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1126B - 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圖符片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圖符片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01126B TWI501126B TW102128206A TW102128206A TWI501126B TW I501126 B TWI501126 B TW I501126B TW 102128206 A TW102128206 A TW 102128206A TW 102128206 A TW102128206 A TW 102128206A TW I501126 B TWI501126 B TW I50112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film
- hard coat
- adhesive
- ic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在硬塗膜的單面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採用該製造方法獲得的圖符片以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此外,本說明書中的“印刷段差”的意思是指:在由透明樹脂膜構成的基材的表面形成有黑框和/或圖符的印刷層的狀態下,從基材表面計算的印刷層的厚度。
已知有一種觸控面板是在其表面上貼合有硬塗膜,其中,在該硬塗膜上印刷有對操作方法進行指示的圖符(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做為應用觸控面板的顯示器(顯示裝置),可以舉出液晶顯示器(LCD)、電致發光(無機電致發光、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等。並且,做為使用該觸控面板的具體的電子設備,可以舉出液晶電視、可攜式終端、可攜式電話、電子紙、電子書終端、個人電腦等。
專利文獻1公開了:在使用壓敏黏著劑貼合印刷有圖符的硬塗膜的情況下,若將印刷有圖符的部分與其周圍的
段差(高低差,difference in level)控制在5μm以下,則能夠在貼合時防止氣泡的產生。
而且,當將印刷有指示操作方法的圖符的硬塗膜貼合在觸控面板的表面時,為了防止因存在圖符的印刷段差而導致的氣泡混入,嘗試了各種辦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7)。
另外,在專利文獻8、9中公開了一種在進行圖像顯示的可透視的面板基板的背面施加了裝飾層的圖像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其中,在面板基板背面的裝飾層段差的內側和裝飾層的上面,連續地填充紫外線硬化樹脂或熱硬化樹脂,接著,在硬化樹脂的上面,覆蓋了塗佈有脫模劑的隔膜,並在該狀態下,將該隔膜加壓在硬化樹脂一側的同時進行UV照射後,剝離隔膜,從而製得圖像顯示面板。
並且,關於在層疊兩層光硬化樹脂的同時使其硬化的技術,例如,已在專利文獻10~12中公開。
但是,在專利文獻3記載的顯示裝置中,通過黏著劑層和壓敏黏著劑層將透光構件(相當於硬塗膜)貼合於觸控面板的表面時,需要額外的勞力和時間,因而會導致成本的上升,無法在廉價的顯示裝置中加以利用。此外,在專利文獻3記載的顯示裝置中,雖然形成有包圍液晶裝置外周的厚度5~10μm左右的遮光層,但是為了避免遮光層印刷段差的影響,配置有黏著劑層和壓敏黏著劑層的區域。
另外,專利文獻4公開了:使用透明樹脂填埋由丙烯酸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的透明保護板與印刷部分之
間的段差而使其平坦化,進而使用雙面膠帶或具有透明性的黏著劑,將保護板貼合於顯示器表面上。
根據專利文獻4,光硬化樹脂的膜厚優選為印刷層厚度的兩倍以上,但並未詳細記載使用光硬化樹脂進行的平坦化方法的具體情況。
另外,專利文獻5公開了:通過具有特定儲能模量的壓敏黏著劑層,將具有光遮光層(相當於圖符的印刷層)的表面保護層(相當於保護膜)貼合在觸控面板的表面。當使用該黏著劑層時,雖然不產生氣泡,但是,在觸控面板上貼合表面保護層後,從表面保護層或者觸控面板的相反一側進行紫外線照射而使黏著劑發生硬化,因此,不能對光遮光層的內側充分照射紫外線。
另外,專利文獻6公開了:通過具有特定儲能模量的透明黏著片,將具有黑色印刷層(相當於圖符的印刷層)的表面透明板(相當於保護膜)貼合在觸控面板的表面。
由此,在液晶顯示面板與塑膠板(保護透明板)之間的黏著面上,不發生起泡現象。但是,由於是通過透明黏著片將由透明塑膠所構成的保護透明板貼合在液晶面板上,所以無法避免在黑色印刷層的產生了段差的角部殘留氣泡的問題。
並且,在專利文獻7中公開了將形成有外框的外觀面板通過雙面膠帶貼合在觸控面板上的內容。
由於雙面膠帶的黏貼面在整體上大致處於平面狀態,因此,在外觀面板與雙面膠帶之間不產生氣泡。但是,由於通過雙面膠帶將外觀面板貼合於觸控面板上,因此,無法避免氣泡
會殘留於外框部印刷層的有段差的角部。
另外,在專利文獻8、9中所公開的圖像顯示面板,雖可以降低氣泡的產生,但當對所獲得的面板施加負載時容易產生凹陷。
另外,專利文獻10~12中所公開的發明均涉及了壓敏黏著膜、壓敏黏著膠帶,其中公開了同時使基材和黏著劑層發生硬化而進行製造。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對膠帶賦予應力鬆弛性等,與黏著劑層相比基材層需要加厚塗佈,因此,設定基材層的樹脂組合物溶液的黏度高於黏著劑組合物溶液的黏度。
由此,當使用專利文獻10~12中公開的發明並以黏度高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填埋硬塗膜的未施加有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時,無法避免氣泡會殘留於印刷層的有段差的角部。
另外,除了發生前述氣泡的問題以外,當製造在硬塗膜的一個面上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時,若將預先在剝離膜上層疊的黏著劑層貼合於硬塗膜的印刷層一側的面上而製造圖符片,則存在黏著劑層的黏著強度降低、黏著劑層在高濕熱環境下容易剝離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0361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21318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09832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0-17611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0-072471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0-097070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0-239324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2-22281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2-22210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00-248241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04-204090號公報
專利文獻12:日本特開平1-121386號公報
本發明就是鑑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因印刷段差引起的光畸變少、並且氣泡殘留少、即使施加負載也難以產生凹陷、黏著劑層難以發生剝離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圖符片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是在硬塗膜的單面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步驟(1):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上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該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該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的步驟;
