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2423963A - 針對rsv及mpv副黏液病毒之廣效中和抗體 - Google Patents

針對rsv及mpv副黏液病毒之廣效中和抗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23963A
TW202423963A TW112128214A TW112128214A TW202423963A TW 202423963 A TW202423963 A TW 202423963A TW 112128214 A TW112128214 A TW 112128214A TW 112128214 A TW112128214 A TW 112128214A TW 202423963 A TW202423963 A TW 2024239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seq
functional variant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麗莎白 卡梅羅尼
戴維德 寇提
盧卡 皮科里
哥吉 史內爾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休曼斯生物醫藥公司
美商維爾生物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休曼斯生物醫藥公司, 美商維爾生物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休曼斯生物醫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2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396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0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 C07K16/1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viruses from RNA viruses
    • C07K16/1027Paramyxoviridae, e.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2Increased effector function due to an Fc-mo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n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可結合到RSV和/或MPV融合醣蛋白且可中和RSV和/或MPV感染之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亦提供編碼抗體之多核苷酸、包含該等多核苷酸之載體、可表現該抗體之宿主細胞、相關組成物,以及使用本文揭示之組成物以例如治療或預防RSV和/或MPV感染之方法。

Description

針對RSV及MPV副黏液病毒之廣效中和抗體
本發明係關於可結合到RSV和/或MPV融合醣蛋白且可中和RSV和/或MPV感染之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間質肺炎病毒(MPV)為常見之感冒病毒,其屬於副黏液病毒家族(paramyxovirus),有共同標靶群且代表新生兒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之主要健康問題。
RSV為全球嬰兒和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0.5%至3.2%之感染RSV的兒童需要住院治療(Thompson et al.,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9:179-186(2003)),而5%至10%之兒童具有長期嚴重感染,咸信此因素使兒童後期容易出現喘息和哮喘樣症狀。對RSV之免疫力似乎是短暫的,因此,頻繁發生再次感染(Ogra,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5 Suppl A:S119-126(2003))。
人MPV於2001年首次被分離出來,現已被認為是嬰兒及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大原因;據估計,該病毒感染超過50%之二歲前嬰兒和幾乎所有五歲前之兒童。MPV約佔住院幼兒呼吸系統疾病之5%至15%(亦,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Practic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Practice 17:466-469(2004);Williams et al., N Engl J Med 350:443-450(2004))。MPV感染為高危早產兒、早產兒慢性肺病、充血性心臟病和免疫缺陷之重大疾病負擔(Martino et al.,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11:781-796(2005))。
由於MPV和RSV盛行並與冬季流感重疊,共同感染MPV和RSV可能很常見。儘管尚不清楚該二種病毒之間是否可發生協同病理學,但在一些同時感染MPV和RSV之兒童中可觀察到導致特別嚴重之呼吸道疾病惡化(Greensil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9:372(2003))。
RSV(其屬於肺病毒亞科之肺病毒屬)和MPV(其屬於肺病毒亞科之間質肺炎病毒屬)在彼等之基因結構上有一些相似之處,儘管MPV缺乏RSV中發現之非結構基因NS1和NS2。該RSV和MPV外膜含有三種病毒編碼之跨膜表面醣蛋白:主要之附著醣蛋白G、融合醣蛋白F和小疏水性SH蛋白。儘管RSV和MPV外膜含有功能上相似之蛋白,但重要的是注意RSV和MPV之F蛋白僅具有33%的胺基酸序列同一性。
RSV和MPV F醣蛋白藉由病毒體外套膜與宿主細胞質膜之間的融合來指導病毒滲透。隨後在感染中,表現在細胞表面之F蛋白可介導與鄰近細胞融合以形成合胞體(syncytia)(Collins et al., PNAS 81:7683-7687(1984))。在該二種情況下,該由蛋白水解裂解創建且含有疏水性胺基酸延伸之F次單元的N端(稱為融合肽)直接插入標靶膜以起始融合。與靶細胞結合且隨後活化後,該亞穩態之融合前F蛋白經歷一系列結構重排而導致該融合肽插入該靶細胞膜,隨後形成穩定之螺旋束,該螺旋束係在病毒膜和細胞膜相對時形成。該等結構變化導致形成穩定之融合後F蛋白。
美國僅核准一種RSV疫苗且僅適用於老年患者,並且沒有可用之MPV疫苗。儘管RSV病例使疫苗之製造清楚,甚至開發出更多疫苗,但並非所有年齡層的人均可輕易取得該等疫苗。
血清抗體在防止RSV病毒方面之作用的證據已從流行病學和動物研究中浮現。在嬰兒中,母體傳遞之抗體的力價與對嚴重疾病之抵抗力有關(Glezen et al.,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98:708-715(1981)),而在成人中,在高水準之血清RSV中和抗體的存在下可減少呼吸道涉入之發生率和嚴重程度(Mcintosh et al.,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38:24-32(1978))。單株抗體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Synagis)已註冊用於預防早產兒之RSV感染。然而,帕利珠單抗並不總能有效預防RSV感染,且為治療上無效的。此外,在帕利珠單抗之存在下,RSV在動物肺部的複製延長,隨後出現抗性病毒株(Zhao and Sullender, Journal of Virology 79:3962-3968(2005))。另一種單株抗體尼賽韋單抗(nirsevimab)(阿斯利康/賽諾菲)最近在歐洲獲得批准且目前仍處於用於嬰兒和幼兒RSV感染的批准過程中,而克萊羅單抗(clesrovimab)(默克)目前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尚無可用之針對該抗體的長期研究。目前尚無用於治療或預防MPV感染之單株抗體。
缺乏用於最嚴重形式之RSV感染的良好工作動物模型與RSV和MPV為宿主限制性肺病毒病原體此一事實有關。由於缺乏能夠重現人疾病所有症狀和嚴重程度之動物模型,用於RSV和MPV感染之療法的新藥開發受到阻礙。事實上,RSV和MPV並非天然之小鼠病原體,且在回應大量、非生理性病毒接種物時僅誘導有限的、最少症狀的及迅速中止之初次感染。小鼠肺炎病毒(PVM)為天然囓齒動物肺炎病毒病原體,其與人和牛RSV屬於同一科、亞科和屬(肺炎病毒)。
該PVM F蛋白與人RSV F蛋白僅共享40%之胺基酸同一性,但具有相同之遺傳組織,除了該M2-L重疊以外,該M2-L重疊存在於RSV中,但不存在於PVM中。當發生在人嬰兒中時,由小鼠天然病原體PVM引起之感染複製許多最嚴重形式之RSV體徵和症狀。PVM感染之特徵為病毒快速複製並伴隨導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大量發炎反應(Rosemberg和Domachowske, Immunology Letter 118 6-12 (2008))。因此,小鼠之PVM感染被認為是與人RSV和MPV嚴重感染最相關的動物模型。缺乏用於MPV感染之預防性治療和缺乏廣泛可用之針對RSV和MPV感染的疫苗,以及帕利珠單抗治療無效及缺乏尼賽韋單抗和克萊羅單抗的長期數據凸顯出對於針對該等重要的人病原體之新預防和治療藥劑的需求。
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可與RSV和/或MPV結合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可有效中和由RSV和/或MPV造成之感染的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本發明亦提供編碼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和相關之組成物,以及使用該抗體、核酸、載體、宿主細胞和相關組成物來治療(例如減少、延遲、消除或預防)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方法和/或製造治療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藥物之方法。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能有能力治療由具有D280N突變之MPV以及MPV之其他變體所引起之感染。該在B2病毒亞型中發現之D280N突變已被證明難以使用其他潛在療法治療。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和/或中和多種RSV和/或MPV株(有時亦稱為RSV和/或MPV類型或亞型)並治療和/或預防該等株造成之感染。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促進感染RSV之患者的存活及減少體重減輕至少與尼賽韋單抗(一種已具有有利之臨床試驗結果的抗RSV抗體)一樣好。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為患者提供獨特廣泛之治療和保護配置,而不需要複雜之診斷來確定感染是否為RSV、MPV或為何種MPV,因為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能有能力有效結合RSV和MPV二者之F蛋白,即使MPV中存在該D280N突變。
在更詳細地闡述本發明之前,提供本文將使用之某些術語的定義可能有助於理解本發明。另外之定義闡明於本發明之全文中。
除非另有說明,本說明書中,任何濃度範圍、百分比範圍、比率範圍或整數範圍應被理解為所列舉之範圍內所包括之任何整數值,及適當時,其分數(諸如濃度之十分之一和百分之一)。另外,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所敘述之關於任何物理特徵(諸如聚合物次單元、尺寸或厚度)的任何數字範圍應被理解為包括該範圍內之任何整數。除非另外指明,否則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約”意指所指明之範圍、值或結構±20%。應理解的是,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一(a和an)”係指“一或多種”所列舉之組分。擇其一(alternative)一詞(例如“或”)之使用應被理解為意指該供選擇物其中一者、二者或其任何組合。如本文所使用者,術語“包括”、“具有”和“包含”在使用時為同義,該等術語及其變體旨在被解釋為非限制性的。
“視需要的”或“視需要地”意指隨後描述之元素、組分、事件或情況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發生,且該描述包括其中該元素、組分、事件或情景發生之情況,及該元素、組分、事件或情景未發生之情況。
此外,應理解的是,本申請案所揭示之源自本文所描述之結構和次單元的各種組合之個別構建體、或構建體群組的揭示程度係如同各構建體或構建體群為個別提出。因此,特定結構或特定次單元之選擇係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術語“基本上由...組成”並不等同於“包含”,而係指該申請專利範圍具體指定之材料或步驟,或指那些不會實質上影響該申請專利之主題的基本特徵。例如,當結構域、區域、模塊或蛋白之胺基酸序列包括之延伸、缺失、突變或彼等之組合(例如在胺基端、或羧基端、或結構域之間的胺基酸)組合起來貢獻該結構域、區域、模塊或蛋白之長度至多20%(例如至多15%、10%、8%、6%、5%、4%、3%、2%或1%)且不實質上影響(即,不會將該活性降低超過50%,諸如不超過40%、30%、25%、20%、15%、10%、5%或1%)該結構域、區域、模塊或蛋白之活性(例如結合蛋白之標靶結合親和力)時,該蛋白結構域、區域、或模塊(例如結合結構域)、或蛋白“基本上由特定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如本文所使用者,“胺基酸”係指天然存在及合成之胺基酸,以及以類似於該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的方式起作用的胺基酸類似物和胺基酸模擬物。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為由遺傳密碼編碼之胺基酸,以及後來修飾之胺基酸,例如羥基脯胺酸、γ-羧基麩胺酸和O-磷酸絲胺酸。胺基酸類似物係指具有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之化合物,即,與氫結合之α-碳、羧基、胺基和R基團,例如高絲胺酸、正白胺酸、甲硫胺酸亞碸、甲硫胺酸甲基鋶。該等類似物具有經修飾之R基團(例如正白胺酸)或經修飾之肽主鏈,但保留與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胺基酸模擬物係指具有與胺基酸之一般化學結構不同的結構,但以類似於天然存在之胺基酸的方式起作用的化合物。
如本文所使用者,“突變”係指分別與參考或野生型核酸分子或多肽分子相比較時,核酸分子或多肽分子之序列中的變化。突變可導致數種不同類型之序列變化,包括核苷酸或胺基酸之取代、插入或刪除。
“保留性取代”係指不會顯著影響或改變特定蛋白之結合特徵的胺基酸取代。一般而言,保留性取代為其中經取代之胺基酸殘基被具有相似側鏈之胺基酸殘基所取代者。保留性取代包括在下列群組其中一者中所發現之取代:第1組:丙胺酸(Ala或A)、甘胺酸(Gly或G)、絲胺酸(Ser或S)、蘇胺酸(Thr或T);第2組:天冬胺酸(Asp或D)、麩胺酸(Glu或Z);第3組:天冬醯胺(Asn或N)、麩胺醯胺(Gln或Q);第4組:精胺酸(Arg或R)、離胺酸(Lys或K)、組胺酸(His或H);第5組:異白胺酸(Ile或I)、白胺酸(Leu或L)、甲硫胺酸(Met或M)、纈胺酸(Val或V);及第6組:苯丙胺酸(Phe或F)、酪胺酸(Tyr或Y)、色胺酸(Trp或W)。此外,或者,胺基酸可藉由類似之功能、化學結構或組成(例如酸性、鹼性、脂族、芳族或含硫)來分組為保留性取代基。例如,為了取代之目的,脂族群組可包括Gly、Ala、Val、Leu和Ile。其他保留性取代基包括:含硫:Met和半胱胺酸(Cys或C);酸性:Asp、Glu、Asn和Gln;小脂族、非極性或微極性殘基:Ala、Ser、Thr、Pro和Gly;極性、帶負電荷之殘基及其醯胺:Asp、Asn、Glu和Gln;極性、帶正電荷之殘基:His、Arg和Lys;大脂族、非極性殘基:Met、Leu、Ile、Val和Cys;以及大的芳香族殘基:Phe、Tyr和Trp。其他信息可在Creighton (1984)Proteins, W.H. Freeman and Company中找到。
如本文所使用者,“蛋白”或“多肽”係指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蛋白適用於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聚合物,和其中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為對應之天然存在的胺基酸之人工化學模擬物的胺基酸聚合物,以及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聚合物。亦涵蓋本發明之蛋白、肽和多肽之變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變體蛋白、肽和多肽包含與本文所描述之經定義的胺基酸序列或參考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99.9%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核酸分子”或“多核苷酸”或“多核酸”係指包括共價連接之核苷酸的聚合化合物,該核苷酸可由天然次單元(例如嘌呤或嘧啶鹼基)或非天然次單元(例如嗎啉環)組成。嘌呤鹼基包括腺嘌呤、鳥嘌呤、次黃嘌呤和黃嘌呤,而嘧啶鹼基包括尿嘧啶、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核酸分子包括聚核糖核酸(RNA)(其包括mRNA、微小RNA、siRNA、病毒基因組RNA和合成RNA),及聚脫氧核糖核酸(DNA)(其包括cDNA、基因組DNA和合成DNA),其任一者皆可為單股或雙股。若為單股,該核酸分子可為編碼股或非編碼股(反義股)。編碼胺基酸序列之核酸分子包括編碼相同胺基酸序列之所有核苷酸序列。該核苷酸序列之一些版本亦可包括內含子,其程度為該內含子將透過共同轉錄或轉錄後機制被移除。換言之,由於遺傳密碼之冗餘或簡併性、或由剪接所導致,不同之核苷酸序列可編碼相同之胺基酸序列。
亦涵蓋本發明之核酸分子的變體。變體核酸分子與本文所描述之經定義的或參考多核苷酸之核酸分子具有至少70%、75%、80%、85%、90%,較佳為95%、96%、97%、98%、99%、或99.9%同一性,其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之定義如下。核酸分子變體保留編碼其具有本文所描述之功能(例如結合靶分子)的結合結構域之能力。
“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係指藉由比較序列所測定之介於二或更多個序列之間的關係。設計用於測定序列同一性之較佳方法以給出所比較之序列之間的最佳匹配。例如比對序列以用於最佳比較目的(例如可在第一和第二胺基酸其中一者或二者或核酸序列中引入缺口以用於最佳比對)。此外,出於比較目的,可以忽略非同源序列。除非另有說明,本文提及之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係根據該參考序列之長度計算。用於測定序列同一性和相似性之方法可在公開可用之電腦程式中找到。序列比對和百分比同一性計算可使用BLAST程式(例如BLAST2.0、BLASTP、BLASTN或BLASTX)進行。BLAST程式中使用之數學算法可在Altschul et al., Nucleic Acids Res. 25:3389-3402, 1997中找到。應理解的是,在本發明之背景下,當使用序列分析軟體進行分析時,該分析之結果係基於所引用之程式的“默認值”。“默認值”係指首次初始化時隨該軟體一起下載之任何一組數值或參數。其他實例包括Clustal W、MAFFT、Clustal Omega、AlignMe、Praline、GAP、BESTFIT、Needle(EMBOSS)、Stretcher(EMBOSS)、GGEARCH2SEQ、Water(EMBOSS)、Matcher(EMBOSS)、LALIGN和SSEARCH2SEQ。整體比對算法,諸如Needleman和Wunsch算法,可用於比對二個序列的整個長度,從而最大化匹配數量並將間隙數量最小化。可以使用默認值。
為了生成二個胺基酸序列之相似性評分,可使用評分矩陣對一些非一致性胺基酸(例如保留性胺基酸取代、具有相似之生理化學性質之胺基酸和/或表現出在直系同源物、同系物或旁系同源物中頻繁取代之胺基酸)指定正積分。評分矩陣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PAM30、PAM70、PAM250、BLOSUM45、BLOSUM50、BLOUM62、BLOSUM80和BLOSUM90。
術語“經分離的”意指該物質係從其原始環境(例如若其為天然存在的,則為自然環境)移出。例如存在於活體動物中之天然存在的核酸或多肽為未經分離的,但從該天然系統之一些或全部共存物質中分離出的相同核酸或多肽為經分離的。該等核酸可為載體之一部分和/或該等核酸或多肽可為組成物(例如細胞溶解產物)之一部分,且仍為經分離的,因為該等載體或組成物並非該核酸或多肽之天然環境的一部分。
術語“基因”係指參與產生多肽鏈之DNA或RNA節段;在某些情況下,其包括在該編碼區之前和之後的區域(例如5’非轉譯區(UTR)和3’UTR)以及介於個別編碼節段(外顯子)之間的插入序列(內含子)。
“功能變體”係指與本發明之親本或參考化合物在結構上相似或實質上結構相似,但在組成上略有不同(例如相差、添加或去除一個鹼基、原子或官能基)之多肽或多核苷酸,因而該多肽或經編碼之多肽以該親本多肽之至少50%效率,較佳為至少55%、60%、70%、75%、80%、85%、90%、95%、96%、97%、98%、99%、99.9%或100%之活性水準來執行該親本多肽之一或多種功能。換言之,當本發明之多肽或經編碼之多肽的功能變體在選定之分析,諸如用於測量結合親和力之分析(例如測量結合(Ka)或解離(K D)常數之Biacore®或四聚體染色)中表現出與親本或參考多肽相比較時性能降低不超過50%,則該功能變體具有“相似之結合”、“相似之親和力”或“相似之活性”。
如本文所使用之“功能部分”或“功能片段”係指僅包含親本或參考化合物之結構域、部分或片段之多肽或多核苷酸,且該多肽或經編碼之多肽保留至少50%與該親本或參考化合物之結構域、部分或片段相關之活性,較佳為至少55%、60%、70%、75%、80%、85%、90%、95%、96%、97%、98%、99%、99.9%或100%之親本多肽活性水準,或提供生物學益處(例如效應基因功能)。當本發明之多肽或經編碼之多肽的“功能部分”或“功能片段”在選定之分析中表現出與親本或參考多肽相比較時性能降低不超過50%(較佳地,與親本或參考多肽相比較時,在親和力方面降低不超過20%或10%,或不超過對數差分),則本發明之多肽或經編碼之多肽的“功能部分”或“功能片段”具有“相似的結合”或“相似之活性”。
如本文所使用者,術語“經工程處理的”、“重組的”或“非天然的”係指包括一或多種遺傳改變或已藉由引入外源或異源核酸分子進行修飾之生物體、微生物、細胞、核酸分子或載體,其中該等改變或修飾係藉由遺傳工程(即,人為干預)引入。遺傳改變包括例如引入可表現之編碼功能性RNA之核酸分子、蛋白、融合蛋白或酶的修飾、或添加、缺失、取代其他核酸分子、或其他細胞遺傳物質之功能性破壞。額外之修飾包括例如非編碼調控區,其中該修飾改變多核苷酸、基因或操縱子之表現。
如本文所使用之“異源的”或“非內源的”或“外源的”係指對於宿主細胞或個體而言為非天然存在的任何基因、蛋白、化合物、核酸分子或活性,或對已被改變之宿主細胞或個體而言為天然存在的任何基因、蛋白、化合物、核酸分子或活性。異源的、非內源的或外源的包括已經過突變或以其他方式改變之基因、蛋白、化合物或核酸分子,而使得介於該天然和經改變之基因、蛋白、化合物或核酸分子之間的結構、活性或二者不同。於某些實施態樣中,異源、非內源或外源基因、蛋白或核酸分子(例如受體、配體,等)對宿主細胞或個體而言可能不是內源的,而是編碼該等基因、蛋白或核酸分子之核酸可能已藉由軛合、轉化、轉染、電穿孔,等添加到宿主細胞中,其中該添加之核酸分子可整合入宿主細胞基因組中或可以染色體外遺傳物質之形式存在(例如為質體或其他自我複製載體之形式)。術語“同源的”或“同源物”係指在宿主細胞、物種或品系中發現或源自宿主細胞、物種或品系的基因、蛋白、化合物、核酸分子或活性。例如,編碼多肽之異源或外源多核苷酸或基因可與天然存在之多核苷酸或基因同源並編碼同源多肽或活性,但該多核苷酸或多肽可具有改變之結構、序列、表現水準或彼等之任何組合。非內源多核苷酸或基因,以及所編碼之多肽或活性可來自相同物種、不同物種或彼等之組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若對宿主細胞而言為天然存在之核酸分子或其部分已被改變或突變,則其將被認為對宿主細胞而言為異源的,或者若對宿主細胞而言為天然存在之核酸分子已藉由異源表現控制序列改變或已藉由內源表現控制序列改變,但該內源表現控制序列通常不與對宿主細胞而言為天然存在之核酸分子聯結,則該核酸分子或其部分可被視為是異源的。此外,術語“異源的”可指對宿主細胞而言為不同的、經改變的或非內源的生物活性。如本文所描述者,可將多於一個之異源核酸分子以單獨之核酸分子形式、以多個經個別控制之基因形式、以多順反子核酸分子形式、以編碼融合蛋白之單一核酸分子形式,或以彼等之任何組合引入宿主細胞中。
如本文所使用者,術語“內源的”或“天然存在的”係指通常存在於宿主細胞或個體中之多核苷酸、基因、蛋白、化合物、分子或活性。
如本文所使用者,術語“表現”係指基於核酸分子,諸如基因之編碼序列產生多肽的過程。該過程可包括轉錄、轉錄後控制、轉錄後修飾、轉譯、轉譯後控制、轉譯後修飾或彼等之任何組合。表現之核酸分子通常係可操作地連接至表現控制序列(例如啟動子)。
術語“可操作地連接”係指二或更多個核酸分子結合在單一核酸片段上,從而使一個核酸分子之功能受到另一者影響。例如,當啟動子影響編碼序列之表現時(即,該編碼序列係受該啟動子之轉錄控制),該啟動子係與編碼序列可操作地連接。“未連接的”係指該聯結之遺傳元件(genetic element)並非彼此緊密聯結,且其中一者之功能不影響另一者。
如本文所描述者,可將多於一個之異源核酸分子以單獨之核酸分子形式、以多個經個別控制之基因形式、以多順反子核酸分子形式、以編碼蛋白(例如抗體之重鏈)之單一核酸分子形式,或彼等之任何組合形式引入宿主細胞中。當將二或更多個異源核酸分子引入宿主細胞時,應理解的是該二或更多個異源核酸分子可以單一核酸分子(例如在單一載體上)之形式,在分別之載體上被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之單一位點、或多個位點、或彼等之任何組合。所提及之異源核酸分子或蛋白活性的數量係指該編碼核酸分子之數量或蛋白活性之數量,而非引入宿主細胞中之分別的核酸分子之數量。
術語“構建體”係指含有重組核酸分子的任何多核苷酸(或者,當上下文明確指示時,本發明之融合蛋白)。(多核苷酸)構建體可存在於載體(例如細菌載體、病毒載體)中或可被整合入基因組中。“載體”為運輸另一核酸分子之核酸分子。載體可為例如質體、黏質體、病毒、RNA載體、或線性或環狀DNA或RNA分子(其可包括染色體、非染色體、半合成或合成核酸分子)。本發明之載體亦包括轉位子(transposon)系統(例如Sleeping Beauty,參見例如 Geurts et al., Mol. Ther. 8:108, 2003: Mátés et al., Nat. Genet. 41:753, 2009))。示例性載體為那些自主複製者(附加型載體(episomal vector))、將多核苷酸遞送至細胞基因組者(例如病毒載體)、或表現與其連接之核酸分子者(表現載體)。
如本文所使用之“表現載體”或“載體”係指含有核酸分子之DNA構建體,該核酸分子可操作地連接至合適之控制序列以使該核酸分子在合適宿主中之表現生效。該等控制序列包括使轉錄生效之啟動子、控制該等轉錄之視需要的操縱基因序列、編碼合適之mRNA核醣體結合位點的序列,及控制轉錄和轉譯終止之序列。該載體可為質體、噬菌體顆粒、病毒或僅為可能之基因組插入片段。一旦轉化入合適之宿主中,該載體可以獨立於該宿主基因組進行複製和發揮作用,或者在一些情況下,可整合入基因組本身中或將包含在該載體中之多核苷酸遞送入不具有該載體序列之基因組中。在本專利說明書中,“質體”、“表現質體”、“病毒”和“載體”經常互換使用。
在將核酸分子插入細胞的背景下,術語“引入”意指“轉染”、“轉化”或“轉導”,且包括論及將核酸分子併入真核或原核細胞中,其中該核酸分子可併入細胞之基因組中(例如染色體、質體、質體或線粒體DNA),轉化成自主複製子,或瞬時表現(例如轉染之mRNA)。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多核苷酸可以可操作地連接載體之某些元件。例如使其所連接之編碼序列之表現及處理生效所需的多核苷酸序列可以可操作地連接編碼序列。表現控制序列可包括適當之轉錄起始、終止、啟動子和增強子序列;有效之RNA處理信號,諸如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信號;穩定細胞質mRNA之序列;增進轉譯效率之序列(即,Kozak共有序列);增強蛋白穩定性之序列;以及可能增進蛋白分泌之序列。若表現控制序列與所欲基因及相反作用之表現控制序列相鄰或在遠距離控制所欲基因,則表現控制序列可以可操作地連接。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載體包含質體載體或病毒載體(例如慢病毒載體或γ-反轉錄病毒載體)。病毒載體包括反轉錄病毒、腺病毒、細小病毒(例如腺相關病毒)、冠狀病毒、負股RNA病毒,諸如正黏液病毒(例如流感病毒)、彈狀病毒(rhabdovirus)(例如狂犬病和水皰性口炎病毒)、副黏液病毒(例如麻疹病毒和仙台病毒(Sendai))、正股RNA病毒,諸如微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和甲病毒,以及雙股DNA病毒,包括腺病毒、皰疹病毒(例如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Epstein-Barr病毒、巨細胞病毒)和痘病毒(例如牛痘病毒、禽痘病毒和金絲雀痘病毒(canarypox))。其他病毒包括例如諾羅病毒(Norwalk virus)、披膜病毒(togavirus)、黃病毒、呼腸孤病毒(reovirus)、乳多空病毒(papovavirus)、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和肝炎病毒。反轉錄病毒之實例包括禽類白血病肉瘤病毒、哺乳動物C型病毒、B型病毒、D型病毒、HTLV-BLV群、慢病毒、泡沫病毒(spumavirus)(Coffin, J. M., Retroviridae: The viruses and their replication, In Fundamental Virology, Third Edition, B. N. Fields et al., Eds.,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1996)。
“反轉錄病毒”為具有RNA基因組之病毒,該RNA基因組使用逆轉錄酶被逆轉錄成DNA,然後該逆轉錄之DNA被併入宿主細胞基因組中。“γ反轉錄病毒”係指反轉錄病毒科的一個屬。γ反轉錄病毒之實例包括小鼠幹細胞病毒、鼠白血病病毒、貓白血病病毒、貓肉瘤病毒和禽網狀內皮增生病毒。
“慢病毒載體”包括用於基因遞送之基於HIV的慢病毒載體,其可為整合的或非整合的,具有相對較大之包裝能力,且可轉導一系列不同的細胞類型。慢病毒載體通常是在將三(包裝、外套和轉移)或更多質體瞬時轉染入生產細胞中後產生。如同HIV,慢病毒載體透過病毒表面醣蛋白與細胞表面上之受體的交互作用進入靶細胞。病毒RNA進入後會發生逆轉錄,此係由病毒逆轉錄酶複合物介導。逆轉錄之產物為雙股線性病毒DNA,其為用於病毒整合入該受感染細胞之DNA中的受質。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病毒載體可為γ反轉錄病毒,例如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MLV)衍生之載體。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病毒載體可為更複雜之反轉錄病毒衍生的載體,例如慢病毒衍生之載體。HIV-1衍生之載體屬於該類別。其他實例包括源自HIV-2、FIV、馬傳染性貧血病毒、SIV和Maedi-Visna病毒(綿羊慢病毒)的慢病毒載體。本技藝已知使用反轉錄病毒和慢病毒病毒載體和包裝細胞,以含有轉殖基因之病毒顆粒來轉導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的方法並已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案8,119,772號;Walchli et al., PLoS One 6:327930, 2011;Zhao et al., J. Immunol. 174:4415, 2005;Engels et al., Hum. Gene Ther. 14:1155, 2003;Frecha et al., Mol. Ther. 18:1748, 2010;和Verhoeyen et al., Methods Mol. Biol. 506:97, 2009。反轉錄病毒和慢病毒載體構建物和表現系統亦可商購。其他病毒載體亦可用於遞送多核苷酸,包括DNA病毒載體,包括例如基於腺病毒之載體和基於腺相關病毒(AAV)之載體;衍生自單純皰疹病毒(HSV)之載體,包括擴增子載體、複製缺陷型HSV和減毒之HSV(Krisky et al., Gene Ther. 5:1517, 1998)。
可與本發明之組成物和方法一起使用的其他載體包括源自桿狀病毒和α-病毒之載體(Jolly, D J. 1999. Emerging Viral Vectors. pp 209-40 in Friedmann T. e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Gene Therapy.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或質體載體(諸如sleeping beauty或其他轉位子載體)。
當病毒載體基因組包含多個欲以分別之轉錄子形式在宿主細胞中表現的多核苷酸時,該病毒載體亦可在二個(或更多個)轉錄子之間包含額外序列,以允許雙順反子或多順反子表現。用於病毒載體之該等序列的實例包括內部核醣體進入位點(IRES)、弗林蛋白酶裂解位點、病毒2A肽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本文進一步描述用於直接投予於個體之質體載體,包括編碼基於DNA之抗體或編碼抗原結合片段之質體載體。
如本文所使用者,術語“宿主”係指被靶向遺傳修飾之細胞或微生物,該遺傳修飾係使用異源核酸分子進行以產生所欲多肽(例如本發明之抗體)。
宿主細胞可包括任何可接受載體或納入核酸或表現蛋白之個別細胞或細胞培養物。該術語亦涵蓋該宿主細胞之後代,無論遺傳或表型上為相同或不同。合適之宿主細胞可取決於該載體且可包括哺乳動物細胞、動物細胞、人細胞、猿細胞、昆蟲細胞、酵母細胞和細菌細胞。該等細胞可藉由使用病毒載體、經由磷酸鈣沉澱、DEAE-葡聚醣、電穿孔、顯微注射轉化或其他方法而被誘導併入該載體或其他物質。參見例如Sambrook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2d ed.(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1989)。
在RSV或MPV感染之背景下,“宿主”係指被RSV和/或MPV感染之細胞或個體。
如本文所使用之“抗原”或“Ag”係指激發免疫反應之免疫原性分子。該免疫反應可能涉及抗體產生、特定之免疫機能健全細胞的活化、補體活化、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或彼等之任何組合。抗原(免疫原性分子)可為例如肽、醣肽、多肽、醣多肽、多核苷酸、多醣、脂質,等。顯而易見的是,抗原可為經合成的、重組產生的或衍生自生物樣本。可含有一或多種抗原之示例性生物樣本包括組織樣本、糞便樣本、細胞、生物流體或彼等之組合。抗原可由經過修飾或經遺傳工程處理以表現抗原之細胞產生。抗原亦可存在於RSV和/或MPV融合醣蛋白抗原中,諸如存在於病毒體中,或表現或呈遞在被RSV和/或MPV感染之細胞的表面上。
術語“表位”或“抗原表位”包括被同源結合分子,諸如免疫球蛋白或其他結合分子、結構域或蛋白鑑別且特異結合之任何分子、結構、胺基酸序列或蛋白決定簇。表位決定簇通常含有分子之化學活性表面基團,諸如胺基酸或糖側鏈,且可具有特定之三維結構特徵及特定之電荷特徵。當抗原為肽或蛋白,或包含肽或蛋白時,該表位可由連續胺基酸(例如線性表位)組成,或可由藉由蛋白折疊而變得接近之來自蛋白之不同部分或區域的胺基酸(例如不連續或構型表位)組成,或可由與蛋白折疊無關之非常接近的非連續胺基酸組成。 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和組成物
於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可結合到到來自RSV和/或MPV之融合醣蛋白和/或可中和人個體中之RSV和/或MPV之經分離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當提及本發明之“結合到”RSV或MPV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時意指結合到該等病毒之融合醣蛋白。再者,本發明之“結合到”RSV或MPV(或其任何進一步具體指定之抗原、表位或結合位點)的任何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亦“有能力結合到(capable of binding to)”或“能夠結合到(able to bind to)”該等RSV或MPV。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RSV或MPV之融合醣蛋白結合、或與RSV和MPV之融合醣蛋白聯結,但不與樣本中之任何其他分子或組分顯著結合或聯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特異地結合到RSV融合醣蛋白(本文亦稱為“RSV-F”)和/或MPV融合醣蛋白(本文亦稱為“MPV-F”)。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融合前構型之RSV-F,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亦結合到融合後構型之RSV-F。除非本文中另有說明,否則結合到RSV-F係指結合到融合前構型之RSV-F。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MPV-F為野生型蛋白或為在D280處為野生型,但含有其他突變之蛋白(本文亦稱為“MPV-F D280”)。然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MPV-F含有D280N突變(本文亦稱為“MPV-F N280”或“D280N”)。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MPV-F為在D280處具有除N之外的突變的其他野生型蛋白(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若其表現更像在D280處沒有突變之MPV-F,則其可被視為MPV-F D280,或者若其表現更像具有D280N突變之MPV-F,則其可被視為MPV-F D280N)。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RSV/MPV交叉-結合和/或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特異地結合到:i)RSV-F和MPV-F D280二者,ii)RSV-F和MPV-F N280,iii)和/或iii)RSV-F、MPV-F D280或MPV-F N280。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RSV-結合和/或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特異地結合到RSV-F。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MPV-結合和/或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特異地結合到i)MPV-F N280,ii)MPV-F D280,或iii)MPV-F N280和MPV-F D280二者。
如本文所使用之“特異地結合”係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抗原以等於或大於10 5M -1(其等於該結合反應之結合速率[K on]與解離速率[K off]之比率)之親和力或K a(即,單位為1/M之特定結合交互作用的平衡結合常數)結合或聯結,但不與樣本中任何其他分子或組分顯著結合或聯結。或者,親和力可定義為單位為M(例如10 -5M至 10 -13M)之特定結合交互作用的平衡解離常數(K d)。抗體可被分類為“高親和力”抗體或“低親和力”抗體。“高親和力”抗體係指其K a為至少10 9M -1、至少10 10M -1、至少10 11M -1、至少10 12M -1或至少10 13M -1的那些抗體。“低親和力”抗體係指其K a高達10 8M -1、高達10 7M -1、高達10 6M -1、高達10 5M -1的那些抗體。或者,親和力可定義為單位為M(例如10 -5M至10 -13M)之特定結合交互作用的平衡解離常數(K d)。
已知多種分析法可用於鑑別本發明之結合特定標靶的抗體,及測定結合結構域或結合蛋白親和力,該分析法為,諸如西方點墨、ELISA(例如直接、間接或夾心)、分析型超速離心、光譜學和表面電漿共振(Biacore®)分析(參見例如Scatchard et al., Ann. N.Y. Acad. Sci. 51:660, 1949;Wilson, Science 295:2103, 2002;Wolff et al., Cancer Res. 53:2560, 1993;及美國專利案編號5,283,173、5,468,614或同等專利案)。亦已知可用於評估親和力、或表觀親和力、或相對親和力之分析。
於某些實例中,可藉由在宿主細胞中重組表現RSV-F和/或MPV-F抗原(例如藉由轉染)及使用抗體對宿主細胞進行免疫染色(例如固定的、或固定且透化的)來測定結合,並藉由流式細胞術(例如使用ZE5細胞分析儀(BioRad®)和FlowJo軟體(TreeStar))分析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陽性結合可藉由抗體對表現RSV-F和/或MPV-F之細胞相對於對照(例如模擬)細胞之差別染色來定義。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使用生物層干涉測量法或藉由表面電漿共振測量時,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RSV-F和/或MPV-F結合。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使用表面電漿共振來評估針對另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競爭性結合。
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某些特徵可使用IC50或EC50值描述。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IC50為導致所指明之生物或生化功能、活性或反應之半最大抑制的組成物(例如抗體)濃度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EC50為在該分析中提供半最大反應的組成物濃度。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例如為了描述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和由RSV和/或MPV引起之感染的能力,可交換使用IC50和EC50。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和由RSV和/或MPV引起之感染。如本文所使用之“中和抗體”為“中和”,即,預防、抑制、減少、阻礙或干擾病原體在宿主中起始和/或持續感染之能力的抗體。術語“中和抗體”及“進行中和之抗體”或“進行中和之抗體們”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於任何目前揭示之實施態樣中,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在活體外感染模型、活體內動物感染模型和/或人體中預防和/或中和RSV和/或MPV感染。“中和抗體”亦“有能力”或“能夠”執行本段落中歸因於中和抗體之任何活性,且“中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亦“有能力中和”或“能夠中和”。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如表2中所示之參考表1和序列表中之序列定義的RSV-結合和/或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如表2中所示之參考表1和序列表中之序列定義的MPV-結合和/或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如表2中所示之參考表1、表20和序列表中之序列定義的RSV/MPV交叉-結合和/或中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根據下列原則(其適用於抗體和變體命名),使用類似之命名慣例用於本文之抗體。
如本文所使用之“MPH12”在未被進一步鑑別為變體(例如MPH12-v2)的情況下係指具有如表1和2以及序列表中所示之MPH12 VH和MPH-12 VL之抗體,或具有與如表1和2以及序列表中所示之MPH12 VH和MPH-12VL相關的CRD及rIgG1恆定區之抗體。“MPH-v[#]”係指如表2和20中所示,參考表1和序列表之MPH12的變體,其統稱為MPH12“變體”。變體中之第一個數字或唯一的數字係指VH變體,而二個數字“x.y”變體係指VH.VL變體。通常,除非另外藉由本文序列表明,VH.1係指親本VH,而VL.1係指親本VL。
如本文所使用之MPK[#]係指表2(參考表1和序列表)中之名稱以“MPK”開頭的抗體。這些抗體可統稱為“MPK抗體”。
如本文所使用之其他MP[字母][#]組合以類似於MPK抗體之方式各自指表2(參考表1和序列表)中其名稱以“MP[字母][#]”開頭之抗體。總的來說,具有相同MP[字母][#]組合之抗體可稱為特異性“MP[字母][#]抗體”。
“MP[字母][#]-v[#].[#]”係指如表2和20(參考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MP[字母][#]的變體,其統稱為MP[字母][#]“變體”參考表1和序列表。該變體中之第一個數字係指VH變體,而第二個數字係指VL變體。例如MPK190-v1.3係指具有親本MPK190之VH.1和VL.3變體之MPK190抗體。MPK176-v1.3係指具有親本MPK176之VH.1和VL.3變體的抗體。MPK176-v4.3係指具有親本MPK176之VH.4和VL.3變體的抗體。MPK201-v1.2係指具有親本MPK201之VH.1和VL.2變體的抗體。MPK201-v4.1係指具有親本MPK201之VH.4和VL.2變體的抗體。
某些抗體被稱為親本抗體之變體,但不提及特定之VH和VL變體。這些抗體被命名為MP[字母][#]-v[#],其中該v[#]為單一數字,且可被視為親本抗體,並可在沒有“v[#]名稱之情況下論及。MPK65-v2為該等抗體之實例。該等抗體之VH和VL變體之命名與其他MP[字母] [#]抗體相同。例如MPK65-v2-v1.2係指具有親本MPK65-v2之VH.1和VL.2變體的抗體。MPK65-v2-v3.1係指具有親本MPK65-v2之VH.3和VL.1變體的抗體。MPK65-v2有時簡稱為“MPK65”。
表3和4(參考表1和序列表)中描述某些比較抗體或可與MPH、MPK、MPM、MPO、MPP、MPR或其他MP[字母][#]抗體(包括HMB[#]和RSD5)以各種組合使用之抗體。MPE33和MPE8描述於Corti et al. Nature. 2013 Sep 19;501(7467):439-43. doi: 10.1038/nature12442. Epub 2013 Aμg18中。MPF5和RSD5描述於Jones et al. PLoS Patho. 15(7): e1007944(2019);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7944中。具有與這些參考抗體相同之VH和VL,但Fc區中有變化之抗體亦可用來代替它們,因為預期具有類似之結合性質。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人的、人源化的或嵌合的。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1至530、811至862和891至903中描述之VH和/或VL中之一或多者,和/或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中之二或更多者,並以1.0E-12或更小、1.0E-11或更小、4.5E-11或更小、1.0E-10或更小、1.0E-9或更小、1.0E-8或更小、或1.0E-7或更小、或在1.0E-12至1.0E-7、1.0E-12至1.0E-8、1.0E-12至1.0E-9、1.0E-12至1.0E-10、或1.0E-12至1.0E-11之範圍內的KD(以M為單位)與融合前構型之RSV-F結合,其中視需要地,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該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以1.0E-9或更小(其根據本揭示內容為高親和力結合)之任何前述值或範圍結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SEQ ID NO:531至556中之描述包含一或多個VH和/或VL,和/或二或更多個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並以1.0E-10或更小、7.5E-10或更小、1.0E-9或更小、或1.5E-9或更小、或在1.0E-10至1.5E-9、1.0E-10至1.0E-9、1.0E-10至7.5E-10、或7.5E-10至1.5E-9之範圍內的KD(以M為單位)與融合前構型之RSV-F結合,其中視需要地,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該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以1.0E-9或更小(其根據本揭示內容中為高親和力結合)之任何前述值或範圍結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1至530、811至862和891至903中描述之VH和/或VL中之一或多者,和/或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中之二或更多者並以1.0E-12M或更小、1.0E-11或更小、4.5E-11或更小、1.0E-10或更小、1.0E-9或更小、8.0E-9或更小、1.0E-8或更小、或1.0E-7或更小、或在1.0E-12至1.0E-7、1.0E-12至8.0E-9、1.0E-12至1.0E-10、1.0E-12至4.5E-11、1.0E-12至1.0E-11、或4.5E-11至8.0E-9之範圍內的KD(以M為單位)與MPV-F D280結合,其中視需要地,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該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以1.0E-9或更小(其根據本揭示內容中為高親和力結合)之任何前述值或範圍結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SEQ ID NO:531至556中之描述包含一或多個VH和/或VL,和/或二或更多個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並以1.0E-12或更小、1.0E-11或更小、4.5E-11或更小、或1.0E-10或更小、或在1.0E-12至1.0E-11、1.0E-12至4.5E-11、或1.0E-12至1.0E-10之範圍內的KD(以M為單位)與MPV-F D280結合,其中視需要地,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該結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1至530、811至862和891至903中描述之VH和/或VL中之一或多者,和/或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中之二或更多者,並以1.0E-12或更小、1.0E-11或更小、5.8E-11或更小、1.0E-10或更小、1.0E-9或更小、8.0E-9或更小、1.0E-8或更小、或1.0E-7或更小、或在1.0E-12至1.0E-7、1.0E-12至1.0E-11、1.0E-12至1.0E-10、1.0E-12至1.0E-9、1.0E-12至1.0E-8、1.0E-12至1.0E-7、或1.0E-12至5.8E-11之範圍內的KD(以M為單位)與MPV-F N280結合,其中視需要地,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該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以1.0E-9或更小(其根據本揭示內容中為高親和力結合)之任何前述值或範圍結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SEQ ID NO:531至556中之描述包含一或多個VH和/或VL,和/或二或更多個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並以1.0E-10或更小、1.0E-9或更小、2.5E-9或更小、或1.0E-8或更小、或在1.0E-10至1.0E-8、1.0E-10至1.0E-9、或1.0E-10至2.5E-9之範圍內的KD(以M為單位)與MPV-F N280結合,其中視需要地,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該結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以1.0E-9或更小(其根據本揭示內容中為高親和力結合)之任何前述值或範圍結合。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SEQ ID NO:1至530、811至862和891至903中之描述包含一或多個VH和/或VL,和/或二或更多個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且當在活體外測量時,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30 ng/ml或更小、15 ng/ml或更小、10 ng/ml或更小、2.0 ng/ml或更小、1.0 ng/ml或更小、或0.2 ng/ml或更小、或在0.2 ng/ml至30 ng/ml、0.2 ng/ml至15 ng/ml、0.2 ng/ml至2.0 ng/ml、1.0 ng/ml至30 ng/ml、或2.0 ng/ml至15 ng/ml之範圍內的IC50中和RSV。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1至530、811至862和891至903中描述之VH和/或VL中之一或多者,和/或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中之二或更多者,且當在活體外測量時,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30 ng/ml或更小、15 ng/ml或更小、10 ng/ml或或更小、7.0 ng/ml或更小、6.0 ng/ml或更小、5 ng/ml或更小、或1.5 ng/ml或更小、或在1.0 ng/ml至30 ng/ml、1.0 ng/ml至15 ng/ml、1.0 ng/ml至10 ng/ml、1.0 ng/ml至7.0 ng/ml、1.0 ng/ml至5.0 ng/ml、5.0 ng/ml至30 ng/ml、5.0 ng/ml至15 ng/ml、7.0 ng/ml至30 ng/ml、或7.0 ng/ml至15 ng/ml之範圍內的IC50中和MPV。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SEQ ID NO:531至556中之描述包含一或多個VH和/或VL,和/或二或更多個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且當在活體外測量時,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30 ng/ml或更小、15 ng/ml或更小、10 ng/ml或更小、8.0 ng/ml或更小、5.0 ng/ml或更小、或3.5 ng/ml或更小、或在3.0 ng/ml至30 ng/ml、3.0 ng/ml至15 ng/ml、3.0 ng/ml至10 ng/ml、3.0 ng/ml至8 ng/ml、3.0 ng/ml至5.0 ng/ml、5.0 ng/ml至30 ng/ml、或5.0 ng/ml至15 ng/ml之範圍內的IC50中和RSV。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SEQ ID NO:531至556中之描述包含一或多個VH和/或VL,和/或二或更多個CDRH1、CDRH2、CDRH3、CDRL1、CRL2和/或CDRL3,且當在活體外測量時,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30 ng/ml或更小、15 ng/ml或更小、10 ng/ml或更小、5.0 ng/ml或更小、或3.8 ng/ml或更小、或在3.5 ng/ml至30 ng/ml、3.5 ng/ml至15 ng/ml、3.5 ng/ml至10 ng/ml、3.5 ng/ml至5.0 ng/ml、5.0 ng/ml至30 ng/ml、或5.0 ng/ml至15 ng/ml之範圍內的IC50中和MPV。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活體外測量包括ELISA。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如上述之各蛋白之KD或IC50結合或中和RSV-F、MPV-F D280和MPV-F N280中之二或更多者。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如上述之各蛋白之KD或IC50結合或中和DS-Cavl,或結合或中和DS-Cavl、RSV-F、MPV-F D280和MPV-F N280中之二或更多者。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RSV-F包含DS-Cav1,一種RSV-F蛋白之融合前構型的穩定三聚體,其包含胺基酸突變:S155C、S190F、V207L和S290C,視需要地,其中該RSV包含B18537株(NCBI:txid11251)。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活化人FcγRIIIa(或“能夠”或“有能力”活化人FcγRIIIa)。於進一步之實施態樣中,將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使用RSV-F和/或MPV-F瞬時轉染之靶細胞(例如Expi293)一起培育(例如培育23小時)後,使用包含下列者之宿主細胞(視需要地,Jurkat細胞)來測定活化:(i)人FcγRIIIa(視需要地,F158等位基因);和(ii)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報告基因(諸如螢光素酶報告基因)之NFAT表現控制序列。再於進一步之實施態樣中,將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使用RSV-F和/或MPV-F瞬時轉染之靶細胞一起培育(視需要地,約培育23小時)後測定活化。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中和由RSV和/或MPV引起之感染。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RSV和/或MPV為抗病毒抗性的(例如利巴韋林抗性)。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MPV在其融合醣蛋白中不含有D280N突變。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MPV在其融合醣蛋白中確實含有D280N突變。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治療和/或預防(或“能夠治療和/或預防”或“有能力治療和/或預防”)個體中(i)RSV感染和/或(ii)MPV感染。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延長(“能夠延長存活”或“有能力延長存活”)具有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個體的存活。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減少(或“能夠減少”或“有能力減少”)具有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個體的鼻組織、鼻勻漿、支氣管肺泡液(BALF)和/或肺勻漿中之病毒載量。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減少(或“能夠減少”或“有能力減少”)具有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個體的感染相關肺部病理。
於任何上述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治療和/或減弱(或“能夠治療和/或減弱”或“有能力治療和/或減弱”)由表現MPV-F D280之MPV病毒,諸如MPV-F wt和/或由表現MPV-F N280之MPV病毒造成的感染。可將該等抗體以治療方式投予人個體,而不需要確定感染個體之MPV病毒是否含有該MPV-F N280突變。
