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6071U - 燃烧器和灶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56071U CN219656071U CN202321068483.XU CN202321068483U CN219656071U CN 219656071 U CN219656071 U CN 219656071U CN 202321068483 U CN202321068483 U CN 202321068483U CN 219656071 U CN219656071 U CN 2196560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annular wall
- burner
- annular
- b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892 electric spa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27 detri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和灶具。燃烧器包括主体、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点火装置,点火装置连接于主体,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均设置在主体上,且外环火盖围设在内环火盖外,外环火盖上形成有开口朝向主体设置的传火槽,传火槽具有与开口相对的槽顶壁,槽顶壁遮挡在点火装置的上方。点火装置不会设置在内环火盖的帽檐下,从而不会被较大的帽檐影响。以及,由于传火槽只用于传火,其内的火焰相较于内环火盖的环形壁处的火焰要小很多。这样,传火槽内的火焰不会被槽顶壁影响过大,从而导致烟气很少甚至没有,且火焰温度较高。这样,燃烧器的燃烧热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灶具基本上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燃烧器是灶具的核心部件。燃烧器的点火装置通常设置在内环火盖的环形壁的外侧,从而对准内环火盖的环形壁上的出气孔。出气孔可以喷出燃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点火装置可以形成电火花,从而可以引燃混合气体。内环火盖的环形壁还设置有遮挡在点火装置和出气孔上方的帽檐。帽檐可以防止汤液和/或污垢等污物附着在点火装置和出气孔上,从而导致点火不良和出气不畅。
但是,由于内环火盖的环形壁设置有很多出气孔,为防止出气孔堵塞,帽檐需要设计的较大。这样,点火装置在点火的过程中,火焰容易烧到帽檐,从而会导致产生烟气,且火焰温度较低,进而导致燃烧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主体、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点火装置,点火装置连接于主体,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均设置在主体上,且外环火盖围设在内环火盖外,外环火盖上形成有开口朝向主体设置的传火槽,传火槽具有与开口相对的槽顶壁,槽顶壁遮挡在点火装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其上方的锅具等落下的汤液和/或污垢等污物会被槽顶壁遮挡,从而可以防止污物附着在点火装置上,进而可以防止影响点火装置点火。在此基础上,点火装置不会设置在内环火盖的帽檐下,从而不会被较大的帽檐影响。以及,由于传火槽只用于传火,其内的火焰相较于内环火盖的环形壁处的火焰要小很多。这样,传火槽内的火焰不会被槽顶壁影响过大,从而导致烟气很少甚至没有,且火焰温度较高。这样,燃烧器的燃烧热效率较高。
示例性地,外环火盖包括顶壁以及连接至顶壁的外环壁和内环壁,传火槽贯通在外环壁和内环壁之间,槽顶壁设置在顶壁上且朝向内环火盖凸出于内环壁,点火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环壁和内环火盖之间。如此设置,点火装置较为靠近内环火盖,从而可以便于火焰传递至内环火盖,燃烧器的传火效果较好。
示例性地,沿水平方向,槽顶壁与内环火盖的中心之间具有最小距离L,内环壁具有内径R,内径R与最小距离L之间的差值在2mm-5mm之间。差值例如可以为2mm、3.5mm或者5mm。差值过大会导致点火装置过于靠近内环火盖,从而会被内环火盖的帽檐影响。差值过小会导致点火装置过于远离内环火盖,从而导致传火效果下降。因此,差值在该范围内较为合理。
示例性地,槽顶壁上设置有朝向开口凸出且位于点火装置上方的放电凸台。通过设置放电凸台,可以使点火装置定向放电,从而可以提高点火的成功率。
示例性地,放电凸台与点火装置的最小距离D在3mm-6mm之间。最小距离D例如可以为3mm、4.5mm或者6mm。最小距离D过大会导致电火花过小,从而不利于引燃混合气体。最小距离D过小会导致放电凸台与点火装置之间的混合气体过少,从而导致混合气体的浓度过低,不利于引燃混合气体。因此,最小距离D在该范围内较为合理。
示例性地,外环火盖包括顶壁以及连接至顶壁的外环壁和内环壁,传火槽贯通在外环壁和内环壁之间,槽顶壁设置在顶壁上,传火槽还包括连接至槽顶壁的一对槽侧壁,顶壁、外环壁、内环壁和一对槽侧壁合围形成第一进气槽,外环火盖上设置有连通在第一进气槽和传火槽之间的通孔。这样,外环火盖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通孔可以隐藏于传火槽内,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污物附着导致堵塞。这样,燃烧器的点火成功率较高,火焰可以正常传递,用户的体验感较好。
示例性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第一进口设置在内环壁上,第一通孔的第一出口设置在槽侧壁上且朝向点火装置。如此设置,混合气体依次可以通过第一进气槽和第一通孔,从而可以朝向点火装置喷出。这样,点火装置处的混合气体的浓度较高,从而可以便于引燃。
