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356070B - Microporous composite membrane, and its production - Google Patents

Microporous composite membrane, and its produ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6070B
TWI356070B TW93137117A TW93137117A TWI356070B TW I356070 B TWI356070 B TW I356070B TW 93137117 A TW93137117 A TW 93137117A TW 93137117 A TW93137117 A TW 93137117A TW I356070 B TWI356070 B TW I3560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group
microporous membrane
solv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37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0306A (en
Inventor
Norimitsu Kaimai
Shigeaki Kobayashi
Kotaro Kimishima
Sadakatsu Suzuki
Satoshi Ueki
Kazuhiro Yamad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Tonen Specialty Separat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Tonen Specialty Separato filed Critical Toray Tonen Specialty Separato
Publication of TW200530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0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6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60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01D69/125In situ manufacturing by polymerisation, polycondensation, cross-linking or chemical re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01D69/1213Laminated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26Polyalkenes
    • B01D71/262Polypropyl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a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20Specific permeability or cut-off r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34Molecular weight or degree of polyme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02Cellular or porous
    • B32B2305/026Poro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0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01M50/491Poro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 Y10T428/249991Synthetic resin or natural rubbers
    • Y10T428/249992Linear or thermoplastic
    • Y10T428/249993Hydrocarbon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13Monoolefin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Description

1356070 以滿足下述條件(7)〜(16)爲佳。 (7)使用均相系或是非均相系之金屬錯合物觸媒,藉由配位 聚合法調製而成之物》 (8 )上述(7 )之丙烯係去除副產之結晶性聚丙烯之物。 (9) 上述(7)之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係由釩錯合物與有機 鋁錯合物所構成。 (10) 消旋分二體分率[Γ]及/或Mw係含有2種以上不同之聚 丙烯之組成物。 (11) 下述通式(1): [化學式1] /R1 ?c=c . . ·⑴ 〆 r° R2 [其中Rl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10之烷基(以下相同)、 R2係表示OR4基(R4係氫原子;可以是具有鹵基之碳數丨〜;! 〇 的院基·’可以是具有烷基取代基之芳香族基; -(CHOa-O-PiOKOR1)〗基或是 _(CH2)a_〇_p(〇)(〇- )(〇_(CH2)b-N+Ri3) 基 及b分別爲之整數 > ;由Li、Na或是K所組成 群中選出之鹼金屬基;碳數5〜1()之脂環族烴基;去水甘油 基;-115-(:0€1^=(:112基<R5係表示碳數之伸院基或是 -[CH2]q-0-]r-基、q & r分別爲1〜5之整數。以下相同❶>; -R50R,基;-I^SKOR1);基;或是-r5_nc〇 基。以下相同。)' -NR、基、-V-NR、基或是選自由c卜Br、F及I所組成群 中之鹵基' R3係表示氫原子或是_c〇R2基。] '及/或下述通 1356070 [化學式2 ] _/R6 CH2—c · · ·⑵ \r7 [其中R6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10之烷基、或是選自由 Cl、Br、F及I所組成群中之鹵基(以下相同)、r7係_Ar-X’ 基(X’係 R6 基、-OH 基、-COOH 基、-NH2 基、-CN 基、-NO2 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CH = CH2基或是- OCO-R6基)、 -OCO-R6基、-CHO基' -COR6基、-CN基、吡啶基、吡咯 陡酮基' -SKOR1):)基(其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1〇 之烷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鹵基、-OR6基、-〇S03M 基(Μ係選自由Li、Na或是K組成群中之鹼金屬基)或是 -NH-CO-R6基。]所表示之改質劑處理過之物。 (12) 上述(11)之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係選自由(甲基)丙烯 酸及其烷基酯、去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之鹼金屬鹽及其 _化物、以及含有-OH或是烷氧基、胺基或是異氰酸酯基中 任一種之(甲基)丙烯酸衍生物所組成群中至少一種。 (13) 上述(11)之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係選自由苯乙烯衍 生物、乙烯基化合物及不飽和二羧酸所組成群中至少—種。 (14) 上述(11)~( 13)中任一項之改質劑的導入量係每1聚丙 烯分子之分子數爲1〜500個,以1〜4〇〇個爲更佳,以1〜300 個爲特佳。 (1 5) 可以是含有使用上述(1 1)〜(1 3)中任一項之以改質劑 處理過之聚丙烯和未改質之聚丙烯之混合物,其中各聚丙燃 之消旋二分體分率[r]及Mw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1356070 立體構型全部都一樣,亦即連續單體單位之甲基,係位於通 過聚丙烯主鏈之假想平面的相同側(例如全部的甲基位於同 平面之上方)。對排聚丙烯所具有之立體化學構造,係具有 互爲鏡像異性關係之2單體單位(消旋二分體:具有相連的2 單體單位之不對稱碳原子的立體構型,該等立體構型彼此不 同)沿著聚丙烯主鏈有規則地連續(鏈中連續單體單位之甲 基係交互地存在於通過聚合物主鏈之假想平面的兩側)。雜 排聚丙烯所具有的立體構型係不對稱碳原子沿著聚丙烯主 鏈任意排列之立體化學性構造。 消旋二分體分率[r]係聚丙烯之立體規則性的指標,用以 表示聚丙烯之對排性的程度。例如消旋二分體分率[r]爲1, 亦即1 00%時,聚丙烯係全部都是由對排所構成。消旋二分 體分率[r]可以從該業者眾所周知之方法得到,亦即可以由 ^C-NMR測得起因於立體規則性構造之尖鋒強度的積分値 得到。 聚丙烯消旋二分體分率[r]沒有限定,其中以〇.〇7〜0.93 範圔內爲佳,以0.1 2〜0.88範圍內爲更佳,以〇.1 6〜〇.84範 圔內爲特佳。消旋二分體分率[r]小於0.07或是大於0.93 時,其對有機溶劑之溶解性低。 聚丙烯爲Mw在5,000~500,000範圍內 '且在溫度25°C 時對100克甲苯的溶解量爲0.5克以上即可,亦可以是與其 他的烯烴或是二烯烴之共聚物。其他的烯烴以乙烯或是α_ 烯烴爲佳。α-烯烴之碳數以4〜8爲佳。碳數4~8之嫌烴可 以舉出的有例如1-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等。二烯 1356070 烴之碳數以4~14爲佳。碳數4〜14之二烯烴可以舉出的有丁 二烯、l,5r己二烯、1,7-辛二烯' 1,9-癸二烯等。在聚丙烯共 聚物當作1〇〇莫耳%時’其他的烯烴或是二烯烴之含有量, 係以1 〇莫耳%以下爲佳。 聚丙烯可以是同元聚合物’亦可以是含有2種以上聚丙 烯之組成物。聚丙烯組成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i )含有消旋 二分體分率[r]及/或Mw不同之2種以上聚丙烯,(Π)含有藉 由改質劑處理過之聚丙烯和未改質聚丙烯、且各聚丙烯之消 旋二分體分率[r]及/或Mw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之組成物, (iii)含有2種以上藉由各種不同改質劑處理過之聚丙烯、且 各聚丙烯之消旋二分體分率[r]及/或Mw可以相同亦可以不 同之組成物。 (2)聚丙烯之調製法 上述(1)所述之聚丙烯之調製法沒有特別限定,以使用 均勻系及/或是不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在溶劑中使丙烯進 行聚合之方法爲佳。溶劑可以舉出的有丙烷、丁烷、戊烷' 己烷、庚烷等飽和脂肪族碳氫化合物;環丙烷、環己烷等飽 和脂環族碳氫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碳氫化合 物;四氫呋喃(THF)等。其中丙烯之聚合,亦可以不使用溶 劑而在丙嫌體中或是丙嫌氣相中進行。 (Α)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 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可以舉出的有由含有氧、氮等 雜原子之有機化合物和過渡金屬等所構成之金屬錯合觸 媒、由有機金屬化合物和有機鋁化合物所構成的觸媒等。均 -1 7 - 1356070 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之具體例有·· (i)由紀錯合物和有機鋁化合物所構成的觸媒; (Π) (Π-1)係選自由鈦、錐及鈴所組成群中至少一種之金屬烷 氧基錯合物及/或烷基胺基錯合物和(ii_2)選自由鋁噚烷 類、硼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物所組成群中至少一種之觸媒; 係選自由鈦、鉻及給所組成群中至少—種之金屬 錯合物’具有2個環烷二烯基或是其衍生物及鹵基或是烷基 之錯合物(金屬芳香類化合物),和(iii-2)選自由鋁噚烷類、 硼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物所組成群中至少一種之觸媒; (iv) (W-l)係選自由鈦 '錐及鈴所組成群中至少一種之金屬錯 合物,具有1個環烷二烯基或是其衍生物與烷氧基及/或烷 胺基之化合物,和(iv-2)選自由鋁噚烷類、硼化合物及有機 鋁化合物所組成群中至少一種之觸媒; (v) 鎳、鈀等二亞胺錯合物和鋁啤烷類所構成觸媒; (vi) 二醯胺鈦錯合物和有機鋁所構成之觸媒; (vii) 由鈦、銷、耠等之苯氧基亞胺錯合物、與鋁噚烷類所構 成之觸媒;以及 (viii) 鈦等之吡咯亞胺錯合物、和鋁噚烷類所構成之觸媒等。 (a)觸媒(i) 上述(i)之觸媒(觸媒(i))之釩錯合物可以舉出的有 Makromol. Chem. 180、pp.57-64( 1 979)所述之觸媒,具體上 可以具出的有V0C13、VC14、V(乙醯丙酮根)3、V(2-Me-1,3· 丁烷二氧根)3、V(l,3-丁烷二氧根)3、VO(乙醯丙酮根)2、 V0C12(乙醯丙酮根)、VOCl((乙醯丙酮根)2、V0(0R)3(0R係 1356070 表示烷氧基)、v(苯甲醯基丙酮根)3、V(苯甲醯基三氟丙酮 根)3、V(二苯甲醯基甲烷根)3、V(呋喃甲醯基丙酮根)3、V(三 氟乙醯丙酮根)3、V(3-苯基乙醯丙酮根h、v(2,4-己烷二氧 根)3、V(三氟二甲基-2,4·己烷二氧根)3等。 釩錯合物還可以舉出的有下式(3): [化學式3]
