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832916A - 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2916A
TW201832916A TW106145414A TW106145414A TW201832916A TW 201832916 A TW201832916 A TW 201832916A TW 106145414 A TW106145414 A TW 106145414A TW 106145414 A TW106145414 A TW 106145414A TW 201832916 A TW201832916 A TW 2018329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ewing angle
film
polarizing plate
layer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5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岡寛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2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91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視角放大薄膜,其係用以放大視角的視角放大薄膜,前述視角放大薄膜具備1層以上的樹脂層,其中的1層以上為具備多個互相約略平行之含孔部的含孔層,前述含孔部含有孔洞,前述含孔層其折射率為1.53以下。而且提供一種具有前述視角放大薄膜的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及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技術確立而能以較低價格供應,但另一方面,多有從傾斜方向觀察顯示面的情況之顯示品質惡劣或能利用之視角狹窄的情況。具體而言,顯示於畫面中之影像之亮度與觀察影像而測量之輝度的關係,在從正面觀察的情況下與從傾斜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大相逕庭,導致難以觀看液晶顯示裝置。因此,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過往主要係採用於中小型電視及個人電腦等從既定角度觀看的顯示裝置。然而,在近年來平板型終端裝置等要求於廣視角下之觀看性的裝置中,亦嘗試用以放大視角的手段,並同時嘗試使用此些模式的液晶顯示。
作為用以放大視角之手段之例,已知藉由具有特定相位差以補償視角的相位差層。並且,針對此種相位差層的製造方法,亦具有各種提案(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第2013-151162號公報(對應他國申請案: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2/180107號說明書)及專利文獻2:國際專利公開第2009/084661號(對應他國申請案: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1/039084號說明書))。
然而,現正要求一種在更大範圍的視角中得以實現良好顯示的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所要求之顯示裝置,於高水準保持液晶顯示裝置之對比度的同時,且關於其階調輝度特性(顯示於畫面中之影像之亮度與觀察此影像而測量之輝度的關係),從傾斜方向觀察的階調輝度特性接近從正面觀察的階調輝度特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得以達成高對比度及大範圍視角的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前述課題而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藉由將包含具有特定折射率之材質之層體且於該層體具有特定結構的薄膜作為視角放大薄膜而應用於顯示裝置,得以解決此課題,進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如下所述。
[1]一種視角放大薄膜,其係用以放大視角的視角放大薄膜,其中前述視角放大薄膜具備1層以上的樹脂層; 前述樹脂層的1層以上為含孔層; 前述含孔層具備互相約略平行的多個含孔部; 前述含孔部含有孔洞; 前述含孔層,其折射率為1.53以下。
[2]如[1]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構成前述含孔層的樹脂為非晶性樹脂。
[3]如[1]或[2]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具備2層以上的前述樹脂層。
[4]如[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相鄰的前述含孔部的間隔為50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
[5]如[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6]如[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前述視角放大薄膜為偏光板保護薄膜。
[7]如[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前述含孔部包括裂紋(crase)。
[8]一種偏光板,其具備如[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視角放大薄膜與偏光件。
[9]如[8]所記載之偏光板,其中前述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平行於或垂直於前述偏光件的吸收軸。
[10]如[8]所記載之偏光板,其中前述偏光件的吸收軸與前述含孔部之縱向方向的夾角為45°。
[11]一種從觀看側依序具備如[8]或[9]所記載之偏光板及TN模式液晶單元的TN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前述偏光板係配置成其前述視角放大薄膜側的面為觀看側; 從傾斜方向觀看顯示畫面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與前述含孔部之縱向方向的夾角為垂直。
[12]一種從觀看側依序具備如[8]或[9]所記載之偏光板及VA模式液晶單元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其中, 前述偏光板係配置成其前述視角放大薄膜側的面為觀看側。
若根據本發明,則提供一種得以達成高對比度及大範圍視角的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以下將揭示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及例示物以進行詳細說明。然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以下所揭示之實施型態及例示物,在未脫離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範圍的範圍內,得以任意變更而實施。
在以下說明中,所謂「偏光板」不僅是剛直的組件,亦包含例如樹脂製之薄膜般之具有可撓性的組件。
在以下說明中,構成要件之方向為所謂「45°」、「平行」、「垂直」或「正交」,除非另有註明,否則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包含例如通常為±5°,以±2°為佳,以±1°為較佳之範圍內的誤差。
並且,在以下說明中,MD方向(machine direction)為製造產線之中薄膜的行進方向;TD方向(traverse direction)為與薄膜面平行的方向且與MD方向垂直的方向。而且為了便宜行事,亦有將長條狀薄膜的縱向方向稱為薄膜的MD方向之情況,亦有將幅寬方向稱為薄膜的TD方向之情況。在以下說明中,所謂「長條狀」的薄膜,係稱為相對於幅寬具有5倍以上之長度的薄膜,以具有10倍或其以上之長度為佳,具體係稱為具有收捲成捲筒狀以儲存或運輸程度之長度的薄膜。長條狀薄膜的長度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得以為相對於幅寬之10萬倍以下。
在以下說明中,除非另有註明,否則視角放大薄膜等薄膜之面內遲滯Re,係以Re=(nx−ny)×d表示的值。並且,除非另有註明,否則薄膜之厚度方向遲滯Rth,係以Rth=[(nx+ny)/2−nz]×d表示的值。於此,nx表示為薄膜之面內方向即垂直於厚度方向的方向且賦予最大折射率之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為面內方向且正交於nx之方向之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薄膜的厚度。除非另有註明,否則測量波長為590 nm。
[1.視角放大薄膜的概要]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係用以放大液晶顯示裝置之視角的薄膜。
視角放大薄膜具備1層以上的樹脂層。樹脂層之中的1層以上為含孔層。
[2.含孔層之材料]
含孔層之材料,得為包含各種聚合物的樹脂。作為此聚合物之例,可列舉: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醯胺、聚偏二氟乙烯及含脂環結構聚合物,但就容易形成含孔部的觀點而言,以聚苯乙烯、聚丙烯、含脂環結構聚合物為佳。
聚苯乙烯為含有源自苯乙烯系單體之重複單元(以下,適當稱為「苯乙烯系單體單元」)的聚合物。前述苯乙烯系單體係指苯乙烯及苯乙烯衍生物。作為苯乙烯衍生物之例,可列舉α-甲苯乙烯、鄰甲苯乙烯、對甲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對硝苯乙烯、對胺苯乙烯、對羧基苯乙烯以及對苯基苯乙烯。苯乙烯系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例組合2種以上使用。因此,苯乙烯系聚合物可單獨含有1種苯乙烯系單體單元,亦可以任意比例組合2種以上苯乙烯系單體單元而含有。
並且,聚苯乙烯可為僅含有苯乙烯系單體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亦可為苯乙烯系單體與其他單體的共聚物。作為得與苯乙烯系單體共聚之單體之例,可列舉:乙烯、丙烯、丁二烯、異戊二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順丁烯二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乙酸乙烯酯。此些的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例組合2種以上使用。
聚丙烯可為丙烯的均聚物,亦可為與丙烯以外之單體的共聚物。聚丙烯為共聚物的情況中,聚丙烯可為隨機聚合物,亦可為嵌段共聚物,亦可為接枝聚合物。惟聚丙烯為共聚物的情況下,係以聚丙烯所包含之源自丙烯之重複單元的含有率高者為佳,具體而言,以80重量%以上為佳,以85重量%以上為較佳。
