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380949U - 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380949U CN222380949U CN202323469090.2U CN202323469090U CN222380949U CN 222380949 U CN222380949 U CN 222380949U CN 202323469090 U CN202323469090 U CN 202323469090U CN 222380949 U CN222380949 U CN 2223809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connector
- arm
- pair
- fix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一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的一固定机构,所述连接器设有一绝缘本体及凸伸出绝缘本体的若干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面向所述固定机构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与所述固定机构之间形成有一插槽,所述金属端子凸伸入所述插槽内以与一软板压接配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通过优化连接器和固定机构的结构,利用两者之间的限位配合形成可供软板快速插拔的插槽,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设置转压板来压接软板,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来说可实现软板的快速插拔,免去了翻转转压板的繁琐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中常用的一种元器件,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且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与之相似的元器件还有柔性扁平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这两种元器件都属于柔性软板,其具有相似的使用场景和功能用途。而在实际使用场景下,无论是柔性电路板FPC,还是柔性扁平电缆FFC,都需要借由电连接器才能实现与其他元器件的电性连接。为便于描述将柔性电路板FPC、柔性扁平电缆FFC统称为软板/软排,现有的软板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与绝缘本体枢转配合的转压板,在软板插入绝缘本体前,需先打开所述转压板,待软板插入后再通过翻转所述转压板将软板压紧固定在绝缘本体上并与端子实现压接接触,当需要拔出软板时也必须先将转压板翻转打开,方可拔出软板。这是目前软板电连接器的主要使用场景,然而,在某些应用场景下,软板的插拔操作并非由电连接器厂商进行,而是需要依赖终端设备厂商来完成,而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来说,更希望采用一种更加快速高效的插拔操作,以提升其装配效率,而现有的电连接器的设计则难以满足此应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以实现软板的快速插拔,提高安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一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的一固定机构,所述连接器设有一绝缘本体及凸伸出绝缘本体的若干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面向所述固定机构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与所述固定机构之间形成有一插槽,所述金属端子凸伸入所述插槽内以与一软板压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设有一配合面、凸起于所述配合面的一对限位凸部及位于一对限位凸部之间的止挡凸台,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对接面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凸台与所述一对限位凸部一体相连,且止挡凸台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以阻挡所述软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形成有容纳所述连接器的安装缺口,而电路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焊接孔及一对安装孔,所述焊接孔与所述金属端子焊接连接,而所述安装孔则与所述绝缘本体定位配合;所述一对限位凸部卡持于所述安装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端子设有一主体臂、自主体臂一端弯折延伸出的弹性接触臂、自主体臂另一端弯折延伸出的L型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包括一连接主体臂的衔接段、与主体臂相对的焊接段、连接衔接段与焊接段的加宽段。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段呈弧形,其与所述加宽段和所述主体臂一体相连,且衔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臂和所述加宽段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段平行于所述主体臂,并与所述加宽段一体相连,所述焊接段焊接于所述焊接孔内,且所述焊接段与所述衔接段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加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衔接段和所述焊接段的宽度,且加宽段的一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与所述衔接段连接,另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而与所述焊接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自基部的两端向外凸伸出的一对翼部,所述基部内设有容纳金属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对接面形成于所述基部上,且对接面上形成有供金属端子凸伸出的若干槽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通过优化连接器和固定机构的结构,利用两者之间的限位配合形成可供软板快速插拔的插槽,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设置转压板来压接软板,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来说可实现软板的快速插拔,免去了翻转转压板的繁琐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在插入软板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在未插软板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器100、承载所述连接器100的电路板200、与所述连接器100配合的一固定机构300,所述连接器100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上并与所述固定机构300固定配合,使得两者之间用于供一软板400插入,从而实现软板400与电路板200的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板200用于承接安装所述连接器100,且电路板200的边缘形成有容纳所述连接器100的安装缺口201,而电路板20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焊接孔202及一对安装孔203,所述焊接孔202用于焊接固定所述连接器100,而所述安装孔203用于固定定位所述连接器100。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端子20。以下详细阐述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基部11、自基部11的两端向外凸伸出的一对翼部12,所述基部11内设有若干容纳所述金属端子20的端子槽13,且基部11设有一对接面110、位于对接面110两侧的一对侧表面111、及一供金属端子20安装插入的安装面112,所述对接面110面向所述固定机构300以承接所述软板400,所述端子槽13分别贯穿所述对接面110及所述安装面112,使得金属端子20可从端子槽13凸伸出所述对接面110以与软板400对接,也使得金属端子20可从安装面112插入至所述端子槽13内,优选地,所述端子槽13包括形成于对接面110上的槽口130及位于基部11内的主槽131,所述主槽13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槽口130的延伸长度。所述翼部12与所述基部11一体相连,且翼部12呈平板状,其表面与所述基部11的安装面112呈齐平设置,优选地,所述一对翼部12的表面还设有一对突起部120,所述突起部120沿所述翼部12的边缘延伸,且所述一对突起部120之间分布有若干隔栏121,相邻两个隔栏121之间形成有卡持所述金属端子20的卡槽122,所述若干隔栏121与所述一对突起部120沿直线方向分布。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10还设有一对安装柱14,所述安装柱14形成于所述翼部12的一侧,用于插置于所述电路板200上预设的安装孔203内,如图3。