類似地,若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治療和/或減弱(或“能夠治療和/或減弱”或“有能力治療和/或減弱”)由RSV和MPV(視需要地,具有或不具有D280N突變之二種MPV)二者引起之感染,則可將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治療性地投予至人個體,而需要確定該感染病毒之個體是具有RSV感染或MPV感染,或視需要地,該病毒是否含有MPV-F N280突變。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多種RSV和/或MPV株(有時亦稱為RSV和/或MPV類型或亞型)、可中和、預防、治療由多種RSV和/或MPV株(有時亦稱為RSV和/或MPV類型或亞型)引起之感染、減少多種RSV和/或MPV株(有時亦稱為RSV和/或MPV類型或亞型)之病毒載量、減少與多種RSV和/或MPV株(有時亦稱為RSV和/或MPV類型或亞型)之感染相關之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例如,RSV-結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A和RSV B二種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和RSV B二種株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和RSV B二種株之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和RSV B二種株之感染相關之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RSV-結合抗體可結合到、中和RSV A株之多種亞型、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株之多種亞型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株之多種亞型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株之多種亞型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RSV-結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B株之多種亞型、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B株之多種亞型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B株之多種亞型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B株之多種亞型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又,例如MPV-結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MPV A和MPV B二種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MPV A和MPV B二種株引起之感染、減少MPV A和MPV B二種株之病毒載量、減少與MPV A和MPV B二種株之感染相關之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MPV-結合抗體可結合到、中和MPV A株之多種亞型、可中和、預防、治療由MPV A株之多種亞型引起之感染、減少MPV A株之多種亞型的病毒載量、減少與MPV A株之多種亞型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該MPV A株之多種亞型為諸如MPV A1株、MPV A2株(包括A2a、A2b或二種亞型)。MPV-結合抗體可結合到、中和MPV B株之多種亞型、可中和、預防、治療由MPV B株之多種亞型引起之感染、減少MPV B株之多種亞型的病毒載量、減少與MPV B株之多種亞型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該MPV B株之多種亞型為諸如MPV B1株、MPV B2株。
於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A株、RSV B株和MPV A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株、RSV B株和MPV A株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株、RSV B株和MPV A株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株、RSV B株和MPV A株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A株、RSV B株和MPV B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株、RSV B株和MPV B株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株、RSV B株和MPV B株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株、RSV B株和MPV B株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株、MPV A株和MPV B株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B株、MPV A株和MPV B株、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B株、MPV A株和MPV B株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B株、MPV A株和MPV B株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B株、MPV A株和MPV B株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下列病毒株之次組合的任何組合: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A2a、MPV A2b、或二者)、MPV B1和MPV B2、可中和、預防、治療由下列病毒株之次組合的任何組合引起之感染: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A2a、MPV A2b、或二者)、MPV B1和MPV B2、減少下列病毒株之次組合的任何組合的病毒載量: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A2a、MPV A2b、或二者)、減少與下列病毒株之次組合的任何組合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A2a、MPV A2b、或二者)、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一特定之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中和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B1和MPV B2、可中和、預防、治療由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B1和MPV B2引起之感染、減少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B1和MPV B2的病毒載量、減少與RSV A、RSV B、MPV A1、MPV A2、MPV B1和MPV B2之感染相關的肺部病理、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於上述任何實施態樣中,可將該可治療和/或減弱(或“能夠治療和/或減弱”或“有能力治療和/或減弱”)由RSV A和RSV B二種株引起之感染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治療方式投予人個體,而不需要確定感染該個體之RSV病毒的病毒亞型。
類似地,可將該可治療和/或減弱(或“能夠治療和/或減弱”或“有能力治療和/或減弱”)由MPV A和MPV B二種株引起之感染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治療方式投予人個體,而不需要確定感染該個體之MPV病毒的病毒亞型。
此外,可將該可治療和/或減弱(或“能夠治療和/或減弱”或“有能力治療和/或減弱”)由RSV A和RSV B二種株及MPV A和MPV B二種株引起之感染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治療方式投予人個體,而不需要確定是RSV或MPV正在感染該個體。
於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該RSV F蛋白之位點III。於更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與RSV和MPV二者結合並治療由RSV和MPV二者引起之感染。
於一個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該RSV F蛋白之位點Ø。於更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RSV並治療由RSV引起之感染。
於一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該RSV F蛋白之位點IV。於更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RSV並治療由RSV引起之感染。
在上述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組成物之各實施態樣方面,於並行之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二或更多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組合(或為單一組成物中之分別抗體,或為雙特異性抗體)可具有相同的RSV和MPV結合、中和、感染預防和/或治療以及其他列舉之性質。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例如包含IgGl同種型)在小鼠(例如tg32小鼠)活體內之半衰期為在約10天至約17天、約10天至約16天、約10天至約15天、約10天至約14天、約10天至約13天、約10天至約12天、約11天至約17天、約11天至約16天、約11天至約15天、約11天至約14天、約11天至約13天、約11天至約12天、約12天至約17天、約12天至約16天、約12天至約15天、約12天至約14天、約12天至約13天、約12.5天至約16天、約12.5天至約15.5天、約12.5天至約15天、約12.5天至約14.5天、約12.5天至約14天、約12.5天至約13.5天、約12.5天至約13天、約13天至約16天、約13天至約15.5天、約13天至約15天、約13天至約14.5天、約13天至約14天、約13天至約13.5天、約13.5天至約16天、約13.5天至約15.5天、約13.5天至約15天、約13.5天至約14.5天、約13.5天至約14天、約14天至約16天、約14天至約15.5天、約14天至約15天、約14天至約14.5天、約14.5天至約16天、約14.5天至約15.5天、約14.5天至約15天、約15天至約16天、約15天至約15.5天、約15.5天至約16天之範圍內、或約10、11、12、12.5、13、13.5、14、14.5、15、15.5、16或17天。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將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類似的方式投予處於相似之RSV感染階段的相似小鼠時,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減少經RSV感染之小鼠體重減輕可至少與尼賽韋單抗一樣好。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將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類似的方式投予處於相似之RSV感染階段的相似小鼠時,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增加經RSV感染之小鼠存活可至少與尼賽韋單抗或具有與尼賽韋單抗相同之VH和VL的抗體一樣好。
除非本文中之定義明確不同,抗體技術之技藝中的人士所理解之術語各自具有本技藝中之含義。例如,術語“抗體”係指包含藉由二硫鍵互相連接之二或更多條重(H)鏈和二條輕(L)鏈的完整抗體,以及該完整抗體之具有或保留與該完整抗體所鑑別之抗原靶分子結合的能力的任何抗原結合部分或片段,諸如scFv、Fab或Fab’2片段。因此,本文中之術語“抗體”係以最廣泛之含義使用且包括多株和單株抗體,包括完整抗體和功能性(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包括片段抗原結合(Fab)片段、F(ab’)2片段、Fab’片段、Fv片段、重組IgG(rIgG)片段、單鏈抗體片段,包括單鏈可變片段(scFv)和單結構域抗體(例如sdAb、sdFv、奈米抗體)片段。該術語包含免疫球蛋白之經遺傳工程處理和/或其他經修飾之形式,諸如胞內抗體、肽抗體、嵌合抗體、全人抗體、人源化抗體和異質軛合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雙抗體、三抗體、四抗體、串聯二-scFv和串聯三-scFv。除非另有說明,術語“抗體”應被理解為涵蓋功能性抗體片段。該術語亦涵蓋完整或全長抗體,包括任何類別或亞類之抗體,包括IgG及其亞類(IgGl、IgG2、IgG3、IgG4)、IgM、IgE、IgA和IgD。
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為任何同種異型或同種異型之組合。“同種異型”係指在IgG亞類中發現之等位基因變異。例如同種異型可包括G1m1(或G1m(a))、G1m2 (或G1m(x))、G1m3(或G1m(f))、G1m17(或Gm(z))m)、G1m27和/或G1m28(G1m27和G1m28被描述為“同種同種異型(alloallotype)”)。
該G1m3和G1m17同種異型位於CH1結構域中之相同位置(根據EU編號之位置214)。G1m3包含R214(EU),而G1m17包含K214(EU)。該G1m1同種異型位於CH3結構域(位置356和358(EU))中且係指替代E356D和M358L。該G1m2同種異型係指位置431(EU)的丙胺酸被甘胺酸取代。G1m同種異型、同種同種異型及其特性為本技藝已知且描述於例如<www.imgt.org/IMGTrepertoire/ Proteins/allotypes/human/IGH/IGHC/G1m_allotypes.html>>和Lefranc, M.-P. and Lefranc, G. Human Gm, Km and Am allotypes and their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 remarkable demonstration of polymorphism In: B. Tait, F. Christiansen (Eds.), Immunogenetics, chap. 34, Humana Press, Springer, New York, USA. Methods Mol. Biol. 2012; 882, 635-680. PMID: 22665258, LIGM: 406,其內容和同種異型以及同種異型信息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該G1m1同種異型可與例如G1m3、G1m17、G1m27、G1m2和/或G1m28同種異型組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同種異型為無G1m1之G1m3(G1m3,-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同種異型為G1m17,1同種異型。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同種異型為G1m3,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同種異型為不具有G1m1之G1m17(G1m17,-1)。視需要地,該等同種異型可與G1m2、G1m27或G1m28同種異型組合(或不組合)。例如,該同種異型可為G1m17,1,2。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G1m3同種異型或G1m3,1同種異型。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G1m3同種異型且包含M428L和N434S或M428L和N434A突變或任何其他增強與人FcRn之結合的突變,諸如本文所描述者。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G1m3,1同種異型且包含M428L和N434S或M428L和N434A突變或任何其他增強與人FcRn之結合的突變,諸如本文所描述者。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G1m17,1同種異型。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G1m17,1同種異型且包含M428L和N434S或M428L和N434A突變或任何其他增強與人FcRn之結合的突變,如進一步描述於本文中者。
術語“V L”或“VL”和“V H”或“VH”指分別來自抗體輕鏈和抗體重鏈之可變結合區。於某些實施態樣中,VL為kappa(κ)類別(本文中亦稱為“VK”)。於某些實施態樣中,VL為lambda(λ)類別。該可變結合區包含離散的、明確定義之亞區,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和“框架區” (FR)。術語“互補決定區”和“CDR”係與“高度可變區”或“HVR”同義且係指抗體可變區內之胺基酸序列,其通常一起賦予該抗體抗原特異性和/或結合親和力,其中一級結構之連續CDR(即,CDR1和CDR2、CDR2和CDR3)係藉由框架區彼此分開。每個可變區中有3個CDR(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亦分別稱為CDRH和CDRL)。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抗體VH包含如下列之四個FR和三個CDR:FR1-HCDR1-FR2-HCDR2-FR3-HCDR3-FR4;且抗體VL包含如下列之四個FR和三個CDR:FR1-LCDR1-FR2-LCDR2-FR3-LCDR3-FR4。一般來說,該VH和VL透過其各自之CDR一起形成抗原結合位點。於某些實施態樣中,一或多個CDR不接觸抗原和/或不強力促進抗原結合。
如本文所使用之CDR的“變體”係指具有多達1至3個胺基酸取代(例如保留或非保留性取代)、缺失或彼等之組合的CDR序列之功能變體。
CDR和框架區之編號可根據任何已知之方法或方案,諸如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North和AHo編號方案中二或更多種之組合(參見例如Kabat et al.,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US Dept.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991, 5 thed.;Chothia and Lesk, J. Mol. Biol. 196:901-917(1987));Lefranc et al., Dev. Comp. Immunol. 27:55, 2003;Honegger and Plückthun, J. Mol. Bio. 309:657-670(2001))。等效殘基位置可使用抗原受體編號和受體分類(Antigen receptor Numbering And Receptor Classification)(ANARCI)軟體工具(2016, Bioinformatics 15:298-300)進行註釋及用於欲比較之不同分子。因此,根據一種編號方案對如本文提供之可變結構域(VH或VL)序列的CDR進行鑑別並不排除包含該使用不同編號方案測定之相同可變結構域之CDR的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下述之VH序列和/或VL序列之CDR,該VH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該VL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7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該等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藉由該等編號方法中任何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測定,該等編號方法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下述之VH序列和/或VL序列之CDR,該VH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和903,該VL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和881,該等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藉由該等編號方法中任何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測定,該等編號方法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
於一些僅結合MPK之實施態樣中,該CDR包含MPK15之CDR或由MPK15之CDR組成。
具體而言,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和VL可分別包含表2中之抗RSV MPK抗體或MPH抗體的VH和VL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且具有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對應胺基酸序列。具體而言,該CDR包含下列者之CDR或由其組成:MPK44、MPK65-v2、MPK161-v2、MPK163、MPK165、MPK167、MPK168、MPK169-v2、MPK170、MPK171-v1、MPK171-v2、MPK173、MPK175、MPK176、MPK177、MPK178、MPK179-v4、MPK180、MPK181、MPK182、MPK185、MPK186、MPK187、MPK188、MPK189、MPK191、MPK193、MPK194-v2、MPK195、MPK197、MPK198、MPK201、MPK202、MPK203、MPM10、MPM2、MPM8、MPO1、MPO7、MPP1、MPP2、MPR16、MPR19-v2、MPM10、MPM2、MPM8、MPO1、MPO7、MPP1、MPP2、MPR16、MPR19-v2、MPK65-v(1至7中任一者).(1至2中任一者)、MPK201-v(1至6中任一者).(1至2中任一者)、MPK176-v(1至6中任一者).(5中任一者)、或MPM2-v(1、2、4、5中任一者).(1至9中任一者)(例如MPK176-v1.3、MPK176-v4.3、MPK201-v1.2、MPK201-v4.1、MPK65v2-v1.2、或MPK65v2-v3.1。應理解的是例如MPK201-v1.2包含MPK201 VH.1(SEQ ID NO:357)之VH和MPK201 VL.2(SEQ ID NO:847)之VL。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MPK176-v4.3、MPK201-v1.2、MPK201-v4.1、MPK65v2-v1.2、或MPK65v2-v3.1的六個CDR。
更具體地,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下列序列之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下列序列之VH和VL組成:1)SEQ ID NO:2和6;2)SEQ ID NO:136和141;3)SEQ ID NO:146和150;4)SEQ ID NO:146和155;5)SEQ ID NO:159和164;6)SEQ ID NO:169和172;7)SEQ ID NO:175和178;8)SEQ ID NO:181和185;9)SEQ ID NO:189和192;10)SEQ ID NO:196和199;11)SEQ ID NO:202和205;12)SEQ ID NO:210和212;13)SEQ ID NO:215和220;14)SEQ ID NO:225和229;15)SEQ ID NO:233和238;16)SEQ ID NO:243和247;17)SEQ ID NO:250和252;18)SEQ ID NO:254和257;19)SEQ ID NO:261和266;20)SEQ ID NO:271和274;21)SEQ ID NO:277和282;22)SEQ ID NO:284和288;23)SEQ ID NO:293和296;24)SEQ ID NO:300和305;25)SEQ ID NO:309和312;26)SEQ ID NO:316和319;27)SEQ ID NO:321和324;28)SEQ ID NO:327和330;29)SEQ ID NO:332和337;30)SEQ ID NO:342和345;31)SEQ ID NO:347和349;32)SEQ ID NO:352和355;33)SEQ ID NO:357和360;34)SEQ ID NO:362和367;35)SEQ ID NO:369和374,36 )SEQ ID NO:883和742;37)SEQ ID NO:737和742;38)SEQ ID NO:727和732;39)SEQ ID NO:746和751;40)SEQ ID NO:755和760;41)SEQ ID NO:765和770;42)SEQ ID NO:775和770;43)SEQ ID NO:784和789;44)SEQ ID NO:794和799;45)SEQ ID NO:804和808;46)SEQ ID NO:233和858;47)SEQ ID NO:837和858;48)SEQ ID NO:357和847;49)SEQ ID NO:899和360;50)SEQ ID NO:136和851;51)SEQ ID NO:817和141;52)SEQ ID NO:883和742;53)SEQ ID NO:886和742;或54)SEQ ID NO:883和875。
更具體地,結合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可包含表2中之抗MPV MPK抗體或MPH抗體之經鑑別的VH和VL或由其組成,且具有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對應的胺基酸序列。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提供結合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可包含如下述之VH序列和/或VL序列之CDR,該VH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101、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該VL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該CDR分別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藉由該等編號方法中任何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測定,該等編號方法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包括藉由該等編號方法中任何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測定。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
更具體地,結合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可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101和106之序列的VH和VL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結合RSV-F和/或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可包含如下述之VH序列和/或VL序列之CDR,該VH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和702、707、712及716,該VL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該等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藉由該等編號方法中任何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測定,該等編號方法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結合RSV-F和/或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可包含如下述之VH序列和/或VL序列之CDR,該VH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532、537、539、542、545、547、和550,該VL序列係根據下列任一者:SEQ ID NO:553、558、560、563、567、570、572和574,該等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藉由該等編號方法中任何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測定,該等編號方法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
更具體地,結合RSV-F和/或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包含表2和表20中經鑑別之抗RSV/MPV MPK抗體或MPH抗體的任何VH和任何VL,或由其組成,且具有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對應胺基酸序列。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VH和VL二者均來自表2和表20中經鑑別之相同抗體。然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VH可來自表2或表20中經鑑別之第一抗體,而VL可來自表2或表20中經鑑別之不同的第二抗體。於一些該等情況下,該第一抗體和第二抗體可均為MPK抗體,或者該第一抗體和第二抗體可均為MPH抗體。然而,亦可使用來自MPK抗體之VH和來自MPH抗體之VL,反之亦然,特別是若MPH抗體和MPK抗體之間的V(D)J用途相同。
於一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結合RSV-F和/或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CDR包含下列者之CDR或由下列者之CDR組成:本文揭示之MPK190-v1.3、MPK9、MPK10、MPK18、MPK30-v1、MPK36-v3、MPK51、MPK51-v1.1、MPK67、MPK73、MPK77、MPK77-v1.1、MPK86、MPK92、MPK99、MPK102、MPK104、MPK104-v1.1、MPK104-v1.3、MPK108、MPK126、MPK127、MPK129、MPK130、MPK132-v2、MPK133、MPK136、MPK141、MPK142-v1、MPK142-v2、MPK144、MPK145、MPK146、MPK149、MPK150-v2、MPK151、MPK152、MPK153、MPK155、MPK157、MPK158、MPK162、MPK174-v2、MPK190、MPK190-v1.1、MPK196、MPK204、MPH12或MPH12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CDR全部來自表2和表20中經鑑別之相同抗體,諸如全部來自MPK190-v1.3、MPK190-v1.1、MPK51-v1.1、MPK77-v1.1、MPK104-v1.1或MPK104-v1.3。然而,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CDRH1、CDRH2和CDRH3可來自表2或表20中經鑑別之第一抗體,而CDRL1、CDRL2和CDRL3可來自表2或表20中經鑑別之不同的第二抗體。於一些該等情況下,該第一和第二抗體可均為MPK抗體,或者該第一和第二抗體可均為MPH抗體。然而,亦可使用來自MPK抗體之CDRH1、CDRH2和CDRH3及來自MPH抗體之CDRL1、CDRL2和CDRL3,反之亦然,特別是若MPH抗體和MPK抗體之間的V(D)J用法相同。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和第二抗體中一或多者為MPK190-v1.3。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和第二抗體中一或多者為MPK190-v1.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和第二抗體中一或多者為MPK51-v1.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和第二抗體中一或多者為MPK77-v1.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和第二抗體中一或多者為MPK104-v1.1。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和第二抗體中一或多者為MPK 104-v1.3。
本發明之交叉-結合和/或交叉-中和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亦可用於結合單獨之RSV-F,或結合單獨之MPV-F;其效用不限於其中RSV和MPV標靶二者之結合和/或中和作用均發生之情況。
更具體地,該結合RSV-F和/或MPV-F和/或中和RSV和/或MPV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下列序列之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下列序列之VH和VL組成:1)SEQ ID NO:129和133;2)SEQ ID NO:12和17;3)SEQ ID NO:38和42;4)SEQ ID NO:46和50;5)SEQ ID NO:53和56;6)SEQ ID NO:59和64;7)SEQ ID NO:69和71;8)SEQ ID NO:120和125;9)SEQ ID NO:73和76;10)SEQ ID NO:79和83;11)SEQ ID NO:86和91;12)SEQ ID NO:95和98;13)SEQ ID NO:22和27;14)SEQ ID NO:111和116;15)SEQ ID NO:30和35;16)SEQ ID NO:378和382;17)SEQ ID NO:386和391;18)SEQ ID NO:395和400;19)SEQ ID NO:404和408;20)SEQ ID NO:412和414;21)SEQ ID NO:416和419;22)SEQ ID NO:422和424;23)SEQ ID NO:426和429;24)SEQ ID NO:431和434;25)SEQ ID NO:431和436;26)SEQ ID NO:440和444;27)SEQ ID NO:431和449;28)SEQ ID NO:451和455;29)SEQ ID NO:458和461;30)SEQ ID NO:463和466;31)SEQ ID NO:470和473;32)SEQ ID NO:475和478;33)SEQ ID NO:480和483;34)SEQ ID NO:485和487;35)SEQ ID NO:491和495;36)SEQ ID NO:497和501;37)SEQ ID NO:504和509;38)SEQ ID NO:513和518;39)SEQ ID NO:120和522;40)SEQ ID NO:524和518;41)SEQ ID NO:527和530;42)SEQ ID NO:532和553;43)SEQ ID NO:532和558;44)SEQ ID NO:532和577;45)SEQ ID NO:532和563;46)SEQ ID NO:532和567;47)SEQ ID NO:532和570;48)SEQ ID NO:532和572;49)SEQ ID NO:532和574;50)SEQ ID NO:537和553;51)SEQ ID NO:537和558;52)SEQ ID NO:537和577;53)SEQ ID NO:537和563;54)SEQ ID NO:537和567;55)SEQ ID NO:537和570;56)SEQ ID NO:537和572;57)SEQ ID NO:537和574;58)SEQ ID NO:539和553;59)SEQ ID NO:539和558;60)SEQ ID NO:539和577;61)SEQ ID NO:539和563;62)SEQ ID NO:539和567;63)SEQ ID NO:539和570;64)SEQ ID NO:539和572;65)SEQ ID NO:539和574;66)SEQ ID NO:542和553;67)SEQ ID NO:542和558;68)SEQ ID NO:542和577;69)SEQ ID NO:542和563;70)SEQ ID NO:542和567;71)SEQ ID NO:542和570;72)SEQ ID NO:542和572;73)SEQ ID NO:542和574;74)SEQ ID NO:545和553;75)SEQ ID NO:545和558;76)SEQ ID NO:545和577;77)SEQ ID NO:545和563;78)SEQ ID NO:545和567;79)SEQ ID NO:545和570;80)SEQ ID NO:545和572;81)SEQ ID NO:545和574;82)SEQ ID NO:547和553;83)SEQ ID NO:547和558;84)SEQ ID NO:547和577;85)SEQ ID NO:547和563;86)SEQ ID NO:547和567;87)SEQ ID NO:547和570;88)SEQ ID NO:547和572;89)SEQ ID NO:547和574;90)SEQ ID NO:550和553,91)SEQ ID NO:702和704;92)SEQ ID NO:707和708;93)SEQ ID NO:707和709;94)SEQ ID NO:712和76;95)SEQ ID NO:716和64;96)SEQ ID NO:717和116。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3、137、147、160、170、182、216、234、244、262、278、285、301、333、363、370、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728、738、747、756、766、776、785、795、805、814、887、890、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4、138、161、217、226、235、263、279、302、334、364、371、729、739、748、757、767、777、786、796、815、818、838、884、894、897、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5、139、148、162、176、183、190、197、203、218、227、236、245、255、264、272、280、286、294、303、310、317、322、328、335、343、353、358、365、372、730、740、749、758、768、778、787、797、806、821、824、832、835、841、844、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8、142、151、165、173、186、193、206、221、230、239、258、267、289、297、306、313、338、350、375、733、743、761、771、781、790、800、809、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9、143、152、156、166、200、207、222、240、268、290、314、339、734、752、762、772、791、801、856、871、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144、153、157、167、179、187、194、208、213、223、231、241、248、259、269、275、291、298、307、325、340、376、735、744、753、763、773、782、792、802、810、848、852、866、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3、137、147、160、170、182、216、234、244、262、278、285、301、333、363、370、728、738、747、756、766、776、785、795、805、814、887和89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4、138、161、217、226、235、263、279、302、334、364、371、729、739、748、757、767、777、786、796、815、818、838、884、894和897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5、139、148、162、176、183、190、197、203、218、227、236、245、255、264、272、280、286、294、303、310、317、322、328、335、343、353、358、365、372、730、740、749、758、768、778、787、797、806、821、824、832、835、841和844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8、142、151、165、173、186、193、206、221、230、239、258、267、289、297、306、313、338、350、375、733、743、761、771、781、790、800和809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9、143、152、156、166、200、207、222、240、268、290、314、339、734、752、762、772、791、801、856和87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144、153、157、167、179、187、194、208、213、223、231、241、248、259、269、275、291、298、307、325、340、376、735、744、753、763、773、782、792、802、810、848、852和866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進一步之實施態樣中,該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包含經鑑別之表2中之抗RSV MPK抗體的CDR或由經鑑別之表2中之抗RSV MPK抗體的CDR所組成,且具有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對應的胺基酸序列。具體而言,該CDR可包含下列者之CDR或由下列者之CDR所組成:MPK44、MPK65-v2、MPK161-v2、MPK163、MPK165、MPK167、MPK168、MPK169-v2、MPK170、MPK171-v1、MPK171-v2、MPK173、MPK175、MPK176、MPK177、MPK178、MPK179-v4、MPK180、MPK181、MPK182、MPK185、MPK186、MPK187、MPK188、MPK189、MPK191、MPK193、MPK194-v2、MPK195、MPK197、MPK198、MPK201、MPK202、MPK203、MPM10、MPM2、MPM8、MPO1、MPO7、MPP1、MPP2、MPR16、或MPR19-v2、MPK65-v(1至7中任一者).(1至2中任一者)、MPK201-v(1至6中任一者).(1至2中任一者)、MPK176-v(1至6中任一者).(5中任一者)、或MPM2-v(1、2、4、5中任一者).(1至9中任一者),具體而言MPK176-v1.3、MPK176-v4.3、MPK201-v1.1、MPK201-v1.2、MPK201-v4.1、MPK65v2-v1.2或MPK65v2-v3.1。
更具體地,該結合RS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分別包含具有下列序列之CDR或分別由具有下列序列之CDR組成:1)SEQ ID NO:3至5和8至10;2)SEQ ID NO:137至139和142至144;3)SEQ ID NO:147、138、148和151至153;4)SEQ ID NO:147、138、148、142、156和157;5)SEQ ID NO:160至162和165至167;6)SEQ ID NO:170、138、148、173、156和157;7)SEQ ID NO:137、138、176、142、143和179;8)SEQ ID NO:182、138、183、186、143和187;9)SEQ ID NO:137、138、190、193、143、194;10)SEQ ID NO:137、138、197、142、200和157;11)SEQ ID NO:137、138、203和206至208;12)SEQ ID NO:137、138、203、142、143和213;13)SEQ ID NO:216至218和221至223;14)SEQ ID NO:137、226、227、230、143和231;15)SEQ ID NO:234至236和239至241;16)SEQ ID NO:244、138、245、173、143和248;17)SEQ ID NO:182、138、148、142、156和157;18)SEQ ID NO:137、138、255、258、156和259;19)SEQ ID NO:262至264和267至269;20)SEQ ID NO:137、138、272、173、143和275;21)SEQ ID NO:278至280和206至208;22)SEQ ID NO:285、138、286和289至291;23)SEQ ID NO:137、226、294、297、143和298;24)SEQ ID NO:301至303、306、268和307;25)SEQ ID NO:137、138、310、313、314和157;26)137、138、317、142、143和213;27)SEQ ID NO:137、138、322、142、143和325;28)SEQ ID NO:137、138、322、142,143和325;29)SEQ ID NO:170、138、328、142、143和157;30)SEQ ID NO:333至335和338至340;31)SEQ ID NO:137、138、343、173、143和213;32)SEQ ID NO:301至303、350、268和307;33)SEQ ID NO:137、138、353、142、143和213;34)SEQ ID NO:137、226、358、142、143和231;35)SEQ ID NO:363至365和8至10;36)SEQ ID NO:370至372、375、143和376;37)SEQ ID NO:738、884、740、743、240和744;38)SEQ ID NO:738至740、743、240和744;39)SEQ ID NO:728至730和733至735;40)SEQ ID NO:747至749、221和752至753;41)SEQ ID NO:756至758和761至763;42)SEQ ID NO:766至768和771至773;43)SEQ ID NO:776至778、781、268和782;44)SEQ ID NO:785至787和790至792;45)SEQ ID NO:795至797和800至802;46)SEQ ID NO:805、796、806、809、801和810;47)SEQ ID NO:234、838、236和239至241;48)SEQ ID NO:137、226、358、142、143和848;49)SEQ ID NO:814、226、358、142、143和231;50)SEQ ID NO:137至139、142、143和852;51)SEQ ID NO:814、818、139和142至144;52)SEQ ID NO:738、884、740、743、240和744;53)SEQ ID NO:887、884、740、743、240和744;或54)SEQ ID NO:738、884、740、743、240和744。
於進一步之實施態樣中,該結合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包含經鑑別之表2中之抗MPV MPK抗體的CDR或由經鑑別之表2中之抗MPV MPK抗體的CDR所組成,且具有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對應的胺基酸序列。具體而言,該CDR包含本文揭示之MPK15之CDR或由本文揭示之MPK15之CDR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2、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3、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4、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7、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8、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9、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下列者或由下列者組成:SEQ ID NO:10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下列者或由下列者組成:SEQ ID NO:10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下列者或由下列者組成:SEQ ID NO:1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下列者或由下列者組成:SEQ ID NO:10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下列者或由下列者組成:SEQ ID NO:10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下列者或由下列者組成:SEQ ID NO:10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結合RSV-F和/或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進一步之實施態樣中,該結合RSV-F和/或MPV-F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包含經鑑別之表2和表20中之抗RSV/MPV MPK抗體或MPH抗體之CDR或由經鑑別之表2和表20中之抗RSV/MPV MPK抗體或MPH抗體之CDR所組成,且具有表1和序列表中所示之對應的胺基酸序列。具體而言,該CDR包含下列者之CDR或由下列者之CDR所組成:本文揭示之MPK190-v1.3、MPK9、MPK10、MPK18、MPK30-v1、MPK36-v3、MPK51、MPK51-v1.1、MPK67、MPK73、MPK77、MPK77-v1.1、MPK86、MPK92、MPK99、MPK102、MPK104、MPK104-v.1.1、MPK104-v1.3、MPK108、MPK126、MPK127、MPK129、MPK130、MPK132-v2、MPK133、MPK136、MPK141、MPK142-v1、MPK142-v2、MPK144、MPK145、MPK146、MPK149、MPK150-v2、MPK151、MPK152、MPK153、MPK155、MPK157、MPK158、MPK162、MPK174-v2、MPK190、MPK190-v1.1、MPK196、MPK204、MPH12及MPH12的變體。這些交叉-結合或交叉-中和抗體亦可用於結合單獨之RSV-F,或結合單獨之MPV-F;其不需要在其中RSV和MPV標靶二者之結合和/或中和作用均發生之情況下使用。
術語“CL”係指“免疫球蛋白輕鏈恆定區”或“輕鏈恆定區”,即,來自抗體輕鏈之恆定區。術語“CH”係指“免疫球蛋白重鏈恆定區”或“重鏈恆定區”,其根據抗體同種型可進一步分為CH1、CH2和CH3(IgA、IgD、IgG),或CH1、CH2、CH3和CH4結構域(IgE、IgM)。本文進一步描述抗體重鏈之Fc區。於目前揭示之任何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CL、CH1、CH2和CH3中任何一或多者。於目前揭示之任何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CL、CH1、CH2和CH3中任何一或多者。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CL包含與SEQ ID NO:905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L包含與人λ輕鏈恆定結構域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H1至CH3包含與SEQ ID NO:664至668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
應理解的是,例如在哺乳動物細胞株中生產可去除抗體重鏈之一或多個C端離胺酸(參見例如Liu et al. mAbs 6(5):1145-1154(2014))。因此,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CH1至CH3、CH3或Fc多肽,其中存在或不存在C端離胺酸殘基或C端甘胺酸-離胺酸;換言之,涵蓋其中重鏈、CH1至CH3、或Fc多肽之C端殘基不為離胺酸之實施態樣,及其中C端殘基為離胺酸之實施態樣。於某些實施態樣中,組成物包含多種本發明之抗體和/或抗原結合片段,且其中一或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重鏈、CH1至CH3、或Fc多肽之C端殘基不包含離胺酸殘基或C端甘胺酸-離胺酸,且其中一或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重鏈、CH1至CH3或Fc多肽之C端包含離胺酸殘基。
“Fab”(抗原結合片段)為抗體之與抗原結合的部分,且包括經由鏈間二硫鍵與輕鏈連接之重鏈的可變區和CH1。每個Fab片段在抗原結合方面為單價的,即,其具有單一抗原結合位點。胃蛋白酶處理抗體可產生單一、大F(ab’)2片段,其大致對應於二個經二硫鍵鏈接之Fab片段,該Fab片段具有二價抗原結合活性且仍與抗原交聯。Fab和F(ab’)二者均為“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Fab’片段與Fab片段不同之處在於Fab’片段在CH1結構域之羧基端具有額外之少數殘基,包括一或多個來自抗體鉸鏈區之半胱胺酸。Fab’-SH為本文中對Fab’之訂名,其中該恆定結構域之半胱胺酸殘基攜帶游離硫醇基團。F(ab’)2抗體片段最初係以成對Fab’片段之形式產生,該成對之Fab’片段之間具有鉸鏈半胱胺酸。抗體片段之其他化學偶聯亦為已知的。
Fab片段可例如藉由肽連接子連接以形成單鏈Fab,本文中亦稱為“scFab”。於該等實施態樣中,存在於天然Fab中之鏈間二硫鍵可能不存在,且該連接子全部或部分用於鏈接或連接單一多肽鏈之Fab片段。由重鏈衍生之Fab片段(例如包含VH+CH1或“Fd”、由VH+CH1或“Fd”組成或基本上由VH+CH1或“Fd”組成)和由輕鏈衍生之Fab片段(例如,包含VL+CL、由VL+CL組成、或基本上由VL+CL組成)可以任何排列方式鏈接以形成scFab。例如,scFab可根據(重鏈Fab片段-連接子-輕鏈Fab片段)或(輕鏈Fab片段-連接子-重鏈Fab片段)沿N端至C端方向排列。本文進一步詳細討論用於scFab之肽連接子和示例性連接子序列。
“Fv”為含有完整抗原鑑別和抗原結合位點之小抗體片段。該片段通常由二聚體組成,該二聚體具有緊密、非共價結合的一個重鏈和一個輕鏈可變區結構域。然而,即使是單一可變結構域(或一半Fv,其僅包含三個特異於抗原之CDR)亦具有鑑別和結合抗原之能力,儘管通常係以低於整個結合位點之親和力結合。
“單鏈Fv”亦縮寫為“sFv”或“scFv”,其為包含連接成單一多肽鏈的V H和V L抗體結構域之抗體片段。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scFv多肽包含佈置在V H和V L結構域之間並連接該V H和V L結構域之多肽連接子,其使得scFv能夠保留或形成合需之用於抗原結合的結構。可使用本技藝眾所周知之標準技術將該等肽連接子併入融合多肽中。在scFv之綜述方面可參閱Pluckthun in 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vol. 113, Rosenburg and Moore eds.,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pp. 269-315(1994);Borrebaeck 1995,見下文。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cFv,該scFv包含VH結構域、VL結構域及將該VH結構域與VL結構域相連接之肽連接子。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scFv包含藉由肽連接子連接至VL結構域之VH結構域,該肽連接子可為VH-連接子VL取向或為VL-連接子VH取向。本發明之任一scFv可經工程處理,從而使該VL結構域之C端藉由短肽序列鏈接至該VH結構域之N端,或反之亦然(即,(N)VL(C)-連接子-(N)VH(C)或(N)VH(C)-連接子-(N)VL(C)。或者,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連接子可連接至VH結構域、VL結構域或二者之N端部分或端點。
例如,可基於下列者來選擇肽連接子序列:(1)其採用彈性延展構型之能力;(2)其不能或缺乏能力來採用可與第一和第二多肽上和/或靶分子上之功能性表位交互作用的二級結構;和/或(3)缺乏或相對缺乏可能與該多肽和/或靶分子反應之疏水性或帶電殘基。關於連接子設計(例如長度)之其他考慮因素可包括其中該VH和VL可形成功能性抗原結合位點之構型或構型範圍。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肽連接子序列含有例如Gly、Asn和Ser殘基。其他接近中性之胺基酸,諸如Thr和Ala亦可包含在連接子序列中。其他可有效地作為連接子之胺基酸序列包括揭示於下列公開本中者:Maratea et al., Gene 40:39 46(1985);Murphy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3:8258 8262(1986);美國專利案編號4,935,233和美國專利案編號4,751,180。其他說明性和非限制性連接子之實例可包括例如Glu-Gly-Lys-Ser-Ser-Gly-Ser-Gly-Ser-Glu-Ser-Lys-Val-Asp(Chaudhary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1066-1070(1990))和Lys-Glu-Ser-Gly-Ser-Val-Ser-Ser-Glu-Gln-Leu-Ala-Gln-Phe-Arg-Ser-Leu-Asp (Bird et al., Science 242:423-426(1988)),以及五聚體Gly-Gly-Gly-Gly-Ser(當以單次迭代呈現或重複1至5次或更多次時)。可使用任何合適之連接子,且長度通常可為約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23、24、25、26、27、28、29、30、40、50、60、70、80、90、100個胺基酸,或長度小於約200個胺基酸,且較佳地將包含彈性結構(可為藉由該連接子連接的二個區、結構域、基序、片段或模塊之間的構型移動提供彈性和空間),且較佳地在人體中為生物惰性和/或具有低致免疫風險。
scFv可使用本文揭示之VH和VL序列之任何組合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序列之任何組合構建。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不需要連接子序列;例如當該第一和第二多肽具有可用於分開該功能結構域並防止空間干擾之非必需N端胺基酸區域時。
在抗體研發過程中,在該種系可變(V)、連接(J)和多樣性(D)基因座中之DNA可能會重新排列,且編碼序列中可能發生核苷酸之插入和/或刪除。體細胞突變可由該所得序列編碼,且可藉由參考對應之已知種系序列來鑑別。在某些背景下,對抗體之合需性質(例如與RSV和/或MPV融合醣蛋白抗原結合)而言並非關鍵、或賦予抗體不合需之性質(例如在經投予該抗體之個體中免疫原性風險增加)、或二者的體細胞突變可被該對應之種系編碼的胺基酸取代或被不同的胺基酸取代,從而使該抗體之合需性質得到改善或維持,並使該抗體之不合需性質減少或廢除。因此,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與親本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相比較,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可變區中包含一或多個種系編碼之胺基酸,惟其該親本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或多種體細胞突變。本發明之示例性抗RSV-F、抗MPV-F及抗RSV-F和/或MPV-F抗體之可變區和CDR胺基酸序列提供於表1、表2中,及序列表中。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胺基酸修飾(例如取代突變)以移除不合需之氧化、脫醯胺和/或異構化風險。
本文亦提供與目前揭示之(“親本”)抗體相比較在可變區(例如VH、VL、框架區或CDR)中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改變之變體抗體,其中該變體抗體結合到RSV和/或MPV融合醣蛋白。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結合到RSV-F且 (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結合到RSV-F且 (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和903,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和881,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結合到MVP-F且 (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01、132、16、41、49、55、63、70、124、75、82、90、97、26、115、34、381、390、399、407、413、418、423、428、433、435、443、448、454、460、465、472、477、482、486、494、500、508、517、521、525、529、703、707、712和716,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結合到MVP-F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結合到RSV-F和/或MVP-F且 (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結合到RSV-F和/或MPV-F且 (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532、537、539、542、545、547或55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553、558、560、563、567、570、572或574,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單特異性(例如結合到單一表位)或多特異性(例如結合到多個表位和/或靶分子)。該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可以各種形式構建。示例性抗體形式揭示於Spiess et al., Mol. Immunol. 67(2):95(2015)及Brinkmann and Kontermann, mAbs 9(2):282-212(2017)中,其形式和製備彼等之方法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且包括例如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系統(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BiTE)、DART、Knob-Into-Hole(KIH)組裝體、scFv-CH3-KIH組裝體、KIH通用輕鏈抗體、TandAb、三重抗體、TriBi迷你抗體、Fab-scFv、scFv-CH-CL-scFv、F(ab’)2-scFv2、四價HCab、內抗體(Intrabody)、CrossMab、雙作用Fab(DAF) (二合一或四合一)、DutaMab、DT-IgG、電荷對、Fab臂交換、SEED體、Triomab、LUZ-Y組裝體、Fcab、κλ-體、正交Fab、DVD-Ig(例如美國專利案8,258,268號,其形式藉由引用全文之方式併入本文)、IgG(H)-scFv、scFv-(H)IgG、IgG(L)-scFv、scFv-(L)IgG、IgG(L,H)-Fv、IgG(H)-V、V(H)-IgG、IgG(L)-V、V(L)-IgG、KIH IgG-scFab、2scFv-IgG、IgG-2scFv、scFv4-Ig、Zybody和DVI-IgG(四合一),以及所謂的FIT-Ig(例如PCT公開本WO 2015/103072號,其形式藉由引用全文之方式併入本文)、所謂的WuxiBody形式(例如PCT公開本WO 2019/057122號,其形式藉由引用全文之方式併入本文),以及所謂的In-Elbow-Insert Ig形式(IEI-Ig;例如PCT公開本WO 2019/024979號和WO 2019/025391號,其形式藉由引用全文之方式併入本文)。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二或更多個VH結構域、二或更多個VL結構域、或二者(即,二或更多個VH結構域和二或更多個VL結構域)。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下列形式(N端至C端方向):VH-連接子VL-連接子VH-連接子VL,其中該二個VH序列可為相同或相異且該二個VL序列可為相同或相異。該等經連接之scFv可包括經排列以結合指定標靶之VH和VL結構域的任何組合,且在包含二或更多個VH和/或二或更多個VL之形式中,可結合到一、二或更多個不同表位或抗原。應理解的是,該併入多個抗原結合結構域之形式可包括為任何組合或方向之VH和/或VL序列。例如,該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下列形式:VL-連接子VH-連接子VL-連接子VH、VH-連接子VL-連接子VL-連接子VH或VL-連接子VH-連接子VH-連接子VL。