作為含脂環結構聚合物之例,可列舉:(1)降烯(norbornene)系聚合物、(2)單環的環烯烴系聚合物、(3)環狀共軛二烯系聚合物、(4)乙烯基脂環烴系聚合物,以及(1)~(4)的氫化物等。其中,就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觀點而言,以降烯系聚合物及其氫化物為佳。
作為降烯系聚合物,可列舉例如:降烯單體的開環聚合物、降烯單體與能開環共聚之其他單體所形成的開環共聚物、及此些的氫化物;降烯單體的加成聚合物、降烯單體與能共聚之其他單體所形成的加成共聚物等。其中,就透明性的觀點而言,尤以降烯單體之開環聚合物的氫化物、或降烯單體與能開環共聚之其他單體所形成之開環共聚物的氫化物為佳。
[2.1.氫化嵌段共聚物[G]]
作為含脂環結構聚合物之一例,可列舉:包含2個以上之聚合物嵌段[D]與1個以上之聚合物嵌段[E]的氫化嵌段共聚物[G];前述聚合物嵌段[D]具有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前述聚合物嵌段[E]具有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或具有單元[I]及單元[II]之組合。
[2.1.1.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
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係具有下述結構的結構單元:將含環烴基化合物聚合,藉由此聚合所得之單元若具有不飽和鍵則進一步氫化其不飽和鍵所得之結構。惟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只要具有該結構,則亦可包含以任意製造方法所得之單元。
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以藉由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聚合所得之結構單元為佳。更具體而言,其係具有「將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聚合,再將其不飽和鍵氫化所得之結構」的結構單元(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惟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只要具有該結構,則亦可包含以任意製造方法所得之單元。
相同地,本案中有時將具有「例如使苯乙烯聚合且將其不飽和鍵氫化所得之結構」的結構單元稱為苯乙烯氫化物單元。苯乙烯氫化物單元只要具有該結構,則亦可包含以任意製造方法所得之單元。
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之例,可列舉由以下結構式(1)所表示的結構單元。
[化1](1)
結構式(1)中,RC 表示脂環烴基。舉RC 之例時,可列舉環己基等環己基類;十氫萘基類等。
結構式(1)中,R1 、R2 及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鏈烴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羥基、酯基、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矽基或是以極性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羥基、酯基、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矽基)取代的鏈烴基。其中,作為R1 、R2 及R3 ,就耐熱性、低雙折射性及機械強度等觀點而言,以氫原子及碳原子數1~6個的鏈烴基為佳。作為鏈烴基,以飽和烴基為佳,以烷基為較佳。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的較佳具體例,可列舉以下式(1-1)表示的結構單元。以式(1-1)表示的結構單元為苯乙烯氫化物單元。
[化2](1-1)
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的例示物中具有立體異構物者,亦可使用其任一立體異構物。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可僅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例組合2種以上使用。
[2.1.2.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
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係具有下述結構的結構單元:將鏈烴化合物聚合,藉由此聚合所得之單元若具有不飽和鍵則進一步氫化其不飽和鍵氫化所得之結構。惟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只要具有該結構,則亦可包含以任意製造方法所得之單元。
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以藉由二烯化合物之聚合所得之結構單元為佳。更具體而言,其係具有「將二烯化合物聚合,藉由此聚合所得之單元若具有不飽和鍵則進一步將其不飽和鍵氫化所得之結構」的結構單元(二烯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惟二烯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只要具有該結構,則亦可包含以任意製造方法所得之單元。
相同地,本案中有時亦將具有「例如使異戊二烯聚合再將其不飽和鍵氫化所得之結構」的結構單元稱為異戊二烯氫化物單元。異戊二烯氫化物單元只要具有該結構,則亦可包含以任意製造方法所得之單元。
二烯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以藉由共軛二烯化合物之聚合所得之結構單元為佳。更具體而言,係以具有「將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等共軛二烯化合物聚合,再將其不飽和鍵氫化所得之結構」為佳。作為其例,可列舉下述以結構式(2)表示的結構單元,及以結構式(3)表示的結構單元。
[化3](2)
結構式(2)中,R4 ~R9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鏈烴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羥基、酯基、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矽基或是以極性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羥基、酯基、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矽基)取代的鏈烴基。其中,作為R4 ~R9 ,就耐熱性、低雙折射性及機械強度等觀點而言,以氫原子及碳原子數1~6個的鏈烴基為佳。作為鏈烴基,以飽和烴基為佳,以烷基為較佳。
[化4](3)
結構式(3)中,R10 ~R15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鏈烴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羥基、酯基、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矽基或是以極性基(鹵素原子、烷氧基、羥基、酯基、氰基、醯胺基、醯亞胺基、矽基)取代的鏈烴基。其中,作為R10 ~R15 ,就耐熱性、低雙折射性及機械強度等觀點而言,以氫原子及碳原子數1~6個的鏈烴基為佳。作為鏈烴基,以飽和烴基為佳,以烷基為較佳。
作為二烯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的較佳具體例,可列舉下式(2-1)~(2-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式(2-1)~(2-3)所表示的結構單元為異戊二烯氫化物單元。
[化5](2-1)(2-2)(2-3)
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的例示物中具有立體異構物者,亦可使用其任一立體異構物。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可僅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例組合2種以上使用。
[2.1.3.氫化嵌段共聚物[G]的詳細內容]
氫化嵌段共聚物[G],以具有三嵌段分子結構為佳,其係在每1分子中具有1個嵌段[E],及在每1分子中具有2個嵌段[D],前述2個嵌段[D]連結於嵌段[E]的兩端。亦即,氫化嵌段共聚物[G]係以包含下述的三嵌段共聚物為佳:在每1分子中具有1個嵌段[E];在每1分子具有1個嵌段[D1],其與嵌段[E]的一端連結,且具有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及每1分子具有1個嵌段[D2],其與嵌段[E]的另一端連結,且具有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
作為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氫化嵌段共聚物[G]中,就容易得到具有較佳特性之含孔層的觀點而言,嵌段[D1]及嵌段[D2]的總和與嵌段[E]的重量比(D1+D2)/E係以落入在特定的範圍內為佳。具體而言,重量比(D1+D2)/E以45/55以上為佳,以50/50以上為較佳,且以89/11以下為佳,以86/14以下為較佳。
並且,作為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氫化嵌段共聚物[G]中,就容易得到具有較佳特性的含孔層的觀點而言,以嵌段[D1]與嵌段[D2]的重量比D1/D2落在特定的範圍內為佳。具體而言,重量比D1/D2以1以上為佳,以3以上為較佳,以5以上為尤佳,且以15以下為佳,以14以下為較佳,以13以下為尤佳。
氫化嵌段共聚物[G]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以50000以上為佳,以55000以上為較佳,以60000以上為尤佳;且以85000以下為佳,以80000以下為較佳,以75000以下為尤佳。藉由使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前述範圍內,可容易得到具有較佳特性的含孔層。
氫化嵌段共聚物[G]之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量平均分子量(Mn))以2.0以下為佳,以1.7以下為較佳,以1.5以下為尤佳,且以1.0以上為佳。藉由使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前述範圍內,可降低聚合物黏度並提高成形性。
氫化嵌段共聚物[G]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n,得藉由以四氫呋喃作為溶媒的凝膠層析法,作為聚苯乙烯換算的值以進行測量。