R10 (其中X1表示F、CM、Br、I、碳數1~10之烴基或是碳數i〜8 之烷氧基,R8〜R1(5爲各自獨立之碳數1〜4之烷基)、或是藉 由通式(4) [化學式4]
(其中X2表示F、Cl、Br、I、碳數1〜10之羥基或是碳數 1~8之烷氧基,R11爲各自獨立之碳數1〜4之烷基)所表示之 具有烷基醯亞胺或是芳基醯亞胺等配位基之物。
乙基鋁、溴化二乙基鋁、碘化二乙基鋁、氯化二異丁基鋁、 -19- 1356070 倍半氯化乙基鋁、二氯化乙基鋁、二氯化異丁基鋁、二溴化 乙基鋁等之鹵化烷基鋁類、甲基鋁噚烷等之鋁噚烷類。 觸媒(i)可以依其需要添加電子供體。電子供體可以舉出 的有醇、苯酚、酮、醛 '羧酸、丙二酸、有機酸或是無機酸 之酯、單醚、雙醚、或多元醚等含氧電子供體 '氨 '胺、腈、 異氰酸酯等含氮電子供體。電子供體之使用量,相對於釩錯 合物1莫耳爲〇.〇1〜2 0莫耳。 所得到之聚丙烯之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收率可以藉由 反應溫度及控制反應時間來調節。釩錯合物之使用量係對每 0 1莫耳丙烯爲lx 1〇-5〜0.1莫耳,以IX 10-4〜5X 10_2莫耳爲 佳。有機鋁化合物之使用量係對每1莫耳丙烯爲lx 1〇·4〜〇.1 莫耳’以5χ 10 — 3〜0.05莫耳。聚合反應係在溫度—ioodoo^ 反應0.5〜50小時’以溫度—90~50°C反應1〜30小時爲佳, 以溫度-8 0〜3 0 °C反應1〜1 5小時爲更佳。 (b)觸媒(ii) 使用上述(ii)之觸媒(觸媒(ii))時,上述之錯合物 的具體例可以舉出的有下述通式(5)〜(1〇); M】(〇R 丨 2)aX34 —a ...(5) M'(NR,22)aX34.a ...(6) …(7) (〇R130)M'X32 ...(8) [〇R,3N(R,4)]M'X32 ...(9) [N(RI4)R'3N(Rm)]m1x32 (1〇) (M1係表示Ti、ZT或是Hf,R"係表示碳原子數爲 -20- 1356070
之烴基,R13係表示2價之芳香族基、2價之脂環族烴基、2 價的脂肪族烴基、或是含有氧、氮、矽等異種元素之2價有 機基,R14係表示1價的芳香族基、1價的脂環式烴基或是1 價的脂肪族烴基,X3係表示F、Cl、Br或是I,a係表示2~4 之整數,Y1係表示乙醯丙酮配位子、甲基丁烷二氧配位子、 丁烷二氧配位子' 苯甲醯基丙酮配位子 '苯甲醯基三氟丙酮 配位子、二苯甲醯甲烷配位子、呋喃甲醯基丙酮配位子、三 氟乙醯丙酮配位子' 3-苯基乙醯丙酮配位子、2,4-己烷二氧 配位子、三氟二甲基-2,4-己.烷二氧配位子等。)之化合物。 上述(ii-Ι)錯合物之具體的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 Ti(OC2H5)4、Τί(〇·η·〇3Η7)4、Ti(〇-i-C3H7)4、Ti(0-n-C4H9)4、 Ti(0-i-C4H9)4、Ti(〇_s_C4H9)4、Ti(〇-t-C4H9)4、Ti(0 -環 C5H9)4、Ti(OC5Hii)4、Ti(OC6H5)4 ' Ti(0-cycleC6Hii)4、 Ti(OCeHi3)4 ' T i (O C 2 H 5) 2 C12 ' Ti (O - i - C 3 H7) 2 C12 ' T i (〇 - n - C 3 H 7)2 B r 2 ' Ti (0- n- C4H 9) 2 C12 ' Ti (0 - i - C4H 9)2B Γ2 ' Ti(0-s-C4H9)2I2、Ti(OC5H,,)2(:12、Ti(〇,CeHuhF;!、
T i [N ( C 2 H 5) 2 ]4 ' Ti [N(n- C3 H7 ) 2 ] 4 ' Ti [N(i - C3 H 7) 2 ] 4 ' Ti[N(n-C4H9)2]4、Ti[N(i-C4H9)2]4、Ti[N(s-C4H9)2]4、 Ti[N(t-C4H9)2]4、Ti[N(環 C5H9)2]4、
Ti[N(C6H5)2]4、Ti[N(環 CeDzh、Ti[N(C6H13)2]4' Ti[N(C2H5)2]2Cl2' Ti[N(n-C3H7)2]2Cl2、Ti[N(i-C3H7)2]2Br2、 Ti [N (s - C4 H 9 )2 ] 2 C12 ' Ti (N (n - C4H 9) 2)2 ] B r 2 '
Ti[N(t-C4H9)2]2l2 ' Ti[N(C5H, ,)2]2F2 ' T i [N (C 5 H , )) 2 ] 2 C12 '
Ti(乙醯丙酮根)2ci2、Ti(甲基丁烷二氧根)2C12、Ti(丁烷二 -2 1- 1356070 氧根)2C12、Ti (苯甲醯基丙酮根)2Br2、Ti (苯甲醯基三氟丙酮 根hFz、Ti(二苯甲醯基甲烷根)2l2' Ti(呋喃甲醯基丙酮 根)2Br2、Ti(三氟乙醯丙酮根)2Br2、Ti(2,4-己烷二氧 根)2C12、Zr(〇C2H5)4、Zr(〇-n-C3H7)4、Zr(〇-i-C3H7)4、 Zr(〇-n-C4H9)4、Zr(0-i-C4H9)4 ' Zr(0-s-C4H9)4、
Zr(0-t-C4H9)4' Zr(0-環 C5H9)4、Zj^OCsHhL、Zr(OC6H5)4、 2“〇-環 C6HU)4、Zr(OC6H13)4、Zr(OC2Hs)2Cl2、
Zr(〇-i-C3H7)2Cl2、Zr(0-n-C3H7)2Br2、Zr(〇-n-C4H9)2Cl2、 Zr(〇-i-C4H9)2Br2 ' Zr(0-s-C4H9)2I2 ' Zr (O C 5 H , ,) 2 C12 ' Zr(0- · 環 Zr[N(C2H5)2]4、Zr[N(n-C3H7)2]4、
Zr[N(i-C3H7)2]4 ' Zr[N(n-C4H9)2]4、Zr[N(i-C4H9)2]4、 Zr[N(s-C4H9)2]4、Zr[N(t-C4H9)2]4、Zr[N(環 C5H9)2]4、 ZrtNiCsHu);^、Zr[N(C6H5)2]4、Zr[N(環 C6H")2]4、 Zr[N(C6H13)2]4、Zr[N(C2H5)2]2Cl2、Zr[N(n-C3H7)2]2Cl2、 Zr[N(i-C3H7)2]2Br2、Zr[N(s,C4H9)2]2Cl2、 .
Zr[N(n-C4H9)2]2Br2 ' Zr[N(t-C4H9)2]2l2 ' Zr [ N ( C 5 H , ,) 2 ] 2 F 2 ' ZrflSKH O + Ch、Zr(乙醯丙酮根)2C12 ' Zr(甲基丁烷二氧 ® 根)2C12 ' Zr(丁烷二氧根)2C12、Zr(苯甲醯基丙酮根)2Br2、
Zr(苯甲醯基三氟丙酮根)2f2、Zr (二苯甲醯基甲烷根)2I2、
Zr(呋喃甲醯基丙酮根)2Br2、Zr(三氟乙醯丙酮根)2Br2、
Zr(2,4-己烷二氧根)2ci2、Hf(OC2H5)4、Hf(0-n-C3H7)4、 Hf(0-i-C3H7)4 ' Hf(0-n-C4H9)4 ' Hf(0-i-C4H9)4 '
Hf(〇-S,C4H9)4、Hf(0-t-C4H9)4、Hf(0·環 CsH9)4、 H^OCsHh)*、Hf(〇C6H5)4' 11【(0-環 CeHuh、Hf(OC6H13)4、 -2 2- 1356070
Hf(OC2H5)2Cl2 ' Hf(0-i-C3H7)2Cl2、Hf(〇-n-C3H7)2Br2、
Hf(0-i-C4H9)2Br2' Hf(0-s-C4H9hl2、Hf(〇C5H 丨丨)2Ch、Hf(0* 環 Hf[N(C2H5)2]4、Hf[N(n-C3H7)2]4'
Hf[N(i-C3H7)2]4、Hf[N(n-C4H9)2]4 ' Hf[N(i-C4H9)2]4、
Hf[N(s-C4H9)2]4 ' Hf[N(t-C4H9)2]4 ' Hf[N(環 C5H9)2]4、 ΗίΙΝγίΗΗ)^、Hf[N(C6H5)2]4' Hf[N(環 CeHubh、 Hf[N(C6H13)2]4、Hf[N(C2H5)2]2Cl2、Hf[N(n-C3H7)2]2Cl2、 Hf[N(i-C3H7)2]2Br2、Hf[N(s-C4H9)2]2Cl2、 H f [N (n - C 4 H 9) 2 ] 2 B r 2 ' H f [N (t- C 4 H 9) 2 ] 212 ' H f [N(C 5H 1 1) 2 ] 2 F2
Hf(乙醯丙酮根)2Cl2、Hf(甲基丁 院一氧 根)2C12、Hf(丁烷二氧根)2C12、Hf(苯甲醯基丙酮根)2Br2、 Hf(苯甲醯基三氟丙酮根hF2、Hf(二苯甲醯基甲烷根)2:h、
Hf(呋喃甲醯基丙酮根)2Br2、Hf(三氟乙醯丙酮根hBr2、 Hf(2,4-己烷二氧根)2C12等。 上述(ii-2)之鋁啤烷類,可以舉出的有例如甲基鋁曙 烷、乙基噚烷、異丁基噚烷、以及藉由去除此等噚烷中之未 反應鋁化合物而精製成的乾燥噚烷等。硼化合物可以舉出的 有例如三苯基硼烷、參-五氟苯基硼烷、三苯基甲基參-五氟 硼酸酯等。硼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亦可以與如三烷基鋁、 鹵化烷基鋁之有機鋁化合物並用。有機鋁化合物可以舉出的 有氯化二甲基鋁、氯化二乙基鋁、溴化二乙基鋁、氯化二異 丁基鋁、氯化二辛基鋁、倍半氯化乙基鋁等β 上述(ii-1)之錯合物的使用量係對每1莫耳丙烯爲lx 1〇·5〜0.5莫耳,以lx 10·4〜〇·1莫耳爲佳。上述(ii_2)化合物 1356070 之使用量係對每1莫耳丙烯爲1χ 1〇·ό~〇·5莫耳,以lx 1(Γ5~0_ 1莫耳爲佳。聚合反應係溫度—】0(rc 〜100〇c進行 0 _ 5〜5 0小時’以在溫度—8 0~ 8 〇 °C進行1〜3 〇小時爲佳。 (c)觸媒(iii) 使用上記(iii)的觸媒(觸媒(iii))時,上述(iii-l)的錯合 物(金屬芳香類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2個環烷二烯基或是其 衍生物的未被交聯之物(非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在i 處被父聯之物(1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以及在2處被交 聯之物(2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 春 非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下述通 式(11)〜(13); [化學式5 ]
X4---...(12)
-24- 1356070
X4-Μ2——X4 ...(13)
(其中Μ2係表示Ti、Zr或是Hf中任一種金屬,X4係表 示鹵基 '碳數1〜8之脂肪族烴基、或是碳數6〜10之芳香族 烴基,R15係表示氫原子、碳數1〜8之脂肪族烴基、芳香族 基或是脂環族烴基,η係表示1〜3之整數)所示之化合物。 非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之具體例,可以舉出的有二 氯化(環戊二烯基)(蒹基)锆、二甲基(環戊二烯基)(苐基)锆、 二乙基(環戊二烯基)(弗基)鉻、二氯化(環戊二烯基)(莽基) 鈦、二氯化(環戊二烯基)(莽基)飴、(C5H5)2Zr(C6H5)2、 (C5H4-i-C3H7)2ZrCl2 ' (C5H4-t-C4H9)2ZrCl2、 (C5H4-t-C4H9)2ZrBi-2、(C5H4-t-C4H9)2ZrI2、 (C5H4-1-C4H9)2ZrF2 ' (C5H4-1-C4H9)2Zr(CH3)2 ' (C5H4-t-C4H9)2Zr(C6H5)2、[(C5H4-CH(CH3)(C6H5)]2ZrCl2 等。 1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下述通 式(14); [化學式6]