在包括二個VH結構域和/或二個VL結構域之實施態樣中,其中之一或多個VH結構域或VL結構域、或一或多個或二或更多個CDR係根據表1和序列表中之SEQ ID NO:1至574和701至903所示之序列,且視需要地,根據表2和表20中對於特定抗體所示之組合。於該等實施態樣中,一或多個VH或VL或一或多個或二或更多個CDR亦可根據表1和序列表中之SEQ ID NO:575至655所示之序列,且視需要地,在抗RSV抗體方面,根據表3中對於特定抗體所示之組合,或在抗RSV/MPV抗體方面,根據表4中對於特定抗體所示之組合。
更具體地,當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測定時,該一或多個VH可結合到RSV-F並可包含根據SEQ ID NO:576、586、591、600、604、613和617中任一者之VH序列中的CDR,而該一或多個VL可結合到RSV-F並可包含根據SEQ ID NO:581、588、596、602、609、615和622中任一者之VL序列。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可分別包含下列者或由彼等組成:SEQ ID NO:577、592、605、或618;SEQ ID NO:578、593、606、或619;SEQ ID NO:579、594、607、或620;SEQ ID NO:582、597、610、或623;SEQ ID NO:583、143、268、或624、或SEQ ID NO:584、598、611、或625,或者在各情況下,彼之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功能變體,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或與該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之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構建之本發明之單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表1和序列表之SEQ ID NO:1至574和701至903中之本文揭示的VH和VL序列之任何組合和/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序列之任何組合,及視需要地,根據表2和表20中對於特異性抗體所示之組合。於一些實施態樣中,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本發明之一、二或更多個抗原結合結構域(例如VH和VL),一或多個VH或VL、或彼等之一或多個、或二或更多個CDR亦可根據表1和序列表之SEQ ID NO:575至655所示之序列,且視需要地,在抗RSV抗體方面,根據表3和序列表中對於特異性抗體所示之組合,或者在RSV/MPV抗體方面,根據表4和序列表中對於特異性抗體所示之組合。可能存在二或更多個結合相同或不同RSV-F和/或MPV-F表位的結合結構域,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文提供之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另外之RSV-F-和/或MPV-F-特異性結合結構域,和/或可包含結合完全之不同抗原或病原體的結合結構域。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且可為例如在該重鏈中包含M428L和N434S突變之IgG1m3。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輕鏈可為例如κ輕鏈或λ輕鏈。
於任一目前揭示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多特異性的;例如雙特異性、三特異性,等。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至少雙特異性的,且包含至少一個VH和VL、或該VH之三個CDR和該VL之三個CDR,該VH和VL為下列i)或ii)至少一者:i)MPK65-v2-vl.2、MPK65-v2-v3.1、MPK176-v1.3、MPK76-v43.、MPK201-v1.2和MPK 201-v1.4;或ii)下列任一者中所示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分別為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或899和360。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至少雙特異性的且包含至少一個MPK190-v1.3之VH和VL、或MPK190-v1.3之VH的三個CDR或VL的三個CDR、或分別示於SEQ ID NO:702和704之VH和VL。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至少雙特異性的,且包含至少:(A)第一VH和VL,或第一組六個CDR,其中第一組六個CDR為下列至少一者之VH和VL的三個HCDR和三個LCDR:i)MPK65-v2-v1.2、MPK65-v2-v3.1、MPK176-v1.3、MPK76-v43.、MPK201-v1.2和MPK 201-v1;或ii)下列任一者中所示之VH和VL:分別為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及899和360;以及(B)至少一個第二VH和VL,或第二組六個CDR,其中第二組六個CDR為MPK190-v1.3之VH和VL的三個HCDR和三個LCDR,或如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VH和VL。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進一步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其中一者,更具體地,與SEQ ID NO:670至700其中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SEQ ID NO:664至700其中一者,更具體地,SEQ ID NO:670至700其中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應理解的是,例如在哺乳動物細胞株中生產可去除抗體重鏈之一或多個C端離胺酸(參見例如Liu et al. mAbs 6(5):1145-1154(2014))。生產過程亦可去除抗體重鏈之一或多個C端甘胺酸。因此,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CH1至CH3、CH3、或Fc多肽(其中存有或不存有C端離胺酸和/或甘胺酸殘基);換言之,本發明涵蓋其中重鏈、CH1至CH3或Fc多肽之C端殘基不為離胺酸或甘胺酸之實施態樣,及其中離胺酸或甘胺酸為C端殘基之實施態樣。於某些實施態樣中,組成物包含多種本發明之抗體和/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一或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該重鏈、CH1至CH3或Fc多肽之C端不包含離胺酸和/或甘胺酸殘基,且其中一或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該重鏈、CH1至CH3、或Fc多肽之C端包含離胺酸或甘胺酸殘基。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Fc”片段或Fc多肽包含藉由二硫鍵保持在一起的二條抗體H鏈的羧基端部分(即,IgG之CH2和CH3結構域)。Fc可包含由二個Fc多肽(即,二個CH2-CH3多肽)組成之二聚體。抗體“效應基因功能”係指歸因於該抗體之Fc區(天然序列Fc區或胺基酸序列變體Fc區),且隨該抗體同種型而變化的那些生物活性。抗體效應基因功能之實例包括:C1q結合和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Fc受體結合;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吞噬作用;細胞表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下調;和B細胞活化。如本文所討論者,可對Fc結構域進行修飾(例如胺基酸取代)以修飾(例如改善、減少或消除)含Fc之多肽(本發明之抗體)的一或多種功能。該等功能包括例如Fc受體(FcR)結合、抗體半衰期調節(例如藉由與FcRn結合)、ADCC功能、蛋白A結合、蛋白G結合及補體結合。修飾(例如改善、減少或消除)Fc功能之胺基酸修飾包括例如T250Q/ M428L、M252Y/S254T/T256E、H433K/N434F、M428L/ N434S、M428L/N434A、E233P/L234V/L235A/G236+ A327G/A330S/P331S、E333A、S239D/A330L/I332E、P257I/Q311、K326W/E333S、S239D/I332E/G236A、N297Q、K322A、S228P、L235E+E318A/K320A/K322A、L234A/L235A(本文中亦稱為“LALA”)和L234A/L235A/ P329G突變,該等突變之總結和註釋在由InvivoGen(2011)出版之“Engineered Fc Regions”中,該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例如為了活化補體級聯,當該免疫球蛋白分子連接抗原標靶時,該C1q蛋白複合物可結合到到一或二個IgG1分子或一個IgM分子(Ward, E. S., and Ghetie, V., Ther. Immunol. 2(1995)77-94)。Burton, D.R.描述(Mol. Immunol.22(1985)161-206)該包含胺基酸殘基318至337之重鏈區參與補體固定。使用定點誘變之Duncan, A. R. 和Winter, G.(Nature 332(1988)738-740)報導Glu318、Lys320和Lys322形成對C1q之結合位點。Glu318、Lys320和Lys322殘基在結合C1q中之作用由含有該等殘基之短合成肽抑制由補體介導之細胞溶解的能力得到證實。
例如,FcR結合可藉由(抗體之)Fc部分與Fc受體(FcR)的交互作用來介導,Fc受體為細胞(包括造血細胞)上之特化的細胞表面受體。Fc受體屬於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且被證明可介導藉由免疫複合物之吞噬作用去除經抗體包覆之病原體,以及經由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ADCC;Van de Winkel,JG,和Anderson,CL,J.Leukoc.Biol.49(1991)511-524)溶解紅血球和包覆該對應抗體之各種其他細胞性標靶(例如腫瘤細胞)。FcR係藉由其對免疫球蛋白類別之特異性來定義;IgG抗體之Fc受體稱為FcγR,IgE之Fc受體稱為FcεR,IgA之Fc受體稱為FcαR,等,而新生Fc受體稱為FcRn。Fc受體結合描述於例如Ravetch, J. V., and Kinet, J. P., Annu. Rev. Immunol. 9 (1991)457-492;Capel, P. J., et al., Immunomethods 4 (1994)25-34;de Haas, M., et al., J Lab. Clin. Med. 126 (1995)330-341;和Gessner, J. E., et al., Ann. Hematol. 76 (1998)231-248。
藉由天然IgG抗體之Fc結構域的受體(FcγR)交聯會觸發多種效應基因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和炎症介質之釋放,以及免疫複合物清除和調節抗體產生。本文仔細研究提供受體交聯之Fc部分(例如FcγR)。在人中,迄今為止已表徵三種類別之FcγR,彼等為:(i)FcγRI(CD64),其以高親和力結合單體IgG並表現在巨噬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上;(ii)FcγRII(CD32),其以中至低親和力結合複合之IgG,廣泛表現在,特別是白血球上,咸信為由抗體介導之免疫的核心參與者,且其可分為FcγRIIA、FcγRIIB和FcγRIIC,它們在免疫系統中執行不同的功能,但以類似之低親和力與IgG-Fc結合,且這些受體之胞外域(ectodomain)高度同源;(iii)FcγRIII(CD16),其以中至低親和力結合到IgG,已發現之形式有二種:FcγRIIIA,其已在NK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一些單核細胞和T細胞上找到,且咸信可介導ADCC;FcγRIIIB,其高度表現在中性粒細胞上。
FcγRIIA可在許多參與滅殺之細胞(例如巨噬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上找上,且似乎能夠活化滅殺過程。FcγRIIB似乎在抑制過程中具有作用,且可在B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上找到。重要的是,已證明全部FcγRIIB中有75%存在於肝臟中(Ganesan, L. P. et al., 2012: "FcγRIIb on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um clears small immune complexes,"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9: 4981–4988)。FcγRIIB大量表現在肝竇內皮(稱為LSEC)上及肝臟之庫普弗(Kupffer)細胞中,且LSEC為小免疫複合物清除之主要部位(Ganesan, L. P. et al., 2012: FcγRIIb on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um clears small immune complexes. Journal of Immunology 189: 4981–4988)。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文揭示之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用於結合到FcγRIIb之Fc多肽或其片段,特別是Fc區,諸如,例如IgG型抗體。再者,如Chu, S. Y. et al., 2008: Inhibition of B cell receptor-mediated activation of primary human B cells by coengagement of CD19 and FcgammaRIIb with Fc-engineered antibodies. Molecular Immunology 45, 3926–3933中之描述,藉由引入突變S267E和L328F將Fc部分進行工程處理以增強FcγRIIB結合是可能的。藉此,可增強免疫複合物之清除(Chu, S., et al., 2014: Accelerated Clearance of IgE In Chimpanzees Is Mediated By Xmab7195, An Fc-Engineered Antibody With Enhanced Affinity For Inhibitory Receptor FcγRIIb. Am J Respir Crit,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bstracts)。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特別是如Chu, S. Y. et al., 2008: Inhibition of B cell receptor-mediated activation of primary human B cells by coengagement of CD19 and FcgammaRIIb with Fc-engineered antibodies. Molecular Immunology 45, 3926–3933之描述,本發明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具有突變S267E和L328F之經工程處理的Fc部分。
在B細胞上,FcγRIIB可能起作用以抑制進一步產生免疫球蛋白和同種型轉換成例如IgE類別。在巨噬細胞上,FcγRIIB被認為可抑制透過FcγRIIA介導之吞噬作用。在嗜酸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上,該B型可能透過IgE結合到其分別之受體來協助抑制該等細胞活化。
關於FcγRI結合,天然IgG中之下列一或多者的修飾可減少與FcγRI之結合:E233-G236、P238、D265、N297、A327和P329。位置233至236處之IgG2殘基經取代成對應位置IgG1和IgG4,可將IgG1和IgG4與FcγRI之結合減少103倍,並排除人單核細胞對經抗體致敏化之紅血球的反應(Armour, K. L., et al. Eur. J. Immunol. 29(1999)2613-2624)。
關於FcγRII結合,對FcγRIIA之結合降低可在例如下列一或多個IgG突變中找到:E233-G236、P238、D265、N297、A327、P329、D270、Q295、A327、R292和K414中。
人FcγRIIA的二種等位基因形式為“H131”變體(其以較高親和力與IgG1 Fc結合)及“R131”變體(其以低親和力與IgG1 Fc結合)。參見例如Bruhns et al., Blood113:3716-3725(2009)。
關於FcγRIII結合,對FcγRIIA之結合降低可在例如下列一或多個突變中找到:E233-G236、P238、D265、N297、A327、P329、D270、Q295、A327、S239、E269、E293、Y296、V303、A327、K338和D376。Shields, R. L., et al., J. Biol. Chem. 276(2001)6591-6604中描述人IgG1上之Fc受體結合位點的定位、上述突變位點及用於測量與FcγRI和FcγRIIA結合的方法。
人FcγRIIIA的二種等位基因形式為“F158”變體(其以較低親和力與IgG1 Fc結合)及“V158”變體(其以較高親和力與IgG1 Fc結合)。參見例如Bruhns et al., Blood113:3716-3725(2009)。
關於與FcγRII之結合,天然IgG Fc的二個區域似乎參與FcγRII和IgG之間的交互作用,即(i)IgG Fc之下鉸鏈位點,尤其是胺基酸殘基L、L、G、G(234至237,EU編號),和(ii)IgG Fc之CH2結構域的相鄰區,尤其是與下鉸鏈區相鄰之上CH2結構域中的環和股,例如在P331之區域中(Wines, B.D., et al., J. Immunol. 2000; 164: 5313 - 5318)。再者,FcγRI似乎結合至IgG Fc上的相同位點,然而FcRn和蛋白A結合至IgG Fc上之不同位點,該位點似乎位於CH2-CH3界面處(Wines, B.D., et al., J. Immunol. 2000; 164: 5313 - 5318)。
本發明亦仔細研究增加本發明之Fc多肽或其片段與(即,一或多個)Fcγ受體之結合親和力的突變(例如,與參考Fc多肽或其片段,或含有彼等,但不包含該(等)突變者相比較)。參見例如Delillo and Ravetch, Cell 161(5):1035-1045(2015)和Ahmed et al., J. Struc. Biol. 194(1):78(2016),該Fc突變及Fc突變之技術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於本文揭示之任何實施態樣中,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含有選自下列之突變的Fc多肽或其片段:G236A;S239D;A330L;和I332E;或含有該等突變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例如S239D/I332E;S239D/A330L/ I332E;G236A/S239D/I332E;G236A/A330L/I332E(本文亦稱為“GAALIE”);或G236A/S239D/A330L/I332E。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c多肽或其片段不包含S239D。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c多肽或其片段在位置239(EU編號)處包含S。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67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Fc多肽或其片段可包含至少一部分參與FcRn結合之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一或多種改善對FcRn之結合親和力(例如增強結合到)FcRn的胺基酸修飾(例如在約6.0之pH下),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藉此延長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之分子在活體內的半衰期(例如與參考Fc多肽或其片段、或在其他方面相同但不包含該修飾之抗體相比較)。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衍生自IgG Fc且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下列任一或多者:M428L;N434S;N434H;N434A;N434S;M252Y;S254T;T256E;T250Q;P257I Q311I;D376V;T307A;E380A(EU編號)。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M428L/N434S(本文中亦稱為“MLNS”、“LS”、“_LS”和“-LS”)。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半衰期延長突變係在包含SEQ ID NO:679至6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Fc多肽或其片段中或在由SEQ ID NO:679至68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Fc多肽或其片段中。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M252Y/S254T/T256E。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T250Q/M428L。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P257I/Q311I。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P257I/N434H。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D376V/N434H。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T307A/E380A/N434A。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包含M428L/N434A(本文中亦稱為“MLNA”、“LA”、_LA”和“-LA”)。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半衰期延長突變係在包含SEQ ID NO:685至69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之Fc多肽或其片段中或在由SEQ ID NO:685至69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Fc多肽或其片段中。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或M428L/N434A之Fc部分。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包含取代突變G236A/A330L/I332E之Fc多肽或其片段。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例如,IgG)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G236A突變、A330L突變和I332E突變(GAALIE),且不包含S239D突變(例如包含位置239處之天然S)。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Fc多肽或其片段,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和G236A/A330L/I332E,(且可能包含SEQ ID NO:691至69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且視需要地不包含S239D(例如在239處包含S)。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Fc多肽或其片段,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A和G236A/ A330L/I332E,(且可能包含SEQ ID NO:696至7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且視需要地不包含S239D(例如在239處包含S)。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或M428L/N434A)和G236A/S239D/A330L/I332E之Fc多肽或其片段。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提供在(例如人)IgGl重鏈中包含下列(i)-(xviii)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突變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描述於本文中):(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其中該胺基酸殘基之編號係根據Kabat中闡明之EU索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經無岩藻醣基化(afucosylated)。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增強與人FcRn結合之一或多種突變,諸如M428L和N434S突變或M428L和N434A突變(EU編號)、或增強與人FcRn結合之任何其他突變,諸如本文中所描述者。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經無岩藻醣基化。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分別示於本文任一處之VH和VL;或(ii)如本文任一處所示或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之CDRHl、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及(A)包含下列取代突變之Fc部分:(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所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改變醣基化之突變,其中該改變醣基化之突變包含N297A、N297Q或N297G,和/或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部分或完全無醣基化和/或部分或完全無岩藻醣基化。宿主細胞株和製造部分或完全無醣基化、或部分或完全無岩藻醣基化之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的方法為已知的(參見例如PCT公開本編號WO 2016/181357;Suzuki et al. Clin. Cancer Res.13(6)):1875-82(2007);Huang et al. MAbs6: 1-12(2018))。
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岩藻醣基化的(例如包含一或多個岩藻糖基部分,且通常包含天然(野生型)岩藻醣基化形式,或可為當與天然形式相比較時,包含一或多個另外的或更少之岩藻醣基化部分的岩藻醣基化形式),或者可為無岩藻醣基化的。特別是,天然IgG1抗體在N297處攜帶聚醣位點,此通常為該抗體中可能發現核心岩藻糖部分唯一的位點,儘管一些聚醣位點可能在抗體研發過程中藉由突變(例如在可變結構域中)產生。儘管通常較佳為維持N297及其聚醣,Fc多肽或其片段之岩藻醣基化、或抗體之岩藻醣基化可藉由引入胺基酸突變以引入或破壞岩藻醣基化位點(例如在N297處之突變,諸如N297Q或N297A,以破壞可包括核心岩藻糖部分之聚醣形成)來起作用,諸如藉由在已經過遺傳工程處理成為缺乏將多肽岩藻醣基化能力(或能力受抑制或受損)的宿主細胞中表現該多肽;藉由在其中宿主細胞將該多肽岩藻醣基化之能力受損的條件下(例如在2-氟-L-岩藻糖(2FF)之存在下)表現該多肽,等。無岩藻醣基化之多肽可不包含岩藻糖部分,或實質上無岩藻糖部分,和/或可由經遺傳工程處理以缺乏將該多肽岩藻醣基化之能力(或能力受抑制或受損)的宿主細胞表現,和/或可在其中宿主細胞將該多肽岩藻醣基化之能力受損的條件下(例如在2-氟-L-岩藻糖(2FF)之存在下)表現該多肽。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多肽在Asn297處不包含核心岩藻糖部分。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無岩藻醣基化多肽與FcγRIIIA之結合增加。在一些背景下,在包含表現抗體之宿主細胞的培養基中添加2FF可導致約85%或更多的抗體不攜帶岩藻糖部分。因此,當在2FF或類似試劑之存在下產生多數抗體時,該多數抗體可被描述為“無岩藻醣基化的”。在一些背景下,多數多肽或抗體可被描述為,例如無岩藻醣基化,意指該眾多多肽或抗體中約85%或更多之單一多肽或抗體分子不包含岩藻糖部分。於某些較佳之實施態樣中,無岩藻醣基化之抗體或多肽或群體或其多數在EU位置297處包含天冬醯胺(N)。岩藻醣基化或缺之岩藻醣基化可使用例如質譜法(例如電噴霧質譜法(ESI-MS))評估。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提供包含多個本發明揭示之多肽中任一或多者的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無岩藻醣基化之多肽。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即使在個體中沒有發現可檢測水準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即,當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給藥後已從個體中清除)時,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在個體之體內誘導持續之保護。該等保護在本文中被稱為疫苗效果。不欲受理論束縛,咸信樹突細胞可將抗體和抗原之複合物內化,然後誘導或促進針對抗原之內源性免疫反應。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一或多種修飾,諸如,例如在Fc中之包含G236A、A330L和I332E的突變,該等突變活化可能誘導例如針對抗原之T細胞免疫的樹突細胞。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選自表A中摘要之Fc變體的Fc變體(亦參見PCT公開本編號WO 2022/251119)。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Fc變體、或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經岩藻醣基化。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Fc變體、或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經無岩藻醣基化。 A. 某些 Fc 變體 ( 岩藻醣基化的,除非另有說明 ) 及其性質
變體 ( 取代突變相對於野生型人 IgG1 Fc) 與岩藻醣基化之野生型人 IgG1 相比較,所指明之變體的某些性質
G236A_L328V_Q295E 與人FcγRIIa(H131等位基因和R131等位基因)之結合增加;與人FcγRIIb之結合相當或降低(例如藉由MSD和/或表面電漿共振分析);與人FcγRIIa(H131等位基因或R131等位基因)之結合相對於與人FcγRIIb之結合的比率增加;與人FcRn之結合相當;力價之產生相當;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a之信號傳導增加和/或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b之信號傳導減少;Tm在野生型之12℃以內或更低;G236S_R292P_Y300L與C1q之結合改善
G236A_P230A_Q295E
G236A_R292P_I377N
G236A_K334A_Q295E
G236S_R292P_Y300L
G236A_Y300L 與人FcγRIIa之結合增加(H131(超過18倍)和R131(超過4倍));與人FcγRIIb之結合相似或與人FcγRIIb之結合減少(例如藉由表面電漿共振測量);與人FcγRIIa(H131或R131)之結合相對於與人FcγRIIb之結合的比率增加;與人FcRn之結合相當;力價之產生相當;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a之信號傳導增加和/或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b之信號傳導減少;Tm在野生型之4.5℃以內
G236A_R292P_Y300L 與人FcγRIIa之結合增加(H131(超過14倍)和R131(超過2.7倍));;與人FcγRIIb之結合相似;與人FcγRIIa(H131或R131)之結合相對於與人FcγRIIb之結合的比率增加;與人FcγRIIIa(V158等位基因和F158等位基因)之結合增加;與人FcRn之結合相當;力價之產生相當;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a和/或FcγRIIIa之信號傳導增加和/或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b之信號傳導減少;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a之信號傳導增加和/或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b之信號傳導減少;Tm在野生型之4℃以內;與人C1q之結合相當
G236S_G420V_G446E_L309T 與人FcγRIIa之結合增加;與人FcγRIIb之結合減少(小於0.5倍);與人FcγRIIa(H131或R131)之結合相對於與人FcγRIIb之結合的比率增加;與人FcRn之結合相當;力價之產生相當;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a和/或FcγRIIIa之信號傳導增加和/或宿主細胞中經由FcγRIIb之信號傳導減少;Tm在野生型之4℃以內或更小
G236A_R292P
R292P_Y300L 與人FcγRIIIa(V158和F158)之結合增加;與人C1q之結合增加;Tm在野生型之4℃以內
Y300L 與人C1q之結合增加
E345K_G236S_L235Y_S267E
E272R_L309T_S219Y_S267E
G236Y
G236W
F243L_G446E_P396L_S267E
G236A(無岩藻醣基化) 與人FcγRIIa(H131)和小鼠FcγRIIa(R131)之結合增加,與人FcγRIIb之結合減少,與人FcγRIIIa(V158)和小鼠FcγRIIIa(F158)之結合增加,與人FcγRIIIb之結合增加,與人FcRn之結合稍微減少,Tm在野生型之0.15℃以內、或Tm在野生型之0.9℃以內、或Tm在野生型之0.8℃以內、或Tm在野生型之0.7℃以內
S239D_H268E_G236A 與所有測試之人FcγR的結合和經由其之信號傳導增加:FcγRIIA(H131);FcγRIIA(R131);FcγRIIB;FcγRIIIA(V158);FcγRIIIA(F158);FcγRIIIB;此外,當將攜帶S239D_H268E_G236A_M428L_N434S之抗HBV抗體與hBsAg結合時,將由此形成之免疫複合物與MoDC一起培育。隨後將MoDC與供體CD4+T細胞一起培育導致NFAT+CD69+CD3+CD4+T細胞之百分比與僅攜帶M428L_N434S之抗體相比較增加。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提供抗細小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該抗細小病毒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例如人)IgGl重鏈中包含(i)-(xviii)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其中胺基酸殘基之編號係根據Kabat中闡明之EU索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經無岩藻醣基化。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增強與人FcRn結合之一或多種突變,諸如M428L和N434S突變、或M428L和N434A突變(EU編號)、或增強與人FcRn結合之任何其他突變,諸如本文所描述者。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經無岩藻醣基化。
於任何目前揭示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包括CH2(或其片段)、CH3(或其片段)、或CH2和CH3,其中CH2、CH3或該二者可為任何同種型,且與對應之野生型CH2或CH3相比較,可分別含有胺基酸取代或其他修飾。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Fc包含二個相聯結以形成二聚體之CH2-CH3多肽。
於本發明之任何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為單株的。如本文使用之術語“單株抗體”(mAb)係指從實質上同質之抗體群獲得之抗體,即,除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少量存在之可能天然存在的突變之外,該群體包含之個別抗體為相同的。單株抗體為高特異性,針對單一抗原位點。此外,與包括針對不同表位之不同抗體的多株抗體製劑相反,各單株抗體係針對該抗原之單一表位。除了其特異性之外,該單株抗體之優點在於其可以在不被其他抗體污染之情況下合成。術語“單株”不應被解釋為需要藉由任何特定方法產生抗體。例如,用於本發明之單株抗體可藉由首先由Kohler et al., Nature 256:495(1975)描述之雜交瘤方法製備,或者可使用重組DNA方法在細菌、真核動物或植物細胞中製備(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編號4,816,567)。亦可使用Clackson et al., Nature, 352:624-628(1991)和Marks et al., J. Mol. Biol., 222:581-597(1991)中描述之技術從噬菌體抗體庫中分離出單株抗體,例如可使用PCT公開本編號WO 2004/076677A2中揭示之方法獲得單株抗體。
本發明之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嵌合抗體”,其中該重鏈和/或輕鏈之一部分與源自特定物種之抗體或屬於特定抗體類別或亞類之抗體中的對應序列相一致或同源,而該鏈之其餘部分與源自另一物種或屬於另一抗體類別或亞類之抗體,以及該等抗體之片段中的對應序列相一致或同源,只要彼等表現出合需之生物學活性(參見美國專利案編號4,816,567;5,530,101和7,498,415,以及Morrison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1:6851-6855(1984))。例如,嵌合抗體可包含人和非人殘基。再者,嵌合抗體可包含在該受體抗體或供體抗體中尚未發現之殘基。進行該等修飾以進一步完善抗體性能。更詳細之信息請參閱Jones et al., Nature321:522-525(1986);Riechmann et al., Nature332:323-329(1988)和Presta, Curr. Op. Struct. Biol. 2:593-596(1992)。嵌合抗體亦包括靈長類化和人源化抗體。
“人源化抗體”通常被認為是具有自非人來源之經引入的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的人抗體。這些非人胺基酸殘基通常從可變結構域取得。人源化可依循Winter及同事之方法(Jones et al., Nature, 321:522-525(1986);Reichmann et al., Nature, 332:323-327(1988);Verhoeyen et al., Science, 239:1534-1536(1988)),藉由使用非人可變序列替換人抗體之對應序列進行。因此,該等“人源化”抗體為嵌合抗體(美國專利案編號4,816,567;5,530,101和7,498,415),其中實質上少於完整的人可變結構域已被來自非人物種之對應序列取代。在某些情況下,“人源化”抗體為由非人細胞或動物產生之抗體,且包含人序列,例如H C結構域。
“人抗體”為僅含有存在於由人產生之抗體中之序列(即,由人抗體編碼基因所編碼之序列)的抗體。然而,如本文所使用者,人抗體可包含天然存在之人抗體(例如從人分離出之抗體)中未發現的殘基或修飾,包括本文所描述之那些修飾和變體序列。這些通常是為了進一步完善或增進抗體性能而製造。在一些情況下,人抗體係由轉殖基因動物製造。例如,參見美國專利案編號5,770,429;6,596,541和7,049,426。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嵌合的、人源化的或人的。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使用各種藥代動力學(“PK”)參數來描述或表徵本文提供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關於為了評估PK參數之目的而收集抗體血清濃度之細節係與本文之實施例聯合描述。術語“t 1/2”或“半衰期”係指包含在該投予至個體之醫藥組成物中的抗體之消除半衰期。術語“C last”通常係指最後可測量之血漿濃度(即,在此之後,該物質在血漿中不存在可測量之濃度)。 MPK190-v1.3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190-v1.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和/或中和RSV和MPV二者。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190-v1.3抗體可具有VH、VL、HC、LC、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該等VH、VL、HC、LC、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包含由具有如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如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MPV-F和/或中和RSV和/或MPV之MPK190-v1.3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702和704之序列的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SEQ ID NO:702和704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MPV-F和/或中和RSV和MP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70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7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702或SEQ ID NO:704相比較時,該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與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相距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之位置處的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在可變結構域內或者在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該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90-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90-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之FR1、FR2、FR3和/或FR4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704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之FR1、FR2、FR3和/或FR4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704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704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704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704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702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704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704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704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704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MPV-F和/或中和RSV和MP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和MP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702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和MP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704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該IMGT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MPV-F和/或中和RSV和MP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1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1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70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12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90-v1.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90-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90-v1.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90-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及(A)包含下列取代突變之Fc部分:(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90-v1.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90-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及ii)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由具有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組成,或包含或由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rIG1m3-LS抗體,該MPK190-rIG1m3-LS抗體之HC具有SEQ ID NO:719之胺基酸序列並可由具有SEQ ID NO:718之序列的核酸編碼,該MPK190-rIG1m3-LS抗體之LC具有SEQ ID NO:721之胺基酸序列,並可由具有SEQ ID NO:720之序列的核酸編碼。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1.3-rIG1m17,1-LS抗體,該MPK190-v1.3-rIG1m17,1-LS抗體之HC具有SEQ ID NO:723之胺基酸序列並可由具有SEQ ID NO:722之序列的核酸編碼,且該MPK190-v1.3-rIG1m17,1-LS抗體之LC具有SEQ ID NO:725之胺基酸序列,並可由具有SEQ ID NO:724或904之序列的核酸編碼。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90-v1.3 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90-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當將其與MPK65-v2-v1.2、MPK65-v2-v.3.1、MPK176-v1.3、MPK176-v4.3、MPK201-v1.2和MPK201-v4.1中至少一者共同投予時可在中和或治療和/或預防RSV感染中表現出協同效應。 MPK65-v2-v1.2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65-v2-v1.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和/或中和RSV。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65-v2-v1.2抗體可具有VH、VL、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彼等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以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MPK65-v2-v1.2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136和851之序列的VH和VL或由具有SEQ ID NO:136和851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1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136或SEQ ID NO:851相比較時,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或由該等胺基酸取代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在距離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鑑別可變結構域內或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該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85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1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5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和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5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和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5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和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136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5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5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5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136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51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Kaba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AHo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North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1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8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65-v2-v12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65-v2-v12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65-v2-v12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65-v2-v12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A)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下列取代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之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65-v2-v12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65-v2-v12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由具有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及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組成,或包含或由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及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rIG1m3-LS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1.2-rIG1m3-LS抗體。 MPK65-v2-v3.1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65-v2-v3.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和/或中和RSV。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65-v2-v3.1抗體可具有VH、VL、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彼等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以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MPK65-v2-v3.1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817和141之序列的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SEQ ID NO:817和141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81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1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817或SEQ ID NO:141相比較時,該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或由該等胺基酸取代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在距離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可變結構域內或者在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65-v2-v3.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65-v2-v3.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之FR1、FR2、FR3和/或FR4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14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之FR1、FR2、FR3和/或FR4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14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14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14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141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1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14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14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14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141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17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141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Kaba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AHo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North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8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8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1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65-v2-v3.1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65-v2-v3.1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65-v2-v3.1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65-v2-v3.1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A)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下列取代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之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65-v2-v3.1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65-v2-v3.1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及ii)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rIG1m3-LS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65-v2-v3.1-rIG1m17,1-LS抗體。 