嵌段[D1]及嵌段[D2],以分別獨立地僅由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而成為佳,但除了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以外得包含任意單元。作為任意結構單元之例,可列舉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以外的以乙烯基化合物為基準的結構單元。嵌段[D]中的任意結構單元的含有率,以10重量%以下為佳,以5重量%以下為較佳,以1重量%以下為尤佳。
嵌段[E]以僅由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而成為佳,或以僅由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及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而成為佳,但除了單元[I]及[II]以外得包含任意單元。作為任意結構單元之例,可列舉單元[I]及[II]以外的以乙烯基化合物為基準的結構單元。嵌段[E]中的任意結構單元的含有率,以10重量%以下為佳,以5重量%以下為較佳,以1重量%以下為尤佳。
嵌段[E]具備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及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的情況,嵌段[E]中的單元[I]及[II]的重量比[I]/[II],以0.1以上為佳,以0.2以上為較佳,以0.3以上為尤佳,且以1.5以下為佳,以1.4以下為較佳,以1.3以下為尤佳。
並且,氫化嵌段共聚物[G]之分子中,單元[I]及[II]之重量比[I]/[II],以70/30以上為佳,以72/28以上為較佳,以74/26以上為尤佳,且以89/11以下為佳,以85/15以下為較佳,以83/17以下為尤佳。藉由使單元[I]及[II]的比例在前述範圍內,可容易得到具有較佳特性的含孔層。
氫化嵌段共聚物[G]的製造方法並未特別受限,得採用任意的製造方法。氫化嵌段共聚物[G]得藉由例如下述方法製造:準備與含環烴基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及鏈烴化合物氫化物單元[II]對應的單體,使此些聚合,再氫化所得之聚合物[F]。具體的製造方法,得例如適當組合國際專利公開第WO2016/152871號所記載之方法及其他已知方法而實施。氫化反應中的氫化率通常為90%以上,以95%以上為佳,以97%以上為較佳。藉由提高氫化率,可提高氫化嵌段共聚物[G]的低雙折射性及熱穩定性等。氫化率可藉由1 H-NMR進行測量。
[2.2.構成含孔層的樹脂之特性等]
構成含孔層的樹脂中,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凝膠層析法測量之聚苯乙烯換算或聚異戊二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通常為5,000以上,以10,000以上為佳,以15,000以上為較佳,且通常為50,000以下,以45,000以下為佳,以40,000以下為較佳。
構成含孔層的樹脂,亦可視需求而含有聚合物以外的任意成分。任意成分之例,可列舉: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熱穩定劑、光穩定劑、抗靜電劑、分散劑、氯捕獲劑、阻燃劑、結晶化核劑、強化劑、抗結塊劑、防霧化劑、離型劑、顔料、有機或無機的填充劑、中和劑、潤滑劑、分解劑、金屬鈍化劑、抗污劑及抗菌劑。
紫外線吸收劑之例,可列舉:氧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水楊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丙烯腈系紫外線吸收劑、三(triazine)系化合物、鎳錯鹽系化合物,及無機粉體。紫外線吸收劑的較佳例,可列舉: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三級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4-二-三級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尤為合適之例,可列舉: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
構成含孔層之樹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情況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在樹脂每100重量%中以0.5~5重量%為佳。
構成含孔層的樹脂,係以非晶性樹脂為佳。藉由採用非晶性樹脂,即使所採用之樹脂非為折射率極低的樹脂,亦可得到良好的視角放大的效果。
樹脂之結晶性的判定,得使用示差掃描熱析儀(DSC)進行。具體而言,針對作為判定結晶性之對象的樹脂,得使用示差掃描熱析儀(DSC),依照JIS K7121,以10℃/分鐘的升溫速度(升溫模式)進行分析。在此分析中,於存在吸熱峰值的情況得判定為結晶性樹脂。
構成含孔層的樹脂,其拉伸伸長率係以在特定值以下為佳。具體而言,係將測量對象物之樹脂形成為單層20 μm的薄膜,再沖壓成啞鈴狀的試片,針對前述試片,以ISO527-3(試驗速度:50 mm/min)進行測量,所測量的拉伸伸長率在特定值以下為佳。此拉伸伸長率以6%以下為佳,以4%以下為較佳。拉伸伸長率的下限並未特別限定,但得例如為0.3%以上。藉由採用這種呈現低拉伸伸長率的樹脂,可容易進行作為含孔部之裂紋的形成。
[3.含孔層的特性等]
含孔層,其折射率為1.53以下,且以1.51以下為佳。藉由將含孔層的折射率定在前述特定值以下,可提高因含孔層所致之視角放大的效果,而可得到本發明之有效的效果。折射率的下限並未特別受限,但得定為例如1.48以上。
本案所指的含孔層之折射率,係構成含孔層的材料之未具有含孔部之處的折射率。視角放大薄膜中的含孔層之折射率的測量,得在藉由例如加熱加壓而使含孔層的孔洞消失之後,藉由以適當的測量裝置測量該層之折射率而進行。具體而言,在適當的溫度下,對視角放大薄膜加壓到至少一部分之區域中的孔洞消失而變成透明,之後測量該區域的折射率。適於加壓的溫度,為構成含孔層之樹脂的Tg以上或Tm以上,且得定為該樹脂之(Tg+10)℃以下或(Tm+10)℃以下的溫度。作為測量裝置,得使用例如棱鏡耦合器等折射率/膜厚測量裝置。
在含孔層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情況下,其折射率為(nx+ny)/2。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可僅含有1層含孔層,亦可具有2層以上。本發明的視角放大薄膜在具有2層以上之含孔層的情況,得使用上述例示的材料作為構成各樹脂層的材料。
含孔層之厚度,係以4 μm以上為佳,以8 μm以上為較佳,且以90 μm以下為佳,以60 μm以下為較佳。在視角放大薄膜具備2層以上之含孔層的情況下,含孔層的總厚度係以在此範圍為佳。藉由使含孔層之厚度在此範圍內,可容易構成具有本發明之效果的含孔層。
[4.含孔層以外的樹脂層]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可僅具備含孔層作為樹脂層,亦可組合而具備含孔層與非含孔層的任意樹脂層。藉由組合含孔層與其以外之樹脂層,可構成有用的視角放大薄膜。
作為此任意樹脂層之一例,可列舉強度高於含孔層的補強層。因為含孔層含有孔洞導致強度變低,此時藉由設置此補強層,可得到兼具光學性能與強度的視角放大薄膜。
作為任意樹脂層的另一例,可列舉設於含孔層的正面及背面之其中一者或二者的保護層。因為含孔層含有孔洞,導致其表面具有凹凸,此時藉由設置前述保護層,可得到兼具光學性能與表面平滑性的視角放大薄膜。保護層亦可為更具有作為上述補強層之功能者。舉例而言,得將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定為具有表層/核心層/表層的2種3層之層狀構成者,得將核心層定為含孔層,得將表層定為具有作為補強層及/或保護層之功能的層體。
作為任意樹脂層的再一例,可列舉用以使視角放大薄膜與其他零件之接合性提升的易接合層。
在本發明的視角放大薄膜具有含孔層以外之樹脂層的情況下,構成此層的樹脂並未特別受限,得適當選擇具有預期特性的任意材料。舉例而言,作為構成補強層及保護層的樹脂,得在上述構成含孔層之樹脂的例示中適當選擇具有預期特性者。
視角放大薄膜的厚度,係以5 μm以上為佳,以10 μm以上為較佳,以20 μm以上為更佳。關於上限並未特別受限,但以100 μm以下為佳,以70 μm以下為較佳,以40 μm以下為更佳。
[5.含孔部]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中的含孔層,係具備多個互相約略平行的含孔部,而含孔部含有孔洞。
圖1係示意揭示視角放大薄膜之一例的俯視圖。圖1之例中,長條狀的視角放大薄膜1,僅由一層含孔層而成,具備多個相互平行的直線狀含孔部20。圖1中含孔部20分別圖示為一條細線,但含孔部20係具有幅寬及深度的區域,其中具備有多個孔洞(圖1中未圖示)。圖1之例中,含孔部20的縱向方向,係與視角放大薄膜1之TD方向平行的方向。
因為含孔部含有孔洞,故入射含孔部的光受到散射。並且,因為含有孔洞,含孔部的折射率呈現與含孔層中未形成含孔部之處相異的折射率。其結果,得擴大光散射方向的角度。雖未侷限於特定的理論,但其被認為是因為光往如此大範圍散射而達成視角的放大。
含孔部所含的孔洞,可在視角放大薄膜的厚度方向上貫通,亦可未貫通。即使在任一情況下,含孔部因為含有孔洞,而成為在視角放大薄膜之厚度方向上具有深度的結構。各含孔部通常具有多個孔洞,但含孔部之結構不限於此,亦可由單一裂縫狀的孔而成。含孔部的深度,可為含孔層的整個厚度方向,亦可僅為其一部分。
多個含孔部係設置為互相約略平行。所謂的含孔部互相「約略平行」,係在可得到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相互形成的角度亦可為超過0°的角度。具體而言,亦可具有以±40°以內為佳且以±30°以內為較佳的誤差。相互「約略平行」的含孔部,因為得具有這樣的角度關係,故在含孔層中,多個含孔部亦可具有相互交差之處。
各含孔部通常具有為略直線狀。所謂的含孔部之形狀為「略直線狀」,在可得到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包含具有褶曲的情況。
並且,就容易形成含孔部的觀點而言,含孔部的縱向方向,較佳係與視角放大薄膜之TD方向約略平行(與MD方向約略垂直)。此情況中,如圖1揭示之一例,從視角放大薄膜1一端部至與該端部反向的另一端部,無形成為直線狀的必要。
相鄰之含孔部的間隔P可為固定,亦可為隨機。舉例而言,圖1所揭示的例中,相鄰之含孔部20的間隔P並非固定而成為隨機的間隔。就可得到較高的視角放大效果的觀點而言,含孔部的間隔以隨機為佳。
相鄰之含孔部的間隔P並未特別受限,但就抑制摩爾紋(moiré)波狀之干涉等現象而得到良好顯示畫面品質等觀點而言,以狹窄的間隔為佳。關於此間隔P,具體以50 μm以下為佳,以30 μm以下為較佳,以5 μm以下為更佳。在間隔P為隨機的情況下,視角放大薄膜中之間隔P的最大值,以該上限以下為佳。此外,前述間隔P的下限並未特別受限,但得定為0.5 μm以上。
較佳態樣中,視角放大薄膜所具備的多個含孔部,其一部分或全部係由裂紋而成。就容易形成含孔部的觀點而言,含孔部以由裂紋而成為佳。
