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8333B - 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78333B TWI478333B TW101102899A TW101102899A TWI478333B TW I478333 B TWI478333 B TW I478333B TW 101102899 A TW101102899 A TW 101102899A TW 101102899 A TW101102899 A TW 101102899A TW I478333 B TWI478333 B TW I47833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mitting
- light
- layer
- pixel structure
- reflecti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05 an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8—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平面顯示器是人與資訊之間的溝通界面,因此其發展顯得特別重要。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由於具有自發光、廣視角、省電、程序簡易、低成本、操作溫度廣泛、高應答速度以及全彩化等等的優點,使其具有極大的潛力,因此可望成為下一代平面顯示器之主流。
另外,對於50吋以上之大型看板或是顯示面板大多懸吊於高處,以方便觀賞者抬頭就可以看得到。因此,若是能使顯示面板具有雙面顯示/發光的功能,便能提供更多資訊給來來往往的觀看者。而目前對於雙面顯示/發光顯示器所存在的問題是重量增加、厚度增加以及成本大幅提高。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可以解決目前雙面顯示/發光顯示器所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包括基板、多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所述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位於基板上。所述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位於基板上,其中此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與此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交錯排列於同一基板上。
基於上述,因本發明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交錯排列於同一基板上,因此相較於傳統雙面發光顯示器來說不會有增加重量或厚度的問題。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A,本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包括多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在此,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1與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2交錯排列。根據本實施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包括紅色畫素結構R(P1)、綠色畫素結構G(P1)以及藍色畫素結構B(P1)。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包括紅色畫素結構R(P2)、綠色畫素結構G(P2)以及藍色畫素結構B(P2)。在圖1A之實施例中,三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R、G、B)以及三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R、G、B)各自組成一畫素單元,且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所構成的畫素單元與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所構成的畫素單元交替排列,以使得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與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均勻地分佈於雙面顯示面板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不限制雙面顯示面板中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排列方
式。換言之,雙面顯示面板中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排列還可以是如圖1B所示、圖1C所示或是圖1D所示,只要能夠使得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與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均勻地分佈於雙面顯示面板中之排列方式均可。
在此,雙面顯示面板可以是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反射式顯示面板或是其他不需要背光光源的顯示面板。倘若雙面顯示面板是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那麼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與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分別為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詳細說明如下。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等效電路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2以及圖3,在本實施例中,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位於基板100上。基板100為透明基板,其可以軟性基板(例如是塑膠材質)或是硬質基板(例如是玻璃)。為了清楚地說明,所述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是以彼此鄰接設置的兩個畫素結構為例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包括至少一控制元件D1、透明陽極112a、有機發光層116以及透明陰極120。
根據本實施例,控制元件D1包括主動元件T1、T1’以及電容器CS1。主動元件T1可稱為開關薄膜電晶體,其與掃描線線SL1以及資料線DL1電性連接。主動元件T1’可稱為驅動薄膜電晶體,其與主動元件T1以及電源線PL1電性連接。電容器CS1則是與主動元件T1,T1’以及電源線PL1電性連接。本實施例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是以兩個主動元件搭配一個電容器(2T1C)之結構為例來說明,但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換言之,本發明不限每一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內的主動元件與電容器的個數。另外。本實施例之主動元件T1,T1’是以底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為例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實施例之主動元件T1,T1’也可以是頂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另外,絕緣層102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1,T1’之閘極絕緣層,且絕緣層104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1,T1’之保護層。另外,在絕緣層104上更包括覆蓋平坦層106。
透明陽極112a是設置在平坦層106上,並且透過接觸窗C1而與控制元件D1(主動元件T1’)電性連接。阻隔層108設置於平坦層106上並且暴露出透明陽極112a。有機發光層116位於被裸露出的透明陽極112a上,其包括紅色有機發光材料、藍色有機發光材料或是綠色有機發光材料。透明陰極120位於有機發光層116上。在此,透明陽極112a、有機發光層116以及透明陰極120構成有機發光元件OLED1,且有機發光元件OLED1可發出紅光、綠光或是藍光。
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包括控制元件D2、反射陽極114、有機發光層118以及透明陰極120。
