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85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77852U CN218677852U CN202222516423.1U CN202222516423U CN218677852U CN 218677852 U CN218677852 U CN 218677852U CN 202222516423 U CN202222516423 U CN 202222516423U CN 218677852 U CN218677852 U CN 2186778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ongue plate
- tongue
- shielding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若干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彼此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所述第一、第二舌板而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在第一舌板中设有第一屏蔽板,在第二舌板中设有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通过连接板而相互连接成一体,从而强化舌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控制两个舌板在高度及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已知技术请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179317U所公告的一种复合式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一第一舌板及一第二舌板,金属壳体一端形成一第一插口与一第二插口,第一舌板设于金属壳体内并对应第一插口,第二舌板设于金属壳体内并对应第二插口,第一、二舌板内分别设有一第一屏蔽板及一第二屏蔽板。该连接器中两屏蔽板分离设置,两屏蔽板位置容易出现水平高度不一,二者之间距离随机的情况,从而影响第一、第二舌板相对位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连成一体的屏蔽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若干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彼此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所述第一、第二舌板而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在第一舌板中设有第一屏蔽板,在第二舌板中设有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通过连接板而相互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均包括位于所述基部的基板以及自所述基板向前延伸入对应舌板的舌片,所述连接板连接于两个所述基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埋设在所述基部内。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屏蔽舌片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由一块金属板冲压而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平行的顶壁与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未设置防呆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平行的顶壁与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遮蔽壳体的配接缝位于所述顶壁。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设有向前并向外贯穿的限位槽;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与底壁均设有向内弯折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后抵持于所述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腔可适用于正反插的USB-C插头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遮蔽壳体为两件式,其包括形成所述对接腔的内壳,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内壳且向下延伸出位于两侧的第一焊接脚及位于后端的第二焊接脚。
进一步地,所述基部设有自所述顶面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外壳设有向下弯折延伸并卡持于所述凹槽的固定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两个屏蔽板通过连接板而相互连接成一体,从而强化舌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控制两个舌板在高度及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便于实现与对接连接器正反插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绝缘本体与内壳分离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绝缘本体的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8是图6所示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9是图8所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A-A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遮蔽壳体1、绝缘本体4以及若干导电端子5。绝缘本体4包括基部90以及自基部90向前延伸且位于同一高度平行设置的第一舌板91和第二舌板92,以及埋设于绝缘本体4的屏蔽板6。第一、第二舌板91、92彼此相邻且间隔设置。导电端子5排列于第一、二舌板91、92且具有暴露于第一舌板91表面的接触部511以及暴露于第二舌板92表面的接触部521。屏蔽板6包括第一屏蔽板61、第二屏蔽板62以及一连接板63。电连接器100在第一舌板91中设有第一屏蔽板61,在第二舌板92中设有第二屏蔽板62。第一、第二屏蔽板61、62通过连接板63而相互连接成一体,实现第一、第二舌板91、92之间高度以及间距的可控,满足配对连接器对第一、第二舌板91、92高度和宽度的要求。遮蔽壳体1环绕第一、第二舌板91、92形成一向前开口的对接腔10。参图3所示,遮蔽壳体1为两件式,分为形成对接腔10的内壳3以及贴覆于内壳3顶面的外壳2。内壳3包括一顶壁31。外壳2包括一顶板21、自顶板21两侧缘向下延伸的两侧板22以及自顶板21后缘向下延伸的后板23,且其顶板21贴覆于内壳3顶壁31上。后板23两侧缘沿横向进一步延伸但未超过侧板22。每一侧板22自其底缘向下延伸出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一焊接脚24。后板23自其两端及中间部位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焊接脚25,位于中间的第二焊接脚25的宽度大于另两个第二焊接脚25的宽度。绝缘本体4包括两端子模组7、一连接部8以及与端子模组7、连接部8注塑形成的第二绝缘体9。第二绝缘体9自其基部90顶面向下凹陷形成两个横向对称的凹槽95,外壳2顶板21设有两个横向对称的开口20,且每一开口20向后延伸至顶板21与后板23的连接处。每一开口20自其前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固定片201,固定片201末端卡持于凹槽95,使外壳2稳固于第二绝缘体9上。顶壁31则位于外壳2与第二绝缘体9之间,且顶壁31自其后缘向前凹设形成两间隔的缺口314,缺口314设置于凹槽95上方,凹槽95暴露于缺口314。基部90自其后表面两端及其中间部分向后延伸有凸块93,后板23向内贴靠凸块93表面。内壳3的前缘向外翻折形成环绕对接腔的翻边部32,外壳2的前缘位于翻边部32的后方,从而对配对连接器进行导引安装。