裂紋係指形成於薄膜中之略直線狀的裂縫。裂紋通常具有形成於此裂縫之間的原纖維(fibril)與形成於其間的作為孔洞的隙(void)。原纖維係指構成樹脂之分子因纖維化而得到的纖維。
圖2係揭示裂紋結構之一例的放大示意圖。圖2中,裂紋21具有多個細長原纖維211以及存在於其間的隙212。原纖維211通常係在與作為含孔部之裂紋的縱向方向約略正交的方向上延長而存在。藉由對薄膜進行裂紋加工,得形成具有這種結構的裂紋。對薄膜進行裂紋加工以對薄膜施加壓力,藉此可使薄膜形成裂縫,進一步在裂縫的間隙內使構成樹脂之分子纖維化,可形成原纖維與其之間的隙。裂紋加工的詳細內容將於後敘述。
原纖維的直徑,通常為5 nm~50 nm,以10 nm~50 nm為佳,以10 nm~40 nm為較佳,以20 nm~40 nm為更佳。裂紋中的隙的直徑通常為5 nm~45 nm,以10 nm~30 nm為佳。由裂紋形成含孔部的情況中,此裂紋的幅寬通常為20 nm~800 nm,以30 nm~600 nm為佳,以40 nm~300 nm為較佳。裂紋高度通常為0.3 μm~50 μm,以0.4 μm~30 μm為佳,以0.5 μm~20 μm為較佳。此處原纖維的直徑、隙的直徑及裂紋的幅寬、裂紋高度的值為平均值,具體而言,得藉由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有裂紋的任意3處,測量原纖維與隙的大小而求得。
[6.視角放大薄膜的形狀、物性等]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可為長條狀薄膜,亦可為單片薄膜。通常就提高製造效率的觀點而言,係將視角放大薄膜製作成長條狀薄膜。並且,製造單片視角放大薄膜的情況中,得藉由將長條狀的視角放大薄膜裁切成預期的形狀來製造單片的視角放大薄膜。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可為光學各向異性小而實質上光學各向同性的薄膜,亦可為光學各向異性的薄膜。視角放大薄膜為光學各向異性的情況中,此各向異性可起因於含孔層,可起因於含孔層以外的層體,亦可起因於前述二者。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為光學各向異性薄膜的情況中,其面內遲滯Re以360 nm以下為佳,以330 nm以下為較佳,以300 nm以下為更佳。關於下限並未特別受限,但以10 nm以上為佳,以20 nm以上為較佳,以30 nm以上為更佳。並且,厚度方向的遲滯Rth以400 nm以下為佳,以350 nm以下為較佳,以300 nm以下為更佳。關於下限並未特別受限,以10 nm以上為佳,以20 nm以上為較佳,以30 nm以上為更佳。
視角放大薄膜的全光線穿透率以70%以上為佳,以80%以上為較佳。光線穿透率得依照JIS K0115,使用分光光度計(日本分光(股)公司製,紫外線可見光近紅外線分光光度計「V-570」)進行測量。
[7.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得以習知方法等任意方法製造。舉例而言,在製造用以提供於含孔部之形成的薄膜之後,於該薄膜之一以上的層形成含孔部,藉此得製造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本案中有將這種用以提供於含孔部之形成的薄膜稱為「材料薄膜」的情況。
[7.1.材料薄膜的製造]
材料薄膜之層體結構並未特別受限,其得作為適用於預期之視角放大薄膜之層體構成的層體構成。舉例而言,得作為包含「成為含孔層的層體」與「成為其以外之樹脂層的層體」的層體構成。更具體而言,將「得藉由裂紋加工而成為含孔層的層體」與「即使藉由此裂紋加工亦不產生裂紋的層體」組合,得構成材料薄膜,所述材料薄膜用以得到具備含孔層與其以外之樹脂層的視角放大薄膜。
作為材料薄膜之製造方法之例,可列舉:射出成形法、擠製成形法、加壓成形法、充氣成形法、吹製成形法、壓延成形法、鑄塑成形法及壓縮成形法。
在製造材料薄膜時之熔融樹脂溫度等條件,可視材料薄膜的種類而適當變更,可在習知條件下進行。
材料薄膜具備2層以上之樹脂層的情況,作為材料薄膜之製造方法之例,可列舉:共擠製T字模法,共擠製充氣法、共擠製層壓法、乾式層壓、共澆鑄法及塗布成形法。
材料薄膜可為未受延伸的未延伸薄膜,亦可為已受延伸的延伸薄膜。一般而言,延伸薄膜的拉伸伸長率小,較容易形成裂紋。因此,將以例如某材料形成之延伸薄膜與以相同材料形成之未延伸薄膜貼合,以作為多層材料薄膜,藉由對此實施裂紋加工,可僅在延伸薄膜中發現裂紋。用以得到延伸薄膜的延伸方法,可採用單軸延伸及雙軸延伸的任一者,但以雙軸延伸為佳。其中,合適的實施型態,係在材料薄膜的TD方向上之延伸倍率為較高的雙軸延伸。
可使用習知的延伸裝置進行延伸。延伸裝置之例,可列舉:縱向單軸延伸機、拉幅延伸機、氣泡延伸機以及輥延伸機。
延伸溫度係以(Tg−30℃)以上為佳,以(Tg−10℃)以上為較佳,且以(Tg+60℃)以下為佳,以(Tg+50℃)以下為較佳。於此所謂的「Tg」表示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
延伸倍率以1.2倍~5倍為佳,以1.5倍~4倍為較佳,以2倍~3倍為更佳。如雙軸延伸在相異的多個方向上進行延伸的情況中,各延伸方向中的延伸倍率之乘積所表示的總延伸倍率係以落在前述範圍內為佳。
[7.2.含孔部的形成]
製造材料薄膜之後,藉由在材料薄膜的面上形成含孔部,得製造視角放大薄膜。
作為形成含孔部的具體方法之例,可列舉裂紋加工。藉由進行裂紋加工,可有效率地製造含孔部由裂紋而成的視角放大薄膜。
裂紋加工可以習知方法等任意方法進行。作為裂紋加工之例,可列舉:日本專利公開第H6-82607號公報、日本專利公開第H7-146403號公報、日本專利公開第H9-166702號公報、日本專利公開第H9-281306號公報、WO2007/046467號、日本專利公開第2006-313262號公報、日本專利公開第2009-298100號公報及日本專利公開第2012-167159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
參照圖3及圖4說明裂紋加工的具體例。圖3係示意揭示裂紋加工裝置之一例的立體圖,圖4係將圖3的刀片附近放大以示意揭示的側視圖。圖4係從TD方向觀察裝置。
圖3之例中,裂紋加工裝置100具備導出輥41、運送輥42及43以及刀片30。刀片30具備在與TD方向平行之方向上延伸的刀刃30E。
裂紋加工裝置100的操作中,從導出輥41在箭號A11方向上被運送的材料薄膜10,係在被推壓於刀片30之刀刃30E的狀態下被運送輥42及43所支持,而進行運送。藉此可對材料薄膜10施加壓力。其結果,可在材料薄膜10的表面產生因加壓所致的變形,形成在與TD方向約略平行之方向上延長的含孔部20,而製造視角放大薄膜1。
裂紋加工中,得將刀片30接觸於材料薄膜10的角度適當調整為可形成預期裂紋的角度。該角度在圖3及圖4之例中,係表示為在從刀刃30E的延伸方向觀察下之刀片30的中心線30C與材料薄膜10之下游側表面所夾的角度θ。角度θ以10°~60°為佳,以15°~50°為較佳,以20°~40°為更佳。
將刀片抵靠於材料薄膜時之材料薄膜的張力,得適當調整為可形成預期裂紋的值。該張力係以100 N/m~1000 N/m為佳,以300 N/m~800 N/m為較佳。
對材料薄膜實施延伸處理的情況中,裂紋加工可在材料薄膜的延伸處理前進行,亦可與延伸處理同時進行。
在使用具備2層以上樹脂層的材料薄膜作為材料薄膜並對此材料薄膜進行裂紋加工的情況中,有2層以上的樹脂層皆產生裂紋的情況,亦有僅一部分樹脂層產生裂紋的情況。再者,僅一部分樹脂層產生裂紋的情況中,亦具有於最表面層產生裂紋的情況,亦具有內側層產生裂紋的情況。舉例而言,對於「由拉伸伸長率較小的脆性材質之核心層與其正面及背面之較柔軟材質之表層而成」的材料薄膜進行裂紋加工的情況,得僅於核心層產生裂紋。此種薄膜亦得用作為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
[8.視角放大薄膜的用途:偏光板]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得使用於使液晶顯示裝置之視角放大的用途。惟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的功能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除了作為視角放大薄膜的功能以外,亦可合併發揮其以外的功能。作為此視角放大薄膜以外之功能之例,可列舉:作為保護薄膜的功能、作為相位差薄膜的功能以及作為光學補償薄膜的功能。特別如以下所述,得以使用為合併發揮作為偏光板中之偏光板保護薄膜之功能者為佳。
本發明之偏光板具備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與偏光件。本發明之偏光板中,視角放大薄膜亦得發揮作為偏光板保護薄膜的功能。此偏光板得例如藉由將偏光件與視角放大薄膜貼合而製造。本發明之偏光板中,偏光件與視角放大薄膜可不透過接合層而直接貼合,亦可透過由接合劑形成之接合層貼合。再者,在偏光件與視角放大薄膜之間亦可更夾有其他保護薄膜。
視角放大薄膜在僅其中一表面具有含孔部的情況下,該表面可位於偏光件側,亦可位於與偏光件相反的一側。
本發明之偏光板,可僅在偏光件的其中一面具備視角放大薄膜,亦可於雙面皆具備視角放大薄膜。在僅於偏光件之其中一面具備視角放大薄膜的情況中,偏光板得在偏光件的另一面具備「有作為保護薄膜之功能且為視角放大薄膜以外的」任意薄膜。
本發明之偏光板中,視角放大薄膜得直接接觸於偏光件。或本發明之偏光板,亦可更具有介於視角放大薄膜與偏光件之間的其他層。視角放大薄膜直接接觸於偏光件或僅中介接合劑層而接觸的情況下,視角放大薄膜在偏光板中得具有作為保護偏光件之保護薄膜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發明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得為「即使僅在既有的液晶顯示裝置上追加視角放大薄膜」的構成。具體而言,相較於觀看側偏光件,更在觀看側具備保護薄膜等各種構成要件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上載置視角放大薄膜,藉此組合觀看側偏光件與視角放大薄膜,得構成本發明之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將本發明之偏光板使用於後述VA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下,以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平行於偏光件之吸收軸為佳。藉此,可放大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角。
並且,將本發明之偏光板使用於後述TN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下,從傾斜方向觀看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與含孔部之縱向方向所夾角度以垂直為佳。藉此可放大TN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角。
舉例而言,偏光件得藉由使聚乙烯醇薄膜吸附碘或雙色性染料後,於硼酸浴中進行單軸延伸,而得製造偏光件。並且舉例而言,亦得藉由下述方式製造:使聚乙烯醇薄膜吸附碘或雙色性染料並進行延伸,更將分子鏈中的聚乙烯醇單元的一部分改質為聚伸乙烯基(polyvinylene)單元。再者,作為偏光件,亦可使用例如:格柵偏光件、多層偏光件、膽固醇液晶偏光件等,具有將偏光分離成反射光與穿透光之功能的偏光件。其中,以含有聚乙烯醇的偏光件為佳。偏光件的偏光度以98%以上為佳,以99%以上為較佳。偏光件的平均厚度以5 μm~80 μm為佳。
