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2819U - 一种可升降火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升降火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22819U CN216822819U CN202123455185.XU CN202123455185U CN216822819U CN 216822819 U CN216822819 U CN 216822819U CN 202123455185 U CN202123455185 U CN 202123455185U CN 216822819 U CN216822819 U CN 216822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boss
- chafing dish
- interior
- liftable chaf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火锅,包括具有凹腔的锅体和位于锅体凹腔内的内的外锅,还包括可分离的位于所述外锅内的内锅,所述内锅设置有贯穿内锅锅壁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形成有向中心凸起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内锅具有底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凸台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内锅具有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台配合时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内锅底面置于所述凸台顶面时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火锅可以方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调整内锅的高度,又能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具体为一种可升降火锅。
背景技术
升降火锅具有一网捞净美食,做到汤料分离、食物可见及食材分开不糊底,且可做特色沥米饭等优点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现有市场上可升降火锅可以分为电动升降及手动升降方式。而手动升降目前有螺纹旋转升降及旋转后用手柄支承两种方式。电动升降因成本较高、可靠性低及升降轴在中间等不足;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1344903.1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升降火锅,其包括外锅和内锅,内锅置于外锅内,外锅的侧壁的内壁设有多个条形螺旋片,多个条形螺旋片间隔均匀地环形设置在外锅的侧壁的内壁上,内锅的底部设有托架,托架的端部搭接在条形螺旋片上,可以实现手动旋转升降,在锅壁上形成螺旋条则存在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1650472.6则公开了外锅的内壁面的不同高度上设置有置放台用于承载内锅外壁上的定位件,该方案存在定位件放置到置放台上的位置难以对准位置的情况,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内锅能升降的火锅,可以方便在不同的位置调整内锅的高度,又能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火锅,包括具有凹腔的锅体和位于锅体凹腔内的内的外锅,还包括可分离的位于所述外锅内的内锅,所述内锅设置有贯穿内锅锅壁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形成有向中心凸起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内锅具有底面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凸台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内锅具有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台配合时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内锅底面置于所述凸台顶面时的第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火锅,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台配合时的第一位置,内锅位于所述外锅的底部位置,而在所述内锅底面置于所述凸台顶面时的第二位置,内锅则位于高于外锅底部的更高位置处,在需要将内锅的从较低位的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调整时,可以先提起内锅待所述凹部脱离凸起的限制后转动一个角度即可将内锅的底部支撑在所述凸台的顶部,实现内锅位置的升高。由于内锅的底部面积比凹部的面积占比大的非常多,因此只要转动内锅就能轻易的支撑在所述凸起的顶部端面上,因此提起内锅时很容易找到支撑位。在需要将内锅从较高位的第二位置向较低位的第一位置调整时,可以手动转动内锅,转动过程中在所述凹部对准所述凸台后在重力引导作用下手部重量感就发生变化,就容易识别出来已经对准到位,实现向下沉降移动,到位后所述凹部与所述凸台配合实现对内锅在水平面内的转动限制。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自所述外锅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凹部自所述内锅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如此,可以通过拉伸工艺或冲压成形工艺将所述凸台和所述凹部分别在外锅和内锅壁上形成,加工容易,制造成本底。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和所述凹部在水平面面上的投影均成平滑的弧形。如此,即更方便加工制造,又方便凸台与凹部的配合,内锅升降操作更容易。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下端开口尺寸大于凹部上端面尺寸。如此,可以实现凹部下端面的导向,方便内锅从位于上方的第二位置向位于低位的第一位置调整操作。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凸台的上端部周向至少有两点接触贴合以限定所述内锅在水平方向内转动或移动。如此可以减少内锅在第一位置时的晃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凹部成上小下放大的锥台面,壁线与轴线的夹角在2-10度,锥台的高度在40-120mm。如此,既能保障所述凹部下端部与所述凸台上端面有合适的间隙,实现内锅位置调整的方便性,又能避免间隙过大减少内锅的有效容积。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锅可分离的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如此可以方便外锅单独取出后清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上端表面为近似水平的平面。如此可以实现内锅在第二位置的平稳性,还便于拉伸成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上端面距离所述外锅内底表面的距离位于外锅深度的1/3至2/3之间。如此,可以通过调整内锅在两个位置变化满足常用食材量变化而引起的食用取放要求。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和所述凹部的数量均为3个并周向均匀布置。通过设置为3个,即可以使得内锅转动合适的角度就能从第二位置就能放置到第一位置,又可以降低制造过程的精度控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特征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升降火锅的可升降火锅爆炸图;
图2本实用新型升降火锅的内锅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图;