示例性地,通孔还包括设置在槽侧壁上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出口、第二通孔的第二出口、第三通孔的第三出口和第四通孔的第四出口逐渐靠近外环壁,第四出口朝向外环壁。如此,点火装置引燃混合气体后,火焰依次可以引燃第二通孔的第二出口喷出的混合气体、第三通孔的第三出口喷出的混合气体和第四通孔的第四出口喷出的混合气体,从而可以将火焰传递至外环壁。这样,燃烧器的传火效果较好。
示例性地,主体包括炉头座和设置在炉头座上的分火器,点火装置设置在炉头座上,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均设置在分火器上,分火器包括底壁、第一环形壁、第二环形壁以及凸台,第一环形壁和第二环形壁均连接至底壁,第一环形壁围设在第二环形壁外,凸台连接在第一环形壁和第二环形壁之间,底壁、第一环形壁、第二环形壁以及凸台合围形成第二进气槽,第一进气槽和第二进气槽连通以形成外环进气通道,凸台封堵开口。如此设置,燃烧器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
示例性地,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连接在第一凸台两侧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插入并封堵开口,一对槽侧壁一一对应地抵接至第二凸台。如此设置,外环火盖的定位效果较好。并且,通过一对槽侧壁一一对应地抵接至第二凸台,可以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从而确保燃烧器的传火效果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灶具。灶具包括如上任一种燃烧器。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示出的分火器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示出的外环火盖的仰视图;
图6为图5中示出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示出的外环火盖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8为图1中示出的燃烧器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主体;200、外环火盖;201、顶壁;202、外环壁;203、内环壁;210、传火槽;211、槽顶壁;212、槽侧壁;220、第一进气槽;230、第一出气孔;240、放电凸台;250、通孔;260、第一通孔;270、第二通孔;280、第三通孔;290、第四通孔;300、内环火盖;301、顶壁;302、环形壁;310、第三进气槽;320、第二出气孔;410、点火装置;420、热电偶;500、炉头座;510、喷嘴;600、分火器;601、底壁;602、第一环形壁;603、第二环形壁;604、凸台;605、第三环形壁;606、第一凸台;607、第二凸台;610、第二进气槽;620、第四进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可以应用至任意合适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灶具。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灶具。灶具包括但不限于液化气灶、煤气灶或者天然气灶。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烧器和灶具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燃烧器可以包括主体100、外环火盖200、内环火盖300和点火装置410。
点火装置410可以连接于主体100。点火装置410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的点火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脉冲点火装置或者压电陶瓷点火装置。点火装置410可以放电,从而可以形成电火花,进而可以引燃燃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示例性地,燃烧器还可以包括热电偶420。热电偶420可以连接于主体100。热电偶420可以用于熄火保护。
内环火盖300和外环火盖200均可以设置在主体100上。外环火盖200可以围设在内环火盖300外。外环火盖200和内环火盖300可以间隔开。
外环火盖200上可以设置传火槽210。可以理解,传火槽210可以贯通在外环火盖200的外周侧和内周侧之间。具体地,外环火盖200可以包括顶壁201、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分别可以连接至顶壁201。外环壁202可以围设在内环壁203外。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可以间隔开。外环壁20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出气孔230。传火槽210可以贯通在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之间。传火槽210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槽顶壁211和开口。该开口可以朝向主体100。槽顶壁211可以遮挡在点火装置410的上方。也就是说,槽顶壁2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点火装置41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槽顶壁211可以设置在顶壁201上。点火装置410可以设置在槽顶壁211下方的任意合适的位置,例如靠近外环壁202的一侧,或者靠近内环壁203的一侧,或者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之间等。
