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600071A - 拋棄式尿布 - Google Patents

拋棄式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0071A
TW201600071A TW104117229A TW104117229A TW201600071A TW 201600071 A TW201600071 A TW 201600071A TW 104117229 A TW104117229 A TW 104117229A TW 104117229 A TW104117229 A TW 104117229A TW 201600071 A TW201600071 A TW 2016000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able diaper
nonwoven fabric
less
layer sheet
spunbonded nonwov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7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971B (zh
Inventor
Yuko Fukuda
Youichi Suzuki
Yasuyuki Okuda
Yuma Nakao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69877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60007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0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9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 A61F13/496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nappie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of the pad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拋棄式尿布(1)之形成拋棄式尿布(1)之外表面之外裝體(5)之外層片材(51)係由紡黏不織布構成。該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基重為19g/m2以下。又,該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20μm以下。又,該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85以下。而且,該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MD蓬鬆柔軟度為5.0cN以下。

Description

拋棄式尿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
於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於構成構件之一部分使用紡黏不織布。一般而言,紡黏不織布之特徵在於成本被抑制得較低,剛性較低,且無彈性,但多數平滑性或柔軟性較差。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可較佳地用作拋棄式尿布之表面材料之紡黏不織布。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將紡黏不織布用於褲型拋棄式尿布之外裝體之拋棄式尿布。
若將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紡黏不織布用於表面材料而構成拋棄式尿布,則可抑制成本。又,根據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褲型拋棄式尿布,由於外裝體由紡黏不織布構成,故而可抑制成本,並且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紡黏不織布含有界面活性劑而形成,故而平滑性提高。
除此以外,本申請人先前揭示有一種規定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及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之熱風不織布作為用作拋棄式尿布之最外表面之構成材料之不織布(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14667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0-27396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233364號公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該拋棄式尿布包括:縱長之吸收性本體,其具備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吸收體;以及外裝體,其配置於該吸收性本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上述外裝體具有形成上述拋棄式尿布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該外層片材由紡黏不織布所構成。關於上述紡黏不織布,其基重為19g/m2以下,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20μm以下,其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85以下,其MD蓬鬆柔軟度(bulk softness)為5.0cN以下。
1‧‧‧拋棄式尿布
2‧‧‧正面片材
3‧‧‧背面片材
4‧‧‧吸收體
5‧‧‧外裝體
5a1‧‧‧側緣部
5A‧‧‧腹側外裝體
5b1‧‧‧側緣部
5B‧‧‧背側外裝體
5C‧‧‧胯下外裝體
6‧‧‧側方翻邊
10‧‧‧吸收性本體
10a‧‧‧端部
10b‧‧‧端部
10s‧‧‧側緣
21‧‧‧凹凸輥
22‧‧‧凹凸輥
23‧‧‧鋼製匹配壓紋輥
24、25‧‧‧搬送輥
31‧‧‧凸輥
32、33‧‧‧搬送輥
51‧‧‧外層片材
51M‧‧‧原料不織布
51M'‧‧‧已遭到損壞的原料不織布
51R‧‧‧內層片材
52‧‧‧內層片材
53‧‧‧彈性構件
54‧‧‧外裝體融合部
54P‧‧‧融合部行
54S‧‧‧融合部行
55‧‧‧外側固定區域
56‧‧‧本體側固定區域
57‧‧‧褶
58‧‧‧中空部
61‧‧‧立體褶皺形成用彈性構件
100‧‧‧加工裝置
200‧‧‧局部延伸加工部
210‧‧‧凸部
220‧‧‧凹部
300‧‧‧起毛加工部
310‧‧‧凸部
A‧‧‧腹側區域
B‧‧‧背側區域
C‧‧‧胯下區域
CL‧‧‧縱中心線
d、u‧‧‧融合部
G1‧‧‧腰部伸縮部
G2‧‧‧腰圍伸縮部
JT‧‧‧局部接合區域
L1‧‧‧長度
L2‧‧‧長度
L3‧‧‧長度
L4‧‧‧長度
L5‧‧‧長度
L6‧‧‧距離
L7‧‧‧間隔
LO‧‧‧腿部開口部
m‧‧‧間隙
S‧‧‧側封部
WO‧‧‧腰部開口部
X‧‧‧方向
Y‧‧‧方向
圖1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褲型拋棄式尿布之使用狀態(穿著狀態)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自肌膚抵接面側觀察將圖1所示之尿布展開並拉長之狀態之展開俯視圖。
圖3係表示對紡黏不織布進行起毛處理時所使用之較佳之加工裝置的模式圖。
圖4係自斜向觀察圖3所示之加工裝置之局部延伸加工部之模式圖。
圖5係自斜向觀察圖3所示之加工裝置之起毛加工部之模式圖。
圖6係將圖1所示之尿布之融合部行及構成該融合部行之外裝體融合部放大表示之放大俯視圖。
圖7係表示圖1所示之尿布中之腰部伸縮部之沿橫向之剖面的放大剖視圖。
圖8係表示圖1所示之尿布中之腰圍伸縮部之沿橫向之剖面的放大剖視圖。
然而,於專利文獻1中,作為對紡黏不織布要求之特性,關於平 滑、具有懸垂性且具有蓬鬆性之類似布之觀點未作任何記載。因此,若將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紡黏不織布用作拋棄式尿布之最外表面之構成材料,則肌膚觸感較差,製品之品質下降。
又,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紡黏不織布係包含界面活性劑而形成,故而關於類似布之一主要原因即平滑性有所提高,但於專利文獻2中,關於其他類似布之必要條件未作任何記載。因此,若將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紡黏不織布用作拋棄式尿布之最外表面之構成材料,則肌膚觸感會有不適感,製品之品質下降。
又,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被用作拋棄式尿布之最外表面之構成材料的不織布為熱風不織布,難以將成本抑制得較低。又,於專利文獻3中,關於滿足類似布之觀點之紡黏不織布未作任何記載。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消除上述先前技術所存在之缺點之拋棄式尿布。
以下,對本發明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如圖1、圖2所示,作為本發明之一本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1係如下尿布,其包括:縱長之吸收性本體10,其具備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2、液體難透過性之背面片材3、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2、3間之吸收體4;以及外裝體5,其配置於吸收性本體10之非肌膚對向面側。於本實施形態中,關於尿布1,外裝體5被劃分為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之腹側部、配置於背側之背側部、及位於其等之間之胯下部,將腹側部之兩側緣部與背側部之兩側緣部接合而形成一對側封部S、S。具體而言,尿布1係所謂褲型拋棄式尿布,其係外裝體5被劃分為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之腹側外裝體5A、配置於背側之背側外裝體5B、及配置於位於該等5A、5B之間之胯下區域之胯下外裝體5C作為不同構件,且將腹側外裝體5A之兩側緣部5a1、5a1與背側外裝體5B之兩側緣部5b1、5b1接合而形成一對側封部S、S、腰部開口部WO及一對腿部開口部LO、LO。
如圖2所示,尿布1係於俯視使其展開且伸長之狀態時,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X方向)及與縱向(X方向)正交之橫向(Y方向)。又,尿布1於其縱向(X方向)上被劃分為穿著時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之腹側區域A、穿著時配置於穿著者之背側之背側區域B、及位於腹側區域A與背側區域B之間之胯下區域C。又,於本說明書中,肌膚對向面係尿布1或其構成構件(例如吸收性本體10)中之穿著時面向穿著者之肌膚側之面,非肌膚對向面係褲型拋棄式尿布1或其構成構件中之於穿著時面向與穿著者之肌膚側為相反側(穿衣側)之面。於尿布1中,縱向(X方向)與沿尿布1或作為其構成構件之吸收性本體10之長邊之方向一致,橫向(Y方向)與拋棄式尿布或作為其構成構件之吸收性本體10之寬度方向一致。
又,尿布1相對於沿縱向(X方向)延伸之縱中心線CL成為左右對稱形。因此,於以下之說明中,關於左右對稱之部分,主要僅對其中一者進行說明。
再者,使上述尿布1展開且伸長之狀態意指如下狀態:如圖2所示,將側封部S剝離,使尿布1成為展開狀態,使該展開狀態之尿布1之各部之彈性構件伸長,並擴展至成為設計尺寸(與於完全排除彈性構件之影響之狀態下呈平面狀擴展時之尺寸相同)。
如圖2所示,吸收性本體10具有一方向(縱向(X方向))相對較長之縱長之形狀。吸收性本體10具備:液體透過性之正面片材2,其形成肌膚對向面;液體難透過性(亦包含撥水性)之背面片材3,其形成非肌膚對向面;以及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4,其介置於該等兩片材2、3間。又,如圖2所示,於吸收性本體10之沿縱向(X方向)之兩側部,設置有具有沿縱向(X方向)以伸長狀態配置之彈性構件的側方翻邊6、6。具體而言,側方翻邊6包含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且透氣性之素材,於各側方翻邊6之自由端部附近,以沿縱向(X方向)伸長之狀態配置有立體褶皺 形成用彈性構件61。於穿著尿布時,側方翻邊6之自由端部側因立體褶皺形成用彈性構件61之收縮而立起,成為所謂立體褶皺,而阻止體液朝橫向(Y方向)流出。
以如上方式構成之吸收性本體10係使其縱向(X方向)與展開且伸長狀態下之尿布1之縱向(X方向)一致,且藉由接著劑而接合於外裝體5之中央部。如此,外裝體5配置並接著固定於拋棄式尿布1之厚度方向(Z方向)上之構成吸收性本體10之背面片材3之非肌膚對向面側。具體而言,尿布1之外裝體5係如上所述般,由不同構件構成為位於腹側區域A之腹側外裝體5A、位於背側區域B之背側外裝體5B、及位於處在其等(腹側外裝體5A、背側外裝體5B)之間之胯下區域C之胯下外裝體5C,而被劃分為腹側外裝體5A、背側外裝體5B及胯下外裝體5C。外裝體5係將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分別接合並一體地形成於胯下外裝體5C之縱向(X方向)之兩端部之各者。於以此方式形成之外裝體5之橫向(Y方向)中央部接合有吸收性本體10,吸收性本體10係自腹側外裝體5A跨及背側外裝體5B配置。
