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374127B - Process for isolation of an organic amine - Google Patents

Process for isolation of an organic am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4127B
TWI374127B TW095148938A TW95148938A TWI374127B TW I374127 B TWI374127 B TW I374127B TW 095148938 A TW095148938 A TW 095148938A TW 95148938 A TW95148938 A TW 95148938A TW I374127 B TWI374127 B TW I3741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phase
organic amine
amine
ammoni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8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2280A (en
Inventor
Alexander Volker Peters
Gerardus Johannes Paulus Krooshof
Nicolaas Maria Hendricus Beckers
John Krijgsman
Original Assignee
Dsm Ip Asset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sm Ip Assets Bv filed Critical Dsm Ip Assets Bv
Publication of TW200732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2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4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41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8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09/86S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11/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9Diam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l〇l. 6. 2¾ 九、發明說明: 8[發明所廣·技術領域3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由包含有機胺與酸、或包含該有機 胺之鹽與酸之組成物中分離該有機胺之方法。 發明背景 此種方法由日本專利申請案JP-2004222569-A及 JP-2004000114-A為已知。於JP-2004000114-A之已知方法 中,有機胺為1,5-戊二胺,一種也稱作為屍胺的有機胺,係 經由發酵途徑產生,於該發酵途徑中L-離胺酸去羧酶允許 作用於L-離胺酸鹽水溶液’ L-離胺酸鹽例如為鹽酸鹽、硫 酸鹽、乙酸鹽、硝酸鹽、或碳酸鹽。包含屍胺之系統為水 溶液,鹽中之酸為鹽酸、硫酸、乙酸、硝酸或碳酸。屍胺 據稱係經由將強鹼添加至反應溶液而從反應溶液中分離, 其中該強驗為氫氧化納、虱氧化鉀、及氫氧化飼中之任— 者,藉此將pH升高至12-14,以及隨後使用極性溶劑萃取屍 胺,極性溶劑例如為笨胺、環己鲷、卜辛醇、異丁醇、環 己醇、及氣仿。類似方法也說明於jp_2〇〇4222569_a。 JP·2004222569-A進〆步說明另一種由溶液中分離屍胺之 方法。於該替代方法中,添加有機溶劑而未使用強驗。有 機溶劑係選自於醇類、酮類及腈類。酸為鹽酸或二_例 如己二酸、癸二酸、丁二酸、或對苯二甲酸。於該替代方 法中,屍胺係呈與鹽酸之m紐之鹽形式而分離。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國書替換本 ι〇ι. 6·万 屍胺以及屍胺與二羧酸之鹽據稱也可用作為製造聚醯胺之 原料。 第一種已知方法之缺點為當強鹼或酸過剩時,產生副 產物,呈包含溶解之強鹼酸鹽之水溶液,該溶液將導致方 法中材料顯著損耗,或另外,可能需要複雜的額外處理步 驟來從水溶液中分離鹽、酸及/或強鹼。此外,當 JP-2004000114-A之方法由發明人例如使用氣仿再度處理 時,無法處理至顯著程度,或絲毫也無法處理。該替代已 知方法具有缺點為於發酵方法中也生成之胺雜質容易摻混 於屍胺酸鹽内。當此種未經純化之屍胺二缓酸鹽用於製造 聚醯胺時,聚合反應將導致性質較不佳的聚醯胺,或聚合 反應絲毫也不可行。另一方面,極為困難(極少並非不可能) 使用簡單之工業方法來從屍胺二叛酸鹽去除雜質。 C發明内容J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由包含有機胺與酸、或包含 該有機胺之鹽與酸之組成物中分離該有機胺之方法,該方 法並未顯示第一種已知方法及替代已知方法之缺點,或缺 點程度較低。 此項目的已經使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達成,該方法包 含下列步驟,其中: ⑴添加氨或肼至組成物,藉此形成包含一富含有機胺 相及一富含酸相之多相系統, (ii)步驟⑴所得之富含有機胺相及富含酸相經分離’以 101. 6. 21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及 (iii)由該富含有機胺相分離該有機胺。