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6091A - 管件末端夾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管件末端夾持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26091A TW202026091A TW108101204A TW108101204A TW202026091A TW 202026091 A TW202026091 A TW 202026091A TW 108101204 A TW108101204 A TW 108101204A TW 108101204 A TW108101204 A TW 108101204A TW 202026091 A TW202026091 A TW 20202609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air inlet
- cylinder
- clamping
- push ro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管件末端夾持裝置,其係包含第一氣壓缸、第二氣壓缸及夾持組件,第一氣壓缸係於第一缸體內容置第一活塞,並設有分別對應之第一、第二進氣孔及第一、第二氣室,且於第一活塞設有第一推動桿,第二氣壓缸係於第二缸體內容置第二活塞,並設有分別對應之第三、第四進氣孔及第三、第四氣室,且於第二活塞設有第二推動桿,夾持組件係於殼體內設夾持座及夾持件,以藉由將氣體打入第一氣壓缸或第二氣壓缸之不同進氣孔,來控制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分別於第一缸體與第二缸體內位移,進而控制夾持件夾掣或鬆脫管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管件夾持裝置,尤指用於夾持在管件末端以配合彎管機構、切管機構或其它管件加工機構進行作業者。
按,一般管件夾持裝置主要是裝設於彎管機、切管機…等其它管件加工機構,如第1圖所示,即是將管件夾持裝置121設於管件加工機1,以藉由夾持裝置121所設之夾具來夾持管件,並利用機台11上所設之滑軌13供送料裝置12滑動位移,進而推送管件入料至加工裝置14以進行管件加工作業。由於習知管件夾持裝置121是透過於外管體內設夾掣管件外壁的夾具,使外管體受動力組件驅動位移時,讓夾具內縮夾掣管件外壁進而推送管件。然而,上述夾持裝置121會使管件被夾掣之部位形成廢料,且具有組件結構複雜等缺失。
為改善上述缺失,故本案之申請人係於日前申請並核准有中華民國公告第I323198號專利,其係揭示一種「彎管機管件夾持裝置」,且係於基座前端組設有外管,並於外管末端設有撐管座,且於外管內設與基座固設之內管,位於內管末端設有對應撐管座之頂撐座,使基座與內管能於外管壁上活動位移,而讓管件於彎管時藉夾持裝置抵撐內壁,進而達成固定推送動作,並增加管件彎管之可用長度,減少管件基材浪費。
另,中華民國公告第584027號專利,係揭示一種「彎管機之管件末端輔推裝置」,其係以具調整板之移動板及可夾持管件之夾持件構成管件移送組,並以移動板、第一動力器、第二動力器、固定件及推抵件構成管件輔推組,藉此,使夾持件於彎管作業中接近彎模座及導模座後,藉第一動力器控制移動板停止移動,並利用第二動力器控制管件移送組之移動板向後移動,使管件末端受推抵件推抵而能順利彎曲成型,避免管件末端浪費。
而,中華民國公告第I315227號專利,係揭示一種「彎管機之可解決料尾問題的管件輔推裝置」,其係於彎管機設與管件夾持單元之推桿位於同一軸線上的驅動壓力缸,且驅動壓力缸的第一活塞桿能驅動推桿沿一長方向伸出,進而將管件尾料頂出於管件夾持單元外部,藉此解決管件尾料問題。
有鑑於習知管件夾持裝置容易使管件被夾掣之部位形成廢料,且具有組件結構複雜等缺失。
是以,本發明之目的乃是透過二組氣壓缸分別控制呈垂直方向與呈水平方向之夾持件作動,藉以達成簡化夾持裝置結構之目的。
為達前揭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管件末端夾持裝置,該夾持裝置供套設於一動力元件之輸出軸,並固定於該動力元件之固定件,且該夾持裝置可包含至少二組氣壓缸以及與氣壓缸對應之夾持組件,該夾持裝置包含︰一第一氣壓缸,該第一氣壓缸包含︰一第一缸體,該第一缸體形成一第一容槽,並於第一缸體管壁設有一第一進氣孔及一第二進氣孔;以及一第一活塞,容置於該第一容槽內,使第一活塞與第一缸體之間形成分別對應第一進氣孔及第二進氣孔之第一氣室與第二氣室,且於第一活塞設有第一推動桿;一第二氣壓缸,該第二氣壓缸包含︰一第二缸體,該第二缸體形成一第二容槽,並於第二缸體管壁設有一第三進氣孔及一第四進氣孔,且於第二容槽形成供第一推動桿穿設之穿孔;以及一第二活塞,容置於第二容槽內,使第二活塞與第二缸體之間形成分別對應第三進氣孔及第四進氣孔之第三氣室與第四氣室,且於第二活塞設有第二推動桿,並於第二活塞形成供第一推動桿穿設之穿孔;以及一夾持組件,該夾持組件包含︰一殼體,形成有一容槽,且於容槽設有供第一推動桿及第二推動桿穿設之通孔,並於容槽內設複數鎖固於第一推動桿或第二推動桿之凸柱,且於凸柱形成軌槽;一夾持座,容置於該容槽內,且於夾持座設有供第一推動桿及第二推動桿穿設之通孔,並形成複數滑槽;以及複數夾持件,容置於滑槽內,並於夾持件形成供對應嵌合軌槽之滑軌,且於末端設有夾頭。
基於上述,使管件夾持裝置能藉由將氣體打入第一氣壓缸或第二氣壓缸之不同進氣孔,以控制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分別於第一缸體與第二缸體內位移,進而控制夾持件夾掣或鬆脫管件,提升管件夾持裝置操作與控制上之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夾持裝置可包含三組以上之氣壓缸,並使第三組氣壓缸活塞之推動桿與前述第一、第二氣壓缸之第一、第二推動桿交錯排列,且於第二組氣壓缸之缸體容槽形成供前述第一、第二推動桿穿設之穿孔,使夾持裝置能藉增設氣壓缸之方式對應增設夾持組件,以藉此模式使夾持裝置能因應於更多管件夾持需求。
