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94875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94875B
TW294875B TW082109988A TW82109988A TW294875B TW 294875 B TW294875 B TW 294875B TW 082109988 A TW082109988 A TW 082109988A TW 82109988 A TW82109988 A TW 82109988A TW 294875 B TW294875 B TW 2948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application
mov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2109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94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948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7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two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5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open/clos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control of the receiver volume to provide a dual operational mode at close or far distance from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05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th built-in auxiliary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Description

394875 A6 B6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員工消贷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範阐 本發明大致闞於一殻雅姐件,特別關於無線通信裝置使 用之殻贈姐.件。 發明背景 在計算•無埭接收發射機,顯示器,數據输入裝置,材 料及機械等之進展已促進如行動無線電話等之無線通信装 置之迷你化及重量之滅輕。但與迷你化的優黠上尚有些不 平衡之處。 首先,較小之裝置造成聽简與擴音器轉換器之間距較短 。由於人耳及口間之距離振持不變,在耳機轉換器及人耳 間及擴音器轉換器及人口間之可接受的轚耦合變得越來越 難維持。關於此一問題曾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如滑動或旋 轉一或更多可移動殻體元件至無線電話之主體部分。殼體 元件之内配置有聽简或擴音器轉換器。聽茼與擴音器轉換 器間之距離在使用期間由移動殻體元件至關閉位置而減少 。因此,當無線電話在使用時可達到可靠之聲耦合而不致 在不用無線罨話時影響迷你化。此等解決例證見美國專利 HOs. D297.735· D297.734* D326.091* D326.451»' D326,452* D298.244* D305.427* D300.827* D300,742· D304 , 189及D297,7 36。不遇,當装置變更小時》聽简及擴 音器間之距離變得更短,可接受之聲耦之保持亦越來越困 難。 其次,較小裝置在顯示及數.據输人裝置如鍵墊之空間較 ..........................................…:{ .................................一….玎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1 CXS)甲4規格! 210 X 2 9 7公釐.1 A6 B6 經濟部"夬標準局员工消费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2 ) 小。較小裝置將此等功能受損,而K較小之顯示字母之输 入鍵代之因而使用更為困難。此外,進步之通信装置市場 要求顯示及黻據输入裝置更有能力,此乃與迷你化理由提 供較少之能力之趨勢相牴觸。 第三,較小裝置之天線空間亦甚小,因此使發射與接收 能變差。小裝置有較小之天線,更易受到眾所通知之除影 琨象之影響,該現象係在使用時,人頭之位置係在通信裝 置及最近基地站之間所引起。 因此·雖然無線通信裝置越來越小,有必要維持可接受 之聲耦合•增加顯示及數據输入裝置能力及增加天線之性 能。 圖說簡要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個較佳具體實例所製之無線電話 之透視圖。 圖2為圖1之無線電話在閉合位置之透視圖。 圖3為根據泰發明第二個具體實例所製無線電話之透 視圖。 圖4為圖3之無線罨話在閉合位置之透視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個較佳具體實例製造之無線電 話之透視圖。 圖6為圖5之閉合時之無線電話透視圖。 圖7為圖1-6之無線電話及包括一個呼叫器之方塊圖。 較佳具體實例之詳细說明 .................................................-::.................裝.................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巾闺國家標準iCNS)甲4规格! 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Η工消岱合作社印製 A6 ____B6 五、發明説明(3 ) 參考圖1及阃2 ,乃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具體S例製造之 無線雷話10之開路及閉合位置之透視圖。 可利用本發明之無線電話者如细胞無線電話及無绷無線 雷話如無绷無線電話1 (CT-1)及無绷無線電話2 (CT-2)。 無線罨話10與行動细胞無線電話K0. F09HYD8363BG型,由 位於600 North U.S. Highway 45, Liberty Yille,伊利 諾州60048之Motorola公司所生產。如無線窜話10之無線 通信裝置在本技藝中早已馳名因此除了將巳具名聲者及本 發明中之較佳具體實例加以區別外•不再赘述。 無線雷話10包括一個具有第一 12,第二14及第三16毂體 部分之骰體組件。第一 12k第二14殼體部分各耦合至第三 16骰體部分。第三殻體部分包括一側邊32。第一 12及第二 14殻體部分均可在圖1及圖2所示之參考號1δ代表之第一 閉合位置及圓1中參考號20之第二開啟位置之間移動。第 一骹體部分12可在第一殻體位置18至少部分掩住第三殻體 部分16之側邊32,及第二殼體位置20至少部分酋出第三般 體部分16之側邊32之間移動。第二殼體部分14在第一殻體-位置18至少部分掩住第三殼體部分16之側邊32及第二毅體 位置至少部分露出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之間雙動。 無線雷話10之特別特性由圖1及圖2即可明瞭並且非常 明顬。第一殻體部分12有一底部22。第二殻髑部分14有一 底部24,在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移動至其各別般體位 置至少部分蓋位第三殺體部分16之側邊32時*可延伸至第 -般膊部分12之底部分22之外。最好,第一 12殻體部分之 ..............................................A .......................爷-............: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a家標準(c Ν’ S丨甲4規格210 X 29 7公踅1 29487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狞合作社印製 A6 B6 五、發明説明(4 ) 長度及第二14殻體部分之長度較第三般體部分16之長度之 一半為大。 傳统之睫简轉換器26係耦合至第一般體部分12,而傅統 之擴音器轉換器28則耦合至第二殻拥部分14。糖筒26及擴 音器28轉換器大艄上與第三殼體部分16之中心袖30對齊。 傅統之收發装置(見圖7)耦合至驄简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 ,最好配置在第三殻體部分16内。 在閉合殻體位置18中,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事實上 係配置於同一平面上,最好與第三殼體部分16之側邊32相 毗邮。最好,第一殻體部分12之俩邊34之形狀可與第二14 殺體部分之側邊36相接合。如此接合可使第一 12及第二14 殻體部分之位置係在同一平面、該平面至與第三觳體部分 16之俩邊36相毗鄰因而使聽筒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與中心 袖30對齊。 注意在閉合位置18中,聽筒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中之孔 洞乃面向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此舉可使當無線電話 10在其閉合位置18時在無線電話10之外產生一清楚之外貌 Ο 'Ν' 在開啟位置20中,第一般體部分12之配置與第三般體部 * 分16成一鈍角關係,最好為180度角*可使用聽简轉換器 26與人耳對齊。同理,第二殻體部分14之配置亦與第三殻 膊部分16成鈍角,最好為135°之閫係,可使擴音器轉換 器28與人嘴對齊。 雖然它不如較佳具體實例理想,第一12及第二14殻體部 ................................................--…乂 ......................裝:............一…:'.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6 B6 經濟部"夬標準局Μ工消Φ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5 ) 分之一可重疊在另一之上,因此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 可配置在不同但最好大體上成平行之平面上。 在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中,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 係經由姣鰱櫬構38及40成轉動耦合至在閉合18及開啟20殻 體位置之間的第三骹體部分16。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 係在開啟18及閉合20位置之間Μ人工轉動,一次轉動一個 。絞鐽機構亦保留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在閉合18及開 啟20殻髑位置。本發明亦可使用不同之一般姣》櫬構。 第一殻體部分12在閉合18及開敗20殼體位置間之移動可 耦合至第二殻體部分14在閉合18及開敗2.0殻體位置之第二 殼髑部分14之移動。由於窜一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之外形 ,一個殻體部分必須在其他殻體部分轉動之前轉動成與第 三殻體部分16成某一預定之度數,以便第一及第二骰體部 分不致彼此干擾。第一殻體部分12用絞鏈機構38將其保留 在閉合位置18中。第二殼體部分14包含一般彈簧構件如美 國專利Ν0.4,471, 49 3所揭示者,耦合至姣鰱機構40。此彈 簧構件產生一偏向力最Μ壓迫第二毅體部分14至其開啟位 置20。鍵形物42银合至第二殻體部分14之底端部分24嵌入 在第一殼體部分12之絞鏈機構38區域中之凹隙44之内Μ保 持在第一骹體部分12在其閉合位置18時•能保持第二殻體 部分14為閉合位置。當第—毅體部分12Μ人工移動至開啟 位置20,鐽狀物42移出凹隙44,使彈簧構件所加之偏向力 量腰迫第二殼體部分I4.至其開啟位置20°無線電話10在閉 合第二殻體部分14之后’閉合第一殼體部分12而予Μ闥閉 -.....................................................Ί ..................裝:一...........’…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f ,甲4規格! 210x297公釐1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賣工消费合作杜印奴 A6 B6 五、發明説明(6 ) 。當然,其他耦合機構亦可使用Μ自動打開每一第一 12及 第二14般體部分。 無線電話.10之優點在於其在閉合位置18時可收縮其可用 長度之三分之一而僅提供額外一層殻體材料。此舉可減少 裝置之厚度及減輕重量大約等於一可移動毅體部分之重量 。此外•當無線電話10擴展至其開啟位置20時,驄简26及 擴音器28擴音器仍然無留在第三殻體部分16之中心轴30上 •故使與人耳與嘴之對齊十分方便舒適。 無線電話10尚包含一顯示器46及一數據输入装置如鐽墊 48,最好耦合至第三殻贈部分16之側邊3.2。當無線鬣話10 變小時,供顧示器46及鐽IS 48之空間亦變小。但無線電話 之設計可有更多能量Μ提供較大之服務範圍,因此裔要更 多之顯示器46及鍵墊48之資源Μ支持擴展之能量。增加能 蚤之例子為增加一選擇呼叫接收機功能,如一般之呼叫器 有無線電話10之功能。一般呼叫器可能為模型號 A04JRC5661A ,由佛州33426-8292 , Boybton Beach, 22 街1500 N.W之Mororola公司所造。呼叫器與無線電話之姐 合在本技藝中早已知名。 此種能量擴展問題已經由將呼叫及無線電話棋式及有闞 之無線通信裝置10與至少一個第一 12及第二14毅體部分在 閉合18及開放20位置間移動有關而予以解決。一個般體部 分之移動即可啟動一開關(圖7)以使裝置改變通信装置之 一部分在呼叫及無線電話功能之間。開關放動后對殻體 部分運動之響應見美國專利Η 0.5,117,07 3號所揭示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Τ
