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7092U -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87092U CN214287092U CN202022648293.8U CN202022648293U CN214287092U CN 214287092 U CN214287092 U CN 214287092U CN 202022648293 U CN202022648293 U CN 202022648293U CN 214287092 U CN214287092 U CN 2142870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storage
- storage tank
- sedimentation tank
- wall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涉及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选矿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液池,所述储液池内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内,所述沉淀池的外壁与所述储液池之间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将所述储液池的内壁分割为上方的泡沫排出腔和下方的液体排出腔,所述沉淀池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的且与所述液体排出腔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设置有L型挡片,所述L型挡片的水平段设置在所述溢流口的上方,其竖直段的低端设置在所述溢流口的下方;以解决现有的浓缩池造成泡沫溢流出溢流沟,发生跑浑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选矿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背景技术
高效浓缩机是一种利用物料沉降原理来实现固液分离的脱水设备。被广泛应用与金属选矿固液分离作业,具有脱水速度快,单位处理量大一系列优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因精矿含泥大,精矿泡沫沉降速度慢,原设计溢流孔较小无法饱和排放精矿水,造成泡沫溢流出溢流沟,发生跑浑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包括储液池,所述储液池内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内,所述沉淀池的外壁与所述储液池之间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将所述储液池的内壁分割为上方的泡沫排出腔和下方的液体排出腔,所述沉淀池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的且与所述液体排出腔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沉淀池的内壁设置有L型挡片,所述L型挡片的水平段设置在所述溢流口的上方,其竖直段的低端设置在所述溢流口的下方。
作为优选的,所述储液池的上方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出水端向下延伸且伸入所述沉淀池内位于所述溢流口下方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挡环是圆台形挡环,所述挡环上方内径小于其下方内经,所述挡环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储液池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泡沫排出腔连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储液池连通口低端与所述挡环的低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排出腔底端连通排液管,所述液体排出腔的内壁安装有二次过滤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液池内壁的第一滤网和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外壁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远离所述储液池的一端设置在其靠近所述储液池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滤网远离所述沉淀池的一端设置在其靠近所述沉淀池一端的上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环绕所述沉淀池设置,且每个所述溢流口上方均安装有所述L型挡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精矿浆直接排入沉淀池中,随着沉淀池中浆料的增多,精矿浆中的杂物开始沉淀,随着沉淀池中的液面增高,上层经过沉淀后的上层清浆通过溢流口中流入储液池中,并且再伴随着液面的增高,漂浮在沉淀池中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逐渐随着浆料液面的升高而升高,这样漂浮在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在L型挡片的作用下,无法向下移动,也就是说漂浮在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不能从溢流口中排出,进而有效的避免矿料泡沫溢流出,而发生跑浑现象的出现。并且随着沉淀池中浆料液面的升高,漂浮在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从沉淀池的顶端溢出,进入挡环上方的泡沫排出腔内,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随着沉淀池内浆料的增多出现矿料泡沫大量堆积时,让矿料泡沫逐渐向下堆积,从而造成矿料泡沫从L型挡片的底部漏入,进而从溢流口中排出造成跑浑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液池、2-沉淀池、3-挡环、4-泡沫排出腔、5-液体排出腔、6-溢流口、7-L型挡片、8-输液管、9-排污管、10-排液管、11-第一滤网、12-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的,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池1,所述储液池1内放置有沉淀池2,所述沉淀池2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储液池1内,所述沉淀池2的外壁与所述储液池1之间安装有挡环3,所述挡环3将所述储液池1的内壁分割为上方的泡沫排出腔4和下方的液体排出腔5,所述沉淀池2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的且与所述液体排出腔5连通的溢流口6,所述沉淀池2的内壁设置有L型挡片7,所述L型挡片7的水平段设置在所述溢流口6的上方,其竖直段的低端设置在所述溢流口6的下方。
这样,精矿浆直接排入沉淀池2中,随着沉淀池2中浆料的增多,精矿浆中的杂物开始沉淀,随着沉淀池2中的液面增高,上层经过沉淀后的上层清浆通过溢流口6中流入储液池1中,并且再伴随着液面的增高,漂浮在沉淀池2中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逐渐随着浆料液面的升高而升高,这样漂浮在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在L型挡片7的作用下,无法向下移动,也就是说漂浮在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不能从溢流口6中排出,进而有效的避免矿料泡沫溢流出,而发生跑浑现象的出现。并且随着沉淀池2中浆料液面的升高,漂浮在浆料表面的矿料泡沫从沉淀池2的顶端溢出,进入挡环3上方的泡沫排出腔4内,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随着沉淀池2内浆料的增多出现矿料泡沫大量堆积时,让矿料泡沫逐渐向下堆积,从而造成矿料泡沫从L型挡片7的底部漏入,进而从溢流口6中排出造成跑浑现象。
