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081768U - 一种污水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1768U
CN206081768U CN201621013551.2U CN201621013551U CN206081768U CN 206081768 U CN206081768 U CN 206081768U CN 201621013551 U CN201621013551 U CN 201621013551U CN 206081768 U CN206081768 U CN 206081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ewage draining
draining exit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35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海滨
于征
牛丽英
马庆祝
李书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v Nuo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v Nuo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v Nuo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v Nuo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135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1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1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17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其包括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以及与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分别连通的排水管;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一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第三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和排水口;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三排污口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污水的沉淀时间,使沉淀更充分,提升沉淀效果;同时在每个沉淀池的侧壁上根据污水的沉淀程度设置有高度依次降低的排污口,清理沉淀杂物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构筑物,在污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目前常用的沉淀池为平流式流动结构,其具有水力条件好,沉淀效果稳定等优点;其沉淀效率和分离效果与静止分离面积和时间有关,要获得高的沉淀效率,必须要有足够的沉淀面积和静止分离时间。在日常使用中,通常通过增大沉淀池容积来增加沉淀面积和静止分离时间,但是这样往往会增大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并且杂质与水的混合物沉积在池底,清理沉淀池时存在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淀效果好、杂质去除率高、占地面积小并且方便清理的污水沉淀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以及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分别连通的排水管;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三沉淀池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三排污口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排水口设置于第三排污口上方;所述排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三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侧一端开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隔板上侧与第一导流槽相反一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槽。
在所述第二沉淀池与第三沉淀池的下方设置有排污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清污口与所述排污池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泥的蛟龙,所述蛟龙一端穿过清污口进入排污池。
所述蛟龙另一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蛟龙在清污口的一端低于设置有电机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所述蛟龙的倾斜角度相对应。
在第一隔板的底部设置有清污门。
在排污池内设置有挡板,所述蛟龙的一端设置在挡板与清污口形成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1、将沉淀池分为多个小沉淀池,相邻隔板上的导流槽相对交错设置,增加污水沉淀距离,同时有效降低污水流速,增加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2、在每个小沉淀池的侧壁上根据污水的沉淀程度设置有高度依次降低的排污口,当需要清理池沉淀的杂物时打开排污口将上方混杂污水排出,即可进行杂物处理。3、设置有与第一沉淀池相连通的排污池,在第一沉淀池底部设置有蛟龙,当第一沉淀池内的污泥较多时可启动蛟龙,将污泥排进排污池然后排出,便于沉淀池的清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污池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第一沉淀池、2-第二沉淀池、3-第三沉淀池、4-第一导流槽、5-第二导流槽、6-第一排污口、7-第二排污口、8-第三排污口、9-排水管、10-蛟龙、11-电机、12-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排水口、16-排污池、17-挡板、18-清污门、19-清污口 。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以及与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分别连通的排水管9;所述第一沉淀池1与所述第二沉淀池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12,所述第二沉淀池2与所述第三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6,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7,所述第三沉淀池3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8和排水口14;所述第一排污口6、第二排污口7、第三排污口8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排水口14设置于第三排污口8上方;所述排水管9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污口6、第二排污口7、第三排污口8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12的上侧一端开有第一导流槽4,所述第二隔板13上侧与第一导流槽4相反一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槽5。将沉淀池分为多个小沉淀池,相邻隔板上的导流槽相对交错设置,增加污水沉淀距离,同时有效降低污水流速,增加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在每个小沉淀池的侧壁上根据污水的沉淀程度设置有高度依次降低的排污口,当需要清理池沉淀的杂物时打开排污口将上方混杂污水排出,即可进行杂物处理。
在所述第二沉淀池2与第三沉淀池3的下方设置有排污池16,所述第一沉淀池1通过清污口19与所述排污池16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泥的蛟龙10,所述蛟龙10一端穿过清污口19进入排污池16。
所述蛟龙10另一端与电机11相连接,所述蛟龙10在清污口19的一端低于设置有电机1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所述蛟龙10的倾斜角度相对应。所述电机11设置在第一沉淀池1的外部,蛟龙10与第一沉淀池1的侧壁连接的地方设置有防水装置。
在第一隔板12的底部设置有清污门18,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底部也为倾斜设置,在靠近清污门18的一侧低于远离清污门18的一侧。这样更有助于第二沉淀池2中的污泥流入第一沉淀池1,然后排出。