步驟(2):準備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的步驟;步驟(3):在前述硬塗膜的形成有前述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前述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前述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預先準備的、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經由前述黏著劑層貼合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是在硬塗膜的單面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步驟(1):其是準備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該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該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步驟(2):其是準備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該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步驟(3):將該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
同時,在該硬塗膜的形成有該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該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該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該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該黏著膜,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該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該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採用前述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得到的圖符片。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通過前述黏著劑層貼合前述圖符片而成的觸控面板。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組裝觸控面板而成的電子設備。
本發明圖符片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步驟(1):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上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該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該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所述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的步驟;步驟(2):準備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的步驟;步驟(3):在前述硬塗膜的形成有前述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前述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前述印刷層的上部,塗佈
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預先準備的、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經由前述黏著劑層貼合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因此,能夠有效地製造出因印刷段差引起的畸變少、氣泡的殘留少、相對於負載難以產生凹陷、黏著劑層難以剝離的圖符片。
另外,本發明的圖符片可優選做為防飛濺膜(anti-shattering film)、特別是做為貼合於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的ITO面上的圖符片來使用。
1‧‧‧圖符片
2‧‧‧透明樹脂膜
3‧‧‧印刷層
4‧‧‧硬化樹脂層
5‧‧‧黏著劑層
6‧‧‧剝離膜
7‧‧‧硬塗層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圖符片的一個實例的剖面圖。
下面,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是在硬塗膜的單面上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步驟(1):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上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該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
在該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的步驟;步驟(2):準備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的步驟;步驟(3):在前述硬塗膜的形成有前述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前述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前述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預先準備的、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經由前述黏著劑層貼合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另外,本發明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是在硬塗膜的單面上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至少包括:步驟(1):其是準備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所述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該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步驟(2):其是準備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所述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
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步驟(3):將所述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同時,在該硬塗膜的形成有該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該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該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該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所述黏著膜,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該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該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硬塗膜)