外裝體5具有形成拋棄式尿布1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51,該外層片材51由紡黏不織布形成。具體而言,尿布1中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均如圖2所示,於展開且伸長狀態(參照圖2)下,形成為於橫向(Y方向)上較長之長方形狀。尿布1中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均係包含形成尿布1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51、及配置於外層片材51之內表面側且形成尿布1之內表面之內層片材52而構成,進而,包含於尿布1中以沿橫向(Y方向)伸長之狀態配置於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之複數根線狀之彈性構件53而構成。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較佳為藉由例如熱密封、高頻密封或超音波密封等融合、或接著劑等公知之接合方法將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局部地接合而形成,於尿布1中係於下述藉由融合而形成之外裝體融合部54局部地接 合。於尿布1中,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各自之外層片材51係由紡黏不織布形成。
尿布1中之胯下外裝體5C係由形成尿布1之外表面之1片片材(外層片材51)形成。胯下外裝體5C覆蓋構成吸收性本體10之背面片材3中之胯下區域C之部分。胯下外裝體5C之沿尿布縱向(X方向)之兩側緣與構成吸收性本體10之背面片材3之沿縱向(X方向)之兩側緣大致一致,胯下外裝體5C形成為矩形狀。於尿布1中,胯下外裝體5C之外層片材51係由紡黏不織布形成。
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1)~必要條件(4)之全部之不織布,且較佳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1)~必要條件(5)之全部之不織布。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就降低剛性之觀點而言,其基重(必要條件(1))為19g/m2以下,較佳為18g/m2以下。再者,作為紡黏不織布之基重之下限值,較佳為10g/m2以上。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必要條件(2))為3.20μm以下,較佳為3.1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μm以下。再者,作為紡黏不織布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但只要為0.5μm以上,則可對不織布賦予充分之平滑性。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其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必要條件(3))為0.0085以下,較佳為0.0075以下。再者,作為紡黏不織布之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但只要為0.003以上,則可對不織布賦予充分之平滑性。
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及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係按照以下書籍中所記載之方法,使用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ESFB4-AUTO-A(商品名)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係利用以下方法進行測定。
川端季雄著、「手感評估之標準化與解析」、第2版、社團法人日本纖維機械學會手感計量與規格化研究委員會、昭和55年(1980年)7月10日發行
[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之測定法]
準備20cm×20cm之試片(外層片材51),安裝於平滑之金屬平面之試驗台。將接觸件以9.8cN(誤差±0.49cN以內)之力壓接於試片。使試片以0.1cm/sec之固定速度水平地移動2cm。對試片賦予19.6cN/cm之單軸張力。接觸件包括將直徑0.5mm之鋼琴線以寬度5mm彎曲成U字狀而得者,並以9.8cN之力壓接試片。接觸件被彈簧壓接。彈簧之常數設為24.5cN/mm(誤差±0.98cN/mm以內),共振頻率係於自表面接觸離開之狀態下設為30Hz以上。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之測定值以SMD值表示。於MD(Machine Direction,縱向)及CD(cross direction,橫向)上均進行該測定,根據下述式(1)求出平均值,並將其設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
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SMDMD 2+SMDCD 2)/2}1/2…(1)
[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之測定法]
準備20cm×20cm之試片(外層片材51),安裝於平滑之金屬平面之試驗台。以49cN之力將接觸件之接觸面壓接於試片,使試片以0.1cm/sec之固定速度水平地移動2cm。對試驗片賦予19.6cN/cm之單軸張力。接觸件為將20根與表面粗糙度之測定所使用之接觸件相同之直徑0.5mm之鋼琴線並排而以寬度10mm彎曲成U字狀而得者,利用重錘以49cN之力使接觸面壓接於試片。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之測定值係以MMD值表示。於MD及CD均進行該測定,根據下述式(2)求出平均值,並將其設為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
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MDMD 2+MMDCD 2)/2}1/2…(2)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其MD蓬鬆柔軟度(必要條件(4)) 為5.0cN以下,較佳為4.0cN以下,進而較佳為3.5cN以下。再者,作為紡黏不織布之MD蓬鬆柔軟度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但只要為0.5cN以上,則可對不織布賦予充分之懸垂性。MD蓬鬆柔軟度係藉由以下之測定法進行測定。
[MD蓬鬆柔軟度之測定方法]
MD蓬鬆柔軟度係於22℃且65%RH之環境下,將外層片材51於沿構成纖維之配向方向之CD方向上切下150mm,於與CD方向正交之MD方向上切下30mm,呈直徑45mm之環狀,使用訂書機於上下2個部位將端部固定。此時,訂書機之芯於CD方向變長。使用拉伸試驗機(例如Orientec公司製造之Tensilon拉伸試驗機「RTA-100」),於試樣台上將上述環呈筒狀豎立,測定自上方利用與台大致平行之平板以壓縮速度10mm/min之速度進行壓縮時之最大荷重,將MD方向之測定值設為MD蓬鬆柔軟度。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其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必要條件(5))較佳為15.0(gf/cm2)/mm以下,進而較佳為14.0(gf/cm2)/mm以下,特佳為13.0(gf/cm2)/mm以下。再者,作為紡黏不織布之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但只要為1.0(gf/cm2)/mm以上,則可對不織布賦予充分之蓬鬆感。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係藉由以下之測定法進行測定。
[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之測定法]
成為算出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之基礎之資料的測定係使用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ES FB3-AUTO-A(商品名),於22℃且65%RH之環境下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將外層片材51呈20cm×20cm切下3片而準備測定樣品。其次,將其中1片測定樣品設置於試驗台。其次,於面積為2cm2之圓形平面之鋼板間進行壓縮。以壓縮速度20μm/sec、最大壓縮荷重10gf/cm2、恢復過程亦為相同速度進行測定。 此時,將鋼板間之移位量設為x(mm),將荷重設為y(gf/cm2),將偵測出荷重之點之位置設為x=0,於壓縮方向進行測定。x之值係越被壓縮則越大。
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係自所測定之資料(x、y)中抽選微小荷重時之厚度之變形量而算出。具體而言,抽選並非恢復過程之第一次之荷重為0.30gf/cm2至1.00gf/cm2之間之荷重與此時之變形量之資料,關於x與y之關係,藉由最小平方法求出近似直線,將此時之斜率設為上述特性值(單位(gf/cm2)/mm)。於1片測定樣品測定3個部位。對3片樣品之合計9個部位進行測定。算出9個部位各自之特性值,將其等之平均值設為該不織布之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
就成為柔軟之不織布之觀點而言,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較佳為由作為聚烯烴系聚合物之丙烯系聚合物形成。作為丙烯系聚合物,較佳為分子量分佈(Mn/Mn)為1.5以上且3.5以下之丙烯系聚合物。又,就成為平滑且柔軟之不織布之觀點而言,作為丙烯系聚合物,較佳為包含如下樹脂者,該樹脂包含5~100重量%、更佳為25重量%~80重量%之無規共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中之任一種以上。又,既可將該等共聚物或均聚物混合,亦可混合其他樹脂,或亦可為聚丙烯之均聚物與無規共聚物之混合物。進而,作為以丙烯成分為基礎之無規共聚物,較佳為與乙烯或α-烯烴共聚而得者,特佳為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作為丙烯系聚合物,就相同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5~100重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作為主成分之聚合物,進而較佳為包含25重量%以上之聚合物。於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中,乙烯含量較佳為2.0mol%以上且10.0mol%以下,乙烯含量進而較佳為3.0mol%以上且8.0mol%以下。又,作為丙烯聚合物,就環境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包含25重量%以上之再生聚丙烯樹脂之聚合物,進而較佳為包含50重量%以上之聚合物。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就柔軟性之觀點而言,捲縮長纖維之含有率較佳為3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就形態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下,具體而言,就兼顧柔軟性與形態穩定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4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
此處,所謂捲縮長纖維,例如表示將熱塑性樹脂熔融紡絲之後,使該熔融紡絲而成之絲狀體自左右或前後接觸不同溫度之冷卻風而冷卻,或者自單側接觸冷卻風而冷卻,或將經熔融紡絲為異型剖面纖維或偏芯中空纖維之絲狀體或使用熔點不同之聚合物進行複合熔融紡絲而成之絲狀體冷卻而形成之捲縮之纖維。捲縮長纖維為通常具有較佳為10個/25mm以上、進而較佳為15個/25mm以上、特佳為20個/25mm以上之捲縮數之明顯捲縮長纖維。通常,該明顯捲縮長纖維之纖維直徑較佳為處於0.5d以上且5.0d以下之範圍,進而較佳為處於0.5d以上且3.0d以下之範圍。再者,捲縮長纖維之捲縮數係藉由以下之測定法進行測定。
[捲縮長纖維之捲縮數(個/25mm)之測定法]
於表面光滑且有光澤之紙片繪製空間距離為25mm之劃分線。繼而,使以不損及捲縮性之方式慎重地選自藉由壓紋輥進行加熱加壓處理之前之長纖維網的捲縮長纖維逐一相對於空間距離具有25±5%之鬆弛,且利用接著劑使兩端貼附固著於上述紙片。將該試樣逐一安裝於捲縮試驗機之夾具,將紙片切斷之後,測定對試樣施加初荷重(0.18mN×顯示紋理數)時之夾具間之距離(空間距離)(mm)。然後,計算此時之捲縮數,求出平均每25mm間之捲縮數。關於捲縮數係計算所有山與谷,將該數量之一半之值設為捲縮數。捲縮數係自不織布中僅取出捲縮長纖維並對20根進行測定,將求出其平均值至小數點後1位所得之值設為捲縮數。再者,捲縮數之測定係於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業標準)Z8703(試驗場所之標準狀態)所規定之溫度20±2℃、濕度65±2%之恆溫室內實施。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就防止使用時之破損及加工適應性之觀點而言,與所構成之纖維之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的破斷強度較佳為7.0N/50mm以上,且較佳為8.0N/50mm以上,而且,較佳為30.0N/50mm以下,具體而言,較佳為7.0N/50mm以上且30.0N/50mm以下,進而較佳為8.0N/50mm以上且30.0N/50mm以下。破斷強度係藉由以下之測定法進行測定。
[破斷強度之測定法]
於22℃且65%RH之環境下,將外層片材51呈於沿構成纖維之配向方向之CD方向為50mm、於與CD方向正交之MD方向為200mm之長方形狀切下測定片。將該被切下之測定片設為測定樣品。將該測定樣品以MD方向成為拉伸方向之方式,安裝於拉伸試驗機(例如Orientec公司製造之Tensilon拉伸試驗機「RTA-100」)之夾頭。再者,夾頭間係設為150mm。而且,將測定樣品以300mm/min之速度拉伸,將至測定樣品破斷為止之最大荷重點設為與構成之纖維之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MD方向)的破斷強度。
