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182B -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t - Google Patent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26182B TWI526182B TW103109811A TW103109811A TWI526182B TW I526182 B TWI526182 B TW I526182B TW 103109811 A TW103109811 A TW 103109811A TW 103109811 A TW103109811 A TW 103109811A TW I526182 B TWI526182 B TW I52618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pot body
- outer pot
- heat collecting
- coll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鍋具,尤指一種可大幅提高加熱效率且具保溫效果的鍋具。
按,現有鍋具50係如圖9所示為一開口朝上的中空筒體,於加熱時主要係透過於鍋具50的底部設置一爐具60進行加溫,藉以對於鍋具50內的食物進行加熱,然而,由於現有鍋具50的底面係為一平面結構,因此在加熱時該爐具60的爐火僅能對於該鍋具50的底面進行加熱,使加熱面積局限於該鍋具50的底面,相對降低熱能的傳導速率,而且爐火容易因環境而呈發散狀而無法集中對於鍋具50進行加熱,不僅相對降低爐具60的加熱效率,且需要耗費額外的能源(瓦斯)方能達到所要的加熱溫度,再者,現有鍋具50的結構無法在加熱後有效地對於溫度進行保溫,進而在加溫後熱能容易散失,不僅會降低熱能的利用率而需再次進行加熱,亦會增加使用現有鍋具50加熱食物所需的成本與時間,因此,現有鍋具50誠有加以改進之處。
為解決現有鍋具加熱效率不佳且不易保溫等的不足及限制,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鍋具,其係透過精簡的結構配置方式,達到可提昇加熱效率且具保溫效果之目的者。
基於前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先前技術問題所提出的一種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設有一外鍋及一內鍋,其中:
該外鍋設有一外鍋體、一擋火蓋及一聚熱板,該外鍋體設有一上開口、一下開口及環抵緣,兩開口分別貫穿該外鍋體的頂部及底部,該環抵緣徑向環設於靠近該上開口的外鍋體外表面,該擋火蓋經該外鍋體的下開口而固定於該外鍋體底部,該擋火蓋為一頂部大而底部小的漸縮錐狀蓋體且於底部開設有一爐口,該聚熱板設於該擋火蓋頂部而位於該外鍋體內且貫穿設有數個對流穿孔;以及該內鍋與該外鍋相結合且設有一內鍋體,該內鍋體的外表面與該外鍋體的內表面間具有一間隙,且該內鍋體的頂部與該外鍋體頂部相貼靠,使該內鍋體的底部經該外鍋體的上開口而與該聚熱板的頂面具有一間隙,該內鍋體的底部朝內間隔凸設有數個中空且分別與各對流穿孔相對的加熱柱,藉以增加該內鍋體底面的加熱及對流面積。
進一步,該聚熱板於外周緣軸向朝下凸設出一下擋片。
較佳地,該鍋體於外表面係間隔貫穿設有複數調整長孔,該聚熱板於外周緣徑向間隔貫穿設有數個分別與該外鍋體調整長孔相對的結合孔,該外鍋設有數個經該外鍋體各調整長孔及該擋火蓋結合環而分別與該聚熱板各結合孔相鎖固的固定件,使該聚熱板可經由各固定件而與該擋火蓋及該外鍋體相固設結合。
較佳地,該外鍋體於前側的外表面係徑向貫穿數個排氣孔。
較佳地,該擋火蓋於頂部環設有一與該外鍋體內表面相貼靠的結合環,且該擋火蓋的底部與該外鍋體的底部相切齊。
較佳地,該內鍋體的頂部係伸出該外鍋體的頂部,且該內鍋於該內鍋體伸出該外鍋體的外表面設有兩可轉動而與該外鍋體的環抵緣相貼靠的提把。
藉由上述的技術手段,本發明的鍋具係至少具有以下的優點及功效:
一、該漸縮錐狀的擋火蓋,可對於爐具的爐火提供一導引爐火的效果,使爐火在不發散及受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對於該聚熱板進行加熱,並將熱能傳導至該內鍋體底部的各加熱柱上,而各加熱柱的設置可大幅增加該內鍋體對於食物加熱的面積,大幅縮短加熱至所需溫度的時間及所需耗費的能源。
二、該聚熱板除了可將爐火的熱能以遠紅外線的方式傳導至該內鍋體,且該聚熱板具有聚集熱能的效果,讓爐具關閉使用後能持續地將所聚集的熱傳能導至該內鍋體,進而提供一保溫食物的功能,有效提升熱能的利用率而不需反覆進行加熱。