R10 (其中M3係表示Ti、Zr或是Hf中任一金屬,Ri6係表 -25- 1356070 示2價芳香族基、2價脂環族烴基、2價脂肪族烴基 '或是 表示含有氧、氮、矽等異種元素之2價有機基,R17~R2()係 表示各自獨立之氫原子或是碳數1~8之脂肪族烴基,R17~R2() 中至少一個係氫原子,X5係表示鹵基、碳數1〜8之脂肪族 烴基、或是碳數6~10之芳香族烴基)所示之化合物。 上述式(1 4)所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以舉出的有例如 CH2CH2(甲基環戊二烯基)2ZrBr2、(CH3)2Si (環戊二烯基)(甲 基環戊二烯基)ZrBr2、(C6H5)C(乙基環戊二烯基)2ZrCl2、 <^2(:112(:112(乙基環戊二烯基)(三甲基環戊二烯 · 基)Zr(CH3)2、CH2CH2(異丙基環戊二烯基)2ZrCl2等。 2交聯性金屬芳香類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下述通 式(15); [化學式7]
(其中R21〜R23係表示各自獨立之氫原子或是碳數1〜8 的脂肪族烴基。X6係表示鹵基、碳數1〜8的脂肪族烴基、 或是碳數6〜10之芳香族烴基。M4係Ti、Zr或是Hf中任一 金屬。R21〜R23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所示之化合物。 上述式(1 5 )所示之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 J.Am ·_(:1ιεΓη.3ο<:' Vo].121、No_3、p.565(1999)所述之化合物, 具體上.可以舉出的有(l,2-Me2Si)2(i?5-C5H3)2ZrCl2、 -26- 1356070 (l,2-Me2Si)2(T?5-C5H3) (rj5-C5H2-3-CH3)ZrCl2、 (l,2-Me2Si)2(i?5-C5H3)[775-C5H2-3-CH(CH3)2]ZrCl2、 (l,2-Me2Si)2U5-C5H3)[rj5-C5H-3,5-CH(CH3)2)]2ZrCl2、 (l,2-Me2Si)2(T?5-C5H2-4-CH3)[”5-C5H-3,5-(CH(CH3)2)2)]ZrCl2、 (l,2-Me2Si)2(775-C6H5-4-CH(CH3)3[r?5-C5H-3,5-(CH(CH3)2)2)]ZrCl2 ' (l,2-Me2Si)2(7?5-C5H2-4-Si(CH3)3[r?5-C5H-3,5-(CH(CH3)2)2)]ZrCl2、 (l,2-(C6H5)2Si)2[(i?5-C5H2-4-Si(CH3)3][r?5-C5H-3,5-(CH(CH3)2)2)]ZrCl2、 (l,2-Me2Si)2[(r/5-C5H2-4-Si(CH3)3][i75-C5H-3,5-(CH(CH3)2)2)]Zr(CH3)2 、(l,2-Me2Si)2⑶5-C5H3)HfCl2、(l,2-Me2Si)2(rj5-C5H3) Φ (r?5-C5H2-3-CH3)HfCl2、(l,2-Me2Si)2(rj5-C5H3)2TiCl2、 (l,2-Me2Si)2(i?5-C5H3) (rj5-C5H2-3-CH3)TiCl2 等。 關於上述(iii-2)之鋁曙烷類、硼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 物,可以和上述觸媒(i i)相同。 上述(iii-1)之金屬錯合物的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丙烯 爲 5·〇χΐ〇-7~5.〇χΐ〇·3 莫耳,以 1.〇χΐ〇_6~1·〇χΐ(Γ4 莫耳爲佳。 上述(iii-2)之化合物的使用量’每一莫耳丙烯爲 1.0M0·5〜5.〇莫耳,以lOxlO-^O.l莫耳爲佳.聚合反應係 籲 在溫度一10 0~ 90 t進行0.卜1〇〇小時,以在溫度—50〜501 進行1〜5 0小時爲佳。 (d)觸媒(iv) 使用上述(iv)之觸媒(觸媒(iv))時’上述(iv-Ι)之化合 物可以舉出的有下述通式(16)~(18): -27- ...(16)1356070 [化學式8]
(其中X7、Y2、Z1係表示各自獨立選自由F、Cl、Br、 或I之鹵基、碳數1〜8之脂肪族烴基、碳數1〜8之烷氧基' 亦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4之芳香族烴基 '或是碳數 6~14之烷氧基,R24〜R26係表示各自獨立選自由碳數之 脂肪族烴基、亦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碳數6~14之芳香族烴 基。X7、Y2、Z1及R24〜R26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所示之化 合物等。 通式(1 6)所示之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 CpTi(〇Me)3、CpTi(OEt)3、CpTi(0-iPr)3、CpTi(0-tBu)3、 CpTi(〇C6H5)3 ' CpTi(2-Me-OC6H4)3、CpTi(2-Et-OC6H4)3、 -28- 1356070
CpTi(2-Pr-OC6H4)3 ' CpTi(2-tBu-OC6H4)3、 CpTi(2,6-Me2-〇C6H3)3、CpTi(2,6-Et2-OC6H3)3、 CpTi(2,6-iPr”〇C6H3)3、CpTi(2,6-tBu2-〇C6H3)3、 C p Ti (2 -M e - 6 -1B u - O C 6 H 3) 3 ' Cp T i (3 - M e - 6 -1B u - 〇 C 6H 3) 3 ' CpTi(OMe)Cl2、CpTi(OMe)2Cl、CpTi(OC 6H5)C12、 CpTi(OC6H5)2CM、CpTi(OMe)(OC6H5)Cl 等。通式(17)表示之 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Me2C)Cp(C6H4)〇TiCl2、 [(C 6 Η 5) 2 C ] C p (C 6 Η 4) 〇 T i C 12 ' (Me2C)Cp(3-Me-C6H3)〇TiCl2 ' (Me2C)Cp(5-Me-C6H3)〇TiCl2、 (Me2C)Cp(3-tBu-C6H3)OTiCl2、 (Me2C)Cp(3,5-Me2-C6H2)OTiCl2、 (Me2C)Cp(3,5-tBu2-C6H2)OTiCl2、 (Me2C)Cp(3-Me-5-tBu-C6H2)OTiCl2、 (Me2C)Cp(3-tBu-5-Me-C6H2)〇TiCl2 等。通式(18)表示之化合 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MeNSiMe2(Flu)TiCl2、 tBuNSiMe2(Flu)TiCl2、C6H5NSiMe2(Flu)TiCl2、 tBuNSi(C6H5)2(Flu)TiCl2、tBuNSiMe2(Flu)TiMe2 等。 關於上述(iv-2)之鋁噚烷類、硼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 物,亦可以與上述觸媒相同。 上述(iv-Ι)之化合物之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丙烯爲lx 10·8~0.1莫耳,以1χ 1〇·7〜5x 10·2爲佳。上述(iv-丨)之化合 物之使用量係每一莫耳丙烯爲lx 1 0_ 8〜0 · 1莫耳,以1 X 1〇-7~0.05爲佳。聚合反應爲在溫度—1〇〇〜90°C進行〇.5〜100 小時,以溫度_5〇~5〇°C進行1〜5〇小時爲佳。 1356070 (e)觸媒(v) 使用上述(v)之觸媒 < 觸媒(v))時’二亞胺錯合物可以舉 出的有下述通式(19)〜(22)= [化學式9] R27 Η H R29
-(19)
(其中X8係表示Cl或是甲基(Me)基,R2 7〜R3Q爲各自獨 立之甲基(Me)或是異丙基(iPr),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所示 之化合物等。鋁噚烷類可以和上述觸媒(ii)相同。 鎳、鈀等二亞胺錯合物的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丙烯爲 -3 0- 1356070 ΐχ 10·6~0·1莫耳’以5Χ l〇-6~5x ΙΟ·2莫耳爲佳。鋁噚烷之 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丙烯爲lx 1 0·6〜0_ 1莫耳,以5χ 1(Γ4~0·05莫耳爲佳。聚合反應係在一 1〇〇〜90°C的溫度進行 0.5〜100小時,以在—50〜5〇°C的溫度進行1〜50小時爲佳。 (f)觸媒(vi) 使用上述(vi)之觸媒(觸媒(vi))時,二亞胺鈦錯合物可 以舉出的有下述通式(23): [化學式10] (CH2)n
Cl CI …(23) (其中R31係表示烴殘基,η爲1〜10之整數)所示之化合 物。上述式(23)之R31以芳香族環殘基或是具有烷基取代基 之芳香族環殘爲佳,具體上可以舉出的有二丙基苯基。在上 述式(2:3),η以2〜5之整數爲佳。 (g)觸媒(vii) 使用上述(vii)之觸媒(觸媒(vii))時,鈦、锆、給等之 苯氧基亞胺錯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下述通式(2 4): [化學式1 1]
-3 1- 1356070 (其中Μ5係表示Ti、Zr或是Hf中任一種金屬,R32及 R33係表示各自獨立之碳數1〜5之烷基,X9係表示F、Cl、
Br、或是I)所示之化合物。鋁噚烷類可以和上述觸媒(ii)相 同。 聚合反應係在溫度0〜2 0 0 °C進行〇 · 5〜1 0 0小時,以在溫 度50~15 0°C進行1〜5〇小時爲佳。反應溶劑可以舉出的有上 述飽和脂肪族碳氫化合物、上述飽和脂肪族碳氫化合物、上 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鈦、錆、鈴等苯氧基亞胺錯合物之 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丙烯爲 1χ1(Γ5〜0.1莫耳,以 ® 5χ10·6~5χ1(Τ2莫耳爲佳。鋁曙烷類之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 丙烯爲lxl(T6~0.1莫耳,以5χ1(Γ4~〇·〇5莫耳爲佳。 (h)觸媒(viii) 使用上記(viii)觸媒(觸媒(viii))時,鈦等之苯氧基亞胺 錯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下述通式(25): [化學式12] R34
(其中X1。表示F、Cl、ΒΓ或是卜r34表示碳數1〜5之 烷基或是苯基)所示之化合物。銘曙《完類可以和上述觸媒(ii) 相同。 鈦等之丙基亞胺錯合物的使用量係對每—莫耳丙烯爲 1><10-6〜0.1莫耳,以5><1〇-6~5><1〇2莫耳爲佳。鋁曙烷之 -32- !356〇7〇 使用量係對每一莫耳丙烯爲1χ 10·、(Κ1莫耳,以5χ 1〇'4~0.05莫耳爲佳。聚合反應係在溫度〇〜200〇c的進行 〇·5〜1〇〇小時,以在溫度5〇〜15〇它進行u〇小時爲佳。 上述觸媒(i)〜(viii)中以觸媒(i)〜(iii)爲佳,以觸媒⑴爲 更佳。使用觸媒(i)〜(viii)中任一種時,亦可以添加氫、二乙 基幹、含有Si-H結合之化合物作爲分子量調節劑。又,觸 媒(i)〜(vi ii)可以擔任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锆、二氧化鈦 等之載體。 使用金屬錯合物調製之聚丙烯,必須去除副產之結晶性 φ 聚丙烯。去除副產結晶性聚丙烯之方法,可以舉出的方法例 如可以溶解非晶性聚丙烯但是不會溶解結晶性聚丙烯之溶 劑’過濾 '離心分離等方法來去除不溶部分。 (B)不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 不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可以使用由(a)選自由鈦化合 物、鉻化合物及鉛化合物組成群中之至少一種、(b)選自由 鎂化合物、錳化合物及鈷化合物組成群中之至少一種、以及 (Ο有機鋁化合物所構成觸媒系。 φ 上述(a)化合物之配位子可以使用鹵基、烷氧基及其衍 生物、環戊二烯基及其衍生物、乙醯丙酮及其衍生物等。配 位數以2〜4爲佳,以4爲更佳。例如鈦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 下述通式(26):
