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1744B - 火盖和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盖和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61744B CN107461744B CN201710901140.XA CN201710901140A CN107461744B CN 107461744 B CN107461744 B CN 107461744B CN 201710901140 A CN201710901140 A CN 201710901140A CN 107461744 B CN107461744 B CN 1074617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annular
- cover
- side wall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火盖用于燃烧器,包括环形上盖、自环形上盖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向下延伸的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贯穿环形外侧壁的检测火孔和贯穿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的传火孔壁以形成连通火盖内侧和外侧的传火孔;环形上盖、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共同界定环形凹槽;火盖在传火孔的内表面沿火盖的轴线自上到下的正投影覆盖传火孔的内表面,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凹陷在检测火孔和/或传火孔处不连续。本发明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在开启小火时,传火孔内有火焰燃烧,且传火孔内传递的火焰不容易受到环境干扰而熄灭,可以保持检测火孔和燃烧器在小火时稳定持续燃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火盖和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燃气灶开启小火时,火盖对应温度检测装置的火孔的火焰较小,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而熄灭。燃气灶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内环火焰熄火后停火,无法保证燃气灶小火持续稳定燃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火盖,包括环形上盖、自所述环形上盖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向下延伸的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贯穿所述环形外侧壁的检测火孔和贯穿所述环形内侧壁和所述环形外侧壁的传火孔壁以形成连通所述火盖的内侧和外侧的传火孔。所述环形上盖、所述环形内侧壁和所述环形外侧壁共同界定环形凹槽。所述火盖在所述传火孔的内表面沿所述火盖的轴线自上到下的正投影覆盖所述传火孔的内表面。所述环形内侧壁和所述环形凹槽在所述检测火孔和/或所述传火孔处不连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一体成型并呈圆环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火孔靠近所述传火孔设置在所述传火孔的下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火孔的横截面包括圆形或方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形成有贯穿所述传火孔壁的内火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形成有贯穿所述环形上盖和所述环形外侧壁的斜槽以形成位于所述传火孔上方的且具有向上斜面的第一遮挡部和具有向下斜面的第二遮挡部。所述斜槽位于所述向上斜面和所述向下斜面之间。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在所述传火孔的内表面上自上到下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包括自所述第二遮挡部向上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包括所述向下斜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形成有贯穿所述环形外侧壁并连通所述环形凹槽的多个主火孔。所述多个主火孔在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周向等距分布且高度基本相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形成有位于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凹陷内壁形成有贯穿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副火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凹陷位于所述多个主火孔上方并穿过所述斜槽和/或所述传火孔。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种燃烧器,包括分气盘、上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火盖和设置在所述分气盘上且位于所述火盖的内侧的中心火盖。所述分气盘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所述火盖设置在所述分气盘上。所述中心火盖与所述分气盘界定中心混合燃气腔室。所述中心混合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管接收混合燃气供给所述中心火盖进行燃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和所述分气盘界定混合燃气腔室。所述混合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接收混合燃气供给所述火盖进行燃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气盘上且位于所述火盖的外侧的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与所述分气盘界定外环混合燃气腔室。所述外环混合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三进气管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三进气管接收混合燃气供给所述外环火盖进行燃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燃气灶包括灶台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灶台壳体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的一个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的火盖沿IV-IV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的火盖沿V-V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一个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燃烧器沿VIII-V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和