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各自顯示整合於有機胺之製法 中,適合用來進行本發明之單離方法之設備裝置之示意佈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出乎意外地發現添加足量氨或肼至包含有機胺及酸, 或包含有機胺之鹽及酸之組成物,結果導致形成包含富含 有機胺相及富含酸相之多相系統。結果,若不存在有任何 I ’則虽含有機胺相缺乏酸含量;若仍然存在有任何胺, 則富含酸相之胺含量降低。也出乎意外地發現有機胺於富 含氨相及/或富含肼相有較佳溶解度,或於富含氨相及/或富 含肼相有較佳相溶混性;而酸與氨或肼之鹽於此種相具有 極低命解度或極低可相溶紐,制當添加足量氨及/或耕 時可幵/成分開相。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優點為於單一步 驟’換言之經由添加氨及/或肼,可完料機胺與酸之分 離’而非如同前文引述之第一已知方法採用二步驟。此外, 有機胺可藉簡單手段而從含氨相及/或含肼相以及A中所 =任何胺㈣分離ϋ優點為形成為财物之敍鹽 易去!㈣餘氨或拼分離,以及剩餘氨或拼更容 Μ產物鹽而回收,供再度驗分離處理程序。 須瞭解有機胺於此處為包含至少一個胺官能基共價鍵 桌95148938遗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 結至至少一個碳原子之化合物。 可用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有機胺可為任一種可溶於 水之就此溶解或可呈錢之鹽形式而溶解,且該 胺可浴於畐含氰相及/或富含肼相。 、較佳有機胺為第-胺、第二胺或第三胺,換言之有機 胺刀別包3第-胺官能基、第二胺官能基、或第三胺官能 基。此處須瞭解,第一胺官能基為共價鍵結至一個碳原子 之經一取代之胺官能基,第二㈣能基為共價鍵結至兩個 碳原子之經二取代之胺官能基,以及第三胺官能基為共價 鍵結至三個碳原子之經三取代之胺官祕。共價鍵結至胺 官能基之取代基可為線性、分支、飽和或不飽和,及/或包 含環結構。共價鍵結至胺官能基之取代基適合包含一個或 多個雜原子。此處__原子為非為碳或非為氫之原子。 可用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適當有機胺例如包括脂肪 族胺及芳香族胺、其組合及其經雜原子取代之衍生物。適 當有機胺也包括經雜原子取代之胺類及環狀胺類或其組 合。 此處須瞭解脂肪族胺類為包含共價鍵結至胺官能基之 一個或多個脂肪族基團之胺類。適當脂肪族胺類為烷基胺 類、環烧基胺類、及環烷基烷基胺類。適當烷基胺之實例 為丁基胺及己基胺;適當環烷基胺為環己基胺;適當環烷 基览基胺為二(胺基曱基)環己烷。適當第一胺之實例為曱基 胺、乙基胺、丙基胺、羥基丙基胺、及環己基胺;適當第 二胺之實例為二曱基胺、二乙基胺、及二乙醇胺;及適當 桌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01. 6. 21 第三胺之實例包括三乙基胺及三乙醇胺。 此處須瞭解芳香族胺類為包含鍵結至胺官能基之一個 或多個芳香族基團之胺類。芳香族胺類可為芳香族經取代 之胺類及芳烷基胺類。適當芳烷基胺為苄基胺及伸二甲笨 基二胺;適當芳香族經取代之胺類包括苯胺及安非他命 (amphetamine)。適當經雜原子取代之衍生物為前述羥基乙 基胺及經雜環取代之胺類例如蜜胺、6_苯基_2 4,7_喋啶三胺 及2-胺基-5-苯基-4(5H)-4唑啉。適當經雜原子取代之胺之 實例為2-(2-6-二氣苯氧基)乙基胺基胍。適當環狀胺類包括 吡咯啶 '唯啶、吲η朵及其組合。 用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有機胺包含一胺類、二胺 類、二胺類、及多胺類及其混合物。二胺類適合為第一胺、 第二胺、第三胺或其組合。三胺類及多胺類較佳包含第二 胺官能基,或第二胺官能基與一或多個第一胺官能基及/或 與第三胺官能基之組合。 適當二胺類為丁二胺、戊二胺及己二胺。適當多胺例 如為多伸乙基二胺。較佳有機胺包含二胺,更佳二胺係選 自於由Μ-丁二胺、丨,5-戊二胺、丨,6_己二胺及其混合物所 組成之組群。其優點為此等胺類極為適合用於製造聚醯胺。 也較佳有機胺包含具有每個胺官能基之當量重至多為 100,較佳為35-80之範圍,更佳為4〇_6〇之範圍之化合物: 具有每個胺官能基較低當量重之有機胺之優點為有機胺於 备含氨或富含肼之液相令有較佳溶解度。 也較佳,有機胺具有分子量低於2〇〇<>優點為更容易藉 1374127 101.6.21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蒸餾而從液相中分離有機胺。 可存在於包含有機胺之組成物之酸可為任—種可轉換 成驗鹽或肼鏘鹽,其係不溶於或不相溶混於或接近如此 於富含氨相及/或富含肼相。酸是否適合用於該項目的可 5單純經由製造酸之録鹽或肼錄鹽於水之濃水溶液,以及添 加氨來測試。若當添加氨時形成沉澱,則該種酸為適合。 a於濃水4液之辰度較低可維持用來形成沉澱,及,或維持 形成/冗;殿所$的較低氨量,濃度愈低則該酸愈適合。 較佳k包含無機酸、有機酸、或其組合。適當無機 H)包含選自於鹽酸、硫酸、項酸、硝酸、魏、鱗酸及其混 合物所組成之組群之化合物。適#有機酸之實例為_ 類’包括二M、短鍵一賴及長鏈一緩酸。特別適合為 子量_或短鏈_(C1_C4),短峨酸包括選自於由 奴酸(C1)、6酸(C2)及丙酸(C3)及其混合物所組成之組群之 15 較佳化合物。 較佳酉夂包含無機酸,更佳無機酸包含硫酸或破酸或其 混合物。酸中包含硫酸或磷酸之優點為與硫酸或填酸所形 成之録鹽或肼錄鹽可再度用作為有機胺之發酵製法中的氮 進料。 20人六又更佳,酸包含硫酸或鱗酸。最佳酸包含硫酸。酸包 含硫酸之優點為硫酸之録鹽或肼錄鹽將於根據本發明之方 法形成硫酸,而可再度㈣騎機胺發酵製法中的氣原料。 包含有機胺及酸,或包含有機胺鹽及酸之組成物適合 為固體或液體。 10 1374127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01. 6.22 當組成物為固體時,有機胺及酸可方便呈有機胺與酸 之鹽形式而存在於組成物。固體組成物可進一步包含有機