~ 8 - 尺度適用中1國家標準{ CXS;甲4規格! 210X^97公釐I 經濟部中夬標準局:貝工消迮合作社印製 294875 A6 ___ B6_ 五、發明説明(7 ) 例如,當第一般體部分12移動至其閉合位置18及當第一 般賵部分12移動在開啟殻體位置20時顯示功能即由顯示呼 叫資訊及無線雷話資訊而予K擴展。 例如*鐽墊功態亦經由使呼叫功能在第一般體部分12在 閉合位置18時與之有闞係,而無線電話功能在第一般賭部 分12被移至開啟般體位置20時與之有關而攘展。 装置之雙重模式並不限於無線電話及呼叫器功能。本發 明之特性希望能包括任何二種横式之無線通信裝置。例如 雙楔式可包括:無線電話對筆記簿功能,隱私對無需手之 對話及细胞對無繩功能。 . 顯示器46及鍵墊48最好由可移動之般體部分所蓋住,如 圖1及2所示,担並不必須加蓋后才能有可移動殻體部分 提供之延伸功能。例如一無線電話有一可移動殻體部分但 並未完全蓋住鍵墊,如模號34986號無綳無線電話•可自 伊利諾 fflLibertyville城,600 North U.S. Highway 45 ,之Motorola公司購得。 無線電話裝置10之另一特點為實質上為透明之部分50如圖1 及2所示*該部分Μ后稱為透鏡,耦合至第一12及第二14 殻體部分。由於顯示器46在第一殻體部分】2移動^閉合殼 聘位置Ιέ時至少部分被第一殻體部分12所蓋住,故顯示器 傳统上無何用處。但透鏡50係耦合至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 部分,因此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移動到閉合位置18時 透鏡實際上是配置在顯示器46至少一部分之對面。因此顯 示能力已擴展,因為當殻體部分在閉合位置18時仍可Μ使 .................... ..... ........{ ......................裝......................訂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1國家標準lCN:S) ® 4規格'210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Φ合作社印裂 A6 B6_ 五、發明説明(8 ) 用。當然,透鏡亦可在必要時耦合至僅一個可移動之般體 部分。根據前所揭示之鐽墊之擴增之功能,被蓋住之顯示 器46在殻體部分移動至其閉合殺體位置18時提供呼叫資訊 ,及在般體部分移動至其開啟20殻體位置時提供無線電話 資訊。 _1及2所示之無線通信装置尚有另一獨特之性質•即 鐽蓋裝置52耦合至第二般體部分14。由於鍵墊48至少一部 分在第二殻體部分14移至其閉合殻體位置18時部分被蓋住 ,鍵墊48傳统上無何用處。但踺蓋52係耦合到第二般體部 分14 ·因此鍵蓋52在第二殻體部分14移至閉合位置18時其 係配置在鐽熱54至少一部奋之對面。鍵蓋52由傳統之彈簧 構件材料構成並且穿透第二殻體部分14之厚度。鍵蓋52耦 合至第二殻體部分14係經由夾層連结板將在第二殻體部分 14各層間之個別鍵蓋内部連接而成。因此,鐽墊能力由於 在第二殻體部分14在其閉合位置18時可Μ使用而擴增。當 然,如果必要,額外之鍵蓋亦可耦合至第一殻體部分12。 根據以上揭示之键墊之擴展功能,蓋住之鍵墊54部分在第 二殻賴部分14移至其閉合位置18時提供呼叫功能,而在第 二殺體部分14移至其開啓敦體位置20時提供無線電話功能。 圖1及'2中之無線通信裝置尚有一特別性質,gf]其天線 56耦合至第一殻體部分12。一個收發機(圖7)係配置在第 三殻體部分16之內。天線56被耦合至收發機及第一般體部 分]2。天線56可在第一,閉合,天線位置,在袋58處以60 代表及第二,開啟,天線位置,以參考號62代表,天線可 ....................................................< .......................裝:-...........…訂 f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〇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闺家標準‘ CNTS)田4規格〖210x297公釐,1 ~ A6 B6 五、發明説明(9 ) 在二者之間移動,62並且伸出第一殼體部分K外。所示之 天線56係Μ轉動方式耦合至天線位置60及62之間的第一殻 體部分12之上。天線最好延伸超過具有聽筒轉換器26之殼 體部分之外,即天線超過人頭部。 Μ —個具有其第一殻體部分12之長度大約等於第三殼體 部分16之長度的無線電話10而言,一傳统天線如能超過第 三殻體部分16將不能超過第一殼體部分12之長度。在此位 置,陰影現象會降低一般天線之性能。但將天線超過第一 殻髑部分移動殼體部分12可將天線56延伸超過無線電話10 之位置Μ外,因而可以克服陰影問題,同時提升天線性能 參考阃3及4 ,其中顯示無線雷話〗〇之開故及閉合位置 透視圖而根撺本發明之第三個較沣具體筲例而製造。無線 雷話10與阖1及2中無線雷話10相同 > 但以下部分為不同 之處。首先,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乃以滑動方式耦合 罕第三殼體部分1 6,並非以轉動方式耦合。其次,天線5 6 像Κ滑動耦合至第一殻髑部分1 2而非以轉動耦合。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R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無線雷話10包含一具有第一 12,第二14及第三16殼體部 分之13體姐件。第一1 2及第二1 4殻髑部分每個均耦合至第 三1 6殼體部分。第三殻體部分含有一测邊3 2。第一 1 2及第 -1 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甲4规格(210 X 297公货) 82. 9. 6 00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Ώ·合作社印製 A6 ____B6__ 五、發明説明(10 ) 二〗4毅體部分均可在第一閉合位置κ圈3及圖4中之之參 考號碼U,及第二,開啟位置為圖3及4所示之參考號碼 20之間移動。第一殻體部分12可在第一殼體位置18及至少 蓋ft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及第二殻體位置20及至少 孩出部分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之間移動。第二般體部 分14可在第一毅體位置18及至少部分蓋住第三殻體部分16 之側邊32及第二殻體位置20至少霣出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 邊32之間移動《 由_3及4可明顯看出無線電話1〇之獨特性質◊第一般 鵂部分12有一末端部分22。第二毅體部分14有一末端部分 24在第一 12及第二14般體部分移動至其各別第一殼體位置 18及部分蓋住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時延伸至第一殻體 部分12之末端部分22之外。最好第一 12殻體部分之長度及 第二殻體部分之長度均大於第三殻體部分16長度之一半。 第一殻體部分12之相對兩側邊64及66均可向前滑動並滑 進第三殺體部分16之側邊32上導軌72及74中。同理’第二 殻賵部分之相對側邊68及70均可向前滑動並由第三殻賭部 分16之側邊32上之相反導軌72及74捕捉。第一及第二殻體 部分12及14款髑部分至少部分在毅體部分12及14年閉合位 置18時蓋住側《32。 當殻髑部分12及14在其閉合位置18時’第一殻體部分12 之側邊64滑過第二殻體部分14之側邊68。同理’第一毅體 部分]2之側邊66滑過第二毅體部分14之側邊70°第一毅體 部分12及兩脚64及66之末端部分22係配置在槽溝76及78中 ...............................................< .............裝:一.............: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i意事項再填寫本頁一 -12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围國家標準;CNS1甲4規格1210 χ 297公釐1 A6 B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ff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11 ) ,此時殻體部分12及14均在其各別閉合位置。 當骰賴部分12及14在其開啟位置20時,位於第一般體部 分12之末端.部分22及第二殻體部分14之末端部分24之處有 一停止器(未示出)可使殻體部分12及14不致與第三殺體 部分〗6分開。傳统或停止器亦可在殻體部分12及14在閉合 位置18時亦可柢住般體部分12及14。 第一及第二殻體部分12及14如圖所示為滑動耦合進入第 三般艄部分16之相對導軌72及74之内。此外,如果設計之 裝置足夠堅實,第一及第二殻體部分12及14之一側滑動耦 合至第三殻膊部分16即可。例如,第一殼體部分12之側端 64滑動耦合至第三殻體部奋16之導軌72與之接合,及第二 殺鵂部分14之側端70滑動耦合至第三殻體部分16之導軌76 。因此,在第一及第二殻體部分12及14之任何側邊均絕對 不可能有電蠹之事發生。 一個傅统聽筒轉換器26耦合至第一殻體部分12 ’ 一傳统 擴音器轉換器28耦合至第二殻體部分14。聽茼26及擴音器 28轉換器實質上與第三殼體部分16之中心袖30對齊。傳統 之收發裝置(圖7)耦合至膣茼26及擴音器2?轉換器,該裝 -•V' , 置最奸S置在第三殼體部分16之中。 A 在閉合殻體位置18時,第一 12及第14殻體部分之主表面 實際上係在同一平面中,並且最好此第三殻體部分邝之側 邊32相毗鄰。第二殻體部分12之側邊34最好其形狀能與第 二殻體部分14之側邊36相接合。此種接合可使第一 12及第 二14殻照部分配置在同一平面而與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 -1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iCXS;甲4規格110x297公嫠1 .......... ....................................人 .....................裝......................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衣頁) 294875 A6 B6 五、發明説明Π2 ) 32相鄰•而使聽筒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與中心轴30對齊。 注意在閉合位置18時,聽筒26及擴音器轉換器之孔穴相 百面對而遠離第三般體部分16之俩邊32。因而為使用人獲 得一機會在其閉合位置18時使用無線電話10之膀筒及擴音 器。此種用途包括不需手之操作*可使用戶回答呼叫而不 必打開無線鬣話1 〇。 在開故位置20時,第一殻膊部分12配置在與第三殻體部 分16成鈍角關係,最好為180°角|此可使聽茼轉換器26 與人耳對齊。同理,第二殼體部分14亦配置成與第三殼體 部分Μ成鈍角關係•即180° ,可使擴音器轉換器28與人 嘴對齊。但當第一12及第二14骰體部分在開啟位置20時, 聽简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仍與中心軸線30對齊。 