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具有將該構成纖維固著並構成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就成為柔軟且肌膚觸感良好之不織布之觀點而言,複數個熱融合部各自之面積較佳為0.3mm2以下,進而較佳為0.1mm2以上且0.25mm2以下,特佳為0.1mm2以上且0.2mm2以下。熱融合部之數量較佳為10個/cm2以上且250個/cm2以下,進而較佳為35個/cm2以上且65個/cm2以下。
又,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就成為柔軟且肌膚觸感良好之不織布之觀點而言,上述複數個熱融合部之合計面積於其一面之表面積中佔據之比率(壓紋率)較佳為15%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上且13% 以下,特佳為6%以上且11%以下。
構成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上述熱融合部可列舉藉由利用壓紋(利用壓紋凸輥與平滑輥等)之熱壓接而間歇性地形成者、或利用超音波融合所得者、間歇性地施加熱風而局部融合所得者等。其等之中,就容易使纖維破斷之方面而言,利用熱壓接所得者較佳。上述熱融合部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例如亦可為圓形、菱形、三角形等任意之形狀。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就提高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被實施起毛處理。於對紡黏不織布實施起毛處理之情形時,例如使用如圖3所示之加工裝置100進行,該加工裝置100包括局部延伸加工部200、及配置於局部延伸加工部200之下游側之起毛加工部300。
局部延伸加工部200係對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原料不織布51M的複數個部位分別實施局部延伸加工之部分,於加工裝置100中,如圖3、圖4所示,具備包括一對凹凸輥21、22之鋼製匹配壓紋輥23。一對凹凸輥21、22為鋁合金或鋼製等金屬性之圓筒形狀者。鋼製匹配壓紋輥23係以設置於凹凸輥21之周面之複數個凸部210與設置於凹凸輥22之周面之複數個凹部220相互嚙合之方式形成,複數個凸部210係分別於凹凸輥21之旋轉軸方向及周向上均勻且有規則地配置。局部延伸加工部200於鋼製匹配壓紋輥23之上游側及下游側具備搬送原料不織布51M之搬送輥24、25。
凹凸輥21之各凸部210之自凹凸輥21之周面至凸部210之頂點之高度較佳為1~10mm,進而較佳為2~7mm。於旋轉軸方向上相鄰之凸部210彼此之距離(間距)較佳為0.01~20mm,進而較佳為1~10mm,於周向上相鄰之凸部210彼此之距離(間距)較佳為0.01~20mm,進而較佳為1~10mm。凹凸輥21之各凸部210之頂部表面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圓形、多邊形、楕圓形等,各凸部210之頂部表 面之面積較佳為0.01~500mm2,進而較佳為0.1~10mm2。凹凸輥22之各凹部220係配置於與凹凸輥21之各凸部210對應之位置。凹凸輥21之各凸部210與凹凸輥22之各凹部220之嚙合深度(各凸部210與各凹部220重疊之部分之長度)較佳為0.1~10mm,進而較佳為1~5mm。
如圖3、圖5所示,起毛加工部300具備於周面設置有凸部310之凸輥31,且於凸輥31之上游側及下游側具備搬送原料不織布51M之搬送輥32、33。凸輥31係藉由對其旋轉軸傳遞來自驅動機構(未圖示)之驅動力而旋轉。
凸輥31之各凸部310之自凸輥31之周面至凸部310之頂點之高度較佳為0.001~3mm,進而較佳為0.001~0.1mm。於旋轉軸方向上相鄰之凸部310彼此之距離(間距)較佳為0.1~50mm,進而較佳為0.1~3mm,於周向上相鄰之凸部310彼此之距離(間距)較佳為0.1~50mm,進而較佳為0.1~3mm。凸輥31之各凸部310之頂部表面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圓形、多邊形、楕圓形等,各凸部310之頂部表面之面積較佳為0.001~20mm2,進而較佳為0.01~1mm2
對使用具備此種構成之局部延伸加工部200及起毛加工部300之加工裝置100實施起毛處理後之外層片材5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將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原料不織布51M捲出,藉由搬送輥24、25將原料不織布51M搬送至局部延伸加工部200所具備之鋼製匹配壓紋輥23之一對凹凸輥21、22間。然後,將原料不織布51M於一對凹凸輥21、22間夾壓,對原料不織布51M造成損壞。
其次,藉由搬送輥32、33將已遭到損壞的原料不織布51M'搬送至起毛加工部300所具備之凸輥31。於起毛加工部300中,藉由凸輥31對已遭到損壞之原料不織布51M'之表面進行加工,將構成紡黏不織布之長纖維之一部分破斷,從而可製造具有僅該長纖維之一端部被紡黏不織布之熱融合部固定之起毛纖維之被實施有起毛處理的外層片材 51(參照圖3)。
關於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就肌膚觸感良好、降低表面之肌膚摩擦、提高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對構成纖維混合軟化劑或塗佈軟化劑而形成。作為軟化劑,較佳為包含界面活性劑、石蠟油中之至少一種。又,亦可視需要將公知之藥劑作為附加之添加劑(少量成分)添加至軟化劑。又,亦可視需要將潤滑劑添加至軟化劑。
作為界面活性劑,可使用羧酸鹽系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磺酸鹽系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硫酸酯塩系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磷酸酯鹽系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尤其是烷基磷酸酯鹽)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山梨醇酐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單硬脂酸酯、二乙二醇單油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等多元醇脂肪酸酯、N-(3-油氧基-2-羥丙基)二乙醇胺、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山梨糖醇蜂蠟、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單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單油酸酯、聚氧乙烯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單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單油酸酯、聚氧乙烯十六醚、聚氧乙烯月桂醚等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四級銨鹽、胺鹽或胺等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含有羧基、磺酸鹽、硫酸鹽之二級胺或三級胺之脂肪族衍生物、或雜環式二級胺或三級胺之脂肪族衍生物等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石蠟油等各種油,40℃下之動黏度較佳為20cst(厘司托克士)以上且800cst以下,進而較佳為40cst以上且600cst以下。進而,上述油之流動度較佳為0℃以上且-40℃以下,進而較佳為0℃以上且-30℃以下,引火點(COC(Cleveland Open Cup,克里夫蘭敞杯試驗器)法)較佳為200℃以上且400℃以下,進而較佳為250℃以上且350℃以下。
作為潤滑材料,可使用油酸醯胺、芥酸醯胺、十八醯胺等。
又,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除紡黏不織布單獨體之形狀以外, 亦可為重疊複數片紡黏不織布而成之例如紡黏-紡黏-紡黏積層不織布、紡黏-熔噴-紡黏積層不織布、紡黏-紡黏-熔噴-紡黏積層不織布等形狀。於為該積層不織布之形狀之情形時,較佳為僅對一層紡黏不織布之層混合上述軟化劑,亦可對所有紡黏不織布之層混合上述軟化劑等。
關於尿布1中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若更加詳細地敍述,則如圖2所示,於拋棄式尿布1中,構成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之纖維之纖維配向方向為與尿布1之橫向(Y方向)相同之方向。而且,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分別於較吸收性本體10更靠外側具有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區域JT.尿布1之局部接合區域JT係由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形成,該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係藉由熱融合將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於橫向(Y方向)及縱向(X方向)上間歇性地接合而成。於局部接合區域JT中,複數根彈性構件53係以不通過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之方式於橫向(Y方向)上以伸長狀態配置,且以伸長狀態配置之彈性構件53之兩端部固定於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該外層片材51及該內層片材52分別形成有遍及該複數根彈性構件53而連續地延伸之複數條褶57。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尿布1之外裝體5具備於尿布1之橫向(Y方向)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部。具體而言,尿布1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局部接合區域JT係形成於較吸收性本體10更靠外側,且具有:腰部伸縮部G1,其形成於較吸收性本體10之縱向(X方向)之兩端部10a、10b各者更靠X方向外側;以及腰圍伸縮部G2、G2,其等位於較吸收性本體10之沿縱向(X方向)之兩側緣10s、10s之位置更靠橫向(Y方向)外側,且形成於較腰部伸縮部G1更靠胯下部C側且較側封部S之下端更靠上方。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局部接合區域JT具備於橫向(Y方向)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 部,該伸縮部具有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於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中,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於在橫向(Y方向)及縱向(X方向)上間歇性地呈散點狀配置之多個外裝體融合部54處接合。
如圖2所示,於尿布1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各自之腰部伸縮部G1,以沿X方向形成一行之方式間歇性地形成有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融合而成之外裝體融合部54,且於Y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行包括該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之融合部行54S。
又,於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各自之腰圍伸縮部G2,亦以沿X方向形成一行之方式間歇性地形成有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融合而成之外裝體融合部54,且於Y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行包括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之融合部行54P。
於尿布1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各者中,腰部伸縮部G1之融合部行54S與腰圍伸縮部G2之融合部行54P形成沿X方向連續之一行。
於將尿布1展開並拉長之狀態下,就於剛性較低之紡黏不織布中,亦容易形成下述褶57,且提高朝縱向(X方向)之剛性並提高操作性之觀點而言,於橫向(Y方向)上相鄰之融合部行54S、54S彼此之間隔(融合部行54P、54P彼此之間隔)較佳為1mm以上且20mm以下,進而較佳為3mm以上且10mm以下。
於尿布1之腰部伸縮部G1中,構成一融合部行54S之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各自之X方向之位置和構成與該一融合部行54S相鄰之另一融合部行54S之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各自之X方向之位置大致一致。而且,複數根彈性構件53係分別以通過複數個融合部行54S各自之外裝體融合部54、54彼此間之間隙並沿Y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該等複數根彈性構件53均配置於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
同樣地,於腰圍伸縮部G2、G2中,構成一融合部行54P之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各自之X方向之位置和構成與該一融合部行54P相鄰之另一融合部行54P之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各自之X方向之位置亦大致一致。而且,複數根彈性構件53係分別以通過複數個融合部行54P各自之外裝體融合部54、54彼此間之間隙並沿Y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該等複數根彈性構件53亦均配置於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