胺酸鹽以外之成分。有機胺或其鹽可於寬廣範圍之不同濃 度存在於固體組成物。此種範圍係依據有機胺之類比以及 5 依據組合有機胺使用之酸類別決定。較佳有機胺及酸存在 於固體組成物之總量,相對於固體組成物之總重係於 50-100 wt.% ’ 較佳70-100 wt.%,更佳90-100 wt.%及最佳 99-100 wt·%之範圍。 15
當包含有機胺及酸或其鹽之組成物為固體時,添加且 與固體接觸之氨或肼適合為氣體或液體。當氨或拼為氣 時,有機胺可從固體中汽提去除,藉此形成含有機胺之广 態或液態富含氨相或富含肼相。當氨或肼為液體時,;; 胺可從固體中萃取,藉此形成含有機胺之液態富含氨相機 富含肼相。固相之有機胺含量漸減。為了加強固體與 與肼間之接觸,可攪拌固體。 氰或 較佳當包含有機胺及酸之組成物為固體時,氨 液體。其優點為從組成物中分離有機胺所需的氨 ‘”、 量較少。 ”肼的用 20 當組成物為液體時,組成物適合為水溶液。有 其鹽可㈣寬廣範_狀濃度存在於水溶液。此範胺或 依據使用之有機胺類別以及依據用來組合有機胺^圍係 決定。適合有機胺之存在濃度’相對於水溶液(總^類別 為1 wt.%,較佳至少為2 wt%,或甚至至少5 ^。至少 wt.%、20 wt %,及最佳至少為3〇。濃度較高之優^ 11 1374127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〇1 6及 為可進一步提升本發明之效果,所需添加來形成具有酸之 錢鹽或拼鑕鹽沉殿之二相系統之氨量或拼量顯著減少。 較佳,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步驟(i)之前,水溶液經濃 縮,藉此增加有機胺或其酸或鹽。水溶液可藉任一種適合 5用於該項目的之方法濃縮,例如藉水蒸發濃縮或藉逆渗透 濃縮。蒸發例如可藉蒸傲達成。較佳應用逆渗透作為水溶 液之濃縮方法。逆滲透之優點為此項處理程序可於更加溫 和的溫度下進行。因此逆滲透可應用於對於於蒸德條件下 形成副產物敏感之產物,藉此來減少副產物的形成。 1〇 &加至水溶液之氨或狀添加量必須足夠形成多相系 統。所需添加量係依據水溶液中之有機胺濃度及酸遭度、 氨或肼之選擇及例如溫度等因素決定。同理,氨或耕添加 略為過量或大為過量來確保敍酸鹽或耕鐵酸鹽係以儘可能 定量情況沉殿。形成多相系統以及定量沉殿鹽所需用量可 15由熟諳技藝人士藉例行測定決定。 於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較佳實施例令,於步驟⑴中, 氨添加至水溶液。氨之優點為價廉易得,最重要地,氨為 發酵過程十有用之氮進料。氨可呈氣體或液體使用,= 加的壓力可維持極為溫和壓力。 20 根據本發明方法之水溶液適合得自於有機胺製備 所得之製程流。有機胺之製法可為任—種方法,適合 知化學方法。較佳有機胺之製法為發酵法。 ·"' 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水溶液係得自於發酵法 得之製程流,水溶液包含硫酸及/或魏作為酸,於步锦所 12 1374127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01. 6. 22| 添加氨來形成二相系統。本實施例之優點為所形成之沉澱 包含硫酸録及/或鱗酸銨,其容易根據本發明方法分離且 再度用作為發酵過程之氮進料。 於本發明之另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水溶液係得自於用 5於製備二胺’較佳為丁二胺、戊二胺及/或己二胺之發酵法 所得之製程流。 於本發明之若干實施例中’富含有機胺相為液相,富 φ 含酸相為固相。 為了於根據本發明方法之步驟(ii),分離固相及液相, 10可應用適合用於分離固相及液相之任一種方法。適當方法 . 例如為過濾法、澱積法及噴霧法。固相與液相之適當分離 方法例如說明於Kirk Orthmer化學技術百科。 適當澱積法例如為應用離心之方法。此種方法中,形 成有上清液的澱積物,該上清液例如可藉傾析去除。較佳 15澱積係於水力旋風器進行。較佳水力旋風器係連接至蒸發 春 g用來分離高揮發性成分與低揮發性成分,其進一步係於 高壓蒸鶴管柱及低壓蒸餾管柱中分離。 較佳液相及固相係於水力旋風器分離。此種方法之優 點為可更容易呈連續處理進行。 2〇 為了於根據本發明方法之步驟(iii)中從液相中分離有 機胺,可應用任一種適合從液相分離化合物之方法。適當 方法例如為蒸館法、澱積法及萃取法及其組合。 適备蒸餾法例如為蒸餾去除氨或肼之方法。此種方法 應用於有機一胺,有機一胺於室溫及/或於氨或肼被蒸 13 1374127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〇1 6 ^ 餾去除之溫度為液體。 適當殿積法例如為添加溶劑之方法,該溶劑係與氨或 耕可相溶混,但該溶劑為有機胺之非溶劑。此種方法適合 應用於有機胺於室溫為固體材料之情況。其中有機胺於室 5溫為固體材料之激積方法之優點為,當添加溶劑時,有機 胺將從液相中沉澱,然後可藉尋常從液相分離固體之方法 單離。 適當萃取法例如為其中添加溶劑之方法,該溶劑係與 氨或肼不相溶混,但該溶劑為有機胺之良好溶劑。 1〇 較佳有機胺係藉驗而從液相分離,其中氨及/或肼被 蒸館去除。此種分離方法之優點為無需添加另一種溶劑或 非溶劑。本方法之額外優點為更容易應用於其中有機胺係 由包括液體胺之胺混合物所組成之方法,該胺必須被進一 步分離且單離。 15 ®此蒸館較佳係以分選蒸館進行。分選蒸館適合於一 ^或多步驟進行。於多步驟進行分選_時,較佳於第 牛步驟中’低沸騰選分與高沸騰選分經分離;然後於第二 ^驟以及任選的額外步驟中,低沸騰選分及/或高彿騰選分 3 —步經分離’藉此來獲得液相中有較高純度之成分。 藉蒸鶴單離適合於賴下及/或於升溫下進行。 有藉蒸館單離之額外優點為蒸館所得之氨或拼並未包含 Π’而可再度用於本發明方法之步驟⑴。 如匕3藉蒸鶴單離有機胺之根據本發明之方法適合於 1圖、第2圖或第3圖所示之裝置設備中進行。 14 1374127 101. 6_ 22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用於其中富含有機胺相為氣相之本發明之實施例,有 機胺可藉任一種適合從氣相單離揮發性成分之任—種方法 而從該相單離。