图3是图2中升降火锅的A-A方向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火锅的内锅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升降火锅的外锅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锅体,11-壳体,12-底壳,20-外锅,21-凸台,30-内锅,31凹部, 3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可升降火锅包括锅体10、具有提手的外锅20、具有提耳的内锅30,锅体10包括具有圆筒状凹腔的壳体11和位于壳体下方的底壳12,锅体内设置有用于加热外锅20的加热装置和控制加热装置的控制器,底壳11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元件散热的散热孔,外锅20呈圆筒状并可分离的置于壳体11的凹腔内,这样可以方便外锅20从锅体10上取离后清洗,内锅30可分离的设置在内锅20内,其中内锅30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有通孔32,外锅20的内壁面形成有3个向中心凸起的凸台21,内锅30的侧壁靠近底面的位置设置有3个与凸台21配合的凹部31,在凹部31与凸台21配合时,内锅30的底面位于靠近外锅20的底面的第一位置,当通过提耳将内锅提起使得凹部31脱离凸台21后旋转,由于内锅的底面积比凹部31的面积占比大得非常多,因此只要稍微转动一个角度就能使得内锅30的底面支撑在凸台21的顶面,形成内锅30的底面远离外锅20底面的第二位置。在使用时,外锅中放置有汤水,火锅食材置于内锅中,烫煮时内锅 30位于外锅中的第一位置,食材熟后待提取食用时将内锅置于外锅中的第二位置使得食材露出汤水,便于取用;当食用完煮好的食材放入待烫煮的食材后,转动内锅30时,转动过程中在凹部31对准凸台21后在重力引导作用下手部重量感就发生变化,即失去支撑后重量增加,就容易识别出来已经对准到位,实现内锅30向下沉降移动,内锅30到位后凹部31与凸台21配合实现对内锅3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凸台21和凹部31也可以是2个或4个或更多个,只不过若设置2个凸台21和凹部31时,要想支撑内锅更稳定,需要将凸台的支撑面设置得更宽,且内锅30从高位置向低位置调整时可能需要转动更大的角度;而设置4个或更多的凸台21时,在制作精度上要求更高,否则容易形成结构干涉影响高低位调整切换使用。
一实施例中,凸台21自外锅20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凹部31自内锅30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如此,可以通过拉伸工艺或冲压成形工艺将凸台21和凹部 31分别在外锅20和内锅30壁上形成,加工容易,制造成本底。
一实施例中,凸台21和凹部31在水平面面上的投影均成平滑的弧形,凸部与外锅20的侧壁和底壁之间的连接处均圆弧过渡,凸台21的台面与壁面也圆弧过渡。如此,即更方便加工制造,又方便凸台21与凹部31的配合,内锅30升降操作更容易。
一实施例中,凹部31的下端开口尺寸大于凹部31上端面尺寸。如此,可以实现凹部31下端面的导向,方便内锅30从位于上方的第二位置向位于低位的第一位置调整操作。
一实施例中,凹部31的上端部与凸台21的上端部周向至少有两点接触贴合以限定内锅30在水平方向内转动或移动。如此可以减少内锅30在第一位置时的晃动,减少烫煮食材搅动时可能引起的内锅30与外锅20的撞击声。
一实施例中,凹部31成上小下放大的锥台面,壁线与轴线的夹角在2-10 度,也就是以壁线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形成锥台的侧壁面,锥台的高度在40-120mm。如此,既能保障凹部31下端部与凸台21上端面有合适的间隙,实现内锅30位置调整的方便性,又能避免间隙过大减少内锅30的有效容积。
一实施例中,凸台21的上端表面为近似水平的平面。这里所说的类似水平的平面是指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大于10度,如此可以实现内锅30在第二位置的平稳性,还便于拉伸成形,减少应力集中。
一实施例中,凸台21的上端面距离20外锅内底表面的离位于外锅20深度的1/3至2/3之间。如此,可以通过调整内锅30在两个位置变化满足常用食材量变化而引起的食用取放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性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升降火锅,包括具有凹腔的锅体和位于锅体凹腔内的内的外锅,还包括可分离的位于所述外锅内的内锅,所述内锅设置有贯穿内锅锅壁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内壁面形成有向中心凸起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内锅具有底面和用于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至少两个凹部,所述内锅具有在所述凹部与所述凸台配合时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内锅底面置于所述凸台顶面时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自所述外锅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所述凹部自所述内锅的底部向上延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和所述凹部在水平面面上的投影均成平滑的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下端开口尺寸大于凹部上端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凸台的上端部周向至少有两点接触贴合以限定所述内锅在水平方向内转动或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成上小下放大的锥台面,壁线与轴线的夹角在2-10度,锥台的高度在40-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具有圆筒状凹腔的壳体,所述外锅可分离的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上端表面为近似水平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上端面距离所述外锅内底表面的距离位于外锅深度的1/3至2/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和所述凹部的数量均为3个并周向均匀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55185.XU CN216822819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可升降火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455185.XU CN216822819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可升降火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22819U true CN216822819U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11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55185.XU Active CN216822819U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一种可升降火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22819U (zh)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23455185.XU patent/CN2168228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40003732U (ko) | 커피 드립퍼 | |
CN216822819U (zh) | 一种可升降火锅 | |
CN105795819B (zh) | 一种自动盖碗及控制方法 | |
JP2014525294A (ja) | ケトル | |
CN109965627A (zh) | 一种旋转升降式茶水分离茶壶 | |
CN108261114B (zh) | 料理机和养生机 | |
CN21115513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551127U (zh) | 烹饪器具 | |
EP2088907A2 (en) | Lid for cooking vessel | |
KR20180070042A (ko) | 물배출 구조를 가지는 일회용 용기 | |
KR200469350Y1 (ko) | 회전식 프라이팬 장치 | |
CN108261106B (zh) | 料理机 | |
KR101341363B1 (ko) | 도넛제조기 | |
CN205410938U (zh) | 一种加工汉堡的滑槽烤盘 | |
JP5586075B1 (ja) | 炊飯器用の炊き分け仕切り容器 | |
CN205215038U (zh) | 加热汉堡的食物滑槽烤盘 | |
CN205410930U (zh) | 汉堡的活动支架烤盘 | |
CN205625472U (zh) | 一种具有自动温控和杀菌功能的茶具 | |
CN205215036U (zh) | 侧部加热汉堡的食物滑槽烤盘 | |
CN204708577U (zh) | 一种翻炒用的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 |
CN215016042U (zh) | 一种旋转式滤水锅 | |
CN21113062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883373U (zh) | 锅具 | |
KR102204408B1 (ko) | 위치조절이 가능한 조리판을 구비한 가열식 조리기기 | |
JPH075293U (ja) | 電磁調理器用五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