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480787U - 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480787U CN222480787U CN202421217905.XU CN202421217905U CN222480787U CN 222480787 U CN222480787 U CN 222480787U CN 202421217905 U CN202421217905 U CN 202421217905U CN 222480787 U CN222480787 U CN 222480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 combustion chamber
- wall
- furnace wall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39 c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风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其中,炉膛包括:炉墙,限定出燃烧腔室以及与所述燃烧腔室连通的燃料入口和一次引风口;二次引风口,设置在所述炉墙上且用于将二次风引入所述燃烧腔室;和排烟通道,连接在所述炉墙的顶部且连通所述燃烧腔室,所述排烟通道相对于所述炉墙折弯延伸设置。本申请的炉膛可通过二次引风口向燃烧腔室内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也能完全燃烧,从而可减少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燃烧效率。此外,排烟通道相对于炉墙折弯延伸,能够阻挡烟气中未燃尽的燃料颗粒排出炉膛外,减少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从而提高炉膛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风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热风炉的工作原理为:将煤炭、生物质颗粒等燃料通过进料口投入热风炉燃烧室的炉排上,再通过引燃装置引燃。同时,热风炉风机将外界的空气吸入,为燃料的燃烧提供氧气。
上述燃烧方式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由于间歇性地往炉排上投放燃料,存在着燃烧过程的周期性。当燃料刚加到炉排上时,燃料层厚度加厚,通风阻力增加,透过燃料层的空气量减少,这时新加到炉排上的燃料受热析出挥发物,同时焦炭的燃烧也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于是便出现高温缺氧不完全燃烧现象,产生黑烟。随着燃料层不断地燃烧变薄,通风阻力逐渐降低,穿过煤层的空气量增加,煤层恢复正常燃烧状态,炉膛内甚至出现过量空气现象,排烟黑度消失。
然而,为了炉膛持续燃烧,又必须往炉排投入燃料,周而复始,重复产生以上的过程,这样的燃烧方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能够使炉膛内的燃料更充分燃烧,减少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燃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炉膛,其包括:
炉墙,限定出燃烧腔室以及与所述燃烧腔室连通的燃料入口和一次引风口;
二次引风口,设置在所述炉墙上且用于将二次风引入所述燃烧腔室;和
排烟通道,连接在所述炉墙的顶部且连通所述燃烧腔室,所述排烟通道相对于所述炉墙折弯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墙呈倒置的锥筒状,所述燃烧腔室形成为流通面积由下而上逐渐增大以能够使燃料以流化态燃烧的流化态燃烧腔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膛还包括围绕所述炉墙的外周壁设置的净风导流隔板,所述净风导流隔板位于上下间隔布置的所述二次引风口与所述燃料入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膛还包括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的外壁上的多个散热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墙的底部设有砌筑为锥形的耐火浇注料,所述炉墙的内壁覆盖有自底部砌筑到顶部的耐火砖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炉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室的底部的炉排,所述炉排的通风间隙与所述一次引风口连通且具有由下而上收窄的梯形截面。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热风炉,其包括上述的炉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炉还包括给料系统和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给料系统包括与所述燃料入口连接的给料管道,所述给料管道的管壁设有管壁接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的吹料风管和补风风管,所述吹料风管连接所述管壁接口且能够将所述给料管道中的燃料吹入所述燃烧腔室,所述补风风管与所述二次引风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炉还包括换热管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燃烧腔室、排烟通道、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能够使所述燃烧腔室形成负压以从所述一次引风口引入一次风的第二风机。