作為用以接合偏光件與視角放大薄膜的接合劑,得使用在光學上透明的任意接合劑。接合劑之例,可列舉:水性接合劑、溶劑型接合劑、雙液硬化型接合劑、紫外線硬化型接合劑及感壓性接合劑。其中,以水性接合劑為佳,以聚乙烯醇系的水性接合劑為較佳。並且,接合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任意比例組合2種以上使用。
接合層的平均厚度,以0.05 μm以上為佳,以0.1 μm以上為較佳,且以5 μm以下為佳,以1 μm以下為較佳。
貼合視角放大薄膜與偏光件的方法並無限制,但以例如於偏光件的一面視需求塗布接合劑後,使用輥層壓機使偏光件與視角放大薄膜貼合,再視需求進行乾燥的方法為佳。乾燥時間及乾燥溫度視接合劑的種類適當選擇。
[9.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及本發明之偏光板得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構成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單元,可使用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面內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等習知者,但就有效放大視角的觀點而言,以TN模式及VA模式為佳。
[9.1.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或本發明之偏光板係以使用於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佳。
本發明之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從觀看側依序具備本發明之偏光板及TN模式的液晶單元,偏光板係配置為此視角放大薄膜側的面成為觀看側,從傾斜方向觀看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與含孔部之縱向方向所夾角度為垂直。此處所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係設置除了不具有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以外其餘與本發明之偏光板具有相同構成之偏光板以代替本發明之偏光板,在進行觀察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
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在與TN模式之液晶單元的觀看側相反的一側具備偏光板及光源。作為配置於與觀看側相反之一側的偏光板,可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亦可使用習知的偏光板等本發明之偏光板以外的偏光板。並且,作為光源,得使用習知光源等任意光源。
所謂觀看側,係指在使用液晶顯示裝置時,顯示影像之觀察者所在的一側。
通常而言,操作液晶顯示裝置使其從黑顯示開始逐漸提升明度而成為白顯示的情況中,顯示畫面的輝度亦逐漸上升。例如,以使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顯示8位元灰階(以黑顯示為0,白顯示為255,中間階調則以0至255的值表現)的方式進行操作的情況中,隨著使色階從0上升至255,顯示畫面的輝度亦上升。然而,根據觀察方向進行使明度逐漸上升的操作時,具有顯示畫面之輝度反而下降的情況。如此使顯示裝置所顯示之明度上升或下降的操作與實際顯示畫面之輝度的上升或下降不一致的情況,則稱為「階調反轉」。在從傾斜方向觀看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時,有時會在某方位角度可觀察到階調反轉。本發明之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藉由使在從傾斜方向觀看顯示畫面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與含孔部的縱向方向所夾角度垂直,可降低這樣的階調反轉,而放大視角。
階調反轉之方位角度並不限於單一方向,亦具有雙向或展開某程度之角度範圍的情況。此情況中,得定義其中最欲放大視角的方向,再將含孔部的縱向方向設定為與該方向垂直的方向。
本發明之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得以使用偏光件之吸收軸與含孔部之縱向方向所夾角度為45°者作為本發明之偏光板為佳。通常的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具有矩形顯示畫面,在「顯示畫面直立於略垂直方向,令矩形之縱向方向成為水平方向,令短邊方向成為略垂直方向」的狀態下受到使用之物)中,從下側觀察時觀察到階調反轉的情況較多。並且,通常的TN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偏光件之吸收軸與顯示畫面水平方向所夾角度大多為45°。因此,使用偏光件之吸收軸與含孔部之縱向方向所夾角度為45°者作為本發明之偏光板的情況中,因為容易進行「偏光件之吸收軸與顯示畫面水平方向所夾角度為45°且含孔部之縱向方向與顯示畫面水平方向所夾角度為平行」的配置,故可輕易放大TN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角。
[9.2.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
並且,本發明之視角放大薄膜或本發明之偏光板,係以使用於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佳。
本發明之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從觀看側依序具備本發明之偏光板及VA模式的液晶單元,偏光板係配置成此視角放大薄膜側之面成為觀看側。
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通常在與VA模式的液晶單元之觀看側相反的一側具備偏光板及光源。作為配置於與觀看側相反之一側的偏光板,可使用本發明之偏光板,亦可使用習知偏光板等本發明之偏光板以外的偏光板。並且,作為光源,得使用習知光源等任意光源。
本發明之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得以使用含孔部之縱向方向平行於或垂直於偏光件之吸收軸者作為本發明之偏光板為佳。在通常的液晶顯示裝置中配置這種偏光板的情況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與顯示畫面之縱向方向的關係以平行或垂直為佳。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得定為垂直於「要求放大視角之方位角方向」的方向。舉例而言,具有矩形之顯示畫面的顯示裝置中,要求放大其縱向方向上的視角的情況中,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以配置成與其短邊方向平行的方向為佳。含孔部的縱向方向,通常得定為平行於或垂直於偏光件的吸收軸的方向。藉由這樣的配置,可放大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角。
[實施例]
以下揭示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以下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與其均等範圍的範圍內,得任意地變更而實施。
在以下說明中,若無特別說明,表示量的「%」及「份」,係以重量為基準。若無特別說明,以下操作係在常溫常壓大氣中進行。
[評價方法]
(含孔層的折射率)
以構成含孔層的樹脂的Tg或Tm以上且(Tg+20)℃以下或(Tm+20)℃以下的適當溫度,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加壓至裂紋消失而變成透明,於其之後測量含孔層的折射率。使用折射率/膜厚測量裝置(AIRIX公司製之「Prism coupler Model 2010/M」)作為折射率的測量裝置。
(結晶性的判定)
對於結晶性的判定對象物,使用示差掃描熱析儀(DSC),依照JIS K7121,以10℃/分鐘的升溫速度(升溫模式)進行分析,於存在吸熱峰值的情況下,判定為結晶性樹脂。
(拉伸伸長率)
準備測量對象物之樹脂之單層厚度為20 μm的薄膜。除了實施例1以外,直接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之厚度20 mm之用於核心層的薄膜。實施例1中,取得與所使用之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相同材質且厚度20 μm的製品。將薄膜沖壓為啞鈴狀,以作為試片。對此,以ISO527-3(試驗速度:50 mm/min)測量拉伸伸長率。
(白輝度、對比度以及Δγ)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液晶顯示裝置,測量白輝度、對比度及Δγ。
測量時,係使用光譜儀(TOPCON公司製,商品名「SR-LEDW」)。白輝度及對比度,係從顯示裝置的正面方向(極角0°)進行測量。測量時,照射於裝置顯示面之光線的照度為0勒克斯。求得白顯示時的輝度以作為白輝度(單元:cd/m2 )。並且,求得(白顯示時的輝度)/(黑顯示時的輝度)的比以作為對比度。高白輝度表示輝度良好。高對比度表示對比度良好。低Δγ表示視角特性良好。
並且,顯示256階調的灰階中的0(黑)~255(白)的各階調的顏色,從正面方向及極角75°的方向觀察輝度。極角75°的方向的方位角,係作為與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垂直的顯示裝置面內方向。於實施例中定為與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垂直的顯示裝置面內方向,於比較例中定為對應於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面內方向。在各方向的觀察中,計算以灰階0中的輝度定為0%且以灰階255中的輝度定為100%的正規化輝度,求得灰階與正規化輝度的關係。灰階的各階調中,求得正面方向的正規化輝度與極角75°方向的正規化輝度之差的絕對值,得到此些值之中的最大值作為Δγ(%)。
[實施例1]
(1-1.材料薄膜)
準備幅寬300 mm、厚度15 μm的無延伸聚丙烯薄膜(FUTAMURA CHEMICAL(股)公司製)及厚度15 μm的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FUTAMURA CHEMICAL(股)公司製)。
以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作為判定對象物,在判定構成其之樹脂的結晶性時,為具有結晶性。
以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作為測量對象物測量拉伸伸長率時,拉伸伸長率為5%。
以熱層壓法使無延伸聚丙烯薄膜與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貼合,而得到材料薄膜。