TiX1 ^(ORicCpdiacacie ...(26) (其中X11表示鹵基,OR表示烷氧基,Cp表示環戊二 烯,acac表示乙醯丙酮,b、c、d、e各自爲〇〜4之整數, -33- 1356070 且b + c + d + e = 4)所示之物。滿足上述式(26)之化合物可以舉出 的有 TiCl4、Ti(OBu)4、Cp2TiCl2、(acac)2TiCl2 等。 上述(b)之化合物的配位子,可以舉出的有鹵基、烷基 及其衍生物、烷氧基及其衍生物等。例如爲鎂化合物時,可 以例示的有下述式(27):
MgX12fR35g(〇R)h …(27) (其中X12表示鹵基,R35表示烷基,OR表示烷氧基,f、 g ' h各自表示〇〜2之整數,且f+g + h = 2)。 上述(c)之有機鋁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例如氯化二甲 基鋁、氯化二乙基鋁、碘化二乙基鋁、氯化二異丁基鋁、倍 半氯化乙基鋁、二氯化乙基鋁、二氯化異丁基鋁等鹵化烷基 鋁類;甲基鋁吗烷類等。 不均勻系之金屬錯合物觸媒,特別是用於合成結晶性低 的聚丙烯、或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而開發之物爲佳。 使用不均勻系金屬錯合物觸媒時,亦可以添加氫、二乙 基鋅、含有Si -H結合之化合物等作爲分子量調節劑。不均 勻系的金屬錯合物觸可以擔任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鉻、 二氧化鈦等之載體。使不均勻系觸媒擔任載體之方法,可以 利用日本專利特公平- 7- 1 2 1 97 0號、特公平7-121971號 '特 公平7-121972號' 特開昭62-2959 09號、特開昭63-54407 號、特開昭63-54408號等所述之方法。 不均勻系之金屬錯合物觸媒亦可以添加電子供給性化 合物。可以添加之電子供給性化合物的種類,可以舉出特公 平7-121970號所述之物,具體上可舉出的有酯、酮、醚、 -34- 1356070 矽化合物等。其中以醚作爲電子供給性化合物爲佳。醚可以 利用特開平1-236203號、特開平3-294308號等所述之物。 如上述使用金屬錯合物觸媒所調整成的聚丙烯,必須去除去 副產之結晶性聚丙烯。 (3)改質處理 聚丙烯亦可以使用下述方法進行改質,藉此,可以改良 對電極之黏著性。改質劑係以下述通式(1): [化學式13]
hc=<R1 R, R2 [其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10之烷基(以下相 同)’ R2係OR4基(R4爲氫原子、亦可以具有鹵基之碳數1〜1〇 的烷基、亦可以具有烷基取代基之芳香族基、 -(.CH2)a-〇-P(〇)(〇RI)2 基或是 -(CH2)a-0-P(0)(0 MO-idH-N + RS)基<8及b係各自爲1~5之整數>、選自 由Li、Na或是K群中之鹼金屬基、碳數5〜10之脂環族烴 基、去水甘油基' -R^COCRLcHz基<115係表示碳數1〜10 之伸院基或是- [(CH2)<)-〇-]r-基,q及r各自爲1~5之整數, 以下相同>、-VOR1基、基、或是_R5_nc〇基, 以下相同)、-NR、基、-R^-NRS基或是表示選自由ci、Br、 F及I組成群中之鹵基’R3係表示氫原子或是_ C0R2基],以 及下述通式(2): -3 5- 1356070 [化學式14] _/R6 CH2=C\ · · · (2)
V
[其中R6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10之烷基、或是選 自由Cl、Br、F及I組成群中之鹵基(以下相同),R7係表示 -Ar-X’基(X’係 R6 基、-OH 基 ' -COOH 基、·ΝΗ2 基、-CN 基、 -νο2基、碳數1〜ίο之鹵化烷基、-ch = ch2基或是-〇co-r6 基)、-OCO-R6 基、-CHO 基、-COR6 基、-CN 基、吡啶基、 吡咯啶酮基' -SKOWh基(其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 1~1〇之烷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鹵基、- OR6基、- 0S03M 基(Μ係表示選自由Li、Na或是K所組成群中之鹼金屬基) 或是-NH-CO-R6基]所示之化合物爲佳。 通式(1 )所示之改質劑可以舉出的有(甲基)丙烯酸、丙烯 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 酸三級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2 -乙基己酯、丙烯酸正 辛酯、丙烯酸三苯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 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三 級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 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三苯基甲酯等烷酯;丙烯酸去水 甘油脂、甲基丙烯酸去水甘油酯等去水甘油酯;丙烯酸鈉 鹽、丙烯酸鉀鹽、丙烯酸鋰鹽、甲基丙烯酸鈉鹽、甲基丙烧 酸鉀鹽、甲基丙烯酸鋰鹽等(甲基)丙烯酸之鹼金屬鹽;丙稀 酸氯化物、丙烯酸溴化物、丙烯酸α-氯甲酯、甲基丙烯酸氣 化物、甲基丙烯酸溴化物、甲基丙烯酸α-氯甲酯等(甲基) 1356070 丙烯酸之鹵化物;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N,N-二異丙基丙烯醯胺 '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 胺、N,N-二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 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等含有胺基之(甲基) 丙烯酸衍生物;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 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 酸酯、I,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 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3-羥基丙酯、丙烯酸4 -羥基丁酯、丙烯酸三甲氧基矽烷基丙 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羥、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3 -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 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甲氧基矽烷基丙酯等含有 -OH基或是烷氧基之(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丙烯酸2·異氰酸 酯其乙酯、甲基丙烯酸2-異氰酸酯基乙酯等含有異氰酸酯基 之(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2 -甲 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磷醯膽鹼、 CH2 = C(CH3)CO-0-CH2-CH2(CH2Cl)-O-P0(〇H)2、 CH2 = C(CH3)C〇-〇-CH2-CH2-〇-P〇(〇H)-〇-NH3(CH2CH2〇H) 等含有磷之(甲基)丙烯酸衍生物。 其中通式(1)所示之化合物’以選自由(甲基)丙烯酸及其 烷基酯、去水甘油基酯、(甲基)丙烯酸之鹼金屬鹽及其鹵化 物、及含有-OH基或是烷氧基 '胺基或是異氰酸酯基中任— 種之(甲基)丙烯酸衍生物所組成群中任一種爲佳。 6〇7〇 通式(2)所示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丙烯腈、甲基丙烯腈 等腈化合物;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碘乙烯、偏二氯乙 稀 '乙烯基磺酸鈉鹽、乙烯基磺酸鉀鹽、乙烯基磺酸鋰鹽、 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異丁基乙烯基醚、乙烯基吡 陡、N-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啶酮、丙烯醛、甲基乙烯基 酮、異丁基乙烯基酮、醋酸乙烯酯 '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 酯、乙烯基三甲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乙醯 胺、N-乙烯基乙醯胺、烯丙基氯化物等乙烯基化合物;苯乙 烯 '羥基苯乙烯、胺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烯基苯甲酸、 φ 氰基苯乙烯、硝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稀、 對甲基苯乙烯、乙醯氧基苯乙烯、對二甲基胺基甲基苯乙烯 等苯乙烯衍生物;順丁烯二酸、檸康酸、二甲基順丁烯二酸、 二乙基順丁烯二酸等不飽和二羧酸等。其中通式(2)所示之 化合物以選自由苯乙烯衍生物、乙烯基化合物及不飽和二羧 酸所組成群中之至少一種爲佳。 改質聚丙烯可以在自由基反應起始劑的存在下使聚丙 烯與上述改質劑反應。改質以在有機溶劑中進行爲佳。改質 春 以使用混練機爲佳。亦可以依照必要在氮環境下進行改質。 有機溶劑可以舉出的有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 辛烷 '壬烷、癸烷、十二烷等飽和脂肪族碳氫化合物;環丙 烷、環己烷等飽和脂環族碳氫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 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自由基反應起始劑可以使用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 (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系;過氧化苯甲醯基、三級丁基過 -3 8- 1356070 氧·2-乙基己酸酯、2,5-二甲基-2,5-二·三級丁基過氧化乙烷 等過氧化物。 通常係使用1種改質劑,但是亦可以使用2種以上。使 用2種以上時,可以將它們預先混合後使其與聚丙烯反應, 亦可以採用2段或是2段以上的各段方式添加改質劑,來與 聚丙烯反應。 改質反應係在50~2〇0°C的溫度範圍內進行,以在溫度 6 0〜1 6 0 °C進行爲佳。反應時間爲0 · 5小時以上,以1 ~ 1 〇小 時爲佳。反應時間越長’則要提升改質劑對聚丙烯的導入 量。對每1分子聚丙烯,改質劑之導入量的分子數爲1〜500 個爲佳,以1〜4 00個爲更佳,以1〜3 00個爲特佳。 使用上述方法所得之改質聚丙烯,改質劑係對聚丙烯主 鏈進行接枝結合。在2處導入改質劑時,改質劑係任意地被 導入主鏈的聚丙烯上而具有側接之構造。 (4) 交聯處理 亦可以使聚丙烯進行交聯,藉此複合微多孔膜可以吸收 電解液、抑制在高溫膨脹時之形狀變化。交聯方法可以舉出 的有照射電離放射線的方法、使用交聯劑的方法、硫化的方 法等。電離放射線可以使用α線、0線、γ線、電子線等。 交聯劑可以舉出的有具有2個不飽和結合之化合物,例如丁 二烯、異戊二烯等。 (5) 可以添加之聚合物 在被覆層,只要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可以添加上述聚 丙烧以外的聚合物。可以添加其他聚合物,以選自由氟樹 -39- l356〇7〇 脂、聚醚醯亞胺、聚醚醚酮、聚醯胺' 聚醚颯、聚醯亞胺' 聚楓及聚伸芳基硫化物組成群中至少一種爲佳。 