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52010U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52010U CN213652010U CN202022551698.XU CN202022551698U CN213652010U CN 213652010 U CN213652010 U CN 213652010U CN 202022551698 U CN202022551698 U CN 202022551698U CN 213652010 U CN213652010 U CN 2136520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zone
- pipe
- reflux
- aeration
- inclined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池、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反应池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曝气系统设置于好氧反应区的池底用于对好氧反应区曝气;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回流主管、若干第一回流支管,回流泵设置于好氧反应区的尾部,回流泵的出水口和第一回流支管的一端均与回流主管连通,第一回流支管的另一端设置于缺氧反应区远离第一隔板一端的池底,第一回流支管的管口朝向第一隔板方向设置。该装置在使用时,回流的硝化液直接在缺氧反应区的池底形成水流,使得污泥无法堆积,同时硝化液中的溶解氧可对缺氧反应区靠近池底的部分补充氧,使反硝化反应趋于均衡,提升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沟法、SBR法、CASS法、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工艺法等,其中缺氧好氧工艺法由于流程相对简单,无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而应用广泛。在利用缺氧好氧工艺法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常用到AO池,现有技术中的AO池中,其好氧反应区因为有曝气气流搅动池底,无需担心池底污泥堆积问题,然而缺氧反应区内却没有曝气气流,经反应后的沉降物常常堆积在池底,影响反应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定期对反应池进行清污作业。目前,针对缺氧反应区池底污泥堆积的问题,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增加搅拌设备,这无疑增加了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回流向缺氧反应区的硝化液直接在该缺氧反应区的池底形成水流,使得污泥无法在缺氧反应区池底堆积,同时硝化液中溶解氧可针对性的对缺氧反应区靠近池底的部分补充氧,使缺氧反应区池底与池面的反硝化反应更趋于均衡,提升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和进水管;
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反应池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所述进水管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缺氧反应区远离所述好氧反应区的一端顶部;
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和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区的池底,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曝气盘连通;
所述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回流主管、若干第一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泵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尾部,所述回流泵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回流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回流主管连通,所述第一回流支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缺氧反应区远离所述第一隔板一端的池底,所述第一回流支管的管口朝向所述第一隔板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第一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反应池的池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与所述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
还包括若干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与所述反应池的池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与所述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后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
所述第一隔板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上连通设置有曝气支管,还包括曝气主管,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曝气支管均与所述曝气主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反应区的池底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向第一隔板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第一回流支管的管口沿所述第一斜面倾斜朝向所述第一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反应区的池底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高度,所述第二斜面向所述流通通道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斜面位置高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回流支管,所述第二回流支管的管口沿所述第二斜面倾斜朝向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第二回流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流主管连通。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第一回流支管等距离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曝气装置、回流系统和进水管,反应池分为相互连通的缺氧反应和好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在曝气气流的扰动下不会出现污泥堆积。经好氧反应后的硝化液在回流系统的作用下回到缺氧反应区进行循环处理,在回流时硝化液出口设置于缺氧反应区的池底并朝向好氧反应区,一方面使得回流的硝化液在缺氧反应区池底形成流动的液层,避免污泥在缺氧反应区池底堆积;另一方面,回流的消化液中含有的溶解氧对缺氧反应区的池底水体进行针对性的补氧,使得缺氧反应区的反应进程趋于均衡,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中反应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00、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和进水管400。反应池10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01,第一隔板101将反应池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好氧反应区120和缺氧反应区110。进水管400的出口设置于缺氧反应区110远离好氧反应区120的一端顶部,用于向反应池100引入待处理的污水。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200和曝气盘220,曝气盘220设置于好氧反应区120的池底,鼓风机200的出风口与曝气盘220连通。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300、回流主管310和若干第一回流支管330,回流泵300设置于好氧反应区120的尾部,回流泵300的出水口和第一回流支管330的一端均与回流主管310连通,第一回流支管330的另一端设置于缺氧反应区110远离第一隔板101一端的池底,第一回流支管330的管口朝向第一隔板101方向设置。
该装置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由进水管400流入缺氧反应区110被缺氧微生物处理,其后流入好氧反应区120被好氧微生物处理,经过好氧处理的硝化液又由回流泵300泵回缺氧反应区110,如此循环下,污水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该处理过程中,鼓风机200将外界空气经曝气盘220送入好氧反应区120的池底,对好氧反应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同时曝气气流能搅动该区域的池底,避免污泥在好氧反应区120的底部堆积。回流泵300选用潜水泵,其设置于好氧反应区120的尾部,将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的硝化液泵回至缺氧反应区以循环处理。在泵回时,硝化液经过回流主管310流向第一回流支管330,并由第一回流支管330的底部管口排出,排出的硝化液在缺氧反应区的池底形成一个流动层,可以有效避免缺氧反应区内出现污泥沉积的现象。经研究,上述缺氧反应要达到较好的反应效果,其溶解氧含量需维持在1.2-2.5mg/L,位于池顶部分的水体可由水面空气中的氧进行补充,而位于池底部分的水体溶解氧含量常常不足。采用上述设置,回流的硝化液中含有一定的溶解氧,可以针对性的对池底部分的水体补充一定的溶解氧,使得缺氧反应区内池顶和池底的反应相对均衡,更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
