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448232B -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8232B
TWI448232B TW099146716A TW99146716A TWI448232B TW I448232 B TWI448232 B TW I448232B TW 099146716 A TW099146716 A TW 099146716A TW 99146716 A TW99146716 A TW 99146716A TW I448232 B TWI448232 B TW I4482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tructure
housing
casing
plate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6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8519A (en
Inventor
Wei Hsiang Tsai
chun yuan Chen
Darma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099146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8232B/zh
Priority to CN201110212329.0A priority patent/CN1024136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8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8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8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8232B/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殼體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殼體之接合機構。
輕薄化與造型美感為現今電子裝置之殼體結構設計趨勢。為了保有外觀上完整的造型設計,同時也為了防止非正當目的的拆卸,殼體部件之間常設計隱藏在殼體內部、對應接合的卡勾機構。
但是,電子產品無可避免的會有維修的需求,當因殼體結構的美形化設計,完全沒有外露的接合結構可供拆卸殼體時,只能從殼體接縫以蠻力撬開才能進行維修,進而衍生內部之接合結構斷裂、刮傷或破壞電子產品外觀之問題。反之,若為了便於維修,而將鎖固或卡固結構設於電子裝置表面,基於鎖固或卡固零件之結構特性,著實難以將其美化。
因此,由於維修需求與造型設計需求難以透過既有技術來兼顧,殼體接合結構之新穎設計實已成為亟需解決之課題。
有鑑於前述先前技術之問題,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電子裝置,此電子裝置具有位於其殼體內之電子顯示元件及觸控筆。此殼體包括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第二殼件與第一殼件結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及一接合機構。容置空間之一端為一缺口,供以插入觸控筆並收納於容置空間中;此缺口暴露出第一殼件相對於第二殼件之一部分表面,且缺口暴露出接合機構之至少一部份,以便於拆卸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殼體更包括一板體位於第一殼件以及第二殼件之間;此板體與第一殼件構成一元件容置處,當觸控筆收納於於該元件容置處內時係遮蔽該接合機構。
本發明之實施例亦提供一種殼體,其包括對應接合之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其第二殼件與第一殼件結合而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及一接合機構;其中容置空間之一端為一缺口,該缺口暴露出該第二殼件相對於該第一殼件之一部分表面,該缺口暴露出該接合機構之至少一部份。前述第一殼件具有一第一溝槽,該第一溝槽以及該第二殼件係定義出該容置空間。
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殼體更包括一板體位於第一殼件以及第二殼件之間;其中板體具有一溝槽與第一溝槽構成一元件容置處。第一殼件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而第二殼件具有一第二定位結構,且第一定位結構或第二定位結構之至少一部份係從缺口暴露出來。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第一定位結構係為一卡勾,第二定位結構係為一孔洞與該卡勾相對結合,第一定位結構以及第二定位結構係構成接合機構。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定位結構係為一孔洞,第二定位結構係為一卡勾與孔洞相對結合,第一定位結構以及第二定位結構係構成該接合機構。
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第一定位結構以及該第二定位結構係為孔洞,而殼體更包括一鎖固件穿設第一定位結構以及第二定位結構,且第一定位結構、第二定位結構以及鎖固件係構成接合機構。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殼體更包括一板體位於第一殼件以及第二殼件之間;且板體具有一溝槽,該溝槽係與第一殼件或第二殼件構成元件容置處,同時第二定位結構係穿過該板體。
本發明藉由將殼體之接合機構設計放置觸控筆之容置空間或元件容置處外端之缺口內緣,並使接合機構之至少一部份從缺口暴露出來,進而可從缺口直接或以工具間接的接觸接合機構、解除接合機構之鎖合或扣合狀態,避免如先前技術須從產品的殼體結構縫隙撬開而導致破壞美觀之問題。
同時,接合機構隱藏於缺口之內,觸控筆收納於容置空間或元件容置處時,即可遮蔽接合機構,在電子裝置之殼體外觀上,可以保持完整美觀的造型設計,不須遷就拆卸需求而增設外露的接合機構。