較佳該有機胺係藉選擇、冷凝、蒸餾及冷 凝操作單離。 5 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各自顯示整合於有機胺之製法 中,適合用來進行本發明之單離方法之設備裝置之示意佈 局圖。 第1圖顯示適合用於進行根據本發明之單離方法之設 備裝置之示思佈局。第1圖之裝置(1)包含膜單元(2),其設 10置有一進口管(4)及出口管(6)及(8)。進口管(4)係連接至分 離器單元(10),該分離器單元(10)設置有一出口管(12),且 透過連接管(14)而連接至反應器(16)。出口管(8)係連接至混 合器(18)。昆合器進一步設置有進口管(2〇)及出口管(22)。 出口管(22)係連接至水力旋風器(24),其設置有出口(28)及 15 (26)。出口(26)係連接至蒸發器單元(3〇)。蒸發器單元(30) 設置有兩根出口管(32)及(34),其係分別連接至低壓蒸餾管 柱(36)及高壓蒸餾管柱(38)。低壓蒸餾管柱(36)設置有兩個 出口,亦即底出口管(40)及頂出口管(42)。高壓蒸餾管柱(38) 也設置有兩個出口,底出口(44)及頂出口(46)。頂出口(46) 20可連接至進口管(20)。底出口(44)、頂出口管(42)出口(28) 及出口(6)中之一者或多者可連接至連接於反應器(16)之進 口管(48)。 於第1圖之舉例說明中’包含有機胺之製程流由反應器 (16),通過連接管(14)、分離器單元(1〇)及進口管(4)而被導 15 1374127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01. 6. 22 引至膜單元(2)。經由於膜單元中施加逆滲處理,可從製程 流中分離水,藉此可濃縮製程流。水可從出口(6)釋放,連 接的製程流可經出口(8)進給至混合器(18)。經由進口管 (20),氨及/或肼可進給至混合器(18),且與濃縮製程流混 5合,藉此形成包含液相及固相之多相系統。混合物經由出 口管(22)進給至水力旋風器(24),於該處可分離液相及固 相。液相可經由出口管(26)到達蒸發器單元(30)。於蒸發器 單元(30)中,液相可分離成低壓沸騰選分及高壓沸騰選分。 低壓彿騰選分經由出口管(32)進給至低壓蒸餾管柱(36),而 10兩壓沸騰選分係經由出口管(34)進給至高壓蒸餾管柱 (38) °於低壓蒸餾管柱(36)中,氨或肼可與低壓沸騰選分中 的其它成分分離,視需要可經由出口管(42)而再回送至混合 器(18)。於高壓蒸餾管柱(38)中,有機胺可從高壓沸騰選分 中的其它成分分離,且經由出口管(46)釋放。 15 任選地’來自於膜單元(2)、水力旋風器(24)、低壓蒸 餾管柱(36)及/或高壓蒸餾管柱(36)之廢液流或二次流視需 要可經由入口管(48)而回送至反應器(14)。 第2圖顯示適合用於進行根據本發明之單離處理之裝 置之示意佈局圖,類似第1圖之裝置,但膜單元(2)可以蒸發 20器(5〇)置換。於蒸發器t,製程流可藉蒸餾濃縮。 第3圖顯示適合用於進行根據本發明之單離處理之裝 置之示意佈局圖,類似第1圖之裝置,但膜單元(2)可以結晶 化器(52)置換。於結晶化器中,有機胺可呈與酸之鹽形式而 從製程流中單離。此種情況下,鹽進給至混合器(18)。 16 1374127 101.6.21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進一步藉下列實施例及比較實驗例說明本發明。 分析方法 硫酸根離子(S042-)含量係於低容陰離子交換管柱上以 離子層析術測定。 5 銨離子(NH4+)含量係於低容陽離子交換管柱上以離子 層析術測定。 胺含量係使用HPLC測定。於測定前’經由使用NBD-氣化物處理含胺之樣本來衍生胺’然後樣本注入HPLC裝置 内部,於該裝置,衍生物可藉層析術分離且以螢光檢測。 10 氣仿含量係以GC-HD使用非極性管柱測定。定量係藉 内部標準法進行。 材料 使用下列各種胺:1,2_二胺基乙院、丨,4_一胺基丁院、 1,5-二胺基戊烷、1,6-二胺基己烷、及1-胺基丁烷。 15 實例1 於1.5升高壓鍋内,加入353克水性丨,4-二胺基丁烷(67 wt.%於水)及隨後加入712克水性鹽酸(37 wt·%於水)’混合 而製造500克硫酸丁烧I,4·二敍於565克水之溶液。溶液於常 溫加熱至80°C,然後施加真空來蒸德去除水。獲得固體無 20水鹽。分析顯示1,4-二胺基丁烷與SO/之莫耳比接近於1。 此鹽用於次一步驟。550克液體純威於連續祝拌下添加至 495克硫酸丁烷1,4-二銨鹽。漿液攪拌1小時。攪拌結束後, 固體粒子沉降,形成上清液。上清液之組成分析如下。9.1 克液體取樣入881克水中。分析水溶液,液體樣本含有11.2 17 1374127 101. 6. 21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wt.%l,4-二胺基丁烷、88.4 wt.%氨及低於〇·5 wt.% s〇42·。 Μ-二胺基丁烷:S042·之莫耳比324.4。
實例II 於1.5升高壓鍋中,添加160克水性1,4-二胺基丁炫(67 5 wt.%於水),322克水性硫酸(37 wt.%於水)及84克水,來製 成226克硫酸丁烷1,4-二銨及340克水之溶液。取45克樣本。 分析顯示樣本中之1,4-二胺基丁烷、SO/-及水之濃度分別 為20 wt·%、21 wt·%及59 wt·%。如此起始溶液含有41 wt.% 硫酸丁烷1,4-二銨。緩慢添加液體純氨至剩餘水溶液(521 10克)。直接於液體池中形成固體,但固體藉攪拌溶解。當200 毫升氨(對應於約120克)進給時,所形成的固體無法再度溶 解。當添加總量380毫升氨(相當於約230克)時,停止攪動 器’固體顆粒沉降後’取液體樣本。分析顯示樣本中之1,4_ 二胺基丁烷、S042·、氦及水之濃度分別為17.6 wt.%、3.5 15 wt·%、4〇 wt.%、及38.9 wt.%。1,4-二胺基丁烧:8042_之莫 耳比求出為5.5。
