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3771U - 一种蟑螂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蟑螂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93771U CN214593771U CN202120742964.9U CN202120742964U CN214593771U CN 214593771 U CN214593771 U CN 214593771U CN 202120742964 U CN202120742964 U CN 202120742964U CN 214593771 U CN214593771 U CN 2145937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ckroach
- cup body
- shell
- house
- lower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屋,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扣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蟑螂爬行通道;下壳体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的杯体,杯体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该实用新型具有放置方便、灵活,灭杀效果好,安全、卫生、环保,可重复使用,能避免小动物或小朋友与毒饵或蟑螂的直接接触,保护小动物或小朋友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防疫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蟑螂屋。
背景技术
蟑螂食性广泛,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喜欢出没在厨房,杂物房,箱子柜子和各种电器内,能传播疾病,污染食物,损坏设备,是令人头痛的卫生害虫。蟑螂有群居的习性,喜暗怕光,喜欢钻狭缝。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灭杀蟑螂方法有蟑螂粘板和蟑螂屋等诱捕装置。蟑螂粘板通常为平面纸板,朝上一面涂布粘胶,设置诱饵。在蟑螂粘板上增加纸壳,形成一个阴暗的狭缝空间,就成了常见的蟑螂屋。
蟑螂粘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蟑螂粘板强度差,小动物或小朋友容易打开蟑螂粘板,直接接触到其中的毒诱饵或蟑螂。现有的蟑螂屋通常只能放置在平面的角落,无法放置在垂直或倾斜的立面上,放置范围受到限制;同时,蟑螂屋通常是一次性的,使用完后即废弃掉,无法再次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蟑螂屋,该蟑螂屋放置方便、灵活,诱杀效果好,可重复使用,能避免小动物及小朋友直接接触毒饵或蟑螂,有效保护小动物及小朋友的安全。
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蟑螂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蟑螂爬行通道;所述下壳体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的杯体,所述杯体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U形,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面相互平行,所述上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孔,所述下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卡孔适配的卡舌。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上嵌设有尖刺部。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位于下壳体的中部,所述杯体的内腔为圆柱形。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底部的外表面贴敷双面贴。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杯体顶端与上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cm。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采用透明材质。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表面设有多个通孔。
上述的蟑螂屋,其中,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塑料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卡扣连接,并在下壳体内表面上设置杯体,杯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环状陂面,在杯体内可以放置胶贴,在胶贴上放置诱饵,进行蟑螂的粘捕灭杀;在下壳体的杯体外侧贴敷双面贴,可以依据不同环境,将蟑螂屋粘贴到所需位置,放置灵活,灭杀蟑螂效果好,可重复使用,卫生、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下壳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翻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1、上壳体;11、卡孔;12、通孔;2、下壳体;21、卡舌;3、杯体;31、尖刺部;4、环状陂面;5、双面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蟑螂屋,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扣连接,上壳体1与下壳体2对合后形成蟑螂爬行通道;下壳体2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1的杯体3,杯体3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2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4。
具体使用时,可先将上壳体1从下壳体2上取下,在杯体3的底部放置胶贴,并在胶贴上放置诱饵,再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扣连接起来,然后将蟑螂屋放置在蟑螂经常经过的地方;蟑螂闻到诱饵味道,进入蟑螂爬行通道,沿环状陂面爬至杯体3顶部,并进入到杯体3底部,最终被胶贴粘住,完成对蟑螂的灭杀。
在一实施例中,杯体3的内侧底部设有多个盲孔(图中未示出),盲孔上嵌设有竖直的尖刺部31,尖刺部31可以采用竹签或木签,在尖刺部31上插放毒诱饵,当毒杀蟑螂较多后,可对杯体3内的蟑螂进行清理,作为尖刺部31的竹签或木签为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可烧毁进行无害化处理;蟑螂屋可重复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的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为U形,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相对面相互平行,上壳体1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孔11,下壳体2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卡孔11适配的卡舌21。通过卡孔11与卡舌21的卡扣配合,方便打开或关闭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给杯体3的清理及胶贴和诱饵的放置提供了便利。