做為本發明圖符片的製造方法中所用的硬塗膜,採用在做為基材的透明樹脂膜的一個面或雙面上具有硬塗層的硬塗膜。
做為前述透明樹脂膜,優選為選自於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樹脂膜、環狀聚烯烴(COP)類樹脂膜所組成的具有透明性且耐熱性的樹脂膜組中的一種。從價格比較低廉、透明度高的角度出發,特別優選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
優選透明樹脂膜的厚度為10~250μm,更優選為30~200μm。若透明樹脂膜的厚度小於10μm,則操作性欠缺,因而不優選。另外,若透明樹脂膜的厚度大於250μm,則透明性降低、成本也變高,並且硬塗膜在製造步驟中的加工適應性變差,因此不優選。從上述觀點出發,優選透明樹脂膜的厚度為10~250μm,更優選為30~200μm。而且,為了提高透明樹脂
膜與硬塗層之間的粘附性,可以在透明樹脂膜的表面層疊適當的易黏著性樹脂層,也可以施加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體處理等表面處理。此外,可在透明樹脂膜和硬塗層之間設置基底層。
(硬塗層)
在透明樹脂膜上形成的硬塗層只要具有能夠用於觸控面板的表面材料的程度的硬塗層性即可,通常,只要是鉛筆硬度試驗中的測定值在2H以上,則在實用上沒有問題。對硬塗層所使用的樹脂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使用:矽酮類、三聚氰胺類等熱硬化型硬塗層樹脂;或者,矽酮類、丙烯酸類等紫外線硬化型硬塗層樹脂等。另外,對本發明的硬塗膜而言,在透明樹脂膜的單面或雙面上形成有硬塗層。當僅在透明樹脂膜的單面形成硬塗層時,容易發生由熱膨脹導致的翹曲、撓曲等現象,因此,除了與性能相比優先考慮價格而需要提供廉價的硬塗膜的情況以外,優選在透明樹脂膜的雙面形成硬塗層。
另外,優選硬塗層的厚度為1~10μm,更優選2~8μm。若硬塗層的厚度小於1μm,則得不到硬塗層性能、且耐擦傷性下降,並在使用紫外線硬化型硬塗層樹脂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硬化不良。
另外,若硬塗層的厚度大於10μm,則在硬塗層上容易產生裂紋,硬塗膜本身容易捲曲,因此不優選。
此外,根據需要,在硬塗層中也可添加用於賦予其各種功能的防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等添加劑。在透明樹脂基材的表面形成硬塗層的方法,可使用逆轉塗佈法、模壓塗佈法、凹版
塗佈法等現有的公知方法。
另外,在硬塗層上層疊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情況下,基於提高硬塗層和印刷層以及黏著劑層的黏著性的目的,可以在硬塗層的表面層疊適當的易黏著性基底層,也可施加火焰處理、電暈處理、等離子體處理等表面處理。
(黑框和/或圖符的印刷層)
本發明關於一種在硬塗膜的單面上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
在關於本發明的圖符片中,由印刷層形成的黑框是:為了抑制由設置於觸控面板背後的顯示面板(液晶面板的背光源等)照射的照明光從顯示面板的周圍漏出的現象,以對顯示面板的周圍部進行遮光的方式設置的黑框。此外,由印刷層形成的圖符是:為了將觸控面板的畫面上顯示的圖符(用於輸入或選擇特定的功能、操作、專案等的圖案、文字、記號等的顯示)中頻繁使用的圖符,以固定形式顯示而設置。
基於印刷層的黑框和/或圖符的形成,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將由含有遮光性黑色顏料的樹脂組合物構成的塗料,通過絲網印刷、凹版印刷等進行塗佈/乾燥,從而形成遮光性的覆膜。做為黑色顏料,可使用選自於由碳黑、石墨、苯胺黑、酞菁黑(Cyanine Black)、鈦黑(Black Titanium Oxide(黑鈦氧化物))、黑色氧化鐵、氧化鉻、氧化錳所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者將其中的兩種以上進行複合後使用。在這些黑色顏料中,特別優選使用碳黑。黑色顏料(光吸收材料)的粒徑分佈範圍優選為0.01~0.5μm的範圍,更優選為0.05~0.3μm的範圍。
另外,為了將印刷層的色調調整為無色或理想的色調,也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多種其他色料。此外,在藉由印刷層形成黑框時,例如,使用分散有做為黑色顏料的碳黑的丙烯酸樹脂類塗料,並通過將印刷層的膜厚調整為10~50μm來形成黑框。對該印刷層無需限定為黑色,可選擇具有光澤的樹脂或者白色、各種彩色等各種顏色。
(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
在本發明圖符片的製造方法中,對用於形成黏著劑層的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沒有特別的限定。
做為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例如,能夠使用:以丙烯酸類高分子、丙烯酸類單體以及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做為必需成份的丙烯酸樹脂漿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或者,以由聚氨酯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和/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所組成的主劑、丙烯酸類單體以及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做為必需成份並且根據需要添加交聯劑、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
這些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在光硬化時表現出黏著性而硬化,從而形成為黏著劑層。
丙烯酸樹脂漿類光硬化劑黏著劑組合物,要通過冷卻或導入氧來使聚合急劇結束或者要設置使聚合時所用的有機溶劑揮發的步驟,因此與聚氨酯丙烯酸類的光硬化劑黏著劑組合物相比,難以獲得穩定的組合物。因此,優選為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
做為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的主要成分的聚氨酯丙
烯酸酯,例如,可以舉出在一分子中具有一個以上(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該化合物是通過使一摩爾的一分子中具有兩個以上NCO基的化合物與兩摩爾以上的含羥基的丙烯酸類單體發生反應來獲得。在此,做為含羥基的丙烯酸類單體,可以舉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環己烷二甲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做為一分子中具有兩個以上NCO基的化合物,優選為使二異氰酸酯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和二醇等多元醇化合物發生反應而得到的分子量為500~50000左右的低聚物。
做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以舉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聚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亞苯基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聚異氰酸酯。
做為多元醇化合物,可以舉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等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等的三價以上的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1,4-丁二醇)、聚(1,6-己二醇)等聚醚型二醇;上述二醇與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馬來酸、富馬酸、己二酸、癸二酸等二元酸發生反應而得到的聚酯型二醇等。