於本實施形態之尿布1中,如圖2所示,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均於沿X方向之兩外側緣分別具有經由接著劑將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接合而成之一對外側固定區域55,又,於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10s之位置附近,具有經由接著劑將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接合而成之本體側固定區域56。
於腰部伸縮部G1,複數根彈性構件53係遍及一對外側固定區域55間而配置,該等彈性構件53分別於一對外側固定區域55中固定於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另一方面,於外側固定區域55間,於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之任一者均未固定彈性構件53。
另一方面,於腰圍伸縮部G2,複數根彈性構件53係遍及外側固定區域55與本體側固定區域56之間而配置,該等彈性構件53係於外側固定區域55與本體側固定區域56之各者固定於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另一方面,於外側固定區域55與本體側固定區域56之間,於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之任一者均未固定彈性構件53。再者,於一對本體側固定區域56、56間,未配置彈性構件53,或彈性構件53係以被實施有切斷等使彈性伸縮性不表現之處理之狀態配置。
如圖2所示,本體側固定區域56亦可以其整體與吸收性本體10重疊之方式形成,但亦可以橫跨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10s之內外之方式形成。又,本體側固定區域56亦可形成於較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10s更靠橫向(Y方向)外側。再者,於本體側固定區域56之整體與吸收性本體10 重疊之態樣中,包含如下兩種態樣:本體側固定區域56之橫向(Y方向)外側之端緣之位置與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10s之位置一致;以及本體側固定區域56係於與吸收性本體10之側緣10s之間設置特定之間隔而形成。
於尿布1中,構成上述融合部行54S、54P之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54均如圖6所示般,包含相互間隔開間隙m於X方向上排列之一對融合部u、d。於尿布1中,外裝體融合部54之俯視形狀(包含間隙m之整體形狀)為於與纖維配向方向(於拋棄式尿布1中與橫向(Y方向)相同之方向)正交之方向(X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就跨及複數根彈性構件53連續地延伸之複數條褶57之形成性、或提高外裝體5之X方向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外裝體融合部54之X方向之長度L1較佳為Y方向之長度L2之2倍以上,更佳為7倍以上,又,較佳為10倍以下,更佳為9倍以下。具體而言,就維持柔韌且柔軟之紡黏不織布之特性之觀點而言,外裝體融合部54之X方向之長度L1較佳為1mm以上且8mm以下,進而較佳為1mm以上且5mm以下。
又,構成外裝體融合部54之各個融合部u、d亦分別較佳為具有於X方向上較長之形狀。就跨及複數根彈性構件53而連續地延伸之複數條褶57之形成性等而言,各個融合部u、d之X方向之長度L3較佳為Y方向之長度L4(與長度L2相同)之1倍以上,更佳為2倍以上,又,較佳為4倍以下,更佳為5倍以下。
又,外裝體融合部54之上述間隙m之長度L5(參照圖6,融合部u、d間之距離)較佳為小於於X方向上相鄰之外裝體融合部54、54彼此間之距離L6。藉由將上述間隙m之長度L5設為小於上述距離L6,而容易兼顧藉由在外裝體融合部54、54間不牢固地固定彈性構件53之褶57之柔軟性、及於融合部行間與彈性構件53交叉地沿X方向連續地延伸之褶57之形成性。就相同之觀點而言,長度L5相對於上述距離L6之比率較 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又,較佳為25%以上,更佳為30%以上。
又,就難以妨礙彈性構件53之伸縮性且不易使彈性構件53之痕跡附於穿著者之肌膚之觀點而言,外裝體融合部54之X方向之長度L1相對於在X方向上相鄰之彈性構件53、53彼此之間隔L7(參照圖6)之比(L1/L7)較佳為0.1以上且0.8以下,進而較佳為0.2以上且0.6以下。具體而言,於X方向上相鄰之彈性構件53、53彼此之間隔L7較佳為4mm以上且12mm以下,進而較佳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
外裝體融合部54係藉由使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重疊,且對該部分實施熱壓紋加工而形成。作為熱壓紋裝置,可使用具備壓紋輥及砧輥且於該壓紋輥之外周面具有與外裝體融合部54之融合部u、d對應之形狀之凸部者。作為形成外裝體融合部54之加工,亦可取代熱壓紋加工而採用超音波密封、雷射等。
又,上述側封部S係藉由在形成外裝體融合部54之後使腹側部A側之本體側固定區域56與背側部B側之本體側固定區域56重疊,並對該部分實施熱壓紋加工而形成。又,作為形成側封部S之加工,亦可取代熱壓紋加工而採用超音波密封、雷射、接著劑等。
於尿布1之腰部伸縮部G1中,如圖7所示,藉由在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以沿橫向(Y方向)伸長之狀態配置之彈性構件53收縮,從而鄰接之融合部行54S間之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以朝厚度方向外側膨脹之方式變形,於鄰接之融合部行54S間產生由外層片材51或內層片材52、51R所構成之褶57,並且於兩片材51、52間,形成被褶57與褶57包圍周圍之中空部58。
再者,於尿布1中,構成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各者中之外層片材51之薄片材料沿腰部開口部WO之周緣朝內層片材52之肌膚抵接面側回折,該回折部分51R覆蓋腰部伸縮部G1中之內層片材52之 肌膚抵接面側(參照圖7)。又,該回折部分51R係藉由整個面或局部地塗佈之接著劑而接合於內層片材52及/或吸收性本體3之肌膚抵接面,另一方面,未融合於外裝體融合部54。
於腰圍伸縮部G2中,如圖8所示,藉由在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之間以沿橫向(Y方向)伸長之狀態配置之彈性構件53收縮,從而鄰接之融合部行54P間之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以朝厚度方向外側膨脹之方式變形,於鄰接之融合部行54P間產生由外層片材51或內層片材52、51R所構成的褶57,並且於兩片材51、52間,形成被褶57與褶57包圍周圍之中空部58。
於尿布1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各者,腰部伸縮部G1之褶57與腰圍伸縮部G2之褶57於X方向上連續地形成。又,於尿布1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各者,腰部伸縮部G1之中空部58與腰圍伸縮部G2之中空部58於X方向上連續地形成。如此,複數條褶57跨及複數根沿橫向(Y方向)延伸之彈性構件53而連續地延伸。
於以如上方式構成之尿布1中,如上所述,外裝體5具備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且具備於橫向(Y方向)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部。該伸縮部具有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尿布1之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為滿足下述必要條件(I)~必要條件(III)之全部者。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關於尿布1之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就提高尿布1之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必要條件(I))為6.0μm以下,較佳為5.5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μm以下。再者,作為上述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但只要為0.5μm以上,則可對尿布1之外裝體5賦予充分之平滑性。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係與上述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同樣地,使用Kato Tech股份 有限公司製造之KESFB4-AUTO-A(商品名)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測定。
[外裝體中之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之測定法]
於拋棄式尿布之腹側之外裝體中之伸縮部、即於尿布1中自然狀態之腹側外裝體5A中之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呈於縱向(X方向)為3.5cm、橫向(Y方向)儘可能長之長方形狀切下測定片。將該切下之測定片設為測定樣品。將該測定樣品於沿橫向(Y方向)伸長100%之狀態下,以該測定樣品之外層片材51側成為測定面之方式,安裝於平滑之金屬平面之試驗台。以9.8cN(誤差±0.49cN以內)之力將接觸件壓接於測定樣品。使測定樣品以0.1cm/sec之固定速度沿縱向(X方向)移動2cm。對測定樣品賦予19.6cN/cm之單軸張力。接觸件係由將直徑0.5mm之鋼琴線以寬度5mm呈U字狀彎曲而得者構成,以9.8cN之力壓接測定樣品。接觸件被彈簧壓接。彈簧常數係設為24.5cN/mm(誤差±0.98cN/mm以內),共振頻率係於自表面接觸離開之狀態下設為30Hz以上。外裝體中之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的測定值係以SMD2值表示。僅於縱向(X方向)上進行3次該測定,並求出平均值,將其設為外裝體中之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
關於尿布1之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就提高尿布1之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利用該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必要條件(II))為70%以上,較佳為73%以上,進而較佳為75%以上。再者,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測定出之壓縮率之值越大,則意指緩衝性越優異,但作為上述壓縮率之上限值,只要為95%以下,則可對尿布1之外裝體5賦予充分之緩衝感。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之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具體而言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測定。
[外裝體中之伸縮部之利用KES壓縮試驗機進行之壓縮率之測定法]
於拋棄式尿布之腹側之外裝體中之伸縮部、即於尿布1中自然狀 態之腹側外裝體5A中之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呈於縱向(X方向)為3.5cm、橫向(Y方向)儘可能長之長方形狀切下測定片。將該切下之測定片設為測定樣品。將該測定樣品於沿橫向(Y方向)伸長70%之狀態下,以該測定樣品之外層片材51側成為測定面之方式,安裝於平滑之金屬平面之試驗台。作為測定裝置,使用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ES-FB3壓縮試驗機,測定壓縮面積為2cm2且測定樣品之0.5gf/cm2荷重下之厚度T0。其次,以加壓速度20μm/秒壓縮試樣。荷重隨著壓縮而增加。壓縮進行至荷重成為50gf/cm2為止。繼而,測定50gf/cm2荷重下之厚度Tm。將自厚度T0減去厚度Tm而得之值除以厚度T0,並乘以100,藉此算出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亦即,壓縮率(%)係根據((T0-Tm)/T0)×100而算出。
關於尿布1之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就提高尿布1之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必要條件(III))為40%以下,較佳為39%以下,進而較佳為38%以下。再者,作為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之下限值,只要為30%以上,則可對尿布1之外裝體5賦予充分之壓縮柔軟性。外裝體5中之上述伸縮部之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具體而言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測定。
[外裝體中之伸縮部之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之測定法]