图9是图7的燃烧器沿IX-IX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符号说明:
燃气灶1000、燃烧器100、火盖10、环形上盖11、环形内侧壁12、环形外侧壁13、环形凹陷132、副火孔1322、环形凹槽14、混合燃气腔室142、检测火孔15、传火孔壁16、传火孔162、内火孔164、斜槽17、第一遮挡部172、向上斜面1722、第二遮挡部174、向下斜面1742、凸块18、主火孔19、分气盘20、第一进气管22、第二进气管24、第三进气管26、中心火盖30、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外环火盖40、外环混合燃气腔室42、灶台壳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10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1000。或者说,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10,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1000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
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10可以不限于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而可以应用于其他合适的燃烧器100。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也可以不限于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1000,而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燃烧环境中。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气灶1000还包括灶台壳体200,燃烧器100设置在灶台壳体200上。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还包括分气盘20和中心火盖30,火盖10和中心火盖30设置在分气盘20上。中心火盖30设置在火盖10内侧。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火盖10包括环形上盖11、自环形上盖11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向下延伸的环形内侧壁12和环形外侧壁13、贯穿环形外侧壁13的检测火孔15和贯穿环形外侧壁13的传火孔壁16以形成连通火盖10的内侧和外侧的传火孔162。环形上盖11、环形内侧壁12和环形外侧壁13共同界定环形凹槽14。火盖10在传火孔162的内表面沿火盖10的轴线自上到下的正投影覆盖传火孔162的内表面。环形内侧壁12和环形凹槽14在检测火孔15和/或传火孔162处不连续。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10、燃烧器100和燃气灶1000中,火盖10呈环状并作为内环火盖10使用。常常在火盖10的检测火孔15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火盖10的检测火孔15的火焰是否熄灭以控制传输混合燃气的阀门是否关闭。检测火孔15的火焰熄灭时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降低,温度检测装置发出熄火信号以控制传输混合燃气的阀门关闭,避免无火焰燃烧时混合燃气泄漏到空气中而存在安全隐患。在小火时,检测火孔15的火焰较小,容易受环境影响而熄灭。然而,由于火盖10形成有传火孔162,传火孔162可以将中心火盖30的火焰传到检测火孔15,使检测火孔15重新燃烧,不会触发温度检测装置的熄火信号,从而能够保证燃烧器100小火稳定燃烧。而火盖10在传火孔162的内表面上沿火盖10的轴向自上到下的正投影连续分布且覆盖传火孔162的内表面表示,火盖10对传火孔162形成遮蔽效果,如此,可以防止燃烧环境的水滴滴入传火孔162或者横风吹过传火孔162而导致传火孔162丧失传火功能。因此,能够改善燃烧器100小火燃烧的稳定性。
火盖10在环形上盖11的内边缘靠近火盖10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为火盖10的内侧,火盖10在环形上盖11的外边缘远离火盖10的轴线方向的一侧为火盖10的外侧。中心火盖30在火盖10内侧使得中心火盖30的火焰更集中,有利于小火时集中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混合燃气包括天然气、沼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一体成型。
例如,火盖10直接铸造形成。如此,一来,不用组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来,由于没有组装结构,使得火盖10的结构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呈圆环状。对应的,环形上盖11为圆环片状,环形外侧壁13和环形内侧壁12为圆环筒状。
如此,环形上盖11、环形外侧壁13和环形内侧壁12界定环形凹槽14,环形凹槽14可以引导混合燃气传输至火盖10进行燃烧。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检测火孔15靠近传火孔162设置在传火孔162的下方。
如此,检测火孔15靠近传火孔162设置,在检测火孔15的火焰受到环境干扰而意外熄灭时,可以及时由传火孔162重新点燃,避免距离过远使得检测火孔15重新点燃不及时或传火孔162内火焰过小无法传递至检测火孔15而触发温度检测装置的熄火信号导致燃烧器100停火。
可以理解,混合燃气传在输出检测火孔15后通常向上运动,如此,检测火孔15在传火孔162下方,有利于传火孔162传递火焰点燃检测火孔15。
具体的,检测火孔15可以为多个并呈阵列分布。如此,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火焰的范围相对较大,避免检测火孔15的火焰受环境影响偏移相应位置使得温度检测装置检测不到火焰而导致燃气灶1000停火。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火孔15的横截面基本呈圆形且大小基本相同。