三、本發明的鍋具除了可透過聚熱板將熱能以遠紅外線方式傳導至該內鍋體的方式進行食物的加熱外,亦可透過該聚熱板各對流穿孔、各下擋片與該擋火蓋內表面間的間隙、兩鍋體間內、外表面的間隙以及該內鍋體底部與該聚熱板頂面間的間隙,將該爐火的熱能透過熱對流的方式經由各對流穿孔、各間隙及該聚熱板,而對流至該內鍋體底部的各中空加熱柱中,使該內鍋體可同時經由熱傳導及熱對流的方式進行加熱,大幅提高爐具的加熱效率,並且透過熱能經各對流穿孔中心朝兩側流動、並經該聚熱板及該內鍋體底部間的間距而對朝上對流至兩鍋體之間,可提供該內鍋體內的食物一保溫效果,進而達到加熱速度快、減少能量耗費且具保溫效果的鍋具。
四、該外鍋體於外表面設置數個調整長孔的配置方式,可上、下調整該聚熱板與內鍋體底部間的間距,藉以調整該鍋具的加熱效率;再者,位於該外鍋及內鍋間的多餘熱氣則可透過各排氣孔排出,可有效避免外鍋及內鍋間壓力過大的情形。
10‧‧‧外鍋
11‧‧‧外鍋體
111‧‧‧環抵緣
112‧‧‧排氣孔
113‧‧‧調整長孔
12‧‧‧擋火蓋
121‧‧‧結合環
122‧‧‧爐口
13‧‧‧聚熱板
131‧‧‧結合孔
133‧‧‧下擋片
134‧‧‧對流穿孔
14‧‧‧固定件
20‧‧‧內鍋
21‧‧‧內鍋體
211‧‧‧加熱柱
22‧‧‧提把
40‧‧‧爐具
50‧‧‧鍋具
60‧‧‧爐具
圖1係本發明鍋具的前視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發明鍋具的立體外觀分解圖。
圖3係本發明鍋具的局部剖面放大側視圖。
圖4係本發明鍋具的局部剖面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鍋具的聚熱板之放大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鍋具於加熱時沿6-6剖面線的操作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鍋具於加熱時的另一操作局部剖面放大側視圖。
圖8係本發明鍋具於加熱時的再一操作局部剖面放大側視圖。
圖9係現有鍋具於加熱時的操作剖面側視示意圖。
為能詳細瞭解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現,玆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后:請參看如圖1至4所示本發明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係設有一外鍋10及一內鍋20,其中:該外鍋10設有一外鍋體11、一擋火蓋12及一聚熱板13,其中該外鍋體11為一中空的筒體且設有一上開口、一下開口、一環抵緣111及數個排氣孔112,兩開口分別貫穿該外鍋體11的頂部及底部,該環抵緣111係徑向環設於靠近該上開口的外鍋體11外表面,而各排氣孔112係徑向貫穿該外鍋體11位於前側的外表面,進一步,該鍋體11於外表面係間隔貫穿設有複數調整長孔113,該擋火蓋12係經該外鍋體11的下開口而固定於該外鍋體11底部,該擋火蓋12的底部與該外鍋體11的底部相切齊,其中該擋火蓋12為一頂部大而底部小的漸縮錐狀蓋體,較佳地,該擋火蓋12於頂部環設有一與該外鍋體11內表面相貼靠的結合環121,且於底部開設有一如圖6所示供一爐具的爐火進入之爐口122;
請配合參看如圖3及5所示,該聚熱板13為一設於該擋火蓋12頂部而位於該外鍋體11內的環形板體,該聚熱板13可為一聚熱鋼板所製成且與該擋火蓋12內表面相貼靠,該聚熱板13於外周緣徑向間隔貫穿設有數個分別與該外鍋體11調整長孔113相對的結合孔131,較佳地,該外鍋10設有數個經該外鍋體11調整長孔113及該擋火蓋12結合環121而分別與該聚熱板13各結合孔131相鎖固的固定件14,使該聚熱板13可經由各固定件14而與該擋火蓋12及該外鍋體11相固設結合,進一步,該聚熱板13於外周緣軸向朝下凸設出一下擋片133,較佳地,該聚熱板13軸向貫穿設有數個長條形的對流穿孔134;以及該內鍋20可拆卸地與該外鍋10相結合且設有一內鍋體21及兩提把22,其中該內鍋體21的外表面與該外鍋體11的內表面間具有一間隙,該內鍋體21的頂部與該外鍋體頂部相貼靠,使該內鍋體21的底部經該外鍋體11的上開口而與該聚熱板13的頂面具有一間隙,且該內鍋體21的底部朝內間隔凸設有數個中空的加熱柱211,藉以增加該內鍋體21底面的加熱及對流面積,其中各加熱柱211係分別與該聚熱板13的各對流穿孔134相對,該內鍋體21的頂部係伸出該外鍋體11的頂部,而兩提把22可轉動地設於該內鍋體21伸出該外鍋體11的外表面而可與該外鍋體11的環抵緣111相貼靠。