而且,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中,可包含至少一種聚氨酯丙烯酸酯和至少一種(甲基)丙烯酸酯。只要是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的限度內,還可以添加其他單體。做為(甲基)丙
烯酸酯,例如,可以舉出:由通式CH2=CR1-COOR2(式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14的烷基)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丙烯酸類單體。做為上述由通式CH2=CR1-COOR2表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體而言,可以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這些可單獨使用,或併用兩種以上。其中,優選使用(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另外,這些烷基R2既可以是直鏈也可以是支鏈。做為其他含烷氧基甲矽烷基的非丙烯酸類單體,例如,可以舉出:乙烯基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非丙烯酸類單體等各種化合物。優選添加單體是在一分子中具有一個(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光聚合性基團的單官能單體。
前述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通常含有至少一種丙烯酸類單體,以做為稀釋劑在塗佈加工時發揮降低黏度的作用。但是,若過量加入丙烯酸類單體成分,則需要增加UV照射量,因此,優選設定丙烯酸類單體的添加量為樹脂成分的50質量%以下,更優選為30質量%以下。
另外,若樹脂中殘留有機溶劑,所殘留的有機溶劑有時會
對形成有黑框的印刷層的、硬塗膜的印刷層造成污染。因此,需要預先使用UV硬化劑或交聯劑來提高印刷層塗料用材料的耐溶劑性。
另外,對聚氨酯丙烯酸酯類UV硬化樹脂、丙烯酸樹脂漿而言,在添加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後,一旦室內光或太陽光中所含的紫外光作用於丙烯酸樹脂漿,則可能會引起聚合反應的發生,難以控制。因此,優選儘量在做為後步驟的塗佈步驟即將開始前添加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在丙烯酸樹脂漿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樹脂溶液的情況下,也進行同樣的處理,即,要注意防止因某些外在因素導致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在塗佈、製膜前就開始發生反應的現象。
對前述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中使用的光聚合反應起始劑(聚合催化劑)而言,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舉出例如:苯乙酮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安息香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二苯甲酮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硫雜蒽酮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等。
做為苯乙酮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可以舉出:苯乙酮、對叔丁基-1',1',1'-三氯苯乙酮、氯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羥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氨基苯乙酮、二烷基氨基苯乙酮等。
做為安息香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可以舉出:二苯甲醯、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異丁醚、1-羥基環己基苯酮、2-羥基2-甲基-1-苯基-2-甲基丙烷-1-酮、1-(4-異丙基苯基)-2-羥基2-甲基丙烷-1-酮、苄基二甲基縮
酮等。
做為二苯甲酮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可以舉出:二苯甲酮、苯甲醯苯甲酸、苯甲醯苯甲酸甲酯、鄰苯甲醯苯甲酸甲酯(Methyl o-Benzoylbenzoate)、4-苯基二苯甲酮、羥基二苯甲酮、羥基丙基二苯甲酮、丙烯醯基二苯甲酮、4,4'-雙(二甲氨基)二苯甲酮等。
做為硫雜蒽酮類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可以舉出硫雜蒽酮、2-氯硫雜蒽酮、2-甲基硫雜蒽酮、二乙基硫雜蒽酮、二甲基硫雜蒽酮等。
做為其他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可舉出α-醯肟酯、苄基-(鄰乙氧基羰基)-α-單肟、醯基膦氧化物、乙醛酸酯(glyoxy ester)、香豆素3-酮、2-乙基蒽醌、樟腦醌、四甲基秋蘭姆硫化物、偶氮二異丁腈、過氧化苯甲醯、二烷基過氧化物、過氧化新戊酸叔丁酯等。
這些光聚合反應起始劑,既可以僅使用一種也可以併用兩種以上。以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量為100質量%的質量百分比計,優選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的含量為0.005~5質量%,特別優選為0.01~2質量%。若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的含量在0.005質量%以上,則能夠使聚合性化合物在短時間內發生聚合。若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的含量在5質量%以下,則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的殘渣難以殘留於硬化物中。
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中,做為任意成分,可添加用於使丙烯酸類聚合物交聯的交聯劑。根據所需黏著劑組合物的物理性質來選擇交聯劑中所含的官能團的數目,並
且,可根據需要調節交聯劑的添加量。
做為雙官能交聯劑,只要是一分子中具有兩個交聯反應官能團的化合物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定。做為這樣的雙官能交聯劑,例如,可舉出雙官能環氧化合物、雙官能異氰酸酯等。
做為雙官能環氧化合物,可以舉出: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二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脂肪族雙官能環氧化合物;氫化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對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間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等芳香族雙官能環氧化合物。雙官能環氧化合物的環氧基能夠與丙烯酸類聚合物的羧基發生交聯反應。
做為雙官能異氰酸酯,可以舉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等脂肪族雙官能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芳香族雙官能異氰酸酯。雙官能異氰酸酯的NCO基團能夠與丙烯酸類聚合物的羧基和羥基發生交聯反應。
相對於丙烯酸類聚合物的交聯點,雙官能交聯劑的含量是在0.1當量以下的範圍,例如,相對於100質量份的丙烯酸類聚合物,優選為0.5~3.0質量份,更優選為1.0~3.0質量份。
官能團數目不限於雙官能,為了調整所需要的物性(黏著力、硬度等),可以使用三官能以上的交聯劑。
(黏著劑層)
在本發明圖符片的製造方法中,對構成黏著劑層的樹脂組
合物沒有特別的限定,但為了與通過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硬化而形成的硬化樹脂層之間的黏著性良好,優選為與硬化樹脂層相同種類的樹脂組合物,例如,優選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類樹脂組合物。