根據本實施例,控制元件D2包括主動元件T2、T2’以及電容器CS2。主動元件T2可稱為開關薄膜電晶體,其與掃描線線SL1以及資料線DL2電性連接。主動元件T2’可稱為驅動薄膜電晶體,其與主動元件T2以及電源線PL2電性連接。電容器CS2則是與主動元件T2,T2’以及電源線PL2電性連接。本實施例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是以兩個主動元件搭配一個電容器(2T1C)之結構為例來說明,但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換言之,本發明不限每一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內的主動元件與電容器的個數。另外。本實施例之主動元件T2,T2’是以底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為例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實施例之主動元件T2,T2’也可以是頂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類似地,絕緣層102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2,T2’之閘極絕緣層,且絕緣層104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2,T2’之保護層。
反射陽極114設置在平坦層106上,並且透過接觸窗C2而與控制元件D2(主動元件T2’)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反射陽極114包陽極材料112b以及反射層110,且陽極材料112b與控制元件D1(主動元件T2’)電性連接。根據本實施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中之陽極材料112b是與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之透明陽極112a同時定義出,因此陽極材料112b與透明陽極112a的材質以及厚度相同或是相似。另外,反射層110是設置於陽極材料112b的下方,
且反射層110可以與陽極材料112b接觸或是不與陽極材料112b接觸。阻隔層108設置於平坦層106上並且暴露出反射陽極114之陽極材料112b。有機發光層118位於被裸露出的陽極材料112b上,其包括紅色有機發光材料、藍色有機發光材料或是綠色有機發光材料。透明陰極120位於有機發光層118上。在此,反射陽極114、有機發光層118以及透明陰極120構成有機發光元件OLED2,且有機發光元件OLED2可發出紅光、綠光或是藍光。
在上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中,還可進一步包括覆蓋畫素結構P1、P2的保護層、設置於基板100對向側的蓋板、用以將畫素結構P1、P2密封住的密封膠以及乾燥材料其他膜層或是組件等等。
承上所述,在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中,因有機發光元件OLED1之陽極112a以及陰極120都具有透光性,因此有機發光層116所放射出的光線L1可以向下經基板100而射出。在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中,因有機發光元件OLED2之陽極114具有反射性且陰極120具有透光性,因此有機發光層118所放射出的光線L2經反射層110之反射後將往上射出。因此,站立於雙面顯示面板前方的觀看者便可以觀看到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所顯示出的影像,且站立於雙面顯示面板背面的觀看者便可以觀看到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所顯示出的影像。另外,因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分別是由對應的驅動元件控制,因此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前方以及背面可以同時
顯示不同的影像。另外,因為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都是製作在同一基板100上,因此本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與傳統單面發光平面顯示面板的重量、厚度相當,因此不會有增加傳統雙面發光顯示面板所存在的重量以及厚度增加的問題。
圖4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4之實施例與圖3之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複說明。在圖4之實施例中,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更包括遮光層SH,以覆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中的透明陰極120。所述遮光層SH包括反射材料層、吸光材料層或是光電轉換材料層。換言之,當有機發光層116所產生的光線射至遮光層SH時,遮光層SH可將光線反射、或是將光線吸收或是將光線吸收並轉換成電能。在此,由於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之陽極112a以及陰極120都具有透光性,因此有機發光層116所產生的光線除了往下射出之外也會往上射出。本實施例在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中的透明陰極120上另外設置遮光層SH可以強制有機發光層116所產生的光線L1往下經基板100射出。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對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干擾,以提高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之影像顯示品質。
圖5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
的剖面示意圖。圖5之實施例與圖3之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複說明。在圖5之實施例中,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中的反射層110並非形成在平坦層106的上方。在此實施例中,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中的反射層110與控制元件D2(主動元件T2’)之源極s以及汲極d屬於同一膜層。更詳細來說,主動元件T2’具有閘極g、源極s、汲極d以及通道ch,而反射層110是由汲極d延伸出。另外,平坦層106具有開口106a以暴露出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中的反射層110,且反射陽極114之陽極材料110b以及有機發光層118位於開口106a內。在此,因反射層110是直接由汲極d延伸出(亦即反射層110源極s以及汲極d視同時定義出),因此本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還可以進一步節省一道光罩。
圖6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6之實施例與圖3之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複說明。在圖6之實施例中,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除了包括控制元件D1、透明陽極112a、有機發光層116以及透明陰極120之外,還包括彩色濾光層CF1。在此,位於透明陽極112a上之有機發光層116包括白色有機發光材料,因此有機發光層116是放射出白光。另外,彩色濾光層CF1是位於透明陽極112a的下方。在本實施例中,彩色濾光層CF1是
位於絕緣層104以及平坦層106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另外,彩色濾光層CF1包括紅色濾光層、綠色濾光層或是藍色濾光層。因此,當有機發光層116所放射出的白光通過彩色濾光層CF1之後的光線L1則成為紅光、綠光或是藍光。