内环火盖300可以包括顶壁301和环形壁302。环形壁302可以连接至顶壁301。环形壁30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出气孔320。
燃烧器在实际应用中,混合气体可以进入传火槽210内。当点火装置410点火时,电火花可以引燃传火槽210内的混合气体,从而可以形成火焰。具体地,如图3和8所示,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火焰的传递方向,叶片示意性地示出的火焰。火焰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传火槽210向内环火盖300的环形壁302传递。如此,通过第二出气孔320喷出的混合气体可以被引燃,从而可以在内环火盖300上形成内环火焰。火焰的另一部分可以通过传火槽210向外环火盖200的外环壁202传递。如此,通过第一出气孔230喷出的混合气体可以被引燃,从而可以在外环火盖200上形成外环火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其上方的锅具等落下的汤液和/或污垢等污物会被槽顶壁211遮挡,从而可以防止污物附着在点火装置410上,进而可以防止影响点火装置410点火。在此基础上,点火装置410不会设置在内环火盖300的帽檐下,从而不会被较大的帽檐影响。以及,由于传火槽210只用于传火,其内的火焰相较于内环火盖300的环形壁302处的火焰要小很多。这样,传火槽210内的火焰不会被槽顶壁211影响过大,从而导致烟气很少甚至没有,且火焰温度较高。这样,燃烧器的燃烧热效率较高。
示例性地,槽顶壁211可以朝向内环火盖300凸出于内环壁203。点火装置410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环壁203和内环火盖300之间。也就是说,点火装置410可以完全设置在内环壁203和内环火盖300之间;或者点火装置410可以部分设置在内环壁203和内环火盖300之间,另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之间。如此设置,点火装置410较为靠近内环火盖300,从而可以便于火焰传递至内环火盖300,燃烧器的传火效果较好。
示例性地,沿水平方向,槽顶壁211与内环火盖300的中心之间可以具有最小距离L。内环壁203可以具有内径R。内径R可以大于最小距离L。具体地,内径R与最小距离L之间的差值可以在2mm-5mm之间,例如可以为2mm、3.5mm或者5mm。差值过大会导致点火装置410过于靠近内环火盖300,从而会被内环火盖300的帽檐影响。差值过小会导致点火装置410过于远离内环火盖300,从而导致传火效果下降。因此,差值在该范围内较为合理。
示例性地,槽顶壁211上可以设置有放电凸台240。放电凸台240可以从槽顶壁211朝向传火槽210的开口凸出。传火槽210可以位于点火装置410的上方。放电凸台240通常可以由金属制成。通过设置放电凸台240,可以使点火装置410定向放电,从而可以提高点火的成功率。
示例性地,放电凸台240与点火装置410的最小距离D可以在3mm-6mm之间,例如可以为3mm、4.5mm或者6mm。最小距离D过大会导致电火花过小,从而不利于引燃混合气体。最小距离D过小会导致放电凸台240与点火装置410之间的混合气体过少,从而导致混合气体的浓度过低,不利于引燃混合气体。因此,最小距离D在该范围内较为合理。
示例性地,传火槽210还可以包括一对槽侧壁212。一对槽侧壁212分别可以连接至槽顶壁211的两侧。这样,槽顶壁211和一对槽侧壁212可以合围形成传火槽210。一对槽侧壁212之间可以形成传火槽210的开口。一对槽侧壁212分别可以连接在外环壁202和内环壁203之间。顶壁201、外环壁202、内环壁203和一对槽侧壁212可以合围形成第一进气槽220。如此,第一进气槽220大体可以呈C形。外环火盖200上可以设置有通孔250。通孔250可以连通在第一进气槽220和传火槽210之间。如此设置,混合气体依次可以通过第一进气槽220、通孔250和传火槽210,从而可以被点火装置410引燃。这样,外环火盖200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通孔250可以隐藏于传火槽210内,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污物附着导致堵塞。这样,燃烧器的点火成功率较高,火焰可以正常传递,用户的体验感较好。
示例性地,通孔250可以包括第一通孔260。第一通孔260的第一进口可以设置在内环壁203上。如此,第一通孔260的第一进口可以连通至第一进气槽220。第一通孔260的第一出口可以设置在槽侧壁212上。如此,第一通孔260的第一出口可以连通至传火槽210。第一通孔260的第一出口可以朝向点火装置410。第一通孔260的数量可以任意。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60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260可以沿传火槽210对称设置。如此设置,混合气体依次可以通过第一进气槽220和第一通孔260,从而可以朝向点火装置410喷出。这样,点火装置410处的混合气体的浓度较高,从而可以便于引燃。
示例性地,通孔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通孔270、第三通孔280和第四通孔290。第二通孔270、第三通孔280和第四通孔290均可以设置在槽侧壁212上。第二通孔270的第二进口、第三通孔280的第三进口和第四通孔290的第四进口分别可以连通至第一进气槽220。第二通孔270的第二出口、第三通孔280的第三出口和第四通孔290的第四出口分别可以连通至传火槽210。这样,混合气体分别可以通过第二通孔270的第二出口、第三通孔280的第三出口和第四通孔290的第四出口喷出。第一通孔260的第一出口、第二通孔270的第二出口、第三通孔280的第三出口和第四通孔290的第四出口可以逐渐靠近外环壁202。并且,第四通孔290的第四出口可以朝向外环壁202。如此,点火装置410引燃混合气体后,火焰依次可以引燃第二通孔270的第二出口喷出的混合气体、第三通孔280的第三出口喷出的混合气体和第四通孔290的第四出口喷出的混合气体,从而可以将火焰传递至外环壁202。这样,燃烧器的传火效果较好。