可以理解,圆形的检测火孔15容易形成,而且有利于传输混合燃气。大小基本相同使得各个检测火孔15的混合燃气输出量基本相同,各个检测火孔15传输出的混合燃气被点燃后形成的火焰大小基本相同,使得检测火孔15的火焰更加均匀,有利于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检测火孔15的火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传火孔162的横截面包括圆形或方形。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火盖10在工作时,传火孔162内有火焰燃烧,在检测火孔15的火焰熄灭后可以通过传火孔162重新点燃。传火孔162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方形制造相对简单且有利于传火孔162内的火焰燃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形成有贯穿所述传火孔壁16的内火孔164。
如此,内火孔164可以将混合燃气导引到传火孔162,为传火孔162内的火焰燃烧提供混合燃气,有利于传火孔162将中心火盖30的火焰传递至检测火孔15,以保持燃烧器100工作时检测火孔15的火焰能够持续燃烧,而不会触发温度检测装置的熄火信号,从而能够保证燃烧器100小火稳定燃烧。
具体的,内火孔164可以为个并在传火孔162底部的传火孔壁16呈阵列分布。如此,增加了传火孔162内燃气的量和火焰燃烧的面积,可以增加传火孔162内火焰燃烧的稳定性。内火孔164形成于传火孔162底部的传火孔壁16有利于燃气传输。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传火孔162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上述讨论的实施方式,而可以根据传火孔162的大小和内火孔164的大小变换内火孔164的数量。
请再次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形成有贯穿环形上盖11和环形外侧壁13的斜槽17以形成位于所述传火孔162上方的且具有向下斜面1722的第一遮挡部172和具有向上斜面1742的第二遮挡部174。斜槽17位于向下斜面1722和向上斜面1742之间。第一遮挡部172和第二遮挡部174在传火孔162的内表面上自上到下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可以理解,火盖10圆环状以内设置有中心火盖30,中心火盖30可以挡住传火孔162在火盖10内侧的开口,影响传火孔162内空气流通。第一遮挡部172和第二遮挡部174界定斜槽17的范围,斜槽17可以连通传火孔162和外界,有利于传火孔162内的空气流通,使得传火孔162有足够的空气支持传火孔162内的火焰燃烧。同样的,第一遮挡部172和第二遮挡部174可以防止燃烧环境的水滴直接滴入传火孔162或者横风吹过传火孔162而导致传火孔162丧失传火功能。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斜槽17还可以是弧形、折线形或其他形状,同样的,第一遮挡部172和第二额遮挡部有利于遮挡液体滴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包括自第二遮挡部174向上延伸的凸块18。凸块18包括向上斜面1742。
如此,凸块18可以沿向上斜面1742自第二遮挡部174向上延伸,延伸后凸块18沿火盖10的轴线自上向下的投影在环形上盖11的上表面覆盖斜槽17在环形上盖11的开口,使得火盖10上方可能滴落的液体被凸块18遮挡,无法直接落入斜槽17,有利于传火孔162稳定传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形成有贯穿环形外侧壁13并连通所述混合燃气腔室142的多个主火孔19,所述多个主火孔19在环形外侧壁13的周向等距分布且高度基本相同。
如此,多个主火孔19分布使得传输出主火孔19的火焰环绕火盖10外周均匀分布,有利于均匀加热。多个主火孔19的高度基本相同使得混合燃气点燃的高度基本相同,沿环形外侧壁13的周向分布的火焰大小基本相同,同样有利于均匀加热物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主火孔19的横截面基本呈圆形且大小基本相同。
可以理解,圆形的主火孔19容易形成,而且有利于传输混合燃气。大小基本相同使得各个主火孔19的混合燃气输出量基本相同,各个主火孔19传输出的混合燃气被点燃后形成的火焰大小基本相同,使得主火孔19的火焰更加均匀,有利于均匀加热物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形成有位于环形外侧壁13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陷132。环形凹陷132内壁形成有贯穿环形外侧壁13的副火孔1322。
可以理解,多个主火孔19在火盖10的周向等距分布,各个主火孔19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且高度相等,不容易传递火焰。环形凹陷132在火盖10周向连续分布,如此,有混合燃气传输出主火孔19时,环形凹陷132可以将火焰传递至主火孔19以便点燃主火孔19。副火孔1322可以连通混合燃气腔室142,可以将混合燃气导引到环形凹陷132,为环形凹陷132传火提供混合燃气,有利于环形凹陷132快速传递火焰,以点燃主火孔19的火焰。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火孔1322为多个并沿环形凹陷132的周向等距分布。如此,传输至环形凹陷132的混合燃气更加充分,有利于环形凹陷132传递火焰至主火孔1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环形凹陷132位于主火孔19上方并穿过斜槽17和/或传火孔162。
如此,混合燃气传输出主火孔19后向上运动,有燃气传输出主火孔19时,环形凹陷132位于主火孔19上方有利于火焰通过环形凹陷132传递至主火孔19。环形凹陷132穿过斜槽17和/或传火孔162,使得环形凹陷132和传火孔162连通。如此,在燃烧器100增大火力且有混合燃气传输至环形凹槽14和主火孔19时,环形凹陷132可以传递传火孔162内的火焰至主火孔19,有利于点燃火盖10的火焰。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燃烧器100的分气盘20包括第一进气管22、第二进气管24和第三进气管26。火盖10和分气盘20界定混合燃气腔室142。混合燃气腔室142与第一进气管22连通以通过第一进气管22接收混合燃气供给火盖10进行燃烧。
如此,在燃烧器100开启小火模式时,分气盘20通过第一进气管22将混合燃气传输至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中心火盖30形成有连通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和外界的多个火孔,混合燃气可以通过中心火盖30的火孔传输至中心火盖30上方进行燃烧。中心火盖30的火孔较为集中,使得中心火盖30上方的火焰集中,有利于小火时集中加热物体。
分气盘20和火盖10配合,使得火盖10的检测火孔15连通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如此,混合燃气可以通过检测火孔15传输至火盖10进行燃烧。以便检测火孔15在小火时保持燃烧,不会触发温度检测装置的熄火信号,从而能够保证燃烧器100小火稳定燃烧。
同样的,火盖10的内火孔164连通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和传火孔162。如此,在燃烧器100开启小火模式时,混合燃气可以通过内火孔164传输至传火孔162进行燃烧,有利于传火孔162将中心火盖30的火焰传递至检测火孔1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盖10和分气盘20界定混合燃气腔室142。混合燃气腔室142与第二进气管24连通以通过第二进气管24接收混合燃气供给火盖10进行燃烧。