再者,所述储液池1的上方设置有输液管8,所述输液管8的出水端向下延伸且伸入所述沉淀池2内位于所述溢流口6下方的位置。
并且,所述挡环3是圆台形挡环3,所述挡环3上方内径小于其下方内经,所述挡环3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储液池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泡沫排出腔4连通的排污管9,所述排污管9与所述储液池1连通口低端与所述挡环3的低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这样当漂浮在浆料顶部的矿料泡沫从沉淀池2顶端流出后,能够沿着倾斜的挡板流动,然后从排污管9中排出,进而避免矿料泡沫的大量堆积。
更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排出腔5底端连通排液管10,所述液体排出腔5的内壁安装有二次过滤装置。
再者的二次过滤装置可以是滤网,这样在从溢流口6中流入液体排出腔5的上层清浆能够在向下流动,从下方排出的过程中,在通过滤网进行二次过滤,进而在清浆排出后能够得到更好的过滤。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液池1内壁的第一滤网11和设置在所述沉淀池2外壁的第二滤网12,所述第一滤网11远离所述储液池1的一端设置在其靠近所述储液池1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滤网12远离所述沉淀池2的一端设置在其靠近所述沉淀池2一端的上方。
这样,利用第一滤网11和第二滤网12的交叉结构,能够让过滤的残渣进行分流,也就是说部分残渣残留在第一滤网11上,其余部分残渣残留在第二滤网12上,避免所有滤网设置在同一方向后,造成残渣大量堆积在最上方的滤网上的情况出现,并且利用交错设置的第一滤网11和第二滤网12,首先在俯视角度上,整个液体排出腔5的横截面都有滤网的分布,也就是竖直方向的过滤效果更好,再者在正视的角度,纵向剖面上交错的滤网之间还能够形成蜿蜒的水流通道,这样在浆料流动的过程中,在一个滤网的高度上,并非是所有浆料都会经过滤网的过滤,从而大幅增加浆料的通过效率。
再者,所述溢流口6环绕所述沉淀池2设置,且每个所述溢流口6上方均安装有所述L型挡片7。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池(1),所述储液池(1)内放置有沉淀池(2),所述沉淀池(2)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储液池(1)内,所述沉淀池(2)的外壁与所述储液池(1)之间安装有挡环(3),所述挡环(3)将所述储液池(1)的内壁分割为上方的泡沫排出腔(4)和下方的液体排出腔(5),所述沉淀池(2)的侧壁设置有贯通的且与所述液体排出腔(5)连通的溢流口(6),所述沉淀池(2)的内壁设置有L型挡片(7),所述L型挡片(7)的水平段设置在所述溢流口(6)的上方,其竖直段的低端设置在所述溢流口(6)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1)的上方设置有输液管(8),所述输液管(8)的出水端向下延伸且伸入所述沉淀池(2)内位于所述溢流口(6)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环(3)是圆台形挡环(3),所述挡环(3)上方内径小于其下方内经,所述挡环(3)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储液池(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泡沫排出腔(4)连通的排污管(9),所述排污管(9)与所述储液池(1)连通口低端与所述挡环(3)的低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腔(5)底端连通排液管(10),所述液体排出腔(5)的内壁安装有二次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液池(1)内壁的第一滤网(11)和设置在所述沉淀池(2)外壁的第二滤网(12),所述第一滤网(11)远离所述储液池(1)的一端设置在其靠近所述储液池(1)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滤网(12)远离所述沉淀池(2)的一端设置在其靠近所述沉淀池(2)一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6)环绕所述沉淀池(2)设置,且每个所述溢流口(6)上方均安装有所述L型挡片(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48293.8U CN214287092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48293.8U CN214287092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87092U true CN214287092U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4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48293.8U Active CN214287092U (zh) | 2020-11-16 | 2020-11-16 |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87092U (zh) |
-
2020
- 2020-11-16 CN CN202022648293.8U patent/CN2142870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11675B (zh) | 一种煤矿井下煤泥水处理复用系统及方法 | |
CN109364575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的多级过滤系统及污水过滤方法 | |
CN210814303U (zh) | 一种气油水三相分离器 | |
CN212283008U (zh) | 一种斜管沉淀池均匀配水装置 | |
CN101391824A (zh) | 油田采出污水聚结浮沉处理装置 | |
CN211069312U (zh) |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4287092U (zh) | 一种精矿高效浓缩池 | |
CN206081768U (zh) | 一种污水沉淀池 | |
CN213049532U (zh) | 一种优化进出水及排泥方式的矩形周进周出沉淀池 | |
CN210078926U (zh) |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装置 | |
CN209098306U (zh) | 一种用于处理壬二酸废水的污泥沉降系统 | |
CN204848509U (zh) | 一种泥浆水处理系统 | |
CN206288999U (zh) | 一种锥底斜涵滤渣气浮机 | |
CN214680529U (zh) |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3077739U (zh) | 污水泥沙过滤池 | |
CN216687654U (zh) | 一种高效油水分离装置 | |
CN214634446U (zh) | 三相分离器 | |
CN213823793U (zh) | 一种水质循环利用装置 | |
CN210114894U (zh) | 一种河水净化装置 | |
CN208648945U (zh) | 复合隔油沉淀池 | |
CN208964691U (zh) | 一种矿井水深度处理系统 | |
CN215232684U (zh) | 一种烷基化反应用原料杂质处理装置 | |
CN221014649U (zh) | 一种污水中细沙分离回收装置 | |
CN213253419U (zh) | 一种环境治理中初级沙水分离装置 | |
CN221412345U (zh) | 一种过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