雖然不如較佳具體實例理想,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 可電II俾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置在不同但最好在一 平行之平面中。 第一殻腊部分12在閉合18及開啟20殻體位置間之移動可 與第二殻體部分14在閉合18及開啟20殺體位置間之移動耦 合。與阃1及2中之轉動的殼艄部分12及14相反,圖3及 ......................................................\ ----------------------裝·-.........一........訂 (請先1¾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動及 移12 時一 同:第 在一 可每 迨 羯 .擾打 干動 不自 互以 此用 彼使 14可 及亦 12構 分櫬 部合 體耦 殻他 動其 滑"’ 之然 中當 锾濟部中夬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可 或 '短 縮 度 長 其 時 8 1 置 位 合 閉 其 於 在 點 〇 優 分之 部10 體話 0 罨 14線 二無 第 舉之 此分 。部 層體 外殻 額動 個移 一 可 料一 材於 體等 般的 供量 提重 僅輕 並減 , 及 1 度 之厚 分之 三'置 之装 度低 長減 用可 4 1Χ 適 度 張 CN 標 家 ί 公 7 9 2 經濟部啦央標準局員工消#合作社印製 A6 B6 五、發明説明(13 ) 重量。此外,當無線電話10擴展至其Μ放位置20,聽茼26 及擴音器28轉換器保留在第三殻體部分之中心轴30之上, 可使人耳與嘴方便而舒通之對齊。 無線電話10尚包含一顯示器46及數據#入裝置如鐽墊48 ,最好耦合至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當無線電話10變 小時可供顯示器46及鐽墊48之空間更小。但無線轚話10設 計有更多之能力Μ提供較廣範圃之服務,因此需要額外之 顯示器46及鐽墊48資源Μ支持擴增之能力。擴增能力之例 證為增加一埋擇性呼叫接收櫬功能|如傅统式呼叫器作為 無線電話10之額外功能,此種擴增功能間題已經克服*克 腋方法為將與無線電話10有關之呼叫及無線電話横式與在 閉合18及開啟20位置間移動之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中 至少一個發生關聯。 顯示功能之擴展係在第一殼體部分12移向閉合位置18時 顯示呼叫資訊,及在第一殻體部分12移向開啟位置20時顯 示無線電話資訊Μ達成之。 鐽墊功能之擴展係在第一殻體部分12在閉合位置18時將 呼叫功能與其闞聯,而在第一殻體部分12移向開放位置20 時將無線電話功能與其發生闞聯而達成。 如圖1及2中所示•裝置10之雙棋式並不僅限^無線電 及呼叫功能。本發明之此一特性意在包括任何二種模式之 無線通信装置。例如,雙棋式亦可包括: ^ 無線電話對筆記本功能,私人對不需手搡作之電話及细 胞對無缃功能。 ...................................................^ .......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寫本頁) ~ 15 - 本紙張尺;用令國国家標準丨CN:Sj甲4規格1 210父297公釐;~ A6 B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设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4 ) 顔示器46及鍵墊48最好由可移動殻體部分所蓋住•如圖 3及4所示*但不必要被蓋住Μ獲得由可移動分提供之擴 展功能,如Μ圖1及2討論者。 圖3及4所示之無線通信裝置之另一特別性質為實際上 透明之部分50*此后Μ透鏑稱之*該部分50耦合至第二殼 體部分14。如以圖1及2所討論者*透鏡50係耦合至第二 殺體部分14,故透鏑主要係配置在當第二般體部分移向其 閉合位置18時^顏示器46至少一部分相反之處。因此*顯 示器能力即可得以擴展,因為其能在第二殻體部分在其閉 合位置]8時被使用。當然,透鏡亦可任意耦合至可移動之 骰賴部分12及14。根據前述之擴展之鍵墊特性,蓋住之顯 示器46在殼體部分移向其閉合位置18時提供呼叫資訊,而 在殻膊部分移向其開啟20殻體位置時提供無線電話資訊。 阃3及4中之無線雷話10尚有一獨特之性質,即鐽蓋裝 置52耦合至第二毅體部分14。如以圖1及2討論者,鐽蓋 52耦合至第二殻髑部分14,因此鐽蓋52在第二殻體部分14 移向其閉合位置18時係配置在至少鐽墊54 —部分之對面。 鐽蓋52由一傳统之彈性體材料姐成並穿過第二殻體部分14 之厚度。鐽蓋52係Μ夾層之連接板將個別鍵蓋内g於第二 殻體部分14之蹰間方式與第二殻體邰分耦合。因此,鍵墊 能力得以擴展,因為其可在第二殼體部分14在閉合位置18 時可以使用。當然,額外之鐽蓋亦可耦合至第一殻體部分 12。根據上述之增加之鐽墊功能,鐽墊54之蓋住部分在第 二殻體部分14移向其閉合位置18時可提供呼叫資訊,而在 ......................................................二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未頁) -16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標準I CNS;甲4規格'210 X 297公釐~ A6 B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伢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5 ) 第二殻體部分移向是開啟位置20時提供無線電話資訊。 圖3及4中之無線通信裝置10尚有一獮特之性能,即天 埭56耦合至第一殻體部分12。一收發機(圖7)配置在第三 殻體部分16中。天線56係耦合至收發幾及第一殻體部分12 。天線56可在第一,閉合天線位置W袋58處之參考號60代 之及第二,開啟天線位置以參考號62代表之間移動*並可 超遇第一般體部分12。天線56可滑動耦合至天線60位置62 之間的第一殼體部分。天線最好延伸超過具有瞠简26及殼 體部分俾天線可超過人之頭部。 因為無線電話10之第一殻體部分12之長度大約等於第三 殻體部分16之長度,及一般天線可伸出超過第三殼體部分 16但不致超過第一殼體部分12之長度。在此位置時,由於 陰影現象滅低了無線電話天線之性能,但天線56長度超過 第一可移動殻體部分12使天線56升至甚至超過無線電話10 ,因此可克服陰影現象引起之問題並改進了天線性能。 參考圖5及6 ,其中顯示根據本發明較佳具體實例製造 之無線電話10在開啟及閉合位置之透視圖。無線電話10與 圖3及4所示者相同,但下列之說明與圖3及4之說明不 同。第二毅體部分14係K旋轉方式耦合至第三殻體部分16 而非滑動播合。因此,鬮中所示為结合旋轉及滑動般體部 分0 無線電話10包含一殻體姐件其具有第一 12及第二14及第 三16殻體部分。第一 12及第二14殼體部分每一均耦合至第 三16殻髑部分。第三殻體部分16包括一側邊32。第一12及 .......................................................* ...........................................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7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甲4規.β^ΙΟχ 297公釐'""" J204875 Α6 Β6 經濟部中央櫺準局Η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16 第二14殺體部分均可在圖5之參考號碼18之第一閉合位置 及圓5中參考號碼20之第二開啟位置之間移動如圖5所示 。第一殻體部分12可在第一般體位置18至少部分蓋住第三 毅體部分16之側邊32及第二般體位置20至少部分荛出第三 殼體部分16之側邊32之間移動。第二般髑部分14在第一般 體部分位置U及至少部分蓋住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荛 出之間移動。 由圃5及6可明顯看出無線電話10之獮特性霣。第一 1殼 體部分12有末端部分22°第二般體部分12有一末端部分24 當第一殺體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的移向其第一毅體位置時 及至少部分蓋住第三殼體部分16之側邊32時,末端24延伸 超過第一骰體部分12之末端部分22。最好,第一 12骰體部 分之長度及第二12殻體部分之長度均大於第三殻體部分 16之长度之一半。 第一殻照部分12之相對側邊64及66可滑動並為第三殼體 部分16之側邊32上之相對導軌72及7 4所捕捉。第一 12及第 二丨4殻體部分升高至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JW上,故可 使第一12毅體部分在第一殻體部分12在其閉合殻體位置18 時至少部分蓋住側邊32。 第二毅體部分14與第三殻體部分16在閉合18及開啟20殻 體位置時經絞鏈機構40在其間成旋轉耦合。第二殻體部分 14係Μ人工方式於開啟18及閉合20位置之間作旋轉耦合。 絞鐽櫬構40亦保留第二骰體部分14於閉合及開啟20殼體 位置。本發明可以利用一般之姣缠櫬構。 -18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甲4规格1210x 297公發;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 五、發明説明(17 ) A6 B6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8工消f合作杜印製 當般拥部分12及14在其閉合殻髓位置18時’第一般88部 分12之俩邊64在第二殻體部分14之铟邊68之下滑動。同理 ,第一毅體部分12之側邊66在第二殺體部分14之側邊70之 下滑動。 當第一殻艄部分12在其開啟骹體位置20時,一般停止器 (未示出)位於第一殺體部分12之末端部分22,因而可使 第一骰體部分12不致與第三殻體部分16分離。此種一般停 lh器亦可在第一骰體部分12於其閉合位置18時保住第一般 膊部分12。 第一殺體部分12如圖所示為滑動耦合至第三毅體部分16 上之相對導軌72及74。此并*僅需第一殺體部分12與第三 殻髁部分〗6之導軌72滑動耦合。 —個傳统的聽简轉換器26耦合至第一殻體部分12,一個 傳統式擴音器轉換器28耦合在第二殼體部分14。聽茼26及 擴音器28轉換器實質上與第三殻體部分16之中心軸30對齊 。傳統收發装置(見圖7)係耦合至聽茼26及擴音器28轉換 器,該收發器最好配置在第三殻體部分16内。 在閉合殻體位置18,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之主表面 事實上係配置在同一平面中,最好與第三殼體部兮16之側 邊32毗鄰。最好,第一殻體部分12之側邊34之形狀能與第 二骰髑部分14之側邊36相接合。此種接合可將第一 12及第 二14殻體部分置於同一平面並與第三骹髏部分16之側邊32 毗鄰,並可使聽简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與中心铀30對齊。 注意,在閉合位置18時,聽简轉換器26中之孔穴面對而 -19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XS )甲4規格! 210x297公釐I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94875 A6 B6 绶濟.部申央標準局β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8 ) 遠離第三殺體部分16之側邊32,擴音器28面向而接近第三 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 在開敗殻體位置20時*第一般體部分12係配置與第三殻 賴部分16成一鈍角之處,最好180° ,可使聽简26與人耳 對齊。同理*第二殼體部分14亦與第三殻體部分16配置成 一鈍角闞係*最好為135° ,可使擴音器轉換器28與與人 嘴對齊。膣简2 6及擴音器28轉換器均在第一 12及第二殻體 部分在其開啟位置20時與中心袖30對齊。 雖然不如較佳具體實例理想*第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 可重叠於另一之上俾第一 12及第二14般箱部分配置在不同 但實質上平行之平面中。 第一殻體部分12在閉合18及開啟20般體位置之間之移動 可與第二殼體部分14在閉合18及開啟20殼體位置之間移動 耦合。與圖1及2中之旋轉殼體部分12及14不同,圖5及 6中殼體部分12及14之移動彼此不相干擾•因此可Μ在同 時移動。當然*其他耦合機構亦可使用以自動開啟每一第 一 12及第二14殻體部分。 無線電話10之所W優異,因當其在閉合位置18時可收縮 其有用長度之三分之一,因而提供殻體材料僅一額外層。 , 此舉可導致裝置之厚度降低及減輕重量大約等於可動殻體 部分之重量。此外,當無線雷話10延伸至其開啟位置20時 ,聽茼26及擴音器28轉換器仍保留在第三殼體部分16之中 心袖30上*可使人口及耳之對齊甚為方便舒遘。 無線電話10尚包括一顯示器46及數據繪入装置,如鍵墊 :-------------------------------------------------------------------.广......................^ ..............一........-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XS)甲4規格(210X 297公釐1 禮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货 A6 B6 五、發明説明Π9 ) 48,最奸耩合至第三殻體部分16之側邊32。當無線電話10 變小時,顯示器46及鍵墊48之空間甚小。但無線電話之設 計在於更多能力俾提供較大之眼務管圍,因此痛要更多之 顯示器46及鐽墊48資源以支援擴增之能力。擴增能力之例 證為增加一選擇性呼叫接收機功能,如傳統試呼叫器功能 給無線雷話10。此檷擴增能力之問題巳經克服,即,將無 線通信装置〗〇有關之呼叫及無線電話之横式使之與移動在 閉合18及開啟2Ό位置之間的第一 12及第二14般體部分中至 少一個有關聯。 顯示器功能之擴增之達成係經由在第二般體部分14移向 閉合位置18時顯示呼叫資訊,而在第二殻體部分14移向開 故殻鵂部分20時顯示無線電話資訊。 鍵墊功能之擴增之達成係經由在第二殻體部分14在其閉 合位置18時使呼叫功能與其發生問題,而在第二殻體部分 14移向開啟殼體位置20時將無線電話功能與其發生關聯。 如圖1及2顯示,裝置之二種橫式並不僅限於無線電話 及呼叫功能、本發明之特點希望包括任何二揮模式之迷你 化裝置。包栝,二種模式可包括:無線電話對筆記本功能 ,私人對不需手之通話及细胞對無綳功能。 R 顯示器46及鍵墊48最好由可移動之殻體部分所遮蓋如圖 5及6所示者,但不必蓋住而獲得由可移動殻體部分所提 供之檐增功能,如Μ圖1及2所討論者。 在圖5及6中所示之無線通信装置1〇之另-獨特性質為一 實質上透明部分50,今后稱之透鏡,耦合至第二殻體部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本頁) .裝 .訂 皮. -21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XSj甲4規格’210x297公釐.1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Φ合作社印製 A6 _B6 五、發明説明(20 ) 14在相似之阃1及2之討論中,透鏡50係耦合至第二毅體 部分14·俾透鏡在第二殻體部分移向其閉合殼體位置18時 係配置在顯.示器46對面之一邰分。因此,顯示器功能得K 擴增,因為其在第二殻體部分在其閉合位置18時可以使用 。當然,必要時透鏡亦可耦合至可移動之殼體部12及14, 根據上述之鐽塾之擴展功能•蓋住之顯示器46在殻體部分 移至閉合殻體位置18時提供呼叫資訊•而在般體部分移向 其開啟位置2 0時提供無線鬣話資訊。 圖5及6中所示之無線通信裝置10尚有一獨特特性,即 _蓋裝置5 2耦合至第二毅體部分14。如在圖1及2所討論 者’ _蓋52係耦合至第二紐體部分俾鍵蓋52在第二殻體部 分14移至其閉合位置18時實際上係配置在鍵墊54相對之一 部分。键薷5 2係由一般彈性體材料姐成並穿出第二殻體部 分之厚度。鐽蓋52係經由夾層之連接板在第二殻體部分14 之各蹰間內接各键蓋而耦合至第二殻體部分14上。因此鍵 塾之功能得Μ擴增,因為當第二殻體部分14在其閉合位置 18時可Μ使用。當然,更多之鐽蓋可以在必要時耦合至第 一殼體部分12。根據上述之鍵墊之擴增功能,鐽墊54之被 ••'ν'- 蓋住部分在第二殻體部分14移至其閉合位置18時提供呼叫
R 功能’又當第二殼體部分14移至其開啟位置20時,提供無 線窜話功能。 _ 3及4所示之無線通信裝置10另外一獨特之性質為一耦合至 第—毅聘部分12之天線56。一收發機(圖7)配置在第三殺 聘部分16之內。天線56係耦合至收發機及第一殼體部分12 .......................................... . . .........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塡窩本頁) 22 -
204875 A6 B6 烴濟部中央標準局员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1 ) 。天煉56可在第一,閉合位置在袋58之60處與在第二,開 故天線位置以參考號62代表之間移動並能延伸超過第一殺 镅部份12。.天線56如圖示可Μ滑動耦接至在天線位置60及 62間之第一殻體部分12。天線最好能延伸超過具有膣简26 轉換器之殻體部分俾天線可超過人之頭部。 由於無線電話10之第一般體部分12之長度約等於第三殻 體部分16之長度,一個傳统天線超過第三殻鸦部分16但不 致超遇第一毅體部分12之長度。在此位置時,陰影現象會 降低天線56之性能。但如將天線56延伸超遇第一可移動般 賴部分12,即可將天線56延伸至距離無線電話之更逮位置 ,因此可克服陰影琨象,天埭之性能得以提高。 參考圖7 ,其中所示者為圖卜6中無線電話10之方塊圖 ,此方塊圖包括一天線56·接收櫬702 ,記憶體703 ,顯 示器46,鍵墊48,處理機706 ,聽茼26,擴音器28,發射 機709及一電源712 。記憶體703含一般之僅讀記憶體 (ROM)* 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一電可擦拭之可程式僅 讀記憶體(EEPR0M)可在處理機706之内部或外部。無線電 話10係一種结胞可攜帶式,如模號F09HYD8363BG由伊州 6 0 0 4 8 之 L i - D e r t y V i 1 1 e · N 〇 r t h ϋ · S ♦ H g h w a y 4 5 , 1 6 0 0 號 之Motorola公司所造者。 ’ 無線電話10亦可耦合至一選擇之呼叫接收機單元i或呼叫 器713 。選擇性接收機713之型別如模號A04JRC566 /A , 亦由位於 1 5 0 0 N . W · 2 2 n d A v e n u e,B 〇 y n t ο η B c a c h , F1 3342b-8292 之 Motorola 公司所造。 ;.................................................................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3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I國家標準(CNS;甲4規格! 210X 297公发I~ Α6 Β6 五、發明説明(22 ) _7中不論是在方塊70卜712中之無線電話1〇或與呼叫 器713之姐合之细節部分及其間之功能闞係在本技蓊均甚 為熟知故不作進一步之說明,但區別已热知之部分與本發 明之較佳具體實例為唯一之例外。 如圖卜6中所討論者,無線電話10實施某些工作KW懕 可移動殼艄部分之位置之任務。此可用開關711 Μ完成之 。當殻艚部分之一在其閉合位置,此開關為閉合電路因此 可發出一理輯低之控制信號704至處理櫬,同理,當殺體 部分在其開故位置,開關71〗為開路,故發出一理輯高控 制信號704至處理機706 。 . 處理機706係Μ預定組指令予以程式,該指令根據自開 關711選至處理機706之控制信號704來控制無線電話10 之各方塊之功能。例如,處理櫬7 06可視開翮711之狀態 而通應無線電話或呼叫器模式而改變鐽墊48及顯示器46。 .................................................~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4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櫺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奴 -24 -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I C N: S i甲4規格,210 X 2 9 7公釐;

Claims (1)

  1. 第82109988號專利申請荼 甲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83年11月) A8 B8 C8 D8 作"月〆. 六、申請專利範圍 —Μ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裝置U0 )使用之殼體組件,其持 遨為: 第¥, 第 其中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榖體部 而耦合至一第一位置(1 8 )與一第二位置 0體部分(1 6 ); 其中第一穀體部分 缌長度大於第三骹體 榖體部分U 2 ); 殼體部分(1 4 );及 殼髑部分(1 6 ); 分(1 4 )均可移動 (2 0 )之間之第三 其中當第一榖體部 2 . 第一 三穀 其 第二 部分 根撺 (10) 其 位置(1 8 )時無線 體部分(1 (5 )之長 中當第一穀髏部 位置(2 0 )時無線 (1 6 )兩倍之長度 申請專利範圍第 使用之一殼體姐 中當第一殼體部 (1 2 )與第 部分(1 (3 ) 分ί 1 2 )與 通信装置 度;及 分(1 2 )與 通信装置 二殼體部分(1 4 )之一结合 之一長度; 第二殻體部分(1 4 )均移至 (1 0 )之一長度約駱等於第 第二穀體 (.1 0 )之長 部分(1 4 )均移至 度大於第三殼體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一泣置!: 1 8 )時第一 殼體部分(1 4 )之一尾 第三殼體部分(1 6 )之 其中當第一殼體部 第二位置(2 0 )時第一 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裝置 件: 分(1 2 )與第二殼體 殼體部分U 2 )之一 端(2 4 )之間之一距 長度;及 分(1 2 )與第二殼體 殼體部分(1 2 )之尾 部分(1 4 )均移至 尾端(2 2 )與第二 離係小於或等於 部分(1 4 )均移至 端(2 2 )與第二殼 n^— i m n 丨-m -MJ ml 1 m ^ ^¾. 、?( A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8 8 8 8 ABCD 六、申請專利範圍 聘部分(1 4 )之尾端(2 4 )之間之距離ί糸大於第三骰體部分 (1 (5)長度之兩倍> 3. 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组件 > 其中當第一 S3體部分與第二 骰體部分均移至第一位置(1 δ )第一榖體部Π 2 )之一尾端 (2 2 )伸越第二殼體部分之一尾端(2 4 )。 4 . 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姐件,其中當第一殻體部分(1 2 )與 第二殻髑部分(14)均移至第一位置(20)時至少第一殻鹘 部(12丨之一部分與至少第二殻體(14)之一部分係位於實 質上相同之平面上。 5 . 根據申謅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倍装置 U 0 )使用之一榖體组件,其中第一位(1 8 )與第二位置 (2 ())尚分別包含一收放位置與一末收收位置: 6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經濟部t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窍本頁) (1 0 )使用之一殼體姐件 > 其中當第一榖體部分(1 2 )與 第二穀體部分(1 4 )被移至第一位置(1 8 )時第一殼體部 (1 2 )與第二0體(1 4 )至少部分地遮蓋第三穀體部分 (1 6 )之一測(3 2 ),&當第一 0體部分(1 2 )與第二穀體部 分(1 4 )被移至第二位置(2 0 )時第一骹體部分(1 2 )與第二 殼體部分(1 4 )至少部分地曝露第三殼體部分(1 6 )之一測 (32卜 7. 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组件: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第一殼體部分(1 2 )適於接納一聽茼(2 6 );及 其中第二榖體部分ί 1 4 )適於接納一擴音器(2 8 ) ·〜 8 . 根據申請專利範阐第7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倍装置 (10)使用之一殼體組件,其中當第一榖體部分(12)與 第二穀f I部分(1 4 )均移至第二泣置(2 0 )時聽茼(2 (5)與擴 音器(2 8 )實質上對齊於第三骹髑部分(1 6 )之一中心軸 9 . 