請參閱第1圖、第2A圖與第2B圖。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第2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第2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組合示意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揭露之電子裝置1包括一殼體10、一電子顯示元件20以及一觸控筆30。
殼體10主要包括彼此結合之一第一殼件11與一第二殼件12。第一殼件11位於電子裝置1之背側,而第二殼件12位於電子裝置1之前側。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結合而形成一接合機構17(見第2A-2B圖)及一容置空間16(如第1圖)位於二者之間。接合機構17可由位於第一殼件11內側之第一定位結構111與位於第二殼件12內側之第二定位結構121彼此結合形成。容置空間16之一端為缺口15,此缺口15位於殼體10之一端(如圖中之頂端),即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之一端,可供觸控筆30插入並收納於容置空間16中。
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缺口15暴露出該第一殼件11相對於該第二殼件12之一部分表面,且缺口15暴露出該接合機構17之至少一部份,亦即第一定位結構111或該第二定位結構121之至少一部份係從該缺口15暴露出來。因此在觸控筆30取出後,透過缺口15即可接觸接合機構17之至少一部份,供解除接合機構17之結合狀態,以便拆卸分離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換言之,當觸控筆30置入容置空間16之後,觸控筆30係遮蔽該接合機構17。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接合機構不需為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間之唯一結合結構,但可為拆卸操作中須拆的第一個結合結構,或為關鍵必拆結構。此外,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缺口可完全位於第一殼件與第二殼件之任一者,亦可一部分位於第一殼件、另一部分位於第二殼件;如在第一實施例中,缺口15乃由位於第一殼件11之第一缺口151與位於第二殼件12之第二缺口152所構成,見第2A-2B圖。
於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殼件11內側具有一第一溝槽112,此第一溝槽112以及該第二殼件12係定義出第1圖中之容置空間16。於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殼件11之第一定位結構111為一位於缺口15內緣之側牆體,其上具有一定位孔113,此定位孔113舉例為對應第二定位結構121之孔洞。相對的,第二定位結構121舉例為一位於第二殼件12內緣之卡勾,可對應結合第一定位結構111之孔洞(即定位孔113),二者即構成接合機構17之主要部分。再者,與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前術卡勾與孔洞設計之位置可以對調,即第一定位結構為一卡勾,而第二定位結構包括對應之孔洞。不過,本發明並不限於卡勾-孔洞之對應結構,任何可以對應接合、並可在一部分結構暴露於缺口之情形下解除結合狀態而分離之結構組合均可。
殼體10內裝設有電子顯示元件20以顯示影像或文字畫面。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電子顯示元件20可為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模組、半穿反液晶顯示模組、膽固醇液晶顯示模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模組、電浸潤平面顯示模組、微機電反射式顯示模組、電泳反射式顯示模組、快速反應液態粉狀顯示模組等。
請參考第3A-3B圖與第4圖。第3A-3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與局部組合示意圖;第4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剖視示意圖。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之主要差異在於殼體10更包括一板體13,其位於該第一殼件11以及該第二殼件12之間。板體13具有一溝槽131,該溝槽131係與第一殼件11之第一溝槽構成一元件容置處14;而此元件容置處14供以收納觸控筆。不過,本發明之元件容置處並不限由板體之溝槽與第一殼件對合定義而成;只要溝槽設置於板體朝向第二殼件之一面,元件容置處亦可由板體之溝槽與第二殼件對合定義而成。
於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中,第一殼件11之第一定位結構111仍與第二殼件12之第二定位結構121構成接合機構17;其中第二定位結構121之卡勾穿過板體13之一透孔132,而與第一定位結構111之孔洞對應接合、構成接合機構17。於另一實施例中,若第一定位結構為一卡勾,亦可由第一定位結構之卡勾穿過板體。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於第二實施例中,缺口15暴露出該第一殼件11相對於該第二殼件12之一部分表面,且缺口15暴露出該接合機構17之至少一部份,亦即第一定位結構111或該第二定位結構121之至少一部份係從該缺口15暴露出來。觸控筆(圖未示;參考相仿的第1圖)收納於元件容置處14時,觸控筆係遮蔽接合機構17;而當觸控筆取出後,透過缺口15即可接觸接合機構17之至少一部份(即第一定位結構111或第二定位結構121之至少一部份),供解除接合機構17之結合狀態(即第一定位結構與第二定位結構之卡勾-孔洞扣合狀態),以便拆卸分離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