(1-2.視角放大薄膜)
使用圖3及圖4中概略揭示的裝置進行視角放大薄膜的製作。在裝置中採用SUS製的刀片(刀片的尖端R=0.2 mm)作為刀片30。
將(1-1)中得到的材料薄膜配置成其無延伸聚丙烯薄膜側的面接觸於刀片30,將材料薄膜10抵靠於刀片30,在材料薄膜10的張力500 N/m之下,以50 mm/min的速度於箭號A11的方向上運送,以進行裂紋加工。
裂紋加工時,將刀片30之刀刃30E的方向定為材料薄膜的幅寬方向(TD方向)。將從刀刃30E的延長方向觀察的刀片30的中心線30C與材料薄膜10的下游側表面所夾角度θ定為20°。藉此,製造視角放大薄膜。
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在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側發現含孔部。此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20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的幅寬的平均值為300 nm,含孔部的深度的平均值為15 μm,原纖維直徑的平均值為20 nm。此些數值係選擇裂紋薄膜的任意3處,藉由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25 μm見方的面積而求得。
對於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測量身為其含孔層之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部分的折射率。
(1-3.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
在直線偏光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BenQ製,27吋,型號GW2760HS)的觀看側表面的偏光板上,貼合(1-2)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貼合時,以使觀看側偏光板中的偏光件的吸收軸與視角放大薄膜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所夾角度成為90°,且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平行於矩形顯示畫面的短邊方向的方式,調整此些方向。並且,視角放大薄膜的貼合,係以形成有含孔部之一側的面成為觀看側的方式進行。藉此,得到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
(1-4.評價)
對於(1-3)中所得之液晶顯示裝置,測量白輝度、對比度及Δγ。
[實施例2]
(2-1.嵌段共聚物[F1]的製造)
在充分乾燥並進行氮氣取代的具備攪拌裝置的不鏽鋼製反應器中,放入脫水環己烷256份、脫水苯乙烯25.0份及二正丁醚0.65份,於60℃攪拌的同時添加正丁基鋰(15%環己烷溶液)0.82份,以開始聚合反應。再者,於攪拌的同時於60℃下反應60分鐘。於此時間點的聚合轉化率為99.5%。反應溫度維持60℃至反應停止。
接下來,花費150分鐘,將由苯乙烯單體25份與異戊二烯單體25份而成的混合單體50份連續添加至反應溶液中,添加結束後就此持續攪拌20分鐘。此時間點的聚合轉化率為99.5%。之後,更加入脫水苯乙烯25.0份,攪拌60分鐘。此時間點的聚合轉化率幾乎為100%。接下來,於反應液中加入異丙醇0.5份使反應停止,而得到包含嵌段共聚物[F1]的聚合反應溶液。所得之嵌段共聚物[F1]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8,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03。
(2-2.氫化嵌段共聚物[G1]的製造)
將(2-1)中所得之聚合反應溶液移送至具備攪拌裝置的耐壓反應器,添加且混合作為氫化觸媒的矽石—氧化鋁承載型鎳觸媒(E22U,鎳承載量60%;日揮化學工業公司製)4.0份及脫水環己烷350份。以氫氣取代反應器內部,更於攪拌溶液的同時供給氫氣,於溫度170℃且壓力4.5 MPa下進行氫化反應6小時。
氫化反應結束後,過濾反應溶液,以去除氫化觸媒。於濾液中,添加溶解有作為苯酚系抗氧化劑的肆[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新戊四酯(pentaerythrityl tetrakis[3-(3,5-di-t -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商品名「AO60」,ADEKA公司製)0.1份之二甲苯溶液1.0份,並使其溶解。
接下來,使用圓筒型濃縮乾燥器(日立製作所公司製,商品名「KONTRO」),於溫度260℃,壓力0.001 MPa以下處理上述溶液,從溶液中去除作為溶劑的環己烷、二甲苯及其他揮發成分,得到熔融樹脂。藉由具備連結於濃縮乾燥器且孔徑20 μm之不鏽鋼製燒結過濾器的聚合物過濾器(Fuji Filter公司製),於溫度260℃下將其過濾後,從模具將熔融聚合物擠製成條狀,進行冷卻,藉由造粒機而成形為顆粒。藉此,得到包含氫化嵌段共聚物[G1]的樹脂[G1]的顆粒。
所得之樹脂[G1]中的氫化嵌段共聚物[G1],係由St、源自苯乙烯之重複單元及源自異戊二烯之重複單元共存之嵌段(以下,適當稱為「St/Ip」)以及Ip而成的3元嵌段共聚物,各嵌段的重量比為St:St/Ip:St=25:25/25:25。該嵌段共聚物的Mw為59,000,Mw/Mn為1.05,氫化率幾乎為100%,熱軟化溫度Ts為110℃。
(2-3.嵌段共聚物[F2]的製造)
於具備攪拌裝置且內部以氮氣充分取代的反應器中,放入脫水環己烷270份、脫水苯乙烯75份及二正丁醚7.0份。於60℃攪拌整個容器的同時,加入正丁基鋰(15%環己烷溶液)5.6份,以開始聚合。接下來,於60℃攪拌整個容器60分鐘。將反應溫度維持於60℃至反應停止。
此時間點(聚合第1階段)的聚合轉化率為99.4%。
接下來,花費40分鐘,將脫水異戊二烯15份連續添加於反應液中,添加結束後就此持續攪拌30分鐘。此時間點(聚合第2階段)的聚合轉化率為99.8%。
之後,更花費30分鐘,將脫水苯乙烯10份連續添加於反應液中,添加結束後就此攪拌30分鐘。此時間點(聚合第3段階)的聚合轉化率幾乎為100%。
此處,藉由添加異丙醇1.0份使反應停止,得到包含[D1]—[E]—[D2]型的嵌段共聚物[F2]的聚合物溶液。所得之嵌段共聚物[F2]中,Mw[F2]=82,400,Mw/Mn為1.32,wA:wB=85:15。
(2-4.氫化嵌段共聚物[G2]的製造)
將(2-3)中所得之聚合物溶液移送至具備攪拌裝置的耐壓反應器,添加且混合作為氫化觸媒的矽藻土承載型鎳觸媒(商品名「E22U」,鎳承載量60%,日揮觸媒化成公司製)4.0份及脫水環己烷30份。以氫氣取代反應器內部,更於攪拌的同時供給氫氣,於溫度190℃且壓力4.5 MPa下,進行氫化反應6小時。
氫化反應所得之反應溶液中,包含氫化嵌段共聚物[G2]。氫化嵌段共聚物[G2]的Mw[G2]為71,8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30,氫化率幾乎為100%。
氫化反應結束後,過濾反應溶液以去除氫化觸媒後,添加溶解有身為苯酚系抗氧化劑的肆[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新戊四酯(pentaerythrityl tetrakis[3-(3,5-di-t -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商品名「AO60」,ADEKA公司製)0.3份的二甲苯溶液2.0份,並使其溶解。
接下來,使用圓筒型濃縮乾燥器(商品名「KONTRO」,日立製作所公司製),於溫度260℃,壓力0.001 MPa以下處理上述溶液,從溶液去除環己烷、二甲苯及其他的揮發成分,得到熔融的樹脂。從模具將其擠製為條狀,進行冷卻,藉由造粒機成形為顆粒。藉此,製造包含氫化嵌段共聚物[G2]的樹脂[G2]的顆粒95份。
所得之樹脂[G2]中的氫化嵌段共聚物[G2],其Mw[G2]=68,500,Mw/Mn=1.30,Ts=139℃。
以樹脂[G2]作為判定對象物判定結晶性時,為具有非晶性。
以樹脂[G2]作為測量對象物測量拉伸伸長率時,拉伸伸長率為4%。
(2-5.材料薄膜的製備)
成形具有表層/核心層/表層之2種3層之層體構成的多層薄膜作為材料薄膜。於成形時,係使用共擠製成形用的薄膜成形裝置。使用(2-2)中所得之樹脂[G1]作為表層的材料。使用(2-4)中所得之樹脂[G2]作為核心層的材料。
所得之材料薄膜,幅寬為300 mm,各表層的厚度為10 μm,核心層厚度為20 μm,材料薄膜整體的厚度為40 μm。
(2-6.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
使用圖3及圖4中概略揭示的裝置進行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在裝置中採用SUS製的刀片(刀片的尖端R=0.2 mm)作為刀片30。
將(2-5)中得到的材料薄膜配置成其中一面接觸於刀片30,將材料薄膜10抵靠於刀片30,於材料薄膜10的張力450 N/m之下,以50 mm/min的速度於箭號A11的方向上運送,以進行裂紋加工。
裂紋加工時,將刀片30的刀刃30E的方向定為材料薄膜的幅寬方向(TD方向)。將從刀刃30E的延長方向觀察的刀片30的中心線30C與材料薄膜10的下游側表面所夾角度θ定為20°。藉此,製造視角放大薄膜。
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於核心層中發現含孔部。此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1.2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的幅寬的平均值為250 nm,含孔部的深度的平均值為20 μm,原纖維的直徑的平均值為5 nm。此些數值係選擇裂紋薄膜的任意3處,藉由以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25 μm見方的面積而求得。
對於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測量其含孔層的折射率。因為含孔層為核心層,故在含孔層的折射率的測量中,係測量核心層的折射率。
(2-7.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
於直線偏光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與實施例1的(1-3)中所使用之物相同)的觀看側表面的偏光板,貼合於(2-6)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貼合時,以使觀看側偏光板中的偏光件之吸收軸與視角放大薄膜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所夾角度為90°,且含孔部之縱向方向平行於矩形之顯示畫面的短邊方向的方式,調整此些方向。藉此,得到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
(2-8.評價)
對於(2-7)中所得之液晶顯示裝置,測量白輝度、對比度及Δγ。
[實施例3]