於拋棄式尿布之腹側之外裝體中之伸縮部、即於尿布1中自然狀態之腹側外裝體5A中之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呈於縱向(X方向)為3.5cm、橫向(Y方向)儘可能長之長方形狀切下測定片。將該切下之測定片設為測定樣品。將該測定樣品於沿橫向(Y方向)伸長70%之狀態下,以該測定樣品之外層片材51側成為測定面之方式,安裝於平滑之金屬平面之試驗台。作為測定裝置,使用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之手持壓縮試驗機(KES-G5),根據將測定樣品以0.02mm/sec之壓縮速度壓縮至達到最大荷重50gf/cm2時之壓縮工作量(a)、其後以相同速度去掉壓力而荷重成為0時之恢復工作量(b),利用下述式(3)算出壓縮恢復率(%)。
壓縮恢復率=(b/a)×100(%)…(3)
對上述拋棄式尿布1之各部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
作為構成吸收性本體10之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吸收體4及側方翻邊6等,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先前所使用之各種材料等。例如,作為正面片材2,可使用單層或多層構造之不織布、或開孔膜等。作為背面片材3,可使用透濕性之樹脂膜等。作為吸收體4,可使用藉由衛生紙被覆包含吸收性聚合物之粒子及纖維材料之吸收芯體而得者。又,作為側方翻邊6,可使用撥水性之單層或多層構造之不織布等。
作為構成外裝體5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內層片材52,可使用與上述外層片材51相同之薄片材料(紡黏不織布),但亦可使用不同之薄片材料。作為與外層片材51不同之內層片材52,尤其就柔軟性等觀點而言,可使用包含熱風不織布、熱軋不織布、水針不織布、熔噴不織布等之單層之不織布或2層以上之積層不織布等。
作為彈性構件(立體褶皺形成用彈性構件61、彈性構件53等),例如可列舉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烯等合成橡膠、天然橡膠、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乙酸乙烯酯)、伸縮性聚烯烴、聚胺基甲酸酯等。作為彈性構件之形態,可較佳地使用剖面為矩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狀等之絲狀(絲膠等)或繩狀(平膠等)者,或複絲型之絲狀者等。
作為形成固定各構件之外側固定區域55及本體側固定區域56等之接著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先前所使 用之各種熱熔接著劑等。
對使用上述褲型拋棄式尿布1時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關於拋棄式尿布1,形成圖1所示之尿布1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51由紡黏不織布形成,該紡黏不織布為滿足必要條件(1)~必要條件(4)之全部之不織布。具體而言,由於滿足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基重為19g/m2以下之必要條件(1),故而剛性較低,且可將成本抑制得較低。又,由於滿足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20μm以下且該紡黏不織布之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85以下之必要條件(2)及必要條件(3),故而不織布之平滑性提高。又,由於滿足上述紡黏不織布之MD蓬鬆柔軟度為5.0cN以下之必要條件(4),故而不織布之懸垂性提高。因此,構成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為滿足必要條件(1)~必要條件(4)之全部之不織布,故而為剛性較低且布類似性得以提高之不織布。由此,將此種紡黏不織布用於外層片材51之拋棄式尿布1之肌膚觸感良好,且可將成本抑制得較低。又,於上述尿布1中,進而滿足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為15.0(gf/cm2)/mm以下之必要條件(5),故而不織布之蓬鬆感提高。因此,構成外層片材51之紡黏不織布為滿足必要條件(1)~必要條件(5)之全部之不織布,故而為剛性較低且布類似性得以提高之不織布。由此,將此種紡黏不織布用於外層片材51之拋棄式尿布1之肌膚觸感良好,且可將成本抑制地較低。
又,關於拋棄式尿布1,如圖2所示,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分別於較吸收性本體10更靠外側具有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區域JT。當穿著具有局部接合區域JT之尿布1時,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柔軟且透氣性亦提高,故而製品之品質進一步提高。
又,關於拋棄式尿布1,如圖7、圖8所示,於腹側外裝體5A及背 側外裝體5B之各者,複數條褶57跨及沿複數個橫向(Y方向)延伸之複數根彈性構件53連續地延伸,於穿著尿布1時,腰部伸縮部G1之中空部58與腰圍伸縮部G2之中空部58於X方向上連續地形成。因此,當穿著尿布1時,透氣性良好,彈性構件53之痕跡難以附著於穿著者之肌膚,從而製品之品質進一步提高。
又,關於拋棄式尿布1,如圖2、圖6所示,分別配置於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外裝體融合部54為於X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沿X方向延伸之腰部伸縮部G1之融合部行54S及腰圍伸縮部G2之融合部行54P於橫向(Y方向)上大致等間隔地形成有複數行。因此,易於形成跨及複數根彈性構件53連續地延伸之複數條褶57,且腰部伸縮部G1之中空部58及腰圍伸縮部G2之中空部58易於沿X方向連續地形成,當穿著尿布1時,透氣性更加良好,且彈性構件53之痕跡更加難以附著於穿著者之肌膚。又,外裝體融合部54為於與纖維之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X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該纖維構成形成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因此,增強與構成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各者之纖維之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X方向)的強度,於穿著尿布1時難以撕裂,製品之品質進一步提高。
又,關於拋棄式尿布1,圖2所示之尿布1之外裝體5中之伸縮部(腰部伸縮部G1及腰圍伸縮部G2)滿足必要條件(I)~必要條件(III)之全部。具體而言,外裝體5中之伸縮部滿足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為6.0μm以下之必要條件(I)、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為70%以上之必要條件(II)、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為40%以下之必要條件(III)之全部,故而尿布1之外裝體5之肌膚觸感良好。
以上,對本發明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而能夠適當變更。
例如,拋棄式尿布1為如圖1、圖2所示般外裝體5被劃分為腹側外裝體5A、背側外裝體5B及胯下外裝體5C作為不同構件之分割型之褲型拋棄式尿布,但外裝體亦可為遍及腹側區域A、胯下區域C及背側區域B之沙漏狀等連續形狀之外裝體。具體而言,亦可為使用如下外裝體之褲型拋棄式尿布,該外裝體係構成外裝體之外層片材51及內層片材52分別包含自腹側區域A遍及至背側區域B連續之一片片材,且於該等兩片材51、52間固定複數根彈性構件53而形成之外裝體。於此種褲型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外層片材51成為紡黏不織布。又,亦可為如下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不具有彈性構件53,外裝體5包含1片薄片材料,該1片薄片材料以遍及腹側區域A、胯下區域C及背側區域B之沙漏狀等連續之形狀形成,於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部設置有一對黏扣帶,於腹側部A之非肌膚對向面設置有使該黏扣帶固定之固定帶。於此種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上述1片薄片材料成為紡黏不織布。又,亦可為如下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外裝體5包含1片薄片材料,該1片薄片材料以遍及腹側區域A、胯下區域C及背側區域B之矩形狀等連續之形狀形成,於背側部B之左右兩側緣部分別安裝有朝橫向外側外延之側板,於該側板之橫向外方側安裝有黏扣帶。於此種展開型之拋棄式尿布之情形時,上述1片薄片材料成為紡黏不織布。
又,如圖2所示,構成拋棄式尿布1之外裝體5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之局部接合區域JT係由藉由熱融合將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接合而成之外裝體融合部54形成,但亦可將外層片材51與內層片材52於橫向(Y方向)及縱向(X方向)上藉由接著劑間歇性地接合而形成。
又,如圖2所示,構成拋棄式尿布1之外裝體5之腹側外裝體5A及背側外裝體5B的外裝體融合部54之俯視形狀(包含間隙m之整體形狀)為於與纖維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X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但亦可為其 他形狀。又,如圖2、圖6所示,外裝體融合部54係由相互間隔開間隙m並沿X方向排列之一對融合部u、d形成,但亦可由連續之1個融合部形成。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進而揭示以下之拋棄式尿布。
<1>
一種拋棄式尿布,其包括:縱長之吸收性本體,其具備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吸收體;以及外裝體,其配置於該吸收性本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且上述外裝體具有形成上述拋棄式尿布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該外層片材由紡黏不織布構成,關於上述紡黏不織布,其基重為1.9g/m2以下,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20μm以下,其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85以下,其MD蓬鬆柔軟度為5.0cN以下。
<2>
如上述<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基重較佳為18g/m2以下且10g/m2以上。
<3>
如上述<1>或<2>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上述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1μm以下,較佳為3.0μm以下,平均偏差SMD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進而較佳為0.5μm以上。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上述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75以下,平均偏差MMD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進而較佳為0.003以上。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 布之上述MD蓬鬆柔軟度為4.0cN以下,較佳為3.5cN以下,上述MD蓬鬆柔軟度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進而較佳為0.5cN以上。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上述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為14.0(gf/cm2)/mm以下,較佳為13.0(gf/cm2)/mm以下,上述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之下限值越接近0越佳,進而較佳為1.0(gf/cm2)/mm以上。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構成該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之合計面積於其一面之表面積中佔據的比率(壓紋率)為15%以下。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構成該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之合計面積於其一面之表面積中佔據的比率(壓紋率)為5%以上且13%以下,較佳為6%以上且11%以下。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各自之面積為0.3mm2以下。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各自之面積為0.1mm2以上且0.25mm2以下,較佳為0.1mm2以上且0.2mm2以下。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熱融合部之數量為10個/cm2以上且250個/cm2以下,較佳為35個 /cm2以上且65個/cm2以下。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被實施有起毛處理。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包含界面活性劑、石蠟油中之至少1種作為軟化劑。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捲縮長纖維之含有率為3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為15.0(gf/cm2)/mm以下。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與所構成之纖維之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的破斷強度為7.0N/50mm以上。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具有:腹側外裝體,其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以及背側外裝體,其配置於背側;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係分別包含上述外層片材、及配置於該外層片材之內表面側且形成上述拋棄式尿布之內表面之內層片材而構成,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分別於較上述吸收性本體更靠外側具有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 區域。