為使 貴審查委員瞭解本發明欲達成目的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及功效,餘下,茲列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
首先,請參閱第2~4圖所示,本發明之夾持裝置2供套設於一動力元件3之輸出軸31,並固定於動力元件3之固定件32,且夾持裝置2包含至少二組氣壓缸以及與氣壓缸對應之夾持組件,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夾持裝置2包含一第一氣壓缸21、一第二氣壓缸22以及一夾持組件23。其中,第一氣壓缸21包含一第一缸體211以及一第一活塞212。該第一缸體211形成一第一容槽2111,並於第一缸體211管壁設有一第一進氣孔2112及一第二進氣孔2113(配合參閱第5圖);該第一活塞212容置於第一容槽2111內,使第一活塞212與第一缸體211之間形成分別對應第一進氣孔2112及第二進氣孔2113之第一氣室2114與第二氣室2115,其中,第一氣室2114係於第一活塞212底部形成連通第一進氣孔2112之環槽2122所構成,且於第一活塞212以垂直方向設有二第一推動桿2121。第二氣壓缸22包含一第二缸體221以及一第二活塞222。該第二缸體221形成一第二容槽2211,並於第二缸體221管壁設有一第三進氣孔2212及一第四進氣孔2213,且於第二容槽2211形成供第一推動桿2121穿設之穿孔2214;該第二活塞222容置於第二容槽2211內,使第二活塞222與第二缸體221之間形成分別對應第三進氣孔2212及第四進氣孔2213之第三氣室2215與第四氣室2216,其中,第三氣室2215係於第二活塞222對應第三進氣孔2212之環面形成一環槽2223所構成,且於第二活塞222以水平方向設有二第二推動桿2221,使第一推動桿2121與第二推動桿2221呈交錯排列,並於第二活塞222形成供第一推動桿2121穿設之穿孔2222。該夾持組件23包含一殼體231、一夾持座232以及複數夾持件233,該殼體231形成有一容槽2311,且於容槽2311設有供第一推動桿2121及第二推動桿2221穿設之通孔2312,並於容槽2311內設複數鎖固於第一推動桿2121或第二推動桿2221之凸柱2313,且於凸柱2313形成軌槽2314;該夾持座232容置於容槽2311內,且於夾持座232設有供第一推動桿2121及第二推動桿2221穿設之通孔2321,並形成複數滑槽2322;該夾持件233容置於滑槽2322內,並於夾持件233形成供對應嵌合凸柱2313軌槽2314之滑軌2331,且於夾持件233末端設有夾頭2332,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夾持件233之滑軌2331與凸柱2313之軌槽2314二者的結合面呈45度(如第6圖所示),使第一活塞212或第二活塞222之位移行程與夾持組件23之凸柱2313的位移行程相同。
其次,請繼續參閱第7圖所示,當管件夾持裝置2欲夾持管件4時,主要是利用氣體驅動第一氣壓缸21及第二氣壓缸22使夾持組件23作動。其係將氣體由第一氣壓缸21其第一缸體211之第一進氣孔2112打入,使氣體進入第一氣室2114而推送第一活塞212(如第7圖箭頭方向所示),以藉第一推動桿2121將凸柱2313推出,使夾持件233被推出滑槽2322並藉滑軌2331沿凸柱2313之軌槽2314角度滑落(如第8圖所示),進而讓夾持件233之夾頭2332夾掣於管件4。而第二氣壓缸22則同樣將氣體由第二缸體221之第三進氣孔2212打入(如第9圖所示),使氣體進入第三氣室2215而推送第二活塞222(如第10圖箭頭方向所示),以藉第二推動桿2221將凸柱2313推出,使夾持件233被推出滑槽2322並藉滑軌2331沿凸柱2313之軌槽2314角度滑落(如第11圖所示),進而讓夾持件233之夾頭2332夾掣於管件4,以完成管件4夾持動作。
接著,請配合參閱第12~13圖所示,待管件4完成彎管、切管或其它加工程序時,能將氣體由第一氣壓缸21之第二進氣孔2113及第二氣壓缸22之第四進氣孔2213打入,使氣體分別進入第二氣室2115及第四氣室2216,並將第一活塞212及第二活塞222推動(如第12圖箭頭方向所示),進而使鎖固於第一推動桿2121及第二推動桿2221之夾持件233完成復位。
藉此,使本發明之管件夾持裝置2能依需求將氣體打入不同進氣孔,以推動第一活塞212或第二活塞222位移,進而控制夾持件233夾掣或鬆脫管件4,提升管件夾持裝置2操作與控制上之便利性。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實施範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術精神所為之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實已突破傳統並具有改良及創新之創作內容且能具體實施,理應符合發明專利之法定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審查委員授予合法專利權,以勵創作,至感德便。
習知者
1:管件加工機
11:機台
12:送料裝置
121:夾持裝置
13:滑軌
14:加工裝置
本發明
2:夾持裝置
21:第一氣壓缸
211:第一缸體
2111:第一容槽
2112:第一進氣孔
2113:第二進氣孔
2114:第一氣室
2115:第二氣室
212:第一活塞
2121:第一推動桿
2122:環槽
22:第二氣壓缸
221:第二缸體
2211:第二容槽
2212:第三進氣孔