請參閱第5A-5B圖,其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與局部組合示意圖。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中,與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差異在於:第一定位結構111以及第二定位結構121皆包括孔洞,且殼體10更包括一鎖固件114穿設第一定位結構111以及第二定位結構121,同時第一定位結構111、該第二定位結構121以及該鎖固件114係構成該接合機構17。
如第5A-5B圖所示,除了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之外,殼體10也包括板體13位於該第一殼件11以及該第二殼件12之間。且該板體13具有一溝槽131,該溝槽131係與第一殼件11構成該元件容置處14,供以容置觸控筆。不過,本發明之元件容置處並不限由板體之溝槽與第一殼件對合定義而成;只要溝槽設置於板體朝向第二殼件之一面,元件容置處亦可由板體之溝槽與第二殼件對合定義而成。
第一定位結構111可為一包括孔洞(穿孔115)之側牆體,而第二定位結構121為具有孔洞(鎖固孔122)的柱體,鎖固件14則可為一螺絲或其他鎖固零件;當第一殼件11與第二殼件12對應接合時,第一定位結構111與第二定位結構121二者之孔洞(穿孔115與鎖固孔122)重疊,而可供鎖固件14穿設固定。第二定位結構121係穿過該板體13之透孔132,但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由具有孔洞之第一定位結構穿過板體。
綜合上述,本發明藉由將殼體之接合機構設計放置觸控筆之容置空間或元件容置處外端之缺口內緣,使得在觸控筆收納於容置空間或元件容置處時,即可遮蔽接合機構,在電子裝置之殼體外觀上,可以保持完整美觀的造型設計,不須遷就拆卸需求而增設外露的接合機構。
另外,由於接合機構之至少一部份從缺口暴露出來,進而可從缺口直接或以工具間接的接觸接合機構、解除接合機構之鎖合或扣合狀態,避免如先前技術須從產品的殼體結構縫隙撬開而導致破壞美觀之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電子裝置
10...殼體
11...第一殼件
111...第一定位結構
112...第一溝槽
113...定位孔
114...鎖固件
115...穿孔
12...第二殼件
121...第二定位結構
122‧‧‧鎖固孔
13‧‧‧板體
131‧‧‧溝槽
132‧‧‧透孔
14‧‧‧元件容置處
15‧‧‧缺口
151‧‧‧第一缺口
152‧‧‧第二缺口
16‧‧‧容置空間
17‧‧‧接合機構
20‧‧‧電子顯示元件
30‧‧‧觸控筆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示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2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2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組合示意圖;
第3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3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組合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局部剖視示意圖;
第5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及
第5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組合示意圖。
1...電子裝置
10...殼體
11...第一殼件
111...第一定位結構
112...第一溝槽
113...定位孔
12...第二殼件
121...第二定位結構
15...缺口
151...第一缺口
152...第二缺口
17...接合機構

Claims (9)

  1. 一種殼體,包括:一第一殼件,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一第二殼件,具有一第二定位結構,該第一定位結構與該第二定位結構係構成一接合機構,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藉由該接合機構結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間,其中該容置空間之一端為一缺口,該缺口暴露出該第二殼件相對於該第一殼件之一部分表面,該缺口暴露出該接合機構之至少一部份;以及一觸控筆,收納於該容置空間中並遮蔽暴露於該缺口之該接合機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殼體,其中該第一殼件具有一第一溝槽,該第一溝槽以及該第二殼件係定義出該容置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殼體,更包括一板體位於該第一殼件以及該第二殼件之間,其中該板體具有一溝槽,該溝槽係與該第一溝槽構成一元件容置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殼體,其中該第一定位結構以及該第二定位結構係為孔洞,該殼體更包括一鎖固件穿設該第一定位結構以及該第二定位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殼體,更包括一板體位於該第一殼件以及該第二殼件之間,該板體具有一溝槽,該溝槽係與該第一殼件或該第二殼件構成該元件容置處,該第二定位結構係穿過該板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殼體,其中該第一定位結構係為一卡勾,該第二定位結構係為一孔洞與該卡勾相對結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殼體,其中該第一定位結構係為一孔洞,該第二定位結構係為一卡勾與該孔洞相對結合。
