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27481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4814A
CN115274814A CN202211033105.8A CN202211033105A CN115274814A CN 115274814 A CN115274814 A CN 115274814A CN 202211033105 A CN202211033105 A CN 202211033105A CN 115274814 A CN115274814 A CN 115274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lor
light
layer
bas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31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钰
张如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31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4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4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4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发光层、像素定义层、彩膜层及黑矩阵层;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像素定义层限定出多个第一像素开口及多个第二像素开口,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像素开口位于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透过率大于第二部分的透过率;彩膜层包括多个第一色阻块及多个第二色阻块,第一色阻块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色阻块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黑矩阵层位于像素定义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口,每一第二色阻块覆盖一个第一开口且部分结构置于第一开口内;第一像素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和发光效率高等优点,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显示装置中。为降低照射至OLED显示面板的环境光的反射率,多在OLED显示面板中添加偏振片,但偏振片的弯折性能较差,不利于具有偏振片的显示面板的弯折及卷曲,且偏振片的透过率不高(仅有40%左右)。因此采用COE(Color Filter On Encapsulation Layer,封装层上彩膜层)结构替代偏振片,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且提高显示面板的透过率,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相关技术中,COE结构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封装层上的彩膜层及BM(BlackMatrix,黑矩阵层),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块,多个色阻块置于BM层的开口内。当OLED显示面板处于暗态时,环境光进入OLED显示面板后,经由OLED显示面板内的结构反射,由于BM层为不透光结构,反射光经过多个色阻块时发生衍射现象。而由于反射光在不同颜色及不同尺寸的色阻块处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尺寸存在差异,使得OLED显示面板的表面产生严重的色分离现象,影响OLED显示面板在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分离现象,提高显示面板在暗态时的光学特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限定出多个第一像素开口及多个第二像素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开口内,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置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开口内,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像素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透过率;
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色阻块,及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色阻块,所述第一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口,每一第二色阻块覆盖一个第一开口且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还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所述彩膜层还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三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三色阻块,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第二开口,每一第三色阻块覆盖一个第二开口且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块为蓝色色阻块,所述第二色阻块为红色色阻块,所述第三色阻块为绿色色阻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每一第一色阻块覆盖一个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色阻块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尺寸面积所述第一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块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内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每一第一色阻块覆盖一个第三开口且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所述第三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呈矩形,所述第三开口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的0.8至0.9倍,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的1.1至1.3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彩膜层及所述黑矩阵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侧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二侧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且所述第一侧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微米,所述第一侧为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第三色阻块的一侧。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开口及多个第二像素开口,每一第一发光单元至少部分置于一个第一像素开口内,每一第二发光单元的至少部分置于一个第二像素开口内,以将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分隔开。彩膜层包括与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色阻块,及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色阻块,且第一色阻块沿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色阻块。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像素开口位于第一部分且第一发光单元置于第一像素开口内,由于第一部分的透过率小于第二部分,环境光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并由发光单元内的部分层结构反射后,反射光在显示面板内部发生衍射,部分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及第一像素开口透出,第一像素开口用作透光孔,且通过第一像素开口限定第一色阻块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黑矩阵层的透过率较小,部分衍射光线经由第一开口及第二色阻块透出,第一开口用作透光孔,且由第一开口限定出第二色阻块对应的透光孔大小。由于第一像素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因此第一色阻块,如蓝色色阻块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二色阻块,如红色色阻块或绿色色阻块对应的透光孔。透光孔的尺寸与光线的衍射范围及反射范围相关,因此能够降低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及第二色阻块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尺寸的差异,使得透过不同色阻块的衍射光线能够更多的融合成白光,改善显示面板产生色分离的现象,提高显示面板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一种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区域A的另一种放大图;