氟樹脂以選自由聚氟化亞乙烯'聚氟化乙烧、氟化亞乙 烯共聚物及氟化乙烯共聚物組成群中至少一種爲佳。 氟化亞乙烯共聚物之氟化亞乙烯單位含有率、以及氟化 乙烯聚合物之氟化乙烯單位含有率,各自以75質量%以上 爲佳、90質量%以上爲更佳。與氟化亞乙烯或是與氟化乙烯 共聚合之單體可以舉出的有六氟丙烯、四氟乙烯、三氟丙 烯、乙烯、丙烯、異丁烯、苯乙烯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修 二氟氯乙烯、甲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 乙烯酯、丙烯酸及其鹽.、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烯丙 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N-丁氧基甲基丙烯醯胺、醋酸烯 丙酯、醋酸異丙酯等。 其中氟樹脂以聚氟化亞乙烯及氟化亞乙嫌共聚合物爲 佳。氟化亞乙烯共聚合物以聚(六氟丙烯-氟化亞乙烯)共聚合 物爲佳。 聚伸芳基硫化物以聚伸苯基硫化物爲佳。又,可以對上 0 述各其他的聚合物進行交聯,交聯的方法可以舉出的有上述 (4)所述的方法。亦可以對上述各其他的聚合物進行接枝來 進行改質。接枝聚合可以使用的化合物可以舉出的有如上述 (3)所述之化合物。構成被覆層之樹脂質量爲1〇〇質量%時, 對聚丙烯添加上述其他聚合物之添加量,以添加20質量% 以下爲佳。 [3]複合微多孔膜的製造方法 -40- 1356070 (2) 將厚度換算成相當於25;zm時時之透氣度爲50-1 0,000 秒/lOOcc,以 100~3,000 秒/100cc 爲佳。透氣度爲 50 〜10,000 秒/100 c c時電池容量大、電池的循環特性亦良好。透氣度大 於1 0,000秒/lOOcc時,在複合微多孔膜作爲電池用隔板使 用時,電池容量變小;另一方面,若其小於50秒/100cc時, 電池內部的溫度上升時關閉速度慢,有安全性下降之虞‘。 (3) 刺穿強度爲 5,000mN/25gm 以上。刺穿強度小於 5,000mN/25/im時,複合微多孔膜組進電池中作爲電池用隔 板使用時有發生短路之虞。 Φ (4 )關閉溫度爲1 2 0 ~ 1 4 0 t。 (5) 熔化溫度爲155°C以上。 (6) 組進鋰二次電池時,保存8 (TC /30日後之電池容量恢復率 爲(保存後的電池容量 X 100/初期電池容量)爲70%以上。 如此,因爲本發明之複合微多孔膜的透氣性、機械性 強度、關閉特性、熔化特性及高溫保存特性等之平衡性優 良,所以適合使用作爲電池用隔板、過濾器等。又,複合微 多孔膜的厚度可以依照用途而適當選擇,例如作爲電池用隔 Φ 板使用時,以10〜200μηι爲佳。 [電池] 本發明之複合微多孔膜,可以適合使用作爲鎳·氫電 池、鎳-鎘電、鎳-鋅電池、銀·鋅電池 '鋰二次電池、鋰聚合 物二次電池等二次電池的隔板,特別是以使用作爲鋰二次電 池的隔板爲佳。以下以鋰二次電池爲例進行說明。 鋰二次電池係隔板夾於正極與負極之間的積層而成, -44- 1356070 隔板含有電解液(電解質)》電極的構造沒有特別的限定,可 以是眾所周知的構造。例如可以採用以相向的方式配置圓盤 狀的正極及負極之電極構造(硬幣型)、平板狀的正極及負極 交互積層而成之電極構造(積層型)、將帶狀的正極及負極重 疊捲回而成之電極構造(捲回型)等。 正極通常具有(a)集電體,(b)在其表面形成,含有能夠 吸藏放出鋰離子之正極活性物質之層。正極活性物質可以舉 出的有過渡金屬氧化物、鋰與過渡金屬之複合氧化物(鋰複 合氧化物)、過渡金屬硫化物等之無機化合物等,過渡金屬 鲁 可以舉出的有V、Mn、Fe、Co、Ni等。鋰複合氧化物之較 佳例子有鎳酸鋰、鈷酸鋰' 錳酸鋰、以a-NaFe02型構成爲 基體之層狀鋰複合氧化物等。負極有(a)集電體,(b)在其表 面形成,含有負極活性物質之層。負極活性物質可以舉出的 有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 '碳黑等碳質材料。 電解液可以使鋰鹽溶解在有機溶劑中來得到。鋰鹽可 以舉出的有 LiC104 、 LiPF6 ' LiAsF6 、 LiSbF6 、 LiBF4 、 LiCF3S03、LiN(CF3S02)2、LiC(CF3S02)3、Li2B10Cl丨 〇、 ·
LiN(C2F5S02)2、LiPF4(CF3)2、LiPF3(C2F5)3、低級脂肪族羧 酸鋰鹽、Li AC 14等。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以使用混合2 種以上之混合物。有機溶劑可以舉出的有碳酸乙烯酯、碳酸 丙烯酯、碳酸乙基甲酯、1丁內酯等高沸點及高介電常數之 有機溶劑、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二甲氧基乙烷、二 噚茂烷、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等低沸點及低黏度的有機 溶劑。此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以使用混合2種以上之混合 -45- 1356070 物。特別是因爲高介電常數之有機溶劑的黏度高,低黏度之 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低,以使用兩者之混合物爲佳。 組裝電池時,使隔板含浸電解液。藉此,可以賦予隔 板(微多孔膜)離子透過性。通常,含浸處理之進行係藉由在 常溫使微多孔膜浸漬於電解液。組合圓筒型電池時,例如依 正極片、複合微多孔膜所構成的隔板、及負極片之順序來積 層,將所得到的積層體從一端捲取成爲捲回型電極元件。藉 由將所得到的電極元件插入電池罐中,使其含浸上述電解 液,並且,使墊圈介於中間,將兼作爲正極端子之具備有安 全閥的安全蓋閉合起來製造電池。 【實施方式】 [實施例] 藉由以下的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但本發 明未限定於此等例子。 實施例1 (1)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在由Mw爲2.0 X 1〇6之30質量%的超高分子聚乙烯 (UHMWPE)和Mw爲3.5 X 1〇5之70質量%的高密度聚乙稀 (HDPE)所組成之100質量份的組成物(Mw/Mn:16.8、熔 融:135°C、結晶分散溫度:90°(:)中,添加0.375質量份之肆[亞 甲基- 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酯]甲烷作爲氧化 防止劑來調製聚乙嫌組成物。將3 0質量份的所得到之聚乙 烯組成物投入雙軸擠壓機(內徑58mm、L/D = 42、強混練型), 從雙軸擠壓機之側加料器供給70質量份的流動石蠟,以 -46- 1356070 210°c及2〇〇rpm的條件溶融混練,在擠壓機中調製聚乙條溶 液。將所得到聚乙烯溶液從位於擠壓機先端之T模頭進行二 軸拉伸,使擠壓出來的厚度爲25/xm程度,在調溫成40°C之 冷卻滾筒上邊進行拉取,邊形成凝膠狀的成形物。藉由連續 拉伸機將所得到之凝膠狀的成形物在溫度112 °C雙軸拉伸爲 5χ 5倍。將所得到之拉伸膜固定於20cm X 20cm之鋁製框, 在洗淨槽中浸漬於調溫至25°C之氯化甲烷中,邊以lOOrpm 搖動3分鐘邊進行洗淨。在室溫下風乾洗淨的膜後,邊保持 在拉幅機上邊以溫度125°C熱固定處理10分鐘,來製造聚 鲁 乙烯微多孔膜。所得到之聚乙烯微多孔膜之物性如表1所 示。 (2) 調製聚丙烯 _ 在充分氮取代之具有攪拌機的4 口燒瓶中加入1〇〇ml 的氯化二乙基銘之甲苯溶液(濃度:2莫耳/1)、以及i5〇mi之 甲苯,導入8.3莫耳之丙烯後’邊攪拌邊冷卻至—8〇〇c。維 持在一80 °C,加入20ml之參(2 -甲基-1,3 -丁烷二氧根)釩之 甲苯溶液(濃度:〇_1莫耳/1)’開始聚合。聚合15小時後, 鲁 停止攪拌’在冷卻至-78 °C之2L的乙醇-鹽酸溶液中加入反 應液。使用1L的乙醇5次洗淨生成之粗聚合物後,藉由在 室溫進行減壓乾燥得到27克的聚两稀。所得到聚丙嫌的 Mw、分子量分佈(Mw/Mn)、對甲苯之溶解量[克/1〇〇克 (2 5°C )]、以及消旋二分體分率[r]如表1示。 (3) 被覆層之形成 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中加入甲苯,在室溫中攪拌 -47- 1356070 12小時並調製成固體成分濃度爲2質量%之溶液。藉由浸塗 法於室溫在上述(υ所製得到之聚乙烯微多孔膜上塗佈所得 到之聚丙烯的溶液,在室溫風乾24小時後,藉由在溫度80 °C 乾燥1小時來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表1所 示。 (4)製造鋰二次電池 第1圖係所製得硬幣型鋰二次電池的構成之剖面圖。 參照第1圖來說明製造鋰二次電池之步驟。 (a) 正極之製造 籲 在N-甲基-2-吡咯啶酮中加入87質量份之鋰鈷複合氧 化物(LiCo02)、10質量份之鱗片狀石墨、以及3質量份聚氟 化亞乙烯(PVDF),攪拌1小時、充分混合,調製糊狀之正極 活性物質。 使用刮刀法在鋁箔構成的集電體la上塗佈所得到之 正極活性物質來形成到均勻的層,將其乾燥作爲正極活性物 質層1 b。對得到積層體打孔取得φ 1 4mm之圓形,得到在集 電體la表面上形成有正極活性物質層ib之正極1。 鲁 (b) 負極之製造 在N-甲基-2-吡咯啶酮中加入95質量份之中間相碳微 顆粒、5質量份之聚氟化亞乙烯(PVDF),充分混合來調製糊 狀之負極活性物質。使用刮刀法在鋁箔構成的集電體2a上 塗佈所得到之負極活性物質來形成到均勻的層,將其乾燥作 爲負極活性物質層2b。對得到積層體打孔取得Φ丨4mm之圓 形,得到在集電體2a表面上形成有負極活性物質層21)之負 -48- 1356070 極2。 (c) 電解液之調製 使用EC/DEC = 3 0/70之體積比混合碳酸伸乙酯(EC)和 碳酸二乙酯(DEC)來調製有機溶劑。在該有機溶劑中以1莫 耳/公升之方式添加LiPF6來調製電解液3 ^ (d) 電池之組裝 在減壓下’以溫度1 5 0 °C加熱所得到的正極1及負極 2,幾乎完全去除電極中的水分及N-甲基-2-吡咯啶酮。分別 將乾燥的正極1及負極2熔接在正極殻體11及負極殼體12 Φ 上’在它們之間夾有由上述(3)所製得之複合微多孔膜構成 之隔板4。隨後注入電解液3後,使用墊片5密封,來製造 硬幣型鋰二次電池。 實施例2 除了使聚丙烯之甲苯溶液的濃度爲5質量%以外,其餘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表 1所示。使用所得到的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 鋰二次電池。 Φ 實施例3 除了使聚丙烯之甲苯溶液的濃度爲8%以外,其餘和實 施例1同樣地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表1所 示。使用所得到的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鋰二 次電池。 實施例4 (1)製造聚乙嫌微多孔膜 -49- 丄力6〇7〇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2) 調製聚丙烯 在充分氮取代之具有攪拌機的4 口燒瓶中加入25ml 的二溴乙基鋁之甲苯溶液(濃度:2莫耳/1)、以及1 50ml之甲 苯’導入8.3莫耳之丙烯後,邊攪拌邊冷卻至一 55艺。維持 在—55°C,加入50ml之VCU之甲苯溶液(濃度:0.1莫耳/1), 開始聚合。聚合1 5小時後,停止攪拌,在冷卻至一78 °C之 2L的乙醇鹽酸溶液中,加入反應液。使用il的乙醇5次洗 淨生成之粗聚合物後,藉由在室溫進行減壓乾燥得到9.7克 · 的聚丙烯。所得到聚丙烯的Mw、Mw/Mn、對甲苯之溶解量 [克/100克(25 °c )]、以及消旋二分體分率[r]如表1所示。 (3) 被覆層之形成 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中加入甲苯,除了在室溫中 攪拌1 2小時並調製成5質量%之溶液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 同樣地藉由形成被覆層來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 量如表1所示。 ⑷製造鋰二次電池 0 使用上述(3)所得到之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 地製造鋰二次電池。 