除了下述變更點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相同的操作,得到液晶顯示裝置及其構成要件,並進行評價。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將SUS製的刀片從尖端R=0.2 mm變更為尖端R=0.5 mm。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將材料薄膜的張力由450 N/m變更為300 N/m。
實施例3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於核心層發現含孔部。前述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1.8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之幅寬的平均值為50 nm,含孔部之深度的平均值為20 μm,原纖維直徑的平均值為5 nm。在含孔層之折射率的測量中,係測量核心層的折射率。
[實施例4]
(4-1.材料薄膜的製備)
成形具有表層/核心層/表層之2種3層之層體構成的多層薄膜作為材料薄膜。於成形時,係使用共擠製成形用的薄膜成形裝置。作為表層的材料,係使用包含丙烯酸聚合物及橡膠粒子的丙烯酸樹脂(住友化學公司製之「HT55X」,玻璃轉移溫度108℃)。作為核心層的材料,係使用聚丙烯酸甲酯系聚合物樹脂(旭化成公司製,商品名「DELPET 80NH」,玻璃轉移溫度102℃)。
所得之材料薄膜,幅寬為300 mm,各表層的厚度為10 μm,核心層厚度為20 μm,材料薄膜整體的厚度為40 μm。
以聚丙烯酸甲酯系聚合物樹脂作為判定對象物判定結晶性時,為具有非晶性。
以聚丙烯酸甲酯系聚合物樹脂作為測量對象物測量拉伸伸長率時,拉伸伸長率為5%。
(4-2.視角放大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及評價)
除了下述變更點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的(2-6)~(2-8)相同的操作,得到液晶顯示裝置及其構成要件,且進行評價。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使用(4-1)中所得之材料薄膜代替(2-5)中所得之材料薄膜。
實施例4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於核心層發現含孔部。其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1.2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之幅寬的平均值為50 nm,含孔部之深度的平均值為19 μm,原纖維之直徑的平均值為5 nm。在含孔層的折射率的測量中,係測量核心層的折射率。
[實施例5]
(5-1.材料薄膜的製備)
成形具有表層/核心層/表層之2種3層之層體構成的多層薄膜以作為材料薄膜。於成形時,係使用共擠製成形用的薄膜成形裝置。作為表層的材料,係使用降烯系聚合物1(商品名:ZEONOR 1600,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製,玻璃轉移溫度163℃)。作為核心層的材料,係使用降烯系聚合物2(商品名:ZEONEX K26R,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製,玻璃轉移溫度143℃)。
所得之材料薄膜,幅寬為300 mm,各表層的厚度為10 μm,核心層厚度為20 μm,材料薄膜整體的厚度為40 μm。
以降烯系聚合物2(ZEONEX K26R)作為判定對象物判定結晶性時,為具有非晶性。
以降烯系聚合物2(ZEONEX K26R)作為測量對象物測量拉伸伸長率時,拉伸伸長率為2%。
(5-2.視角放大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及評價)
除了下述變更點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的(2-6)~(2-8)相同的操作,得到液晶顯示裝置及其構成要件,且進行評價。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使用(5-1)中所得之材料薄膜代替(2-5)中所得之材料薄膜。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將材料薄膜的張力從450 N/m變更為700 N/m。
實施例5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於核心層發現含孔部。其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1.5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之幅寬的平均值為45 nm,含孔部之深度的平均值為19 μm,原纖維之直徑的平均值為5 nm。在含孔層的折射率的測量中,係測量核心層的折射率。
[比較例1]
對於實施例1~5中液晶顯示裝置,測量白輝度、對比度及Δγ。
[比較例2]
(C2-1.材料薄膜的製備)
成形具有表層/核心層/表層之2種3層之層體構成的多層薄膜作為材料薄膜。於成形時,係使用共擠製成形用的薄膜成形裝置。作為表層的材料,係使用包含丙烯酸聚合物及橡膠粒子的丙烯酸樹脂(住友化學公司製之「HT55X」,玻璃轉移溫度108℃)。作為核心層的材料,係使用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樹脂(Nova Chemicals公司製之「Dylark D332」,玻璃轉移溫度128℃)。
所得之材料薄膜,幅寬為300 mm,各表層的厚度為10 μm,核心層厚度為20 μm,材料薄膜整體的厚度為40 μm。
以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樹脂作為判定對象物判定結晶性時,為具有非晶性。
以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樹脂作為測量對象物測量拉伸伸長率時,拉伸伸長率為2%。
(C2-2.視角放大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及評價)
除了下述變更點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的(2-6)~(2-8)相同的操作,得到液晶顯示裝置及其構成要件,且進行評價。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使用(C2-1)中所得之材料薄膜取代(2-5)中所得之材料薄膜。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使材料薄膜的張力由450 N/m變更為500 N/m。
比較例2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於核心層發現含孔部。其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1.2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之幅寬的平均值為50 nm,含孔部之深度的平均值為19 μm,原纖維之直徑的平均值為5 nm。在含孔層的折射率的測量中,係測量核心層的折射率。
[比較例3]
(C3-1.材料薄膜的製備)
成形具有表層/核心層/表層之2種3層之層體構成的多層薄膜作為材料薄膜。於成形時,係使用共擠製成形用的薄膜成形裝置。作為表層的材料,係使用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Panlite AD5503」,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玻璃轉移溫度142℃)。作為核心層的材料,係使用其他聚碳酸酯樹脂(商品名「IUPILON HL8004」,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股份有限公司製,玻璃轉移溫度136℃)。
所得之材料薄膜,幅寬為300 mm,各表層的厚度為10 μm,核心層厚度為20 μm,材料薄膜整體的厚度為40 μm。
以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樹脂作為判定對象物判定結晶性時,為具有非晶性。
以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樹脂作為測量對象物測量拉伸伸長率時,拉伸伸長率為2%。
(C3-2.視角放大薄膜及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及評價)
除了下述變更點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的(2-6)~(2-8)相同的操作,得到液晶顯示裝置及其構成要件,且進行評價。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使用(C3-1)中所得之材料薄膜代替(2-5)中所得之材料薄膜。 l (2-6)的視角放大薄膜的製造中,使材料薄膜的張力由450 N/m變更為700 N/m。
比較例3中所得之視角放大薄膜中,於核心層發現含孔部。其含孔部為略直線狀的裂紋,含孔部的縱向方向互相約略平行,其與薄膜的TD方向約略平行。含孔部的間隔P為1.5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各含孔部之幅寬的平均值為40 nm,含孔部之深度的平均值為19 μm,原纖維之直徑的平均值為5 nm。在含孔層的折射率的測量中,係測量核心層的折射率。
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結果彙整表示於表1。
[表1]
從表1示之結果明確得知,在使用「滿足本發明之折射率等要件的材料所構成的視角放大薄膜」的實施例中,可獲得對比度超過2000且Δγ為20以下之具有良好特性的液晶顯示裝置。
1‧‧‧視角放大薄膜
10‧‧‧薄膜
20‧‧‧含孔部
21‧‧‧裂紋(含孔部)
211‧‧‧原纖維
212‧‧‧隙
100‧‧‧裂紋加工裝置
30‧‧‧刀片
圖1係示意揭示視角放大薄膜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2係揭示裂紋之結構之一例的放大示意圖。 圖3係示意揭示裂紋加工裝置之一例的立體圖。 圖4係將圖3之刀片附近放大而示意揭示的側視圖。

Claims (12)

  1. 一種視角放大薄膜,其係用以放大視角的視角放大薄膜,該視角放大薄膜具備1層以上的樹脂層;該樹脂層的1層以上為含孔層;該含孔層具備互相約略平行的多個含孔部;該些含孔部含有孔洞;該含孔層其折射率為1.53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構成該含孔層的樹脂為非晶性樹脂。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其具備2層以上的該樹脂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相鄰的該些含孔部的間隔為50 μm以下的隨機間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更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該視角放大薄膜為偏光板保護薄膜。