图4为沿图1中B-B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5为沿图1中B-B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6为沿图1中B-B方向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第一色阻块的一种光线透过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相关技术中,COE结构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封装层上的彩膜层及BM层,彩膜层多包括多个蓝色色阻块、多个红色色阻块及多个绿色色阻块,多个蓝色色阻块、多个红色色阻块及多个绿色色阻块至少部分置于BM层的开口内。由于显示面板中,蓝色光线的衰减速度较快,使得蓝色色阻块的尺寸大于红色色阻块及绿色色阻块的尺寸,来降低蓝色光线的衰减速度,以改善显示面板长时间使用后的发黄现象。环境光经由不同颜色的色阻块滤光后以单色光的形式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并经由显示面板内部的层结构反射后重新到达彩膜层及BM层,由于BM层为不透光膜层,反射光在各个色阻块处产生衍射现象。又由于多个色阻块的颜色及尺寸不同,反射光在不同色阻块处发生衍射后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的尺寸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显示面板在暗态情况下,显示面板的表面产生严重的色分离现象,人眼观察显示面板时视觉上产生严重的色分离现象,影响显示面板在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为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分离现象,提高显示面板在暗态时的光学特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光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在该显示面板为光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光致发光显示面板可以为量子点光致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发光层2、像素定义层3、彩膜层4及黑矩阵层5。发光层2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发光层2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像素定义层3位于衬底基板1的一侧,像素定义层3与发光层2位于衬底基板1的同一侧,像素定义层3限定出多个第一像素开口31及多个第二像素开口32,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置于多个第一像素开口31内,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置于多个第二像素开口32内,像素定义层3包括第一部分33及第二部分34,第一像素开口31位于第一部分33,第一部分33的透过率小于第二部分的透过率。彩膜层4位于像素定义层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彩膜层4包括与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色阻块41,及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色阻块42,第一色阻块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色阻块4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黑矩阵层5位于像素定义层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黑矩阵层5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口51,每一第二色阻块42覆盖一个第一开口51且部分结构置于第一开口51内。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像素开口31及多个第二像素开口32为在像素定义层3的表面形成的凹陷结构。每一第一像素开口31用于容纳一个第一发光单元21,每一第二像素开口32用于容纳一个第二发光单元22,使得像素定义层3能够将相邻的发光单元分隔开,降低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光学串扰,其中,发光单元为第一发光单元21及第二发光单元22的统称。可选的,第一发光单元21与第二发光单元22的结构相同。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单元21及第二发光单元22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层211、有机发光层212及阴极层213。可选的,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的阴极层213连接为一体。
可选的,阳极层211及阴极层213的材料可以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ITO)等,阳极层211及阴极层213的材料还可以包括铜、铝、银等金属材料或包含上述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环境光经过彩膜层4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后主要由阳极层211及阴极层213反射并形成反射光。
可选的,像素定义层3包括的第一部分33的透光率较小,第一部分33可以采用透过率较小的材质制作而成,或者第一部分33表面涂覆有透过率较小的膜层。可选的,第一部分33为不透光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黑矩阵层5的透过率较小,第一开口51为黑矩阵层5的透光区。第一开口51用于容纳第二色阻块42。如图4所示,第二色阻块42的厚度可以大于黑矩阵层5的厚度,每一第二色阻块42的部分结构置于第一开口51内,且每一第二色阻块42覆盖第一开口51。第一色阻块41与第二色阻块42的尺寸及颜色不同。可选的,第一色阻块41为蓝色色阻块,第二色阻块42为红色色阻块或绿色色阻块。
每一第一色阻块41均与一个第一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也就是每一第一色阻块41在发光层2上的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第一发光单元21。每一第二色阻块42均与一个第二发光单元22对应设置,也是就每一第二色阻块42在发光层2上的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第二发光单元22。第一色阻块41及第二色阻块42用于吸收与自身颜色不同的光线,使得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线透过,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滤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定义层3包括第一部分33及第二部分34,第一像素开口31位于第一部分33且第一发光单元21置于第一像素开口31内,由于第一部分33的透过率小于第二部分的透过率,环境光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并由发光单元内的部分层结构反射后,如经由发光单元内的阳极层211及阴极层213反射后,反射光在显示面板内部发生衍射,部分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41及第一像素开口31透出,第一色阻块及第一像素开口用作透光孔,且通过第一像素开口31限定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黑矩阵层5的透过率较小,部分衍射光线经由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一开口51透出,第一开口用作衍射光线的透光孔,且由第一开口51限定出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由于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因此第一色阻块41,如蓝色色阻块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二色阻块42,如红色色阻块或绿色色阻块对应的衍射孔。透光孔的尺寸与光线的衍射范围及反射范围相关,因此能够降低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41及第二色阻块42处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尺寸的差异,使得透过不同色阻块的衍射光线能够更多的融合成白光,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提高显示面板100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可选的,当第一色阻块41及第二色阻块42呈圆形时,第一色阻块41的半径可以大于第二色阻块42的半径;当第一色阻块41及第二色阻块42呈矩形时,第一色阻块4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色阻块42的长度,或者第一色阻块41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色阻块41的宽度。可选的,当第一像素开口31及第一开口51的投影呈圆形时,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半径可以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半径;当第一像素开口31及第一开口51的投影呈矩形时,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可以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或者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可以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从而使得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小于对应的衍射孔,从而降低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41及第二色阻块42处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尺寸的差异,使得透过不同色阻块的衍射光线能够更多的融合成白光,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