本申请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烘干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热风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炉膛在设有连通燃烧腔室的一次引风口的基础上,在炉墙上增设连通燃烧腔室的二次引风口,通过二次引风口向燃烧腔室内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也能完全燃烧,从而可减少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燃烧效率。此外,排烟通道相对于炉墙折弯延伸,能够阻挡烟气中未燃尽的燃料颗粒排出炉膛外,减少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从而提高炉膛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炉膛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炉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热风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炉膛 20换热系统
30给料系统 40第一风机组件
50第二风机组件
11燃料入口12二次引风口
13净风导流隔板14排烟通道
15散热片16炉排
17耐火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膛10,其包括:
炉墙,限定出燃烧腔室以及与燃烧腔室连通的燃料入口11和一次引风口,燃烧腔室可通过燃料入口11引入燃料且通过一次引风口引入空气(或氧气);
二次引风口12,设置在炉墙上且用于将二次风(空气或氧气)引入燃烧腔室;和
排烟通道14,连接在炉墙的顶部且连通燃烧腔室,排烟通道14相对于炉墙折弯延伸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的炉膛10在设有连通燃烧腔室的一次引风口的基础上,在炉墙上增设连通燃烧腔室的二次引风口12,通过二次引风口12向燃烧腔室内补充空气(或氧气),使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也能完全燃烧,从而可减少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燃烧效率。此外,排烟通道14相对于炉墙折弯延伸,能够阻挡烟气中未燃尽的燃料颗粒排出炉膛10外,减少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从而提高炉膛1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墙呈倒置的锥筒状,燃烧腔室形成为流通面积由下而上逐渐增大以能够使燃料以流化态燃烧的流化态燃烧腔室。如此设置,当燃料在燃烧腔室内燃烧时,由于燃烧腔室上部的风速比下部的风速小,部分燃料在燃烧腔室下部被气流带走,在燃烧腔室上部由于气流速度减小而又落下,从而形成上下翻动的沸腾层,流化态的燃料上下运动并相互碰撞,可加强与空气的混合,强化燃烧过程,从而可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实现燃料更充分的燃烧。
特别地,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生物质颗粒的燃烧,因为生物质颗粒的密度比煤小,更容易在风场的作用下在燃烧腔室内上下翻腾,延长燃料颗粒在燃烧腔室内的停留时间,且此时空气与燃料的相对速度较大,可为难以燃尽的燃料提供充足的燃尽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膛10还包括围绕炉墙的外周壁设置的净风导流隔板13,净风导流隔板13位于上下间隔布置的二次引风口12与燃料入口11之间。通过设置净风导流隔板13,当待加热的空气(净风)经过炉膛10外部时,净风导流隔板13可防止待加热的空气向下流动而从炉膛10的外部下方泄漏至大气环境,引导待加热的空气向上流动以进入热风炉的换热系统进行加热而形成热风,继而热风可进入烘干房等不同设备中进行利用。换言之,净风导流隔板13可减少漏风,强化换热,有利于提高热风炉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膛10还包括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排烟通道14的外壁上的多个散热片15,多个散热片15可加强炉膛10与其外部空气的换热。比如,热风炉中待加热的空气在进入换热系统之前,若使其先经过多个散热片15,可以由多个散热片15散发的热量对待加热的空气进行预热,从而可提高换热系统后续对待加热空气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墙的底部设有砌筑为锥形的耐火浇注料,炉墙的内壁覆盖有自底部砌筑到顶部的耐火砖层17,可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燃烧腔室中产生的火焰直接烧蚀炉墙的内壁(尤其是内壁上部),从而有效降低炉壁被烧穿的风险,提高炉膛10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膛10还包括设置在燃烧腔室的底部的炉排16,炉排16的通风间隙与一次引风口连通且具有由下而上收窄的梯形截面。通过将炉排16的通风间隙设置成具有由下而上收窄的梯形截面,既可防止炉排16上的燃料颗粒从通风间隙掉落,同时又能兼顾通风面积,使燃料更充分地燃烧。
参照图3,本申请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风炉,其包括上述的炉膛10,从而具备该炉膛10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当炉膛10产生烟气并将烟气排出后,烟气随后便流入热风炉的换热管群中,而热风炉还能从外部引入待加热的空气(净风),该待加热空气可从换热管群的外部经过,烟气的热量通过换热管的管壁传递至待加热空气,从而将待加热空气加热成热风,继而热风可外排至热风炉外部的烘干房等不同设备中加以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炉还包括给料系统30和第一风机组件40。给料系统30包括与燃料入口11连接的给料管道,给料管道的管壁设有管壁接口。第一风机组件40包括第一风机以及分别连通第一风机的出风端的吹料风管和补风风管。
当给料系统30将燃料送至给料管道时,可开启第一风机,通过吹料风管吹风至给料管道的管壁接口,从而在给料管道内形成气流,将给料管道中的燃料吹入燃烧腔室,如此能够使燃料更加均匀地进入燃烧腔室,并使燃料颗粒与空气更充分地接触,从而更充分地燃烧。
此外,还可利用第一风机通过补风风管向二次引风口12内补充空气(或氧气),从而第一风机可一机多用,减少热风炉中的设备数量,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炉还包括换热管和第二风机组件50,燃烧腔室、排烟通道14、换热管和第二风机组件50依次连接。当第二风机组件50中的第二风机运行时,可使燃烧腔室形成负压以从一次引风口引入一次风,相对于直接在设有炉排的一次引风口附近设置风机,本实施例采用的远距离布置第二风机、使燃烧腔室负压进风的方式可避免近距离大风力导致的火焰烧偏现象,即有效地防止炉膛10中的火焰烧偏结焦。