MPK176-v1.3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 176-v1.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RSV和/或中和RSV。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 176-v1.3抗體可具有VH、VL、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彼等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以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MPK 176-v1.3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233和858之序列的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SEQ ID NO:233和858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2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233或SEQ ID NO:858相比較時,該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或由該等胺基酸取代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在距離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一或多個飽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鑑別可變結構域內或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該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1.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1.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233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233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58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Kaba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AHo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North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2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2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2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2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2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2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76-v1.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76-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76-v1.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76-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A)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下列取代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之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76-v1.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76-v1.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具有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rIG1m3-LS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1.3-rIG1m17,1-LS抗體。 MPK176-v4.3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176-v4.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RSV和/或中和RSV。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176-v4.3抗體可具有VH、VL、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彼等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以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MPK176-v4.3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837和858之序列的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SEQ ID NO:837和858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8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837或SEQ ID NO:858相比較時,該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或由該等胺基酸取代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在距離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一或多個飽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鑑別可變結構域內或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該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176-v4.3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176-v4.3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58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3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58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37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58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Kaba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AHo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North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2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8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2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2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2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2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76-v4.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76-v4.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76-v4.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76-v4.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A)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下列取代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之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176-v4.3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176-v4.3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rIG1m3-LS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76-v4.3-rIG1m17,1-LS抗體。 MPK201-v1.2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201-v1.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RSV和/或中和RSV。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201-v1.2抗體可具有VH、VL、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彼等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以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MPK201-v1.2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357和847之序列的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SEQ ID NO:357和847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35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84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357或SEQ ID NO:847相比較時,該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或由該等胺基酸取代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在距離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一或多個飽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鑑別可變結構域內或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該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1.2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1.2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847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47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47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47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47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357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847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47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47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47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357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47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Kaba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AHo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North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2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3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84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201-v1.2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201-v1.2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201-v1.2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201-v1.2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A)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下列取代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之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201-v1.2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201-v1.2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及ii)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具有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rIG1m3-LS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1.2-rIG1m17,1-LS抗體。 MPK201-v4.1 抗體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MPK201-v4.1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等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可結合到RSV和/或中和RSV。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MPK201-v4.1抗體可具有VH、VL、CDRH1至H3和/或CDRL1至L3,彼等包含具有以下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由具有以下序列之多核苷酸編碼: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MPK201-v4.1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和VL分別包含具有SEQ ID NO:899和360之序列的VH和VL或分別由具有SEQ ID NO:899和360之序列的VH和VL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且: (i)該VH包含與SEQ ID NO:89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 (ii)該VL包含與SEQ ID NO:3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當與SEQ ID NO:899或SEQ ID NO:360相比較時,該變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包含在VH、VL或在二者中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個胺基酸取代(該胺基酸取代中任一者或全部胺基酸取代可為保留性取代)、插入或缺失或由該等胺基酸取代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變異在距離CDR之N端和/或C端胺基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或更多個胺基酸位置處包含一或多個飽胺基酸取代、插入和/或缺失胺基酸。
框架區可根據編號方案(例如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或彼等之二或更多者之組合)來鑑別。可根據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鑑別可變結構域內或重鏈或輕鏈內之CDR,且較佳地,可使用相同之編號方案或編號方案之組合來鑑別該FR。
例如,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IMGT(視需要地,用於CDRH3和CDRL3之IMGT-匯合),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IMGT(且若在CDRH3和CDRL3方面係使用IMGT-匯合,則計入此點)。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Kaba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Kaba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Martin(改進之Chothia)。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bM,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bM。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North,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North。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ontact,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ontact。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CCG,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CCG。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EU,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EU。
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係根據AHo,且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來自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和/或為MPK201-v4.1框架序列之變體的一或多種框架序列,其中該MPK201-v4.1之一或多種框架序列係根據AHo。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該VL包含SEQ ID NO:360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FR1、FR2、FR3和/或FR4(或該FR1、FR2、FR3和/或FR4之包含一、二、三、四或五個胺基酸取代(視需要地包含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或由一或多個保留性取代組成)、插入和/或缺失的變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360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或FR4,或包含SEQ ID NO:360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360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360所示之VL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該VH包含與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899所示之VH胺基酸序列的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該VL包含與SEQ ID NO:360之各別FR1、FR2、FR3或FR4具有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的FR1、FR2、FR3和FR4,或包含SEQ ID NO:360之各別FR1、FR2、FR3或FR4,或基本上由SEQ ID NO:360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或由SEQ ID NO:360之各別FR1、FR2、FR3或FR4組成。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FR係根據IMGT、Kabat、Chothia、North、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或AHo編號系統或根據彼等之任何組合定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H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899之VH序列的CDR,且可包含一或多個結合RSV-F之VL,並可進一步包含根據SEQ ID NO:360之VL序列的CDR,其中CDR係使用任何已知之CDR編號方法測定,包括Kabat、Chothia、EU、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AbM、CCG、EU或AHo編號方法、或該等IMGT、Martin(改進之Chothia)、Contact、North和AHo編號方法中二或更多者之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IMG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由Chemical Computing Group(CCG)開發之抗體編號方法;例如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軟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Kabat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AHo編號方法。於某些實施態樣中,CDR係根據North編號方法。
本發明之結合RSV-F和/或中和RSV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且其中:(i)視需要地,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8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視需要地,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2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視需要地,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3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視需要地,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視需要地,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視需要地,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2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201-v4.1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201-v4.1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ii)Fc部分。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等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與VH或VL聯結之CH和/或CL(包括,可能地,κ輕鏈恆定區)或其片段。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201-v4.1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201-v4.1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和(A)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下列取代突變:(i)G236A、L328V和Q295E;(ii)G236A、P230A和Q295E;(iii)G236A、R292P和I377N;(iv)G236A、K334A和Q295E;(v)G236S、R292P和Y300L;(vi)G236A和Y300L;(vii)G236A、R292P和Y300L;(viii)G236S、G420V、G446E和L309T;(ix)G236A和R292P;(x)R292P和Y300L;(xi)G236A和R292P;(xii)Y300L;(xiii)E345K、G236S、L235Y和S267E;(xiv)E272R、L309T、S219Y和S267E;(xv)G236Y;(xvi)G236W;(xvii)F243L、G446E、P396L和S267E;(xviii)G236A、S239D和H268E;(xix)M428L/N434S;(xx)M428L/N434A;(xxi)G236A/A330L/I332E/M428L/ N434S;(xxii)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或(xxiii)(i)至(xxii)中之任何二或更多者;或(B)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之Fc部分,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中任一者(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之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SEQ ID NO:672至70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VH和VL;或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彼等或是如本文“MPK201-v4.1抗體”部分所示、或是如其他關於MPK201-v4.1抗體之內容所示、或是如藉由本文揭示之任何CDR測定方案所測定,及ii)Fc部分,該Fc部分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具有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的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與根據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之序列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rIG1m3-LS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201-v4.1-rIG1m17,1-LS抗體。 多核苷酸、載體和宿主細胞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編碼任一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其部分(例如CDR、VH、VL、重鏈或輕鏈)之經分離的多核苷酸。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將該多核苷酸進行密碼子優化以供在宿主細胞中表現。一旦已知或鑑別出編碼序列,可使用已知之技術和工具(例如使用GenScript®OptimiumGene TM工具,等)進行密碼子優化。經密碼子優化之序列包括經部分密碼子優化之序列(即,將一或多個密碼子優化以供在宿主細胞中表現)和經完全密碼子優化之序列。
亦應理解的是,編碼本發明之抗體和抗原結合片段的多核苷酸可具有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但由於例如遺傳密碼之簡併性、剪接,等仍然編碼相同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於任一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中,該多核苷酸可包含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RNA包含信使RNA(mRNA)。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SEQ ID NO:1、135、145、158、168、174、180、188、195、201、209、214、232、249、253、260、270、276、283、292、299、308、315、320、326、331、341、346、351、356、361、368、726、736、745、754、764、774、783、793、803、811、812、816、819、822、825、827、829、830、833、836、839、842、882、885、888、891、892、895、898、900、902、128、11、37、45、52、58、68、119、72、78、85、94、21、110、29、377、385、394、403、411、415、421、425、430、439、447、450、457、462、469、474、479、484、490、496、503、512、523、526、701、706、711、715,和/或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SEQ ID NO:6、140、149、154、163、171、177、184、191、198、204、211、219、228、237、246、251、256、265、273、281、287、295、304、311、318、323、329、336、344、348、354、359、366、373、731、741、750、759、769、779、788、798、807、845、846、849、850、853、854、857、859、861、863、864、867、869、872、874、876、878、880、132、16、41、49、55、63、70、124、75、82、90、97、26、115、34、381、390、399、407、413、418、423、428、433、435、443、448、454、460、465、472、477、482、486、494、500、508、517、521、525、529、703、708、709、713、714和717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SEQ ID NO:1、135、145、158、168、174、180、188、195、201、209、214、232、249、253、260、270、276、283、292、299、308、315、320、326、331、341、346、351、356、361、368、726、736、745、754、764、774、783、793、803、811、812、816、819、822、825、827、829、830、833、836、839、842、882、885、888、891、892、895、898、900和902,和/或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SEQ ID NO:6、140、149、154、163、171、177、184、191、198、204、211、219、228、237、246、251、256、265、273、281、287、295、304、311、318、323、329、336、344、348、354、359、366、373、731、741、750、759、769、779、788、798、807、845、846、849、850、853、854、857、859、861、863、864、867、869、872、874、876、878和880,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MP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SEQ ID NO:100、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和/或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105、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 ,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MP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100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105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和/或MP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SEQ ID NO:128、11、37、45、52、58、68、119、72、78、85、94、21、110、29、377、385、394、403、411、415、421、425、430、439、447、450、457、462、469、474、479、484、490、496、503、512、523、526、701、706、711和715,和/或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SEQ ID NO:132、16、41、49、55、63、70、124、75、82、90、97、26、115、34、381、390、399、407、413、418、423、428、433、435、443、448、454、460、465、472、477、482、486、494、500、508、517、521、525、529、703、708、709、713、714和717,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和/或MP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SEQ ID NO:531、536、538、541、544、546和549,和/或編碼下列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SEQ ID NO:552、557、576、562、566、569、571和573,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190-v1.3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和MP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702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704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65-v2-v1.2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135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850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65-v2-v3.1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816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140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176-v1.3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232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857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176-v4.3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236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857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201-v1.2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356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編碼SEQ ID NO:846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MPK201-v4.1 多核苷酸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編碼與RS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多核苷酸包含編碼SEQ ID NO:898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H之核苷酸和/或SEQ ID NO:359之多核苷酸序列中的VL之核苷酸,和/或編碼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或CDRL3之任一前述序列的二或更多個部分,和/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編碼相同蛋白或編碼具有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之蛋白的核苷酸,該胺基酸取代中一或多者視需要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與該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
亦提供載體,其中該載體包含或含有如本文揭示之多核苷酸(例如編碼與RSV-F和/或MPV-F結合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多核苷酸)。載體可包含本文揭示之任何一或多種載體。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提供包含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其部分之DNA質體構建體的載體(例如所謂的“DMAb”;參見例如Muthumani et al., J Infect Dis. 214(3):369-378(2016);Muthumani et al., Hum Vaccin Immunother 9:2253-2262(2013);Flingai et al., Sci Rep. 5:12616(2015);和Elliott et al., NPJ Vaccines18(2017),該編碼抗體之DNA構建體和相關使用方法,包括彼等之投予,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於某些實施態樣中,DNA質體構建體包含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和輕鏈(或VH和VL)之單一開放閱讀框,其中編碼該重鏈之序列和編碼該輕鏈之序列視需要地被編碼蛋白酶裂解位點之多核苷酸和/或被編碼自我裂解肽之多核苷酸分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取代基組分係由包含在單一質體中之多核苷酸編碼。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取代基組分係由包含在二或更多個質體中之多核苷酸編碼(例如第一質體包含編碼重鏈、VH或VH+CH之多核苷酸,且第二質體包含編碼同源輕鏈、重鏈、VH或VH+CH的多核苷酸,並且第二質體包含編碼重鏈、VL或VL+CL)之多核苷酸。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單一質體包含編碼來自本發明之二或更多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和/或輕鏈的多核苷酸。示例性表現載體為pVax1,其可從Invitrogen獲得。本發明之DNA質體可藉由例如電穿孔(例如肌肉內電穿孔)或使用合適之配製劑(例如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遞送至個體。
於進一步之態樣中,本發明亦提供宿主細胞,其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或含有根據本發明之載體或多核苷酸。
該等細胞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真核細胞,例如酵母細胞、動物細胞、昆蟲細胞、植物細胞;和原核細胞,包括大腸桿菌。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細胞為哺乳動物細胞。於某些該等實施態樣中,該細胞為哺乳動物細胞株,諸如CHO細胞(例如DHFR-CHO細胞(Urlaub et al., PNAS 77:4216(1980))、人胚腎細胞(例如HEK293T細胞)、PER.C6細胞、Y0細胞、Sp2/0細胞、NS0細胞、人肝細胞,例如Hepa RG細胞、骨髓瘤細胞或雜交瘤細胞。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之其他實例包括小鼠支持細胞(例如TM4細胞);藉由SV40轉化之猴腎CV1細胞株(COS-7);幼倉鼠腎細胞(BHK);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76);猴腎細胞(CV1);人子宮頸癌細胞(HELA);人肺細胞(W138));人肝細胞(Hep G2);犬腎細胞(MDCK);水牛大鼠肝細胞(BRL 3A);小鼠乳腺腫瘤(MMT 060562);TRI 細胞; MRC5細胞;和FS4細胞。適合用於產生抗體之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株亦包括例如描述於Yazaki and Wu,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 248(B. K. C. Lo, ed., Humana Press, Totowa, N.J.), pp. 255-268(2003)中者。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宿主細胞為原核細胞,諸如大腸桿菌 肽在原核細胞,諸如大腸桿菌中之表現已被充分確立(參見例如Pluckthun,A.Bio /Technology 9 545-551(1991)。例如,抗體可在細菌中產生,特別是當不需要醣基化和Fc效應基因功能時。為了在細菌中表現抗體片段和多肽,參見例如美國專利案編號5,648,237;5,789,199;和5,840,523。
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細胞可根據本說明書使用載體(使用表現載體)轉染。術語“轉染”係指將核酸分子,諸如DNA或RNA(例如mRNA)分子引入細胞,諸如引入真核細胞中。在本說明書之背景下,術語“轉染”涵蓋技術熟習人士已知之用於將核酸分子引入細胞中,諸如引入真核細胞中,包括引入哺乳動物細胞中的任何方法。該等方法包含例如電穿孔、脂轉染,例如基於陽離子脂質和/或脂質體、磷酸鈣沉澱、基於奈米顆粒之轉染、基於病毒之轉染、或基於陽離子聚合物之轉染,諸如DEAE-葡聚醣或聚乙烯亞胺,等。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引入為非病毒的。
此外,本發明之宿主細胞可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載體(例如用於表現根據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載體)穩定或瞬時轉染。於該等實施態樣中,可使用如本文描述之載體穩定轉染該細胞。或者,可使用編碼如本文揭示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根據本發明之載體瞬時轉染細胞。於目前揭示之任何實施態樣中,多核苷酸對該宿主細胞而言可為異源的。
因此,本發明亦提供異源表現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重組宿主細胞。例如,該細胞所屬之物種可與該獲得全部或部分抗體之物種不同(例如表現人抗體或經工程處理之人抗體的CHO細胞)。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宿主細胞之細胞類型不會天然表現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再者,該宿主細胞可賦予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天然狀態下(或在親本抗體之天然狀態下,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該親本抗體經工程處理或衍生而來)不存在的轉譯後修飾(PTM;例如醣基化或岩藻醣基化)或缺乏轉譯後修飾。該等PTM或缺乏PTM可能導致功能差異(例如免疫原性降低)。因此,由如本文揭示之宿主細胞產生之本發明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包括與該抗體(或親本抗體)在其天然狀態下不同的一或多種轉譯後修飾(例如由宿主細胞產生之人抗體可包含一或多個轉譯後修飾,或可包含較少之轉譯後修飾,從而使其與該從人體分離出和/或由天然B細胞或漿細胞產生之抗體不同)。
可用於表現本發明之結合蛋白的昆蟲細胞為本技藝已知,且包括例如草地貪夜蛾( Spodoptera frμ gipera)Sf9細胞、粉紋夜蛾(Trichoplusia ni)BTI-TN5B1-4細胞和草地貪夜蛾SfSWT01“Mimic TM”細胞。參見例如Palmberger et al., J. Biotechnol. 153(3-4):160-166(2011)。已鑑別出許多可與昆蟲細胞結合使用之桿狀病毒株,特別是用於轉染草地貪夜蛾細胞。
真核微生物,諸如絲狀真菌或酵母亦為用於選殖或表現編碼蛋白之載體的合適宿主,且包括具有“人源化”醣基化途徑之真菌和酵母菌株,導致產生具有部分或完全人醣基化模式之抗體。參見Gerngross, Nat. Biotech.22:1409-1414(2004); Li et al., Nat. Biotech.24:210-215 (2006)。
植物細胞亦可用來作為表現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宿主。例如PLANTIBODIES TM技術(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案編號5,959,177;6,040,498;6,420,548;7,125,978;和6,417,429)採用轉殖基因植物來產生抗體。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該宿主細胞包含哺乳動物細胞。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宿主細胞為CHO細胞、ExpiCHO細胞、HEK293細胞、PER.C6細胞、Y0細胞、Sp2/0細胞、NS0細胞、人肝細胞、骨髓瘤細胞或雜交瘤細胞。
於相關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產生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在足以產生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條件和時間下培養本發明之宿主細胞。例如,用於分離和純化重組產生之抗體的方法可包括從能分泌該重組抗體入培養基中之合適宿主細胞/載體系統獲得上清液,然後使用商售之過濾器濃縮培養基。濃縮後,可將濃縮物施放至單一合適的純化基質或一系列合適之基質,諸如親和基質或離子交換樹脂。可採用一或多種逆相HPLC步驟以進一步純化重組多肽。當從免疫原之自然環境中將其分離出時亦可採用這些純化方法。用於大規模生產一或多種本文描述之分離/重組抗體的方法包括分批細胞培養,對該細胞培養進行監測和控制以維持適當之培養條件。可溶性抗體之純化可根據本文描述和本技藝已知,且符合國內外管理機構之法律和指南的方法進行。 組成物
本文亦提供包含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或宿主細胞(單獨或在任何組合中)之組成物,並可進一步包含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賦形劑或稀釋劑。本文中進一步詳細討論該等組成物及載劑、賦形劑和稀釋劑。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含二或更多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中一者描述於表2或表20中、具有根據表2或表20中描述之抗體的VH和/或VL、或與表2或表20中描述之抗體的VH和/或VL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序列同一性、或具有根據表2或表20中描述之任何抗體之CDRH1-3和/或CDRL1-3(根據任何編號方案,特別是IMGT)的組合,且該第二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描述於表3或表4中、具有根據表3或表4中描述之抗體的VH和/或VL、或與根據表3或表4中描述之抗體的VH和/或VL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序列同一性、或具有根據表3或表4中描述之任何抗體的CDRH1-3和/或CDRL1-3(根據任何編號方案,特別是IMGT)的組合。
在包括二種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一些實施態樣中,一種抗體可能特異地結合RSV和MPV二者,而第二抗體僅特異地結合RSV或MPV。於其他實施態樣中,一種抗體可能僅特異地結合RSV,而第二抗體僅特異地結合MPV。再於其他實施態樣中,二種抗體可結合到RSV和MPV二者、僅結合RSV、或僅結合MPV。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包括二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至少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VH和VL、或該VH和VL之CDR中至少一者,該VH和VL為下列群組中至少一者之VH和VL:i)MPK65-v2-v1.2、MPK65-v2-v3.1、MPK176-v1.3、MPK76-v43、MPK201-v1.2和MPK 201-v1.4;ii)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899和360中任一者之VH和VL。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包括二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至少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MPK190-vl.3之VH和VL、或該VH和VL之CDR、或如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VH和VL中至少一者。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包括二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至少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下述(A)和(B)至少一者:(A)下列至少一者之第一VH和VL或該VH和VL之第一CDR:i)MPK65-v2-v1.2、MPK65-v2-v3.1、MPK176-v1.3、MPK76-v43.、MPK201-v1.2和MPK 201-v1.4;或ii)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以及899和360中任一者所示之VH和VL;和(B)至少一個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MPK190-v1.3之第二VH和VL、或該MPK190-v1.3之VH和VL的第二CDR、或SEQ ID NO:702和704中所示之VH和VL。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等第一和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可為不同的抗體,不是單一多特異性抗體之片段或組分。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組成物包含含有第一質體之第一載體及包含第二質體之第二載體,其中該第一質體包含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重鏈、VH或VH+CH之多核苷酸,且該第二質體包含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同源輕鏈、VL或VL+CL的多核苷酸。於某些實施態樣中,組成物包含與合適之遞送媒劑或載劑偶聯之多核苷酸(例如mRNA)。用於對人個體投予之示例性媒劑或載劑包括脂質或脂質衍生之遞送媒劑,諸如脂質體、固體脂質奈米顆粒、油性懸浮液、次微米脂質乳液、脂質微泡、反脂質膠束、耳蝸脂質體、脂質微管、脂質微圓柱體、或脂質奈米顆粒(LNP)或奈米級平台(參見例如Li et al. Wilery Interdiscip Rev. Nanomed Nanobiotechnol. 11(2): e1530 (2019))。用於設計適當之mRNA和配製mRNA-LNP及遞送彼等之原理、試劑和技術描述於例如Pardi et al.(J Control Release 217345-351(2015));Thess et al.( Mol Ther 23: 1456-1464(2015));Thran et al.(EMBO Mol Med 9(10):1434-1448(2017);Kose et al.( Sci. Immunol. 4eaaw6647(2019);和Sabnis et al.( Mol. Ther. 26:1509-1519(2018))中,該等技術(包括加帽、密碼子優化、核苷修飾、mRNA之純化、將mRNA併入穩定之脂質奈米顆粒(例如可離子化之陽離子脂質/磷脂醯膽鹼/膽固醇/PEG-脂質;可離子化之脂質:二硬脂醯PC:膽固醇:聚乙二醇脂質)中,及彼等之皮下、肌肉內、皮內、靜脈內、腹膜內和氣管內投予)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組成物包括二或更多種如本文表2或表20中描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根據表2或表20中描述之抗體的VH和/或VL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與根據表2或表20中描述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具有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至少98%序列同一性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具有根據表2或表20中描述之任何抗體的CDRH1-3和/或CDRL1-3之組合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方法和用途
本文亦提供使用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核酸、載體、細胞或組成物診斷RSV和/或MPV感染(例如在人個體或從人個體獲得之樣本中)之方法。
診斷方法(例如玻管內、活體外)可包括將抗體、抗體片段(例如抗原結合片段)與樣本接觸。該等樣本可從個體中分離出例如取自,例如鼻道、竇腔、唾液腺、肺、肝、胰腺、腎、耳、眼、胎盤、消化道、心臟、卵巢、腦下垂體、腎上腺、甲狀腺、大腦、皮膚或血液之經分離的組織樣本。診斷方法亦可包括檢測抗原/抗體複合物,特別是在將抗體或抗體片段與樣本接觸之後。該等檢測步驟可在工作台上進行,即,不與人體或動物體有任何接觸。檢測方法之實例為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所熟知,且包括例如ELISA(酶聯免疫吸附分析),包括直接、間接和夾心ELISA。
本文亦提供使用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包含彼之組成物治療個體的方法,其中該個體患有RSV和/或MPV感染、據信患有RSV和/或MPV感染、或處於患有RSV和/或MPV感染之風險中。“治療(treat)”、“治療(treatment)”或“改善(ameliorate)”係指對個體(例如人或非人哺乳動物,諸如靈長類動物、馬、貓、狗、山羊、小鼠或大鼠)之疾病、病症或病況進行之醫學處理。一般而言,包含本發明之抗體或組成物的適當劑量或治療方案係以足以引發治療或預防益處之量投予。治療或預防性/防止性益處包括改善之臨床結果;減輕或緩解與疾病相關之症狀;減少症狀之發生;提高生活品質;較長之無病狀態;縮小疾病範圍、穩定疾病狀態;延緩或預防疾病進展;緩解;存活;延長生存期;或彼等之任何組合。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治療或預防性/防止性益處包括減少或預防用於治療RSV和/或MPV感染之住院治療(即,以統計學上顯著之方式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治療或預防性/防止性益處包括減少用於治療RSV和/或MPV感染之住院持續時間(即,以統計學上顯著的方式)。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治療或預防性/防止性益處包括減少或消除對呼吸干預(諸如插管和/或使用呼吸器裝置)之需求。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治療或預防性/防止性益處包括逆轉末期疾病病理和/或降低死亡率。
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之“治療有效量”或“有效量”係指足以產生治療效果之組成物或分子的量,包括改善臨床結果;減輕或緩解與疾病相關之症狀;減少症狀之發生;提高生活品質;較長之無病狀態;縮小疾病範圍、穩定疾病狀態;延緩疾病進展;緩解;生存;或以統計學上顯著之方式延長生存期。當與單獨投予之個別活性成分有關時,治療有效量係指該成分或表現該單獨成分之細胞的作用。當與組合物有關時,治療有效量係指導致治療效果之該活性成分或組合之輔助性活性成分與表現活性成分之細胞的組合量(無論連續、依序或同時投予)。
因此,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對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如本文所揭示的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
一般而言,可藉由本發明治療之個體為人和其他靈長類個體,諸如用於獸醫目的之猴子和猿。其他模型生物體,諸如小鼠和大鼠,亦可根據本發明進行治療。於前述之任何實施態樣中,該個體可為人個體。該個體可為男性或女性並可為任何合適之年齡,包括嬰兒、少年、青少年、成人和老年個體。
