691387B (zh) | 2020-04-21 |
TW202017712A TW202017712A (zh) | 2020-05-16 |
Family
ID=70460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8788A TWI691387B (zh) | 2018-11-06 | 2019-08-13 | 電動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267109B2 (zh) |
CN (2) | CN111136608B (zh) |
DE (1) | DE102019126055B4 (zh) |
TW (1) | TWI69138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32586B (zh) * | 2020-06-08 | 2021-07-01 |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 電動工具之偵測裝置 |
TWI814007B (zh) * | 2020-06-03 | 2023-09-01 | 美商施耐寶公司 | 用於動力工具殼體的插入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221494A (ja) * | 2015-09-08 | 2015-12-10 |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 螺合部材締め付け工具及びカウント装置 |
EP3831532B1 (en) | 2019-12-06 | 2023-07-26 | Black & Decker Inc. | A shear wrench tool |
US20220219297A1 (en) * | 2021-01-08 | 2022-07-14 | Snap-On Incorporated | Double overmolded display housing assembly |
CN115674071A (zh) * | 2021-07-29 | 2023-02-03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以及冲击起子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53080A (en) * | 1997-10-29 | 2000-04-25 | Maeda Metal Industries, Ltd. | Device for tightening bolt and/or nut |
CN204204933U (zh) * | 2011-07-24 | 2015-03-11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系统或套件 |
JP2015199175A (ja) * | 2014-04-09 | 2015-11-1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2016013595A (ja) * | 2014-07-02 | 2016-01-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ナット締め付け機 |
TW201829134A (zh) * | 2018-05-21 | 2018-08-16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套筒扳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42276A (ja) | 1982-08-27 | 1984-03-08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ボルト締付機 |
JP3493645B2 (ja) * | 1995-02-17 | 2004-02-03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コードレス締結工具 |
JP3229930B2 (ja) * | 1997-08-20 | 2001-11-19 | 前田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ボルト締付機 |
US6026910A (en) * | 1998-01-13 | 2000-02-22 | Chicago Pneumatic Tool Company | Power tool and vibration isolator therefor |
GB2348841A (en) * | 1999-04-12 | 2000-10-18 | Clydesdale Ltd | Cable jointing tool |
JP3281360B2 (ja) * | 2000-07-28 | 2002-05-13 | 前田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検査機能付きボルト締付機 |
JP2003311655A (ja) | 2002-04-25 | 2003-11-05 | Makita Corp | 電動工具 |
EP1369208B1 (en) * | 2002-06-07 | 2008-04-23 | Black & Decker Inc. | A power tool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
US7649337B2 (en) * | 2005-05-17 | 2010-01-19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including a fuel gaug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US20070084310A1 (en) * | 2005-10-14 | 2007-04-19 | Sp Air Kabushiki Kaisha | Air ratchet tool with rotatable head |
JP2008055563A (ja) * | 2006-08-31 | 2008-03-1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電動工具 |
JP5259640B2 (ja) * | 2010-03-31 | 2013-08-07 |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 レバー・スイッチ装置 |
JP5582337B2 (ja) * | 2010-04-27 | 2014-09-03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電動工具 |
KR101013340B1 (ko) * | 2010-06-14 | 2011-02-10 | 한국전력공사 | 토크-전단형 고력볼트의 디지털 축력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
US8925430B2 (en) * | 2010-09-30 | 2015-01-06 | Taken Etorque Technology Co., Ltd. | Torsion assembly with wireless displayers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torsion datum and displaying thereon |
CN101983845A (zh) * | 2010-10-20 | 2011-03-09 | 江苏金鼎电动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扭剪扳手 |
JP2012110988A (ja) * | 2010-11-22 | 2012-06-14 | Makita Corp | シャーレンチ用ソケット及びシャーレンチ |
JP2012135845A (ja) * | 2010-12-27 | 2012-07-19 | Makita Corp | 作業工具 |
JP2012166296A (ja) * | 2011-02-14 | 2012-09-06 | Hitachi Koki Co Ltd | 締結機、ボルト締付機、電動工具、及び保持方法 |
