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6618U -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16618U CN220516618U CN202322185489.1U CN202322185489U CN220516618U CN 220516618 U CN220516618 U CN 220516618U CN 202322185489 U CN202322185489 U CN 202322185489U CN 220516618 U CN220516618 U CN 2205166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driving rod
- turbocharger
- turbocharger housing
- ja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表面的第一固定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压紧机构,第一固定座靠近第一支撑座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直线顶缸,直线顶缸包括缸体、驱动杆和顶紧杆,驱动杆靠近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侧面沿周向阵列设置有三个可伸缩的顶紧杆,驱动杆的端部选择性顶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顶紧杆选择性顶紧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内侧壁。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增压器壳体采用驱动杆进行侧面顶紧,顶紧杆进行三点定心,具有良好的定位夹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与发动机进行匹配以提升燃油性能和发动机动力的重要的零部件,受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需求的限制,涡轮增压器的壳体通常是浇注成型得到,因此其外壳具有一定的公差,通常需要用数控机床进行进一步的精加工处理,现有的机床加工夹具结构设计并不合理,例如中国专利CN1093396474A公开了一种增压器外壳的夹具,该方案中主要采用卡盘式夹具进行夹持,夹持的维度不够,对于增压器外壳的夹持稳定性仍然有提高的空间。
鉴于此,亟需一种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夹持稳定性更好的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旨在提高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夹持稳定性和夹持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表面的第一固定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压紧机构,第一固定座靠近第一支撑座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直线顶缸,直线顶缸包括缸体、驱动杆和顶紧杆,驱动杆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底板表面,缸体驱动驱动杆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驱动杆靠近第一支撑座的一端侧面沿周向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伸缩的顶紧杆,顶紧杆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驱动杆滑动设置,驱动杆的端部选择性顶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当驱动杆顶紧在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时,顶紧杆选择性顶紧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内侧壁,第一压紧机构包括一个压紧面,第一支撑座远离底板的一端包括一个抵持面,压紧面在第一压紧机构的驱动下选择性靠近抵持面并与抵持面分别抵持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相对的两端面,第一支撑座内部开设有第一气路,第一气路连通抵持面和第一支撑座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固定在驱动杆内侧,液压缸的液压杆同轴滑动设置在驱动杆内侧,液压杆靠近顶紧杆的一端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槽,三个顶紧杆靠近驱动杆内侧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三个导向槽内,液压杆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顶紧杆靠近驱动杆内侧的一端相对导向槽滑动并使顶紧杆相对驱动杆的侧面伸缩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表面的第二支撑座和第二压紧机构,第二支撑座和第二压紧机构选择性压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表面的第三压紧机构和第三支撑座,第三支撑座和第三压紧机构选择性压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相对两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一可调支撑件,第一可调支撑件选择性抵持在第三支撑座支撑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二可调支撑件,多个第二可调支撑件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三可调支撑件,多个第三可调支撑件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气管的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表面的至少一个第四可调支撑件,第四可调支撑件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靠近底板的一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采用了一种驱动杆内嵌径向设置的顶紧杆,伸缩杆在缸体驱动下选择性顶紧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排气口的底部,同时顶紧杆对废气排气口内侧的侧壁进行顶紧,实现了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定心夹紧,同时还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压紧机构,第一支撑座的抵持面上开设有第一气路,利用第一气路可以对壳体与抵持面之间是否抵紧进行快速确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夹持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在夹持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中直线顶缸部分的轴测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为图3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中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压紧机构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中第一支撑座的剖面图。