咸信,許多標準會促成與RSV和/或MPV之感染相關之嚴重症狀或死亡的高風險。這些包括,但不限於年齡、職業、一般健康狀況、既往健康狀況、地點和生活習慣。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根據本發明治療之個體包含一或多種風險因素。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根據本發明治療之人個體為嬰兒、兒童、年輕人、中年成人或老年人。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根據本發明治療之人個體小於1歲、或1至5歲、或介於5至125歲(例如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或125歲,包括其中或之間的任何及所有年齡)。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根據本發明治療之人個體為0-19歲、20-44歲、45-54歲、55-64歲、65-74歲、75-84歲、或85歲或以上。中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被認為處於特別高之風險。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該人個體為45-54歲、55-64歲、65-74歲、75-84歲、或85歲、或更老。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人個體為男性。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人個體為女性。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根據本發明治療之個體已接受用於RSV和/或MPV之疫苗,且例如藉由個體接種疫苗後之感染或症狀、臨床診斷、或科學或管理共識來決定疫苗無效。
預防RSV和/或MPV感染係特別指其中該個體未被診斷患有RSV和/或MPV病毒感染之預防性設定(未進行診斷或診斷結果為陰性)和/或該個體未表現出或經歷被RSV和/或MPV感染之症狀。預防RSV和/或MPV感染對於處於較高之感染、嚴重疾病或感染併發症風險下的個體、12個月及更小之嬰兒(嬰兒),尤其是早產兒、老年人、患有心臟和肺部疾病(特別是先天性心臟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任何免疫系統較弱(免疫功能低下)、氣喘、或癌症、或接受過肺移植的人特別有用。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治療係以約暴露時,或暴露前預防之形式來投予。
相反地,在治療設定中,該個體通常被RSV和/或MPV感染、經診斷為被RSV和/或MPV感染,和/或表現出RSV和/或MPV感染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術語RSV和/或MPV感染之“治療”和“療法”/“治療性”包括(完全)治癒及減弱/減輕RSV和/或MPV感染和/或相關症狀(例如減弱/減輕感染和/或症狀之嚴重程度、症狀之數量、感染和/或症狀之持續時間、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應理解的是,本文提及之症狀數量和/或嚴重程度減少(該減少係由投予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導致)係描述與未接受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之參考個體相比較。參考個體可為例如(i)在較早期間(例如RSV和/或MPV季節之前)的相同個體,(ii)相同或相似之個體:年齡或年齡群;性別;懷孕狀態;慢性疾病(諸如慢性心臟、肺、腎、代謝、神經發育、肝臟或血液疾病)或無慢性疾病;和/或免疫抑制狀況或無免疫抑制狀況;或(iii)在RSV和/或MPV病毒季節期間群體(例如當地、區域、或國家,包括相同或相似之年齡或年齡範圍和/或整體健康狀態)內之典型個體。預防可藉由例如在整個RSV和/或MPV季節之一部分,或在整個RSV和/或MPV季節期間未發展出被診斷為RSV和/或MPV感染和/或無與RSV和/或MPV之感染相關之症狀來確定。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本文提供之方法包括對處於RSV和/或MPV感染之直接風險下的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根據本發明的組成物。
投予本發明之組成物的典型途徑包括,但不限於口服、局部、透皮、吸入、腸胃道外、舌下、頰、直腸、陰道和鼻內。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腸胃道外”包括皮下注射、靜脈內、肌肉內、胸骨內注射或輸注技術。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投予包含藉由選自下列之途徑投予:口服、靜脈內、腸胃道外、胃內、胸膜內、肺內、直腸內、皮內、腹膜內、腫瘤內、皮下、局部、經皮、腦池內、鞘內、鼻內和肌肉內。於特定之實施態樣中,方法包含對個體口服投予該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
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態樣的醫藥組成物經過配製從而使得其中所含之活性成分在對患者投予該組成物時具有生物可利用性。將對個體或患者投予之組成物可採用一或多個劑量單位之形式,其中例如片劑可為單一劑量單位,且本文描述之裝有氣霧劑形式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容器中可容納多個劑量單位。製備該等劑型之實際方法為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所已知或將是顯明的;例如,參見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20th Edition(Philadelphia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Science, 2000)。在任何情況下,待投予之組成物將含有有效量之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以根據本文之教示用於治療關注之疾病或病症。
組成物可為固體或液體之形式。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載劑為顆粒狀,而該組成物為例如片劑或粉末形式。該載劑可為液體,而該組成物為例如口服油、注射液或可用於例如吸入投予之氣霧劑。當意圖用於口服投予時,該醫藥組成物較佳為固體或液體形式,其中半固體、半液體、懸浮液和凝膠形式包括在本文視為固體或液體之形式內。
作為用於口服投予之固體組成物,該醫藥組成物可配製成粉末、顆粒、壓製之片劑、丸劑、膠囊、口香糖、粉片,等。該等固體組成物通常將含有一或多種惰性稀釋劑或可食用載劑。此外,可存有下列一或多者:黏合劑,諸如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微晶型纖維素、黃蓍膠或明膠;賦形劑,諸如澱粉、乳糖或糊精、崩解劑,諸如海藻酸、海藻酸鈉、Primogel、玉米澱粉,等;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或Sterotex;助流劑,諸如膠體二氧化矽;甜味劑,諸如蔗糖或糖精;調味劑,諸如薄荷、水楊酸甲酯或橙調味劑;和著色劑。當該組成物為膠囊形式(例如明膠膠囊)時,除了上述類型之物質之外,其可含有液體載劑,諸如聚乙二醇或油。
該組成物可為液體形式,例如酏劑、糖漿、溶液、乳液或懸浮液。該液體可用於口服投予或藉由注射遞送(如二種實例)。當意圖用於口服投予時,除了本發明之化合物外,較佳之組成物含有下列一或多者:甜味劑、防腐劑、染料/著色劑和風味增強劑。於意圖藉由注射投予之組成物中可包括下列一或多者:表面活性劑、防腐劑、潤濕劑、分散劑、懸浮劑、緩衝劑、穩定劑和等滲劑。
液體醫藥組成物,無論是溶液、懸浮劑或其他類似形式,可包含下列佐劑中一或多者: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鹽水溶液,較佳為生理鹽水、林格氏液、等滲氯化鈉、固定之油,諸如作為溶劑或懸浮介質之合成的甘油單酯或甘油二酯、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溶劑;抗菌劑,諸如苯甲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亞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醋酸;緩衝劑,諸如醋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及用於調節張力之試劑,諸如氯化鈉或右旋糖。腸胃道外製劑可被封裝在由玻璃或塑料製成之安瓿、一次性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生理鹽水為較佳之佐劑。可注射之醫藥組成物較佳為無菌的。
意圖用於腸胃道外或口服投予之液體組成物應含有一定量之本文揭示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以便獲得合適之劑量。通常,該組成物中之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量為至少0.01%。當意圖用於口服投予時,該量可在組成物重量之0.1%至約70%之間變化。某些口服醫藥組成物含有約4%至約7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於某些實施態樣中,製備根據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和製劑,從而使該胃腸外劑量單位在稀釋之前含有0.01至10重量%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該組成物可旨在用於局部投予,在該情況下該載劑可適當地包含溶液、乳液、軟膏或凝膠基質。例如,該基質可包含下列中一或多者:礦脂、羊毛脂、聚乙二醇、蜂蠟、礦物油、稀釋劑,諸如水和醇,以及乳化劑和穩定劑。增稠劑可存在於用於局部投予之組成物中。若意圖用於透皮投予,則該組成物可包括透皮貼劑或離子電泳(iontophoresis)裝置。該醫藥組成物可以例如栓劑之形式意圖用於直腸投予,其將在直腸中融化並釋放該藥物。該用於直腸投予之組成物可含有油質基質作為合適之無刺激性賦形劑。該等基質包括,但不限於羊毛脂、可可脂和聚乙二醇。
組成物可包含修改固體或液體劑量單位之物理形式的各種物質。例如,該組成物可包括在該活性成分周圍形成包衣殼之物質。形成包衣殼之物質通常為惰性的,且可選自例如糖、蟲膠和其他腸溶衣劑。或者,可將該活性成分裝入明膠膠囊中。固體或液體形式之組成物可包含與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並藉此協助該化合物遞送之作用劑。可以該能力起作用之合適作用劑包括單株或多株抗體、一或多種蛋白或脂質體。該組成物可基本上由可以氣霧劑形式投予之劑量單位組成。術語氣溶膠係用於表示各種系統,範圍從膠體性質之系統到由加壓包組成之系統。遞送可藉由液化或壓縮氣體進行或藉由分配該活性成分之合適的泵系統進行。氣霧劑可以單相、雙相或三相系統遞送以遞送該活性成分。氣霧劑之遞送包括必要之容器、活化劑、閥門、子容器,等,彼等可一起形成套組。本技藝之一般技術人士無需過多實驗即可決定較佳之氣霧劑。
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之組成物亦涵蓋用於如本文所描述之多核苷酸的載劑分子(例如脂質奈米顆粒、奈米級遞送平台,等)。
該醫藥組成物可藉由製藥技藝中熟知之方法來製備。例如,可藉由將包含本文描述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抗體軛合物,及視需要之一或多種鹽類、緩衝劑和/或穩定劑的組成物與無菌蒸餾水組合以形成溶液。可添加表面活性劑以促進形成均勻之溶液或懸浮液。表面活性劑為與肽組成物以非共價方式交互作用以促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在水性遞送系統中溶解或均勻懸浮的化合物。
一般而言,合適之劑量和治療方案提供之組成物的量足以提供治療和/或預防益處(諸如本文描述者,包括改善之臨床結果(例如腹瀉、或相關脫水、或發炎之頻率、持續時間或嚴重程度減少、或較長之無病和/或總體生存期、或症狀嚴重程度減輕)。在預防性用途方面,劑量應足以預防、延遲疾病發作或減輕與疾病或病症相關之疾病的嚴重程度。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投予之組成物的預防益處可藉由進行臨床前(包括玻管內和活體內動物研究)和臨床研究,及藉由適當之統計、生物學和臨床方法和技術來分析從中獲得之數據來測定,所有這些方法和技術都可由本技藝之技術熟習人士很容易地實行。
組成物係以有效量投予(例如治療和/或預防RSV和/或MPV感染),該有效量將根據各種不同因素而變化,該因素包括所採用之特定化合物之活性;化合物之代謝穩定性和作用時間;個體之年齡、體重、總體健康狀況、性別和飲食;投予模式和時間;排泄率;藥物組合;特定疾病或病症之嚴重程度;以及正在接受療法之個體。於某些實施態樣中,在投予根據本發明之配製劑和方法的療法後,與經安慰劑治療或其他合適之對照個體相比較,測試個體將表現出與所治療之疾病或病症相關的一或多種症狀減少約10%至約99%。
一般而言,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治療有效劑量(對於70kg哺乳動物而言)為約0.001mg/kg(即,0.07mg)至約100mg/kg(即,7.0g);較佳地,治療有效劑量為(對於70kg哺乳動物而言)約0.01mg/kg(即,0.7mg)至約50 mg/kg(即,3.5g);更佳地,治療有效劑量(對於70kg的哺乳動物而言)為約1mg/kg(即,70mg)至約25mg/kg(即,1.75g)。在本發明之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和相關組成物方面,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治療有效劑量可能不同。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方法包含對個體投予2、3、4、5、6、7、8、9、10次或更多次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方法包含對該個體多次投予該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組成物,其中第二次投予或連續投予係分別在第一次或先前投予後約6、約7、約8、約9、約10、約11、約12、約24、約48、約74、約96小時、或更久之後進行。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方法包含在該個體被RSV和/或MPV感染之前一次或多次對該個體投予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
亦可在投予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諸如,例如抗病毒劑,例如利巴韋林(ribavirin)或單株抗體,例如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尼賽韋單抗(nirsevimab)或克萊羅單抗(clesrovimab),或具有該等抗體中任一者之VH和VL的抗體)之同時、之前或之後投予包含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的組成物或本發明之組成物。該等聯合療法可包括投予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單一藥學劑量配方和一或多種另外之活性劑,及投予包含本發明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組成物及在其本身之各別劑量配方中的各活性劑。例如,本文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其他活性劑可在單一口服劑量組成物(諸如片劑或膠囊)中一起投予患者,或在各別之口服劑量配方中投予各藥劑。類似地,本文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其他活性劑可在單一腸胃道外劑量組成物中一起投予該個體,諸如在鹽水溶液或其他生理學上可接受之溶液中,或者各藥劑係在各別之腸胃道外劑量配方中投予。當使用各別之劑量配方時,該包含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組成物及一或多種另外之活性劑可在基本上相同的時間投予,即,同時投予,或在分開交錯之時間投予,即,依序投予和以任何順序投予;聯合療法被理解為包括所有這些方案。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將抗體(或一或多種核酸、宿主細胞、載體或組成物)投予至先前已接受一或多種抗炎劑和/或一或多種抗病毒劑之個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病毒劑為利巴韋林。於一些實施態樣中,將一或多種抗炎劑和/或一或多種抗病毒劑投予至先前已接受抗體(或一或多種核酸、宿主細胞、載體或組成物)的個體。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抗病毒劑為利巴韋林。
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投予如本文所描述之抗體、多核苷酸、載體或組成物以預防或治療僅有RSV感染,或預防或治療僅有MPV感染。於該等實施態樣中,該抗體可僅特異地結合RSV或僅特異地結合MPV。
於一相關之態樣中,提供本發明之抗體、抗原結合片段、載體、宿主細胞和組成物之用途(例如用於RSV和/或MPV感染之診斷、預防和/或治療中、用於製造用於預防或治療RSV和/或MPV感染之藥物)。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以用於治療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方法中。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治療方法為治療僅有RSV感染或僅有MPV感染而非二種病毒感染之方法。經此處鑑別的為僅與RSV或MPV結合之抗體和任何相關之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可特定用於該等實施態樣中。
於某些實施態樣中,提供抗體、抗原結合片段或組成物以用於製造或製備用於治療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藥物之方法。於一些實施態樣中,該藥物係用於治療僅有RSV感染或僅有MPV感染,而非二種病毒之感染。經此處鑑別的為僅結合RSV或MPV之抗體和任何相關之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載體、宿主細胞或組成物可特定用於該等實施態樣中。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套組,其包含本文揭示之任何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核酸、載體或其他組成物中一或多者。該套組可進一步包括下列一或多者:容器(諸如管、小瓶或注射器)、活化劑、閥門、子容器或使用說明書(諸如用於投予至個體)。
本發明亦提供下列示例性實施態樣:
實施態樣1. 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融合醣蛋白(RS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3、137、147、160、170、182、216、234、244、262、278、285、301、333、363、370、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728、738、747、756、766、776、785、795、805、814、887、890、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4、138、161、217、226、235、263、279、302、334、364、371、729、739、748、757、767、777、786、796、815、818、838、884、894、897、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5、139、148、162、176、183、190、197、203、218、227、236、245、255、264、272、280、286、294、303、310、317、322、328、335、343、353、358、365、372、730、740、749、758、768、778、787、797、806、821、824、832、835、841、844、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8、142、151、165、173、186、193、206、221、230、239、258、267、289、297、306、313、338、350、375、733、743、761、771、781、790、800、809、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9、143、152、156、166、200、207、222、240、268、290、314、339、734、752、762、772、791、801、856、871、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144、153、157、167、179、187、194、208、213、223、231、241、248、259、269、275、291、298、307、325、340、376、735、744、753、763、773、782、792、802、810、848、852、866、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2. 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測定,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融合醣蛋白(RS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3、137、147、160、170、182、216、234、244、262、278、285、301、333、363、370、728、738、747、756、766、776、785、795、805、814、887和89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4、138、161、217、226、235、263、279、302、334、364、371、729、739、748、757、767、777、786、796、815、818、838、884、894和897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5、139、148、162、176、183、190、197、203、218、227、236、245、255、264、272、280、286、294、303、310、317、322、328、335、343、353、358、365、372、730、740、749、758、768、778、787、797、806、821、824、832、835、841和844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8、142、151、165、173、186、193、206、221、230、239、258、267、289、297、306、313、338、350、375、733、743、761、771、781、790、800和809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9、143、152、156、166、200、207、222、240、268、290、314、339、734、752、762、772、791、801、856和87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144、153、157、167、179、187、194、208、213、223、231、241、248、259、269、275、291、298、307、325、340、376、735、744、753、763、773、782、792、802、810、848、852和866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3. 如實施態樣1或實施態樣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分別示於下列SEQ ID NO中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1)SEQ ID NO:3至5和8至10;2)SEQ ID NO:137至139和142至144;3)SEQ ID NO:147、138、148和151至153;4)SEQ ID NO:147、138、148、142、156和157;5)SEQ ID NO:160至162和165至167;6)SEQ ID NO:170、138、148、173、156和157;7)SEQ ID NO:137、138、176、142、143和179;8)SEQ ID NO:182、138、183、186、143和187;9)SEQ ID NO:137、138、190、193、143、194;10)SEQ ID NO:137、138、197、142、200和157;11)SEQ ID NO:137、138、203和206至208;12)SEQ ID NO:137、138、203、142、143和213;13)SEQ ID NO:216至218和221至223;14)SEQ ID NO:137、226、227、230、143和231;15)SEQ ID NO:234至236和239至241;16)SEQ ID NO:244、138、245、173、143和248;17)SEQ ID NO:182、138、148、142、156和157;18)SEQ ID NO:137、138、255、258、156和259;19)SEQ ID NO:262至264和267至269;20)SEQ ID NO:137、138、272、173、143和275;21)SEQ ID NO:278至280和206至208;22)SEQ ID NO:285、138、286和289至291;23)SEQ ID NO:137、226、294、297、143和298;24)SEQ ID NO:301至303、306、268和307;25)SEQ ID NO:137、138、310、313、314和157;26)137、138、317、142、143和213;27)SEQ ID NO:137、138、322、142、143和325;28)SEQ ID NO:137、138、322、142、143和325;29)SEQ ID NO:170、138、328、142、143和157;30)SEQ ID NO:333至335和338至340;31)SEQ ID NO:137、138、343、173、143和213;32)SEQ ID NO:301至303、350、268和307;33)SEQ ID NO:137、138、353、142、143和213;34)SEQ ID NO:137、226、358、142、143和231;35)SEQ ID NO:363至365和8至10;36)SEQ ID NO:370至372、375、143和376;37)SEQ ID NO:738、884、740、743、240和744;38)SEQ ID NO:738至740、743、240和744;39)SEQ ID NO:728至730和733至735;40)SEQ ID NO:747至749、221和752至753;41)SEQ ID NO:756至758和761至763;42)SEQ ID NO:766至768和771至773;43)SEQ ID NO:776至778、781、268和782;44)SEQ ID NO:785至787和790至792;45)SEQ ID NO:795至797和800至802;46)SEQ ID NO:805、796、806、809、801和810;47)SEQ ID NO:234、838、236和239至241;48)SEQ ID NO:137、226、358、142、143和848;49)SEQ ID NO:814、226、358、142、143和231;50)SEQ ID NO:137至139、142、143和852;51)SEQ ID NO:814、818、139和142至144;52)738、884、740、743、240和744;53)SEQ ID NO:887、884、740、743、240和744;或54)SEQ ID NO:738、884、740、743、240和744。
實施態樣4. 如實施態樣1至3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5. 如實施態樣1至4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和903,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和881,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6. 如實施態樣1至5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1)該VH和VL包含與下列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i)分別示於SEQ ID NO:702和704,;(ii)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iii)分別示於SEQ ID NO:817和141;(iv)分別示於SEQ ID NO:899和360;(v)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vi)分別示於SEQ ID NO:817和141;(vii)分別示於SEQ ID NO:233和858;(viii)分別示於SEQ ID NO:837和858;(ix)分別示於 SEQ ID NO:357和847,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2)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下列所示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i)分別示於SEQ ID NO:702和704;(ii)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iii)分別示於SEQ ID NO:817和141;(iv)分別示於SEQ ID NO:899和360;(v)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vi)分別示於SEQ ID NO:817和141;(vii)分別示於SEQ ID NO:233和858;(viii)分別示於SEQ ID NO:837和858;(ix)分別示於SEQ ID NO:357和847;或者 (3)(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21、137、814、234、814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22、138、818、235、838、226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23、139、236、35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8、142、239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705、143、24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27、852、144、241、848、23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7. 如實施態樣1至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136和85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8. 如實施態樣1至7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136和851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9. 如實施態樣1至8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1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8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10. 如實施態樣1至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817和1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11.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817和141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12.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0至11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8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8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1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13. 如實施態樣1至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233和8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14.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3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233和858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15.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3至14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2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2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2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2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2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2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16. 如實施態樣1至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837和8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17.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837和858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18.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6至17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2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8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2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2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2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2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19. 如實施態樣1至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357和84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20.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9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357和847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21. 如實施態樣1至6和19至2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2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3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84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22. 如實施態樣1至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899和3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23. 如實施態樣1至6和22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899和360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24. 如實施態樣1至6和22至23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8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2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3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2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25. 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l、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至間質肺炎病毒(MPV)融合醣蛋白(MP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2、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3、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4、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7、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8、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09、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26. 如實施態樣2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01、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27. 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VH)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VL)包含CDRLl、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結合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融合醣蛋白(RSV-F)和間質肺炎病毒(MPV)融合醣蛋白(MP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SEQ ID NO: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20和556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28. 如實施態樣27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分別示於下列SEQ ID NO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1)分別示於SEQ ID NO:130、47、131、18、117和134;2)分別示於SEQ ID NO:13至15和18至20;3)分別示於SEQ ID NO:39、40、25、18、43和44;4)分別示於SEQ ID NO:39、47、48、18、19和51;5)分別示於SEQ ID NO:55、24、25、18、43和57;6)分別示於SEQ ID NO:60至62和65至67;7)分別示於SEQ ID NO:39、40、25、18、43和44;8)分別示於SEQ ID NO:121至123、126、117和127;9)分別示於SEQ ID NO:74、24、48、18、19和77;10)分別示於SEQ ID NO:80、81、25、18、19和84;11)分別示於SEQ ID NO:87至89、92、19和93;12)分別示於SEQ ID NO:39、96、48、99、19和44;13)分別示於SEQ ID NO:23至25、18、19和28;14)分別示於SEQ ID NO:112至114、18、117和118;15)分別示於SEQ ID NO:31至33、18、19和36;16)分別示於SEQ ID NO:380、81、25、383、19和384;17)分別示於SEQ ID NO:387至389、18、392和393;18)分別示於SEQ ID NO:396至398、401、19和402;19)分別示於SEQ ID NO:80、405、406、18、409和410;20)分別示於SEQ ID NO:87至89、401、19和402;21)分別示於SEQ ID NO:417、24、48、18、19和420;22)分別示於SEQ ID NO:396至398、401、19和402;23)分別示於SEQ ID NO:39、40、427、401、19和28;24)分別示於SEQ ID NO:130、47、432、18、117和134;25)分別示於SEQ ID NO:130、47、432、437、43和438;26)分別示於SEQ ID NO:441、442、48、445、19和446;27)分別示於SEQ ID NO:130、47、432、18、117和134;28)分別示於SEQ ID NO:452、453、48、456、19和384;29)分別示於SEQ ID NO:459、24、25、18、19和402;30)分別示於SEQ ID NO:87、464、89、401、467和468;31)分別示於SEQ ID NO:471、81、25、445、19和384;32)分別示於SEQ ID NO:471、40、476、18、19和51;33)分別示於SEQ ID NO:481、88、48、18、19和51;34)分別示於SEQ ID NO:87、88、25、488、489和402;35)分別示於SEQ ID NO:492、47、493、18、19和384;36)分別示於SEQ ID NO:498、47、499、18、467和502;37)分別示於SEQ ID NO:505、506、507、18、510和511;38)分別示於SEQ ID NO:514、515、516、18、519和520;39)分別示於SEQ ID NO:121-123、126、117和127;40)分別示於SEQ ID NO:514至516、18、519和520;41)分別示於SEQ ID NO:528、88、25、401、19和402;42)分別示於SEQ ID NO:533至535和554至556;43)分別示於SEQ ID NO:533至535、561、555和556;44)分別示於SEQ ID NO:533至535、564、555和556;45)分別示於SEQ ID NO:533至535、568、555和556;46)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0、535和554至556;47)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0、535、561、555和556;48)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0、535、564、555和556;49)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0、535、568、555、556;50)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3、535和554至556;51)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3、535、561、555和556;52)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3、535、564、555和556;53)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3、535、568、555和556;54)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8、535和554-556;55)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8、535、561、555和556;56)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8、535、564、555和556;57)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8、535、564、555和556;58)分別示於SEQ ID NO:533、548、535、568、555和556;59)分別示於121至123、18、705和127;或60)分別示於SEQ ID NO:112至114、18、705和118。
實施態樣29. 如實施態樣25至28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VH包含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04、513、524、527、532、537、539、542、545、547、550、702、707、712和716,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和/或(ii)該VL包含與下列任一者具有至少80%(例如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SEQ ID No: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704、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30. 如實施態25至29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下列SEQ ID No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1)分別示於SEQ ID NO:129和133;2)分別示於SEQ ID NO:12和17;3)分別示於SEQ ID NO:38和42;4)分別示於SEQ ID NO:46和50;5)分別示於SEQ ID NO:53和56;6)分別示於SEQ ID NO:59和64;7)分別示於SEQ ID NO:69和71;8)分別示於SEQ ID NO:120和125;9)分別示於SEQ ID NO:73和76;10)分別示於SEQ ID NO:79和83;11)分別示於SEQ ID NO:86和91;12)分別示於SEQ ID NO:95和98;13)分別示於SEQ ID NO:22和27;14)分別示於SEQ ID NO:111和116;15)分別示於SEQ ID NO:30和35;16)分別示於SEQ ID NO:378和382;17)分別示於SEQ ID NO:386和391;18)分別示於SEQ ID NO:395和400;19)分別示於SEQ ID NO:404和408;20)分別示於SEQ ID NO:412和414;21)分別示於SEQ ID NO:416和419;22)分別示於SEQ ID NO:422和424;23)分別示於SEQ ID NO:426和429;24)分別示於SEQ ID NO:431和434;25)分別示於SEQ ID NO:431和436;26)分別示於SEQ ID NO:440和444;27)分別示於SEQ ID NO:431和449;28)分別示於SEQ ID NO:451和455;29)分別示於SEQ ID NO:458和461;30)分別示於SEQ ID NO:463和466;31)分別示於SEQ ID NO:470和473;32)分別示於SEQ ID NO:475和478;33)分別示於SEQ ID NO:480和483;34)分別示於SEQ ID NO:485和487;35)分別示於SEQ ID NO:491和495;36)分別示於SEQ ID NO:497和501;37)分別示於SEQ ID NO:504和509;38)分別示於SEQ ID NO:513和518;39)分別示於SEQ ID NO:120和522;40)分別示於SEQ ID NO:524和518;41)分別示於SEQ ID NO:527和530;42)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53;43)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58;44)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77;45)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63;46)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67;47)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70;48)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72;49)分別示於SEQ ID NO:532和574;50)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53;51)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58;52)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77;53)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63;54)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67;55)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70;56)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72;57)分別示於SEQ ID NO:537和574;58)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53;59)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58;60)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77;61)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63;62)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67;63)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70;64)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72;65)分別示於SEQ ID NO:539和574;66)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53;67)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58;68)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77;69)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63;70)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67;71)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70;72)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72;73)分別示於SEQ ID NO:542和574;74)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53;75)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58;76)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77;77)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63;78)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67;79)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70;80)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72;81)分別示於SEQ ID NO:545和574;82)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53;83)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58;84)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77;85)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63;86)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67;87)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70;88)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72;89)分別示於SEQ ID NO:547和574;90)分別示於SEQ ID NO:550和553;91)分別示於SEQ ID NO:702和704;92)分別示於SEQ ID NO:707和708,93)分別示於SEQ ID NO:707和709;94)分別示於SEQ ID NO:712和76,及95)分別示於SEQ ID NO:716和64 。
實施態樣31. 如實施態樣25至3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VH和VL分別包含或分別由與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實施態樣32. 如實施態樣25至31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702和704之該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該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33. 如實施態樣25至32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i)該CDRH1包含或由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或由SEQ ID NO:1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或由SEQ ID NO:1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或由SEQ ID NO: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或由SEQ ID NO:70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或由SEQ ID NO:12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組成,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實施態樣34. 如實施態樣25至33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MPV-F包含D280N突變(MPV-F N280)。
實施態樣35. 如實施態樣1至34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IgG、IgA、IgM、IgE或IgD同種型。
實施態樣36. 如實施態樣1至35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選自IgG1、IgG2、IgG3和IgG4之IgG同種型。
實施態樣37. 如實施態樣1至36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抗體、單株抗體、經純化之抗體、單鏈抗體、Fab、Fab’、F(ab’)2或Fv。
實施態樣38. 如實施態樣1至37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視需要地為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實施態樣39. 如實施態樣38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i)第一VH和第一VL;和(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分別包含:i)與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和369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和374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ii)與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iii)與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iv)與SEQ ID NO:532、537、539、542、545、547和55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553、558、560、563、567、570、572和574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v)與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01、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04、513、524、527、702、532、537、539、542、545、547、550、707、712和716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704、553、558、560、563、567、570、572、574和71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二者不同時與第一VH和第一VH相同,且分別包含:i)與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和903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 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和881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ii)與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iii)與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7、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iv)與SEQ ID NO:532、537、539、542、545、547和55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553、558、560、563、567、570、572和574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v)與SEQ ID NO:576、586、591、600、604、613和617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581、588、596、602、609、615和622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vi)與SEQ ID NO:627、636、641、648、657和659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632、638、645、653和662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 vii)與 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01、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04、513、524、527、702、532、537、539、542、545、547、550、576、586、591、600、604、613、617、627、636、641、648、657、659、707、712和716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704、553、558、560、563、567、570、572、574、581、588、596、602、609、615、622、632、638、645、653、662和71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
實施態樣40. 如實施態樣38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i)第一VH和第一VL;(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分別包含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899和360之VH和VL。