如此,火盖10和分气盘20配合后,环形凹槽14形成相对密闭的混合燃气腔室142,用于传输混合燃气至火盖10。在燃烧器100开启中火模式时,分气盘20通过第一进气管22将混合燃气传输至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以及通过第二进气管24将混合燃气传输至混合燃气腔室142,并分别传输至中心火盖30和火盖10,如此,中心火盖30和火盖10同时燃烧,扩大了火焰燃烧的范围,有利于增大加热面积以便快速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烧器100包括设置在分气盘20上且位于火盖10的外侧的外环火盖40。外环火盖40与分气盘20界定外环混合燃气腔室42。外环混合燃气腔室42与第三进气管26连通以通过第三进气管26接收混合燃气供给外环火盖40进行燃烧。
如此,外环火盖40形成有连通外环混合燃气腔室42和外界的多个火孔,混合燃气可以通过外环火盖40的火孔传输至外环火盖40进行燃烧。外环火盖40的直径较大,分气盘20可以控制混合燃气的传输,燃烧器100开启大火模式时,分气盘20通过第一进气管22将混合燃气传输至中心混合燃气腔室32、通过第二进气管24将混合燃气传输至混合燃气腔室142以及通过第三进气管26将混合燃气传输至外环混合燃气腔室42,并分别传输至中心火盖30、火盖10和外环火盖40。如此,中心火盖30、火盖10和外环火盖40共同燃烧,大大的扩大了火焰燃烧的范围,同样有利于增大加热面积以便快速加热。
请再次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燃气灶1000还包括灶台壳体200。燃烧器100设置在所述灶台壳体200上。
如此,灶台壳体200可以支撑燃烧器100以及需要加热的物体,并可以简单地固定以及保护燃烧器100。灶台壳体200还可以固定以及保护燃气灶1000的其他元件(如输气管道、点火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和开关阀门等),使得燃气灶1000能够正常工作。
具体的,燃气灶1000可为单灶眼燃气灶、双灶眼燃气灶或其他多灶眼燃气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火盖,用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
环形上盖;
自所述环形上盖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向下延伸的环形内侧壁和环形外侧壁;所述环形上盖、所述环形内侧壁和所述环形外侧壁共同界定环形凹槽;
贯穿所述环形外侧壁的检测火孔;和
贯穿所述环形内侧壁和所述环形外侧壁的传火孔壁以形成连通所述火盖的内侧和外侧的传火孔,所述火盖在所述传火孔的内表面沿所述火盖的轴线自上到下的正投影覆盖所述传火孔的内表面,所述环形内侧壁和所述环形凹槽在所述检测火孔和/或所述传火孔处不连续;所述火盖形成有贯穿所述环形上盖和所述环形外侧壁的斜槽以形成位于所述传火孔上方的且具有向上斜面的第一遮挡部和具有向下斜面的第二遮挡部,所述斜槽位于所述向上斜面和所述向下斜面之间,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在所述传火孔的内表面上自上到下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一体成型并呈圆环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自所述第二遮挡部向上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包括所述向下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形成有贯穿所述环形外侧壁并连通所述环形凹槽的多个主火孔,所述多个主火孔在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周向等距分布且高度基本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形成有位于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环形凹陷,所述环形凹陷的内壁形成有贯穿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副火孔。
6.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
分气盘,所述分气盘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火盖,所述火盖设置在所述分气盘上;和
设置在所述分气盘上且位于所述火盖的内侧的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与所述分气盘界定中心混合燃气腔室,所述中心混合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一进气管接收混合燃气供给所述中心火盖进行燃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和所述分气盘界定混合燃气腔室,所述混合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气管接收混合燃气供给所述火盖进行燃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气盘上且位于所述火盖外侧的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与所述分气盘界定外环混合燃气腔室,所述外环混合燃气腔室与所述第三进气管连通以通过所述第三进气管接收混合燃气供给所述外环火盖进行燃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01140.XA CN107461744B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火盖和燃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01140.XA CN107461744B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火盖和燃烧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61744A CN107461744A (zh) | 2017-12-12 |
CN107461744B true CN107461744B (zh) | 2023-01-31 |
Family
ID=60553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01140.XA Active CN107461744B (zh) | 2017-09-28 | 2017-09-28 | 火盖和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617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87923B (zh) * | 2018-01-03 | 2024-05-03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火盖及燃烧器 |
CN108180508B (zh) * | 2018-01-11 | 2023-10-13 |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单环火燃烧器 |