<18>
如上述<17>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係分別包含上述外層片材、上述內層片材、及配置於該等片材間之複數根線狀之彈性構件而構成,上述局部接合區域係由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形成,上述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係藉由熱融合將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於縱向及橫向上間歇性地接合而成,於上述局部接合區域中,上述複數根彈性構件係以不通過上述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之方式以沿橫向伸長之狀態配置,且以伸長狀態配置之該彈性構件之兩端部固定於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之間,該外層片材及該內層片材分別形成有跨及該複數根彈性構件連續地延伸之複數條褶。
<19>
如上述<17>或<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具有腰部伸縮部,該腰部伸縮部形成於較上述吸收性本體之縱向(X方向)之兩端部各者更靠縱向外側,於上述腰部伸縮部,外層片材與內層片材融合而成之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係以沿縱向(X方向)形成一行之方式間歇性地形成,包含複數個該外裝體融合部之融合部行於橫向(Y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有複數行。
<20>
如上述<17>至<19>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具有腰圍伸縮部,該腰圍伸縮部位於較吸收性本體10之沿縱向(X方向)之兩側緣之位置更靠橫向(Y方向)外側,於上述腰圍伸縮部,外層片材與內層片材融合而成之上述外裝體 融合部係以沿縱向(X方向)形成一行之方式間歇性地形成,包含複數個該外裝體融合部之融合部行於橫向(Y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有複數行。
<21>
如上述<19>或<20>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於橫向(Y方向)上相鄰之上述融合部行彼此之間隔為1mm以上且20mm以下,較佳為3mm以上且10mm以下。
<22>
如上述<19>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於上述腰部伸縮部,複數根彈性構件遍及一對外側固定區域間而配置,上述彈性構件於一對上述外側固定區域分別固定於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之間,於該外側固定區域間,未固定於該外層片材及該內層片材之任一者。
<23>
如上述<18>至<22>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縱向(X方向)之長度L1為橫向(Y方向)之長度L2之2倍以上,較佳為7倍以上,又,為10倍以下,較佳為9倍以下。
<24>
如上述<18>至<23>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縱向(X方向)之長度L1為1mm以上且8mm以下,較佳為1mm以上且5mm以下。
<25>
如上述<18>至<24>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各個融合部之縱向(X方向)之長度L3為橫向(Y方向)之長度L4之1倍以上,較佳為2倍以上,又,為4倍以下,較佳為5倍以下。
<26>
如上述<18>至<25>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各個融合部間之間隙之長度L5(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融合部間之距離)小於於縱向(X方向)上相鄰之該外裝體融合部彼此間之距離L6。
<27>
如上述<18>至<26>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各個融合部間之間隙之長度L5相對於在縱向(X方向)上相鄰之該外裝體融合部彼此間之距離L6的比率為40%以下,較佳為35%以下,又,為25%以上,較佳為30%以上。
<28>
如上述<18>至<27>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縱向(X方向)之長度L1相對於在縱向(X方向)上相鄰之上述彈性構件彼此之間隔L7的比(L1/L7)為0.1以上且0.8以下,較佳為0.2以上且0.6以下。
<29>
如上述<18>至<28>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於縱向(X方向)上相鄰之上述彈性構件彼此之間隔L7為4mm以上且12mm以下,較佳為5mm以上且10mm以下。
<30>
如上述<18>至<29>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層片材及上述內層片材之纖維之纖維配向方向為與上述拋棄式尿布之橫向相同之方向,上述外裝體融合部為於與上述纖維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
<31>
如上述<17>至<30>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 裝體與上述背側外裝體包含不同構件。
<32>
如上述<17>至<31>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層片材由上述紡黏不織布形成,上述外層片材之上述紡黏不織布由作為聚烯烴系聚合物之丙烯系聚合物形成。
<33>
如上述<32>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丙烯系聚合物係分子量分佈(Mn/Mn)為1.5以上且3.5以下之丙烯系聚合物。
<34>
如上述<32>或<33>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丙烯系聚合物包含如下樹脂,該樹脂包含5~100重量%、較佳為25重量%~80重量%之無規共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中之任一種以上。
<35>
如上述<32>至<34>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丙烯系聚合物為包含5~100重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作為主成分之聚合物,較佳為包含25重量%以上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作為主成分之聚合物。
<36>
如上述<35>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中,乙烯含量為2.0mol%以上且10.0mol%以下,較佳為乙烯含量為3.0mol%以上且8.0mol%以下。
<37>
如上述<1>至<36>中任一項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為紡黏-紡黏-紡黏積層不織布(SSS積層不織布)。
<38>
一種褲型拋棄式尿布,其包括:縱長之吸收性本體,其具備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吸收體;以及外裝體,其配置於該吸收性本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該外裝體被劃分為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之腹側部、配置於背側之背側部、及位於其等之間之胯下部,腹側部之兩側緣部與背側部之兩側緣部接合而形成一對側封部,且上述外裝體具備形成上述褲型拋棄式尿布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及配置於該外層片材之內表面側之內層片材,且具備於上述褲型拋棄式尿布之橫向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部,上述外裝體中之上述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為6.0μm以下,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為70%以上,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為40%以下。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加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之範圍並不受該實施例任何限制。
[實施例1]
將成為含有乙烯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之樹脂及作為軟化劑之芥酸醯胺供給至擠出機並進行熔融混練,自紡絲噴嘴孔進行紡絲,使紡絲而成之長纖維堆積於捕獲面上,使用熱壓紋輥,以壓紋率9%(各個熱融合部之面積為0.18mm2)進行壓紋處理,而製作出單位面積重量為17g/m2之紡黏不織布。使用圖3所示之加工裝置100對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實施起毛處理。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再者,所使用之鋼製匹配壓紋輥23之凹凸輥21中之各凸部210的高度為2.8mm,凹凸輥21之各凸部210與凹凸輥22之各凹部220之嚙合深度為2.7mm。又,於旋 轉軸方向上相鄰之凸部210彼此之距離(間距)為7mm,於周向上相鄰之凸部210彼此之距離(間距)為7mm。又,所使用之凸輥31之各凸部310之高度為0.6mm,於旋轉軸方向上相鄰之凸部310彼此之距離(間距)為1.4mm,於周向上相鄰之凸部310彼此之距離(間距)為2.1mm。
[實施例2]
將聚丙烯均聚物與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供給至擠出機並進行熔融混練,自紡絲噴嘴孔紡出之後,吹送冷卻空氣而使捲縮顯現,並堆積於捕獲面上,使用熱壓紋輥以壓紋率8%(各個熱融合部之面積為0.37mm2)進行壓紋處理,而製作出單位面積重量為18g/m2之紡黏不織布。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
[實施例3]
將成為含有乙烯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之樹脂及作為軟化劑之石蠟油供給至擠出機並進行熔融混練,自紡絲噴嘴孔進行紡絲,使紡絲而成之長纖維堆積於捕獲面上,使用熱壓紋輥以壓紋率6.6%(各個熱融合部之面積為0.17mm2)進行壓紋處理,而製作出單位面積重量為17g/m2之紡黏不織布。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
[實施例4]
將未對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而成之紡黏不織布實施起毛處理者設為實施例4。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使用熱壓紋輥以壓紋率16%(各個熱融合部之面積為0.31mm2)進行壓紋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出單位面積重量為17g/m2之紡黏不織布。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使用熱壓紋輥以壓紋率15%(各個熱融合部之面積為0.72mm2)進行壓紋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出單位面積重量為20g/m2之紡黏不織布。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
[比較例3]
將成為含有乙烯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之樹脂供給至擠出機並進行熔融混練,自紡絲噴嘴孔進行紡絲,使紡絲而成之長纖維堆積於捕獲面上,使用熱壓紋輥以壓紋率18%(各個熱融合部之面積為0.3mm2)進行壓紋處理,而製作出單位面積重量為17g/m2之紡黏不織布。關於所製作之紡黏不織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MD蓬鬆柔軟度及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並示於表1。
[性能評估]