實施態樣41. 如實施態樣38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i)第一VH和第一VL;和(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分別包含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VH和VL。
實施態樣42. 如實施態樣38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i)第一VH和第一VL;和(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包含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及899和360之VH和VL;且該第二VH和VL包含SEQ ID NO:702和704中所示之VH和VL。
實施態樣43. 如實施態樣1至42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其中視需要地該Fc多肽可包含i)一條重鏈(HC)和一條輕鏈(LC),或ii)二條重鏈(HC)和二條輕鏈(LC)。
實施態樣44. 如實施態樣43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多肽或片段包含:(i)與不包含該突變之參考Fc多肽相比較下增強與FcRn結合之突變;(ii)與不包含該突變之參考Fc多肽相比較下增強與FcγR結合之突變;(iii)與不包含該突變之參考Fc多肽相比較下增強與人FcγRIIa結合和/或減少與人FcγRIIa結合之突變;和/或(iv)與不包含該突變之參考Fc多肽相比較下增強與人C1q結合之突變。
實施態樣45. 如實施態樣44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增加對人FcRn之結合親和力的突變包含:M428L;N434S;N434H;N434A;N434S;M252Y;S254T;T256E;T250Q;P257I; Q311I;D376V;T307A;E380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
實施態樣46. 如實施態樣44或實施態樣4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增加對人FcRn之結合親和力的突變包含:(i)M428L/N434S;(ii)M252Y/S254T/T256E;(iii)T250Q/M428L;(iv)P257I/Q311I;(v)P257I/N434H;(vi)D376V/N434H;(vii)T307A/E380A/N434A;(viii)(i)至(vii)之任何組合。
實施態樣47. 如實施態樣44至46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增強與FcγR結合之突變包含:(i)S239D;I332E;A330L;G236A;或彼等之任何組合;(ii)S239D/I332E;(iii)S239D/A330L/I332E;(iv)G236A/S239D/I332E;或(v)G236A/A330L/I332E,其中該Fc多肽或片段之位置239處視需要地包含Ser。
實施態樣48. 如實施態樣44至47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多肽包含取代突變M428L/N434S、M428L/N434A、G236A/A330L/I332E/ M428L/N434S或G236A/A330L/I332E/M428L/N434A,視需要地,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IgGl同種型,且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或由其組成,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與SEQ ID NO.:664至700(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外)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者包含SEQ ID NO:670至7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SEQ ID NO:670至70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實施態樣49. 如實施態樣44至48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多肽包含或由Fc多肽或其片段組成:該Fc多肽或其片段包含具有與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視需要地,除了其天然存在之變體外)中任一者具有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或包含SEQ ID NO.:679至684和688至69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由其組成。
實施態樣50. 如實施態樣44至49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包含 i) 重鏈(HC)和輕鏈(LC),該重鏈包含或由多肽或其片段組成:該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由SEQ ID NO:7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該輕鏈(LC)包含或由多肽或其片段組成:該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由SEQ ID NO:7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或 ii)二條重鏈(HC)及二條輕鏈(LC),該二條重鏈均包含或由多肽或其片段組成:該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由SEQ ID NO:7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該二條輕鏈均包含或由多肽或其片段組成:該多肽或其片段包含或由SEQ ID NO:7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
實施態樣51. 如實施態樣44至50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改變醣基化之突變,其中該改變醣基化之突變包含N297A、N297Q或N297G,和/或其為無醣基化和/或無岩藻醣基化。
實施態樣52. 如實施態樣1至51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為人的、人源化的或嵌合的。
實施態樣53. 如實施態樣1至52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a)RSV A和RSV B株二者;b)MPV A和MPV B株二者;c)RSV A、RSV B、MPV A和MPV B株之任意組合。
實施態樣54. 如實施態樣1至53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RSV-F包含融合前構型之組分蛋白的穩定三聚體(視需要地,DS-Cav1)或由其組成。
實施態樣55. 如實施態樣1至54中任一者所描述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活化人FcγRIIa。
實施態樣56. 如實施態樣5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使用來自RSV和/或MPV之融合醣蛋白轉染的靶細胞(視需要地,Expi293細胞)一起培育後,使用宿主細胞(視需要地,Jurkat細胞)測定活化,該宿主細胞包含:(i)人FcγRIIIa(視需要地,H131等位基因);及(ii)NFAT表現控制序列,該NFAT表現控制序列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報告基因(諸如螢光素酶報告基因)之序列。
實施態樣57. 如實施態樣1至5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活化人FcγRIIIa。
實施態樣58. 如實施態樣57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將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使用來自RSV和/或MPV之融合醣蛋白轉染的靶細胞(視需要地,Expi293細胞)一起培育後,使用宿主細胞(視需要地,Jurkat細胞)測定活化,該宿主細胞包含:(i)人FcγRIIIa(視需要地,F158等位基因);及(ii)NFAT表現控制序列,該NFAT表現控制序列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報告基因(諸如螢光素酶報告基因)之序列。
實施態樣59. 如實施態樣1至58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中和由RSV和/或MPV造成之感染。
實施態樣60. 如實施態樣1至5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治療和/或預防個體中的(i)RSV感染和/或(ii)MPV感染。
實施態樣61. 一種經分離之多核苷酸,其編碼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重鏈、VL、輕鏈和/或一或多個CDR。
實施態樣62. 如實施態樣61之多核苷酸,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其中該RNA視需要地包含信使RNA(mRNA)。
實施態樣63. 如實施態樣61或62之多核苷酸,其中該多核苷酸係經密碼子優化以供在宿主細胞中表現。
實施態樣64. 如實施態樣61至63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H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1、135、145、158、168、174、180、188、195、201、209、214、232、249、253、260、270、276、283、292、299、308、315、320、326、331、341、346、351、356、361、368、726、736、745、754、764、774、783、793、803、811、812、816、819、822、825、827、829、830、833、836、839、842、882、885、888、891、892、895、898、900、902、128、11、37、45、52、58、68、119、72、78、85、94、21、110、29、377、385、394、403、411、415、421、425、430、439、447、450、457、462、469、474、479、484、490、496、503、512、523、526、701、706、711和715,和/或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L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6、140、149、154、163、171、177、184、191、198、204、211、219、228、237、246、251、256、265、273、281、287、295、304、311、318、323、329、336、344、348、354、359、366、373、731、741、750、759、769、779、788、798、807、845、846、849、850、853、854、857、859、861、863、864、867、869、872、874、876、878、880、132、16、41、49、55、63、70、124、75、82、90、97、26、115、34、381、390、399、407、413、418、423、428、433、435、443、448、454、460、465、472、477、482、486、494、500、508、517、521、525、529、703、708、709、713、714、717。
實施態樣65. 如實施態樣61至64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MPV-F,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H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100、128、11、37、45、52、58、68、119、72、78、85、94、21、110、29、377、385、394、403、411、415、421、425、430、439、447、450、457、462、469、474、479、484、490、496、503、512、523、526、701、706、711和715,和/或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L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105、132、16、41、49、55、63、70、124、75、82、90、97、26、115、34、381、390、399、407、413、418、423、428、433、435、443、448、454、460、465、472、477、482、486、494、500、508、517、521、525、529、703、708、709、713、714、717。
實施態樣66. 如實施態樣61至64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MPV-F,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H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128、11、37、45、52、58、68、119、72、78、85、94、21、110、29、377、385、394、403、411、415、421、425、430、439、447、450、457、462、469、474、479、484、490、496、503、512、523、526、701、706、711和715,和/或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L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132、16、41、49、55、63、70、124、75、82、90、97、26、115、34、381、390、399、407、413、418、423、428、433、435、443、448、454、460、465、472、477、482、486、494、500、508、517、521、525、529、703、708、709、713、714、717。
實施態樣67. 如實施態樣61至64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RSV-F和/或MPV-F,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H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701、135、816、232、836、356、898和/或與下列任一或多者中所示之編碼VL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1%、92%、94%、94%、95%、96%、97%、98%、99%或更多)同一性之多核苷酸:SEQ ID NO:703、850、140、857、846、359。
實施態樣68. 一種重組載體,其包含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
實施態樣69.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和/或實施態樣68之載體,其中該多核苷酸對該宿主細胞而言為異源的且其中該宿主細胞表現該經編碼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實施態樣70. 一種經分離之人B細胞,其包含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和/或實施態樣68之載體,其中該多核苷酸對該人B細胞而言為異源的和/或其中該人B細胞為經永生化的。
實施態樣71.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i)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ii)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項之多核苷酸;(iii)如實施態樣68之重組載體;(iv)如實施態樣69之宿主細胞;和/或(v)如實施態樣70之人B細胞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載劑或稀釋劑。
實施態樣72. 如實施態樣71之組成物,其包含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與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各不相同且各自根據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項,或至少一種係根據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且至少一者為帕利珠單抗、尼賽韋單抗或克萊羅單抗,或具有該等抗體中任一者之VH和VL的抗體。
實施態樣73. 如實施態樣71或實施態樣72之組成物,其包含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和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899和360中任一者之VH和VL或該VH和VL之CDR中至少一者。
實施態樣74. 如實施態樣71至73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包含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VH和VL或該VH和VL之CDR中至少一者。
實施態樣75. 如實施態樣71至74之組成物,其包含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和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下列任一者中之VH和VL: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899和360;且該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如SEQ ID NO:702和704中所示之第二VH和VL或該VH和VL之第二CDR。
實施態樣76.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包覆在載劑分子中之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或實施態樣68之載體,其中該載劑分子視需要地包含脂質、脂質衍生之遞送媒劑,諸如脂質體、固體脂質奈米顆粒、油性懸浮液、次微米脂質乳劑、脂質微泡、反脂質膠束、耳蝸脂質體、脂質微管、脂質微柱體、脂質奈米顆粒(LNP)或奈米尺度平台。
實施態樣77. 一種製備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的方法,其包含將實施態樣69之宿主細胞或實施態樣70之人B細胞分別在足以使該宿主細胞或人B細胞表現之一段時間及條件下培養。
實施態樣78. 如實施態樣7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分離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實施態樣79. 一種治療和/或預防個體之RSV感染和/或MPV感染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i)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ii)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iii)如實施態樣68之重組載體;(iv)如實施態樣69之宿主細胞;(v)如實施態樣70之人B細胞;和/或(vi)如實施態樣71至76中任一者之組成物。
實施態樣80. 如實施態樣79之方法,其中該治療和/或預防包含暴露後預防。
實施態樣81. 如實施態樣78或79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已經接受、正在接受或將接受抗病毒劑。
實施態樣82. 如實施態樣81之方法,其中該抗病毒劑包含利巴韋林。
實施態樣83. 如實施態樣79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已接受暴露前預防治療。
實施態樣84. 如實施態樣83之方法,其中該暴露前預防為帕利珠單抗、尼賽韋單抗或克萊羅單抗,或具有該等抗體中任一者之VH和VL 的抗體。
實施態樣85. 如實施態樣83之方法,其中該暴露前預防為抗RSV疫苗
實施態樣86. 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如實施態樣68之重組載體、如實施態樣69之宿主細胞、如實施態樣70之人B細胞,和/或如實施態樣71至76中任一者之組成物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之RSV感染和/或MPV感染的用途。
實施態樣87. 一種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如實施態樣68之重組載體、如實施態樣69之宿主細胞、如實施態樣70之人B細胞,和/或如實施態樣71至76中任一者之組成物於製備用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之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藥物的用途。
實施態樣88. 如實施態樣79至85中任一者之方法,或用於如實施態樣86至87中任一者之用途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重組載體、宿主細胞、人B細胞和/或組成物,其中:a)該RSV包含RSV A和RSV B株二者;b)該MPV包含MPV A和MPV B株二者;c)該RSV和MPV包含RSV A、RSV B、MPV A和MPV B株之任何組合。
實施態樣89. 一種用於活體外診斷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方法,該方法包含:(i) 將來自個體之樣本與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及(ii)檢測包含抗原和抗體、或包含抗原和抗原結合片段之複合物。
實施態樣90. 一種套組,其包含液體組成物,該液體組成物包含如實施態樣1至60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實施態樣61至67中任一者之多核苷酸、如實施態樣68之重組載體、如實施態樣69或70中任一者之宿主細胞、或如實施態樣71至76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及使用彼等來治療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使用說明書。
實施態樣91. 如實施態樣90之套組,其中該使用說明書係用於如實施態樣79至85中任一者之方法或如實施態樣86至87中任一者之用途。 1. 序列
*表1按順序指明在各對應之VH序列中之為粗體的CDRH1、CDRH2和CDRH3(IMGT定義);及按順序指明在各對應之VL序列中之為粗體的CDRL1、CDRL2、CDRL3。表1中鑑別出之某一抗體之VH、VL或CDR亦可能存在於表1中未經具體鑑別,但在表2中引用之另一種抗體中。
表2、表3、表4或於本說明書中他處引用、但未包括在表1中之序列可在序列表中找到。 2. 序列關鍵字 某些抗體之 SEQ ID NO 和病毒特異性: 3. 序列關鍵字 某些抗 RSV 抗體之 SEQ ID NO* 4. 序列關鍵字 某些抗 RSV / 或抗 MPV 抗體之 SEQ ID NO*
實施例 1 RSV 之中和作用
測試抗體針對RSV之中和作用。於一些實驗中,亦測試比較抗體MPE33、MPE8(Corti et al. Nature. 2013 Sep 19;501(7467):439-43. doi: 10.1038/nature12442. Epub 2013 Aμg 18)、MPF5和RSD5(參見例如Jones et al. PLoS Patho. 15(7):e1007944(2019);doi: 10.1371/ journal. ppat. 1007944)。
更詳細地說,使用下列設置:
條件 -格式:384孔盤(來自TTP Labtech之顯微鏡盤);複品:複製品4份;感染培養基(IM):MEM 2.4% Hyclone+P/S;預培育mAb-病毒:在37℃下45分鐘;mAb濃度:2500 ng/ml,在IM中(最終為625 ng/ml)->1:2連續稀釋(水平滴定,11x點);V病毒輸入:350 TCID50;細胞:HEp-2,1000個細胞/孔;體積:10μl mAb(在IM中)+ 10μl 病毒(在IM中)+20μl細胞(在IM中)(+10μl檢測溶液);傳播時間:6天;檢測溶液:Draq5 5x(1:300,在IM中)->最終1:1500;檢測溶液培育時間:4h
實驗計劃-第0天:製作mAb在IM中之連續稀釋液並在每個孔中添加10μl;在IM中稀釋病毒並在每個孔中添加10μl;在37℃下培育45分鐘;在每個孔中添加20μl/孔在IM中之細胞;培育一段使病毒傳播所需要之時間;  -第7天:添加10μl檢測溶液;培育之並在適當時間讀取。
結果顯示於 1 5中。IC50值係按ng/mL 計。
在實驗A中測試之18種mAb方面,18種mAb中有17種顯示出有效之對RSV的中和作用(IC50範圍:2.4至39.5 ng/ml)。中和作用與MPE8(IC50:29.44 ng/ml)和MPH12(IC50:52.33 ng/ml)相當。二種mAb(MPK44和MPK65-v2)顯示出較RSD5(5.414 ng/ml)更高之中和活性。
在實驗C中測試之42種mAb方面,所有經中和之RSV的IC50值係在2.8至162.4 ng/ml之範圍內。在這些之中,有34種mAb(83%)顯示出有效之中和作用(<30 ng/ml),並有15種(37%)顯示出非常有效之中和作用(<15 ng/ml)。
MPK44、MPK65-v2和RSD5為RSV特異性。
MEDI8897進一步描述於由AstraZeneca進行之臨床研究“在高危兒童中進行之2/3期隨機、雙盲、帕利珠單抗對照之研究以評估MEDI8897(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之單株抗體,其具有延長之半衰期)的安全性(MEDLEY)。” 5. RSV 之中和作用 –IC50(ng/ml) 實施例 2 MPK44 MPK65-v2 RSV 之中和作用廣度
使用下列設置進一步詳細探討二種mAb中和RSV之能力:
材料-實驗計劃部分中指明之RSV病毒;用於本實驗之第5代Hep2細胞(ATCC目錄編號ATCC/TSR CCL-23批次編號70023387);用於Hep2細胞之完全培養基:EMEM(ATCC)+10% FBS(Seradigm目錄編號97068-085批次編號345K19經熱滅活的)+Pen/Strep(Gibco);Vero-TMPRSS2細胞(Electronic Laboratory Notebook ID:X007157);生長培養基:DMEM(Gibco目錄編號11995)、10% FBS(VWR目錄編號97068-085批次編號345K19)、8.1%青黴素/鏈黴素(Gibco目錄編號15140-122)、8μg/mL嘌呤黴素(Gibco目錄編號A1113803);感染培養基與生長培養基相同;三聚甲醛,16% w/v水溶液,不含甲醇(Alfa Aesar目錄編號43368);用於檢測A和B株二者之之F、G和NP蛋白之小鼠抗RSV混合物(Millipore目錄編號MAB858-4 批次3439213);山羊抗小鼠AF647(Invitrogen,目錄編號A-21235);Hoechst核染料(Thermo Fisher目錄編號62249);Corning®96孔透明平底黑色聚苯乙烯TC處理之微孔盤(目錄編號3904)。
實驗計劃-第0天:將20,000個Hep2細胞/孔和Vero-TMPRSS2細胞平皿接種在不同之96孔盤中;-第1天:在感染培養基中製備抗體蛋白並在96孔深孔盤中進行連續稀釋;在塑膠瓶或falcon管中製備病毒稀釋液:1)RSV A2 BPR-344-00(BEI NR-12149),P2(2021年10月21日);力價(PFU/mL):1.03E+07;20,000個細胞/孔;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0.04;1500個孔之體積(μL):58.54;用培養基完成(μL):149941.46;2)RSV B1 BPR-348-00(BEI NR-4052),P2 (2021年11月16日);力價(PFU/mL):3.25E+07;20,000個細胞/孔;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0.01;1500個孔之體積(μL):18.46;用培養基完成(μL):149981.54;使用多通道移液器將20μL之Ab稀釋液轉移至該接種在平盤之病毒中;針對在根據上述盤之96孔盤上的各病毒稀釋液,添加180μL病毒;在37℃下培育30分鐘;從細胞中吸出培養基並將90μL之病毒/抗體複合物轉移至該細胞中;吸出該病毒並添加100μL/孔之2.4%微晶纖維素(重新懸浮在用於各細胞株之各別培養基中);在生長條件下培育48小時;-第3天:使用真空抽吸裝置從細胞吸出上清液;使用4% PFA將細胞在PFA中在室溫下固定30分鐘;使用PBS洗滌二次;添加50μL/孔之初級抗體,該初級抗體係在含有2% BSA和0.05% TritonX-100之PBS中按1:1,000稀釋;在室溫下培育1h;使用PBS清洗3次;加入在與初級抗體相同之緩衝液中按1:1,000稀釋之二級抗小鼠AF647抗體及按1:1,000稀釋之核染料Hoescht;在室溫下培育1h;使用PBS清洗3次,並留在100μL/孔之PBS中;繼續在Cytation5分析儀中對受感染之細胞進行定量。
結果呈現於 6中。mAb可中和不同之RSV株,IC50值係在0.1至0.7 ng/ml之範圍內。 6. MPK44 MPK65-v2 RSV 之中和作用 –IC50(ng/ml) 實施例 3 MPV D280 之中和作用
測試抗體對 MPV D280之中和作用。
更詳細地說,使用下列設置:
條件-格式:384孔盤(來自TTP Labtech之顯微鏡盤);複製品:複製品4份;感染培養基(IM):MEM 2.4% Hyclone+P/S;預培育mAb-病毒:在37℃下45分鐘;mAb濃度:2500 ng/ml,在IM中(最終為500 ng/ml)-> 1:2 連續稀釋(水平滴定,11x點);病毒輸入:300 TCID50;細胞:HEp-2,1000個細胞/孔;體積:10μl mAb(在IM中)+10μl病毒(在IM中)+10μl細胞(在IM中)+20μl胰蛋白酶TPCK(在IM中)(+10μl檢測溶液);傳播時間:6天;胰蛋白酶TPCK:100μg/ml(在IM中)->最終40μg/ml;檢測溶液:Draq5 6x(在IM中,1:250)->最終1:1500;檢測溶液培育:4h。
實驗計劃-第0天:製作在IM中之mAb的連續稀釋液並添加10μl/孔;在IM中稀釋病毒並添加10μl/孔;在37℃下培育45分鐘;添加10μl/孔在IM中之細胞;培育病毒傳播所需之時間;-第1天:添加20μl/孔在IM中之胰蛋白酶 TPCK;-第7天:添加10μl檢測溶液;培育並在適當時間讀取。
結果顯示於 2 7(其包括來自對MPK15、MPE33和MPF5之二次單獨分析的結果)中。
在實驗A中,18種mAb中有16種顯示出有效之對MPV D280的中和作用(IC50範圍:7至53 ng/ml)。中和作用與MPE8(IC50:7.7 ng/ml)和MPH12(IC50:10.92 ng/ml)之中和作用相當。二種mAb(MPK44和MPK65-v2)無法中和MPV D280,表明其僅對RSV具有特異性。MPK15顯示出僅針對MPV D280具有效之中和作用(IC50=7 ng/ml),表明其僅對MPVD280具有特異性。
在實驗B中,MPK15有效中和MPV D280 (IC50值:5.8 ng/ml)。
在實驗C中,42種mAb中和MPV D280,IC50值在1.3至135.1 ng/ml之範圍內。其中,39種mAb(95%)顯示出有效之中和作用(<30 ng/ml),且24種(59%)顯示出非常有效之中和作用(<15 ng/ml)。 7. MPV D280 之中和作用 –IC50(ng/ml) 實施例 4 MPK15 MPV D280 之中和作用廣度
使用下列設置進一步詳細探討MPK15中和MPV D280之能力:
條件-實驗計劃部分中指明之MPV病毒;用於本實驗之第5代Hep2細胞(ATCC目錄編號ATCC/TSR CCL-23批次編號70023387);用於Hep2細胞之完全培養基:EMEM(ATCC)+10% FBS(Seradigm目錄編號97068-085批次編號345K19經熱滅活的)+Pen/Strep(Gibco);Vero-TMPRSS2細胞(Electronic Laboratory Notebook ID:X007157);生長培養基:DMEM(Gibco目錄編號11995)、10% FBS(VWR目錄編號97068-085批次編號345K19)、8.1%青黴素/鏈黴素(Gibco目錄編號15140-122)、8μg/mL嘌呤黴素(Gibco目錄編號A1113803);感染培養基與生長培養基相同;三聚甲醛,16% w/v水溶液,不含甲醇(Alfa Aesar目錄編號43368);與FITC軛合之小鼠抗MPV抗體混合物(Quidel目錄編號01-035005);山羊抗小鼠AF647 (Invitrogen,目錄編號A-21235);Hoechst核染料(Thermo Fisher目錄編號62249);Corning®96孔平底透明黑色聚苯乙烯TC處理之微孔盤(目錄編號3904)。
實驗計劃-第0天:在不同之96孔盤中培養20,000個Hep2細胞/孔和Vero-TMPRSS2細胞;-第1天:在感染培養基中製備抗體蛋白,並在96孔深孔盤中進行連續稀釋;在塑膠瓶或falcon管中製備病毒稀釋液:1)人間質肺炎病毒-GFP CAN97-83(Vira Tree M121;MPV D280株);P2(2021年9月27日);力價(PFU/mL):3.30E+05;細胞數/孔:20,000;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1.21;1500個孔之體積(μL):1818.18;用培養基完成(μL):14181.82;2)人間質肺炎病毒-TN/96-213(BEI NR-22243;MPV D280株);P2(2021年9月27日);力價(PFU/mL);3.35E+05;細胞數/孔:20,000;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1.19;1500個孔之體積(μL):1791.04;用培養基完成(μL):148208.96;使用多通道移液器將20μL之Ab稀釋液轉移至該接種在平盤之病毒中;針對在根據上述盤之96孔盤上的各病毒稀釋液,添加180μL病毒;在37℃下培育30分鐘;從細胞中吸出培養基並將90μL之病毒/抗體複合物轉移至該細胞中;吸出該病毒並添加100μL/孔之2.4%微晶纖維素(重新懸浮在用於各細胞株之各別培養基中);在生長條件下培育48小時; -第3天:使用真空抽吸裝置從細胞吸出上清液;使用4% PFA將細胞在室溫下在PFA中固定30分鐘;使用PBS洗滌二次;添加50μL/孔初級抗體,該初級抗體係在含有2% BSA和0.05% TritonX-100之PBS中按1:20稀釋;在室溫下培育1h;使用PBS清洗3次;加入在與初級抗體相同之緩衝液中按1:1,000稀釋之二級抗小鼠AF647抗體及按1:1,000稀釋之核染料Hoescht;在室溫下培育1h;使用PBS清洗3次,並留在100μL/孔之PBS中;繼續在Cytation5分析儀中對受感染之細胞進行定量。
8所示,MPK15有效中和不同的MPV D280株。 8. MPK15 MPV D280 之中和作用 實施例 5 RSV MPV D280 中和作用廣度
使用下列設置進一步詳細探討16種mAb中和RSV和MPV D280之能力:
條件–實驗計劃部分中指明之RSV和MPVD280病毒;用於本實驗之第5代Hep2細胞(ATCC目錄編號ATCC/TSR CCL-23批次編號70023387);用於Hep2細胞之完全培養基:EMEM(ATCC)+10% FBS(Seradigm目錄編號97068-085批次編號345K19經熱滅活的)+Pen/Strep (Gibco);Vero-TMPRSS2細胞(Electronic Laboratory NotebookID:X007157);生長培養基:DMEM(Gibco目錄編號11995)、10% FBS(VWR目錄編號97068-085批次編號345K19)、1%青黴素/鏈黴素(Gibco目錄編號15140-122)、8μg/mL嘌呤黴素(Gibco目錄編號A1113803);感染培養基與生長培養基相同;三聚甲醛,16% w/v 水溶液,不含甲醇(Alfa Aesar目錄編號43368);用於檢測A和B株二者之F、G和NP蛋白之小鼠抗RSV混合物(Millipore目錄編號MAB858-4 批次3439213);與FITC軛合之小鼠抗MPV抗體混合物(Quidel目錄編號01-035005);山羊抗小鼠AF647(Invitrogen,目錄編號A-21235);Hoechst核染料(Thermo Fisher目錄編號62249);Corning®96孔透明平底黑色聚苯乙烯TC處理之微孔盤(目錄編號3904)。
實驗計劃-第0天:在不同之96孔盤中培養20,000個Hep2細胞/孔和Vero-TMPRSS2細胞;-第1天:在感染培養基中製備抗體蛋白,並在96孔深孔盤中進行連續稀釋;在塑膠瓶或falcon管中製備病毒稀釋液:1)RSV A2 BPR-344-00(BEI NR-12149),P2(2021年10月21日);力價(PFU/mL):1.03E+07;20,000個細胞/孔;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0.04;1500個孔之體積(μL):58.54;用培養基完成(μL):149941.46;2)RSV B1 BPR-348-00(BEI NR-4052),P2(2021年11月16日);力價(PFU/mL):3.25E+07;20,000個細胞/孔;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0.01;1500個孔之體積(μL):18.46;用培養基完成(μL):149981.54;3)人間質肺炎病毒-GFP CAN97-83(Vira Tree M121);P2(2021年9月27日);力價(PFU/mL):3.30E+05;細胞數/孔:20,000;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1.21;1500個孔之體積(μL):1818.18;用培養基完成(μL):14181.82;4)人間質肺炎病毒-TN/96-213(BEI NR-22243);P2(2021年9月27日);力價(PFU/mL);3.35E+05;細胞數/孔:20,000;MOI:0.02;PFU/孔:400;病毒體積/孔(μL):1.19;1500個孔之體積(μL):1791.04;用培養基完成(μL):148208.96;使用多通道移液器將20μL之Ab稀釋液轉移至該接種在平盤之病毒中;針對在根據上述盤之96孔盤上的各病毒稀釋液,添加180μL病毒;在37℃下培育30分鐘;從細胞中吸出培養基並將90μL之病毒/抗體複合物轉移至該細胞中;吸出該病毒並添加100μL/孔之2.4%微晶纖維素(重新懸浮在用於各細胞株之各別培養基中);在生長條件下培育48小時;-第3天:使用真空抽吸裝置從細胞吸出上清液;使用4% PFA將細胞在室溫下在PFA中固定30分鐘;使用PBS洗滌二次;添加50μL/孔初級抗體,該初級抗體係在含有2% BSA和0.05% TritonX-100之PBS中按1:1,000(用於RSV)和按1:20(用於MPV)稀釋;在室溫下培育1h;使用PBS清洗3次;加入在與初級抗體相同之緩衝液中按1:1,000稀釋之二級抗小鼠AF647抗體及按1:1,000稀釋之核染料Hoescht;在室溫下培育1h;使用PBS清洗3次,並留在100μL/孔之PBS中;繼續在Cytation5分析儀中對受感染之細胞進行定量。
結果呈現於 9中。該16種mAb中和不同之RSV和MPV D280株,其IC50值係在1.1至16.2ng/ml之範圍內。 9. RSV MPV 之中和作用 (IC50ng/ml) 實施例 6 抗體對 RSV-F MPV-F D280 MPV-F N280 之結合親和力
使用表面電漿共振(SPR)評估mAb對RSV-F蛋白、MPV-F D280蛋白和MPV-F N280F變體蛋白之結合親和力。 實驗1
更詳細地說,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動力學緩衝液(KB)1x,無tween(在PBS中之BSA 0.01%,pH7.1);SA感測器
條件-SAX感測器;pH 7.1,1000 rpm,30℃;體積:200μl/孔(長時間分析需要更多體積);感測器水合作用:>10分鐘(在KB中);加載在KB中之F蛋白,5分鐘,濃度:MPV-F N280(參考)為0.5μg/ml,MPV-F wt(非D280N)為0.42μg/ml,RSV-F wt為0.36μg/ml;mAb之結合:在KB中,從5μg/ml開始,4分鐘;mAb解離:在KB中,4分鐘;基線:在KB中,30秒。
程序-感測器在KB中預先水合(參見條件)至少10分鐘;同時依下述製備盤:第1行:KB;第2行:RSV-F;第3行:MPV-F wt(非D280N);第4行:MPV-F N280;第5行:KB;第6行:MPK系列1;第7行:MPK系列2;第8行:MPK系列3。佈局如 10所示。 10. SPR 結合研究之佈局
感測器 第 6 行 第 7 行 第 8 行
A MPK 92 MPK 67 MPK 102
B MPK 104 MPK 99 MPK 108
C MPK 51 MPK 77 MPK 36
D MPK 73 MPK 18 MPK 86
E MPK 15 MPK 65 MPE8
F MPK 44 MPK 10 MPH12
G MPK 30 MPK 9 RSD5
H - 參考 - 參考 - 參考
依下述運行:第1輪:1(基線)->2(加載)->5(基線)->6(結合)->5(解離);第2輪:1(基線)->2(加載)->5(基線)->7(結合)->5(解離);第3輪:1(基線)->2(加載)->5(基線)->8(結合)->5(解離);第4輪:1(基線)->3(加載)->5(基線)->6(結合)->5(解離);第5輪:1(基線)->3(加載)->5(基線)->7(結合)->5(解離);第6輪:1(基線)->3(加載)->5(基線)->8(結合)->5(解離);第7輪:1(基線)->4(加載)->5(基線)->6(結合)->5(解離);第8輪:1(基線)->4(加載)->5(基線)->7(結合)->5(解離);第9輪:1(基線)->4(加載)->5(基線)->8(結合)->5(解離)
結果顯示並總結於 3A 3U 11 。各圖頂部之樣本ID與抗體名稱相關(例如樣本9為MPK9,樣本44為MPK44)。 3F中突顯MPK36-v3並顯示出對RSV-F、MPV-F非-D280-N和MPV-F N280的最高親和力。 11總結KD值(報告為M)。除MPK15外,所有mAb均顯示出以高親和力與RSV-F結合。所有MPV特異性mAb均表現出以高親和力與MPV-F D280和MPV-F N280結合。一種mAb,MPK36-v3顯示出對RSV-F、MPV-F D280和MPV-F N280(1.00E-12M)的最高親和力。 11. 針對 RSV MPV 之抗體 KD 實驗2
使用第1輪實驗計劃,依實驗1之相同方式進行實驗後提供 12中所提供之另外的RSV結果。所有mAb均顯示出以高親和力與RSV-F結合(KD在2.8E-9至1.0E-12M之範圍內),有2種mAb(22%)顯示出非常穩定之結合,幾乎沒有解離(KD<1.0E-11)。 12. 針對 RSV 之抗體 KD 實驗3
依實驗1之相同方式進行實驗,但依下述製備盤:第1行:KB,第3行:MPV-F D280,第4行:MPV-F N280,第5行:KB,第6行:MPK15,並根據第10輪:1 (基線)->3/4(加載)->5(基線)->6(結合)->5(解離)運行,結果提供在表13中。MPK15顯示出對MPV-F D280和MPV-F N280具高親和力且具有相似之結合(KD:分別為7.1E-11M和7.3E-11M)。與MPE33和MPF5相比較,MPK15以更高之親和力結合。 13. 針對 MPV MPK15 KD 實驗4
使用第1輪實驗計劃,依實驗1之相同方式進行實驗,但依下述製備盤:第1行:KB,第2行:RSV-F,第3行:MPV-F D280,第4行:MPV-F N280,第5行:KB,第6行:MPK系列1,第7行:MPK系列2,第8行:MPK系列3,提供之結果呈現於表14中。大多數mAb(37,90%)顯示出以高親和力與RSV-F結合(KD在1.0E-9至1.0E-12M之範圍內),其中21種mAb(51%)顯示出非常穩定之結合,幾乎沒有解離(KD<1.0E-11)。大多數mAb(37, 90%)顯示出以高親和力與MPV-F D280結合(KD在1.0E-9至1.0E-12M之範圍內),有33種mAb(88%)顯示出非常穩定之結合,幾乎沒有解離(KD<1.0E-11)。大多數mAb (26,63%)顯示出以高親和力與MPV-F N280突變體結合(KD在1.0E-9至1.0E-12M之範圍內),其中2種mAb(5%)顯示出非常穩定之結合,幾乎沒有解離(KD<1.0E-11)。一種mAb,MPK36-v3顯示出對RSV-F、MPV-F D280和MPV-F N280之親和力最高(約1.0E-12M)。 14. 針對 RSV MPV 之抗體 KD 實驗5
使用表面電漿共振(SPR)和RSV-F在競爭性結合分析中評估MPK73-v1、MPK65-v2、MPK44、MPK36v3、MPK15、MPH12、RSV/MPV交叉-中和比較抗體MPE8-v3(MPE8之V區經工程處理之變體)和抗RSV-F比較抗體D25(參見 Kwakkenbos et al., Nat Med 16(1):123-128(2009);doi:10.1038/23.2071)和RSD5-FR-GL(RSD5之種系回復版本,其中框架區中之體細胞突變回復至種系;Jones et al., PLoS Patho. 15(7):e1007944(2019);doi: 10.1371/journal.ppat.1007944))。所有抗體均表現為重組人IgG1,且除了D25和RSD5-FR-GL外,在Fc中包括M428L和N434S突變(“MLNS”)。
更詳細地說,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動力學緩衝液(KB)1x,無tween(在PBS中之BSA 0.01%);SA感測器(參見相關產品)。
條件-SAX感測器;384孔盤;體積:70μL/孔;pH7.1,1000rpm,30℃;感測器水合作用:>10分鐘(在KB中);加載抗原:0.5μg/ml,8分鐘(在KB中);mAb結合:15μg/ml(在KB中),7分鐘;基線:在KB中,30秒。
程序-感測器在KB中預先水合(參見條件)至少10分鐘;同時依下述製備盤以用於加載具有 15中所示濃度之抗體。執行運行:在A1執行基線→在A2執行加載→在A1執行基線→在A3執行結合1→在A4執行結合2。 15 RSV/MPV KD 分析之運行加載值
4A 4I顯示所測試之各抗體對的表面電漿共振數據。MPH12、MPE8、MPK36和MPK73相互競爭,表明彼等識別相同之表位。MPK65和MPK44相互競爭,並與D25和RSD25競爭,表明彼等識別相同之表位。MPK15不與任何mAb競爭,表明它識別不同之表位。
在各別之實驗組中分析MPE8和MPH12與融合後之RSV F蛋白結合之能力。結果呈現於 5A 5B中。總體而言,與RSV F蛋白之位點III結合的mAb似乎為融合前特異的。 實施例 7 MPH12 RSV A B 株以及 MPV A B( D280N) 株的交叉 - 中和作用
測試MPH12對RSV(A和B株)及MPV(A和B株,非D280N)之交叉-中和作用。包括MPE8作為比較物,其可以交叉-中和RSV和MPV。
為了測試對RSV A和B株之中和作用,使用384孔盤形式,及來自TTP Labtech之顯微鏡盤。製備六份複製品。在生長培養基(GM:MEM 10%Hyclone+青黴素/鏈黴素)中製備mAb之連續稀釋液,並與在感染培養基(IM:MEM 1%HYyclone+P/S)中稀釋的病毒一起預培育。按1:2.5連續稀釋時,預培育mAb之最終濃度為2,500 ng.ml。病毒輸入為300 TCID50/孔或pfu/孔:RSV A/Randall,批次1(1.92x10 5TCID50/ml);RSV A/A2/61,批次10(3.12x10 5TCID50/ml);RSV B/9727/09,批次1(2.4x10 5pfu/ml);和RSV B/9320,批次1(8.0x10 4pfu/ml)。在37℃下預培育45分鐘。預培育後,將1000個HEp-2細胞以1000個細胞/孔加入其中。體積為10μl mAb 4x(在GM中)+10μl病毒(在IM中)+20μl細胞(在IM中)(第4天:+10μl檢測溶液)。傳播時間為3天(感染進展順利,因此預計1天即可檢測到)。檢測溶液:Draq5 5x(1:400->1:2000最終)+莫維珠單抗(Motavizumab)-DL488 5x(2μg/ml->0.4μg/ml最終)。檢測溶液培育:4h。
實驗計劃如下:
第0天:將mAb在GM中進行連續稀釋並添加10μl/孔;在IM中稀釋病毒並添加10μl/孔;在37℃下培育45分鐘;添加細胞(在RSV方面為20μl/孔);培育至病毒傳播所需之時間;第3天:加入10μl檢測溶液;培育並在適當之時間讀取;盤:RSV A(A2頂部,randall底部);RSV B(9320頂部,9727底部);mAb順序:MPE8、MPH12。
在第3天檢測中和作用之前,允許感染傳播總共三天。結果顯示於 6A 16 。MPH12和MPE8中和RSV株之效力彼此相似。 16 RSV IC50(ng/ml)
為了測試針對MPVA和B(非D280N)株之中和作用,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MPV A1/6621(MPV D280株),批次15,1.78x10 5TCID50/ml;MPV A2/8908(MPV D280株)批次1(2012年4月5日):6.4x10 4pfu/ml;MPV B1/4702(MPV D280株)批次5(2012年1月9日):3.30x10 6TCID50/ml;MPV B2/3817(MPV D280株)批次5(2012年1月9日):9.59x10 4TCID50/ml。
條件-形式:384 wp;來自TTP Labtech之顯微鏡盤;複製品:複製品6份;培養基:感染培養基(IM):MEM 1%Hyclone+P/S。生長培養基(GM):MEM 10%Hyclone+P/S,無血清培養基(SFM):MEM+P/S;預培育mAb-病毒:在37℃下45分鐘;Draq5最終稀釋度(在50μL中):1:2000;mAb濃度:10,000ng/ml(->添加TPCK胰蛋白酶時最終濃度為2000 ng/ml)->1:2.5連續稀釋;病毒輸入:350 TCID50/孔或pfu/孔;細胞:LLC-MK2,1200個細胞/孔;體積:10μl mAb(在GM中)+10μl病毒(在IM中)+10μl細胞(在IM中)(第1天:+20μl胰蛋白酶TPCK(在SFM中))(在讀取日+10μl檢測溶液);傳播時間:4天;胰蛋白酶TPCK:在無血清培養基中125μg/ml->最終50μg/ml;檢測溶液:Draq5 6x(1:333->1:2000最終)+ 6x 234-DL488(2.4μg/ml->0.4μg/ml最終);檢測溶液培育:4h。
實驗計劃 -第0天:將mAb在GM中進行連續稀釋並添加10μl/孔;在IM中稀釋病毒並添加10μl/孔;在37℃下培育45分鐘;添加10μl/孔細胞(在IM中);培育病毒傳播所需之時間;-第1天:添加在SFM中之20μL/孔胰蛋白酶TPCK,使最終濃度為40μg/ml;-第4天:添加10μl檢測溶液;培育並在適當之時間讀取;盤順序:盤1:MPV/A(A1/6621+A2/8908),盤2:MPV/B(B1/4702+ B2/3817);mAb順序:MPE8v3、MPH12。
結果顯示於 6B 17中。在此分析中,MPE8以較MPH12更強之效力中和A1、A2和B1株(儘管針對B1株之效力與MPH12相似),而MPH12以較MPE8更強之效力中和B2。 17 MPV D280 IC50(ng/ml) 實施例 8 RSV/MPV 交叉反應性 MAB MPH12 之誘變研究
MPH12在VH之位置111和112.2處攜帶半胱胺酸殘基。不成對之半胱胺酸為開發和製造帶來潛在之問題。進行誘變研究以調查這些半胱胺酸對抗體結構和功能之貢獻。
藉由在重鏈位置C111和C112.2(在VH中,使用IMGT編號系統)之定點誘變產生取代突變,產生如表18中描述之四種MPH12變體,MPH12v1至MPH12v4。藉由轉染CHO-Expi細胞來產生抗體,並藉由ELISA測定第7天產生之力價( 18)。 18 MPH12-v1 v4 和生產率
DS-Cav1 RSV F為經修飾之RSV醣蛋白,其中已引入二硫鍵和空腔填充突變(S155C、S190F、V207L和S290C)以產生穩定之融合前構型之RSV-F(參見Joyce et al. Pathog Immun. 4(2):294-323(2019); doi: 10.20411/ pai.v4i2.338;該DS-Cav1突變及其經DS-Cav10穩定之RSV F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藉由ELISA測量MPH12v1至MPH12v4和MPH12與DS-Cav1 RSV F之結合且結果呈現於 7中。亦測量MPH12v1至MPH12v4和MPH12對RSV A/A2/61( 8A 19)和MPV A1/6621( 8B 19)之中和作用 這些結果表明VHC111和C112.2有助於MPH12之結合和中和作用功能。 19 MPH12-v1-v4 RSV MPV D280 中和作用 實施例 9 結構分析 MPH12
測定MPH12 Fab(單獨或與RSV-F或MPV-F D280複合)之晶體結構,並生成五種同源模型以與晶體結構進行比較。MPH12H-CDR3之同源建模的旋轉視圖顯示於 9A 9B中,其中五種同源模型係以不同深淺的綠色顯示且MPH12之晶體結構以灰色顯示。在五個同源模型中任一者均未觀察到二硫鍵。此外,使用晶體結構測定之環構型與預測之模型所具者不同。
該測定之旋轉視圖及Fab結構顯示於 10A 10D中。MPH12 H-CDR3佔據介於L-CDR1和L-CDR3之間的淺槽。分析在不同溫度下之MPH12 H-CDR3構型。在100K和293K(室溫)之溫度下,可清楚觀察到二硫鍵(旋轉視圖顯示於圖 11A 11B中)。所有其他CDR均未顯示出溫度依賴性構型。最後,使用不同濃度之抗原藉由SPR測量MPH12與純化之RSV-F( 12A)或純化之MPV-F D280( 12B)結合。 實施例 10 MPH12 變體抗體之設計和測試
使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Chemical Computing Group)分析MPH12重鏈和輕鏈之胺基酸序列。HCDR2或LCDR1中未鑑別出未配對之半胱胺酸、N連接之醣基化位點或Asn脫醯胺。如上文所討論者,MPH12之HCDR3含有2個SHM編碼之半胱胺酸,實驗表明該2個SHM可彼此配對。HCDR1中發現一可能之甲硫胺酸氧化,然而,基於Fab結構( 13),該甲硫胺酸被完全掩埋。在HCDR2(D62)和LCDR1(D25)中鑑別出二個Asp異構化位點(使用IMGT編號系統)。引入以麩胺酸取代D62、或以丙胺酸取代S63以去除HCDR2中之DS基序。考慮以種系殘基絲胺酸或以結構上相似之麩胺酸取代D25,或以丙胺酸取代S26以去除LCDR1中之DS基序。該等突變係單獨引入或分別與恢復VH和VL框架區中之種系殘基的突變聯合引入。製備一另外的變體,其中該HCDR3之半胱胺酸殘基被脯胺酸取代。該用於產生49種MPH12之變體的VH和VL之組合總結於 20 20 MPH12 變異體
在轉染ExpiCHO細胞後評估包含MPH12變體重鏈和輕鏈之不同組合的抗體之生產力價。絕對力價(mAbPAC)總結於 21 。具有下加線之數值的框對應於顯示出力價增加超過該親本對照1.2倍之變體(以粗體和斜體突出顯示)。與該親本抗體相比較,數種變體顯示出相似或增加之力價。 21 MPH12 變體絕對力價 (mAbPAC)
亦藉由ELISA評估MPH12變體抗體與DS-Cav1 RSV F的結合。 22呈現使用DC-VCav1之1至3個稀釋度評估的結合EC50。保留親本抗體親和力或顯示出增加之親和力的變體以下方劃線標出。 22 MPH12 變體 RSV 結合 EC50(ng/mL)
根據力價和結合親和力結果,選擇六種MPH12變體抗體以進行進一步表徵:MPH12-v16(VH-FRGL-S63A/VL-D25S)、MPH12-v17(VH-FRGL-D62E/VL-D25S)、MPH12-v28(VH-FRGL-S63A/VL-S26A)、MPH12-v29(VH-FRGL-D62E/VL-S26A)、MPH12-v34(VH-FRGL-S63A/VL-FRGL-D25S)和MPH12-v35(VH-FRGL-D62E/VL-FRGL-D25S)。該等變體具有如表2和20所示之序列,參考表1和序列表。 實施例 11 所選定之 MPH12 變體抗體之進一步表徵
根據製造商之說明,在100ml燒瓶規格中,經由在ExpiCHO細胞中轉染來產生該六種來自實施例10之選定的MPH12變體抗體。包含MPH12(親本MPH12-wt)作為比較物。抗體亦含有M428L/N434S(LS)突變。使用單株抗體蛋白A管柱(mAb-PAC TM)測定在轉染後第8天收集之上清液中之力價( 14)。與該親本抗體相比較,大多數變體顯示出相似之力價,儘管該變體中有些顯示出增加之力價。執行一次24孔表現。
藉由生物層干涉測量法(BLI)評估與RSV-F ( 15A)、MPV-F D280蛋白( 15B)和MPV-F N280蛋白( 15C)之結合。所有抗體均以在Fc中含有MLNS突變之rIgG1形式表現。所有變體均保留與該親本mAb相似之結合親和力。亦使用基於GFP之活體外中和作用分析測試RSV( 16A)和MPV( 16B)之中和作用( 23)。所有六種MPH12變體抗體均顯示出彼此相當及與親本mAb相當之中和作用效力。 23 MPH12 變體對 RSV MPV( D280N) 之中和作用
使用ProteinShift分析來評估該六種MPH12變體抗體之熱穩定性( 17),其中該VL中之S26A突變與該VH中之S63A突變的組合(MPH12-v28)似乎產生不穩定效果。最後,使用Eurimmune293載玻片時,MPH12和MPH12變體抗體未顯示出多反應性( 18)。
來自該等研究之該六種MPH12變體抗體之力價、熱穩定性、結合、聚集體形成和中和作用數據結果總結於 24 25中。MPH12親本抗體(“WT”)之特徵顯示於表之底部。 24 MPH12 變體結果 -1 25 MPH12 變體結果 -2
選擇MPH12-v16和MPH12-v34以進行進一步之功能表徵。
使用NFAT驅動之螢光素酶報告基因分析評估MPH12-v16和MPH12-v34對FcγRIIIa和FcγRIIa之活化。評估Jurkat-FcγRIIIa(F158等位基因)細胞株在與經RSV之融合醣蛋白( 19A)或MPV之融合醣蛋白( 19B)瞬時轉染之Expi293細胞一起培育後的活化。評估Jurkat-FcγRIIa (H131等位基因)細胞株在與使用RSV之融合醣蛋白瞬時轉染之Expi293細胞一起培育後的活化( 19C)。亦測試比較抗體MPE8-v3(p11)、MPE8-v3(p12)、帕利珠單抗和MEDI8897-YTE。在本實施例和其他實施例中,除非另有說明,帕利珠單抗可指含有市售帕利珠單抗之VH和VL的抗體,包括含有與市售之帕利珠單抗不同的Fc部分之抗體,因為預期該等抗體可保留帕利珠單抗之抗原結合特徵。
在另外之研究中測試MPH12-v16,包括使用棉鼠感染模型之活體內研究。 實施例 12 MPK 抗體之競爭 / 分級實驗1
依下述進行競爭/分級分析:
材料-動力學緩衝液1x,無tween:在PBS中之0.01%BSA;SAX感測器。
條件-SAX感測器;384孔盤;體積:70μL/孔;pH7.1,1000rpm,30℃;感測器水合作用:>10分鐘(在KB中);加載抗原:0.5μg/ml(在KB中),8分鐘;mAb結合:15μg/ml(在KB中),7分鐘;基線:在KB中,30秒。
程序-將感測器在KB中預先水合(參見條件)至少10分鐘;同時製備用於加載盤:執行運行:在A1執行基線→在A2執行加載→在A1執行基線→在A3執行結合1→在A4執行結合2。
使用比較抗體MPE8、D25和RSD5測試MPK73、MPK65、MPK44、MPK36、MPK15和MPH12。結果呈現於 20中。
MPK65和MPK44彼此競爭,並與D25(尼賽韋單抗之親本單株抗體)和RSD5競爭,表明彼等識別相同表位。MPH12、MPE8、MPK36和MPK73彼此競爭,但不與D25(尼賽韋單抗之親本單株抗體)競爭,表明彼等識別相同表位。 實施例 13 MPK mAb 誘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 (ADCC)
依下述分析mAb誘導ADCC之能力:
從全血製備人 NK 細胞:按照製造商之說明,使用MACSxpress NK分離套組從全EDTA血液中新鮮分離出NK細胞。簡單地,將經抗凝之血液與15 ml之NK分離混合物在50 ml試管中混合,並使用旋轉器,以每分鐘約12轉之速度在室溫下培育5分鐘。然後將該管置於MACSxpress分離器之磁場中15分鐘。經磁性標記之細胞將黏附在管壁上,而聚集之紅血球則沉積在底部。然後,當試管仍在MACSxpress分離器內時,從該上清液中收集標的NK細胞。將NK細胞離心,使用蒸餾水處理以除去殘留之紅血球,再次離心,最後重新懸浮於AIM-V培養基中。
抗體依賴性 NK 細胞滅殺之測定:將MAb在AIM-V培養基中連續稀釋10倍。將靶細胞(感染RSV A2之Hep2)以7.5x103個細胞/孔,在23μl中加入圓底384孔盤中,然後將連續稀釋之抗體添加到每個孔中(每孔23μl),然後將抗體/細胞混合物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培育後,添加細胞密度為7.5x104個細胞/孔,在23μl中之人NK細胞,以產生10:1之效應細胞對靶細胞比率。亦包括用於測量最大細胞溶解(含有靶細胞,具有23μl之3%Tritonx-100)和自發性細胞溶解(含有靶細胞和效應細胞,不含有抗體)的對照孔。將盤在37℃、5%CO2下培育4小時。根據製造商之說明,使用LDH檢測套組藉由測量乳酸脫氫酶(LDH)釋放來測定細胞死亡。簡單地說,將盤在400xg離心4分鐘,並將35μl之上清液轉移至平坦之384孔盤中。製備LDH試劑並在每孔中加入35μl。使用動力學實驗計劃,每2分鐘測量一次在490 nm和650 nm處之吸光度,持續8分鐘。藉由應用下列公式測定特異性細胞溶解百分比:(特異性釋放-自發性釋放)/(最大釋放-自發性釋放)x100。
21所示,二種mAb(MPK44和MPK65-v2)顯示較差,但相當之ADCC水準。 實驗2
依實驗1相同的方式進行實驗2,除了該靶細胞為使用MPV F D280蛋白(來自MPV_NL/1/99)轉染之293Expi外。結果顯示於 22中。MPK15誘導FcgRIIIA之強烈活化。 實驗3
依實驗1相同的方式進行實驗3,除了該靶細胞為使用RSV F蛋白轉染之293Expi或使用MPV F D280蛋白(來自MPV_NL/1/99)轉染之293Expi。如 23A 23B所示,各種mAb在經RSV轉染之細胞和經MVP轉染之細胞中顯示出相當之ADCC水準。 實施例 14 MPK mAb 誘導人 FcgRIIIa FcgRIIa 的活化
依下述分析各種mAb誘導人FcgRIIIa活化和ADCP之能力: 實驗1
將MAb在ADCP分析緩衝液中連續稀釋4倍。將25μl之靶細胞(使用RSV F蛋白轉染之293Expi)以12.5x103個細胞/孔添加在白色平底96孔盤中,然後將該經連續稀釋之抗體添加到每個孔中(每孔25μl),並將該抗體/細胞混合物在室溫下培育25分鐘。將用於ADCP生物分析之效應細胞解凍並在25μl中以7.5x10 4/孔的細胞密度添加以產生6:1之效應細胞對靶細胞比。亦包括用於測量抗體無關性活化(含有靶細胞和效應細胞,但不含抗體)和該盤之自發性發光(僅含有ADCP分析緩衝液的孔)的對照孔。將盤在37℃、5%CO2下培育23小時。在該生物分析中活化人FcγRIIIa(V158變體)導致由NFAT介導之螢光素酶報告基因之表現。因此,根據製造商之說明,使用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藉由光度計測量發光。藉由應用下列公式:(mAb濃度x之RLU–背景RLU),數據(即,特異性FcgRIIIa活化)係以相對於背景之相對發光單位(RLU)的平均值表示。
MPK44和MPK65-v2顯示較差,但相當之FcgRIIIA活化水準( 24)。尼賽韋單抗和帕利珠單抗不會活化FcgRIIIA。
在本實施例和其他實施例中,除非另有說明,尼賽韋單抗可指含有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之尼賽韋單抗的VH和VL之抗體,包括含有與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之尼賽韋單抗不同的Fc部分之抗體,因為該等抗體預期保留尼賽韋單抗之抗原結合特徵。 實驗2
