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3653A -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13653A CN102413653A CN2011102123290A CN201110212329A CN102413653A CN 102413653 A CN102413653 A CN 102413653A CN 2011102123290 A CN2011102123290 A CN 2011102123290A CN 201110212329 A CN201110212329 A CN 201110212329A CN 102413653 A CN102413653 A CN 1024136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positioning structure
- shell spare
- casing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41001422033 Thestylus Speci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HVYWMOMLDIMFJA-DPAQBDIFSA-N cholesterol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H](O)CC[C@]2(C)[C@@H]2[C@@H]1[C@@H]1CC[C@H]([C@H](C)CCCC(C)C)[C@@]1(C)CC2 HVYWMOMLDIMFJA-DPAQBDIF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1439 Opun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00 cholest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具有一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电子显示组件及触控笔。此壳体包括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第二壳件与第一壳件结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接合机构。容置空间的一端为一缺口,供以插入触控笔并收纳于容置空间中;此缺口暴露出第一壳件相对于第二壳件的一部分表面,且缺口暴露出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以便于拆卸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本发明可从缺口直接或以工具间接的接触接合机构、解除接合机构的锁合或扣合状态,避免了从产品的壳体结构缝隙撬开而导致破坏美观的问题,并且,接合机构隐藏于缺口之内,触控笔收纳于容置空间或组件容置处,可以保持完整美观的造型设计,不须迁就拆卸需求而增设外露的接合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壳体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的接合机构。
背景技术
轻薄化与造型美感为现今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设计趋势。为了保有外观上完整的造型设计,同时也为了防止非正当目的的拆卸,壳体部件之间常设计隐藏在壳体内部、对应接合的卡勾机构。
但是,电子产品无可避免的会有维修的需求,当因壳体结构的美形化设计,完全没有外露的接合结构可供拆卸壳体时,只能从壳体接缝以蛮力撬开才能进行维修,进而衍生内部的接合结构断裂、刮伤或破坏电子产品外观的问题。反之,若为了便于维修,而将锁固或卡固结构设于电子装置表面,基于锁固或卡固零件的结构特性,着实难以将其美化。
因此,由于维修需求与造型设计需求难以通过既有技术来兼顾,壳体接合结构的新颖设计实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具有位于其壳体内的电子显示组件及触控笔。此壳体包括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第二壳件与第一壳件结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接合机构。容置空间的一端为一缺口,供以插入触控笔并收纳于容置空间中;此缺口暴露出第一壳件相对于第二壳件的一部分表面,且缺口暴露出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以便于拆卸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壳体更包括一板体位于第一壳件以及第二壳件之间;此板体与第一壳件构成一组件容置处,当触控笔收纳于于该组件容置处内时遮蔽该接合机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亦提供一种壳体,其包括对应接合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其第二壳件与第一壳件结合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接合机构;其中容置空间的一端为一缺口,该缺口暴露出该第二壳件相对于该第一壳件的一部分表面,该缺口暴露出该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前述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沟槽,该第一沟槽以及该第二壳件定义出该容置空间。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壳体更包括一板体位于第一壳件以及第二壳件之间;其中板体具有一沟槽与第一沟槽构成一组件容置处。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而第二壳件具有一第二定位结构,且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的至少一部份从缺口暴露出来。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卡勾,第二定位结构为一孔洞与该卡勾相对结合,第一定位结构以及第二定位结构构成接合机构。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孔洞,第二定位结构为一卡勾与孔洞相对结合,第一定位结构以及第二定位结构构成该接合机构。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该第二定位结构为孔洞,而壳体更包括一锁固件穿设第一定位结构以及第二定位结构,且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以及锁固件构成接合机构。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壳体更包括一板体位于第一壳件以及第二壳件之间;且板体具有一沟槽,该沟槽与第一壳件或第二壳件构成组件容置处,同时第二定位结构穿过该板体。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位于该壳体内的电子显示组件及触控笔。壳体为上述的壳体。
本发明利用将壳体的接合机构设计放置触控笔的容置空间或组件容置处外端的缺口内缘,并使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从缺口暴露出来,进而可从缺口直接或以工具间接的接触接合机构、解除接合机构的锁合或扣合状态,避免如先前技术须从产品的壳体结构缝隙撬开而导致破坏美观的问题。
同时,接合机构隐藏于缺口之内,触控笔收纳于容置空间或组件容置处时,即可遮蔽接合机构,在电子装置的壳体外观上,可以保持完整美观的造型设计,不须迁就拆卸需求而增设外露的接合机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及
图5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电子装置
10壳体
11第一壳件
111第一定位结构
112第一沟槽
113定位孔
114锁固件
115穿孔
12第二壳件
121第二定位结构
122锁固孔
13板体
131沟槽
132透孔
14组件容置处
15缺口
151第一缺口
152第二缺口
16容置空间
17接合机构
20电子显示组件
30触控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A与图2B。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组合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揭露的电子装置1包括一壳体10、一电子显示组件20以及一触控笔30。