2213:第四進氣孔
2214:穿孔
2215:第三氣室
2216:第四氣室
222:第二活塞
2221:第二推動桿
2222:穿孔
2223:環槽
23:夾持組件
231:殼體
2311:容槽
2312:通孔
2313:凸柱
2314:軌槽
232:夾持座
2321:通孔
2322:滑槽
233:夾持件
2331:滑軌
2332:夾頭
3:動力元件
31:輸出軸
32:固定座
4:管件
第1圖係習知夾持裝置實施於管件加工機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立體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本發明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A-A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夾持組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7~9圖係本發明管件夾持之A-A剖面示意圖。
第10~11圖係本發明管件夾持之B-B剖面示意圖。
第12圖係本發明解除管件夾持之A-A剖面示意圖。
第13圖係本發明解除管件夾持之B-B剖面示意圖。
211:第一缸體
2112:第一進氣孔
2113:第二進氣孔
2114:第一氣室
2115:第二氣室
212:第一活塞
2121:第一推動桿
2122:環槽
221:第二缸體
2212:第三進氣孔
2213:第四進氣孔
2215:第三氣室
2216:第四氣室
222:第二活塞
2223:環槽
231:殼體
2313:凸柱
232:夾持座
233:夾持件
2332:夾頭
Claims (5)
- 一種管件末端夾持裝置,該夾持裝置供套設於一動力元件之輸出軸,並固定於該動力元件之固定件,且該夾持裝置可包含至少二組氣壓缸以及與該氣壓缸對應之夾持組件,該夾持裝置包含︰ 一第一氣壓缸,該第一氣壓缸包含︰ 一第一缸體,該第一缸體形成一第一容槽,並於該第一缸體管壁設有一第一進氣孔及一第二進氣孔;以及 一第一活塞,容置於該第一容槽內,使該第一活塞與該第一缸體之間形成分別對應該第一進氣孔及第二進氣孔之第一氣室與第二氣室,且於該第一活塞設有第一推動桿; 一第二氣壓缸,該第二氣壓缸包含︰ 一第二缸體,該第二缸體形成一第二容槽,並於該第二缸體管壁設有一第三進氣孔及一第四進氣孔,且於該第二容槽形成供該第一推動桿穿設之穿孔;以及 一第二活塞,容置於該第二容槽內,使該第二活塞與該第二缸體之間形成分別對應該第三進氣孔及第四進氣孔之第三氣室與第四氣室,且於該第二活塞設有第二推動桿,並於該第二活塞形成供該第一推動桿穿設之穿孔;以及 該夾持組件包含︰ 一殼體,形成有一容槽,且於該容槽設有供該第一推動桿及第二推動桿穿設之通孔,並於該容槽內設複數鎖固於該第一推動桿或第二推動桿之凸柱,且於該凸柱形成軌槽; 一夾持座,容置於該容槽內,且於該夾持座設有供該第一推動桿及第二推動桿穿設之通孔,並形成複數滑槽;以及 複數夾持件,容置於該滑槽內,並於該夾持件形成供對應嵌合該軌槽之滑軌,且於末端設有夾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件末端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活塞底部形成連通該第一進氣孔之環槽,以構成該第一氣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件末端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二活塞對應該第三進氣孔之環面形成一環槽,以構成該第三氣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件末端夾持裝置,其中,該第一活塞之第一推動桿以垂直方向設置,而該第二活塞之第二推動桿以水平方向設置,使該第一推動桿與該第二推動桿呈交錯排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件末端夾持裝置,其中,該滑軌與軌槽之結合面呈45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01204A TWI685393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管件末端夾持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01204A TWI685393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管件末端夾持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85393B TWI685393B (zh) | 2020-02-21 |
TW202026091A true TW202026091A (zh) | 2020-07-16 |
Family
ID=70413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1204A TWI685393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管件末端夾持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8539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17753A (en) * | 1995-10-06 | 1997-04-08 | Pines Manufacturing | Low force auto-open tooling for tube bending machine |