依實驗1相同的方式進行實驗2,但靶細胞為使用MPV F D280蛋白(來自MPV_NL/1/99)轉染之293Expi。結果顯示於 25中。MPK15顯示出強烈活化FcgRIIA。 實驗3
依實驗1相同之方式進行實驗3,但靶細胞為使用RSV F蛋白轉染之293Expi或使用MPV F D280蛋白(來自MPV_NL/1/99)轉染之293Expi。結果顯示在 26A 26B(RSV)以及 26C 26D(MPV)中,大多數選定之RSV-MPVmAb均顯示出強烈活化在經RSV和MPV轉染之細胞上的FcgRIIIA。尼賽韋單抗和帕利珠單抗不會活化FcgRIIIA。 實施例 15 對產生 RSV 逃脫突變體之抗性
依下述分析mAb對產生RSV逃脫突變之抗性:
材料:感染培養基(IM):MEM 2.4% Hyclone+P/S。
程序-第0天:將60μl之來自先前步驟SN的病毒轉移到新的盤中。在每次mAb滴定方面,使用多通道移液管從B孔至H孔垂直取出20μl,向上移動一個孔並排出(A至G列);最後在H孔中加入20μl IM;將mAb在IM中進行連續稀釋,並在每一個孔中添加60μl mAb 4x(起始終濃度為3μg/ml→1:4連續稀釋);在37℃下培育45分鐘;與此同時,將HEp-2細胞脫附並計數;稀釋細胞以在120μl IM中具有12,000個細胞,並在每個孔中添加懸浮液;培育直至發生細胞病變效應(3至4天); 3 -在Cytation 5讀取該盤(綠色信號閾值→綠色物體之繪圖面積);藉由在細胞單層上上下移液來收集SN,並將其轉移到96孔圓底盤中;在1000xg離心5分鐘以去除細胞碎片;將60μL之連續稀釋液轉移到新的培養盤中以進行下一步驟,如果可能的話不要冷凍以避免病毒損失;將60μl SN轉移到含有60μl之50%蔗糖之96孔V形底的盤(參見產品)中並混合(備用盤);以CAP MAT密封盤(參見產品);將備用盤置於-80℃;執行8個再感染循環以評估逃脫突變體之產生。結果呈現於 27中。與帕利珠單抗(Pali)不同,MPKmAb不會選擇RSV逃脫突變體。 實施例 16 對產生 MPV 逃脫突變體之抗性
依下述分析mAb對產生MPV逃脫突變之抗性:
材料:感染培養基(IM):MEM2.4% Hyclone+P/S。
程序-第0天:將30μl之來自先前步驟SN的病毒轉移到新的盤中。在每次mAb滴定方面,使用多通道移液管從B孔至H孔中垂直取出10μl,向上移動一個孔並排出(A至G列);最後在H孔中加入10μl IM;將mAb在IM中進行連續稀釋,並在每一個孔中添加60μl mAb 4x(起始終濃度為3μg/ml→1:4連續稀釋);在37℃下培育45分鐘;與此同時,將LLC-MK2細胞脫附並計數;稀釋細胞以在120μl IM中具有具有10,000個細胞,並在每個孔中添加懸浮液;- 1 :添加30μl/孔在IM中之TPCK處理之胰蛋白酶8x(360μg/ml→最終濃度為45μg/ml);培育直至發生細胞病變效應(額外6天,以便每週進行1次再感染步驟,無需冷凍該病毒輸入材料來用於下一步驟);- 6 :在Cytation 5讀取盤(綠色信號閾值→綠色物體之繪圖面積);添加2.4μl/孔HEPES 1M使終濃度為10 mM以作為防腐劑;藉由在細胞單層上上下移液來收集SN,並將其轉移到96孔圓底盤中;在1000xg離心5分鐘以去除細胞碎片;將100μl SN轉移到96孔盤(備用盤)中,以CAP MAT密封V-底盤並儲存在-80℃下;將下列孔(以紅色突顯)中的50μl轉移至12孔盤中以用於假定MARM傳播;執行8個再感染循環以評估逃脫突變體之產生。
28中為各種mAb之結果。MPE8和MPK145分離出完全逃脫突變體(抗體效力損失>64倍)。MPK77和MPK144分離出部分逃脫突變體(抗體效力損失約4倍)。MPK104似乎分離出一種逃脫突變體,然而其顯似出複製速度非常慢。MPK36、MPK51、MPK73、MPK158和MPK190未分離出逃脫突變體。MPK15亦未分離出逃脫突變體(已顯示數據)。 實施例 17 活體內測試
對不同之7至9週齡的雌性BALB/c小鼠測試組投予劑量為1.0或0.5 mg/kg之MPK190-rIgG1-LS(具有LS突變之IgG1)、MPK51-rIgG1-LS、MPK77-rIgG1-LS、MPK104-rIgG1-LS或陽性對照抗體尼賽韋單抗。對一個測試組投予1 mg/kg之同型對照抗體FNI17-rIgG1-LS,對另一測試組投予10μL/g媒劑(1xPBS)。除尼賽韋單抗0.5 mg/kg組包含4隻小鼠外,每組包含5隻小鼠。在研究之第-1天經由尾靜脈和工具位置投予。注射量為10μl/g(在1 xPBS中)。
在研究之第0天,以3E6pfu/隻小鼠之RSV感染小鼠(小鼠適應D6選殖株MaRSV P3 28Oct2021 1.18E 8pfu/mL)。經由臉頰採血收集血液。
46中顯示在感染RSV小鼠中MPK190、MPK104、MPK51、MPK77和MEDI8897對適應RSV選殖株之小鼠的中和作用的IC50圖。在第1至10天監測體重減輕和發病率,80%體重截止值。MPK190和MPK77之結果呈現於 29(體重減輕)和 30(發病率)中並顯示出陽性結果。MPK104和MPK51之結果呈現於 47(體重減輕)和 48(發病率)中。
使用標準方法評估代表性抗體之藥代動力學。結果提供於 26 26 PK 數據
使用0.5 mg/kg MPK190-rIgG1-LS、MPK51-rIgG1-LS或陽性對照抗體尼賽韋單抗在10週齡BALB/c小鼠中進行類似測試。結果呈現於 31中。
在8至9週齡BALB/c小鼠中進行另一項測試,包括低劑量(0.2 mg/kg)之MPK190-rIgG1-LS或陽性對照抗體尼賽韋單抗。結果呈現於 32中。 實施例 18 11 RSV A 8 RSV B 株結合之 RSV-MPV mAb
從4,515個RSV F序列(GISAID)(2,714個RSV A+1,801個RSV B)和1,783個RSV F序列(NCBI)創建RSV和MPV數據庫。選擇代表流行株的19個RSV F獨特序列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蛋白距離和株的代表性。使用編碼代表性RSV F蛋白之質體瞬時轉染Expi293 F細胞。 33顯示藉由螢光活化之細胞分選(FACS)評估與RSV A和RSV B株結合的變體抗體之熱圖。所有RSV-MPV雙mAb均顯示出與11種RSV A株和8種RSV B株廣泛結合。一些僅針對RSV之mAb(包括尼賽韋單抗)顯示出與幾種RSV株的結合為低至極低。 實施例 19 MPV 株結合之 RSV-MPV mAb
從870個MPV F序列(NCBI)創建MPV數據庫。選擇代表流行株的14個MPV F獨特序列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加蛋白距離和株的代表性。使用編碼代表性MPV F蛋白之質體瞬時轉染Expi293 F細胞。 34顯示藉由FACS評估之與MPV毒株結合的變體抗體之熱圖。所有RSV-MPV雙mAb(MPE8除外)均顯示出與14種MPV株廣泛結合。 實施例 20 藉由 RSV-MPV mAb 中和 RSV A B 株以及 MPV A B
測試各種RSV-MPV mAb對RSV-A和MPV-A2的交叉-中和作用。MPK190、MPK104、MPK51和MPK77顯示出對RSV-A的中和作用效力高(IC50<15ng/ml),為尼賽韋單抗(IC50 1.7ng/ml)約10倍高。MPK190和MPK104為選殖上相關的,具有相同之VDJ基因使用度:VH3-21/VL1-40。MPK51和MPK77為選殖上相關的,具有相同之VDJ基因使用度:VH3-11/VL1-40。該四種mAb亦廣效中和不同之RSV和MPV株,如 27所示。使用尼賽韋單抗和MPE8作為比較物。 27. 藉由 RSV-MPV mAb 中和 RSV MPV 實施例 21 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之活 體外分析
在活體外分析mAb MPK190、MPK104、MPK51和MPK77之單株抗體抗性突變體(MARM)。將MAb與RSV A-GFP或MPV A2-GFP一起培育,並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中。在總共8個循環的每個下一個循環中,轉移上清液並與新的mAb滴定混合,再添加至細胞中。將來自第8個循環的第一個感染孔之病毒進行擴增和滴定。
35 36 37 38 39分別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中之與RSV A-GFP一起培育之MPK190、MPK104、MPK51、MPK77和帕利珠單抗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使用帕利珠單抗觀察到RSV逃脫突變體,但使用交叉-中和mAb則未觀察到。
40 41 42 43 44分別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MPV A2-GFP一起培育之MPK190、MPK104、MPK51、MPK77和MPE8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使用MPE8觀察到MPV逃脫突變體,但使用其他交叉-中和mAb則未觀察到。藉由測序證實帕利珠單抗和MPE8 MARM。與各自對照相比較,與候選mAb一起培育之RSV和MPV序列未顯示突變。 實施例 22 RSV-MPV IgG1-LS mAb 之半衰期延長和活 體內藥代動力學分析
為了延長抗體半衰期,產生在Fc中帶有LS突變M428L/N434S之單株抗體。選擇LS來代替其他突變,因其保持效應基因功能未被改變(已知YTE會降低效應基因功能)。此外,Adagio已成功將LA突變M428L/N434A用於ADG20抗SARS-CoV-2mAb,其顯示出在單次300 mg IM劑量後之估計的半衰期為96.8天。
為了分析在活體內之半衰期,針對每一病原標靶測試不同之純化的抗體IgG變體。經由側尾靜脈為每組5隻之年齡和性別匹配的B6.Cg-Fcgrt-tm1Dcr Prkdc-scid Tg(FCGRT)32Dcr/DcrJ(Scid FcRn-/-hFcRn(32)Tg小鼠,免疫缺陷,hFcRn轉殖基因,C57B6J背景)動物注射2至10 mg/kg在無菌生理溶液中之單次推注抗體。為參考組注射標準重組單株抗體(WT變體,不具有延長半衰期之Fc突變)。這些小鼠作為基準對照。使用體重在22至30克範圍內之動物。在每個實驗中,使用相同劑量和體積之不同抗體來治療動物。在投予抗體後6小時至40天的不同時間點(具體而言,2小時、6小時、24小時、3天、7天、10天、14天、18天、22天、26天、30天、35天、40天、54天、63天)使小鼠接受血管舒張步驟並將側尾靜脈束縛及放血。使用鋒利且無菌之刺血針刀片,夾住側靜脈以使一些血液外滲到毛細管中。
根據動物體重調整每次採血量,以在二週內抽血不超過總血量的20%為宜。這意味著,對體重為22克之動物而言,二週內抽取最大體積為308μl(假設總血量為體重之7%,即,總體積為1.2 ml)以容許自然血壓補償。這相當於每個時間點40μl。為了獲得足夠量之用於下游分析的血清,可行之最小血液量為30μl。
注射後63天內,經由CO2窒息將動物最終安樂死以回收血液及相關器官(即,脾、腎、肝、腸)以評估優先抗體累積。重複實驗二次以評估再現性並達到統計顯著性。
為了準備用於實驗之動物,動物到達後,在治療前先將動物安置在單獨之通風的籠子中一週或一週以上。在注射和放血之前,將動物籠子在紅外線燈下預熱10分鐘。
在靜脈內注射抗體方面,首先將動物稱重,然後使用紅外線加熱燈將籠子加熱5分鐘來使血管舒張。將單隻小鼠放入束縛器中以暴露尾巴。若需要,將尾巴在45℃水浴中進一步加熱2分鐘以優化血管舒張。注射前,將尾巴乾燥並使用乙醇墊清潔。使用胰島素注射器(27至30號針)藉由在側尾靜脈單次推注含有2至10 mg/kg抗體之5 ml/kg無菌媒劑(鹽水或等效等張緩衝液)來投予抗體一次。每天觀察動物之愁苦跡象。
放血時,按照實驗計劃中描述之時間點,首先將動物在紅外燈下血管舒張5分鐘,然後束縛之,使用乙醇墊清潔尾部,並使用無菌之一次性刺血針刺穿側尾靜脈來放血。將至多0.05 mL之滴血收集在置於無菌塑膠管中的毛細管中。放血後,使用無菌紗布堵住一小區尾部1分鐘,以允許充分止血,然後再將動物放回籠中。
每天觀察動物並每週稱重二次。在觀察到愁苦症狀之情況下,每天監測體重。
針對9個標靶中之每一者總共測試6種單株抗體。在所研究的6種抗體變體中,1種為鼠同種型,因此在WT小鼠(BALB/c或C57B/6)中進行測試。所有其他mAb係在人FcRn轉殖基因小鼠(B6.Cg-Fcgrt-tm1Dcr Prkdc-scidTg (FCGRT)32 Dcr/Dcr)中進行測試。每組使用五隻小鼠,並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中重複二次PK。經由靜脈內途徑投予單劑量之抗體,劑量範圍在2至10 mg/kg。63天內抽血15次,體積為50μl或更少。
45顯示在活體內PK研究中MPK190、MPK51、MPK104和MPK77之mAb濃度相對於天數的關係圖。IgG1-LS mAb之平均半衰期為13.36天±1.09天。來自該研究之PK結果顯示在 28中。 28. RSV-MPV mAb Tg32 SCID 小鼠中之半衰期 實施例 23 選定之 MPK mAb 的進一步表徵
MPK190、MPK104、MPK77和MPK51序列顯示出很少缺陷。為每一親本mAb產生12至16種變體,包括在HC或LC中之突變。測試所有變體並藉由FACS比較下列特性:產量、對RSV和MPV之中和作用及與RSV F、MPV F和MPV F D280N之結合。純化較小之頂端變體群組並藉由BLI測試其多反應性,及與RSV F、MPV F和MPV F D280N之結合。
在產量方面,使用瞬時轉染之ExpiCHO細胞來生產抗體。更詳細地說,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細胞培養瓶Erlenmeyer;帶有疏水性通風蓋之微型生物反應器,50mL;ExpiCHO表現培養基(Life Technologies,#A2910002);OptiPRO SFM(Life Technologies,#12309-050);ExpiFectamine™ CHO轉染套組(Life Technologies,#A29130);宿主細胞株(參見 29);質體。 29. 用於生產選擇抗體之宿主細胞株
宿主細胞株 ExpiCHO
生長培養基 ExpiCHO表現培養基
傳代 p31
接種(第-1天) 3.5mio 細胞/ml
第0天之濃度 7.4mio 細胞/ml
接種(第0天) 6.0mio 細胞/ml
程序-第-1天:以3.5 mio/ml接種細胞; - 0 :細胞轉染;細胞計數:7.4 mio/ml;以6.0 mio vc/ml接種;使用冷OptiPRO SFM稀釋質體DNA;DNA:每毫升培養物使用1μg,0.5μg重鏈和0.5μg輕鏈;在每15 ml之轉染方面:將48μl Expifectamine CHO試劑添加至稀釋之DNA中;在每25ml之轉染方面:將80μl Expifectamine CHO試劑添加至稀釋之DNA中;培育1至最多5分鐘,然後將混合物加入燒瓶中,在添加期間一邊旋轉;將細胞在37℃,搖動培養箱120 rpm中培育8天;-第1天:添加補充劑;在每15 ml之轉染方面:添加3.6 ml ExpiCHO Feed和90μl ExpiFectamine CHO增強劑;在每25 ml之轉染方面:添加6 ml ExpiCHO Feed和150μl ExpiFectamine CHO增強劑;在37℃,120 rpm下培育直至第8天。
條件-樣本稀釋:將純化之mAb和SN二者在動力學緩衝液中按1:50稀釋;標準曲線:將利妥昔單抗200μg/ml經5次垂直稀釋1:2.5,最後稀釋為1.2μg/ml;QC:已知濃度之利妥昔單抗(rituximab)(150、30、3.6μg/ml,在KB中)。
盤佈局-參見 30 31;KB:中和緩衝液;RB:再生緩衝液(0.1M甘胺酸)。 30. 1 31. 2 32列出測試之抗體變體的產量結果。 32. 純化之抗體和ExpiCHO SN之定量
為了藉由FACS測試結合,在MPV F WT和MPV F D280N突變體(Expi293F轉染細胞)上測試MPK變體MPK104、MPK190、MPK51和MPK77。更詳細地說,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在Exp 16149中轉染之Expi293F細胞;MACS緩衝液:PBS 1x+2% HyClone+2 mM EDTA;Perm緩衝液:皂苷0.5%(在PBS中);固定:甲醛4%(在PBS中)(來自37%之貯存液,Sigma,目錄編號F1635-500ML);所有mAb在實驗時均已藉由Octet進行定量;mAb之測試稀釋度係從1μg/mL開始,然後為1:4稀釋。II Ab:1.山羊抗人IgG AlexaFluor 647(Jackson ImmunoResearch,目錄編號109-606-098),使用濃度為2.5μg/mL。
實驗計劃-細胞計數(一個樣本代表全部),約4.5 Mio/mL;將細胞在微型生物反應器中,400 g,RT下離心5分鐘;固定/透化:將細胞在FA 4%中重新懸浮以獲得10 Mio/mL;將細胞在4℃下固定20分鐘;使用MACS緩衝液清洗細胞1次,在400g RT下離心5分鐘;將它們以1 Mio/mL重新懸浮於4℃之Perm緩衝液20;使用MACS緩衝液將細胞清洗1次;添加0.5μg/mL或在稀釋液(在25μl Perm緩衝液中:25μl MACS緩衝液/孔)中之mAb,50μl/孔,在4℃下30分鐘;使用MACS緩衝液洗滌細胞1x,並添加50μl/孔IIAb(Alexa 647)(在25μl Perm緩衝液中:25μl MACS緩衝液/孔),在4℃下30分鐘;使用MACS緩衝液清洗細胞1次並將其重新懸浮於70μl/孔 MACS緩衝液中;在ZE5 FACS分析儀上,以30μl/孔高通量模式讀取細胞;讀取盤1至8。將剩餘之盤儲存在4℃下,並在3天後讀取。
測試MPK51、MPK77、MPK104和MPK190對RSV之中和作用。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感染培養基(IM):MEM(含Earle氏鹽)+P/S+2.4% HyClone;檢測溶液(DS):Draq5 5x(1:300)(在IM中);測試之MPK mAb和內部對照(MPE8-Vir8000、RSD5、MPH12、MEDI8897、D25、RSB27、帕利珠單抗、MPE33和MPF5);所有mAb均已藉由Octet定量;亦包括先前純化之親本mAb(MPK51、MPK77、MPK104和MPK190)作為參考對照。
實驗計劃-2022年4月28日:在IM中稀釋mAb(2’000 ng/ml(最終500ng/ml)->1:3連續稀釋8x),並轉移10μl至384孔盤(Integra)的每個孔中;在同一天使用相同mAb稀釋液進行對MPV之中和作用(Exp 16181);添加在IM(含300 TCID50/孔)中之10μl/孔病毒;將混合物在37℃下培育45分鐘;添加20μl/孔在IM中之HEp-2細胞(1000個細胞/孔);讓病毒生長6天;-2022年5月4日:每孔添加10μL檢測溶液並在37℃下培育至少3小時;在Mirrorball上讀取盤,解析率10μm,並對GFP陽性細胞進行門控(總數之%)。
33顯示來自針對RSV之中和作用測試的IC50值。不會中和之抗體變體設為2000 ng/ml。MPK51-v2.2沒有任何數值,因其係稀釋使用。 33. 在針對RSV之中和作用中MPK抗體變體和對照之IC50值(ng/ml)
測試MPK51、MPK77、MPK104和MPK190對MPV之中和作用。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感染培養基(IM):MEM(含Earle氏鹽)+P/S+2.4% HyClone;檢測溶液(DS):Draq55x(1:300)(在IM中);測試之MPK mAb和內部對照(MPE8-Vir8000、RSD5、MPH12、MEDI8897、D25、RSB27、帕利珠單抗、MPE33和MPF5);所有mAb均已藉由Octet定量;亦包括先前純化之親本mAb(MPK51、MPK77、MPK104和MPK190)作為參考對照。
實驗計劃-2022年4月28日:在IM中稀釋mAb(2’000ng/ml(最終500ng/ml)->1:3連續稀釋8x),並轉移10μl至384孔盤(Integra)的每個孔中;在同一天使用Exp 16180(對RSV之中和作用)之相同稀釋液進行;添加在IM(含300 TCID50/孔)中之10μl/孔病毒;將混合物在37℃下培育45分鐘;添加10μl/孔在IM中之LLC-MK2細胞(1000個細胞/孔);讓病毒生長6天;-2022年4月29日:添加20μl/孔之TPCK-胰蛋白酶(終濃度45μg/mL,初始濃度112.5μg/mL);-2022年5月4日:每孔添加10μl/孔之檢測溶液並在37℃下培育至少3小時;在Mirrorball上讀取盤,解析率10μm,並對GFP陽性細胞進行門控(總數之%)。
34顯示來自針對MPV之中和作用測試的IC50值。不會中和之抗體變體設為2000 ng/ml。MPK51-v2.2不具有任何數值,因其係稀釋使用的且其不會中和MPV。 34. 在針對MPV之中和作用中MPK抗體變體和對照之IC50值(ng/ml)
測試選定之MPK抗體變體(包括脫醯胺化的)之多反應性。使用下列設置:
條件-在HEp-20-10(Euroimmun 1522-2010)上測試多反應性;mAb濃度:50μg/ml;mAb對照:陽性(多反應性):FI6-rIgG1-v3.11.18-CHO,陰性(非多反應性):MPE8-rIgG1-v3;培育時間:1h;顯微鏡條件(Axio Vert.A1+ZEN軟體);曝光時間:980ms;類比增益:2x。
實驗計劃-將mAb在PBS-Tween(1ml Tween溶於500mlPBS)中稀釋至所需濃度;將25μL之液滴置於適當之疏水支持物上;將載玻片倒置放在液滴上;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1x快速洗滌+1x振盪洗滌5分鐘(在PBS-Tween中);將20μL之Alexa488抗hu IgG Fcγ特異性1.5 mg/ml(109-545-098)液滴以3μg/ml(在PBS-Tween中)置於疏水性支持物上(該二級試劑較該隨套組提供者更不易漂白);除去多餘之洗滌液並將該載玻片倒置放在液滴上;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1x快速洗滌+1x振盪洗滌5分鐘(在PBS-Tween中);除去多餘之洗滌液,加入約10μL之甘油/生物晶片並安裝蓋玻片;在Axio Vert.A1拍照。
MPK104、MPK190、MPK51和MPK77抗體變體未表現出多反應性( 49)。
在結合測試方面,測試MPK190、MPK51、MPK104和MPK77與RSV-F、MPV-F和MPV-F-D280N之結合。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動力學緩衝液(KB)1x,無tween(BSA 0.01%,在PBS pH7.1中)。
條件-SA感測器;96孔盤黑色→32感測器模式;pH7.1,1000 rpm,30℃;體積:200μL/孔;感測器水合作用:>10分鐘(在KB中);F-蛋白加載:在KB中,10分鐘,濃度為:biot-RSV-F wt為0.306μg/ml,biot-MPV-F wt為0.357μg/ml,biot-MPV-F D280N為0.425μg/ml(參考);mAb之結合:在KB中起始濃度為5μg/ml,4分鐘;mAb解離:在KB中6分鐘);基線:在KB中60秒。
程序-將感測器在KB中預先水合(參見條件)至少10分鐘;同時製備盤:依下述運行實驗: 第1輪:在A1執行基線(p1)→在A5執行加載(p1)→在A5執行基線(p2)→在A9執行結合(p2)→在A5執行解離(p2) 第2輪:在A1執行基線(p1)→在A9執行加載(p1)→在A5執行基線(p2)→在A9執行結合(p2)→在A5執行解離(p2) 第3輪:在A1執行基線(p1)→在A1執行加載(p2)→在A5執行基線(p2)→在A9執行結合(p2)→在A5執行解離(p2)
藉由BLI評估MPK104、MPK190、MPK51和MPK77抗體變體與RSV-F( 50A 51A 52A 53A)、MPV-F( 50B 51B 52B 53B)和MPV-F D280N( 50C 51C 51B 51C)之結合。
35顯示MPK190變體與親本mAb MPK190-v1.1之比較。MPK190-v1.3保持與親本mAb(v1.1)相似水準之產量、對RSV和MPV之中和作用、與RSV-F、MPVF和MPVD280NF之結合。 35. MPK190 變體與親本 mAb MPK190-v1.1 之比較
36顯示MPK51變體與親本mAb MPK51-v1.1之比較。與親本mAb(v1.1)相比較,所有MPK51變體均表現出損失產量、結合和中和作用。 36. MPK190 變體與親本 mAb MPK190-v1.1 之比較
37顯示MPK104變體與親本mAb MPK104-v1.1之比較。MPK104-v1.3保持與親本mAb(v1.1)相似水準之產量、對RSV和MPV之中和作用、與RSV-F、MPVF和MPV D280N F之結合。 37. MPK104 變體與親本 mAb MPK104-v1.1 之比較
38顯示MPK77變體與親本mAb MPK77-v1.1之比較。與親本mAb(v1.1)相比較,所有MPK77變體均表現出損失產量、結合及中和作用。 38. MPK77 變體與親本 mAb MPK77-v1.1 之比較
在所有測試之變體中,只有二種變體MPK104-v-1.3和MPK190-v1.3保持與親本mAb相似水準之產量、對RSV和MPV之中和作用、與RSV-F、MPVF和MPV-F D280N之結合及親和力。 實施例 24 MPK190 變體之強制脫醯胺
MPK190和MPK104之H-FR3中之NG脫醯胺基序為唯一之可能的不利條件。重鏈FR3中之NG74可能接觸該抗原。該NG基序不能藉由N74Q取代去除(失去對D280N的親和力)。已知該NG基序在惡劣之壓力條件下會發生脫醯胺(在pH10下會強制脫醯胺)。
使用下列設置對MPK190-rIgG1-LS進行強制脫醯胺測試:
材料-100 mM Tris,pH 8.0;Slide-A-Lyzer™ G2Dialysis Cassette,10K MWCO,3mL。
樣本-MPK190-rIgG1-LS 20211202/4B6 3.208 mg/ml 3.8mg(1.18ml)。
程序-2022年6月1日:在Tris緩衝液中將樣本稀釋成2 mg/ml;依照生產者實驗計劃將樣本添加到Slide-A-Lyzer盒中;透析:在Tris緩衝液中,在4℃下培育1小時,輕輕攪拌,更換緩衝液並在4℃下培育1小時,更換緩衝液並在4℃培育過夜;-2022年6月2日:檢查Nanodrop中之樣本濃度:1.39 mg/ml;製備3等份,每份1.1 mg;速凍1等份並儲存在-80℃下;將剩餘的2份等份儲存在40℃下;-2022年6月9日:速凍1等份並儲存在-80℃→第7天; -2022年6月14日:速凍1等份並儲存在-80℃→第12天。 39 40顯示MPK190和MPK104之重鏈和輕鏈中的基序。 39. MPK190 MPK104 之重鏈中的抗體基序
名稱 殘基 位置 ( 從,到 )
CDRH1中之氧化(W/M) M (34,4)
CDRH2中之氧化(W/M) M (64,64)
N端E E (1,1)
Asp異構化 CDRH2中(DS|DD|DN|DY|DR|DP) DS (62,63)
Asn脫醯胺 N (74)
40.MPK190 MPK104 輕鏈中之抗體基序
名稱 殘基 位置 ( 從,到 )
Asp異構化 CDRL3中(DS|DD|DN|DY|DR|DP) DR (94,95)
Asn脫醯胺 CDRL1中(NS|NN|NH|NT|NY|NQ|NF|NG) NS (26,27)
Asn脫醯胺 CDRL2中(NS|NN|NH|NT|NY|NQ|NF|NG) NN (53,54)
藉由BLI評估強制脫醯胺後MPK190與RSV-F( 54A)、MPV-F( 54B)和MPV-F D280N( 54C)的結合 具有NG基序之MPK190變體的親和力在強制脫醯胺後有輕微損失( 55)。具有NA基序之另外的MPK190變體(v5.3)對MPV-F D280N變體之親和力降低。亦使用表現F蛋白之細胞藉由流式細胞術證實該結果。
41顯示MPK190變體在強制脫醯胺後針對RSV-A、RSV-B和MPV之效力。所有變體均顯示出相似之針對RSV-a、RSV-B和MPV的效力。強制脫醯胺似乎不影響效力。無法評估針對MPV-D280N之效力。 41. MPK190 變體在強制脫醯胺後針對 RSV-A RSV-B MPV IC50 實施例 25 受壓力材料之中和作用
在針對RSV A和RSV B之中和作用中測試MPK190受壓力之抗體變體。測試在40℃壓力下之第0、7和12天的MPK190以及NA版本(v5.3)。亦測試MPK77和MPK104選定變體。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感染培養基(IM):MEM(具有Earle氏鹽)+P/S+2.4% HyClone;檢測溶液(DS):在IM中之Draq5 5x(1:300);測試之MPK mAb和內部對照(MPE8-Vir8000、RSD5、MPH12、MEDI8897);除MPK190受壓力變體mAb和MPK190-v5.3外,所有其他抗體均已藉由Octet定量(該4種mAb之Nanodrop);對照mAb(每個盤上均有MEDI8897、RSD5、MPE8和MPH12)。
實驗計劃-2022年6月13日:在IM中稀釋mAb(2’000ng/ml(最終500ng/ml)->1:3連續稀釋8x),並轉移10μl至384孔盤(Integra)的每個孔中;在同一天使用相同mAb稀釋液進行對MPV之中和作用(Exp 16537);添加在IM(含300 TCID50/孔)中之10μl/孔病毒;將混合物在37℃下培育45分鐘;以20μl/孔添加在IM中之HEp-2細胞(1000個細胞/孔);讓病毒生長6天;-2022年6月17日(3天後報告說明,第一盤):添加10μl/孔之檢測溶液並在37℃下培育至少3小時;在Mirrorball上讀取盤,解析率10μm,並對GFP陽性細胞進行門控(總數之%);-2022年6月20日(6天後報告說明,第二盤):添加10μl/孔之檢測溶液並在37℃下培育至少3小時;在Mirrorball上以10μm解析率讀取盤,並對GFP陽性細進行門控(佔總數之百分比)。
6天後RSV A GFP和RSV B GFP結果以IC50值顯示於 42中。 42. MPK190 受壓力抗體變體對 RSV 之中和作用 -IC50(ng/ml)
亦在針對MPV之中和作用中測試MPK190受壓力之抗體變體。測試在40℃下壓力下之第0天、第7天和第12天的MPK190以及NA版本(v5.3)。亦測試MPK77和MPK104之選定變體。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感染培養基(IM):MEM(具有Earle氏鹽)+P/S+2.4% HyClone;檢測溶液(DS):在IM中之Draq5 5x(1:300);測試之MPK mAb和內部對照((MPE8-Vir8000、RSD5、MPH12、MEDI8897);除 MPK190之受壓力的變體mAb和MPK190-v5.3 外,所有其他單株抗體均已藉由Octet定量(該4種單株抗體之Nanodrop);對照mAb(每個盤上均有MEDI8897、RSD5、MPE8和MPH12)。
實驗計劃-2022年6月13日:將mAb在IM中稀釋 (2’000ng/ml(最終500ng/ml)->1:3連續稀釋8x),並轉移10μl至384孔盤(Integra)的每個孔中;在同一天使用Exp 16180(對RSV之中和作用)之相同稀釋液進行;添加10μl/孔在IM(含300 TCID50/孔)中之病毒;將混合物在37℃下培育45分鐘;添加10μl/孔之在IM中之LLC-MK2細胞(1000個細胞/孔);讓病毒生長6天;-2022年6月14日:僅在稍後(2022年6月20日)讀取的盤添加20μl/孔之TPCK-胰蛋白酶(終濃度45μg/mL,初始濃度112.5μg/mL);-2022年6月17日(第一盤):每孔添加10μL之檢測溶液並在37℃下培育至少3小時;在Mirrorball上讀取盤,解析率10μm,並對GFP陽性細胞進行門控(總數之%);-2022年6月20日(第二盤):添加10μL/孔之檢測溶液,在37℃下培育至少3小時;在Mirrorball上讀取盤,解析率10μm,並對GFP陽性細胞進行門控(總數之%)。
6天後之MPV A GFP結果以IC50值顯示於 43 43. MPK190 受壓力抗體變體對 MPV A GFP 之中和作用 -IC50(ng/ml) 實施例 26 選定之 MPK 抗體變體的多反應性
運行測試以測定選定之MPK抗體變體是否具有多反應性。使用下列設置:
材料-HEp20-10載玻片,EurImmune,目錄編號1522-2010;陽性對照mAb:FI6-rIgG1-v3 11.18-CHO (20180410/8CG,6.608 mg/mL)50μg/mL;樣本、IIAb之稀釋和洗滌步驟:PBS-Tween20 0.2%(1ml Tween溶於500 ml PBS中);II Ab:山羊抗人IgG Fcγ特異性Alexa 488 (Jackson Immuno Research,目錄編號109-545-098,1.5 mg/mL)3μg/mL;培育時間:1h;顯微鏡條件(Axio Vert.A1+ZEN軟體):曝光時間:980 ms,類比增益:2x。
樣本-均為50μg/mL 1. 陰性對照(非多反應性mAb):MPE8-rIgG1-v3 2. 陽性對照(多反應性mAb):FI6 rIgG1-v3 11.18-CHO
實驗計劃- 2022年6月14日:使用50μg/mL在PBS-Tween中之稀釋的MPK mAb。將陽性和陰性對照mAb稀釋至50μg/mL;在該疏水支持物之方塊上添加25μl稀釋之樣本;翻轉該具有HEp細胞之載玻片,使其與該樣本接觸;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1小時後,使用PBS-Tween快速沖洗該具有HEp細胞之載玻片,然後在室溫下,在振盪平台上使用PBS-Tween洗滌該載玻片5分鐘。同時,仔細沖洗該疏水支持物以去除樣本(使用dH2O);在疏水支持物之方塊上添加20μl IIAb。從載玻片上除去多餘之PBS-Tween並翻轉它以使HEp細胞與IIAb接觸;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1小時後,使用PBS-Tween快速沖洗該具有HEp細胞之載玻片,然後在室溫下,在振盪平台上使用PBS-Tween洗滌該載玻片5分鐘。同時,仔細沖洗該疏水支持物以去除II Ab(使用dH 2O);從載玻片上除去多餘之PBS-Tween,並在蓋玻片上添加10μl甘油(蓋玻片在疏水支持物上,以了解在哪裡添加甘油=添加在方塊上);翻轉該具有HEp細胞之載玻片以安裝蓋玻片;使用Axio Vert螢光顯微鏡、ZEN軟體觀察細胞;曝光時間980 ms,類比增益:2x。
未觀察到多反應性( 56)。 實施例 27 MPK190 和其他選定之 MPK 變體上之與 RSV F MPV F MPV F D280N 之結合的結合 (OCTET) 測試及小鼠血清試驗
使用下列設置評估結合:
材料-動力學緩衝液(KB)1x,無tween(BSA 0.01%,在PBS,pH7.1中)。
條件-SA感測器;96孔盤黑色→16感測器模式;pH7.1,1000 rpm,30℃;體積:200μL/孔;感測器水合作用:>10分鐘(在KB中);加載F-蛋白:在KB中,10分鐘,濃度為:biot-RSV-F wt為0.306μg/ml,biot-MPV-F wt為0.357μg/ml,biot-MPV-F D280N為0.425μg/ml(參考);mAb結合:5μg/ml(在KB中),4分鐘;mAb解離:在KB中6分鐘;基線:在KB中60秒。
程序-感測器在KB中預先水合(參見條件)至少10分鐘;同時依下列 44準備分析盤。 44. 製備用於結合試驗之盤
依下述運行實驗: 第1輪:在9至10執行基線→在1至2執行加載→在9至10執行基線→在7至8執行結合→在9至10執行解離 第2輪:在9至10執行基線→在3至4執行加載→在9至10執行基線→在7至8執行結合→在9至10執行解離 第3輪:在9至10執行基線→在5至6執行加載→在9至10執行基線→在7至8執行結合→在9至10執行解離
結合結果顯示於 45 45. MPK190 和其他選定之 MPK 變體上之與 RSV F MPV F MPV F D280N 結合的結合測試結果 實施例 28 MPK190 和其他選定之 MPK 變體上之與 RSV F MPV F MPV F D280N(Expi239F 轉染之細胞 ) 結合的結合 (FACS) 測試
材料-Exp 16557中轉染之Expi293F細胞;MACS緩衝液:PBS 1x+2%HyClone+2 mM EDTA;Perm緩衝液:在PBS中之0.5%皂苷;固定:在PBS中之4%甲醛(來自37%之貯存液,Sigma,目錄編號F1635-500ML); 46顯示從1μg/ml開始稀釋,然後0.5μg/ml,然後1:3稀釋之所測試之抗體變體;IIAb:山羊抗人IgG AlexaFluor647 (Jackson ImmunoResearch,目錄編號109-606-098),使用之濃度為2.5μg/mL。 46. 稀釋中所測試之 mAb
實驗計劃-計算之細胞數(一個樣本代表全部:RSV F),約4.9 Mio/mL;添加25 mL PBS並將細胞在室溫下,微型生物反應器中在400 g下離心5分鐘; 固定/透化;將細胞重新懸浮在FA 4%中以獲得10 Mio/mL;將其在4℃下固定20分鐘;添加MACS緩衝液以取得1 Mio 細胞/mL,並以150μl/孔平皿接種在96孔U形底盤中;在室溫下,在400 g下旋轉5分鐘;添加150μl/孔Perm緩衝液,在4℃下20;在室溫下,在400 g下旋轉5分鐘;添加稀釋之mAb(在25μl Perm緩衝液中:25μl MACS緩衝液/孔),50μl/孔,在4℃下30分鐘;使用MACS緩衝液洗滌該細胞1x,並添加50μl/孔 IIAb(Alexa647)(在25μl Perm緩衝液中:25μlMACS緩衝液/孔),在4℃下30分鐘;使用MACS緩衝液洗滌細胞1x,並將其重新懸浮於70μl/孔MACS緩衝液中;在ZE5 FACS分析儀,30μl/孔高通量模式讀取它們。
57A 57D顯示MPK抗體變體與RSV F TM WT( 57A)、MPV F D280N( 57B)、MPV F( 57C)和偽(mock)結合( 57D)之結合(FACS)結果。
接著,在活體內測試小鼠血清與表現在Expi293F轉染之細胞上的RSV-F( 58A)、MPV-F( 58B)和MPV-F D280N( 58C)之結合 使用與上述相同之實驗計劃。 47 48中進一步詳細描述所使用之設置。50多天後,與RSV-F和MPV-F的結合沒有改變。在活體內培育超過50天後維持與MPV-F D280N之結合,結合損失最小(EC50從2小時之62 ng/ml降至在56天時之84 ng/ml)。 47. 2 小時和 56 天後小鼠血清濃度 92 95 48. 小鼠血清中隨時間變化之抗體濃度 實施例 29 MPK190-v1.3 和效應基因功能
研究MPK190-v1.3(具有NG基序之MPK190變體)之效應基因功能。
實驗1:感染RSV之RSV/MPV ADCC Hep2
使用下列設置。
條件-細胞株:感染2.5 MOI HRSV A1(18小時)之Hep2黏附細胞、感染5 MOI MPV(18小時)之LLC-MK2黏附細胞;效應基因:從新鮮血液中分離之NK細胞(HM_WB011_FF),E:T比例9:1;抗體列於 49中,在AIM-V中稀釋(50μg/ml、5μg/ml、0.5μg/ml、0.05μg/ml、0.005μg/ml、0.0005μg/ml);病毒:RSV A/A2/61,批次:8(經超速離心的),力價:1.12E+08 TCID50/ml= 1.12*0.7x+10E08 pfu/ml=0.784x10E08 pfu/ml;MPV-GFP1,批次:PEG濃縮的,力價:2x10E08 pfu/ml;感染培養基:MEM+GlutaMAX[+]Earle氏(41090-028)+1%FCS+ P/S;完全培養基:MEM+GlutaMAX[+]Earle氏(41090-028)+10%FCS+P/S;用於ADCC之盤:384孔,透明,圓底,聚丙烯,無菌(Corning,目錄編號:3656);用於讀取之盤:384孔,透明,平底,聚苯乙烯,無菌(Corning,目錄編號:3701);採血管:BD Vacutainer K2EDTA,10 ml(BD Biosciences,目錄編號:367525);檢測套組:細胞毒性檢測套組(LDH)(Roche;目錄編號:11644793001);稀釋介質:AIM V MED,液體(研究級) (Life Technologies;目錄編號:12055091);NK分離套組:MACSxpress WB NK細胞分離套組,人(Miltenyi Biotec,目錄編號:130-127-695);用於染色之抗體:抗CD107PE(BioLegend,目錄編號:328608,選殖株H4A3,小鼠IgG1,κ)(使用1.5μL/孔);抗CD16 FITC(DAKO Schweiz,目錄編號:F701101,選殖株DJ130c,小鼠IgG1,κ)(使用2.5μL/孔);抗CD56 APC(BioLegend,目錄編號:318310,選殖株HCD56,小鼠IgG1,κ)(使用1.5μL/孔);4小時LDH,4小時FACS;感染2.5 MOI RSV A2之Hep2黏附細胞:存活力95%(來自2個受感染之燒瓶,回收7.6 Mio細胞);感染5 MOI MPV之LLC-MK2黏附細胞:存活力95%(來自2個受感染之燒瓶,回收4.465 Mio細胞);HU_WB011_FF:經分離之NK:從120 ml新鮮血液中分離出22.26 Mio細胞。 49. 用於感染 RSV RSV/MPV ADCC Hep2 的抗體
程序-第1天(早上),使用PBS洗滌Hep2細胞和LLC-MK2細胞,並使用胰蛋白酶將細胞脫附。使用培養基阻斷胰蛋白酶,收集細胞並在400 rpm離心4分鐘。除去上清液,並將沉澱小丸重新懸浮於2 ml中。計算細胞數量,並以2,800,00個細胞/燒瓶平皿接種在T25燒瓶中,最終體積為5 ml的完全生長培養基(每種細胞類型2個燒瓶)中,並培育至下午。第一天下午,將病毒在37℃下解凍,並依下述製備HRSV和MPV混合病毒:假定細胞數3,200,000個;在HRSV,MOI 2.5方面,8.0E+06顆粒病毒使用224μl病毒,1,536μl培養基;在MPV,MOI 5方面,1.6E+07顆粒病毒使用176μl病毒,1,584μl培養基(已計算多出10%)。從細胞中移除培養基。以不同的MOI將HRS V病毒混合物添加至Hep2細胞中,及將MPV病毒混合物添加至LLC-MK2細胞中:800μL接種物/燒瓶(使用生長培養基+1% FCS+P/S)。1小時後,加入另外之4.2ml完全培養基(10%FCS)。將細胞在培養箱中培育18小時。
第2天,藉由使用胰蛋白酶將Hep2和LLC-MK2細胞脫附,使用AIM-V洗滌2次,然後對細胞進行計數並取出等份,調整成326,087個細胞/ml(3.77ml)來製備靶細胞。藉由從EDTA管中取出血液來製備效應細胞(經分離之NK),並使用MACSexpress WB NK細胞分離套組(人)從120ml血液中分離NK。培育5分鐘後,將其在50xg下離心1分鐘,然後將管放入分離器中。進行水EC溶解,對細胞進行計數並以2,934,783個細胞/ml重新懸浮於AIM-V中。製備靶細胞:使用胰蛋白酶將Hep2和LLC-MK2細胞脫附;使用AIM-V洗滌2次,在350g下離心4分鐘;計算細胞數量,取出等份並調整成326,087個細胞/ml(7.49ml)。
將圓形384孔盤中之23μl靶細胞/孔(7,500個細胞/孔)等分(使用16通道移液管)。添加23μl之抗體稀釋液(不混合,使用8通道移液器,每種不同之抗體均更換吸頭)。除了CD107(6個孔)(152μl,未染色的)外,將23μl/孔之NK移液到該等孔中以用於補償。所有其他細胞均已添加0.75μl/孔之抗CD107(239μl)。培育15分鐘後,添加23μl/孔之效應細胞。將23μl之效應細胞和23μl之Trion-X100添加至對照孔中。在對照孔中添加額外之AIM-V,以達到69μl/孔之最終體積。將盤培育4小時。
接下來,將LDH受質解凍(將受質懸浮在1 ml水中),並製備用於測量LDH之平底384孔盤。將LDH受質在420xg下離心4分鐘。將35μl上清液轉移到平底384孔盤中以用於LDH分析,但不干擾該細胞沉澱小丸且不產生氣泡。將用於LDH分析之上清液儲存在冰箱中直至進一步使用。
從盤中除去氣泡,並製備該LDH受質:每孔39.37μl受質+0.87μl催化劑。將35μl之LDH受質添加至上清液中。再次去除氣泡,然後在ELISA分析儀(490nm-650nm)中按照動力學實驗計劃進行讀取。
在FACS分析方面,連同細胞沉澱小丸(除去所有上清液後)添加50μl/孔之PBS-0.1%BSA。將其在400g下離心4分鐘。除去上清液,然後將細胞在96孔盤中,在約1800 rpm下震盪混合來重新懸浮該細胞。依下述製備染色混合物:抗CD16–1.5μl/孔,總計234.3μl;抗CD56–0.75μl/孔,總計117.15μl;全部共351.45μl;1991.55μl PBS-0.1%BSA。僅對各一式二份之樣本其中的一個樣本進行染色。添加15μl/孔之混合物,並在4℃下放置20分鐘。重複進行添加PBS-0.1%BSA、離心、去除上清液及重新懸浮該細胞。然後添加80μl/孔之PBS-0.1%BSA,並在FACS Canto(SoftwareFACSDiva)中測量該等盤。
結論-結果,該經MPV感染之細胞完全扁平。CD107過表現之分析顯示抗體之間的差異。在該二種情況下(RSV和MPV),CD16下調與CD107過表現之間為負相關,而在LDH之情況下,LDH釋放與CD107過表現之間為直接相關(如預期)。
實驗2:感染RSV之RSV/MPV ADCC Promega Hep2和感染MPV之LLC-MK2。使用下列設置:
條件-靶細胞:感染2.5MOI HRSV A2之Hep2黏附細胞,感染5MOI MPV之LLC-MK2黏附細胞,在Exp ID 16937中感染之細胞,12,500個細胞/孔,E:T 6:1;ADCC生物分析效應細胞:細胞需要75,000個細胞/孔,V158變體;ADCC分析緩衝液:RPMI1640+4%低IgG血清;稀釋緩衝液:ADCC分析緩衝液; 49中列出之抗體;抗體稀釋:在ADCC分析緩衝液中稀釋,3x最終濃度,起始濃度為10000 ng/ml,1:4,9個濃度;盤:白色平底96孔分析盤(PerkinElmer,目錄編號:6005680);套組:ADCC報告基因生物分析,Core Kit 5x(Promega,目錄編號:G7018);23小時分析;感染2.5 MOI RSV A2之Hep2黏附細胞:存活力95%(來自2個感染之燒瓶,回收7.6 Mio細胞);感染5 MOI MPV之LLC-MK2黏附細胞:存活力95%(來自2個感染燒瓶,回收4.465個Mio細胞)。
實驗計劃 第1天:ADCC分析緩衝液:將該低IgG血清在37℃水浴中解凍;將1.5ml之低IgG血清加入36 ml之RPMI 1640培養基中以製成37.5ml之ADCC分析緩衝液;充分混合並在使用前加暖至37℃。 製備靶細胞–收集靶細胞;使用PBS清洗靶細胞一次(添加4 ml PBS,在400g下離心4分鐘);計算細胞數並取出所需之等份;離心並將細胞重新懸浮於ADCC分析緩衝液中,將E:T比例調整為6:1,0.5 Mio細胞/ml,各3.03 ml;將25μL/孔之靶細胞移液至白色96孔分析盤之內孔中;將75μl ADCC分析緩衝液分裝在最外面之孔中;在添加抗體稀釋液和ADCC生物分析效應細胞之前,使用蓋子蓋住盤並將盤放在工作台上;準備抗體稀釋液;將25μl/孔之抗體連續稀釋液添加到已含有靶細胞之白盤中,使用蓋子蓋住盤並將盤放在工作台上,在室溫下25分鐘,然後在下一步驟中添加ADCC生物分析效應細胞;將7.2 ml之ADCC分析緩衝液(預熱至37℃)添加到15 ml之falcon管中;在37℃水浴中解凍2瓶ADCC生物分析效應細胞,直至細胞剛剛解凍;藉由移液1或2次輕輕混合該細胞懸浮液;將2x630μL細胞轉移至含有7.2ml之ADCC分析緩衝液的falcon管中;藉由輕輕倒轉試管2次充分混合;將25μL/孔之細胞移液至已含有靶細胞和抗體之96孔分析盤的內孔中;將盤蓋上蓋子,並將該盤在濕潤之CO2培養箱中,在37℃下培育6至20小時;請勿將培養盤堆疊放在培養箱內,並在培育時一起解凍Bio-GloTM;將該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緩衝液在冰箱中解凍過夜或在分析當天在室溫水浴中解凍;將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緩衝液和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受質避光平衡至室溫;將該緩衝液轉移至含有受質之琥珀色瓶中,藉由上下倒轉來混勻直至受質完全溶解;將重構成之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避光保存在室溫下;實驗計劃 第2天:添加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從37℃培養箱中取出分析盤,並平衡至室溫15分鐘(亦將Bio-GloTM試劑在室溫下平衡);將75μL/孔之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添加至該分析盤之所有內部60個孔中(避免產生任何氣泡);亦在各分析盤之B1、C1和D1孔中添加75μL/孔之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以測定盤的背景;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15分鐘後使用具有發光型發光讀取功能之分析儀來測量發光(積分時間應為0.5秒/孔);使用Synergy2螢光計(Promega套組發光實驗計劃)。 實驗3:感染RSV之RSV/MPV ADCP Promega Hep2和感染MPV之LLC-MK2
實驗計劃 第1天:分析緩衝液:將該低IgG血清在37℃水浴中解凍;在36 ml之RPMI 1640培養基中添加1.5 ml之低IgG血清以製成用於二個分析盤之37.5 ml的分析緩衝液:充分混合並在使用前加暖至37℃; 製備靶細胞 收集靶細胞;使用PBS洗一次(加入4mlPBS,在400g下離心4min);計算細胞數並取出所需之等份;離心並將細胞重新懸浮於分析緩衝液中,調整E:T比例為5:1,0.4 Mio個細胞/ml,各3.03 ml;將25μL/孔之靶細胞移液至白色96孔分析盤之內孔中;將75μl分析緩衝液分裝在最外面之孔中;在添加抗體稀釋液和ADCP生物分析效應細胞之前,使用蓋子蓋住盤並將盤放在工作台上;準備抗體稀釋液;將25μl/孔之抗體連續稀釋液添加到已含有靶細胞之白盤中,使用蓋子蓋住盤並將盤放在工作台上在室溫下放置30分鐘,然後在下一步驟中添加ADCP生物分析效應細胞;將7.14 ml分析緩衝液(預暖至37℃)添加到15 ml之falcon管中;在37℃水浴中解凍2瓶ADCP生物分析效應細胞,直至細胞剛剛解凍;藉由移液1或2次輕輕混合該細胞懸浮液;將2x550μL細胞轉移至含有7.14 ml分析緩衝液之falcon管中;藉由輕輕倒轉試管2次充分混合;將25μL/孔之細胞移液至已含有靶細胞和抗體之96孔分析盤的內孔中;將盤蓋上蓋子,並將該盤在濕潤之CO2培養箱中,在37℃下培育6至20小時;勿將培養盤堆疊放在培養箱內,並在培育時一起解凍Bio-GloTM;將該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緩衝液在冰箱中解凍過夜或在分析當天在室溫水浴中解凍;將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緩衝液和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受質避光平衡至室溫;將該緩衝液轉移至含有受質之琥珀色瓶中,藉由上下倒轉來混勻直至受質完全溶解;將重構成之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避光保存在室溫下;實驗計劃 第2天:添加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從37℃培養箱中取出分析盤,並平衡至室溫下15分鐘(亦將Bio-GloTM試劑在室溫下平衡);將75μL/孔之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添加至該分析盤之所有內部60個孔中(避免產生任何氣泡);亦在各分析盤之B1、C1和D1孔中添加75μL/孔之Bio-GloTM螢光素酶分析試劑,以測定盤的背景;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15分鐘後使用具有發光型發光讀取功能之盤分析儀來測量發光(積分時間應為0.5秒/孔);使用Synergy2螢光計(Promega套組發光實驗計劃)。
結論 -在感染RSV A之Hep2細胞中( 59A)和感染MPV A1之Hep2細胞中( 59B),具有LS和LA二者之MPK190 v1.3顯示出較尼賽韋單抗更高之FcγRIIa(ADCP)和FcRγIIIa(ADCC)活化,並誘導較佳之NK細胞滅殺(ADCC)。 實施例 30 MPK190-v1.3 MPK65-v2 MPK176 MPK201 體內測試
將MEDI18897-rlgG1m17,1、MPK190-v1.3-rlgG1m17,1、MPE8-v3-rlgG1或陽性對照抗體帕利珠單抗以2.0或0.5 mg/kg之劑量投予測試組小鼠,並使用RSV感染小鼠。用於本研究之小鼠為雌性,7-9週齡之BALB/c小鼠。使用無菌1xPBS根據Excel主表稀釋抗體。將稀釋液保存在冰上直至投予。為小鼠稱重,限制在塑料束縛器中,在熱燈下短暫加熱,並經由尾靜脈注射來經靜脈內途徑投予化合物。按體重給予小鼠劑量,每克體重接受10μL之對應的化合物稀釋液(例如20g小鼠將接受200μL)。感染後觀察小鼠以確認健康狀況。
感染當天(D0),從每隻小鼠收集血液以確認抗體濃度。經由臉頰採血收集少量血液至SST管中,並在4℃,2000xg下旋轉10分鐘。取出血清,轉移至微量離心管中,並保存在-20℃。在D0,在異氟烷麻醉下經由鼻內給予小鼠藥物。將病毒在乾冰上運輸至動物飼養室(vivarium),並在使用前立即稀釋接種物。根據Excel主表中之計算產生接種物並保存在冰上。
以致死劑量感染小鼠:3E6 pfu/小鼠之MaRSV。將小鼠置於具有4%異氟烷和1.00 L/minO2之誘導室中。一旦對腳趾捏合無反應,則經由鼻內對每隻小鼠輸送50μL之接種物並觀察動物直至恢復。經由噬菌斑分析對原液病毒和接種物進行滴定以確認準確稀釋。
在第1至10天監測體重減輕和發病率。結果呈現於 60A(體重減輕,劑量2 mg/kg)、 60B(體重減輕,劑量0.5 mg/kg)、 61A(發病率,劑量2 mg/kg)和 61B(發病率,劑量0.5 mg/kg)。MPK190-v1.3保護小鼠免受RSV致命感染。2 kg/mg劑量可完全保護小鼠免於發病和死亡。
以類似於用於MPK190-v1.3而執行之活體內測試,使用MPK65-v2、MPK176和MPK201在小鼠中進行測試 測試劑量為2 mg/mg( 71A 71C)或0.5 mg/kg( 71B 71D)。在相同劑量下,使用MPK65-v2、MPK176和MPK201治療之小鼠體重減輕少於使用MEDI8897和MK-1654者。MPK65-v2、MPK176和MPK201在0.5 mg/kg劑量下提供較MPM2-v2.1、MEDI8897(尼賽韋單抗)和MK-1654(克萊羅單抗)為佳之防止抗體重減輕。
亦在棉鼠中執行活體內研究以評估MPK190-v1.3防止RSV A( 69A)和RSVB( 69B)感染之能力。在使用RSV/A/GA1/Tracy-CR(1989)或RSV/B/18537-CR(1962)挑戰前24小時,藉由腹膜內注射對RSV A大鼠投予抗體,及藉由肌內注射對RSV B大鼠投予抗體。在挑戰後第4天採樣並評估肺灌洗液中之病毒力價。8±0.2μg/ml MPK190-v1.3(EC50)之血清水準對應於約2 mg/kg之劑量,其使病毒力價顯著降低1.78±0.05 log10(與基線相比較降低約98%)。使用10.4±1.1μg/ml MPK190-v1.3可達成減少2-log10(99%)病毒。
使用MPV在棉鼠中進行類似之活體內研究 在病毒挑戰前24小時藉由肌肉內注射投予抗體。評估肺灌洗液( 73A)和鼻灌洗液( 73B)中的病毒力價 MPK190-v1.3在所有測試之劑量下均顯示出對肺部具有保護效果。在人患者中,預計EC50 <3μg/ml。 實施例 31 僅針對 RSV 之抗體及對 RSV-A RSV-B 之中和作用
62A顯示來自6名供體之僅針對RSV之抗體的中和作用篩選結果,繪製RSV-AIC 50相對於RSV-BIC 50之圖形。鑑定出82個命中。40種抗體顯示出針對RSV-A和RSV-B之高中和作用效力(IC50<15 ng/ml)。這些抗體屬於不同之選殖株家族(使用>20種不同之VJ基因對)。20種抗體顯示出類似於尼賽韋單抗(IC50=1.0和1.1 ng/ml)之最高中和作用(IC50<2.5ng/ml)。該20種抗體屬於2個選殖株家族:18種mAb為選殖上相關的(VJ基因使用方式:VH5-51/VK3-15),2種mAb為選殖上相關的(VJ基因使用方式:VH1-24/VK2-28)。
屬於2個不同選殖株家族的2種mAb之數據表明,它們以高親和力(KD<10-10M)與RSV-A結合,它們與D25(尼賽韋單抗之親本抗體)和RSD5競爭結合至RSV F蛋白之位點Ø,它們以類似於尼賽韋單抗之方式中和不同RSV A和B株,且它們顯示出非常低之FcgRIIa和IIIa活化水準,表明效應基因功能差。 50顯示選擇之RSV抗體針對RSV A和RSV B株之IC50值。 50. 選擇之 RSV 抗體針對 RSV A RSV B RSV A2 RSV B1 IC50
如所預期的,在繪製MPV-AIC 50相對於RSV-AIC 50之類似的中和作用篩選中,僅針對RSV之抗體未顯示對MPV-A2之中和作用( 62B)。
63顯示僅針對RSV之抗體及其與最近流行之RSV B株的一組F蛋白之結合熱圖。40種抗體中有30種保持與F蛋白結合。預期之位點Ø mAb(n=10)中有一半及大多數未測繪之mAb顯示出較尼賽韋單抗更佳之廣度。
MPK65-v2、MPK176和MPK201與已知為尼賽韋單抗之逃脫突變體的各種RSV結合之能力總結於 51中。指明當與RSV-B B18537/62相比較時的突變。 51. 與尼賽韋單抗 逃脫突變體之結合
進一步測試MPK201和MPK176針對各種已適應實驗室之RSV A和RSV B及流行株的中和作用( 64A(IC50)和 64B(IC90))並證明該等抗體之中和作用廣度。
亦使用各種RSV和MPV株進一步測試MPK201、MPK176和MPK65-v2效應基因功能( 68A 68C)。該測試之抗體顯示出部分活化FcγRIIa(ADCP)和FcRγIIIa(ADCC),並在高濃度下誘導NK細胞滅殺(ADCC)。僅針對RSV之抗體的效應基因功能較MPK190-v1.3低,但效應基因功能較尼賽韋單抗高,後者在這些分析中沒有可檢測到之效應基因功能。
MPK65-v2、MPK176和MPK201中和各種RSV株之能力總結於 52中。結果為IC50,單位為ng/ml。“RSV A”和“RSV B” 為篩選GFP株。所有其他株均為非GFP商業株。 52. RSV 株之中和作用
MPK65-v2、MPK176和MPK201對RSV之結合親和力和效應基因功能總結於 53中。 53. 結合親和力和效應基因功能
使用MPK65-v2、MPK176和MPK201變體及比較物MPK190v1.3-rIgG1m17,1-LS、MED18897-iIgG1-YTE和MK-1654-rIgG1m17,1-YTE評估對RSV A之中和作用之IC50 (ng/mL)、對RSV AF之結合KD(M)(藉由BLI評估)和數種RSV株(參考ref A2序列指明突變)之RSV F A(%結合,FACS)。結果呈現於 54中。 54.RSV A 中和及結合數據
使用MPK65-v2、MPK176和MPK201變體及比較物MPK190v1.3-rIgG1m17,1-LS、MED18897-iIgG1-YTE和MK-1654-rIgG1m17,1-YTE評估對RSV B F之結合KD (M)(藉由BLI評估)和數種RSV株(參考ref B序列指明突變)之RSV F B(%結合,FACS)。結果呈現於 55中。 55.RSV B 中和及結合數據 實施例 32 mpk190-v1.3 之進一步表徵
使用僅針對RSV之抗體和MPV/RSV抗體,包括MPK190-v1.3和數種比較抗體,以MPV A株和RSV A株作為標靶,進行與實施例31類似之中和作用篩選。交叉中和結果呈現於 62B中。
進一步測試MPK190-v1.3和各種比較抗體針對各種適應實驗室之RSV A和RSV B及流行株的中和作用( 64A(IC50)和 64B(IC90))並證明MPK190-v1.3之中和作用廣度。
MPK190-v1.3和各種比較抗體針對所有四種MPV亞型(MPVA1、MPVA2、MPVB1和MPVB2)之代表株的中和作用測試證明MPK190-v1.3中和作用所有四種亞型之能力( 65)。
如同先前之實施例,使用VSF假型系統進行MPK190-v1.3針對代表性MPV B1株病毒(NL/1/99)之中和作用( 66)。在平均IC50為100 ng/ml時觀察到中和作用。另外之MPV株的進一步結果提供於 72中,其表明MPK190v1.3-LS之效力略低於MPK190-LS,但彼此相當接近。
使用感染RSV A2株(MOI 2.5,NK10:1)之Hep-2細胞進行ADCC測試且結果呈現於 67進一步證明MPK 190之效應基因功能。
使用感染RSV A2株(MOI 2.5,NK10:1)之Hep-2細胞進行ADCC測試且結果呈現於 67進一步證明MPK 190之效應基因功能。
亦測試使用各種RSV和MPV株對MPK190-v1.3效應基因功能之進一步測試( 68A 68E)。MPK190-v1.3顯示較高之FcγRIIa(ADCP)和FcRγIIIa(ADCC)的活化作用,並誘導較使用僅針對RSV之mAb(針對RSV A和B)更佳之NK細胞滅殺(ADCC),且與使用僅針對MPV之mAb相似(針對MPV和MPV D280N)。
測試MPK190和MPK65-v2、MPK201或MPK176對RSV A( 70A C)和RSV B( 70D F)二者之中和作用之間的協同作用。結果總結於 56。所有三種僅針對RSV之抗體均顯示出在針對RSV A和RSV BRSV之中和作用方面與MPK190具有協同效果。 56. MPK190 和僅針對 RSV 之抗體的協同作用評分
在注射5 mg/kg靜脈內劑量之食蟹猴中調查MPK130-v1.3-LS之藥代動力學。亦評估非RSV/MPV比較抗體。結果呈現於 57中。 57. MPK190-v1.3-LS 在猴子中之 PK 數據
在注射5 mg/kg之靜脈內劑量的SCID小鼠中調查MPK130-v1.3-LS(二批次)的藥代動力學。亦評估非RSV/MPV比較抗體。結果呈現於 58中。 58. MPK190-v1.3-LS SCID 小鼠中之 PK 數據
測定與比較抗體MPE8和MPH12之結合相比較時預測之MPK190-v1.3與RSV F的RSV F結合,並說明於 74中。 實施例 32 mpk190-v1.3 MPK65-v2 MPK176 MPK201 抗體組合之表徵
在經RSV B之F蛋白轉染之Jurkat-FcgRIIIa(V158)Expi293中測試MPK190-v1.3與各種僅針對RSV之抗體(具體而言MPK64-v2、MPK65-v2、MPK176和MPK201)的組合之另外的效應基因功能。另外依使用該等細胞之其他實施例執行其他測試。22小時後之發光結果呈現於 75A 75E中。AUC結果總結於 76中。
可將上述各種實施態樣組合以提供另外之實施態樣。本專利說明書中提及和/或列於申請資料表中之所有美國專利案、美國專利申請出版物、美國專利申請案、外國專利案、外國專利申請案和非專利出版物全文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若需要採用各種專利案、申請案和出版物之概念來提供更進一步之實施態樣,則可修改該等實施態樣之態樣。
鑑於上文之詳細描述,可對該等實施態樣進行這些和其他改變。一般而言,在下列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不應被解釋為將該申請專利範圍限制在本專利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揭示之具體指定的實施態樣,而應被解釋為包括所有可能之實施態樣以及該等申請專利範圍所享有之同等物的完整權力範圍。因此,該申請專利範圍不受本揭示內容之限制。
[ 1]如實施例1中之描述,其顯示針對HEp-2細胞中之RSV感染的中和作用分析結果。
[ 2]如實施例3中之描述,其顯示針對HEp-2細胞中之MPV感染的中和作用分析結果(報告為IC50,按μg/ml計)。亦測試抗體MPH12,以及抗體MPE33、MPE8、MPF5和RSD5。
[ 3A 3U]如實施例6中之描述,其顯示藉由表面電漿共振(SPR)測量之抗體與RSV-F、MPV-F D280(圖中之“MPV-F”)和MPV-F N280蛋白(亦稱為“MPV-F D280N”)的結合。 3A 3R(亦參見圖3V)中各圖上方之樣本ID係與MPK抗體名稱相關(例如樣本9為MPK9,樣本44為MPK44); 3S 3U顯示抗體MPH12、MPE8或RSD5 (如各圖上方之樣本ID所指明的)之數據。
[ 4A 4I]如實施例6中之描述,其顯示在競爭性結合分析中測試之各抗體對的個別SPR數據繪圖。
[ 5A]如實施例6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MPE8之融合後RSV F蛋白結合分析之結果。
[ 5B]如實施例6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MPH12之融合後RSV F蛋白結合分析之結果。
[ 6A 6B]如實施例7中之描述,其顯示MPE8和MPH12抗體針對RSV A和B株以及MPV A和B株的中和作用(報告以ng/ml計)。 6A顯示對RSV株之中和作用。 6B顯示對MPV A和B株之中和作用。
[ 7]如實施例8中之描述,其顯示藉由ELISA測量之MPH12-v1、MPH12-v2、MPH12-v3和MPH12-v4與DS-Cav1之結合(報告按ng/ml計)。測試MPH12以作為參考。
[ 8A 8B]如實施例8中之描述,其顯示藉由ELISA(報告以ng/ml計)測量之抗體MPH12v1、MPH12v2、MPH12v3和MPH12v4對RSV A/A2/61( 8A)和MPV A1/6621( 8B)之中和作用。測試不具有突變之MPH12(“MPH12-rIgG1”)以作為參考。
[ 9A 9B]如實施例9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同源建模生成之MPH12 H-CDR3模型的二個旋轉視圖。五個同源模型以不同深淺之綠色顯示,而MPH12之晶體結構以灰色顯示。
[ 10A 10D]如實施例9中之描述,其顯示MPH12之Fab結構的四個旋轉視圖。 10C中,對應於該被H-CDR3佔據之空間的凹槽顯示介於L-CDR1和L-CDR3之間;該H-CDR3顯示出佔據該凹槽。
[ 11A 11B]如實施例9中之描述,其顯示該 MPH12 H-CDR3構型在100K( 11A)和293K(室溫 - 11B)之溫度下的二個旋轉視圖。
[ 12A 12B]如實施例9中之描述,其顯示藉由SPR測量之MPH12與純化之RSV-F( 12A)和純化之MPV-F D280(圖中標記為“MPV-F”)( 12B)的結合
[ 13]如實施例10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2.5A室溫X射線結構所獲得之具有最廣泛之CDR定義(所有CDR定義的組合)的MPH12之Fab結構。