示例性地,第二通孔270和第三通孔280可以设置在不同的槽侧壁212上。第四通孔290的数量可以任意。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四通孔290可以为两个。两个第四通孔290可以沿传火槽210对称设置。
示例性地,内环火盖300的顶壁301和环形壁302可以合围形成第三进气槽310。如此设置,混合气体依次可以通过第三进气槽310和第二出气孔320,从而可以被引燃。
主体100的结构可以任意。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可以包括炉头座500和分火器600。分火器600可以设置在炉头座500上。点火装置410和热电偶420均可以设置在炉头座500上。内环火盖200和外环火盖300均可以设置在分火器600上。
具体地,炉头座500上可以设置有喷嘴510。混合气体可以通过喷嘴510喷出。分火器600可以包括底壁601、第一环形壁602、第二环形壁603以及凸台604。第一环形壁602和第二环形壁603均可以连接至底壁601。第一环形壁602可以围设在第二环形壁603外。第一环形壁602和第二环形壁603可以间隔开。凸台604可以连接在第一环形壁602和第二环形壁603之间。底壁601、第一环形壁602、第二环形壁603以及凸台604可以合围形成第二进气槽610。第一进气槽220和第二进气槽610可以连通,以形成外环进气通道。凸台604可以封堵传火槽210的开口。如此,槽顶壁211、一对槽侧壁212和凸台604可以合围形成传火通道。喷嘴510喷出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外环进气通道,从而通过传火通道喷出,进而可以被点火装置410引燃。如此设置,燃烧器的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廉。
分火器600还可以包括第三环形壁605。第三环形壁605可以连接至底壁601。第二环形壁603可以围设在第三环形壁605外。第二环形壁603和第三环形壁605可以间隔开。底壁601和第三环形壁605可以合围形成第四进气槽620。第三进气槽310和第四进气槽620可以连通,以形成内环进气通道。喷嘴510喷出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内环进气通道,从而通过第二出气孔320喷出,进而可以被点火装置410引燃。
示例性地,凸台604可以包括第一凸台606和两个第二凸台607。两个第二凸台607分别可以连接在第一凸台606的两侧。第一凸台606可以凸出于第二凸台607。第一凸台606可以插入并封堵传火槽210的开口。一对槽侧壁212可以一一对应地抵接至第二凸台607。如此设置,外环火盖200的定位效果较好。并且,通过一对槽侧壁212一一对应地抵接至第二凸台607,可以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从而确保燃烧器的传火效果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燃烧器,包括主体、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和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内环火盖和所述外环火盖均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外环火盖围设在所述内环火盖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上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主体设置的传火槽,所述传火槽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槽顶壁,所述槽顶壁遮挡在所述点火装置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顶壁以及连接至所述顶壁的外环壁和内环壁,所述传火槽贯通在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之间,所述槽顶壁设置在所述顶壁上且朝向所述内环火盖凸出于所述内环壁,所述点火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内环火盖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所述槽顶壁与所述内环火盖的中心之间具有最小距离L,所述内环壁具有内径R,内径R与最小距离L之间的差值在2mm-5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顶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开口凸出且位于所述点火装置上方的放电凸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凸台与所述点火装置的最小距离D在3mm-6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顶壁以及连接至所述顶壁的外环壁和内环壁,所述传火槽贯通在所述外环壁和所述内环壁之间,所述槽顶壁设置在所述顶壁上,所述传火槽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槽顶壁的一对槽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外环壁、所述内环壁和一对所述