TWM250732U (en) * | 2004-01-20 | 2004-11-21 | Ying Lin Machine Ind Co Ltd | Tube delivery device for tube bender |
TWM265133U (en) * | 2004-11-15 | 2005-05-21 | Ying Lin Machine Ind Co Ltd | Press-bending type tube bender |
TWM298486U (en) * | 2006-04-19 | 2006-10-01 | Ying Lin Machine Ind Co Ltd | Improved feeding device for pipe bending machine |
TWI294316B (en) * | 2006-05-05 | 2008-03-11 | Ying Lin Machine Ind Co Ltd | Pipe turning device for a pipe bending machine (3) |
TW200922715A (en) * | 2007-11-21 | 2009-06-01 | Soco Machinery Co Ltd | Pipe push-forward assisting device of pipe bending machine for solving tail material problem |
TWI323198B (en) * | 2008-04-30 | 2010-04-11 | Chiao Sheng Machinery Co Ltd | A pipe clipping device for a pipe bending machine |
TW201121676A (en) * | 2009-12-29 | 2011-07-01 | Soco Machinery Co Ltd | Concealed clamp device of pipe bender. |
CN205599806U (zh) * | 2016-05-16 | 2016-09-28 | 安徽德系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控弯管机用改进型内推式夹持装置 |
CN105750384B (zh) * | 2016-05-16 | 2017-04-26 | 安徽德系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控弯管机用改进型内推式夹持装置 |
JP6319699B1 (ja) * | 2016-12-24 | 2018-05-09 | 株式会社昭和螺旋管製作所 | バルジ加工用の金属管ベローズ成形方法、及び、その金属管ベローズ成形装置 |
CN207839864U (zh) * | 2017-12-18 | 2018-09-11 | 张家港兴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弯管机中的管件夹持机构 |
-
2019
- 2019-01-11 TW TW108101204A patent/TWI685393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85393B (zh) | 2020-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45021B2 (ja) | 射出成形方法及び射出成形装置 | |
US20200398391A1 (en) | Pipe end clamping apparatus | |
JP2004106181A5 (zh) | ||
WO2006037991A3 (en) | Microwave plasma apparatus with vorticular gas flow | |
TW202026091A (zh) | 管件末端夾持裝置 | |
TWI755949B (zh) | 夾頭之結構 | |
CN201979270U (zh) | 打印机齿轮装配治具 | |
CN111974889B (zh) | 管件末端夹持装置 | |
CN104943133B (zh) | 油箱模具加油口嵌件安装机构 | |
JP2024113670A (ja) | 空気圧式釘打機 | |
CN201208276Y (zh) | 一次性管型吻合器整体式钉砧 | |
CN218363344U (zh) | 一种钢管装夹装置 | |
CN107014254B (zh) | 一种烟花纸筒的本体封底装置 | |
CN205765051U (zh) | 一种用于薄壁筒状零件的工装 | |
TWI265059B (en) | Pipe bending machine capable of bending pipe to left and to right | |
CN209570161U (zh) | 电机检测用快速螺纹配合机构 | |
CN206780321U (zh) | 一种钉枪打钉深度调节结构 | |
CN212768682U (zh) | 一种活塞生产用双盘摩擦压力机的送料装置 | |
CN217668066U (zh) | 定位结构及装夹总成 | |
TWM502538U (zh) | 快速換模定位裝置(一) | |
CN222114131U (zh) | 一种中心轮自动装配机构 | |
CN113843980B (zh) | 热咀系统 | |
CN202428405U (zh) | 一种射钉器 | |
CN220516618U (zh) |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
CN214911076U (zh) | 注射器辅助抽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