在剝離膜上層疊由聚氨酯丙烯酸類樹脂構成的黏著劑層時,優選採用在剝離膜的表面塗佈具有流動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並對此照射光而使其光硬化,從而形成黏著劑層的方法。
做為用於形成黏著劑層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能夠使用:以由聚氨酯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和/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構成的主劑、丙烯酸類單體以及光聚合反應起始劑做為必需成份,並且根據需要添加交聯劑、添加劑等而配製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
該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在光硬化時表現出黏著性而硬化,從而形成為黏著劑層。
做為在前述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的配製中使用的由聚氨酯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和/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構的主劑、丙烯酸類單體和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的各必需成份、以及根據需要添加的交聯劑、添加劑等,是使用了與前述用於形成黏著劑層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的配製中使用的由聚氨酯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和/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構成的主劑、丙烯酸類單體和光聚合反應起始劑的各必需成份、以及根據需要添加的交聯劑、添加劑相同的材料來進行配製。
從根據被粘附體的狀態調整黏著劑對被粘附體的黏著力、當被粘附體是玻璃板時提高粘附力、提高黏著劑層的耐久性等觀點出發,在用於本發明的圖符片的黏著劑層中,可根據需要添加增粘劑、軟化劑(增塑劑)、填充劑、防老化劑、矽烷偶聯劑等各種添加劑。
做為增粘劑,例如可以舉出:松香及其衍生物、聚萜烯、萜烯酚樹脂、香豆酮-茚樹脂(coumarone-indene resin)、石油類樹脂、苯乙烯樹脂、二甲苯樹脂等。做為軟化劑,例如可以舉出:液態聚醚、二醇酯、液態聚萜烯、液狀聚丙烯酸酯、鄰苯二甲酸酯、偏苯三酸酯等。
(剝離膜)
為了在製造本發明的圖符片後施行品質檢查時能夠檢查確認有無雜質等附著或污染,優選本發明圖符片的製造方法中使用的剝離膜是通過在透明樹脂膜上塗佈剝離處理劑而進行剝離處理的剝離膜。從價格比較低廉且透明性高的角度考慮,做為透明樹脂膜,優選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優選透明樹脂膜的厚度為10~250μm,更優選為30~200μm。此外,對剝離處理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使用已得到廣泛應用的矽酮類剝離劑、加成反應型矽酮類剝離劑等。
(圖符片)
本發明的圖符片,是經過下述步驟進行製造。
步驟(1):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上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
所述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所述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的步驟;步驟(2):準備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的步驟;步驟(3):在前述硬塗膜的形成有前述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前述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前述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預先準備的、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通過前述黏著劑層貼合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通過對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在前述步驟(4)中,通過在由未硬化狀態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構成的光硬化型樹脂層上貼合預先準備的黏著膜的黏著劑層,形成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密合於黏著劑層表面的狀態。然後,施行步驟(5),通過對光硬化型樹脂層照射光來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通過如此操作來形成硬化樹脂層,能夠在硬化樹脂層與黏著劑層之間設置由這些樹脂材料混合而成的樹脂所構成的混合層。通過在硬化樹脂層與黏著劑層之間形成混合層,能夠提高硬化樹脂層與黏著劑層之間的層間黏著強度,從而在這些層之間難以發生剝離。
另外,本發明的圖符片,經過下述步驟進行製造。步驟(1):其是準備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
使用在基材的一個面或雙面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所述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基材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所述基材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所述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步驟(2):其是準備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所述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步驟(3):將所述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同時,在所述硬塗膜的形成有所述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所述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所述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所述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所述黏著膜,通過所述黏著劑層貼合於所述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通過對所述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所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圖符片的一個實例的圖。
本實例的圖符片1是:在具有硬塗層7的透明樹脂膜2上層疊硬塗膜,所述硬塗膜上藉由印刷形成有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3,並在形成有該印刷層3的面上,依次層疊硬化樹脂層4、黏著劑層5以及剝離膜6而成。
對本發明的圖符片1而言,優選透明樹脂膜2的厚度在25μm~188μm的範圍,更優選在38μm~125μm的範
圍。若透明樹脂膜2的厚度低於38μm,則不存在相應的光學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以及在應用上的操作性會顯著變差,因此不優選。若透明樹脂膜2的厚度在188μm以上,雖然能夠應對鉛筆硬度、防止凹陷產生,但與要使最終產品的厚度減小的宗旨背道而馳,因此不優選。