  7. 如請求項1至6之任一項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其中該些含孔部包括裂紋(craze)。
  8. 一種偏光板,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7之任一項所述之視角放大薄膜與偏光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偏光板,其中該些含孔部的縱向方向平行於或垂直於該偏光件的吸收軸。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偏光板,其中該偏光件的吸收軸與該些含孔部之縱向方向的夾角為45°。
  11. 一種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從觀看側依序具備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偏光板及TN模式液晶單元的TN模式液晶顯示裝置,該偏光板係配置成該偏光板之該視角放大薄膜側的面為觀看側;從傾斜方向觀看顯示畫面時,階調反轉的方位角度與該些含孔部之縱向方向的夾角為垂直。
  12. 一種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從觀看側依序具備如請求項8或9所述之偏光板及VA模式液晶單元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該偏光板係配置成該偏光板之該視角放大薄膜側的面為觀看側。
TW106145414A 2016-12-28 2017-12-22 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8329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5661 2016-12-28
JP2016-255661 2016-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2916A true TW201832916A (zh) 2018-09-16

Family

ID=62707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5414A TW201832916A (zh) 2016-12-28 2017-12-22 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977736B2 (zh)
KR (1) KR20190096982A (zh)
CN (1) CN110036314A (zh)
TW (1) TW201832916A (zh)
WO (1) WO20181238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0258A1 (ja) * 2018-10-19 2020-04-2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視野角拡大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視野角拡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0262498A1 (ja) * 2019-06-27 2020-12-3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視野角拡大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視野角拡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968854B2 (ja) * 2019-09-19 2021-11-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CN111526293B (zh) * 2020-04-30 2021-10-15 张赛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拍摄模式的调整供电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5161A (ja) * 1994-09-16 1996-04-02 Mitsubishi Chem Corp クレーズを有する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866771B2 (ja) * 1996-08-05 2007-01-10 帝人株式会社 配向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0075137A (ja) * 1998-09-01 2000-03-14 Nitto Denko Corp 光拡散偏光板
US6939499B2 (en) 2001-05-31 2005-09-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ransversely drawn films with substantially uniaxial character
JP2008090068A (ja) * 2006-10-03 2008-04-17 Nakajima Kogyo:Kk 光制御性フィルム
WO2009084661A1 (ja) 2007-12-27 2009-07-09 Kaneka Corporation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WO2010143335A1 (ja) * 2009-06-12 2010-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16527B1 (ko) * 2009-10-22 2017-03-14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시야각 향상 필름, 시야각 향상 기능을 갖는 보호 필름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795110B1 (ko) * 2010-08-27 2017-11-07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야각 향상 필름,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시야각 개선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3838A1 (ja) 2018-07-05
CN110036314A (zh) 2019-07-19
JPWO2018123838A1 (ja) 2019-10-31
JP6977736B2 (ja) 2021-12-08
KR20190096982A (ko)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4339B1 (ko) 광학 보상 필름, 위상차 필름 및 복합 편광판
JP4938632B2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40334A (zh) 光学补偿膜和相位差膜
CN103403090A (zh) 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
US9297944B2 (en) Resin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film and compensation film using the same
JP705615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754185B2 (en) Viewing angle expans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832916A (zh) 視角放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190981B1 (ko) 내열성이 우수한 광학 이방성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669049B (zh) 光学补偿层、光学补偿膜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WO2012091009A1 (ja) 樹脂組成物、位相差フィルム、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長尺の円偏光板
KR20150033623A (ko) Ips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05774A (ko) Ips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1048025A (ja) フィルム、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433854B2 (ja) 視野角特性を向上させた光学積層体並びに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935103A (zh) 視角擴大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JP5463020B2 (ja)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35878B2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0080258A1 (ja) 視野角拡大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視野角拡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133328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一体型偏光板
KR101798266B1 (ko)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674244B1 (ko) 위상차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607190B1 (ko) 광학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3200408A (ja) 位相差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64893A (ja) 二軸配向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れらからなる広視野角補償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