槽侧壁合围形成第一进气槽,所述外环火盖上设置有连通在所述第一进气槽和所述传火槽之间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进口设置在所述内环壁上,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槽侧壁上且朝向所述点火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槽侧壁上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三通孔的第三出口和所述第四通孔的第四出口逐渐靠近所述外环壁,所述第四出口朝向所述外环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炉头座和设置在所述炉头座上的分火器,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炉头座上,所述内环火盖和所述外环火盖均设置在所述分火器上,所述分火器包括底壁、第一环形壁、第二环形壁以及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壁和第二环形壁均连接至所述底壁,所述第一环形壁围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壁外,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壁和所述第二环形壁之间,所述底壁、所述第一环形壁、所述第二环形壁以及所述凸台合围形成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一进气槽和所述第二进气槽连通以形成外环进气通道,所述凸台封堵所述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凸台两侧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插入并封堵所述开口,一对所述槽侧壁一一对应地抵接至所述第二凸台。
1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68483.XU CN219656071U (zh) | 2023-05-04 | 2023-05-04 | 燃烧器和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68483.XU CN219656071U (zh) | 2023-05-04 | 2023-05-04 | 燃烧器和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56071U true CN219656071U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7877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68483.XU Active CN219656071U (zh) | 2023-05-04 | 2023-05-04 | 燃烧器和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56071U (zh) |
-
2023
- 2023-05-04 CN CN202321068483.XU patent/CN2196560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61954B2 (en) | Gas burner | |
CN107461744B (zh) | 火盖和燃烧器 | |
US20100279238A1 (en) | Gas burner | |
US20110129783A1 (en) | Burner with flame ring stabilization chamber | |
CN109973995B (zh) | 预混燃烧器和预混燃气灶 | |
CN219656071U (zh) | 燃烧器和灶具 | |
CN109140445B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7057532U (zh) | 一种红外燃烧器 | |
KR200324393Y1 (ko) | 가스렌지용 버너 | |
CN109140444B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22256554U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208025510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9867880U (zh) | 燃烧器 | |
CN219995333U (zh) | 燃烧器 | |
CN112413584A (zh) | 外火盖及应用其的旋火燃烧器 | |
CN222256548U (zh) | 一种内喷式稳定燃烧器及炉灶 | |
CN219868002U (zh) | 一种可提高进风量的燃烧炉头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220038463U (zh) | 燃烧器 | |
CN113915614B (zh) | 一种具有双火种燃气炉头 | |
CN222480490U (zh) | 燃烧器及灶具 | |
CN222316973U (zh) | 外环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220287437U (zh) | 火盖及燃气灶 | |
CN222597730U (zh)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109973996B (zh) |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22210311U (zh) | 一种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