關於實施例1~4、比較例1~3之不織布,利用以下方法對「肌膚觸感」進行測定、評估,並示於表1。
<肌膚觸感之評估>
由女性監察員10人於溫度:25℃、濕度:40%之環境下進行各不織布之肌膚觸感之評估。根據各監察員之評估,標註下述分數,並將監察員10人之平均分(將小數點以後四捨五入)設為肌膚觸感之評估 分。
5分:肌膚觸感良好。
4分:肌膚觸感稍好。
3分:普通。
2分:肌膚觸感稍差。
1分:肌膚觸感較差。
根據表1所示之結果可知,實施例1~4之紡黏不織布與比較例1~3之紡黏不織布相比,為肌膚觸感良好之片材。因此,若將實施例1~4之紡黏不織布用於形成拋棄式尿布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則可期待肌膚觸感良好,且製品之品質提高,並且可期待抑制成本。
[實施例5]
將實施例1之紡黏不織布用於外層片材,製造出作為圖1~圖2所示之形態之尿布之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MERRIES紙尿褲(註冊商標)乾爽透氣型L碼」。
[實施例6]
除將實施例4之紡黏不織布用於外層片材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出實施例6之褲型拋棄式尿布。
[比較例4]
除將比較例3之紡黏不織布用於外層片材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出比較例4之褲型拋棄式尿布。
[比較例5]
將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之GOON(註冊商標)柔軟貼身紙尿褲L碼直接設為比較例5之褲型拋棄式尿布。
[比較例6]
將UNICHARM股份有限公司之MOONYMAN(註冊商標)AIR-FIT L碼直接設為比較例6之褲型拋棄式尿布。
[比較例7]
將P&G公司製造之PAMPERS(註冊商標)乾爽型紙尿褲L碼直接設為比較例7之褲型拋棄式尿布。
[性能評估]
關於實施例5~6、比較例4~7之褲型拋棄式尿布,利用上述測定法求出外裝體中之伸縮部之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該伸縮部之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及該伸縮部之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並示於表2。
又,關於實施例5~6、比較例4~7之褲型拋棄式尿布,利用以下方法對「肌膚觸感」進行測定、評估,並示於表2。
<肌膚觸感之評估>
由女性監察員10人於溫度:25℃、濕度:40%之環境下進行各褲型拋棄式尿布之肌膚觸感之評估。根據各監察員之評估,標註下述分數,並將監察員10人之平均分(將小數點以後四捨五入)設為肌膚觸感 之評估分。
5分:肌膚觸感良好。
4分:肌膚觸感稍好。
3分:普通。
2分:肌膚觸感稍差。
1分:肌膚觸感較差。
根據表2所示之結果可知,實施例5~6之褲型拋棄式尿布與比較例4~7之褲型拋棄式尿布相比,為肌膚觸感良好之尿布。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由於將剛性較低且布類似性提高之紡黏不織布用於形成外表面之外層片材,故而肌膚觸感良好,且可將成本抑制得較低。
1‧‧‧拋棄式尿布
5‧‧‧外裝體
5a1‧‧‧側緣部
5A‧‧‧腹側外裝體
5b1‧‧‧側緣部
5B‧‧‧背側外裝體
5C‧‧‧胯下外裝體
10‧‧‧吸收性本體
51‧‧‧外層片材
52‧‧‧內層片材
53‧‧‧彈性構件
A‧‧‧腹側區域
B‧‧‧背側區域
C‧‧‧胯下區域
LO‧‧‧腿部開口部
S‧‧‧側封部
WO‧‧‧腰部開口部
X‧‧‧方向
Y‧‧‧方向

Claims (38)

  1. 一種拋棄式尿布,其包括:縱長之吸收性本體,其具備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吸收體;以及外裝體,其配置於該吸收性本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且上述外裝體具有形成上述拋棄式尿布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該外層片材由紡黏不織布構成,關於上述紡黏不織布,其基重為19g/m2以下,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20μm以下,其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85以下,其MD蓬鬆柔軟度為5.0cN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基重為18g/m2以下且10g/m2以上。
  3.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上述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為3.1μm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上述摩擦係數之平均偏差MMD為0.0075以下。
  5.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上述MD蓬鬆柔軟度為4.0cN以下。
  6.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為14.0(gf/cm2)/mm以下。
  7.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構成該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之合計面積於其一面之表面積所佔據的比率為15%以下。
  8.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構成該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之合計面積於其一面之表面積所佔據的比率為5%以上且13%以下。
  9.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各自之面積為0.3mm2以下。
  10.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複數個熱融合部各自之面積為0.1mm2以上且0.25mm2以下。
  11.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熱融合部之數量為10個/cm2以上且250個/cm2以下。
  12.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被實施有起毛處理。
  13.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包含界面活性劑、石蠟油中之至少1種作為軟化劑。
  14.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捲縮長纖維之含有率為30質量%以上且100質量%以下。
  15.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微小荷重時之壓縮特性值為15.0(gf/cm2)/mm以下。
  16.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之與所構成之纖維之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的破斷強度為7.0N/50mm以上。
  17.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具有:腹側外裝體,其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以及背側外裝體,其配置於背側;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係分別包含上述外層片材、及配置於該外層片材之內表面側且形成上述拋棄式尿布之內表面之內層片材而構成,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分別於較上述吸收性本體更靠外側具有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局部地接合而成之局部接合區域。
  18. 如請求項17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係分別包含上述外層片材、上述內層片材、及配置於該等片材 間之複數根線狀之彈性構件而構成,上述局部接合區域係由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形成,上述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係藉由熱融合將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於縱向及橫向上間歇性地接合而成,於上述局部接合區域中,上述複數根彈性構件以不通過上述複數個外裝體融合部之方式於橫向上以伸長狀態配置,且以伸長狀態配置之該彈性構件之兩端部被固定於上述外層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之間,該外層片材及該內層片材分別形成有遍及該複數根彈性構件而連續地延伸之複數條褶。
  19. 如請求項17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具有腰部伸縮部,該腰部伸縮部形成於較上述吸收性本體之縱向之兩端部各者更靠縱向外側,於上述腰部伸縮部,外層片材與內層片材融合而成之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係以沿縱向形成一行之方式間歇性地形成,包含複數個該外裝體融合部之融合部行於橫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有複數行。
  20. 如請求項17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及上述背側外裝體具有腰圍伸縮部,該腰圍伸縮部位於較吸收性本體之沿縱向之兩側緣之位置更靠橫向外側,於上述腰圍伸縮部,外層片材與內層片材融合而成之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係以沿縱向形成一行之方式間歇性地形成,包含複數個該外裝體融合部之融合部行於橫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有複數行。
  21. 如請求項19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於橫向上相鄰之上述融合部行彼此之間隔為1mm以上且20mm以下。
  22. 如請求項19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於上述腰部伸縮部,複數根彈性構件遍及一對外側固定區域間而配置,上述彈性構件分別於一對上述外側固定區域固定於上述外層 片材與上述內層片材之間,而於該外側固定區域間,未固定於該外層片材及該內層片材中之任一者。
  23.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縱向之長度L1為橫向之長度L2之2倍以上,且為10倍以下。
  24.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縱向之長度L1為1mm以上且8mm以下。
  25.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各個融合部之縱向之長度L3為橫向之長度L4之1倍以上,且為4倍以下。
  26.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各個融合部間之間隙之長度L5小於於縱向上相鄰之該外裝體融合部彼此間之距離L6。
  27.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各個融合部間之間隙之長度L5相對於在縱向上相鄰之該外裝體融合部彼此間之距離L6的比率為40%以下,且為25%以上。
  28.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裝體融合部之縱向之長度L1相對於在縱向上相鄰之上述彈性構件彼此之間隔L7之比(L1/L7)為0.1以上且0.8以下。
  29.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於縱向上相鄰之上述彈性構件彼此之間隔L7為4mm以上且12mm以下。
  30. 如請求項18之拋棄式尿布,其中構成上述外層片材及上述內層片材之纖維之纖維配向方向為與上述拋棄式尿布之橫向相同之方向,上述外裝體融合部為於與上述纖維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上較長之矩形狀。
  31. 如請求項17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腹側外裝體與上述背側外裝體包含不同構件。
  32. 如請求項17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外層片材由上述紡黏不織布形成,上述外層片材之上述紡黏不織布由作為聚烯烴系聚合物之丙烯系聚合物形成。
  33. 如請求項32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丙烯系聚合物係分子量分佈(Mn/Mn)為1.5以上且3.5以下之丙烯系聚合物。
  34. 如請求項32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丙烯系聚合物包含以下樹脂,該樹脂包含5~100重量%之無規共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中之任一種以上。
  35. 如請求項32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丙烯系聚合物為包含5~100重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作為主成分之聚合物。
  36. 如請求項35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中,乙烯含量為2.0mol%以上且10.0mol%以下。
  37. 如請求項1之拋棄式尿布,其中上述紡黏不織布為紡黏-紡黏-紡黏積層不織布。