實施例5 (1) 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2) 調製聚丙烯 在充分氮取代之具有攪拌機的4 口燒瓶中加入25ml -50- 1356070 的氯化—異丁基錦之甲苯溶液(濃度:2莫耳/1)、以及150ml 之甲苯,導入8.3莫耳之丙烯後,邊攪拌邊冷卻至—78 °C。 維持在一78°C,加入5〇ml之V(乙醯丙酮根)3之甲苯溶液(濃 度:0.1莫耳/1)’開始聚合。聚合24小時後,停止攪拌,在 冷卻至一78 °C之2L的乙醇鹽酸溶液中,加入反應液。使用 1L的乙醇5次洗淨生成之粗聚合物後,藉由在室溫進行減 壓乾燥得到15克的聚丙烯。所得到聚丙烯的Mw、M w/M η、 對甲苯之溶解量[克/100克(25 °C )]'以及消旋二分體分率[r] 如表1所示。 _ (3) 被覆層之形成 使用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和實施例1同樣地藉 由形成被覆層來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表1 所示。 (4) 製造鋰二次電池 使用上述(3)·所得到之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 地製造鋰二次電池。 實施例6 # (1) 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2) 調製聚丙烯 在充分氮取代之具有2L攪拌機的高壓釜中加入150ml 的甲苯,溫度保持在21。(:。在同溫度下加入90mmol之倍半 氯化乙基鋁。之後再加入3ml之Ti(OBu)4的甲苯溶液(濃度:1 莫耳/1),邊攪拌邊導入8.3莫耳之丙烯。在丙烯之導入結束 -5 1- 1356070 的時點開始聚合’聚合8小時。之後停止攪拌,在冷卻至一 6 0°C之5L的甲醇中’加入反應液,聚合物析出而停止聚合。 使用甲醇5次洗淨生成之粗聚合物後,在室溫乾燥,得到 19克的聚丙烯。所得到聚丙烯的mw、Mw/Mn、對甲苯之溶 解量[克/100克(2 5 °C )]'以及消旋二分體分率[r]如表1所示》 (3) 被覆層之形成 使用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和實施例1同樣地藉 由形成被覆層來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表i 所示。 φ (4) 製造鋰二次電池 使用上述(3)所得到之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i同樣 地製造鋰二次電池。 實施例7 除了將聚丙烯之甲苯溶液以凹版塗佈法在多孔膜的一 面塗佈以外,其餘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 丙烯之附著量如表1所示。使用所得到之複合微多孔膜,和 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鋰二次電池》 鲁 比較例1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使用該聚乙烯 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鋰二次電池。 比較例2 除了使聚丙烯之甲苯溶液的濃度爲0.2質量%以外,其 餘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 表1所示。使用所得到的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 -52- 1356070 造鋰二次電池。 比較例3 除了使聚丙烯之甲苯溶液的濃度爲12質量%以外,其 餘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 表1所示。使用所得到的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 造鋰二次電池。 比較例4 (1) 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Φ (2) 調製聚丙烯 在充分氮取代之具有攪拌機的4 口燒瓶中加入25ml 的二溴乙基鋁之甲苯溶液(濃度:2莫耳/1)、以及150ml之甲 苯,導入8.3莫耳之丙烯後’邊攪拌邊冷卻至_78°c。維持 在一78°C,加入50ml之V(乙醯丙酮根)3之甲苯溶液(濃 度:0.1莫耳/1),開始聚合。聚合2小時3〇分後,停止攪拌, 在冷卻至-78 °C之2L的乙醇鹽酸溶液中,加入反應液。使 用1L的.乙醇5次洗淨生成之粗聚合物後,藉由在室溫進行 φ 減壓乾燥得到1.4克的聚丙烯。所得到聚丙烯的Mw、
Mw/Mn、對甲苯之溶解量[克克(25t )]、以及消旋二分 體分率[r]如表1所示。 (3) 被覆層之形成 使用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和實施例丨同樣地藉 由形成被覆層來製造複合微多孔膜。聚丙烯之附著量如表1 所示。 1356070 (4)製造鋰二次電池 使用上述(3)所得到之複合微多孔膜,和實施例1同樣 地製造鋰二次電池。 比較例5 (1) 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2) 調製聚丙烯 在充分氮取代之具有擾押機的4 口燒瓶中加入l〇ml 的B(C6F5)3之甲苯溶液(濃度〇.4莫耳、以及1〇ml之 隹 Al(n-C8Hi7)2Cl之甲苯溶液(濃度:4莫耳/1)、以及15〇1111的 甲苯,導入8·3莫耳之丙烯後’邊攪拌邊冷卻至_6(rc。維 持在一60°C,加入1 Oml之Me2C(CpFlu)ZrMe2之甲苯溶液(濃 度:0.1莫耳/1),開始聚合。聚合2小時後,停止攪拌,在冷 卻至—78°C之2L的乙醇鹽酸溶液中,加入反應液。使用il 的乙醇5次洗淨生成之粗聚合物後,藉由在室溫進行減壓乾 燥得到4.3克的聚丙烯。所得到聚丙烯的Mw、Mw/Mn、對 甲苯之溶解量[克/100克(25°C )] '以及消旋二分體分率[r]如 · 表1所示。 (3) 被覆層之形成 加入甲苯來使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爲2質量%,在 室溫擾拌12小時’無法溶解而無法調製塗佈液。 比較例6 Π)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54- 1356070 (2) 調製聚丙烯 和特開昭63-264607號的實施例1同樣地調製MgCl2 載體之Ti觸媒。使用該觸媒,除了使氫氣的添加量爲15〇〇ml 以外,和特開昭63-264607號應用例1同樣地來調製聚丙 烯。所得到聚丙烯的Mw、Mw/Mn、對甲苯之溶解量[克/1〇〇 克(25°C )]'以及消旋二分體分率[r]如表〗所示。 (3) 被覆層之形成 加入甲苯來使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爲2質量%,在 室溫攪拌1 2小時,無法溶解而無法調製塗佈液。 比較例7 (1) 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聚乙烯微多孔膜。 (2) 調製聚丙烯 和比較例6同樣地製造聚丙烯。 (3) 被覆層之形成 在上述(2)所得到之聚丙烯添加十氫萘,在溫度120°C 攪拌1 2小時,調製2質量%溶液。邊將該聚丙烯溶液保溫 度120°C,邊藉由浸塗法來塗佈聚乙烯微多孔膜,聚乙烯微 多孔膜發生破膜。 比較例8 使用市售聚丙烯微多孔膜(商品名及型號:SERUGATO 2 4 00、謝魯加多(株)製)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二次鋰電池。 比較例9 使用市售聚由聚丙烯層/聚乙烯層/聚丙烯層所構成3層 -55- 1356070 微多孔膜(商品名及型號:SERUGATO 2300、謝魯加多(株) 製)和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二次鋰電池。 使用以下的方法測定實施例1〜7及比較例2〜4所製得之 聚乙烯微多孔膜及複合多孔膜、比較例1、5〜7所製得之聚 乙烯微多孔膜、以及比較例8、9之市售微多孔膜的物性。 如表1之結果所示。 (1) 厚度:使用(株)米滋多佑製之接觸式厚度計進行測定。 (2) 空孔率:使用質量法測定。 (3) 透氣度:依據JIS P8117測定。(膜厚:換算爲相當於 2 5 /xm) (4) 刺穿強度:使用直徑1 mm(0.5mm R)的針,以速度2mm/ 秒,測定刺穿複合微多孔膜時之最大荷重(膜厚:爲相當於 換算 2 5 /xm)。 (5) 關閉溫度:測定因加熱而使透氣度達到10萬秒/lOOcc以 上之溫度。 (6) 熔化溫度:測定因加熱而使膜產生熔融、破膜之溫度。 (7) Mw及分子量分佈:使用凝膠滲透色色分析法(GPC)測定 所得到之積分曲線來求出。測定機器:Waters Corporation 製GPC-1 50C、管柱:昭和電工(株)製Shodex UT80 6M、管 柱溫度:135°C、溶劑:鄰二氯苯、溶劑流速:1.0ml/分、樣 品濃度:O.lwt% (溶解條件:135°C/lh、注射量:500μ1)之條 件進行測定。聚丙烯的校正曲線,係使用藉由測定標準試料 (單分散聚丙烯)所得到校正曲線來作成。 (8) 消旋二分體分率[r]:藉由"C-NMR測定所得到之尖鋒強 -56- 1356070 度的積分値來求得。測定機器:Varian Inc.製XLdOO型 NMR(具有PFT脈衝傅立葉變換裝置),以頻率:50MHz、溫 度:120°C、脈衝寬度:8.2/xsW3、脈衝間隔:4秒、積分次數: 5 00 0的條件測定。試料之調製係溶解三氯苯和苯的混合溶 液(溶量比:三氯苯/苯=2/1)。 (9)被覆層的均勻性:使用目視觀察。顯示判定基準之記號 分別表示如下 〇:「良好」、及 X: 「差j 。 實施例1〜7及比較例1 ~4、8、9所製成之鋰二次電池的 高溫保存特性(容量恢復率)係使用以下的方法測定。首先藉 由充放電試驗機來測定鋰二次電池在高溫保存前的放電容 量(初期容量),將電池在溫度80°C保存30日後,再次藉由 同樣的方法測定放電容量。容量恢復率(%)係依照式:(高溫 保存後之容量X 1〇〇)/初期容量來算出。結果如表i所示。
-57- 1356070 表1 (續) 例No. 比較例6 比較例7 比較例8 比較例9 ί市售ρρ ί市售3層 膜)Ϊ多孔膜) 聚烯烴(PO)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MW) 含有量(質量%) 2.0 X 106 30 2.0 X 106 30 — — 高密度聚乙烯 分子量(MW) 含有量(質量%) 3.5 X 105 70 3.5 X 105 70 — — (Mw/Mn)熔點(t V結晶分散溫度(°C ) 16.8/135/90 16.8/135/90 — — 熔融混練物 成膜用溶劑 流動石蠟 流動石躐 — — PO組成物濃度(質量%) 30 30 — — 製膜條件 拉伸溫度(°c) 112 112 — — 拉伸倍率(MDxTD)倍 5x5 5x5 — — 熱固定處理溫度(°c)/時間(分) 125/10 125/10 — — 聚烯烴微多孔膜的物性 厚度(μιη) 23.2 23.6 一 — 空孔率(%) 39.6 39.6 — — 透氣度(sec/100cc) 514 514 — — 刺穿強度(m/N) 6370 6370 — — 關閉溫度(°C) 135 135 — — 熔化溫度(°C) 160 160 — — 聚烯烴被覆層 聚丙烯(PP) 分子量(Mw) 142000 142000 — — 分子量分佈(Mw/Mn) 5.7 5.7 — — 對甲苯溶解量(1) [g/100g (25t)] ^0.1 ^0.1 — — 消旋二分體分率[r] 0.01 0.01 一 — 塗佈條件 面 兩面 兩面 — — PP溶液濃度(質量%) 2 2 — — 被覆層 PP附著量(g/m2) — — — — 均勻性(目視) — — — — 複合微多孔膜的物性 厚度(μηι) — (破膜) 25 25 空孔率(%) — — 35 38 透氣度(sec/100cc) — 一 700 550 刺穿強度(mN) — — 3773 4312 關閉溫度(°c) — 一 165 145 熔化溫度rc) — — 175 175 鋰二次電池之高溫保存特性 容量恢復率(2) (%) — — >80 >80 1356070 註:(1)在溫度25°C時對100克甲苯之溶解量。 (2)(高溫保存後之容量 X 100)/初期容量。 如表1所示,使用本發明方法所製造之實施例1的 複合微多孔膜的空孔率、透氣度、刺穿強度、關閉溫度、熔 化溫度及高溫保存特性等之平衡性優良。另一方面,比較例 1因爲未形成有被覆層,高溫保存特性差。比較例2因爲聚 丙烯層的形成量小於0.1克/m2,高溫保存特性差。比較例3 因爲聚丙烯層的形成量大於5克/m2,透氣度差,又,因爲 聚丙烯層不均勻所以高溫保存性差。比較例4因爲聚丙烯的 Mw在本發明的範圍外,所以透氣度及高溫保存特性差。比 較例5~7因爲聚丙烯對甲苯之溶解量在本發明的範圍外,無 法以甲苯爲溶劑來調製塗佈液,特別是比較例7,因爲只使 用弱溶劑十氫萘作爲溶劑來調製塗佈液,必須在高溫 (1 2 〇 °C )進行塗佈,結果聚乙烯微多孔膜產生破膜。比較例8 之微多孔膜因爲係由聚丙烯構成,所以關閉溫度太高,電池 安全性差。比較例9之微多孔膜雖然具有聚丙烯層/聚乙烯 層/聚丙烯層等3層構造,但是因爲關閉溫度太高,電池安 全性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依照本發明之硬幣型鋰二次電池之槪略 剖面圖。 【元件符號說明】 1 正極 -62- 1356070 la 集 電 體 lb 正 極 活 性 物 質 層 2 負 極 2a 集 電 體 2b 負 極 活 性 物 質 層 3 電 解 液 4 隔 板 5 墊 片 11 正 極 殼 體 12 負 極 殼 體 -63 -