  8.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種殼體,包括:一第一殼件,具有一第一定位結構;一第二殼件,具有一第二定位結構,該第一定位結構與該第二定位結構係構成一接合機構,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藉由該接合機構結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間,其中該容置空間之一端為一缺口,該缺口暴露出該第一殼件相對於該第二殼件之一部分表面,該缺口暴露出該接合機構之至少一部份;一電子顯示元件,位於該殼體內;以及一觸控筆,收納於該容置空間中並遮蔽暴露於該缺口之該接合機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括一板體位於該第一殼件以及該第二殼件之間,該板體與該第一殼件構成一元件容置處,該觸控筆更位於該元件容置處內。
TW099146716A 2010-12-29 2010-12-29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TWI448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6716A TWI448232B (zh) 2010-12-29 2010-12-29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CN201110212329.0A CN102413653B (zh) 2010-12-29 2011-07-22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6716A TWI448232B (zh) 2010-12-29 2010-12-29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8519A TW201228519A (en) 2012-07-01
TWI448232B true TWI448232B (zh) 2014-08-01

Family

ID=4591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6716A TWI448232B (zh) 2010-12-29 2010-12-29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3653B (zh)
TW (1) TWI44823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3819U (en) * 2004-04-02 2004-12-21 Vac Corp Flat-type computer with changeable housing
TWM343200U (en) * 2007-12-28 2008-10-21 Universal Scient Ind Co Ltd Touch-control p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042B (zh) * 2009-05-18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489403U (zh) * 2009-06-24 2010-05-26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定位结构
CN201479483U (zh) * 2009-07-13 2010-05-19 宏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外壳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3819U (en) * 2004-04-02 2004-12-21 Vac Corp Flat-type computer with changeable housing
TWM343200U (en) * 2007-12-28 2008-10-21 Universal Scient Ind Co Ltd Touch-control p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3653A (zh) 2012-04-11
CN102413653B (zh) 2014-07-16
TW201228519A (en) 201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7744B (zh) 薄型窄框之顯示器以及其外框件
TWI463872B (zh) 顯示器模組
TWM499808U (zh) 電子裝置保護殼
CN107615362B (zh) 显示装置
TWI471009B (zh) 顯示裝置
TWI448232B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JP2013025192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70085453A1 (en) Display device
TWI597635B (zh) 觸控顯示裝置之組裝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CN202587642U (zh) 电子装置保护壳
TW201344294A (zh) 鎖附結構及背光模組
TWI458351B (zh) 顯示裝置及其殼體模組
TW201428387A (zh) 顯示屏組合
TW201422100A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JP7394339B2 (ja) 電子機器
US9329635B2 (en) Readily detachable panel device
TWI536897B (zh)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JP622220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457647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6129053B2 (ja) 筐体構造
TWI449495B (zh) 殼體及應用其之機體
JP2009141778A (ja) 表示部構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TWI413481B (zh) 具有翻轉蓋板的電腦主機殼
WO2016103327A1 (ja) 電子機器
TWI610610B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