由于采用了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卡扣连接,使毒诱饵限定在杯体3内,家里的小动物或小朋友无法直接接触到毒饵,有效保护了小动物或小朋友的安全。
本实施例的杯体3位于下壳体2的中部,杯体3的内腔为圆柱形,这样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也更加美观。
如图4所示,杯体3底部的外表面贴敷双面贴5。通过双面贴5可以将蟑螂屋贴敷在蟑螂经常经过的地方,可以是平面、竖直面或斜面等不同位置,使蟑螂屋的放置更加方便灵活。
在一实施例中,杯体3顶端与上壳体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cm,如杯体3顶端与上壳体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7cm。这样可以满足蟑螂喜欢钻缝隙和怕光的习性,使蟑螂更愿意钻进入杯体3内,进行诱杀。
如图1、3所示,在上壳体1表面设有多个通孔12。通过设置通孔12可以使诱饵能够散发出更浓的气味引诱蟑螂,吸引更多的蟑螂进入蟑螂屋并进行灭杀。
在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采用塑料材质,其中,上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采用塑料材质可以提高蟑螂屋的使用寿命,能够对蟑螂屋进行重复使用。上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方便对蟑螂屋灭杀蟑螂的状态进行查看,当蟑螂屋里面灭杀的蟑螂较多时,可以透过上壳体1很方便的观察到,及时对蟑螂屋进行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蟑螂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形成蟑螂爬行通道;所述下壳体内表面设有开口朝向上壳体的杯体,所述杯体的顶端沿周向设有向下壳体内表面延伸的环状陂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U形,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面相互平行,所述上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卡孔,所述下壳体沿蟑螂爬行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相应卡孔适配的卡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上嵌设有尖刺部。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位于下壳体的中部,所述杯体的内腔为圆柱形。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底部的外表面贴敷双面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顶端与上壳体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c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采用透明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表面设有多个通孔。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塑料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42964.9U CN214593771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蟑螂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42964.9U CN214593771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蟑螂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93771U true CN214593771U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840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42964.9U Active CN214593771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蟑螂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93771U (zh) |
-
2021
- 2021-04-12 CN CN202120742964.9U patent/CN2145937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16578B2 (en) | Bedbug trap | |
US20080196296A1 (en) | Fruit-Shaped Fruit Fly Trap | |
US6474016B2 (en) | Pest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compartments having areas for receiving pest control materials of differing physical consistencies | |
JPH07508882A (ja) | 害虫駆除 | |
CA2966262A1 (en) | Mosquito attracting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20140007488A1 (en) | Passive Flycatcher | |
KR101621958B1 (ko) | 농업용 해충 포획장치 | |
CN214593771U (zh) | 一种蟑螂屋 | |
JP2019092395A (ja) | 飛翔害虫捕獲器 | |
KR101963077B1 (ko) | 말벌 퇴치장치 | |
JP6756725B2 (ja) | 害虫捕獲方法および害虫捕獲器 | |
KR20120017511A (ko) | 친환경 해충 포집기 | |
KR101168513B1 (ko) | 끈끈이 해충 포집기 | |
CN208030047U (zh) | 橘实蝇诱杀装置 | |
JP2004154017A (ja) | 害虫誘引捕獲器 | |
CN112243978A (zh) | 一种倒扣式蟑螂粘板和蟑螂屋 | |
CN212260221U (zh) | 蟑螂诱捕贴 | |
JP2004305162A (ja) | 捕虫器 | |
CN212260240U (zh) | 一种粘棒式捕蝇盒 | |
KR200496129Y1 (ko) | 유인성이 향상된 해충 포획용 끈끈이 트랩 | |
CN214546741U (zh) | 一种组合型蟑螂诱食装置 | |
JP7577782B2 (ja) | 害虫捕獲器および害虫捕獲方法 | |
CN215074893U (zh) | 一种内置粘虫板的蚊蝇诱捕装置 | |
JP2004298203A (ja) | 使い捨て蚊・蝿等捕獲器具。 | |
CN209995191U (zh) | 香蕉诱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