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2还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23,彩膜层4还包括与多个第三发光单元23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三色阻块43,黑矩阵层5包括多个第二开口52,每一第三色阻块43覆盖一个第二开口52且部分结构置于第二开口52内。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第三色阻块43与一个第三发光单元23对应设置,即每一第三色阻块43在发光层2上的正投影覆盖与其对应的第三发光单元23。每一第三发光单元23置于一个第二像素开口32内。每一第三色阻块43的部分结构置于一个第二开口52内,且每一第三色阻块43覆盖一个第二开口52。第三发光单元23的结构与第一发光单元21的结构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黑矩阵层5透过率较小,环境光在显示面板内部发生衍射后,部分衍射光线经由第三色阻块43及第二开口52透出,第二开口52也用作透光孔,且由第二开口52限定出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由于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因此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且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从而降低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41、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三色阻块43后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尺寸的差异,使得透过不同色阻块的衍射光线能够更多的融合成白光,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可选的,当第一像素开口31、第一开口51及第二开口52的投影呈圆形时,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半径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半径,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的投影半径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的投影半径;当第一像素开口31、第一开口51及第二开口52的投影呈矩形时,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一开口51在哪衬底基板1的投影长度,或者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小于第一开口51在哪衬底基板1的投影宽度。基于此,使得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且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从而降低衍射光线经由第一色阻块41、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三色阻块43后的衍射图案及衍射图案尺寸的差异,使得透过不同色阻块的衍射光线能够更多的融合成白光,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
可选的,第一色阻块41为蓝色色阻块,第二色阻块42为红色色阻块,第三色阻块43为绿色色阻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环境光经由第二色阻块41滤光后为红色光线,环境光经由第三色阻块43滤光后为绿色光线,且环境光经由第一色阻块41滤光后为蓝色光线。
例如,以第一色阻块41为蓝色色阻块,第二色阻块42为红色色阻块,第三色阻块43为绿色色阻块,且第一色阻块41、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三色阻块43呈圆形,透光孔的半径为r、人眼相对于显示面板的观察距离为f,经过各个色阻块的光线波长为λ为例,衍射光线透过各个色组块后的衍射图案的半径R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817865650000101
由于人眼相对于显示面板的观察距离f不变,因此结合上述公式(1)可知,衍射光线经由各个色阻块后的衍射图案半径R与各个色阻块的颜色及透光孔尺寸r相关。由于红色光线波长大于绿色光线波长,且绿色光线波长大于蓝色光线波长,因此,沿第一方向上,使得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尺寸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尺寸,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尺寸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尺寸,能够使得蓝色色阻块(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半径r1与绿色色阻块(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半径r2,以及红色色阻块(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半径r3满足:r1<r2<r3,从而使得衍射光线透过蓝色色阻块后的衍射图案半径R1与衍射光线透过绿色色阻块后的衍射图案半径R2,以及衍射光线透过红色色阻块后的衍射图案半径R3满足:R1≈R2≈R3,使得衍射光线透过蓝色色阻块、红色色阻块及绿色色阻块后的衍射图案尺寸相近,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其中,衍射光线透过各个色阻块处的衍射图案半径可以为,衍射光线透过各个色阻块后衍射图案的中央亮斑的半径。
一些实施例中,黑矩阵层5包括多个第三开口53,每一第一色阻块41覆盖一个第三开口53,第一色阻块41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第三开口53内,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像素开口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面积,使得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的尺寸仅由第一像素开口31限定,降低第三开口53的尺寸对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的尺寸的影响,从而便于通过第一像素开口31对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的尺寸进行调节。
可选的,第一色阻块41可以部分置于第三开口53内,如图2所示和图5所示,图5为第一色阻块41部分置于第三开口53内时的剖视图。第一色阻块41可以全部置于第三开口53内,如图3和图4所示,图4为第一色阻块41完全置于第三开口53内时的剖视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色阻块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位于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内部。即第一色阻块41完全置于第三开口53内,第一色阻块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边缘不存在交叠,第一色阻块41内不具有黑矩阵层5,进一步降低第三开口53的尺寸对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的尺寸的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黑矩阵层5包括多个第三开口53,每一第一色阻块41覆盖一个第三开口53且部分结构置于第三开口53内,第三开口53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52的面积,且第二开口52的面积小于第一开口51的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由第三开口53限定,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由第二开口52限定,且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的大小由第一开口51限定,由于第三开口53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52的面积,且第二开口52的面积小于第一开口51的面积,结合上述公式(1)可知,第一色阻块41对应的透光孔小于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且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的小于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使得衍射光线透过第一色阻块41、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三色阻块43后的衍射图案尺寸相近,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可选的,当第一开口51、第二开口52及第三开口53的投影呈圆形时,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半径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半径,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的投影半径小于第一开口51在衬底基板1的投影半径;当第一开口51、第二开口52及第三开口53的投影呈矩形时,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一开口51在哪衬底基板1的投影长度,或者第三开口53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小于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且第二开口52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宽度小于第一开口51在哪衬底基板1的投影宽度。基于此,使得第三色阻块43对应的透光孔的小于第二色阻块42对应的透光孔,使得衍射光线透过第一色阻块41、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三色阻块43后的衍射图案尺寸相近,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暗态时的光学特性。