根棟申請專利範圃第7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裝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組件,其中第三殻體部分(1 6 )尚包 含: 耦合於聽茼(2 6 )之一接收機(7 0 2 );及 耦合於擴音器(2 8 )之一發射機(7 0 9 )。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姐件,其中至少第一穀體部分(1 2 ) 與第二穀體部分(1 4 )之一者係旋轉地耦合至第三殼體部 分(16)。 1 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穀體組件,其中至少第一殼體部分Π 2 ) _與第二殼體部分(1 4 )之一者ί糸滑動地耦合至第三殼體部 分(1Γ)): 1 2 .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组件,其中第三榖體部分(1 6 )尚包 含: 一顯示器(4 6 );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 297公釐) --------^—裝----J--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買) 經濟部4*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一鍵塾(4 3 α 13.根據申諳專利範園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倍装置 (1 0 )使用之一骹體组件,其持徵為尚有一耦合器,供分 別耦合第一位置(1 8 )與第二位置(2 0 )之間第一骹體部分 (1 2 :!之·移勤Μ至第一泣置(1 8 )與第二位置(2 0 )之間第 二殼fl部分(2 0 )之移動: Μ .根據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殻體姐件,其特澂為尚有一制動器,供制 lh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穀體部分(1 4 )之至少一者於 第一位置(1 8 )與第二位置(2 0 )兩者上。 15.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裝置 (Ί 0 )使用2 —穀體組件 > 其中當至少第一骰體部分 (1 2 )與第二0體部分(1 4 )之一者被移至第一位置(1 8 ) 時無線通信装置(1 0 )操作成一尋呼器,且當第一穀體部 (1 2 )與第二殼體(1 4 )之至少一者被移至第二位置(2 0 )時 操作成一雷話。 1 6 .根撺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穀體姐件•其持徵尚為: 一數據揄出單元,供當至少苐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 穀體部分(1 4 )之一者被移至第一位置(1 8 )時提供一第一 資訊姐,且當至少第一殼體部(1 2 )與第二0體(1 4 )之一 者被移至第二位置(20 )時提供一第二資訊姐 1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η使甩之一穀體組件,其中數據輸出單元涤一顯示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癀) --------^ 1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苟本買) 訂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8 8 8 ABCD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5 ): 18.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適於供--無線通佶装置 (10 )使用之一殼髑组件,其特徵尚為: 耦合至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13體部分(1 4 )之至少 一者之一透鏡(5 0 ),且被配置成當第一穀體部分(1 2 )與 第二0體部分(1 4)之至少一者被移至第一位置(1 8 )時相 對於數據输出單元之至少一部分。 1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Π 0 )使用之一穀體姐件,其特徵尚為: 一數據輸入單元,供當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骹體 部分U 4 )之至少一者被移至第一位置(1 8 )時提供第一输 入資訊,目.當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榖體部分(1 4 )之 至少一者被移至第二位置(2 0 )時提供第二耥人資訊, 2 0 .根撺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装置 (1 0 )使用之一 0體姐件,其中數據输入蜇元係一键墊 (48)。 2 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適於供一無線通信裝置 (1 0 )使用之一殼體姐件,其特徵尚為: 一鍵墊(5 2 ),耦合於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穀體部 分(1 4 )之至少一者,且被安置成當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 第二穀體部分(1 4 )之一者被移至第一位置(1 8 )時相對於 數據輸入單元之至少一部分。 2 2 . —種適於供一無線霄話使用之殼體姐件,其特徵尚為: --------1 —裝-- (請先閒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線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適於接納一聽茼(2 (5 )之一第一榖體部分(1 2 ); 適於接納-一擴音器(2 8 )之一第二穀體部分(1 4 );及 適於接納一接收磯(7 0 2 )與一發射機(7 0 9 )之一第三 穀體部分Π 6 ); k其中接收機(7 0 2 )波耦合至聽茼(2 6 )且發射機(7 0 9 )被 耦合至擴音器(2 8 ); 其中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穀體部分(1 4 )均被移動 地耦合至界於一收政位置(1 8 )與一未收放位置(2 0 )之間 之第三榖體部分(1 6 ); 其屮第一殼體部分(12 )與第二殼體部分(1 4 )之一结合 之漶長度大於第三殼體部分(1 6 )之一長度; 其中當第一 0體部分(1 2 )與第二設體部分(1 4 )均移至 收枚位置(丨8 )時無線通信装置U 0 )之長度約路等於第三 殼體部分(1 6 )之一長度;及 其中當第一殼體部分(1 2 )與第二殼體部分(1 4 )均移至 未收放位置(2 0 )時無線通信装置(1 0 )之長度大於第三穀 體部分(1 β )長度之兩倍。 --------^—裝----^--if-----{線 (請先閉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令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TW082109988A 1992-12-02 1993-11-26 TW294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7/984,636 US5907615A (en) 1992-12-02 1992-12-02 Minia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94875B true TW294875B (zh) 1997-01-01

Family

ID=2553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2109988A TW294875B (zh) 1992-12-02 1993-11-26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4) US5907615A (zh)
EP (1) EP0629326B1 (zh)
JP (1) JP2676428B2 (zh)
KR (1) KR0160950B1 (zh)
CN (1) CN1091873A (zh)
BR (1) BR9305827A (zh)
CA (1) CA2127268C (zh)
DE (1) DE69330876D1 (zh)
FR (1) FR2698747B1 (zh)
HU (1) HUT68096A (zh)
IT (1) IT1262465B (zh)
MX (1) MX9307579A (zh)
TW (1) TW294875B (zh)
WO (1) WO19940130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4518B2 (en) 2001-11-05 2005-08-23 Quanta Computer Inc. Mobile phone with a hidden input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7615A (en) * 1992-12-02 1999-05-25 Motorola, Inc. Minia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755096B2 (ja) * 1993-02-26 1998-05-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構造
JP2690685B2 (ja) * 1994-04-18 1997-12-10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機能付携帯無線機
JP2595932B2 (ja) * 1994-05-18 1997-04-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JP2658928B2 (ja) * 1994-11-30 1997-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機
US5715524A (en) * 1995-02-06 1998-02-03 Motorola,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ovable housing element control
DE29503827U1 (de) * 1995-03-07 1995-11-16 Siemens AG, 80333 München Abdeckung für ein Display
GB2308486A (en) * 1995-12-21 1997-06-2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isplay apparatus for hand held equipment
AU1889897A (en) * 1996-02-26 1997-09-10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Radio telephone
JPH1093668A (ja) 1996-09-19 1998-04-10 Nec Corp 携帯無線機
AU5355898A (en) * 1996-11-20 1998-06-10 Ericsson Inc. Protective cover for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US6035035A (en) * 1996-12-19 2000-03-07 Classicom, Llc Wrist mounted telephone device
FR2758671A1 (fr) * 1997-01-17 1998-07-24 Motorola Inc Telephone cellulaire repliable en trois parties
KR100229870B1 (ko) * 1997-05-13 1999-11-15 윤종용 플립형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플립커버장치
US20050013433A1 (en) * 1997-06-02 2005-01-20 Firooz Ghassabian Wrist-mounted telephone device
KR19990000037A (ko) * 1997-06-02 1999-01-15 윤종용 양방향으로 플립커버가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