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热风炉,从而具备该热风炉带来的所有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墙,限定出燃烧腔室以及与所述燃烧腔室连通的燃料入口(11)和一次引风口;
二次引风口(12),设置在所述炉墙上且用于将二次风引入所述燃烧腔室;和
排烟通道(14),连接在所述炉墙的顶部且连通所述燃烧腔室,所述排烟通道(14)相对于所述炉墙折弯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墙呈倒置的锥筒状,所述燃烧腔室形成为流通面积由下而上逐渐增大以能够使燃料以流化态燃烧的流化态燃烧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0)还包括围绕所述炉墙的外周壁设置的净风导流隔板(13),所述净风导流隔板(13)位于上下间隔布置的所述二次引风口(12)与所述燃料入口(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0)还包括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14)的外壁上的多个散热片(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墙的底部设有砌筑为锥形的耐火浇注料,所述炉墙的内壁覆盖有自底部砌筑到顶部的耐火砖层(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室的底部的炉排(16),所述炉排(16)的通风间隙与所述一次引风口连通且具有由下而上收窄的梯形截面。
7.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炉膛(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还包括给料系统(30)和第一风机组件(40),所述给料系统(30)包括与所述燃料入口(11)连接的给料管道,所述给料管道的管壁设有管壁接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40)包括第一风机以及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的吹料风管和补风风管,所述吹料风管连接所述管壁接口且能够将所述给料管道中的燃料吹入所述燃烧腔室,所述补风风管与所述二次引风口(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还包括换热管和第二风机组件(50),所述燃烧腔室、排烟通道(14)、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50)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组件(50)包括能够使所述燃烧腔室形成负压以从所述一次引风口引入一次风的第二风机。
10.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风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217905.XU CN222480787U (zh) | 2024-05-30 | 2024-05-30 | 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217905.XU CN222480787U (zh) | 2024-05-30 | 2024-05-30 | 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480787U true CN222480787U (zh) | 2025-02-14 |
Family
ID=94497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217905.XU Active CN222480787U (zh) | 2024-05-30 | 2024-05-30 | 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480787U (zh) |
-
2024
- 2024-05-30 CN CN202421217905.XU patent/CN2224807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2317A (zh) | 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器 | |
CN210197696U (zh) | 一种分体式热风炉 | |
CN222480787U (zh) | 炉膛、热风炉和烘干设备 | |
CN202048565U (zh) | 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器 | |
CN104964438A (zh) | 一种节能环保锅炉 | |
CN109539242B (zh) | 一种生物质捆垛气化供暖锅炉系统 | |
CN107101219A (zh) |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循环风路装置 | |
CN106247615A (zh) | 双燃料锅炉 | |
CN208059287U (zh) | 多功能立式煤粉热风炉 | |
CN217654102U (zh) |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立式热风炉系统 | |
CN201203257Y (zh) | 节能环保型常压锅炉 | |
CN201262470Y (zh) | 煤转气锅炉 | |
CN212362026U (zh) | 多辊式生活垃圾热解气装置烟气循环供氧系统 | |
CN213599422U (zh) | 一种二次供风采暖炉 | |
CN207431164U (zh) | 一种有效利用余热的锻造炉 | |
CN111442637A (zh) | 一种粮食烘干塔的供热装置 | |
CN212901588U (zh) | 一种层燃锅炉 | |
CN222747273U (zh) | 一种具有导流凸台的固定床生活垃圾热解炉 | |
CN220750116U (zh) | 一种空气分级蓄热式天然气燃烧器 | |
CN115435322B (zh) | 一种引射式自身预热的多孔介质燃烧器系统 | |
CN220601503U (zh) | 一种圆柱体燃烧室 | |
CN105157220A (zh) | 动态热交换节能环保锅炉 | |
CN201680357U (zh) | 一种燃煤锅炉 | |
CN220567501U (zh) | 一种三级吸热配合二次下排气的换热系统 | |
CN217541526U (zh) | 一种带有回燃室的热风炉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