CN102837283B (zh) * | 2012-09-27 | 2015-03-25 | 北京科瑞思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数控定扭矩电动扳子 |
CN103659701B (zh) * | 2013-10-25 | 2015-06-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电动扳手 |
JP6322387B2 (ja) * | 2013-11-05 | 2018-05-09 | Tone株式会社 | 締付装置及び締付方法 |
JP2016010831A (ja) * | 2014-06-30 | 2016-01-2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ナット締め付け機 |
JP6309369B2 (ja) * | 2014-06-30 | 2018-04-1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ナット締付け機 |
JP6345510B2 (ja) | 2014-06-30 | 2018-06-2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ナット締付け機 |
JP6655958B2 (ja) * | 2015-01-29 | 2020-03-04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ハンマドリル又は電動ハンマ、電動工具 |
EP3141349A1 (de) * | 2015-09-10 | 2017-03-15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
CN206344092U (zh) * | 2015-11-26 | 2017-07-21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 |
CN108687705B (zh) * | 2017-04-08 | 2025-01-17 | 刘志斌 | 一种扭剪扳手的装配方法 |
JP2019123027A (ja) * | 2018-01-12 | 2019-07-2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作業機 |
CN208215215U (zh) * | 2018-06-01 | 2018-12-11 | 湖北正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扭剪电动扳手 |
-
2019
- 2019-08-13 TW TW108128788A patent/TWI691387B/zh active
- 2019-09-11 CN CN201910868379.0A patent/CN111136608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11 CN CN202011123022.9A patent/CN113172572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9-26 DE DE102019126055.8A patent/DE102019126055B4/de active Active
- 2019-09-27 US US16/585,921 patent/US11267109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30 US US17/085,747 patent/US2021009415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53080A (en) * | 1997-10-29 | 2000-04-25 | Maeda Metal Industries, Ltd. | Device for tightening bolt and/or nut |
CN204204933U (zh) * | 2011-07-24 | 2015-03-11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系统或套件 |
JP2015199175A (ja) * | 2014-04-09 | 2015-11-1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2016013595A (ja) * | 2014-07-02 | 2016-01-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ナット締め付け機 |
TW201829134A (zh) * | 2018-05-21 | 2018-08-16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套筒扳手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4007B (zh) * | 2020-06-03 | 2023-09-01 | 美商施耐寶公司 | 用於動力工具殼體的插入件 |
TWI732586B (zh) * | 2020-06-08 | 2021-07-01 | 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 | 電動工具之偵測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36608A (zh) | 2020-05-12 |
CN113172572A (zh) | 2021-07-27 |
US20200139519A1 (en) | 2020-05-07 |
US20210094155A1 (en) | 2021-04-01 |
DE102019126055B4 (de) | 2021-03-11 |
US11267109B2 (en) | 2022-03-08 |
CN111136608B (zh) | 2021-08-06 |
DE102019126055A1 (de) | 2020-05-07 |
TW202017712A (zh) | 2020-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1387B (zh) | 電動工具 | |
US10478950B2 (en) | Power tool | |
US9302376B2 (en) | Rotary tool | |
US9197153B2 (en) | Power tool having display that displays residual capacity of battery | |
US10272548B2 (en) | Electric screwdriver | |
EP2617528A2 (en) | Rotary tool | |
JP2013516335A (ja) | 回転入力制御機能を有する動力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 | |
EP2404709A1 (en) | Electric power tool | |
EP2602066A2 (en) | Electric power tool | |
US20130161048A1 (en) | Power tool | |
US8479613B2 (en) | Fastening tool | |
CN101569075A (zh) | 动力工具 | |
EP2230056A1 (en) | Electric chain saw | |
CN113829281A (zh) | 紧固工具 | |
JP7113264B2 (ja) | 電動工具 | |
JP5535563B2 (ja) | 乗物のメータ取付構造 | |
JP5824787B2 (ja) | 電動耕耘機 | |
JP2020075346A (ja) | 電動工具 | |
US20180080260A1 (en) | Latches with receivers to releasably engage anchor points | |
JP2012050341A (ja) | 電動耕耘機 | |
JP2007014522A (ja) | フードプロセッサー | |
CN109473305B (zh) | 一种拉制开关 | |
JP2020075347A (ja) | 電動工具 | |
JP4746399B2 (ja) | トルクレンチ | |
TWI312745B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