US6094565A (en) * 1997-06-30 2000-07-25 Motorola, Inc. Close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5953413A (en) * 1997-07-14 1999-09-14 Motorola, Inc. Close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FI104927B (fi) 1997-10-02 2000-04-2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atkaviestin
AU4790297A (en) * 1997-10-31 1999-05-24 Maxon Systems Inc. (London) Ltd. Cellular handheld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US6164531A (en) * 1998-01-16 2000-12-26 Motorola, Inc. User interface card for use with a device
GB2334850A (en) * 1998-02-27 1999-09-0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 keyboard cover mounted upon sliding rods
FR2775857A1 (fr) * 1998-03-03 1999-09-03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eil electronique a clavier variable
FI112759B (fi) * 1998-03-18 2003-12-31 Nokia Corp Teleskooppipuhelin
GB2372666B (en) 1998-05-08 2002-11-27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9801970L (sv) * 1998-06-03 1999-12-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 elektronisk anordning
FI112573B (fi) * 1998-06-04 2003-12-15 Nokia Corp Kamerallinen matkaviestin
US6429846B2 (en) 1998-06-23 2002-08-06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for touchpads and other touch controls
AU5492199A (en) * 1998-08-21 2000-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ousing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DE19983578T1 (de) * 1998-09-25 2001-10-18 Ericsson Inc Mobiltelefon mit schwenkbarer Antenne
US6469891B1 (en) * 1999-03-01 2002-10-22 Hitachi, Ltd. Information processor
FR2790894B1 (fr) * 1999-03-10 2001-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Telephone mobile comportant un ecran d'affichage et un volet articule au-dessus du clavier
FR2790895B1 (fr) * 1999-03-10 2001-06-01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Telephone mobile a volet articule au-dessus du clavier
JP4298054B2 (ja) * 1999-04-23 2009-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形無線装置
FI991007L (fi) 1999-05-03 2000-11-04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Liukukannellinen elektroninen laite
GB2355147B (en) 1999-10-08 2003-12-3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portable device
GB2355149B (en) * 1999-10-08 2003-12-17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portable device
GB2355127B (en) 1999-10-08 2004-04-2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 portable device
FR2802046B1 (fr) * 1999-12-01 2002-04-19 Sagem Poste telephonique sans fil a antenne integree et a cache-clavier coulissant
US6822635B2 (en) 2000-01-19 2004-11-23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interface for laptop computers and other portable devices
KR20000064177A (ko) * 2000-05-01 2000-11-06 권용순 이동 단말기
US6405061B1 (en) 2000-05-11 2002-06-11 Youngbo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ent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device
US6625469B1 (en) 2000-08-09 2003-09-23 Motorola, Inc. Upper support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2182783A (ja) * 2000-10-02 2002-06-26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CN100533367C (zh) 2001-08-25 2009-08-26 金时焕 便携式多显示屏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JP2003179678A (ja) * 2001-10-03 2003-06-27 Nec Corp 携帯電話機
US6950516B2 (en) * 2001-10-05 2005-09-27 Nokia Corporation User changeable electronic device/mobile phone covers and method
US6934568B2 (en) * 2002-03-08 2005-08-23 Motorola, Inc. Extending hinged flip apparatus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193411B2 (ja) * 2002-04-26 2008-1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7257430B2 (en) * 2002-05-11 2007-08-14 Motorola, Inc. Self configuring multiple element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560783U (en) * 2002-06-24 2003-11-01 Benq Corp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7779166B2 (en) * 2002-12-08 2010-08-17 Immersion Corporation Using haptic effects to enhance information content in communications
US8830161B2 (en) 2002-12-08 2014-09-09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 virtual touch haptic effect to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60136630A1 (en) * 2002-12-08 2006-06-22 Immersion Corporation, A Delawar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haptic messaging to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80133648A1 (en) * 2002-12-08 2008-06-05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Haptic Messaging to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60136631A1 (en) * 2002-12-08 2006-06-22 Immersion Corporation, A Delawar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haptic messaging to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059088B2 (en) 2002-12-08 2011-11-15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haptic messaging to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6856792B2 (en) * 2002-12-30 2005-02-15 Motorola, Inc. Self operating open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6898073B2 (en) * 2002-12-31 2005-05-24 Mitach International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40185922A1 (en) * 2003-02-06 2004-09-23 Thomas Sutton Smartphone with novel opening mechanism
WO2004073284A2 (en) * 2003-02-06 2004-08-26 Flextronics Sales & Marketing (A-P) Ltd.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digital camera, and pda, with swivel mechanism providing access to the interface elements of each function
US6989984B2 (en) * 2003-02-19 2006-01-24 Flextronics Ap, Llc Personal entertainment device (PED) with double-opening flap
TWI223629B (en) * 2003-03-21 2004-11-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Multi-function product capable of detecting slope of a second functional machine installed above a first functional machine
ATE341863T1 (de) * 2003-04-30 2006-10-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 Ab Klappmobiltelefon mit einer externen flachantenne
