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897B -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 Google Patents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6897B TWI536897B TW103127523A TW103127523A TWI536897B TW I536897 B TWI536897 B TW I536897B TW 103127523 A TW103127523 A TW 103127523A TW 103127523 A TW103127523 A TW 103127523A TW I536897 B TWI536897 B TW I53689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side wall
- support structure
- lug
- w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支撐結構,尤指一種形成於基板上的支撐結構。
液晶螢幕(LCD Monitor)模組包含有前蓋及後蓋,前蓋及後蓋用以包覆液晶螢幕模組的內部電子元件,例如液晶面板(Panel)、電路板等,以保護液晶螢幕模組的內部電子元件並構成其外觀造型,而液晶螢幕模組的內部另包含有金屬蓋板,用以遮蔽該些內部電子元件。隨著產業的發展,液晶螢幕模組係朝向降低生產成本以及輕量化的方向發展,而減少金屬蓋板的板厚係為降低生產成本的可行性方案之一。
一般而言,金屬蓋板除了遮蔽液晶螢幕模組的內部電子元件外,其另需設置一固定結構以支撐並固定電路板。習知的用以支撐並固定電路板的固定結構係為一折彎結構,其可以沖壓的方式形成於金屬蓋板上。然而,將金屬蓋板的板厚減少的結構設計,易致使以沖壓的方式形成的折彎結構(即固定結構)的結構強度不足,使得固定結構無法有效支撐電路板。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供足夠支撐功能的支撐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一種形成於一基板上之支撐結構,其包含有一主壁體、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以及複數個固定結構。該主壁體彎折突伸於該基板,該主壁體具有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第一側壁彎折連接於該主壁體的該第一側邊,該第一側壁具有用以抵接於該基板
之一第一抵接側邊。該第二側壁彎折連接於該主壁體的該第二側邊,該第二側壁具有用以抵接於該基板之一第二抵接側邊。該複數個固定結構分別突出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該複數個固定結構用以固定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於該基板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支撐結構的固定結構自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延伸,且固定結構分別用以結合或插入於基板,藉此固定結構便可將主壁體、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進一步固定於基板上,從而增加支撐結構整體相對基板的結構剛性,以有效支撐物件。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1‧‧‧物件
10‧‧‧定位孔
11‧‧‧穿孔
2‧‧‧支撐結構
20‧‧‧主壁體
201‧‧‧第一側邊
202‧‧‧第二側邊
203‧‧‧第三側邊
22‧‧‧第一側壁
221‧‧‧第一抵接側邊
23‧‧‧第二側壁
231‧‧‧第二抵接側邊
24‧‧‧固定結構
241‧‧‧第一結合突耳
242‧‧‧第二結合突耳
243‧‧‧第一嵌合突耳
244‧‧‧第二嵌合突耳
25‧‧‧承載頂壁
251‧‧‧頂壁體
2510‧‧‧鎖附孔
252‧‧‧折彎支撐結構
253‧‧‧折彎定位結構
3‧‧‧基板
30‧‧‧開口
31‧‧‧第一開孔
32‧‧‧第二開孔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物件與支撐結構的組裝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物件與支撐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物件與支撐結構於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支撐結構與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物件1與一支撐結構2的組裝示意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物件1與支撐結構2的爆炸示意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物件1與支撐結構2於另一視角的爆炸示意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支撐結構2與一基板3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支撐結構2形成於基板3上。於此實施例中,基板3可為一金屬蓋板,其適用於一電子裝置,例如一液晶螢幕(LCD Monitor)模組等,該金屬蓋板(即基板3)可用以遮蔽該液晶螢幕模組之內部電子元件,以防止該
些內部電子元件受到干擾。而基板3的應用可不侷限於實施例圖式所繪示,例如基板3亦可為一筆記型電腦之金屬蓋板,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另外,支撐結構2包含有一主壁體20、一第一側壁22、一第二側壁23、複數個固定結構24以及一承載頂壁25。主壁體20彎折突伸於基板3,且主壁體20具有一第一側邊201、一第二側邊202以及一第三側邊203,其中第一側邊201與第二側邊202相對,且第三側邊203連接第一側邊201與第二側邊202。第一側壁22彎折連接於主壁體20的第一側邊201,且第一側壁22具有一第一抵接側邊221,其用以抵接於基板3。第二側壁23彎折連接於主壁體20的第二側邊202,且第二側壁23具有一第二抵接側邊231,其用以抵接於基板3。複數個固定結構24分別突出於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且分別用以固定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於基板3上。