本發明於使用時請配合參看如圖6所示,其中將欲進行烹煮的食物倒入該內鍋體21內,讓食物位於該內鍋體21的各加熱柱211之間,並且將一爐具40置於該擋火蓋12的爐口122處,當爐具40開啟使用時其所產生的爐火,不僅可透過該漸縮錐狀的擋火蓋12,使該爐具40的爐火可沿著該擋火蓋12而集中對於該聚熱板13進行加熱,並且同時透過該聚熱板13各朝下延伸的下擋片133提供一導引爐火的效果,使爐火在不發散及受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對於該聚熱板13進行加熱,並將熱能傳導至該內鍋體21底部的各加熱柱211上,其中各加熱柱211的設置可大幅增加該內鍋體21對於食物加熱的面積,讓食物可透過
各加熱柱211的加熱而縮短加熱至所需溫度的時間及所需耗費的能源;此外,該聚熱板13除了可將爐火的熱能以遠紅外線的方式傳導至該內鍋體21,且該聚熱板13具有聚集熱能的效果(此效果為現有技術,故在此不加以闡述),使爐具40關閉使用後能持續地將所聚集的熱傳能導至該內鍋體21,進而提供一保溫食物的功能,有效提升熱能的利用率而不需反覆進行加熱;再者,本發明的鍋具除了可透過聚熱板13將熱能以遠紅外線方式傳導至該內鍋體21的方式進行食物的加熱外,亦可如圖4、7及8所示透過該聚熱板13各對流穿孔134、各下擋片133與該擋火蓋12內表面間的間隙、兩鍋體11,21間內、外表面的間隙以及該內鍋體21底部與該聚熱板13頂面間的間隙,將該爐火的熱能透過熱對流的方式經由各對流穿孔134、各間隙及該聚熱板13,而對流至該內鍋體21底部的各中空加熱柱211中,使該內鍋體21可同時經由熱傳導及熱對流的方式進行加熱,大幅提高爐具40的加熱效率,並且透過熱能經各對流穿孔134中心朝兩側流動、並經該聚熱板13及該內鍋體21底部間的間距而對朝上對流至兩鍋體11,21之間,可提供該內鍋體21內的食物一保溫效果,進而達到加熱速度快、減少能量耗費且具保溫效果的鍋具。
另外,該外鍋體11於外表面設置數個調整長孔113的配置方式,可如圖7所示上、下調整該聚熱板13與內鍋體21底部間的間距,藉以調整該鍋具的加熱效率;再者,位於該外鍋10及內鍋20間的多餘熱氣則可透過各排氣孔112排出,可有效避免外鍋10及內鍋20間壓力過大的情形。
10‧‧‧外鍋
11‧‧‧外鍋體
111‧‧‧環抵緣
112‧‧‧排氣孔
113‧‧‧調整長孔
14‧‧‧固定件
21‧‧‧內鍋體
22‧‧‧提把
Claims (9)
- 一種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設有一外鍋及一內鍋,其中:該外鍋設有一外鍋體、一擋火蓋及一聚熱板,該外鍋體設有一上開口、一下開口及環抵緣,兩開口分別貫穿該外鍋體的頂部及底部,該環抵緣徑向環設於靠近該上開口的外鍋體外表面,該擋火蓋經該外鍋體的下開口而固定於該外鍋體底部,該擋火蓋為一頂部大而底部小的漸縮錐狀蓋體且於底部開設有一爐口,該聚熱板設於該擋火蓋頂部而位於該外鍋體內且貫穿設有數個對流穿孔;以及該內鍋與該外鍋相結合且設有一內鍋體,該內鍋體的外表面與該外鍋體的內表面間具有一間隙,且該內鍋體的頂部與該外鍋體頂部相貼靠,使該內鍋體的底部經該外鍋體的上開口而與該聚熱板的頂面具有一間隙,該內鍋體的底部朝內間隔凸設有數個中空且分別與各對流穿孔相對的加熱柱,藉以增加該內鍋體底面的加熱及對流面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聚熱板於外周緣軸向朝下凸設出一下擋片。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鍋體於外表面係間隔貫穿設有複數調整長孔,該聚熱板於外周緣徑向間隔貫穿設有數個分別與該外鍋體調整長孔相對的結合孔,該外鍋設有數個經該外鍋體各調整長孔及該擋火蓋結合環而分別與該聚熱板各結合孔相鎖固的固定件,使該聚熱板可經由各固定件而與該擋火蓋及該外鍋體相固設結合。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外鍋體於前側的外表面係徑向貫穿數個排氣孔。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擋火蓋於頂部環設有一與該外鍋體內表面相貼靠的結合環,且該擋火蓋的底部與該外鍋體的 底部相切齊。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內鍋體的頂部係伸出該外鍋體的頂部,且該內鍋於該內鍋體伸出該外鍋體的外表面設有兩可轉動而與該外鍋體的環抵緣相貼靠的提把。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外鍋體於前側的外表面係徑向貫穿數個排氣孔。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擋火蓋於頂部環設有一與該外鍋體內表面相貼靠的結合環。