所述金属端子20设有一主体臂21、自主体臂21一端弯折延伸出的弹性接触臂22、自主体臂21另一端弯折延伸出的安装臂23,所述主体臂21呈竖向设置,其两侧设有卡持于绝缘本体10上的突刺210,且所述主体臂21卡持于所述端子槽13的槽底位置,并利用突刺21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干涉配合实现固定定位。所述安装臂23呈L型,其一端一体连接至所述主体臂21上,且安装臂23包括一连接主体臂21的衔接段230、与主体臂21相对的焊接段231、连接衔接段230与焊接段231的加宽段232,所述衔接段230呈弧形,其与所述加宽段232和所述主体臂21一体相连,且衔接段230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臂21和加宽段232的宽度;所述焊接段231与所述主体臂21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加宽段232一体相连,所述焊接段231用于焊接至所述电路板200上并插置于所述焊接孔202内,优选地,所述焊接段231与所述衔接段230的宽度相等;所述加宽段232连接于所述衔接段230和焊接段231之间,优选地,所述加宽段232的宽度大于所述衔接段230和所述焊接段231的宽度,且加宽段232的一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与所述衔接段230连接,另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而与所述焊接段231连接,也就是说,所述加宽段232同时分布于所述安装臂23的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从而大大改善了L型安装臂23的自身强度,使得安装臂23在冲压制程、组装工序中不易发生扭曲变形。所述弹性接触臂22自所述主体臂21的一端朝向所述对接面110倾斜延伸,并凸伸出所述对接面110以与所述软板400压接接触,且所述弹性接触臂22设有一凸伸对接面110的弧形接触部24及一藏设于端子槽13内的止挡末端25,所述止挡末端25抵接在绝缘本体10上,以防止弹性接触臂22完全脱离出所述端子槽13,优选地,所述弹性接触臂22设有一连接所述主体臂21的弯曲部26。
所述固定机构300用于与所述连接器100配合,共同夹持固定所述软板40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机构300设有一配合面301、凸起于所述配合面301的一对限位凸部302及位于一对限位凸部302之间的止挡凸台303,所述一对限位凸部30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设置,其用于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安装缺口201限位配合,可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固定机构300与电路板200的相互限位,且所述一对限位凸部302之间用于容纳所述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并使得基部11的对接面110与所述配合面301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软板400插入的插槽304,所述插槽304介于所述一对限位凸部302和所述止挡凸台303之间,而所述止挡凸台303凸起于所述配合面301,并且与所述一对限位凸部302一体相连,止挡凸台303形成在所述软板400的插入方向上,以起到阻挡软板400过度插入的作用。
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在组装配合后,所述连接器100与所述固定机构300相互配合后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插槽304,使得所述软板400可自上而下插置于所述插槽304内,实现快速插拔操作,也就是说,所述软板400的插拔操作须在连接器100与固定机构300完成配合之后才能进行,若缺少固定机构300,所述软板400将无法与所述连接器100进行插拔配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装置通过优化连接器100和固定机构300的结构,利用两者之间的限位配合形成可供软板400快速插拔的插槽304,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设置转压板来压接软板400,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来说可实现软板400的快速插拔,免去了翻转转压板的繁琐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一连接器、与连接器配合的一固定机构,所述连接器设有一绝缘本体及凸伸出绝缘本体的若干金属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面向所述固定机构的对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面与所述固定机构之间形成有一插槽,所述金属端子凸伸入所述插槽内以与一软板压接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设有一配合面、凸起于所述配合面的一对限位凸部及位于一对限位凸部之间的止挡凸台,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对接面相对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凸台与所述一对限位凸部一体相连,且止挡凸台位于所述插槽的底部以阻挡所述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形成有容纳所述连接器的安装缺口,而电路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焊接孔及一对安装孔,所述焊接孔与所述金属端子焊接连接,而所述安装孔则与所述绝缘本体定位配合;所述一对限位凸部卡持于所述安装缺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设有一主体臂、自主体臂一端弯折延伸出的弹性接触臂、自主体臂另一端弯折延伸出的L型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包括一连接主体臂的衔接段、与主体臂相对的焊接段、连接衔接段与焊接段的加宽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段呈弧形,其与所述加宽段和所述主体臂一体相连,且衔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臂和所述加宽段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段平行于所述主体臂,并与所述加宽段一体相连,所述焊接段焊接于所述焊接孔内,且所述焊接段与所述衔接段的宽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衔接段和所述焊接段的宽度,且加宽段的一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与所述衔接段连接,另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而与所述焊接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自基部的两端向外凸伸出的一对翼部,所述基部内设有容纳金属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对接面形成于所述基部上,且对接面上形成有供金属端子凸伸出的若干槽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69090.2U CN222380949U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电连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69090.2U CN222380949U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电连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380949U true CN222380949U (zh) | 2025-01-21 |
Family
ID=94250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69090.2U Active CN222380949U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电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380949U (zh) |
-
2023
- 2023-12-19 CN CN202323469090.2U patent/CN2223809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11542B2 (en) | Connector | |
US3732531A (en) | Electric contacts | |
JP2004528692A (ja) | フラット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の使用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010021609A1 (en) | Battery connector | |
TWI275212B (en) | Modular jack assembly | |
US6790073B2 (en) | Low profile flexibl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6898906A (zh) | 双线端子台结构 | |
US669906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220037834A1 (en) | Anti-Attenuation Apparatus | |
CN222380949U (zh) | 电连接装置 | |
CN215579373U (zh) | 电脑风扇连接器的结构 | |
CN20215984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
CN110797690B (zh) |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 |
CN201207464Y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 |
CN219246979U (zh) | 连接器导电接触结构 | |
CN220510313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1958001U (zh) | 一种端子与连接器公端的自解锁结构 | |
CN216698927U (zh) | 一种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 |
CN217823327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178233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155781U (zh) |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 | |
CN217881986U (zh) |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 |
CN220368176U (zh) | 线缆电连接器 | |
CN221508523U (zh) | 一种板到板连接器 | |
CN222563010U (zh) | 一种通过板边连接金属电路板的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