承上所述,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除可分別利用第一抵接側邊221與第二抵接側邊231抵接於基板3外,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另可分別利用複數個固定結構24固定於基板3上,藉此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便可站立並固定於基板3上。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可分別實質上垂直於基板3,亦即本發明支撐結構2之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的截面可實質上為一U字型結構,以增加支撐結構2整體之結構剛性,但本發明不受此限。
於此實施例中,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第二側壁23、複數個
固定結構24與承載頂壁25可為一體成型,且於實務上,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第二側壁23、複數個固定結構24與承載頂壁25可以沖壓的方式形成於基板3上,而於上述的沖壓過程中,基板3係會形成一開口30,以作為提供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第二側壁23、複數個固定結構24與承載頂壁25的材料基礎。也就是說,基板3於沖壓過程中會產生鄰接於主壁體20的開口30。
此外,承載頂壁25彎折連接於主壁體20的第三側邊203且抵接
於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亦即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另可用以支撐承載頂壁25,以使承載頂壁25能承載物件1。於此實施例中,物件1可為一電路板,其上形成有一定位孔10以及一穿孔11,而本發明物件1的應用可不侷限於此實施例圖式所繪示,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承載頂壁25包含有一頂壁體251、一折彎支撐結構252以及一折彎定位結構253,頂壁體251用以承載物件1且其上形成有一鎖附孔2510,折彎支撐結構252朝相對接近基板3的方向彎折突伸於頂壁體251且位於頂壁體251與第一側壁22之間,折彎支撐結構252用以抵接於第一側壁22。折彎定位結構253朝相對遠離基板3的方向彎折突伸於頂壁體251,於組裝物件1於支撐結構2上時,折彎定位結構253係用以插入物件1(即該電路板)上的定位孔10,以將物件1定位於頂壁體251,接著可再利用一螺絲元件(未繪示於圖中)穿過頂壁體251上的穿孔11後,該螺絲元件在穿過穿孔11後可另鎖附於頂壁體251上的鎖附孔2510。如此一來,物件1便可被固定於頂壁體251上且被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以及第二側壁23所支撐。於此實施例中,鎖附孔2510可為一螺孔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螺絲元件鎖附於頂壁體251上的鎖附孔2510時,頂壁體251係承受用來鎖附該螺絲元件之一扭矩,而由於折彎支撐結構252抵接於第一側壁22,因此第一側壁22可另用以支撐頂壁體251抵抗該扭矩。換句說說,藉由折彎支撐結構252抵接於第一側壁22的結構設計,支撐結構2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剛性,以抵抗鎖附該螺絲元件於頂壁體251上所需的該扭矩。
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複數個固定結構24可包含有一第一結合突耳241以及一第二結合突耳242,第一結合突耳241垂直於第一側壁22且抵接於基板3,第二結合突耳242垂直於第二側壁23且抵接於基板3。藉由第一結合突耳241抵接於基板3的結構設計,第一結合突耳241可提供第一側壁22相對基板3變形時額外的支撐力;藉由第二結合突耳242抵接於基板
3的結構設計,第二結合突耳242可提供第二側壁23相對基板3變形時額外的支撐力。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結合突耳241與第二結合突耳242可分別以鉚合或螺固的方式固定於基板3。如此一來,本發明支撐結構2的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便可進一步藉由第一結合突耳241與第二結合突耳242固定於基板3上,以增加支撐結構2整體相對基板3的結構剛性,但本發明第一結合突耳241與第二結合突耳242結合於基板3的方式可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結合突耳241與第二結合突耳242亦可分別以卡合的方式固定於基板3。至於採用上述何者設計,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複數個固定結構24可另包含有一第一嵌合突耳243以及一第二嵌合突耳244,第一嵌合突耳243共面於第一側壁22,且第二嵌合突耳244共面於第二側壁23,換句話說,第一嵌合突耳243可實質上垂直於第一結合突耳241,且第二嵌合突耳244可實質上垂直於第二結合突耳242。另外,基板3形成有一第一開孔31以及一第二開孔32,第一嵌合突耳243嵌入於基板3的第一開孔31,且第二嵌合突耳244嵌入於基板3的第二開孔32。藉此,第一嵌合突耳243係被第一開孔31的孔壁所限制,且第二嵌合突耳244亦被第二開孔32的孔壁所限制。
如此一來,本發明支撐結構2的主壁體20、第一側壁22與第二側壁23便可進一步藉由第一嵌合突耳243與第二嵌合突耳244固定於基板3上,以增加支撐結構2整體相對基板3的結構剛性。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複數個固定結構24可包含上述結合突耳、嵌合突耳或是結合突耳與嵌合突耳的組合,亦即複數個固定結構24包含有結合突耳、嵌合突耳或是結合突耳與嵌合突耳的組合的結構設計,均在本發明所保護的範疇內。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支撐結構的固定結構(即結合突耳、嵌合突耳或結合突耳與嵌合突耳的組合)自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延伸,且固定結構分別用以結合或插入於基板,藉此固定結構便可將主壁體、第一側壁與第
二側壁進一步固定於基板上,從而增加支撐結構整體相對基板的結構剛性,以有效支撐物件(即電路板)。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物件
10‧‧‧定位孔
11‧‧‧穿孔
2‧‧‧支撐結構
20‧‧‧主壁體
201‧‧‧第一側邊
202‧‧‧第二側邊
203‧‧‧第三側邊
22‧‧‧第一側壁
221‧‧‧第一抵接側邊
24‧‧‧固定結構
241‧‧‧第一結合突耳
25‧‧‧承載頂壁
251‧‧‧頂壁體
2510‧‧‧鎖附孔
252‧‧‧折彎支撐結構
253‧‧‧折彎定位結構
3‧‧‧基板
30‧‧‧開口
Claims (10)