  38. 一種褲型拋棄式尿布,其包括:縱長之吸收性本體,其具備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於該等兩片材間之吸收體;以及外裝體,其配置於該吸收性本體之非肌膚對向面側;該外裝體被劃分為配置於穿著者之腹側之腹側部、配置於背側之背側部、及位於其等之間之胯下部,腹側部之兩側緣部與背側部之兩側緣部接合而形成一對側封部,且上述外裝體具備形成上述褲型拋棄式尿布之外表面之外層片材、及配置於該外層片材之內表面側之內層片材,且具備於上述褲型拋棄式尿布之橫向上具有伸縮性之伸縮部,關於上述外裝體中之上述伸縮部,其表面粗糙度之平均偏差SMD2為6.0μm以下,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率為70%以上,其利用KES壓縮試驗機所得之壓縮恢復率為40%以下。
TW104117229A 2014-05-30 2015-05-28 拋棄式尿布 TWI679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3353 2014-05-30
JP2014-113353 2014-05-30
JP2015090572A JP6560015B2 (ja) 2014-05-30 2015-04-27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5-090572 2015-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071A true TW201600071A (zh) 2016-01-01
TWI679971B TWI679971B (zh) 2019-12-21

Family

ID=5469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7229A TWI679971B (zh) 2014-05-30 2015-05-28 拋棄式尿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60015B2 (zh)
CN (1) CN106456403B (zh)
RU (1) RU2680241C2 (zh)
TW (1) TWI679971B (zh)
WO (1) WO20151824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776B (zh) * 2018-12-20 2023-05-21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TWI859330B (zh) * 2019-11-29 2024-10-21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1313B2 (ja) * 2016-05-30 2021-07-1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17208775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KR102499615B1 (ko) 2016-10-11 2023-02-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즈이코 신축 시트, 그것을 사용한 착용 물품 및 신축 시트의 제조 장치
JP6396396B2 (ja) * 2016-12-08 2018-09-2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94217A (ja) * 2016-12-15 2018-06-21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8152830A1 (en) 2017-02-27 2018-08-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Wearable article having characteri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JP7591861B2 (ja) * 2018-03-14 2024-1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692954B2 (ja) * 2018-06-01 2020-05-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20049084A (ja) * 2018-09-28 2020-04-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20152863A1 (ja) * 2019-01-25 2020-07-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エンボスロール
US20200261282A1 (en) * 2019-02-14 2020-08-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WO2020164060A1 (en) * 2019-02-14 2020-08-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JP2022521165A (ja) 2019-02-14 2022-04-06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パンツ型着用可能物品
JP7283981B2 (ja) * 2019-05-31 2023-05-30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274354B2 (ja) * 2019-05-31 2023-05-16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CN110215351A (zh) * 2019-06-06 2019-09-10 杭州贝高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柔软、亲肤的纸尿裤及其生产工艺
US12257811B2 (en) 2019-12-20 2025-03-25 Toyobo Co., Ltd. Laser-printable film and packaging in which same is used
JP7113863B2 (ja) * 2020-03-27 2022-08-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7241720B2 (ja) * 2020-07-01 2023-03-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不織布
CN115802992A (zh) * 2020-07-27 2023-03-14 宝洁公司 裤型可穿着制品
CN116056675B (zh) * 2020-09-08 2024-12-06 花王株式会社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JP7575251B2 (ja) 2020-11-30 2024-10-2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水着
CN114469531A (zh) * 2022-01-28 2022-05-13 鹤山市嘉美诗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拉拉裤上的封边结构及使用其的拉拉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0130A1 (en) * 1996-09-06 1998-03-12 Chisso Corporation Laminated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30208886A1 (en) * 2002-05-09 2003-11-13 Jean-Louis Monnerie Fabric comprising shaped conductive monofilament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non-woven fabrics
JP4683957B2 (ja) * 2005-02-25 2011-05-18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DE102007021374B4 (de) * 2007-05-04 2010-06-17 Carl Freudenberg Kg Vliesstoffüberzug mit niedrigem Reibungskoeffizienten für die Frauenhygiene, insbesondere für Tampons, oder für medizinische Zwecke,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JP5091698B2 (ja) * 2008-01-30 2012-12-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KR101672568B1 (ko) * 2009-03-31 2016-11-03 다이오 페이퍼 코퍼레이션 흡수성 물품
JP5612274B2 (ja) * 2009-05-29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JP5548538B2 (ja) * 2010-06-30 2014-07-16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982615B2 (ja) * 2010-09-30 2012-07-25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KR101798140B1 (ko) * 2010-09-30 2017-11-15 가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부직포 및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JP3166677U (ja) * 2010-12-07 2011-03-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WO2012105602A1 (ja) * 2011-02-02 2012-08-09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顕在捲縮性複合短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繊維集合物および衛生物品
JP5085770B2 (ja) * 2011-06-27 2012-11-2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776B (zh) * 2018-12-20 2023-05-21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TWI859330B (zh) * 2019-11-29 2024-10-21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短褲型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05545A (ja) 2016-01-14
RU2016151664A3 (zh) 2018-07-17
TWI679971B (zh) 2019-12-21
CN106456403B (zh) 2020-07-28
CN106456403A (zh) 2017-02-22
RU2680241C2 (ru) 2019-02-18
JP6560015B2 (ja) 2019-08-14
RU2016151664A (ru) 2018-07-04
WO2015182441A1 (ja)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00071A (zh) 拋棄式尿布
JP6561183B2 (ja) 不織布
CN111194199B (zh) 具有弯曲弹性件的弹性层压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154607A1 (en) Composite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596047B2 (en) Elasticated materials with directional stretch properties
JP2003507585A (ja) 非対称接合構造を有する改良不織布
JP4982615B2 (ja) 不織布
TW201711659A (zh) 內褲型拋棄式尿布
TW201303103A (zh) 不織布、包含該不織布的吸收性物品、及該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JP2008106375A (ja) 伸縮性不織布
WO2017035449A1 (en) Belted structure
CN108348375B (zh) 吸收性物品
TW201804974A (zh) 褲型拋棄式尿布
JP6170822B2 (ja)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103661A (zh) 伸縮性片材、及具備該伸縮性片材之吸收性物品
CN113316517A (zh) 伸缩性复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EP4452161A1 (en) Pant-type wearable article
CN114007562A (zh) 伸缩性片、具有该伸缩性片的吸收性物品和该伸缩性片的制造方法
JP6538410B2 (ja)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905702B (zh) 伸缩性片和具有该伸缩性片的吸收性物品
JP4845597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2016199831A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