另外,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除了包括控制元件D2、反射陽極114、有機發光層118以及透明陰極120之外,還包括彩色濾光層CF2。在此實施例中,位於反射陽極114上之有機發光層118包括白色有機發光材料,因此有機發光層118是放射出白光。另外,彩色濾光層CF2位於透明陰極120的上方,且彩色濾光層CF1包括紅色濾光層、綠色濾光層或是藍色濾光層。因此,當有機發光層118所放射出的白光經過反射層110的反射而通過彩色濾光層CF2之後的光線L2則成為紅光、綠光或是藍光。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還可進一步包括遮光層SH。遮光層SH覆蓋在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的透明陰極120上。遮光層SH包括反射材料層、吸光材料層或是光電轉換材料層。換言之,當有機發光層116所產生的光線射至遮光層SH時,遮光層SH可將光線反射、或是將光線吸收或是將光線吸收並轉換成電能。由於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之陽極112a以及陰極120都具有透光性,因此有機發光層116所產生的光線除了往下射出之外也會往上射出。因此,若是在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中的透明陰極120上進一步設置遮光層SH可以強制有機發
光層116所產生的光線L1往下經基板100射出。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對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干擾,以提高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之影像顯示品質。另外,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可進一步包括蓋板500,其覆蓋遮光層SH以及彩色濾光層CF2。蓋板500之材質可以與基板100相同或是相似。
在上述圖3至圖6之實施例中,所述雙面顯示面板是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因此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與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分別為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根據另一實施例,倘若雙面顯示面板是反射式顯示面板,那麼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與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分別為向下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以及向上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詳細說明如下。
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等效電路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7以及圖8,在本實施例中,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位於基板200上。基板200為透明基板,其可以軟性基板(例如是塑膠材質)或是硬質基板(例如是玻璃)。類似地,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排列可以是如圖1A、圖1B、圖1C或是圖1D所示。
為了清楚地說明,在此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是以彼此鄰接設置的兩個畫素結構為例來說明。
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包括主動元件T1、透明電極210a、彩色濾光層CF1以及反射式顯示介質214。
根據本實施例,主動元件T1與掃描線SL1以及資料線DL1電性連接。在此,雖然主動元件T1是以底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為例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實施例之主動元件T1也可以是頂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另外,絕緣層202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1之閘極絕緣層,且絕緣層204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1之保護層。另外,在絕緣層204上更包括覆蓋平坦層206。
透明電極210a是設置在平坦層206上,並且透過接觸窗C1而與主動元件T1電性連接。彩色濾光層CF1位於透明電極210a的下方。在本實施例,彩色濾光層CF1是位於絕緣層204以及平坦層206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另外,彩色濾光層CF1包括紅色濾光層、綠色濾光層或是藍色濾光層。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位於透明電極210a上。所述反射式顯示介質214包括電濕潤顯示介質、電泳顯示介質或是其他的反射式顯示介質。另外,本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更進一步包括蓋板600,其相對於基板100設置。蓋板600為透明蓋板材料,其材質可以與基板100相同或是相似。
承上所述,當外界光源經由蓋板600進入反射式顯示
介質214之後,部分光線會被反射式顯示介質214反射而再度從蓋板600射出,而另一部份的光線會穿過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並經過彩色濾光層CF1,以形成光線L1,其中光線L1為紅光、綠光或是藍光。
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包括主動元件T2、反射電極212、彩色濾光層CF2以及反射式顯示介質214。
主動元件T2與掃描線SL1以及資料線DL2電性連接。在此,雖然主動元件T2是以底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為例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實施例之主動元件T2也可以是頂部閘極型薄膜電晶體。另外,絕緣層202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2之閘極絕緣層,且絕緣層204主要是作為主動元件T2之保護層。
反射電極212是設置在平坦層206上,並且透過接觸窗C2而與主動元件T2電性連接。反射電極212包電極材料210b以及反射層208,且電極材料210b與主動元件T2電性連接。根據本實施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中之電極材料210b與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之透明電極210a是同時定義出,因此電極材料210b與透明電極210a的材質以及厚度相同或是相似。另外,反射層208是設置於電極材料210b的下方,且反射層208可以與電極材料210b接觸或是不與電極材料210b接觸。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位於反射電極212上。所述反射式顯示介質214包括電濕潤顯示介質、電泳顯示介質或是其他的反射式顯示介質。彩色濾光層CF2位於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上,且彩色濾光層CF1
包括紅色濾光層、綠色濾光層或是藍色濾光層。
承上所述,當外界光源經由蓋板600以及彩色濾光層CF2進入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之後,光線會被反射式顯示介質214及/或反射層208反射,並且被反射的光線再度通過彩色濾光層CP2而形成光線L2並且射出蓋板600,其中光線L2為紅光、綠光或是藍光。
換言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所放射出的光線L1可以向下經基板100而射出,且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所放射出的光線L2經由蓋板射出。因此,站立於雙面顯示面板前方的觀看者便可以觀看到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所顯示出的影像,且站立於雙面顯示面板背面的觀看者便可以觀看到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所顯示出的影像。另外,因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分別由對應.驅動元件控制,因此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前方以及背面可以同時顯示不同的影像。由於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以及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都是製作在同一基板200上,因此本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與傳統單面發光平面顯示面板的重量、厚度相當,因此不會有增加傳統雙面發光顯示面板所存在的重量以及厚度增加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可進一步包括設置遮光層SH。所述遮光層SH覆蓋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且蓋板600覆蓋遮光層SH。所述遮光層SH包括反射材料層、吸光材料層或是光電轉換材料層。換言之,當被反射式顯示介質214反射的光線射至遮光層SH時,