在排污池16内设置有挡板17,所述蛟龙10远离电机10的一端设置在挡板17与清污口19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清污门18与挡板17均由电路控制,可根据污泥沉淀情况,通过电路控制其启闭。
将沉淀池分为多个小沉淀池,相邻隔板上的导流槽相对交错设置,增加污水沉淀距离,同时有效降低污水流速,增加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在每个小沉淀池的侧壁上根据污水的沉淀程度设置有高度依次降低的排污口,当需要清理池沉淀的杂物时打开排污口将上方混杂污水排出,即可进行杂物处理。
污泥从第一沉淀池开始沉淀,当灌满第一沉淀池后流入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灌满后进入第三沉淀池。两个隔板上的导流槽相对设置,增加污水流动距离,同时有效降低污水流速,增加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率。由于最先进入第一沉淀池且在第一沉淀池的沉淀时间最长,所以第一沉淀池沉积的污泥最多,第二沉淀池次之,第三沉淀池沉积污泥最少,每个沉淀池侧壁上的排污口高度依次降低可以最大程度排出浑浊的污水。
本实用新型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污水的沉淀时间,使沉淀更充分,提升沉淀效果。同时在每个沉淀池的侧壁上根据污水的沉淀程度设置有高度依次降低的排污口,当需要清理池沉淀的杂物时打开排污口将上方混杂污水排出,即可进行杂物处理,同时每个沉淀池上还对应设置有清污门,请需要清理杂物时,打开清污门便可轻易的将杂物清理出沉淀池。整个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高,效果好,由于增加排污口和清污门,清理时也更加方便快捷。

Claims (5)

1.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并排依次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以及与所述第一沉淀池(1)、第二沉淀池(2)、第三沉淀池(3)分别连通的排水管(9);所述第一沉淀池(1)与所述第二沉淀池(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12),所述第二沉淀池(2)与所述第三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13);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6),所述第二沉淀池(2)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7),所述第三沉淀池(3)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8)和排水口(14);所述第一排污口(6)、第二排污口(7)、第三排污口(8)距离地面高度依次降低,所述排水口(14)设置于第三排污口(8)上方;所述排水管(9)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污口(6)、第二排污口(7)、第三排污口(8)相连通;所述第一隔板(12)的上侧一端开有第一导流槽(4),所述第二隔板(13)上侧与第一导流槽(4)相反一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槽(5);
在所述第二沉淀池(2)与第三沉淀池(3)的下方设置有排污池(16),所述第一沉淀池(1)通过清污口(19)与所述排污池(16)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污泥的绞龙(10),所述绞龙(10)一端穿过清污口(19)进入排污池(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10)另一端与电机(11)相连接,所述绞龙(10)在清污口(19)的一端低于设置有电机(11)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所述绞龙(10)的倾斜角度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隔板(12)的底部设置有清污门(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排污池(16)内设置有挡板(17),所述绞龙(10)的一端设置在挡板(17)与清污口(19)形成的空间内。
CN201621013551.2U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污水沉淀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81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3551.2U CN206081768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污水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3551.2U CN206081768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污水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1768U true CN206081768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355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81768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污水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17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9408A (zh) * 2017-06-30 2017-12-15 安乡欣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油水分离装置
CN108245939A (zh) * 2018-02-09 2018-07-06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排水中煤泥沉淀处理系统及排水方法与煤泥清理方法
CN115414710A (zh) * 2022-09-22 2022-12-02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9408A (zh) * 2017-06-30 2017-12-15 安乡欣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油水分离装置
CN108245939A (zh) * 2018-02-09 2018-07-06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排水中煤泥沉淀处理系统及排水方法与煤泥清理方法
CN108245939B (zh) * 2018-02-09 2024-07-16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排水中煤泥沉淀处理系统及排水方法与煤泥清理方法
CN115414710A (zh) * 2022-09-22 2022-12-02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三级沉淀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3657U (zh) 一种污泥沉淀池
CN206404385U (zh) 斜板沉淀池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CN206081766U (zh) 一种废水净化装置
CN110258700B (zh) 一种利于水利河道工程治理用高效清淤装置
CN2060817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11069312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110478978B (zh) 一种圆形自排沙式重力沉沙过滤池
CN211037136U (zh) 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070247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211863978U (zh) 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
CN209790954U (zh) 污水沉降处理装置
CN209596722U (zh) 一种沉淀系统
CN218686603U (zh) 多级水平管沉淀装置
CN203971476U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沉淀装置
CN203281084U (zh) 防堵沉淀器
CN206823249U (zh) 一种雨水循环净化装置
CN213171617U (zh) 高效双层沉淀池
CN114482246B (zh) 一种具有快速过滤功能的调蓄池系统
CN206288999U (zh) 一种锥底斜涵滤渣气浮机
CN210964061U (zh) 一种自动排泥的沉淀池
CN204508974U (zh) 一种高效隔油池
CN211226495U (zh) 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斜管、斜板沉淀池
CN211912833U (zh) 一种升流式水处理构筑物中除浮泥的出水设备
CN210814064U (zh) 一种装有横向沉淀装置的高效浓缩池
CN213853236U (zh) 一种污泥沉淀和脱水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