比較實驗例A 於1.5升高壓鍋中,添加85克水性1,4-二胺基丁烷(67 wt.%於水),171克水性硫酸(37 wt.%於水)及344克水,來製 20 成120克硫酸丁烷M-二銨及480克水之溶液。取33克樣本》 緩慢添加液體純氨至剩餘水溶液(567克)。直接於液體池中 形成固體,但固體藉攪拌溶解。當添加總量350毫升氨(相 當於約21〇克)時,停止攪動器。獲得不含固體之澄清溶液。 實例1至2及比較實驗例顯示水量愈低,由硫酸鹽分離 18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01. 6. Ίί i,4-二胺基丁烷愈佳。
實例III 於1.5升南壓鋼中,添力口66克水性1,6-二胺基己烧,149 克水性硫酸(37 wt.%於水)及87克水,來製成121克硫酸己烷 1,6-二銨及181克水之溶液。取31克樣本。緩慢添加液體純 氨至剩餘水溶液(271克)。直接於液體池中形成固體,但固 體藉攪拌溶解。當添加190毫升(約114克)氨時,所形成的固 體不再溶解。當加入260毫升(約156克)氨時中止攪拌,固體 沉降,將所得液相採樣。液相分析顯示樣本中1,6_二胺基己 燒、S042、氨及水之濃度分別為n.8 wt.%、4.4 wt.%、35.0 wt·%、及48.8 wt.%。1,6-二胺基己烷:S042-之莫耳比算出 為 2·2。
實例IV 於1.5升高壓鍋内,添加60克1,2-二胺基乙烷,265克水 性硫酸(37wt.Q/。於水)及70克水,來獲得158克硫酸乙烷丨,2_ 二錢及237克水之溶液。緩慢加入液體純氨。固體直接於液 體池内形成,但可藉攪拌溶解。當添加19〇毫升(約n4克) 氨時’所形成的固體不再溶解。當添加26〇毫升(約156克) 氣時,停止搜拌,固體沉降,取出所得液相樣本。液相經 分析顯示,樣本中之丨,2_二胺基乙烷、s〇42-、氨及水之濃 度分別為 10,5 wt.%、3.0 wt.%、39.0 wt·。/。、及47.5 wt.%。 1,2-二胺基乙烷:s〇42·之莫耳比算出為5 6。
實例V 於1.5升高壓鍋内,添加146克丨_胺基丁烷,265克水性 1374127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101.6.21 硫酸(37 wt.%於水)及199克水,來獲得244克硫酸二(正丁基 敍)及366克水之溶液。取15克樣本。緩慢加入液體純氨。 固體直接於液體池内形成,但可藉攪拌溶解。當添加180毫 升(約108克)氨時,所形成的固體不再溶解》當添加404毫升 5 (約242克)氨時,停止攪拌,固體沉降,取出所得液相樣本。 液相經分析顯示,樣本中之卜胺基丁烷、S042·、氨及水之 濃度分別為 17.4 wt.%、2.6 wt·%、33.3 wt·%、及46.7 wt.%。 1-胺基丁烧:S042-之莫;比算出為17.3,此莫耳比比硫酸 二(1-銨丁烷)鹽中之莫耳比更優異8.65倍。
10 實例VI 於1.5升高壓鍋内,添加68克1,5-二胺基戊烷(屍胺),175 克水性硫酸(37 wt.%於水)及136克水,來獲得133克硫酸戊 燒·1,5-二敍及246克水之溶液。緩慢加入液體純氨。固體直 接於液體池内形成,但可藉攪拌溶解。當添加195毫升(約 15 117克)氨時,所形成的固體不再溶解。當添加480毫升(約288 克)氨時,停止攪拌,固體沉降,取出所得液相樣本。液相 經分析顯示’樣本中之1,5-二胺基戊烷、S042-、氨及水之 濃度分別為8.7 wt.%、0.8 wt.%、50.4 wt.°/〇、及40.1 wt.%。 L5-二胺基戊烷:s〇42·之莫耳比算出為10.2。 2〇
比較例B 於1.5升高壓鍋内,添加91克1,5-二胺基戊烷(屍胺),175 克水性硫酸(37 wt.%)及350克水,來形成156克戊烷氣化1,5-二録及460克水之溶液。測量酸度pH=8。於溶液内加入1〇 克氫氧化鉀錠。再度測定溶液之酸度’顯示變成PH>1卜於 20 1374127 101.6. 22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溶液内加入666克氣仿(450毫升ρ所得總量為995毫升。攪 拌1小時後,存在有二液相,上液相575毫升,下液相42〇毫 升。二液相經取樣及分析。上液相顯示為水相,含有143 wt·%屍胺,0.4 wt.%氯仿及10.1 wt·% ci-離子;差額主要為 5水。下液相顯示為有機相,含有<0.1 wt.%屍胺,94.0 wt.% 氯仿及llppm Cl_ ;差額主要為水。 後述結果顯示屍胺仍然幾乎完全存在於含氯陰離子之 水溶液内,與氫氧化鉀校正pH以及以氯仿萃取,所得屍胺 之產率不佳。 10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各自顯示整合於有機胺之製法 中,適合用來進行本發明之單離方法之設備裝置之示意佈 局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裝置 18…混合器 2...膜單元 20···進口管 4...進口管 22…出口管 6...出口、出口管 24…水力旋風器 8...出口、出口管 26…出口管 10…分離器單元 28…出口 12…出口管 3〇…蒸發器單元 14…連接管 32…出口管 16_._反應器 34…出口管 21 1374127 101. 6. 22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發明說明書替換本 48...進口管 50…蒸發器 52…結晶化器 36…低壓蒸館管柱 38.. .高壓蒸德管柱 40.. .底出口管 42.. .頂出口管 44…底出口 46…頂出口 22

Claims (1)