另外,優選印刷層3的厚度在5μm~60μm的範圍,更優選在10μm~30μm的範圍。當印刷層3的厚度小於5μm時,顏色的隱蔽性、美觀度變差,當印刷層3的厚度大於60μm時,會使成本大幅度增高,因此不優選。
另外,優選硬化樹脂層4的厚度在3μm~30μm的範圍,更優選在3μm~15μm的範圍。當硬化樹脂層4的厚度低於3μm時,為了表現出防止凹陷產生的效果,需要使用更硬的材料,但在硬化時因收縮引起的捲曲變得明顯,因此不優選。
另外,優選黏著劑層5的厚度為5μm~30μm的範圍,更優選為10μm~25μm的範圍。當黏著劑層5的厚度小於5μm時,可見黏著力、保持力的降低;當黏著劑層5的厚度大於30μm時,無法實現薄膜輕量化,而且也會導致成本的增高。
實施例
下面,基於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
<具有印刷層的硬塗膜的製作>
採用了做為透明樹脂膜使用厚度為125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並在兩面上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產品名稱為HC7125F-TP,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採用絲網印刷機,將黑色顏料類油墨(HAC系列,CONC 710
BLACK;Seiko advance Ltd.(日本精工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15μm的方式,在該硬塗膜的單面進行印刷並加以乾燥,製作出縱橫尺寸為約115mm×約60mm(黑框內顯示區域的尺寸為約90mm×約53mm)的、形成有黑框的印刷層的硬塗膜A。
對所得到的硬塗膜A而言,黑框的印刷層的厚度是15μm,具有因黑框的印刷層帶來的段差高度(下稱“印刷段差的高度”)。
<光學用黏著膜(OCA)的製作>
在厚度為50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的單面上,用矽酮施行剝離處理後,以使硬化後的厚度成為25μm的方式,塗佈以聚氨酯丙烯酸酯做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類UV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T-470型,Case M( )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從而層疊了黏著劑層。
進一步,藉由在氮氣吹掃環境下進行UV照射使其硬化,從而形成光學用透明黏著劑層。此後,在該光學用透明黏著劑層上,貼合以矽酮施行剝離處理而形成有剝離劑層的、厚度為38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的剝離處理面,由此獲得實施例1的光學用黏著膜(OCA)。
(實施例1)
使用前述硬塗膜A,在沒有以印刷層形成黑框的部分以及以印刷層形成的黑框的上部,將具有流動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類的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以使從具有印刷層的硬塗膜A的透明樹脂膜表面計算的厚度在硬化後成為10μm的方式進行塗
佈,從而形成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層,並在該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層上,將剝離了38μm厚度的PET樹脂膜後的光學用黏著膜,以不進入氣泡的方式經由黏著劑層進行貼合,然後進行UV照射,使聚氨酯丙烯酸酯類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發生硬化,從而獲得依次層疊有光硬化型樹脂層、黏著劑層、剝離膜的實施例1的圖符片。
(實施例2)
除了做為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採用與實施例1不同品種的具有流動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類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獲得了實施例2的圖符片。
(比較例1)
使用前述硬塗膜A,在沒有以印刷層形成黑框的部分以及以印刷層形成的黑框的上部,將聚氨酯丙烯酸酯類的具有流動性的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以使從具有印刷層的硬塗膜A的透明樹脂膜表面計算的厚度在硬化後成為10μm的方式進行塗佈而形成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層後,在氮氣吹掃環境下進行UV照射,使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發生硬化,從而形成了UV硬化型樹脂層。將剝離了38μm厚度的PET樹脂膜後的實施例1的光學用黏著膜,以不進入氣泡的方式經由黏著劑層貼合於該UV硬化型樹脂層上,從而獲得了依次層疊有光硬化型樹脂層、黏著劑層、剝離膜的比較例1的圖符片。
(比較例2)
使用前述硬塗膜A,在沒有以印刷層形成黑框的部分以及以印刷層形成的黑框的上部,將具有流動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類的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以使從具有印刷層的硬塗膜A的透明樹脂膜表面計算的厚度在硬化後成為10μm的方式進行塗佈,從而形成了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層。將38μm厚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膜的剝離處理面貼合於該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層上,然後進行UV照射以使聚氨酯丙烯酸酯類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發生硬化,從而形成UV硬化型樹脂層。將剝離了38μm厚度的PET樹脂膜後的實施例1的光學用黏著膜,以不進入氣泡的方式經由黏著劑層貼合於前述UV硬化型樹脂層上,然後進行UV照射以使聚氨酯丙烯酸酯類UV硬化型樹脂組合物發生硬化,從而獲得了依次層疊有光硬化型樹脂層、黏著劑層、剝離膜的比較例2的圖符片。
(比較例3)
使用前述硬塗膜A,在沒有以印刷層形成黑框的部分的上部、以及以印刷層形成的黑框的上部,將剝離了38μm厚度的PET樹脂膜後的實施例1的光學用黏著膜,以不進入氣泡的方式經由黏著劑層進行貼合,獲得了依次層疊有黏著層、剝離膜的比較例3的圖符片。
(貼合後的氣泡確認試驗)
採用貼合裝置(產品名稱為小型單片貼合機(小型枚葉貼合機),型號為SE320;CLIMB PRODUCTS CO.,LTD.製造),將所製作的實施例1、2和比較例1、2的圖符片,貼合於用黏著膠帶黏貼了ITO膜(產品名稱為“”125R2×A,表面電阻值為250Ω/m2;中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玻璃板的ITO面上。
(凹陷試驗)
採用在貼合後的氣泡確認試驗中所製作的試樣,除設定負載為1kg以外,依據K5400-1實施了鉛筆硬度試驗。其結果,在實施例1、2和比較例1中,當針對未印刷的部位施行鉛筆硬度試驗時,鉛筆硬度滿足2H,並且用鉛筆劃過的部分中通過目測沒有確認有凹陷產生。但是,在比較例2中,雖然鉛筆硬度滿足2H,但通過目測確認有凹陷的產生。
(濕熱試驗)
採用貼合裝置(產品名稱為小型單片貼合機(小型枚葉貼合機),型號為SE320;CLIMB PRODUCTS CO.,LTD.製造),將所製作的實施例1、2和比較例1~3的硬塗膜貼合於玻璃板上。
將圖符片和玻璃相貼合的試樣置於85℃×85% Rh環境下240小時,取出後確認了剝離的介面。
當靜置時,實施例1、實施例2和比較例1~3的圖符片中沒有發現分離剝落等外觀上的問題。
當從玻璃強行剝離圖符片時,實施例1、實施例2的圖符片在塗佈層與黏著層之間介面中沒有產生剝離。但是,比較例1、比較例2的圖符片在塗佈層與黏著層之間介面中產生了剝離。另外,比較例3的圖符片在硬塗膜與黏著層之間介面中產生了剝離。
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圖符片是:在硬塗膜的形成有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並且,在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上,將預先準備的、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通過前述黏著劑層進行貼合後,進行光照射以使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從而依次層疊前述光硬化型樹脂層、前述黏著劑層、前述剝離膜的圖符片。