图中:1-底板、2-第一固定座、3-第一支撑座、31-抵持面、32-第一气路、4-第一压紧机构、41-压紧面、5-直线顶缸、51-缸体、52-驱动杆、53-顶紧杆、6-液压缸、61-液压杆、611-导向槽、7-第二支撑座、8-第二压紧机构、9-第三压紧机构、10-第三支撑座、11-第一可调支撑件、12-第二可调支撑件、13-第三可调支撑件、14-第四可调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如果此部分中陈述的定义与通过引用纳入本文的所述专利、专利申请、公布的专利申请和其他出版物中陈述的定义相反或其他方面不一致,此部分中列出的定义优先与通过引用纳入本文中的定义。
如图1所示,结合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包括:底板1、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第一固定座2、第一支撑座3和第一压紧机构4,第一固定座2靠近第一支撑座3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直线顶缸5,直线顶缸5包括缸体51、驱动杆52和顶紧杆53,驱动杆5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底板1表面,缸体51驱动驱动杆52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驱动杆52靠近第一支撑座3的一端侧面沿周向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伸缩的顶紧杆53,顶紧杆53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驱动杆52滑动设置,驱动杆52的端部选择性顶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当驱动杆52顶紧在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时,顶紧杆53选择性顶紧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内侧壁,第一压紧机构4包括一个压紧面41,第一支撑座3远离底板1的一端包括一个抵持面31,压紧面41在第一压紧机构4的驱动下选择性靠近抵持面31并与抵持面31分别抵持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相对的两端面,第一支撑座3内部开设有第一气路32,第一气路32连通抵持面31和第一支撑座3的外表面。
以上实施例中,驱动杆52沿平行于底板1表面的方向对涡轮增压器壳体进行顶紧,同时驱动杆52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排气口进行辅助定心,具体的,沿驱动杆52的周向侧面阵列设置如干可以伸缩的顶紧杆53,优选的,顶紧杆5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顶紧杆53圆周阵列排布,在同步伸出的同时分别顶紧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排气口的内侧壁不同位置,从而达到定心和夹持固定的目的,同时第一支撑座3配合第一压紧机构4对壳体进行定位夹持,具体的,第一气路32用于对抵持面31是否与外壳表面贴合进行气检,气检的方法包括,向第一气路32内通入压缩气体,若抵持面31与外壳表面贴合,则定位完全,压缩气体不泄露,若泄漏则定位不精确,漏气的声音,或者通过气压检测装置检查压缩气体的气压可以进行漏气与否的快速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压缸6,液压缸6固定在驱动杆52内侧,液压缸6的液压杆61同轴滑动设置在驱动杆52内侧,液压杆61靠近顶紧杆53的一端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槽611,三个顶紧杆53靠近驱动杆52内侧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三个导向槽611内,液压杆61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顶紧杆53靠近驱动杆52内侧的一端相对导向槽611滑动并使顶紧杆53相对驱动杆52的侧面伸缩运动。
以上实施例中,顶紧杆53通过液压缸6进行驱动,具体的,在驱动杆52的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嵌入孔,顶紧杆53滑动在嵌入孔内,在驱动杆52的内部还嵌入设置有液压缸6,液压缸6的液压杆61在驱动作用下沿着驱动杆52的轴线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液压杆61末端的导向槽611驱动顶紧杆53沿着嵌入孔运动,从而实现驱动顶紧杆53相对驱动杆52的表面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第二支撑座7和第二压紧机构8,第二支撑座7和第二压紧机构8选择性压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的相对两侧。
以上实施例中,第二压紧机构8的压紧方向为数值朝下,第二支撑座7的支撑面正对第二压紧机构8的压紧方向,通过第二支撑座7和第二压紧机构8,可以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竖直方向的两侧进行定位和压紧,由于废气出口位于涡轮腔的相对的一端,因此,第二压紧机构8和第二支撑座7可以对紧涡轮增压器壳体远离三爪卡盘5的一端进行定位和夹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第三压紧机构9和第三支撑座10,第三支撑座10和第三压紧机构9选择性压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相对两侧面。
以上实施例中,第三压机紧机构9的压紧方向为水平方向,通过第三压紧机构9和第三支撑座10可以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和夹紧,可以辅助进行涡轮增压器壳体姿态的定位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可调支撑件11,多个第一可调支撑件11均固定在第一固定座2侧面,第一可调支撑件11选择性抵持在第三支撑座10支撑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侧面。
第一可调支撑件11用于对第三支撑座10的支撑座用进行辅助,由于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呈方形法兰盘开口,因此,该开口的侧面具有相对平整的表面,通过多个支撑件可以对该法兰盘开口的侧面进行平面定位,避免该平面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可调支撑件12,多个第二可调支撑件12均固定在底板1表面,多个第二可调支撑件12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侧面。
以上实施例中,第二可调支撑件12与第一可调支撑件11支撑的侧面不相同,优选的,两侧面相互垂直,通过两个垂直侧面的定位夹紧,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夹持姿态精确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可调支撑件13,多个第三可调支撑件13均固定在底板1表面,多个第三可调支撑件13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气管的侧面。
以上实施例中,第三可调支撑件13用于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气管的表面进行支撑,优选的,第三可调支撑件13支撑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气管靠近底板1的一侧,第三可调支撑件13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夹持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可调支撑件14,第四可调支撑件14固定在底板1表面,第四可调支撑件14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靠近底板1的一侧表面。