遮光層SH可將光線反射、將光線吸收或是將光轉換成電。本實施例在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中另外設置遮光層SH可以強制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的光線L1往下經基板100射出。如此一來,可以降低對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干擾,以提高對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之影像顯示品質。
圖9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9之實施例與圖8之實施例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不再重複說明。在圖9之實施例中,向下發光畫素結構P1之結構與圖8相同,而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包括主動元件T2、電極材料210b、遮光層SH1、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以及彩色濾光層CF2。在此,所述主動元件T2、電極材料210b、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以及彩色濾光層CF2皆與圖8所述相同或相似。在本實施例中,電極材料210b為透明電極材料,因此在電極材料210b的下方更設置有遮光層SH1。所述遮光層SH1包括反射材料層、吸光材料層或是光電轉換材料層。換言之,當光線穿透反射式顯示介質214並且通過電極材料210b而射至遮光層SH1時,遮光層SH1可將光線反射、將光線吸收或是將光線轉換成電。因此,向上發光畫素結構P2的光線L2會被強制往蓋板600射出。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可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反射式顯示面板或是其他不需使用背光光源的顯示面板。由於本發明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向上發
光畫素結構以及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交錯排列於同一基板上,因此相較於傳統雙面發光顯示器來說不會有增加重量或厚度的問題。另外,因向上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向下發光畫素結構分別是由對應驅動元件控制,因此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前方以及背面可以同時顯示不同的影像。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P1‧‧‧向下發光畫素結構
P2‧‧‧向上發光畫素結構
R‧‧‧紅色畫素結構
G‧‧‧綠色畫素結構
B‧‧‧藍色畫素結構
SL1‧‧‧掃描線
DL1、DL2‧‧‧資料線
PL1、PL2‧‧‧電源線
T1、T1’、T2、T2’‧‧‧主動元件
CS1、CS2‧‧‧電容器
OLED1、OLED2‧‧‧有機發光元件
100、200‧‧‧基板
102、104、202、204‧‧‧絕緣層
106、206‧‧‧平坦層
106a‧‧‧開口
108‧‧‧阻隔層
110、208‧‧‧反射層
112a‧‧‧透明陽極
112b‧‧‧陽極材料
114‧‧‧反射陽極
116、118‧‧‧有機發光層
120‧‧‧透明陰極
L1、L2‧‧‧光線
C1、C2‧‧‧接觸窗
D1、D2‧‧‧控制元件
SH、SH1‧‧‧遮光層
s‧‧‧源極
d‧‧‧汲極
g‧‧‧閘極
ch‧‧‧通道
500、600‧‧‧蓋板
CF1、CF2‧‧‧彩色濾光層
210a‧‧‧透明電極
210b‧‧‧電極材料
212‧‧‧反射電極
214‧‧‧反射式顯示介質
圖1A至圖1D是根據本發明數個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等效電路圖。
圖3至圖6是根據本發明數個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的等效電路圖。
圖8至圖9是根據本發明數個實施例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之其中一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以及其中一個向上發光
畫素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P1‧‧‧向下發光畫素結構
P2‧‧‧向上發光畫素結構
100‧‧‧基板
102、104‧‧‧絕緣層
106‧‧‧平坦層
110‧‧‧反射層
112a‧‧‧透明陽極
112b‧‧‧陽極材料
114‧‧‧反射陽極
116、118‧‧‧有機發光層
120‧‧‧透明陰極
L1、L2‧‧‧光線
C1、C2‧‧‧接觸窗
D1、D2‧‧‧控制元件
SH‧‧‧遮光層
Claims (18)
- 一種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多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位於該基板上,且每一該向下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遮光層,其中該遮光層包括一吸光材料層或是一光電轉換材料層;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位於該基板上,其中該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與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交錯排列於該基板上,其中,當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放射的光線傳遞至該遮光層時,該遮光層將光線吸收或將光線轉換成電,且當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放射的光線傳遞至該基板時,光線經由該基板射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包括紅色畫素結構、綠色畫素結構以及藍色畫素結構,且該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包括紅色畫素結構、綠色畫素結構以及藍色畫素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分別為一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且該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分別為一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控制元件; 一透明陽極,其與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透明陽極上,且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紅色有機發光材料、一藍色有機發光材料或是一綠色有機發光材料;一透明陰極,位於該有機發光層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遮光層覆蓋該透明陰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控制元件;一反射陽極,其與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反射陽極上,且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紅色有機發光材料、一藍色有機發光材料或是一綠色有機發光材料;一透明陰極,位於該有機發光層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反射陽極包括一陽極材料以及一反射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控制元件;一透明陽極,其與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一彩色濾光層,位於該透明陽極的下方,其中該彩色濾光層包括一紅色濾光層、一綠色濾光層或是一藍色濾光層; 