在該實施例1和實施例2得到的圖符片中,能夠在具有透明樹脂膜與印刷層的黑框之間印刷段差的部分不產生氣泡而進行貼合。
但是,比較例1和比較例2的圖符片是:在硬塗膜的形成有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類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後,進行光照射以形成光硬化型樹脂層,然後貼合了黏著膜而形成圖符片。在該圖符片中,無法填埋具有透明樹脂膜與印刷層的黑框之間印刷段差的部分的印刷段差,產生了氣泡。
另外,對具有印刷層的硬塗膜上僅貼合了黏著膜的比較例3的圖符片而言,無法填埋具有透明樹脂膜與印刷層的黑框之間印刷段差的部分的印刷段差,產生了氣泡。
另外,對比較例3的圖符片而言,雖然通過此後的高壓鍋處理(40℃×0.5mMPa×15分鐘)能夠在整體上減少了所產生的氣泡,但是殘留有能夠以目視確認程度的大氣泡。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關於一種因印刷段差引起的畸變少、並且氣泡的殘留少、相對於負載難以產生凹陷、黏著劑層難以剝離的圖符片,以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本發明的圖符片可優選做為保護觸控面板用的防飛濺膜、做為貼合於靜電電容型觸控面板的ITO面的圖符片來使用。
1‧‧‧圖符片
2‧‧‧透明樹脂膜
3‧‧‧印刷層
4‧‧‧硬化樹脂層
5‧‧‧黏著劑層
6‧‧‧剝離膜
7‧‧‧硬塗層
Claims (5)
- 一種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是在硬塗膜的單面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步驟(1):使用在透明樹脂膜的一個面或雙面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膜,若在該透明樹脂膜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透明樹脂膜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該透明樹脂膜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無彩色或有彩色的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的步驟;步驟(2):準備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的步驟;步驟(3):在該硬塗膜的形成有該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該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該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預先準備的、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的黏著膜,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在該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該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該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 一種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是在硬塗膜的單面具有印刷層和黏著劑層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步驟(1):其是準備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使用在透明樹脂膜的一個面或雙面形成有硬塗層的硬塗 膜,若在該透明樹脂膜的一個面上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透明樹脂膜的另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若在該透明樹脂膜的雙面均形成有硬塗層,則在該硬塗膜的任一個面上藉由印刷形成由無彩色或有彩色的框和/或圖符構成的印刷層;步驟(2):其是準備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的步驟,其中,該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在已施加剝離處理的剝離膜的該剝離處理面上形成有黏著劑層;步驟(3):將該硬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同時,在該硬塗膜的形成有該印刷層的面中未施加有該印刷層的部分的上部以及該印刷層的上部,塗佈具有流動性的光硬化型樹脂組合物,從而層疊光硬化型樹脂層的步驟;步驟(4):將該黏著膜的長條狀輥體重新捲繞而送出的所述黏著膜,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光硬化型樹脂層上的步驟;步驟(5):藉由對該光硬化型樹脂層進行光照射來使該光硬化型樹脂層發生硬化的步驟。
- 一種圖符片,採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圖符片的製造方法所獲得。
- 一種觸控面板,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圖符片。
- 一種電子設備,組裝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89906A JP5873407B2 (ja) | 2012-08-30 | 2012-08-30 | アイコ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9079A TW201419079A (zh) | 2014-05-16 |
TWI501126B true TWI501126B (zh) | 2015-09-21 |
Family
ID=5030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8206A TWI501126B (zh) | 2012-08-30 | 2013-08-07 | 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圖符片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73407B2 (zh) |
KR (1) | KR101498538B1 (zh) |
CN (1) | CN103666304B (zh) |
TW (1) | TWI5011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04047B2 (ja) * | 2014-09-11 | 2018-10-10 | 知寛 松尾 | 保護シート |
CN106201039B (zh) * | 2015-04-30 | 2023-05-23 |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触摸屏及保护膜 |
TWM528872U (zh) * | 2016-05-02 | 2016-09-21 | Jia-Hao Lin | 螢幕保護貼片結構 |
KR102756034B1 (ko) * | 2018-02-28 | 2025-01-20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CN109064882B (zh) * | 2018-07-18 | 2021-01-29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JP6816237B1 (ja) * | 2019-10-07 | 2021-01-2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印刷層付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US20220332989A1 (en) * | 2019-12-10 | 2022-10-20 | Lg Chem, Ltd. | Multi-region foldable adhesive film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05059A (en) * | 2008-04-11 | 2010-02-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Transparent adhesive shee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TW201141927A (en) * | 2010-01-27 | 2011-12-01 | Teijin Ltd | Film |