KR100547766B1 (ko) * 2003-09-22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디에이 겸용 게임용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KR100532334B1 (ko) * 2003-11-26 2005-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겸용 폴딩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US20060066569A1 (en) * 2003-12-08 2006-03-30 Immersion Corporation, A Delawar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haptic messaging to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608726B1 (ko) * 2003-12-09 2006-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슬라이드형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1094963B1 (ko) 2004-05-13 2011-12-16 플렉스트로닉스 에이피, 엘엘씨 이중-개방 플랩을 갖는 개인용 오락 디바이스(ped)
US20060009255A1 (en) * 2004-06-29 2006-01-12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concept with a slide and twist mechanism
FR2878678A1 (fr) * 2004-11-26 2006-06-02 Philippe Ifrah Boitier de telephone portable a double ouverture
US20060120029A1 (en) * 2004-12-03 2006-06-08 Gwan-Woo Ryu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protruding keypad
USD542753S1 (en) * 2005-01-10 2007-05-15 Nokia Corporation Handset
KR100651471B1 (ko) * 2005-01-12 200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폴딩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
US20060176660A1 (en) * 2005-02-07 2006-08-10 Ahmad Amiri Ultra mobile communicating computer
US7483727B2 (en) 2005-04-04 2009-01-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having improved antenna impedance match and antenna gain from RF energy
FR2887729B1 (fr) * 2005-06-24 2007-10-26 Jean Etcheparre Telephone mobile autonome, sans fil, integrable dans le boitier d'un ordinateur portable et capable de fonctionner sous deux modes distincts, "telephone sans fil" ou "microphone sans fil"
US20070142101A1 (en) * 2005-08-23 2007-06-21 Sudhir Seshagiri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rotatable keypad
CA2630496A1 (en) * 2005-12-09 2007-06-14 Marc Weinstein Multi-panel sliding cover for a device
US7846027B2 (en) * 2006-05-30 2010-12-07 Nokia Corpora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80057949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Martin Wraber Christens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082631B2 (en) * 2007-06-19 2011-12-27 Nokia Corporation Folding mechanism for compact device
WO2009034647A1 (ja) * 2007-09-14 2009-03-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装置
WO2010062402A1 (en) * 2008-11-26 2010-06-03 Global Market Development, Inc. Integrated telecommunications handset
US7911773B2 (en) * 2008-12-17 2011-03-2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with user interface
US8591128B2 (en) * 2009-07-01 2013-11-26 Nokia Corporation Extendable mechanism
JP2011124964A (ja) * 2009-12-14 2011-06-23 Shinji Abiru 携帯電話
TWM454569U (zh) * 2012-12-28 2013-06-01 Quanta Comp Inc 平板電腦
US20150193009A1 (en) * 2013-06-29 2015-07-09 Intel Corporation Foldable configurations for a thumb typing keyboard
TWI486746B (zh) * 2013-09-05 2015-06-01 Quanta Comp Inc 電子裝置
USD750590S1 (en) 2014-06-03 2016-03-01 Ofer Shepher Telephone base station
USD753089S1 (en) 2014-06-03 2016-04-05 Ofer Shepher Mobile telephone
USD997898S1 (en) 2020-11-09 2023-09-05 Ofer Shepher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9983A (en) * 1957-05-02 1963-11-05 Glenn F Cooper Circuits with distributed characteristics
US4063046A (en) * 1974-09-24 1977-12-13 Jerome D. Schiffman Telephone mounted calculator
US4517660A (en) * 1980-03-27 1985-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4313119A (en) * 1980-04-18 1982-01-26 Motorola, Inc. Dual mode transceiver antenna
DE3323858A1 (de) * 1983-07-01 1985-01-03 Erwin Brandenstein Schnurloses fernsprechgeraet
DE3401518A1 (de) * 1984-01-18 1985-07-25 Ant Nachrichtentech Tragbares funktelefon
US4855746A (en) * 1984-07-30 1989-08-08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device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JPS6198059A (ja) * 1984-10-18 1986-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タ−ホン
JPS6198060A (ja) * 1984-10-18 1986-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タ−ホン
US4845772A (en) * 1988-06-13 1989-07-04 Motorola, Inc.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with control switch disabling
FR2593985A1 (fr) * 1986-02-05 1987-08-07 Wansor Investments Ltd Telephone lumineux
JPS6392132A (ja) * 1986-10-06 1988-04-22 Toshiba Corp コ−ドレス電話装置
US4747122A (en) * 1986-10-27 1988-05-24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Mobile paging call back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USD298244S (en) 1986-12-27 1988-10-25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ortable handset radio telephone
USD297735S (en) 1987-02-24 1988-09-20 Motorola, Inc. Housing for a portable handset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USD297734S (en) 1987-02-24 1988-09-20 Motorola, Inc. Housing for portable handset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USH610H (en) * 1987-08-17 1989-03-07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Cellular pager
USD300827S (en) 1987-09-11 1989-04-25 Motorola, Inc. Housing for a portable handset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USD300742S (en) 1987-09-11 1989-04-18 Motorola, Inc. Housing for a portable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CA1300289C (en) * 1987-10-27 1992-05-05 Paul Anton Nysen Passive universal communicator
US4899368A (en) * 1988-01-22 1990-02-06 Lisa Krohn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electrical devices
USD304189S (en) 1988-07-05 1989-10-24 Motorola, Inc. Housing for portable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JPH0666825B2 (ja) * 1988-09-08 1994-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USD305427S (en) 1988-10-11 1990-01-09 Motorola, Inc. Housing for a portable handset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US4847818A (en) * 1988-10-31 1989-07-11 Timex Corporation Wristwatch radiotelephone