[ 14]如實施例11中之描述,其顯示選擇用於進一步表徵之六種變體抗體(MPH12-v16、MPH12-v17、MPH12-v28、MPH12-v29、MPH12-v34和MPH12-v35,如表2和20中所示,參考表1和序列表)的生產力價,包括MPH12*(親本MPH12-wt)在內以作為比較物。
[ 15A 15C]如實施例11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生物層干涉測量法(BLI)測量之MPH12和MPH12變體抗體(MPH12-v16、MPH12-v17、MPH12-v28、MPH12-v29、MPH12-v34和MPH12-v35)與RSV-F ( 15A)、MPV-F D280(圖中標記為 MPV-F”)( 15B)和MPV-FN280( 15C)之結合
[ 16A 16B]如實施例11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基於GFP之活體外中和作用分析測量之六種MPH12變體抗體對RSV( 16A)和MPV( 16B)的中和作用。
[ 17]如實施例11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ProteinShift分析測量之六種MPH12變體抗體的熱穩定性。包括MPH12親本抗體和利妥昔單抗在內以作為比較物。
[ 18]如實施例11中之描述,其顯示在Eurimmune293載玻片分析中進行測試時,該六種MPH12變體抗體缺乏多反應性。包括MPH12親本抗體(“WT”)在內以作為比較物。
[ 19A 19C]如實施例11中之描述,其顯示FcγRIIIa(F158等位基因)和FcγRIIa(H131等位基因)之抗體活化作用。測試MPH12-v16和MPH12-v34,連同比較抗體MPE8-v3(p11)、MPE8-v3(p12)、帕利珠單抗和MEDI8897-YTE。使用經RSV-F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之Jurkat-FcγRIIIa(F158等位基因)之活化( 19A),使用經MPV-F D280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之Jurkat-FcγRIIIa(F158等位基因)之活化 ( 19B),及使用經RSV-F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之Jurkat-FcγRIIa(H131等位基因)之活化 ( 19C)
[ 20]如實施例12中之描述,其顯示MPK73、MPK65、MPK 44、MPK36、MPK15和MPH12與比較抗體MPE8、D25和RSD5之競爭/分箱分析(如表2、3和4所示,參考表1和序列表)。
[ 21]如實施例13中之描述,其顯示MPK44和MPK65-v2之RSV ADCC分析的結果(如表2所示,參考表1和序列表)。
[ 22]如實施例13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5之MPV ADCC分析的結果(如表2所示,參考表1和序列表)。
[ 23A]如實施例13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單株抗體(mAb)之RSV ADCC分析的結果。
[ 23B]如實施例13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mAb之MPV ADCC分析的結果。
[ 24]如實施例14中之描述,其顯示MPK44和MPK65-v2之基於RSV的ADCP分析之結果。
[ 25]如實施例14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5以及比較抗體MPE33和MPF5之基於MPV的ADCP分析之結果。
[ 26A 26D]如實施例14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抗體i)基於RSV之ADCP分析的結果( 26A 26B),和ii)基於MPV之ADCP分析的結果( 26C 26D)。
[ 27]如實施例15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mAb之RSV逃脫突變體分析的結果。
[ 28]如實施例16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mAb之MPV逃脫突變體分析的結果。
[ 29]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90和MPK77及比較抗體尼賽韋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體重減輕的結果。
[ 30]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90和MPK77及比較抗體尼賽韋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的存活之結果。
[ 31]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MPK51和MPK190以及比較抗體尼賽韋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的體重減輕和存活之結果。
[ 32]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低劑量之MPK190和比較抗體尼賽韋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的體重減輕和存活之結果。
[ 33]如實施例18中之描述,其顯示藉由螢光活化之細胞分選(FACS)評估的與RSV A和RSV B株結合的變體抗體之熱圖。
[ 34]如實施例19中之描述,其顯示藉由FACS評估之與MPV株結合的變體抗體之熱圖。
[ 35]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中之與RSV A-GFP一起培育之MPK190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36]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中之與RSV A-GFP一起培育之MPK104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37]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RSV A-GFP一起培育之MPK51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38]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RSV A-GFP一起培育之MPK77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39]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RSV A-GFP一起培育之帕利珠單抗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40]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MPV A2-GFP一起培育之MPK190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41]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MPV A2-GFP一起培育之MPK104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42]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MPV A2-GFP一起培育之MPK51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43]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MPV A2-GFP一起培育之MPK77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44]如實施例21中之描述,其顯示添加至HEp-2和LLC-MK2細胞之與MPV A2-GFP一起培育之MPE8經過8個再感染循環後的結果。
[ 45]如實施例22中之描述,其顯示在活體內PK研究中MPK190、MPK51、MPK104和MPK77之mAb濃度相對於天數的圖。
[ 46]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在感染RSV之小鼠中MPK190、MPK104、MPK51、MPK77和MEDI8897對適應小鼠之RSV選殖株的中和作用的IC50圖。
[ 47]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04和MPK51以及比較抗體尼賽韋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體重減輕之結果。
[ 48]如實施例17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04和MPK51以及比較抗體尼賽韋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的存活之結果。
[ 49]如實施例23中之描述,其顯示當在Euroimmun1522-2010載玻片分析中進行測試時所選定之MPK變體抗體缺乏多反應性。包括MPK野生型抗體(“WT”)在內以作為比較抗體。
[ 50A 50C]如實施例23中之描述,其顯示當使用BLI測量時,MPK104變體抗體(MPK104-v1.1、MPK104-v1.2、MPK104-v1.3、MPK104-v4.1、MPK104-v4.2和MPK104-v4.3)與RSV-F( 50A)、MPV-F( 50B)和MPV-F D280N( 50C)之結合。
[ 51A 51C]如實施例23中之描述,其顯示當使用BLI測量時,MPK190變體抗體(MPK190-v1.1、MPK190-v1.3、MPK190-v3.1、MPK190-v3.3、MPK190-v4.1和MPK190-v4.3)與RSV-F(圖 51A)、MPV-F( 51B)和MPV-F D280N( 51C)之結合。
[ 52A 52C]如實施例23中之描述,其顯示當使用BLI測量時,MPK51變體抗體(MPK51-v1.1、MPK51-v3.1和MPK51-v4.1)與RSV-F( 52A)、MPV-F( 52B)和MPV-F D 280N( 52C)之結合。
[ 53A 53C]如實施例23中之描述,其顯示當使用BLI測量時,MPK77變體抗體(MPK77-v3.1和MPK-v1.1)與RSV-F( 53A)、MPV-F( 53B)和MPV-F D280N( 53C)之結合。
[ 54A 54C]如實施例24中之描述,其顯示當使用BLI測量時,MPK190變體在強制脫醯胺後與RSV-F( 54A)、MPV-F( 54B)和MPV-F D280N( 54C)之結合。
[ 55]如實施例24中之描述,其顯示當使用BLI測量時,在MPK-190強制脫醯胺後,MPK190變體與MPV-F D280N之結合。
[ 56]如實施例26中之描述,其顯示當在Euroimmun1522-2010載玻片分析中測試時,所選定之MPK變體抗體缺乏多反應性。
[ 57A 57D]如實施例28中之描述,其顯示MPK抗體變體與RSV F TM WT( 57A)、MPV F D280N( 57B)、MPV F( 57C)之結合(FACS),以及偽結合之結果( 57D)。
[ 58A 58C]如實施例28中之描述,其顯示在MPK190-v1.1上進行之PK研究結果,測試該MPK190-v1.1與經轉染之細胞上的RSV F(圖 58A)、MPV F( 58B)和D280N F( 58C)之結合。
[ 59A 59B]如實施例29中之描述,其顯示與尼賽韋單抗相比較,MPK190-v1.3(具有NG基序之MPK190變體)在感染RSV A之Hep2細胞(圖 59A)中和在感染MPV A1之Hep2細胞( 57B)中活化FcYRIIa(ADCP)和FcRYIIIa (ADCC)及誘導NK細胞滅殺(ADCC)(NK介導之細胞滅殺未顯示在圖59B中)。
[ 60A 60B]如實施例30中之描述,其顯示2 mg/kg ( 60A)和0.5 mg/kg( 60B)之MPK190-v1.3、MEDI18897、MPE8-v3和比較抗體帕利珠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體重減輕之結果。
[ 61A 61B]如實施例30中之描述,其顯示2 mg/kg ( 61A)和0.5 mg/kg( 61B)之MPK190-v1.3、MEDI18897、MPE8-v3和比較抗體帕利珠單抗對感染RSV之小鼠的存活之結果。
[ 62A]顯示來自6名供體之僅針對RSV之抗體的中和作用篩選結果,繪製RSV-AIC 50相對於RSV-BIC 50之圖形。[ 62B]如實施例31和32中之描述,其顯示MPV/RSV抗體,包括MPK190-v1.3(圖中指名為MPK 190)針對MPV A株和MPV B株之中和作用篩選的結果。
[ 63]如實施例31中之描述,其顯示僅針對RSV之抗體及其與最近流行之RSV B株的一組F蛋白之結合的熱圖。
[ 64A(IC50)和 64B(IC90)]如實施例31和32中之描述,其顯示MPV/RSV抗體(包括MPK190-vl.3)和僅針對RSV之抗體(包括MPK102和MPK176)針對各種RSV A和RSV B適應實驗室之株和流行株的中和作用篩選結果。
[ 65]如實施例32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90-v1.3和各種比較抗體針對所有四種MPV亞型之代表株的中和作用測試結果。
[ 66]如實施例32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90-v1.3對代表性MPV B1株病毒(NL/1/99)之中和作用的結果。
[ 67]如實施例32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感染RSV A2株(MOI 2.5,NK10:1)之Hep-2細胞和MPK190之ADCC測試的結果。
[ 68A 68E]如實施例31和32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經RSV-FA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 68A)、經RSV-FB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 68B)、經MPV-FA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 68D)或經MPV-FB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 68E)之FcγRIIIa(F15 8等位基因)發光,以及經RSV-A2轉染之Hep-2細胞的抗體依賴性滅殺(圖 68C)。 68A 68C之圖說顯示於 68C ,而 68D68E之圖說顯示於 68E中。
[ 69A 69B]如實施例30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劑量之MPK190-v1.3和比較抗體對暴露於RSV A ( 69A)或RSV B( 69B)之棉鼠中的病毒力價之影響。
[ 70A F]如實施例32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90和選定之僅針對RSV的抗體對RSV A( 70A C)或RSV F( 70D F)之中和作用之間的協同作用。
[ 71A 71B]如實施例30中之描述,其顯示2 mg/kg ( 71A 71C)和0.5 mg/kg( 71B 71D)之MPK176、MPK201和MPK65-v2,以及比較抗體對感染RSV之小鼠的體重變化和存活之影響。
[ 72]如實施例32中之描述,其顯示MPK190-v1.3對各種MPV亞型之中和作用。
[ 73A]和[ 73B]如實施例30中之描述,其顯示各種劑量之MPK190-v1.3和比較抗體對暴露於MPV之棉鼠中之病毒力價的影響。
[ 74]如實施例32中之描述,其顯示與比較抗體MPE8和MPH12與RSV F之結合相比較時,預測之MPK190-v1.3與RSV F的RSV F結合。
[ 75A 75E]如實施例33中之描述,其顯示使用經RSV-FB轉染之Expi293靶細胞時,在MPK190-v1.2與僅針對RSV之抗體的各種組合下之FcγRIIIa(V158等位基因)的發光。
[ 76]顯示 75A 75E之數據的AUC結果。
TW202423963A_112128214_SEQL.xml

Claims (34)

  1. 一種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VH)和輕鏈可變結構域(VL),該重鏈可變結構域包含互補決定區(CDR)H1、CDRH2和CDRH3,該輕鏈可變結構域包含CDRL1、CDRL2和CDRL3,其中該等CDR係根據IMGT編號系統, (A)其中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結合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融合醣蛋白(RS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1、3、137、147、160、170、182、216、234、244、262、278、285、301、333、363、370、728、738、747、756、766、776、785、795、805、814、887、890、13、23、31、39、54、60、74、80、87、112、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2、4、138、161、217、226、235、263、279、302、334、364、371、729、739、748、757、767、777、786、796、815、818、838、884、894、897、14、24、32、40、47、61、81、88、96、113、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3、5、139、148、162、176、183、190、197、203、218、227、236、245、255、264、272、280、286、294、303、310、317、322、328、335、343、353、358、365、372、730、740、749、758、768、778、787、797、806、821、824、832、835、841、844、15、25、33、48、62、89、114、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l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8、8、142、151、165、173、186、193、206、221、230、239、258、267、289、297、306、313、338、350、375、733、743、761、771、781、790、800、809、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05、9、143、152、156、166、200、207、222、240、268、290、314、339、734、752、762、772、791、801、856、871、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和55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7、10、144、153、157、167、179、187、194、208、213、223、231、241、248、259、269、275、291、298、307、325、340、376、735、744、753、763、773、782、792、802、810、848、852、866、20、28、36、44、51、57、67、77、84、93、118、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B)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間質肺炎病毒(metapneumovirus)(MPV)融合醣蛋白(MP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2、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3、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4、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l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7、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8、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09、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56和52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或者 (C)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係結合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融合醣蛋白(RSV-F)和間質肺炎病毒(MPV)融合醣蛋白(MPV-F)且其中:(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23、31、39、54、60、74、80、87、112、121、130、380、387、396、417、441、452、459、471、481、492、498、505、514、528和533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4、24、32、40、47、61、81、88、96、113、122、388、397、405、442、453、464、506、515、534、540、543和54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5、25、33、48、62、89、114、123、131、389、398、406、427、432、476、493、499、507、516、535和55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8、65、92、99、126、383、401、437、445、456、488、554、561、564和56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9、43、66、117、392、409、467、489、510、519、555和705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28、36、44、51、57、67、77、84、93、118、127、134、384、393、402、410、420、438、446、468、502、511、520和556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2. 如請求項1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1)該VH和VL包含與下列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i)分別與SEQ ID NO:702和704具有至少90%同一性;(ii)分別與SEQ ID NO:136和851具有至少90%同一性;(iii)分別與SEQ ID NO:817和141具有至少90%同一性;(iv)分別與SEQ ID NO:899和360具有至少90%同一性;(v)分別與SEQ ID NO:136和851具有至少90%同一性;(vi)分別與SEQ ID NO:817和141具有至少90%同一性;(vii)分別與SEQ ID NO:233和858具有至少90%同一性;(viii)分別與SEQ ID NO:837和858具有至少90%同一性;(ix)分別與SEQ ID NO:357和847具有至少90%同一性,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2)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示於下列群組中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之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i)分別示於SEQ ID NO:702和704中;(ii)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中;(iii)分別示於SEQ ID NO:817和141中;(iv)分別示於SEQ ID NO:899和360中;(v)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中;(vi)分別示於SEQ ID NO:817和141中;(vii)分別示於SEQ ID NO:233和858中;(viii)分別示於SEQ ID NO:837和858中;(ix)分別示於SEQ ID NO:357和847中;或者 (3)(i)該CDRH1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1、137、814、234、814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2、138、818、235、838、226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3、139、236、358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l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8、142、239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05、143、240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7、852、144、241、848、231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3.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136和85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一或多個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136和851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或者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1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85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4.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817和1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817和141中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或者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8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8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1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14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5.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233和8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一或多個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233和858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或者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2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2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2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2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2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2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6.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837和8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一或多個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837和858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或者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2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83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23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23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24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24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7.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357和84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一或多個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357和847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13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2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3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84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8.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899和36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一或多個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899和360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或者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8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22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35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14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14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2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9. 如請求項1或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VH和VL分別包含與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同一性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序列變異視需要地侷限於一或多個框架區和/或序列變異包含一或多個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i)SEQ ID NO:702和704之VH和VL胺基酸序列的CDRH1、CDRH2、CDRH3、CDRL1、CDRL2和CDRL3胺基酸序列;或者 (C)(i)該CDRHl包含SEQ ID NO:12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該CDRH2包含SEQ ID NO:12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ii)該CDRH3包含SEQ ID NO:1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iv)該CDRL1包含SEQ ID NO:1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v)該CDRL2包含SEQ ID NO:70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和/或(vi)該CDRL3包含SEQ ID NO:12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功能變體,該功能變體包含一、二或三個胺基酸取代,該等取代中之一或多者視需要地為保留性取代和/或為對種系編碼之胺基酸的取代。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選自IgG1、IgG2、IgG3和IgG4之IgG同種型。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人抗體、單株抗體、經純化之抗體、單鏈抗體、Fab、Fab'、F(ab')2或Fv。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視需要為雙特異性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i)第一VH和第一VL;及(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分別包含:i)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和369;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和374;ii)與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iii)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iv)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32、537、539、542、545、547和550;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53、558、560、563、567、570、572和574;和/或v)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01、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04、513、524、527、702、532、537、539、542、545、547、550、707、712和716;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704、553、558、560、563、567、570、572、574和710,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二者並非均與該第一VH和第一VH相同,且分別包含:i)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和903;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和881;ii)與SEQ ID NO:10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和/或與SEQ ID NO:10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iii)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32、537、539、542、545、547、550、504、513、524、527、702、707、712和716;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553、558、560、563、567、570、572、574、704和710;iv)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32、537、539、542、545、547和550;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53、558、560、563、567、570、572和574;v)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76、586、591、600、604、613和617;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81、588、596、602、609、615和622;vi)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27、636、641、648、657和659;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32、638、645、653和662;和/或vii)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36、146、159、169、175、181、189、196、202、210、215、225、233、243、250、254、261、271、277、284、293、300、309、316、321、327、332、342、347、352、357、362、369、727、737、746、755、765、775、784、794、804、813、817、820、823、826、828、831、834、837、840、843、883、886、889、893、896、899、901、903、101、129、12、38、46、53、59、69、120、73、79、86、95、22、111、30、378、386、395、404、412、416、422、426、431、440、451、458、463、470、475、480、485、491、497、504、513、524、527、702、532、537、539、542、545、547、550、576、586、591、600、604、613、617、627、636、641、648、657、659、707、712和716;和/或與下列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7、141、150、155、164、172、178、185、192、199、205、212、220、229、238、247、252、257、266、274、282、288、296、305、312、319、324、330、337、345、349、355、360、367、374、732、742、751、760、770、780、789、799、808、847、851、855、858、860、862、865、868、870、873、875、877、879、881、106、133、17、42、50、56、64、71、125、76、83、91、98、27、116、35、382、391、400、408、414、419、424、429、434、436、444、449、455、461、466、473、478、483、487、495、501、509、518、522、530、704、553、558、560、563、567、570、572、574、581、588、596、602、609、615、622、632、638、645、653、662和710。
  13. 如請求項12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i)第一VH和第一VL;及(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分別包含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及899和360之VH和VL; (B)(i)第一VH和第一VL;及(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分別包含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VH和VL;或者 (C)(i)第一VH和第一VL;及(ii)第二VH和第二VL,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一起形成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且其中該第二VH和第二VL一起形成第二抗原結合位點;其中該第一VH和第一VL包含分別示於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及899和360之VH和VL;且該第二VH和VL包含SEQ ID NO:702和704所示之VH和VL。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Fc多肽或其片段。
  15. 如請求項14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Fc多肽包含含有與SEQ ID NO:679至684及688至690中任一者(視需要為非其天然存在之變體)具有至少85%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的Fc多肽或其片段,或包含含有SEQ ID NO:679至684及688至690中任一者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Fc多肽或其片段。
  16. 如請求項15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包含重鏈(HC)和輕鏈(LC),該重鏈(HC)包含含有SEQ ID NO:72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片段,該輕鏈(LC)包含含有SEQ ID NO:72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片段。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結合到a)RSV A和RSV B株二者;b)MPV A和MPV B株二者;c)RSV A、RSV B、MPV A和MPV B株之任何組合。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A)活化人FcγRIIa或(B)活化人FcγRIIIa。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A)該抗體中和由RSV和/或MPV引起之感染;和/或(B)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治療和/或預防個體之(i)RSV感染和/或(ii)MPV感染。
  20. 一種經分離之多核苷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編碼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VH、重鏈、VL、輕鏈和/或一或多個CDR。
  21. 如請求項20之經分離之多核苷酸,其中該多核苷酸包含與SEQ ID NO:701、135、816、232、836、356、898中任何一或多者所示之編碼VH的多核苷酸序列和/或SEQ ID NO:703、850、140、857、846、359中任何一或多者所示之編碼VL的多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50%同一性之多核苷酸。
  22. 一種重組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
  23.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和/或如請求項22之載體,其中該多核苷酸對該宿主細胞而言為異源的且其中該宿主細胞表現該經編碼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24. 一種經分離之人B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和/或如請求項22之載體,其中該多核苷酸對該人B細胞而言為異源的和/或其中該人B細胞為永生化的。
  25.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i)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ii)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iii)如請求項22之重組載體;(iv)如請求項23之宿主細胞;和/或(v)如請求項24之人B細胞,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載劑或稀釋劑。
  26. 如請求項25之組成物,其包含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該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該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各不相同且各自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或至少一者係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且至少一者為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尼賽韋單抗(nirsevimab)、或克萊羅單抗(clesrovimab),或為具有帕利珠單抗、尼賽韋單抗、或克萊羅單抗中任一者之VH和VL的抗體。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組成物,其包含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及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中: (A)該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下列任一者之VH和VL或該VH和VL之CDR其中至少一者: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及899和360; (B)該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示於SEQ ID NO:702和704之VH和VL或該VH和VL之CDR其中至少一者;或 (C)該第一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分別示於下列任一者之VH和VL:SEQ ID NO:136和851;814和141;233和858;837和858;357和847;及899和360;且該第二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示於SEQ ID NO:702和704之第二VH和VL或該第二VH和VL之CDR。
  28. 一種組成物,其包含包覆在載劑分子中之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22之載體,其中該載劑分子視需要地包含脂質、脂質衍生之遞送媒劑,諸如脂質體、固體脂質奈米顆粒、油性懸浮液、次微米脂質乳劑、脂質微泡、反脂質膠束、耳蝸脂質體、脂質微管、脂質微柱體、脂質奈米顆粒(LNP)或奈米尺度平台。
  29.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方法,其包含將如請求項23之宿主細胞或如請求項24之人B細胞在足以使該宿主細胞或人B細胞表現該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之一段時間及條件下培養。
  30. 一種治療和/或預防個體之RSV感染和/或MPV感染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對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i)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ii)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iii)如請求項22之重組載體;(iv)如請求項23之宿主細胞;(v)如請求項24之人B細胞;和/或(vi)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31.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如請求項22之重組載體、如請求項23之宿主細胞、如請求項24之人B細胞,和/或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係供使用用於: (A)治療或預防個體之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方法中;或者 (B)製備用於治療或預防個體之RSV感染和/或MPV感染的藥物。
  32. 如請求項30之方法或用於如請求項31之供使用的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多核苷酸、重組載體、宿主細胞、人B細胞和/或組成物,其中:a)該RSV包含RSV A株和RSV B株二者;b)該MPV包含MPV A株和MPV B株二者;c)該RSV和MPV包含RSV A、RSV B、MPV A和MPV B株之任何組合。
  33. 一種用於活體外診斷RSV感染和/或MPV感染之方法,該方法包含:(i)令來自個體之樣本與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接觸;及(ii)檢測包含抗原和該抗體、或包含抗原和該抗原結合片段之複合物。
  34. 一種套組,其包含液體組成物,該液體組成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如請求項20或21之多核苷酸、如請求項22之重組載體、如請求項23或24中任一項之宿主細胞、或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及使用彼等來治療個體之RSV和/或MPV感染的使用說明書。
TW112128214A 2022-07-27 2023-07-27 針對rsv及mpv副黏液病毒之廣效中和抗體 TW2024239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92834P 2022-07-27 2022-07-27
US63/392,834 2022-07-27
US202263395269P 2022-08-04 2022-08-04
US63/395,269 2022-08-04
US202263427391P 2022-11-22 2022-11-22
US63/427,391 2022-11-22
US202263430310P 2022-12-05 2022-12-05
US63/430,310 2022-12-05
US202363482538P 2023-01-31 2023-01-31
US63/482,538 2023-01-31
US202363494751P 2023-04-06 2023-04-06
US63/494,751 2023-04-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23963A true TW202423963A (zh) 2024-06-16

Family

ID=87845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8214A TW202423963A (zh) 2022-07-27 2023-07-27 針對rsv及mpv副黏液病毒之廣效中和抗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562034A1 (zh)
CN (1) CN119836435A (zh)
TW (1) TW202423963A (zh)
WO (1) WO2024026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15321A1 (en) * 2023-07-13 2025-01-16 Vir Biotechnology, Inc.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rsv and mpv paramyxoviru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4751180A (en) 1985-03-28 1988-06-14 Chiron Corporation Expression using fused genes providing for protein product
US4935233A (en) 1985-12-02 1990-06-19 G. D. Searle And Company Covalently linked polypeptide cell modulators
US5530101A (en) 1988-12-28 1996-06-25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US5959177A (en) 1989-10-27 1999-09-28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assembled secretory antibodies
US5283173A (en) 1990-01-24 1994-02-01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ystem to detec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S5770429A (en) 1990-08-29 1998-06-2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EP0861893A3 (en) 1991-09-19 1999-11-10 Genentech, Inc.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immunoglobulin polypeptides
US5789199A (en) 1994-11-03 1998-08-04 Genentech, Inc. Process for bacterial production of polypeptides
US5840523A (en) 1995-03-01 1998-11-24 Genetech,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secretion of heterologous polypeptides
US6040498A (en) 1998-08-11 2000-03-21 North Caroline State Universit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uckweed
US6833268B1 (en) 1999-06-10 2004-12-21 Abgenix, Inc. Transgenic animals for producing specific isotypes of human antibodies via non-cognate switch regions
US7125978B1 (en) 1999-10-04 2006-10-24 Medicago Inc. Promoter for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ES2248127T3 (es) 1999-10-04 2006-03-16 Medicago Inc. Metodo para regular la transcripcion de genes foraneos en presencia de nigtrogeno.
US6596541B2 (en) 2000-10-31 2003-07-22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of modifying eukaryotic cells
EP1597280B2 (en) 2003-02-26 2016-08-24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ion by ebv transformation of b cells
ATE492562T1 (de) 2003-09-24 2011-01-15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Rekombinanter antikörper gegen humanen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US7612181B2 (en) 2005-08-19 2009-11-03 Abbott Laboratories Dual variable domain immunoglobulin and uses thereof
WO2008042814A2 (en) 2006-09-29 2008-04-1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rt-1 t cell receptors
CN106459182B (zh) 2013-12-30 2021-09-03 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串联fab免疫球蛋白及其用途
WO2016181357A1 (en) 2015-05-13 2016-11-17 Zumutor Biologics, Inc. Afucosylated protein, cell expressing said protei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18075954A2 (en) * 2016-10-21 2018-04-26 Adimab, Llc Anti-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their generation and use
WO2019024979A1 (en) 2017-07-31 2019-02-07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FUNCTIONAL DOMAIN ANTIBODIES IN THE ELBOW REGION
CA3075693A1 (en) 2017-09-22 2019-03-28 WuXi Biologics Ireland Limited Bispecific polypeptide complexes
MX2023013859A (es) 2021-05-24 2024-02-15 Vir Biotechnology Inc Polipeptidos modificad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6411A1 (en) 2024-02-01
CN119836435A (zh) 2025-04-15
WO2024026411A9 (en) 2024-03-21
EP4562034A1 (en) 202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59420B (zh) 抗sars-cov-2抗體及使用其之方法
JP2023523549A (ja) SARS-CoV-2に対する抗体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WO2021247925A1 (en) Structure-guided immunotherapy against sars-cov-2
AU2021288203A1 (en) Antibody therapies for SARS-CoV-2 infection
JP2023545322A (ja) Sars-cov-2に対する抗体
US20240092876A1 (en)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influenza neuraminidase
TW202423963A (zh) 針對rsv及mpv副黏液病毒之廣效中和抗體
KR20230135569A (ko) 인플루엔자 a 바이러스에 대한 항체
TW202417477A (zh) 與多種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β型冠狀病毒結合之抗體
TW202204395A (zh) 抗sars-cov-2之抗體及使用其之方法
WO2025015321A1 (en)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rsv and mpv paramyxoviruses
RU2832110C1 (ru) Поливалентная векторная вакцина hvt
JP2025522295A (ja) インフルエンザノイラミニダーゼに対する広域中和抗体
TW202411247A (zh) 針對流感神經胺酸酶的廣泛中和抗體
WO2023245078A1 (en) Anti-parvovirus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WO2023230448A1 (en)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y for influenza
TW202446788A (zh) 結合多種薩貝冠狀病毒之抗體
WO2022122704A1 (en) Antibodies binding to f-protein of metapneumovirus and uses thereof
HK40059225B (zh) 抗sars-cov-2的抗體
CN116916958A (zh) 用于sars-cov-2感染的抗体疗法
CN116888157A (zh) 针对流感神经氨酸苷酶的广泛中和抗体
CN117751137A (zh) 抗sars-cov-2抗体和其使用方法
CN116981687A (zh)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