TW201211196A (en) * | 2010-05-26 | 2012-03-16 | Asahi Glass Co Ltd | Transparent surface material having adhesive layer,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13187A (ja) * | 2002-12-27 | 2004-07-29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アイコン付きタッチパネル |
JP2010176111A (ja) * | 2009-01-31 | 2010-08-12 | San Kogyo Kk |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 |
KR100945381B1 (ko) * | 2009-07-01 | 2010-03-08 | 강용호 | 모바일기기 표시창용 아이콘 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바일기기 표시창 및 모바일기기 |
KR20110004233A (ko) * | 2009-07-07 | 2011-01-13 | (주)삼원에스티 | 개인휴대단말기용 터치스크린 패드 및 제조방법 |
JP2011093977A (ja) * | 2009-10-28 | 2011-05-12 | Lintec Corp | 加飾印刷層付き粘着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携帯端末機器 |
JP4716235B1 (ja) * | 2010-09-16 | 2011-07-06 | 三光産業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4968755B1 (ja) * | 2012-01-17 | 2012-07-04 | サ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板製造方法 |
-
2012
- 2012-08-30 JP JP2012189906A patent/JP58734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8-07 KR KR1020130093566A patent/KR1014985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8-07 TW TW102128206A patent/TWI501126B/zh active
- 2013-08-14 CN CN201310353984.7A patent/CN1036663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005059A (en) * | 2008-04-11 | 2010-02-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Transparent adhesive shee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TW201141927A (en) * | 2010-01-27 | 2011-12-01 | Teijin Ltd | Film |
TW201211196A (en) * | 2010-05-26 | 2012-03-16 | Asahi Glass Co Ltd | Transparent surface material having adhesive layer,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73407B2 (ja) | 2016-03-01 |
CN103666304A (zh) | 2014-03-26 |
TW201419079A (zh) | 2014-05-16 |
CN103666304B (zh) | 2015-10-28 |
JP2014046508A (ja) | 2014-03-17 |
KR101498538B1 (ko) | 2015-03-04 |
KR20140029179A (ko) | 2014-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51526B2 (ja)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 |
TW201406552A (zh) | 硬塗層膜及使用該膜之觸控板 | |
TWI501126B (zh) | 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圖符片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 |
TWI571681B (zh) | 光學構件的製造方法 | |
JP5995876B2 (ja) | 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紫外線硬化型接着剤 | |
JP5331271B1 (ja) |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の使用 | |
JP5322968B2 (ja) |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粘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CN103827247B (zh) |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空隙填充用树脂组合物 | |
JP5901741B2 (ja) | 光学部材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紫外線硬化型接着剤 | |
JP2015147916A (ja) | タッチパネル用紫外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貼り合せ方法及び物品 | |
WO2014024471A1 (ja) | 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物品 | |
JP6384988B2 (ja) | 加飾印刷層付き表面保護フィルム、飛散防止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7048358A (ja) |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2046810A1 (ja) | 樹脂組成物 | |
TW201923002A (zh) | 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其硬化物及使用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組成物之光學構件的製造方法 | |
JP6378184B2 (ja) |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 |
JP6018839B2 (ja) | アイコ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6021517A1 (ja) |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 |
WO2017038845A1 (ja) |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5096333A (ja) |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 |
JP6025459B2 (ja) | アイコ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