可选的,第一开口51、第二开口52及第三开口53呈矩形,第三开口53的长度为第二开口52的长度的0.8至0.9倍,第一开口51的长度为第二开口52的长度的1.1至1.3倍,以使衍射光线透过第一色阻块41、第二色阻块42及第三色阻块43后的衍射图案尺寸更加相近,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产生色分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暗态时的光学特性。一个示例中,第三开口53的长度为第二开口52的长度的0.86倍,第三开口53的长度为第二开口52的长度的1.2倍。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层6,封装层6位于像素定义层3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覆盖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彩膜层4及黑矩阵层5位于封装层6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封装层6覆盖于发光层2上,用于对下方的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及第三发光单元23等结构进行封装,降低因水氧等杂质进入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及第三发光单元23而导致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及第三发光单元23失效的概率。可选的,封装层6可以为多层封装层,以提高封装层6的严密性,提高封装层6的封装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33的第一侧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平行于第二开口52的第二侧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且第一侧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二侧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间的间距L1小于等于2微米,第一侧为第一部分33靠近第二部分34的一侧,第二侧为第二开口52靠近第三色阻块43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33的第一侧与第二开口52的第二侧之间存在间距L1,且间距L1小于等于2微米。因此,第一部分33与第二像素开口32之间具有间距,降低第一部分33对第二部分像素开口32内第二发光单元的影响,降低第一部分33对反射光在第二色阻块42处的衍射范围的影响。可选的,第一侧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可以与第二侧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重叠。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色阻块41允许波长为420nm至490nm的光线透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色阻块41为蓝色色阻块。由于红色光线的波长约为633nm,绿色光线的波长约为524nm,红色光线的波长约为453nm。第一色阻块41允许波长为420nm至490nm的光线透过,可以降低蓝色色阻块内绿色光线及红色光线的透过率,提高第一色阻块41的滤光效果。可选的,第一色阻块41允许波长为450nm至460nm的光线透过。如图7所示,图7为蓝色色阻块的光线透过谱图,图7中横坐标为光线的波长,纵坐标为光线在蓝色色阻块的透过率。由图7可知,波长为490nm至780nm的光线在蓝色色阻块41几乎无透过率,波长为450nm至460nm的光线在蓝色色阻块41的透过率为70~85%,降低绿色光线及红色光线由蓝色色阻块透过的概率,提高蓝色色阻块的滤光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晶体管7,多个晶体管7位于发光层2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每一晶体管7与一个发光单元电连接,晶体管7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内的发光层212复合发光。可选的,晶体管7包括沿远离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有源层71、栅极金属层72和源漏金属层73,栅极金属层72包括栅极721,源漏金属层73包括源极731和漏极731,源极731和漏极732与有源层71过孔连接。发光单元的阳极层211过孔与漏极732连接。其中,发光单元为第一发光单元21、第二发光单元22及第三发光单元33的简称。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画屏、广告屏、电子纸等。由于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因此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显示面板100所具有的全部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申请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1);
发光层(2),所述发光层(2)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所述发光层(2)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
像素定义层(3),所述像素定义层(3)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3)限定出多个第一像素开口(31)及多个第二像素开口(32),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开口(31)内,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置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开口(32)内,所述像素定义层(3)包括第一部分(33)及第二部分(34),第一像素开口(3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33),所述第一部分(33)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部分(34)的透过率;
彩膜层(4),所述彩膜层(4)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3)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所述彩膜层(4)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色阻块(41),及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色阻块(42),所述第一色阻块(4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色阻块(4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
黑矩阵层(5),所述黑矩阵层(5)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3)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所述黑矩阵层(5)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开口(51),每一第二色阻块(42)覆盖一个第一开口(51)且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一开口(51)内;所述第一像素开口(3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5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2)还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23),所述彩膜层(4)还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三发光单元(23)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三色阻块(43),所述黑矩阵层(5)包括多个第二开口(52),每一第三色阻块(43)覆盖一个第二开口(52)且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二开口(52)内;