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透明陽極上,且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白色有機發光材料;以及一透明陰極,位於該有機發光層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遮光層覆蓋該透明陰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控制元件;一反射陽極,其與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反射陽極上,且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白色有機發光材料;一透明陰極,位於該有機發光層上;以及一彩色濾光層,位於該透明陰極上,且該彩色濾光層包括一紅色濾光層、一綠色濾光層或是一藍色濾光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分別為一向下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且該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分別為一向上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下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包括:一主動元件;一透明電極,其與該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一彩色濾光層,位於該透明電極的下方;一反射式顯示介質,位於該透明電極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反射式顯示介質包括一電濕潤顯示介質或是一電泳顯示介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遮光層覆蓋該反射式顯示介質。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上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包括:一主動元件;一反射電極,其與該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一反射式顯示介質,位於該反射電極上;以及一彩色濾光層,位於該反射式顯示介質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其中該向上發光之反射式畫素結構包括:一主動元件;一電極材料,其與該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一遮光層,位於該電極材料的下方;一反射式顯示介質,位於該電極材料上;以及一彩色濾光層,位於該反射式顯示介質上。
- 一種雙面發光顯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多個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位於該基板上,其中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分別為一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且該向下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控制元件; 一透明陽極,其與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透明陽極上,且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紅色有機發光材料、一藍色有機發光材料或是一綠色有機發光材料;多個向上發光畫素結構,位於該基板上,其中該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分別為一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且該向上發光之有機電致發光畫素結構包括:一控制元件;一反射陽極,其與該控制元件電性連接,其中該反射陽極包括一陽極材料以及一反射層,該反射層與該控制元件之一源極以及一汲極屬於同一膜層,且該反射層直接由該汲極延伸出;一有機發光層,位於該反射陽極上,且該有機發光層包括一紅色有機發光材料、一藍色有機發光材料或是一綠色有機發光材料;一透明陰極,位於該有機發光層上;其中,該些向上發光畫素結構與該些向下發光畫素結構交錯排列於該基板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雙面發光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平坦層,覆蓋該控制元件,其中該平坦層具有一開口,暴露出該反射層,且該陽極材料以及該有機發光層位於該開口內。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02899A TWI478333B (zh) | 2012-01-30 | 2012-01-30 | 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
CN201210055693.5A CN103227186B (zh) | 2012-01-30 | 2012-03-06 | 双面发光显示面板 |
US13/753,449 US9041280B2 (en) | 2012-01-30 | 2013-01-29 | Double-sid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02899A TWI478333B (zh) | 2012-01-30 | 2012-01-30 | 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2094A TW201332094A (zh) | 2013-08-01 |
TWI478333B true TWI478333B (zh) | 2015-03-21 |
Family
ID=4883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02899A TWI478333B (zh) | 2012-01-30 | 2012-01-30 | 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41280B2 (zh) |
CN (1) | CN103227186B (zh) |
TW (1) | TWI4783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0661B (zh) * | 2012-12-12 | 2015-12-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TWI612656B (zh) * | 2013-08-19 | 2018-01-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雙面發光式顯示面板 |
CN103500752A (zh) * | 2013-09-27 | 2014-01-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像素结构和oled显示装置 |
CN103886813B (zh) * | 2014-02-14 | 2016-07-06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器、双面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297968B (zh) * | 2014-10-24 | 2017-0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05789239A (zh) * | 2014-12-15 | 2016-07-20 |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屏双面发光的装置及制备方法 |
CN104600081A (zh) * | 2014-12-31 | 2015-05-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KR102637151B1 (ko) * | 2015-02-06 | 2024-02-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DE102015103124B4 (de) * | 2015-03-04 | 2017-05-11 | Osram Oled Gmbh | Beidseitig emittierende organische Anzeige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beidseitig emittierender organischer Anzeigevorrichtungen |
CN104851893B (zh) * | 2015-05-28 | 2018-05-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5810714B (zh) * | 2016-03-16 | 2019-03-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双面显示的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403819B (zh) * | 2016-05-20 | 2020-06-16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CN105807513A (zh) * | 2016-05-30 | 2016-07-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双面显示装置 |