Claims (1)

1356070 曰修正本丨修正本 、 第093137117號「複合微多孔膜及其製造方法和用途」專利案 (2011年1〇月6曰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複合微多孔膜,其係在聚i乙烯微多孔膜之至少一面 形成聚丙烯之被覆層,該複合微多孔膜之特徵爲,該聚 丙烯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爲5,000〜500,000範圍內,該聚丙 燦的消旋二分體(racemic dyad)分率[r]係在0.16〜0.84之 範圍內,該聚丙烯在溫度25 °C時對100克甲苯的溶解量 爲0.5克以上’在平均lm2之複合微多孔膜合計形成〇.1〜5 克之該被覆層,將厚度換算成於2 5 μιη時之透氣度爲 100~3,000 秒 /100cc °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微多孔膜,其空孔率爲 2 5~95% ’刺穿強度爲5,000ηιΝ/25μιη以上,關閉溫度爲 12〇〜140°C,熔化溫度爲155°C以上,且裝入鋰二次電池 時,80°C /30日保存後之電池容量恢復率(保存後的電池 容量X 1 0 0 /初期電池容量)爲7 0 %以上。 3·—種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複合微多孔膜之 方法’其特徵爲,在該聚乙烯微多孔膜之至少一面進行 下列處理: (a) 塗佈含有該聚丙烯和其良溶劑之混合液,藉由去 除該良溶劑來提升該聚丙烯之濃度,藉此在成爲該聚丙 烯相與該良溶劑相分離之構造後,去除該良溶劑的殘留 部分,或是 (b) 塗佈該混合液,並冷卻,藉以成爲該聚丙烯相與 1356070 修正本 該良溶劑相分離之構造後,去除該良溶劑,或是 (C)塗佈該混合液,並使其與對於該聚丙烯之弱溶劑 接觸後,選擇性揮發該良溶劑來使塗佈層之構造分離爲 該聚丙烯相與該弱溶劑相後,去除該弱溶劑,或是 (d)塗佈含有前述聚丙烯、該良溶劑和該弱溶劑之混 合液,選擇性去除該良溶劑來使塗佈層之構造分離爲該 聚丙烯相與該弱溶劑相後,去除該弱溶劑。 4 · 一種電池用隔板,其特徵爲,係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 項之複合微多孔膜構成。 5 ·—種電池,其特徵爲,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 之複合微多孔膜作爲電池用隔板。 -2-
TW93137117A 2003-12-03 2004-12-02 Microporous composite membrane, and its production TWI35607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4996 2003-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0306A TW200530306A (en) 2005-09-16
TWI356070B true TWI356070B (en) 2012-01-11

Family

ID=3465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37117A TWI356070B (en) 2003-12-03 2004-12-02 Microporous composite membrane, and its production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85735B2 (zh)
EP (1) EP1693408B1 (zh)
JP (1) JP4771809B2 (zh)
DE (1) DE602004026628D1 (zh)
TW (1) TWI356070B (zh)
WO (1) WO20050543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9568A1 (ja) * 2005-10-24 2007-05-03 Tonen Chemical Corporation ポリオレフィン多層微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WO2007052663A1 (ja) 2005-11-01 2007-05-10 Tonen Chemical Corporation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電池
US20090042008A1 (en) * 2005-11-24 2009-02-12 Tonen Chemical Corporation Microporous polyolefin membrane, its production method, battery separator and battery
CA2630251C (en) 2005-11-24 2014-01-14 Tonen Chemical Corporation Microporous polyolefin membrane, its production method, battery separator and battery
JP5417686B2 (ja) * 2006-01-24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タおよび電池
US7807287B2 (en) * 2006-08-31 2010-10-05 Tonen Chemical Corporation Multi-layer, microporous membrane, battery separator and battery
US7981536B2 (en) * 2006-08-31 2011-07-19 Toray Tonen Specialty Separator Godo Kaisha Microporous membrane, battery separator and battery
JP4979432B2 (ja) * 2007-03-28 2012-07-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円筒型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WO2008156033A1 (ja) * 2007-06-19 2008-12-24 Teijin Limited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JP5012267B2 (ja) * 2007-07-09 2012-08-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
TWI367229B (en) * 2007-10-05 2012-07-01 Toray Tonen Specialty Separato Microporous polymer membrane
CN102017233A (zh) * 2008-04-08 2011-04-13 Sk能源株式会社 具有高温热稳定层的多孔聚烯烃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KR101585906B1 (ko) * 2008-07-11 2016-01-15 도레이 배터리 세퍼레이터 필름 주식회사 미세다공막, 이 미세다공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사용방법
EP2442895B1 (en) * 2009-06-19 2015-02-25 Toray Battery Separator Film Co., Ltd. Microporous membranes,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membranes, and the use of such membranes as battery separator film
JP5685586B2 (ja) * 2009-06-19 2015-03-18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多層微多孔フィルム
WO2011053713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Depuy Products, Inc. Methods of making crosslinked polymeric material for orthopaedic implants
KR20130090766A (ko) * 2010-06-18 2013-08-14 제이엔씨 주식회사 유체 분리용 복합 다공질막,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필터
JP5670811B2 (ja) * 2011-04-08 2015-02-18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US20130130125A1 (en) * 2011-05-16 2013-05-23 Ray L. Hauser Cross-linked battery electrode separator
WO2013099607A1 (ja) 2011-12-28 2013-07-04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96917B1 (ja) 2012-11-16 2013-09-25 東レバッテリーセパレータ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SG11201506234WA (en) 2013-02-13 2015-09-29 Toray Battery Separator Film Separator for batteri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eparator for batteries
US20140367324A1 (en) * 2013-06-15 2014-12-18 Fenwal, Inc. Coatings for biological fluid filters
TWI497803B (zh) * 2014-02-11 2015-08-21 Benq Materials Corp 耐熱多孔隔離膜及其製造方法
KR101542839B1 (ko) * 2014-02-12 2015-08-10 광주과학기술원 폴리비닐리덴 플루오라이드 고분자를 포함하는 비수계 레독스 흐름 전지용 유무기 복합 음이온 교환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445258B2 (ja) * 2014-06-05 2018-12-26 学校法人福岡大学 表面修飾材料、表面修飾用組成物、及び復元方法
KR102278446B1 (ko) * 2014-11-21 2021-07-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JP6019205B1 (ja) 2015-11-30 2016-11-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積層セパレータ