所述第一像素开口(3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5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5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5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块(51)为蓝色色阻块,所述第二色阻块(52)为红色色阻块,所述第三色阻块(53)为绿色色阻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层(5)包括多个第三开口(53),每一第一色阻块(41)覆盖一个第三开口(53),所述第一色阻块(41)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三开口(53)内,所述第三开口(53)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像素开口(3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块(4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开口(53)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层(5)包括多个第三开口(53),每一第一色阻块(41)覆盖一个第三开口(53)且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三开口(53)内,所述第三开口(53)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52)的面积,且所述第二开口(52)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51)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51)、所述第二开口(52)及所述第三开口(53)呈矩形,所述第三开口(53)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开口(52)的长度的0.8至0.9倍,所述第一开口(51)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开口(52)的长度的1.1至1.3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层(6),所述封装层(6)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3)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1)及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2),所述彩膜层(4)及所述黑矩阵层(5)位于所述封装层(6)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33)的第一侧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二开口(52)的第二侧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且所述第一侧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侧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微米,所述第一侧为所述第一部分(33)靠近所述第二部分(34)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第二开口(52)靠近所述第三色阻块(43)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CN202211033105.8A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74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3105.8A CN115274814A (zh)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3105.8A CN115274814A (zh)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4814A true CN115274814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5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3105.8A Pending CN115274814A (zh) 2022-08-26 2022-08-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48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971A (zh) * 2023-02-28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4258A1 (zh) * 2019-06-05 2020-12-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517208U (zh) * 2020-08-12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85885A (zh) * 2021-02-01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120325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725384A (zh) * 2021-09-01 2021-11-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23666A (zh) * 2021-09-08 2021-12-2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40007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744012A (zh) * 2022-03-28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4258A1 (zh) * 2019-06-05 2020-12-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20325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2517208U (zh) * 2020-08-12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40007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885885A (zh) * 2021-02-01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3725384A (zh) * 2021-09-01 2021-11-30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23666A (zh) * 2021-09-08 2021-12-2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44012A (zh) * 2022-03-28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971A (zh) * 2023-02-28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7135971B (zh) * 2023-02-28 2024-07-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215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corresponding to pix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975309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55227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electrode and color filt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436053B2 (en)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522602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2760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5188474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3903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enses disposed correspondingly to respective pixel electrodes
US1225084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form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5012520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67852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mitting area and a reflecting area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70010931A (ko) 컬러필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US1214420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and light-transmitting lay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40789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515511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plurality of annular light-shielding structures surrounding sub-pixe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16598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27481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737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71367A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20093700A1 (en) Display panels and ma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es
TWI708101B (zh) 畫素結構及顯示裝置
TWI685829B (zh) 顯示裝置
KR102467218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872742B (zh) 雙側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