KR102614333B1 (ko) | 2016-09-08 | 2023-12-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06783913B (zh) * | 2016-11-17 | 2019-12-2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Amoled双面显示器 |
KR102740803B1 (ko) * | 2016-12-29 | 2024-12-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7564940A (zh) * | 2017-07-04 | 2018-01-09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oled显示器 |
US10340323B2 (en) | 2017-07-04 | 2019-07-02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ouble-sided OLED display device |
CN109216373B (zh) * | 2017-07-07 | 2021-04-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285858B (zh) * | 2017-07-19 | 2021-06-18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7579098B (zh) * | 2017-08-21 | 2020-05-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393474B (zh) * | 2017-08-29 | 2019-09-1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透明双面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07665917B (zh) | 2017-09-21 | 2020-06-05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N107768411B (zh) * | 2017-10-25 | 2020-09-01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8288633B (zh) * | 2018-01-02 | 2021-10-0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364990A (zh) * | 2018-02-27 | 2018-08-0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
TWI676851B (zh) * | 2018-08-22 | 2019-11-11 |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畫素陣列封裝結構及顯示面板 |
CN208622728U (zh) * | 2018-09-07 | 2019-03-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102668520B1 (ko) | 2018-12-31 | 2024-05-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표시장치 |
CN110112183A (zh) * | 2019-04-12 | 2019-08-09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600494A (zh) * | 2019-09-17 | 2019-12-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931652A (zh) * | 2019-11-26 | 2020-03-27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双面显示装置 |
CN111430414A (zh) * | 2020-03-31 | 2020-07-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613652A (zh) * | 2020-05-19 | 2020-09-01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3078201B (zh) * | 2021-03-29 | 2023-09-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299705B (zh) * | 2021-05-10 | 2023-02-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
CN114203749B (zh) * | 2021-12-10 | 2023-08-01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和双面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30283B (en) * | 2002-08-28 | 2005-04-01 | Toshiba Corp | Display device |
US20070210701A1 (en) * | 2006-03-10 | 2007-09-13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Dual Scre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
US20080012478A1 (en) * | 2006-07-12 | 2008-01-17 | Au Optronics Corp. | Double-faced display apparatus |
TW201133822A (en) * | 2009-12-18 | 2011-10-01 | Seiko Epson Corp | Display device |
TW201142778A (en) * | 2010-05-18 | 2011-12-01 | Ind Tech Res Inst | Pixel structure and circuit of pixel having multi-display-medium |
TW201145505A (en) * | 2010-06-11 | 2011-12-16 |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41561B2 (ja) * | 2001-09-14 | 2007-07-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両面表示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
TW573170B (en) * | 2002-10-11 | 2004-01-21 |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 Dual-sided display liquid crystal panel |
US20040075628A1 (en) | 2002-10-21 | 2004-04-22 | Chih-Chung Chien | Double-side display device |
TWI304903B (zh) * | 2002-10-25 | 2009-01-01 |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 |
EP1580708A4 (en) * | 2002-11-27 | 2011-01-05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TWI330269B (en) * | 2002-12-27 | 2010-09-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Separating method |
CN100504966C (zh) * | 2002-12-27 | 2009-06-24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显示装置 |
CN101819984B (zh) * | 2003-01-24 | 2014-04-30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电子书 |