  1. 、八碑少产日 _ ....... ..—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由包含有機胺與酸或包含該有機胺之鹽與酸之組 成物中分離該有機胺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含下 列步驟,其中 5 ⑴添加氨或肼至該組成物中,藉此形成包含一富含 有機胺相及一富含酸相之多相系統, (ii) 分離步驟⑴所得之富含有機胺相及富含酸相, 以及 (iii) 由該富含有機胺相分離該有機胺。 10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有機胺為二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二胺為丁二胺、 戊二胺、及己二胺或其混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酸包含無機酸或 短鏈羧酸。 15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酸包含硫酸或磷 酸或其混合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組成物為固體, 以及氨或肼為液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組成物為水溶液。 20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有機胺於水溶液 中係以相對於水溶液總重至少為1 wt.%之濃度存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水溶液於步驟(i) 之前經濃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於步驟⑴中,氨添 23 1374127 101. 6. 22 第95148938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 加至水溶液。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水溶液係得自於 由有機胺之製造程序所得之製程流。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製程流為由發酵 5 過程所得之製程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富含有機胺相為 液相,以及該富含酸相為固相,以及該液相與該固相係 藉喷霧分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於步驟(iii)中,該有 10 機胺係藉蒸餾而由液相分離,以及任選地,其中由蒸餾 所得之氨或肼再度用於步驟(i)。 24
TW095148938A 2006-01-11 2006-12-26 Process for isolation of an organic amine TWI37412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6075067 2006-0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2280A TW200732280A (en) 2007-09-01
TWI374127B true TWI374127B (en) 2012-10-11

Family

ID=36587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8938A TWI374127B (en) 2006-01-11 2006-12-26 Process for isolation of an organic amine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7977514B2 (zh)
EP (1) EP1971569B1 (zh)
JP (1) JP5566028B2 (zh)
KR (1) KR101377335B1 (zh)
CN (1) CN101356151B (zh)
AT (1) ATE544743T1 (zh)
BR (1) BRPI0620980A2 (zh)
EA (1) EA013756B1 (zh)
PL (1) PL1971569T3 (zh)
TW (1) TWI374127B (zh)
WO (1) WO2007079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4572B1 (ko) 2009-07-24 2017-01-09 디에스엠 아이피 어셋츠 비.브이. N-아실 또는 n-구아니딜 보호된 1,4-뷰테인다이아민 전구체를 통한 1,4-뷰테인다이아민의 제조 방법
US8303921B2 (en) 2010-04-19 2012-11-06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mmonium salts
EP2377813B1 (en) * 2010-04-19 2014-12-31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n ammonium sulfate composition
EP2380869B1 (en) * 2010-04-19 2013-10-23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to recover organic tertiary amines from waste sulfuric acid
EP2380870B1 (en) * 2010-04-19 2014-05-07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 to recover organic tertiary amines from waste sulfuric acid employing a plug flow reactor
KR101286158B1 (ko) * 2011-08-24 2013-07-15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발효액에서 1,4-디아미노부탄의 분리 및 정제하는 방법
CN106906252B (zh) * 2012-04-25 2021-01-15 普拉克生化公司 发酵方法