US11161961B2 (en) * 2017-04-21 2021-11-02 Avomeen Analytical Services Shutdown and non-shutdown separator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KR102560825B1 (ko) * 2018-04-30 2023-07-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950789A4 (en) 2019-03-29 2023-01-11 Toray Industries, Inc. MICROPOROUS POLYOLEFIN FILM, SEPARATOR FOR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JP2022042818A (ja) * 2020-09-03 2022-03-1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7559783B2 (ja) 2022-02-15 2024-10-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高分子多孔膜、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電極ユニット、電極フレームワーク、および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1502A (ja) 1983-08-31 1985-03-23 Toshiba Corp ガス選択透過性複合膜
JPS60255106A (ja) 1984-05-31 1985-12-16 Nippon Chemiphar Co Ltd 気体分離用複合膜
JPS62140608A (ja) 1985-12-17 1987-06-24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半透膜、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水溶液の処理方法
JPH07121971B2 (ja) 1986-06-16 1995-12-25 東燃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の製造法
JPS62295909A (ja) 1986-06-16 1987-12-23 Toa Nenryo Kogyo Kk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JPH07121972B2 (ja) 1986-06-16 1995-12-25 東燃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JPH07121970B2 (ja) 1986-06-16 1995-12-25 東燃株式会社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の製造方法
JPS6354407A (ja) 1986-08-25 1988-03-08 Toa Nenryo Kogyo Kk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の製造法
JPS6354408A (ja) 1986-08-25 1988-03-08 Toa Nenryo Kogyo Kk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共重合体ゴ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502106B2 (ja) 1986-12-26 1996-05-29 東燃株式会社 オレフイン重合用触媒成分の製造法
JPH0774248B2 (ja) 1988-03-17 1995-08-09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4863792A (en) * 1988-10-14 1989-09-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laminates of microporous films
JPH06104736B2 (ja) 1989-08-03 1994-12-21 東燃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微多孔膜
JP2940991B2 (ja) 1990-04-13 1999-08-2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低結晶性または非晶性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003830B2 (ja) 1994-05-12 2000-01-31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積層多孔質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法
DE69623116T2 (de) 1995-05-30 2003-05-08 Landec Corp., Menlo Park Gasdurchlässiges membran
JP2000133236A (ja) * 1998-08-20 2000-05-12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JP2001153583A (ja) * 1999-11-22 2001-06-08 Toyo Radiator Co Ltd ケースまたはタンク内蔵多板型オイルクーラ
JP4120116B2 (ja) * 1999-11-25 2008-07-16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複合多孔質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59477A (ja) 2001-08-20 2003-02-28 Sony Corp 電 池
JP5005140B2 (ja) 2001-09-18 2012-08-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85735B2 (en) 2010-08-31
TW200530306A (en) 2005-09-16
DE602004026628D1 (de) 2010-05-27
US20070128512A1 (en) 2007-06-07
EP1693408A1 (en) 2006-08-23
EP1693408A4 (en) 2007-01-17
JPWO2005054350A1 (ja) 2007-12-06
JP4771809B2 (ja) 2011-09-14
EP1693408B1 (en) 2010-04-14
WO2005054350A1 (ja) 200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6070B (en) Microporous composite membrane, and its production
CN106299244A (zh) 用于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锂金属电池
CN108352575A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粘接层用组合物、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粘接层、层叠体以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WO1999052954A1 (en) Ionomers and ionically conductive compositions
CN110474053A (zh) 一种锂金属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1210318A1 (ja) 複合型単層化学架橋セパレータ
CN103038224A (zh) 醚化合物、非水系电池用电解液组合物、非水系电池电极用粘合剂组合物、非水系电池电极用浆料组合物、非水系电池用电极及非水系电池
JP5566910B2 (ja) 共融混合物を含む電解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化学素子
WO2021210317A1 (ja) 複合型積層化学架橋セパレータ
CN1783543B (zh) 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制备方法和电极/多孔膜组合体
KR20230119241A (ko) 접착제 화합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558390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用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07366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바인더,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4024094B (zh) 一种含氟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TW200816540A (en) Polymer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4491103B2 (ja) 多分岐高分子、その製造方法、固体電解質及び電気化学素子
JP4640544B2 (ja) ポリ(4級アンモニウム塩)側鎖を有するグフラト共重合体および電解質膜
CN112384543B (zh) 含缩水甘油基的聚合物、包含它们的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在电化学电池中的用途
KR101701332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바인더, 상기 바인더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상기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바인더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Quach et al. Molecular Design of Film-Forming Additiv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Impact of Molecular Substrate Parameters on Cell Performance
JP5425694B2 (ja) 過充放電処理を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得られ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正極活物質、該正極活物質を備え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の正極及び該正極を構成要素として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2024898B1 (ko)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전지
CN114311911A (zh) 一种包装膜,包含该包装膜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21190424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81772B2 (ja) 非プロトン性電解質薄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