- 一種形成於一基板上之支撐結構,其包含有:一主壁體,其彎折突伸於該基板,該主壁體具有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一第一側壁,其彎折連接於該主壁體的該第一側邊,該第一側壁具有用以抵接於該基板之一第一抵接側邊;一第二側壁,其彎折連接於該主壁體的該第二側邊,該第二側壁具有用以抵接於該基板之一第二抵接側邊;以及複數個固定結構,其分別突出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該複數個固定結構用以固定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於該基板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固定結構包含有一第一結合突耳,其垂直於該第一側壁,且該第一結合突耳抵接於該基板。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固定結構另包含有一第二結合突耳,其垂直於該第二側壁,且該第二結合突耳抵接於該基板。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一結合突耳與該第二結合突耳分別以鉚合或螺固的方式固定於該基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固定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嵌合突耳,其共面於該第一側壁,該基板形成有一第一開孔,且該第一嵌合突耳嵌入於該基板之該第一開孔。
- 如請求項5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固定結構另包含有一第二嵌合突耳,其共面於該第二側壁,該基板形成有一第二開孔,且該第二嵌合突耳嵌入於該基板之該第二開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主壁體另具有連接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之一第三側邊,該支撐結構另包含有:一承載頂壁,其彎折連接於該主壁體的該第三側邊且抵接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
- 如請求項7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承載頂壁包含有:一頂壁體;以及一折彎支撐結構,其朝相對接近該基板方向彎折突伸於該頂壁體且位於該頂壁體與該第一側壁之間,該折彎支撐結構抵接該第一側壁。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承載頂壁另包含有:一折彎定位結構,其朝相對遠離該基板方向彎折突伸於該頂壁體,該頂壁體用以承載具有一定位孔之一物件,該折彎定位結構插入該定位孔以定位該物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支撐結構,其中該主壁體、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與該複數個固定結構係為一體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7523A TWI536897B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7523A TWI536897B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7413A TW201607413A (zh) | 2016-02-16 |
TWI536897B true TWI536897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581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27523A TWI536897B (zh) | 2014-08-11 | 2014-08-11 |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36897B (zh) |
-
2014
- 2014-08-11 TW TW103127523A patent/TWI53689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7413A (zh) | 2016-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492591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機器 | |
US9807891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8445977A (zh) | 机壳结构 | |
TWI528133B (zh) | 具外框卡合設計之顯示裝置 | |
TW201536145A (zh) | 組合殼體及其適用之電源供應器 | |
JP2017045853A (ja) | 電子機器 | |
TWI471009B (zh) | 顯示裝置 | |
JP5505059B2 (ja) | 表示装置 | |
US943602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536897B (zh) | 形成於基板上之支撐結構 | |
TWM579311U (zh) | 卡扣結構及具有卡扣結構的顯示面板 | |
US9336968B2 (en) | Keyboard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keyboard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8345443B2 (en) | Supporting frame for circuit board | |
CN205541674U (zh) | 电子设备 | |
US744700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nsulating cap for end of fastener protruding into housing | |
CN103235438B (zh) | 显示模块 | |
US20140063699A1 (en) | Display device | |
TW201428387A (zh) | 顯示屏組合 | |
CN104216157B (zh) | 形成于基板上的支撑结构 | |
US9329635B2 (en) | Readily detachable panel device | |
CN103631331A (zh) | 电子装置 | |
TWI448232B (zh) |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 |
WO2015078530A1 (en) | Image display device's front cabinet panel mounting arrangement | |
TWI417450B (zh) | 鎖固結構 | |
JP6800116B2 (ja) | 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