JPH02261224A (ja) * 1989-03-31 1990-10-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無線機
GB2235606B (en) * 1989-08-24 1994-03-30 Technophone Ltd Portable telephone
US5175759A (en) * 1989-11-20 1992-12-29 Metroka Michael P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movable element control interface
JPH03160851A (ja) * 1989-11-20 1991-07-10 Fujitsu Ltd 携帯電話機
JPH0423547A (ja) * 1990-05-18 1992-01-27 Hitachi Ltd 無線電話機
USD326091S (en) 1990-06-27 1992-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lding handset telephone or similar article
FI85776C (fi) * 1990-08-20 1992-05-25 Nokia Oy Ab Transportabel personlig arbetsstation.
JP3109089B2 (ja) * 1990-08-31 2000-1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畳式携帯電話機
JPH04117849A (ja) * 1990-09-07 1992-04-17 Fujitsu Ltd カード式電話機
JPH04152724A (ja) * 1990-10-17 1992-05-26 Hitachi Ltd 携帯無線電話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5177784A (en) * 1990-11-15 1993-01-05 Robert Hu Head-set telephone device and method
JP3085718B2 (ja) * 1991-02-28 2000-09-11 株式会社東芝 二つ折り形携帯通信装置
NL9100538A (nl) * 1991-03-26 1992-10-16 Ericsson Radio Systems Bv Oproepeenheid van een personenoproepstelsel.
USD326451S (en) 1991-04-04 1992-05-26 Parker Instrument Corp. Telephone
USD326452S (en) 1991-04-04 1992-05-26 Parker Instrument Corp. Telephone
JP3120479B2 (ja) * 1991-07-23 2000-12-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電話装置
DE69216971T3 (de) * 1991-09-26 2004-05-19 Casio Computer Co., Ltd. Tragbarer Telefonapparat mit einer elektronischen Notizbuchfunktion
JP2689785B2 (ja) * 1991-09-30 1997-1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小型携帯無線機
JPH0591022A (ja) * 1991-09-30 1993-04-09 Casio Comput Co Ltd ページヤ機能付き携帯電話装置
JPH05211693A (ja) * 1992-01-30 1993-08-20 Sony Corp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US5224151A (en) * 1992-04-01 1993-06-29 At&T Bell Laboratories Automatic handset-speakephone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H0661910A (ja) * 1992-04-21 1994-03-04 Nec Corp 携帯電話装置
JP3268467B2 (ja) * 1992-09-08 2002-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話機
US5907615A (en) * 1992-12-02 1999-05-25 Motorola, Inc. Minia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5465401A (en) * 1992-12-15 1995-11-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information transfer
US5335276A (en) * 1992-12-16 1994-08-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information transfer
JP2958213B2 (ja) * 1993-06-08 1999-10-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ヘテロ接合バイポーラトランジスタ
US5440629A (en) * 1993-07-02 1995-08-08 Gray; Robert R. Changeable contour construction of wireless telephone
JP2630224B2 (ja) * 1993-09-30 1997-07-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US5485517A (en) * 1993-12-07 1996-01-16 Gray; Robert R. Portable wireless telephone having swivel chassis
JP2690685B2 (ja) * 1994-04-18 1997-12-10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機能付携帯無線機
US5584054A (en) * 1994-07-18 1996-12-10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movable front cover for exposing a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US5715524A (en) * 1995-02-06 1998-02-03 Motorola,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ovable housing element control
US5818924A (en) * 1996-08-02 1998-10-06 Siemen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Combined keypad and protective cov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4518B2 (en) 2001-11-05 2005-08-23 Quanta Computer Inc. Mobile phone with a hidden inpu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676428B2 (ja) 1997-11-17
KR950700654A (ko) 1995-01-16
CA2127268C (en) 1998-09-29
FR2698747B1 (fr) 1998-11-13
US5907615A (en) 1999-05-25
US6157718A (en) 2000-12-05
US6154540A (en) 2000-11-28
EP0629326A1 (en) 1994-12-21
FR2698747A1 (fr) 1994-06-03
BR9305827A (pt) 1997-02-18
CN1091873A (zh) 1994-09-07
HU9402174D0 (en) 1994-09-28
ITRM930800A1 (it) 1995-06-01
IT1262465B (it) 1996-06-19
EP0629326B1 (en) 2001-10-04
MX9307579A (es) 1994-06-30
US20020057794A1 (en) 2002-05-16
JPH07503119A (ja) 1995-03-30
DE69330876D1 (de) 2001-11-08
US6466667B2 (en) 2002-10-15
CA2127268A1 (en) 1994-06-09
HUT68096A (en) 1995-05-29
WO1994013088A1 (en) 1994-06-09
EP0629326A4 (en) 1997-06-18
ITRM930800A0 (it) 1993-12-01
KR0160950B1 (ko) 199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94875B (zh)
US6052464A (en) Telephone set having a microphone for receiving or an earpiece for generating an acoustic signal via a keypad
JP2595932B2 (ja) 携帯無線機
US20060121852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JP3576900B2 (ja) 携帯電話機
US6850780B1 (en) Compact palmtop computer system and wireless telephone with foldable dual-sided display
MXPA01011556A (es) Dispositivo combinado de asistente digital personal/telefono.
US8374374B2 (en) Headset with a pivoting microphone arm
KR20040021366A (ko) 확장 데이터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정보 단말기
US20170242659A1 (en) Steering device for a dictation machine
GB2317531A (en) Folding portable telephone
TWD106978S1 (zh) 攜帶式無線電話機
US9223339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detachable protection cover
CA2915254C (en) Foldable curv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insertion into hip pocket
US20030092468A1 (en) Combination thinline phone and PDA
US2005004901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80200216A1 (en) Car-mounted wireless handfree system for cellular phones and method of use with full size handset, keypad, display, and speaker phone
US20060067547A1 (en) Stereo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0411409C (zh) 一种具有微型扬声器的移动通信终端
JPH0580188B2 (zh)
CN101064740B (zh) 一种翻盖手机
DE29519570U1 (de) Mobiler, modularer Computer mit Tele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en
CN208724159U (zh) 一种便携式头戴可折叠蓝牙耳机
CN219304876U (zh) 一种折叠双支架保护套
CN207022174U (zh) 具有隐声开关的耳机麦克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