第四可调支撑件14用于增加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支撑点,提高其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额外的压紧机构,额外的压紧机构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气管远离底板1的一侧表面。
以上实施例中,额外的压紧机构用于进一步提高对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夹持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第一固定座(2)、第一支撑座(3)和第一压紧机构(4),第一固定座(2)靠近第一支撑座(3)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直线顶缸(5),直线顶缸(5)包括缸体(51)、驱动杆(52)和顶紧杆(53),驱动杆(5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底板(1)表面,缸体(51)驱动驱动杆(52)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驱动杆(52)靠近第一支撑座(3)的一端侧面沿周向阵列设置有至少三个可伸缩的顶紧杆(53),顶紧杆(53)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驱动杆(52)滑动设置,驱动杆(52)的端部选择性顶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当驱动杆(52)顶紧在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底部时,顶紧杆(53)选择性顶紧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内侧壁,第一压紧机构(4)包括一个压紧面(41),第一支撑座(3)远离底板(1)的一端包括一个抵持面(31),压紧面(41)在第一压紧机构(4)的驱动下选择性靠近抵持面(31)并与抵持面(31)分别抵持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相对的两端面,第一支撑座(3)内部开设有第一气路(32),第一气路(32)连通抵持面(31)和第一支撑座(3)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6),液压缸(6)固定在驱动杆(52)内侧,液压缸(6)的液压杆(61)同轴滑动设置在驱动杆(52)内侧,液压杆(61)靠近顶紧杆(53)的一端设有至少三个导向槽(611),三个顶紧杆(53)靠近驱动杆(52)内侧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三个导向槽(611)内,液压杆(61)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顶紧杆(53)靠近驱动杆(52)内侧的一端相对导向槽(611)滑动并使顶紧杆(53)相对驱动杆(52)的侧面伸缩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第二支撑座(7)和第二压紧机构(8),第二支撑座(7)和第二压紧机构(8)选择性压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的相对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第三压紧机构(9)和第三支撑座(10),第三支撑座(10)和第三压紧机构(9)选择性压紧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相对两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一可调支撑件(11),第一可调支撑件(11)选择性抵持在第三支撑座(10)支撑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二可调支撑件(12),多个第二可调支撑件(12)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口的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至少两个第三可调支撑件(13),多个第三可调支撑件(13)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进气管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底板(1)表面的至少一个第四可调支撑件(14),第四可调支撑件(14)选择性抵持在涡轮增压器壳体的废气出口靠近底板(1)的一侧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85489.1U CN220516618U (zh) | 2023-08-14 | 2023-08-14 |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85489.1U CN220516618U (zh) | 2023-08-14 | 2023-08-14 |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16618U true CN220516618U (zh) | 2024-02-23 |
Family
ID=8992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85489.1U Active CN220516618U (zh) | 2023-08-14 | 2023-08-14 |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16618U (zh) |
-
2023
- 2023-08-14 CN CN202322185489.1U patent/CN2205166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516618U (zh) | 一种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
CN220372237U (zh) | 涡轮增压器壳体加工夹具 | |
CN215432659U (zh) | 一种用于大型筒体零件加工的柔性工装 | |
CN118081668B (zh) |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用夹具 | |
CN102649171A (zh) | 可调式排气歧管进气法兰钻孔定位装置及钻孔定位方法 | |
CN118744251A (zh) | 一种平板状薄壁工件定位工装及使用方法 | |
CN110918794B (zh) | 一种汽车边管两端塞子组铆接与压力测试装置 | |
CN220881238U (zh) | 一种薄壁风管焊接加工用异形件定位夹具 | |
CN207656329U (zh) | 真空夹具装置 | |
CN208051443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下缸体的精密夹具 | |
CN202539637U (zh) | 三胎排气歧管进气法兰钻孔定位装置 | |
CN220463074U (zh) | 一种变速器右壳加工夹具 | |
CN222078656U (zh) | 一种用于机床加工的异形电机机壳工装夹具 | |
CN220029991U (zh) | 一种多管接头的液压加工用夹具 | |
CN222940679U (zh) | 一种马达外壳组装夹具 | |
CN212734296U (zh) | 一种电机壳体底座钻孔装置 | |
CN214978986U (zh) | 一种进气歧管热嵌工装 | |
CN222831296U (zh) | 涡旋静盘非四轴打孔专用夹具 | |
CN222740864U (zh) | 一种进气接头的机加工装 | |
CN216542925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叉子加工用夹具 | |
CN111152020A (zh) | 一种油泵装配装置 | |
CN217571903U (zh) | 歧管加工用定位夹具 | |
CN216632741U (zh) | 一种汽车排气歧管铣加工夹具 | |
CN221818021U (zh) | 一种泵加工的泵体夹持装置 | |
CN212946701U (zh) |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加工的液压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