壳体10主要包括彼此结合的一第一壳件11与一第二壳件12。第一壳件11位于电子装置1的背侧,而第二壳件12位于电子装置1的前侧。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结合而形成一接合机构17(见图2A-2B)及一容置空间16(如图1)位于二者之间。接合机构17可由位于第一壳件11内侧的第一定位结构111与位于第二壳件12内侧的第二定位结构121彼此结合形成。容置空间16的一端为缺口15,此缺口15位于壳体10的一端(如图中的顶端),即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的一端,可供触控笔30插入并收纳于容置空间16中。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缺口15暴露出该第一壳件11相对于该第二壳件12的一部分表面,且缺口15暴露出该接合机构17的至少一部份,亦即第一定位结构111或该第二定位结构121的至少一部份从该缺口15暴露出来。因此在触控笔30取出后,通过缺口15即可接触接合机构17的至少一部份,供解除接合机构17的结合状态,以便拆卸分离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换言之,当触控笔30置入容置空间16之后,触控笔30遮蔽该接合机构17。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接合机构不需为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间的唯一结合结构,但可为拆卸操作中须拆的第一个结合结构,或为关键必拆结构。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缺口可完全位于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任一者,亦可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件、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件;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缺口15乃由位于第一壳件11的第一缺口151与位于第二壳件12的第二缺口152所构成,见图2A-2B。
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1内侧具有一第一沟槽112,此第一沟槽112以及该第二壳件12定义出图1中的容置空间16。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1的第一定位结构111为一位于缺口15内缘的侧墙体,其上具有一定位孔113,此定位孔113举例为对应第二定位结构121的孔洞。相对的,第二定位结构121举例为一位于第二壳件12内缘的卡勾,可对应结合第一定位结构111的孔洞(即定位孔113),二者即构成接合机构17的主要部分。再者,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卡勾与孔洞设计的位置可以对调,即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卡勾,而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对应的孔洞。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卡勾-孔洞的对应结构,任何可以对应接合、并可在一部分结构暴露于缺口的情形下解除结合状态而分离的结构组合均可。
壳体10内装设有电子显示组件20以显示影像或文字画面。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电子显示组件20可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模块、半穿反液晶显示模块、胆固醇液晶显示模块、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模块、电浸润平面显示模块、微机电反射式显示模块、电泳反射式显示模块、快速反应液态粉状显示模块等。
请参考图3A-3B与图4。图3A-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与局部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壳体10更包括一板体13,其位于该第一壳件11以及该第二壳件12之间。板体13具有一沟槽131,该沟槽131与第一壳件11的第一沟槽构成一组件容置处14;而此组件容置处14供以收纳触控笔。不过,本发明的组件容置处并不限由板体的沟槽与第一壳件对合定义而成;只要沟槽设置于板体朝向第二壳件的一面,组件容置处亦可由板体的沟槽与第二壳件对合定义而成。
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1的第一定位结构111仍与第二壳件12的第二定位结构121构成接合机构17;其中第二定位结构121的卡勾穿过板体13的一透孔132,而与第一定位结构111的孔洞对应接合、构成接合机构17。于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卡勾,亦可由第一定位结构的卡勾穿过板体。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第二实施例中,缺口15暴露出该第一壳件11相对于该第二壳件12的一部分表面,且缺口15暴露出该接合机构17的至少一部份,亦即第一定位结构111或该第二定位结构121的至少一部份从该缺口15暴露出来。触控笔(图未示;参考相仿的图1)收纳于组件容置处14时,触控笔遮蔽接合机构17;而当触控笔取出后,通过缺口15即可接触接合机构17的至少一部份(即第一定位结构111或第二定位结构121的至少一部份),供解除接合机构17的结合状态(即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的卡勾-孔洞扣合状态),以便拆卸分离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
请参阅图5A-5B,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与局部组合示意图。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定位结构111以及第二定位结构121皆包括孔洞,且壳体10更包括一锁固件114穿设第一定位结构111以及第二定位结构121,同时第一定位结构111、该第二定位结构121以及该锁固件114构成该接合机构17。
如图5A-5B所示,除了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之外,壳体10也包括板体13位于该第一壳件11以及该第二壳件12之间。且该板体13具有一沟槽131,该沟槽131与第一壳件11构成该组件容置处14,供以容置触控笔。不过,本发明的组件容置处并不限由板体的沟槽与第一壳件对合定义而成;只要沟槽设置于板体朝向第二壳件的一面,组件容置处亦可由板体的沟槽与第二壳件对合定义而成。
第一定位结构111可为一包括孔洞(穿孔115)的侧墙体,而第二定位结构121为具有孔洞(锁固孔122)的柱体,锁固件14则可为一螺丝或其它锁固零件;当第一壳件11与第二壳件12对应接合时,第一定位结构111与第二定位结构121二者的孔洞(穿孔115与锁固孔122)重叠,而可供锁固件14穿设固定。第二定位结构121穿过该板体13的透孔132,但于另一实施例中,亦可由具有孔洞的第一定位结构穿过板体。
综合上述,本发明利用将壳体的接合机构设计放置触控笔的容置空间或组件容置处外端的缺口内缘,使得在触控笔收纳于容置空间或组件容置处时,即可遮蔽接合机构,在电子装置的壳体外观上,可以保持完整美观的造型设计,不须迁就拆卸需求而增设外露的接合机构。
另外,由于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从缺口暴露出来,进而可从缺口直接或以工具间接的接触接合机构、解除接合机构的锁合或扣合状态,避免如先前技术须从产品的壳体结构缝隙撬开而导致破坏美观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壳件;以及
一第二壳件,与该第一壳件结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接合机构,其中该容置空间的一端为一缺口,该缺口暴露出该第二壳件相对于该第一壳件的一部分表面,该缺口暴露出该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
2.如权利要求1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沟槽,该第一沟槽以及该第二壳件定义出该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板体位于该第一壳件以及该第二壳件之间,其中该板体具有一沟槽,该沟槽与该第一沟槽构成一组件容置处。
4.如权利要求1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二壳件具有一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或该第二定位结构的至少一部份从该缺口暴露出来。