US7566902B2 (en) * | 2003-05-16 | 2009-07-2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7622863B2 (en) * | 2003-06-30 | 2009-11-2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JP4485184B2 (ja) * | 2003-12-15 | 2010-06-1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7453426B2 (en) * | 2004-01-14 | 2008-11-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20050225705A1 (en) * | 2004-04-08 | 2005-10-13 | Boe Hydis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bilateral display function |
JP4289332B2 (ja) * | 2004-09-30 | 2009-07-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El表示装置、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TWI276022B (en) | 2005-02-23 | 2007-03-11 | Wintek Corp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with double-side displaying |
JPWO2007029648A1 (ja) * | 2005-09-05 | 2009-03-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TWI257823B (en) | 2005-09-09 | 2006-07-01 | Au Optronics Corp | Dual emission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TWI301729B (en) | 2005-12-02 | 2008-10-01 | Au Optronics Corp | Dual emission display |
TW200729132A (en) | 2006-01-18 | 2007-08-01 | Au Optronics Corp | Double-sided display |
TWI331480B (en) | 2006-01-26 | 2010-10-01 | Au Optronics Corp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ual emission display and dual emission display manufactured thereby |
KR100645707B1 (ko) | 2006-01-27 | 2006-11-1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0873083B1 (ko) | 2007-06-05 | 2008-12-09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양면 구동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JP5159689B2 (ja) * | 2008-04-25 | 2013-03-06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
TW201211622A (en) * | 2010-08-06 | 2012-03-16 | Wintek Corp | Display structure |
-
2012
- 2012-01-30 TW TW101102899A patent/TWI478333B/zh active
- 2012-03-06 CN CN201210055693.5A patent/CN103227186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1-29 US US13/753,449 patent/US904128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30283B (en) * | 2002-08-28 | 2005-04-01 | Toshiba Corp | Display device |
US20070210701A1 (en) * | 2006-03-10 | 2007-09-13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Dual Scre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
US20080012478A1 (en) * | 2006-07-12 | 2008-01-17 | Au Optronics Corp. | Double-faced display apparatus |
TW201133822A (en) * | 2009-12-18 | 2011-10-01 | Seiko Epson Corp | Display device |
TW201142778A (en) * | 2010-05-18 | 2011-12-01 | Ind Tech Res Inst | Pixel structure and circuit of pixel having multi-display-medium |
TW201145505A (en) * | 2010-06-11 | 2011-12-16 |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041280B2 (en) | 2015-05-26 |
CN103227186A (zh) | 2013-07-31 |
CN103227186B (zh) | 2015-11-04 |
TW201332094A (zh) | 2013-08-01 |
US20130193843A1 (en) | 2013-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8333B (zh) | 雙面發光顯示面板 | |
US11031445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backside camera | |
TWI612656B (zh) | 雙面發光式顯示面板 | |
CN10866634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10257587A1 (en) |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panel | |
US20170336690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9148537A (zh) |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KR20120059575A (ko) | 가요성 기판과 중첩되는 타일 디스플레이 | |
RU2493612C2 (ru) | Сборка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х диодов | |
CN115942814B (zh) | 显示装置 | |
TW201432898A (zh) | 具有太陽能電池之有機發光顯示器 | |
CN108899354A (zh) |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19205549A1 (zh)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230140663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53155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76460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TWI410167B (zh) | 前光板 | |
CN106847861A (zh) | 底发光型oled显示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5020445A (zh)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CN105738982B (zh) | 光学透镜以及包括该光学透镜的显示装置 | |
KR100886902B1 (ko) | 색상별 공통 전극이 형성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면 조명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TWI483226B (zh) | 顯示面板 | |
CN110176484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1527481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I685829B (zh) | 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