参图4-5所示,导电端子5包括分别暴露于第一、第二舌板91、92上表面的上排端子组51,以及分别暴露于第一、第二舌板91、92下表面的下排端子组52。上、下两排端子组51、52之间设置有屏蔽板6。内壳3还包括一底壁33以及连接顶壁31、底壁33的两侧壁34,参图1所示,顶壁31和侧壁34皆平行于第一、二舌板91、92,内壳3未设置有防呆部件,使得对接腔10适用于正反插的USB-C插头连接器。基部90自其前端面902向后凹陷并向外贯穿基部90顶面901形成四个限位槽94,在靠近基部底面处还设有另四个限位槽与前述四个对称设置。内壳3顶壁31于中心线处设有一配接缝311,外壳贴覆遮盖配接缝311。内壳3的顶壁31和底壁33分别设有四个向内弯折的限位部312、315且顶壁31的限位部312与底壁33的限位部315上下对称设置。参图10所示,限位部312、315向后抵持于限位槽94内表面,从而对内壳3进行限位。内壳3顶壁31还设置有四个弹性片313,在连接器对接时,弹性片313与配对连接器表面接触。
参图6-10所示,每一端子模组7均包括塑胶体,两端子模组的塑胶体分别定义为第一塑胶体71和第二塑胶体72。第一屏蔽板61埋设于第一塑胶体71内,第二屏蔽板62埋设于第二塑胶体72内。第一、第二塑胶体71、72通过一连接部8而相连于一起,连接部8连接于两塑胶体内侧后端处,同时,连接板63埋设于连接部8内。第一、第二塑胶体71、72和连接部8通过注塑成型而呈一体设置。导电端子5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512,以及自基部90底面向后延伸的焊接脚513、523。参图7所示,上、下排端子组51、52的焊接脚各自排列成一排,且在横向方向上,两排焊接脚一一交错排列而不前后对应。参图8-10所示,第一、第二屏蔽板61、62各自均包括基板611、621,自基板611、621向前延伸并埋入对应舌板的舌片612、622以及自基板611、621向后又向下垂直延伸的竖直部613、623。连接板63连接于两基板611、621之间,保证第一、二屏蔽板61、62之间的距离,进而稳定第一、第二舌板91、92的总宽度。,第一、第二屏蔽板61、62与连接板63由一块金属板冲压而成。屏蔽板6与连接板63上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64。参图10所示,注塑材料灌满通孔,使上、下排端子组51、52,屏蔽板6的结合稳固,从而稳定电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及若干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彼此相邻且间隔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分别排列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所述遮蔽壳体环绕所述第一、第二舌板而形成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表面的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在第一舌板中设有第一屏蔽板,在第二舌板中设有第二屏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通过连接板而相互连接成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均包括位于所述基部的基板以及自所述基板向前延伸入对应舌板的舌片,所述连接板连接于两个所述基板之间,所述连接板埋设在所述基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舌片位于同一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屏蔽板由一块金属板冲压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平行的顶壁与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未设置防呆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舌板平行的顶壁与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遮蔽壳体的配接缝位于所述顶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向前并向外贯穿的限位槽;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与底壁均设有向内弯折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后抵持于所述限位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可适用于正反插的USB-C插头连接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为两件式,其包括形成所述对接腔的内壳,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内壳且向下延伸出位于两侧的第一焊接脚及位于后端的第二焊接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顶面,且自所述顶面向下凹陷有凹槽,所述外壳设有向下弯折延伸并卡持于所述凹槽的固定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16423.1U CN218677852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16423.1U CN218677852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77852U true CN218677852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6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16423.1U Active CN218677852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77852U (zh) |
-
2022
- 2022-09-22 CN CN202222516423.1U patent/CN2186778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6524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24336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51706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40403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TWI742207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US7686659B2 (en) |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807528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504594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54292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591630B (zh) | 插头连接器 | |
US20110130046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JP3145348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8233024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976729A (zh) | 线缆连接器 | |
US1203423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ve component | |
CN21867785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10517095U (zh) | 电连接器 | |
TWI723759B (zh) | 電連接器 | |
CN21137697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11978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851902A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1262622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498229U (zh) |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22380995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