5.如权利要求4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该第二定位结构为孔洞,该壳体更包括一锁固件穿设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该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以及该锁固件构成该接合机构。
6.如权利要求5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板体位于该第一壳件以及该第二壳件之间,该板体具有一沟槽,该沟槽与该第一壳件或该第二壳件构成一组件容置处,该第二定位结构穿过该板体。
7.如权利要求4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卡勾,该第二定位结构为一孔洞与该卡勾相对结合,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该第二定位结构构成该接合机构。
8.如权利要求4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为一孔洞,该第二定位结构为一卡勾与该孔洞相对结合,该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该第二定位结构构成该接合机构。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种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以及一第二壳件,该第二壳件与该第一壳件结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一接合机构,其中该容置空间的一端为一缺口,该缺口暴露出该第一壳件相对于该第二壳件的一部分表面,该缺口暴露出该接合机构的至少一部份;以及
一电子显示组件以及一触控笔位于该壳体内。
10.如权利要求9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包括一板体位于该第一壳件以及该第二壳件之间,该板体与该第一壳件构成一组件容置处,该触控笔更位于该组件容置处内,该触控笔遮蔽该接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9146716 | 2010-12-29 | ||
TW099146716A TWI448232B (zh) | 2010-12-29 | 2010-12-29 |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13653A true CN102413653A (zh) | 2012-04-11 |
CN102413653B CN102413653B (zh) | 2014-07-16 |
Family
ID=4591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123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3653B (zh) | 2010-12-29 | 2011-07-22 |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13653B (zh) |
TW (1) | TWI44823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79483U (zh) * | 2009-07-13 | 2010-05-19 | 宏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外壳结构 |
CN201489403U (zh) * | 2009-06-24 | 2010-05-26 |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笔定位结构 |
US20100291780A1 (en) * | 2009-05-18 | 2010-11-18 | Fih (Hong Kong) Limited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53819U (en) * | 2004-04-02 | 2004-12-21 | Vac Corp | Flat-type computer with changeable housing |
TWM343200U (en) * | 2007-12-28 | 2008-10-21 | Universal Scient Ind Co Ltd | Touch-control pen |
-
2010
- 2010-12-29 TW TW099146716A patent/TWI44823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
- 2011-07-22 CN CN201110212329.0A patent/CN1024136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91780A1 (en) * | 2009-05-18 | 2010-11-18 | Fih (Hong Kong) Limited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CN201489403U (zh) * | 2009-06-24 | 2010-05-26 |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笔定位结构 |
CN201479483U (zh) * | 2009-07-13 | 2010-05-19 | 宏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外壳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48232B (zh) | 2014-08-01 |
CN102413653B (zh) | 2014-07-16 |
TW201228519A (en) | 2012-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02540B (zh) | 显示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模块的前框、背框与胶框 | |
US9807891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2298425B (zh) | 扩充卡组合 | |
JP2013167757A (ja) | 表示装置 | |
JP6229854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07615362B (zh) | 显示装置 | |
JP4988029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02413653B (zh) |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 | |
TWI496051B (zh) | 觸控顯示裝置之組裝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 |
TWI471009B (zh) | 顯示裝置 | |
TW201408186A (zh) | 屏蔽裝置及具有屏蔽裝置之電子裝置 | |
TW200704321A (en) | Method for fixing FPC of display | |
CN110536570A (zh) | 电子设备 | |
TW201618637A (zh) | 平板電子裝置保護殼 | |
KR20100056571A (ko) | 판금 부재, 정보 표시 장치, 및 패널 유닛 제조 방법 | |
CN102841699A (zh) |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模块 | |
JP2014235512A (ja) | 表示装置 | |
TW201330386A (zh) | 電子裝置 | |
JP2013005246A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CN101634437B (zh) | 背板及使用该背板的背光模组 | |
TWI536897B (zh) |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 |
TWI514114B (zh) | 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及顯示裝置 | |
TWI413481B (zh) | 具有翻轉蓋板的電腦主機殼 | |
TWM442676U (en) | Integrated type housing of a computer | |
TWI484889B (zh) | Electronic system backplane wall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