US9024016B2 (en) 2012-06-08 2015-05-05 Nutrinova Nutrition Specialists & Food Ingredients GmbH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esulfame potassium
KR20140052189A (ko) * 2012-10-22 2014-05-07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1,4-디아미노부탄의 정제방법, 상기 방법으로 정제된 1,4-디아미노부탄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 폴리아미드
EP2955170B1 (en) * 2013-02-08 2019-08-07 Ajinomoto Co., Inc. Method for preserving 1,5-pentadiamine or salt thereof, method for preventing discoloration of same, and packaged 1,5-pentadiamine or salt thereof
KR101773135B1 (ko) * 2015-05-08 2017-08-30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식회사 1,4-디아미노부탄의 정제방법
CN107043332B (zh) * 2016-02-06 2019-12-31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1,5-戊二胺的提取方法
CN107043330B (zh) * 2016-02-06 2020-10-20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含1,5-戊二胺盐的溶液体系中提取1,5-戊二胺的方法
CN106187784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湖州晨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甲胺基生产过程中回收四甲基乙二胺的方法
CN106367326B (zh) * 2016-07-28 2018-10-3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萃取戊二胺的装置
US10029999B2 (en) 2016-09-21 2018-07-24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cesulfame potassium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ame
SI3322695T1 (sl) 2016-09-21 2020-11-30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estavki kalijevega acesulfama in postopki za njihovo izdelavo
EP3317260B1 (en) 2016-09-21 2019-10-30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cesulfame potassium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ame
WO2018057387A1 (en) 2016-09-21 2018-03-29 Celanes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cesulfame potassium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ame
EP4132903A4 (en) * 2020-04-08 2024-01-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CESS FOR PURIFYING ORGANIC AMINES
JP7485922B2 (ja) 2020-04-24 2024-05-17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組成物の供給方法、組成物、供給装置及び組成物の充填方法
CN114085169A (zh) * 2021-11-06 2022-02-25 普林斯(安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胺化物的制备加工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1163A (en) * 1959-12-14 1964-09-29 Dow Chemical Co Separation of amines from caustic and salt
US3492354A (en) * 1966-09-13 1970-01-27 El Paso Products Co Recovery of hexamethylene diamine
US3849496A (en) * 1971-09-02 1974-11-19 Monsanto Co Preparation of amines from amine salts
JPS5641627B2 (zh) * 1972-11-28 1981-09-29
JPS5432406A (en) * 1977-08-18 1979-03-09 Toyo Soda Mfg Co Ltd Dehydrochlorination of ethyleneamine salts with ammonia
JPS5432404A (en) * 1977-08-18 1979-03-09 Toyo Soda Mfg Co Ltd Dehydrochlorination of hydrochlorides of ethyleneamines