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其中該內鍋體的頂部係伸出該外鍋體的頂部,且該內鍋於該內鍋體伸出該外鍋體的外表面設有兩可轉動而與該外鍋體的環抵緣相貼靠的提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9811A TWI526182B (zh) | 2014-03-17 | 2014-03-17 |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9811A TWI526182B (zh) | 2014-03-17 | 2014-03-17 |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6230A TW201536230A (zh) | 2015-10-01 |
TWI526182B true TWI526182B (zh) | 2016-03-21 |
Family
ID=54850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9811A TWI526182B (zh) | 2014-03-17 | 2014-03-17 |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t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26182B (zh) |
-
2014
- 2014-03-17 TW TW103109811A patent/TWI52618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36230A (zh) | 2015-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015150328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в частности газовая печь,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указа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 |
TWI526182B (zh) |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t | |
TWM509010U (zh) | 可長效保溫的鍋具 | |
CN206320800U (zh) | 整体式低排节能燃气灶具 | |
TWM486365U (zh) | 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 | |
CN205795497U (zh) | 一种便携式蒸笼 | |
CN203609210U (zh) | 改良的烹饪锅 | |
TWM486363U (zh) | 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一) | |
TW201536229A (zh) | 可提昇加熱效率的鍋具(一) | |
CN206137859U (zh) | 一种导流蓄热汤桶 | |
CN206964520U (zh) | 一种两胆式蒸汽锅 | |
CN206113042U (zh) | 一种带节能圈的预混燃气炒灶整体式冲压炉膛 | |
CN206875482U (zh) | 一种高效燃烧桶 | |
CN204033059U (zh) | 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 | |
CN206137858U (zh) | 一种导流蓄热炒锅 | |
CN202283197U (zh) | 一种具有隔热罩的节能壶 | |
CN201977541U (zh) | 多功能节能电磁锅 | |
CN204345749U (zh) | 燃烧器火焰聚能罩 | |
CN105395036A (zh) | 一种高效节能锅具 | |
CN107115007A (zh) | 一种新型家用节能锅 | |
TWI752877B (zh) | 可充分利用熱能的鍋具 | |
CN206284938U (zh) | 一种节油型多用煎锅 | |
CN202035995U (zh) | 节能蒸锅 | |
JP3211935U (ja) | 焼き芋窯装置 | |
CN204033058U (zh) | 可提升加热效率的锅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