CN108613188A (zh) * | 2018-04-04 | 2018-10-02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火盖 |
CN108592024B (zh) * | 2018-05-18 | 2024-04-30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火盖和燃烧器 |
CN110553265A (zh) * | 2018-06-03 | 2019-12-10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CN111256124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
CN111256116B (zh) * | 2018-11-30 | 2022-03-1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
CN110207116A (zh) * | 2018-12-10 | 2019-09-06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条缝式上进风燃烧器 |
CN112648615B (zh) * | 2019-10-10 | 2022-03-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灶具火盖 |
CN112747338B (zh) * | 2021-01-07 | 2022-08-16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用于燃气灶具的火盖及燃气灶具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8955A (zh) * | 2007-10-26 | 2009-04-29 | 林内株式会社 | 主副燃烧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3628656U (zh) * | 2013-10-21 | 2014-06-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传火槽加固结构的燃烧器火盖 |
CN203980285U (zh) * | 2014-06-25 | 2014-12-03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式的无引火槽的燃烧器火盖 |
CN105423302A (zh) * | 2015-12-17 | 2016-03-23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内环火盖及燃气灶 |
CN106196064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
CN207407343U (zh) * | 2017-09-28 | 2018-05-25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火盖和燃烧器 |
-
2017
- 2017-09-28 CN CN201710901140.XA patent/CN1074617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8955A (zh) * | 2007-10-26 | 2009-04-29 | 林内株式会社 | 主副燃烧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3628656U (zh) * | 2013-10-21 | 2014-06-04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传火槽加固结构的燃烧器火盖 |
CN203980285U (zh) * | 2014-06-25 | 2014-12-03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隐藏式的无引火槽的燃烧器火盖 |
CN105423302A (zh) * | 2015-12-17 | 2016-03-23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内环火盖及燃气灶 |
CN106196064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
CN207407343U (zh) * | 2017-09-28 | 2018-05-25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火盖和燃烧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61744A (zh) | 201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61744B (zh) | 火盖和燃烧器 | |
CN107642778B (zh) | 火盖和燃烧器 | |
CN108592024B (zh) | 火盖和燃烧器 | |
US6607378B2 (en) | Ignition flame for gas cooking burners | |
KR20140047597A (ko) | 적외선 가스 버너 | |
CN207407343U (zh) | 火盖和燃烧器 | |
CN216557121U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2805754U (zh) | 燃烧器 | |
CN216868479U (zh) | 燃烧器火盖及燃气灶具 | |
CN210688217U (zh) | 分气盘、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 |
KR101300899B1 (ko) | 버너 | |
CN212511140U (zh) | 具有火焰增强功能的炉头 | |
JP2000193211A (ja) | コンロ用バ―ナ | |
WO2005064235A1 (en) | Burner assembly for gas burners of radiant heating type | |
CN109140444B (zh) |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 |
KR101304847B1 (ko) | 빌트인 타입 조리기기 | |
CN219775812U (zh) |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 |
JP2005156087A (ja) | コンロバーナ | |
KR100495670B1 (ko) | 상업용 가스밥솥의 버너 | |
CN110617476B (zh) | 分气盘、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 |
KR100763571B1 (ko) | 적열식 휴대용 가스렌지 | |
JP4299456B2 (ja) | こんろ用バーナ | |
KR200324393Y1 (ko) | 가스렌지용 버너 | |
CN219283333U (zh) |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 |
CN218895402U (zh) |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