US4282381A (en) * 1980-08-21 1981-08-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urifying hexamethylenediamine
JPS60120842A (ja) * 1983-12-03 1985-06-28 Toyo Soda Mfg Co Ltd エチレンアミン類炭酸塩からエチレンアミン類を得る方法
JP3150436B2 (ja) * 1992-08-14 2001-03-2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α−(m−ニトロフェニル)アルキルアミンとα−(p−ニトロフェニル)アルキルアミンの分離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α−(m−アミノフェニル)アルキルアミンおよびα−(p−アミノフェニル)アルキルアミン類の製造方法
DE19632107A1 (de) * 1996-08-08 1998-02-12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rimären Aminen
DE19839346A1 (de) * 1998-08-28 2000-03-02 Basf Ag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examethylendiamin
JP4196620B2 (ja) * 2002-04-08 2008-12-17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原料用カダベリンの製造方法
JP2004203837A (ja) * 2002-12-26 2004-07-22 Toray Ind Inc ジアミン・ジカルボン酸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77335B1 (ko) 2014-03-25
ATE544743T1 (de) 2012-02-15
EA013756B1 (ru) 2010-06-30
US20100274057A1 (en) 2010-10-28
EA200801697A1 (ru) 2008-10-30
BRPI0620980A2 (pt) 2011-11-29
PL1971569T3 (pl) 2012-07-31
WO2007079944A1 (en) 2007-07-19
CN101356151B (zh) 2012-06-06
US7977514B2 (en) 2011-07-12
KR20080108082A (ko) 2008-12-11
EP1971569B1 (en) 2012-02-08
JP5566028B2 (ja) 2014-08-06
CN101356151A (zh) 2009-01-28
EP1971569A1 (en) 2008-09-24
TW200732280A (en) 2007-09-01
JP2009523144A (ja)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4127B (en) Process for isolation of an organic amine
US4936999A (en) Process for recovery of amino acids from aqueous mixtures
CN113015578B (zh) 用于从水性混合物中回收胺及其衍生物的系统和方法
Esteves et al. A study on lupin beans process wastewater nanofiltration treatment and lupanine recovery
CN103319406A (zh) 1-(4-甲氧苄基)-八氢-异喹啉的拆分
JP2021512888A (ja) トラゾドンの調製のための継続的なプロセス
US20090292141A1 (en) New method for obtaining an aminoindan mesylate derivative
ITMI990625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zione di gabapentin
JPH02149549A (ja) アミノ酸水溶液からのアミノ酸の抽出方法
CN103172567B (zh) 合成伊伐布雷定及其可药用酸加成盐的方法
US2017028338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ure l-hercynine
US10207986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D-arginine
CN103772224B (zh) D-苏氨酸的制备方法
US10407386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D-arginine
WO2020196459A1 (ja) 3-ヒドロキシアジピン酸-3,6-ラクトンの製造方法
CN109400489B (zh) 一种盐酸甲氯芬酯的制备方法
BE620141A (zh)
JPH07501535A (ja) ラセミ2−アミノナフチリジ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504111A (ja) カルノソールを結晶化する方法
CN115362146A (zh) 用于生产4,5-二氢-1h-吡唑及中间体的方法
JPH0441445A (ja) 4級アンモニウム塩を用いたメチルナフタレンの抽出分離濃縮法
BE439305A (zh)
JPS5944358A (ja) 光学活性−α−アミノ−ε−カプロラクタム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