具体实施时,若干第一回流支管330等距离并排设置于缺氧反应区110远离好氧反应区120的一端端部,通过等间距分布设置,使得硝化液回流更加均衡,进一步防止污泥在缺氧反应区110池底堆积,也使得回流消化液中的溶解氧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在实施时,反应池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第一隔板101的底端与反应池100的池底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01的一侧与后侧壁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01的另一侧与前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以使得缺氧反应110和好氧反应区120连通。
在缺氧反应区110的池底设置有第一斜面111,第一斜面111向第一隔板101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第一回流支管330的管口沿第一斜面111倾斜朝向第一隔板101。通过设置第一斜面111,即便是在第一回流支管330出口排出的水流不足以阻挡沉积物落下时,沉积物落在斜面111上也会在水流的带动下顺着斜面向好氧反应区120方向移动,进一步保证污泥不在缺氧反应区110的池底堆积。
在缺氧反应区110的池底靠近第一隔板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112,第二斜面112的高度低于第一斜面111的高度,在第一回流支管330出口排出的水流不够时经第一斜面111引导的沉积物会向第二斜面112的方向移动。第二斜面112向流通通道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第二斜面112位置高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回流支管320,第二回流支管320的管口沿第二斜面112倾斜朝向流通通道,第二回流支管320的另一端与回流主管310连通。同理,设置第二斜面112和第二回流支管320均进一步保证缺氧反应区110可能出现的沉积物流向好氧反应区120内,解决反应池100池底堆积的困扰。
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若干第二隔板102,第二隔板102的底端与反应池100的池底固定连接,第二隔板102的一侧与前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隔板102的另一侧与后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上述第一隔板101有若干个,第一隔板101与第二隔板102交替设置,在好氧反应区120形成之字形的污水流通通道,以加长污水好氧处理时的流通路径,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减小体积和占地面积。在实施时,第一隔板101与第二隔板102之间均设置有曝气盘220,曝气盘220上连通设置有曝气支管230,还包括曝气主管210,鼓风机200的出风口和曝气支管230均与曝气主管210连通,通过对之字形污水流通通道每个区域进行曝气,提供充足的氧,确保污水好氧处理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100)、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和进水管(400);
所述反应池(10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01),所述第一隔板(101)将所述反应池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好氧反应区(120)和缺氧反应区(110),所述进水管(400)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缺氧反应区(110)远离所述好氧反应区(120)的一端顶部;
所述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200)和曝气盘(220),所述曝气盘(220)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区(120)的池底,所述鼓风机(200)的出风口与所述曝气盘(220)连通;
所述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300)、回流主管(310)、若干第一回流支管(330),所述回流泵(300)设置于所述好氧反应区(120)的尾部,所述回流泵(300)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回流支管(330)的一端均与所述回流主管(310)连通,所述第一回流支管(330)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缺氧反应区(110)远离所述第一隔板(101)一端的池底,所述第一回流支管(330)的管口朝向所述第一隔板(101)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第一隔板(101)的底端与所述反应池(100)的池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01)的一侧与所述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101)的另一侧与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
还包括若干第二隔板(102),所述第二隔板(102)的底端与所述反应池(100)的池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02)的一侧与所述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02)的另一侧与所述后侧壁之间形成有流通通道;
所述第一隔板(101)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隔板(101)与第二隔板(102)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01)与第二隔板(102)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曝气盘(220),所述曝气盘(220)上连通设置有曝气支管(230),还包括曝气主管(210),所述鼓风机(200)的出风口和所述曝气支管(230)均与所述曝气主管(2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区(110)的池底设置有第一斜面(111),所述第一斜面(111)向第一隔板(101)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回流支管(330)的管口沿所述第一斜面(111)倾斜朝向所述第一隔板(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区(110)的池底靠近所述第一隔板(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112),所述第二斜面(11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斜面(111)的高度,所述第二斜面(112)向所述流通通道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二斜面(112)位置高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二回流支管(320),所述第二回流支管(320)的管口沿所述第二斜面(112)倾斜朝向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第二回流支管(320)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流主管(3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回流支管(330)等距离并排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51698.XU CN213652010U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551698.XU CN213652010U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52010U true CN213652010U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670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551698.XU Active CN213652010U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52010U (zh) |
-
2020
- 2020-11-06 CN CN202022551698.XU patent/CN2136520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77424A (en) | Method for aerobically treating wastewater and a treatment tank for such method | |
JP2011110520A (ja) | 有機性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有機性排水処理方法 | |
CN111138024A (zh) |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 |
CN108178297A (zh) |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0510815B (zh) | 基于同时硝化反硝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6970300U (zh) |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 |
WO2021074307A1 (en) |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 |
CN110550813A (zh) | 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246671U (zh) |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集装箱式一体化设备 | |
CN213652010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713126U (zh) |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4873850B (zh) | 一种污水再生处理设备和工艺 | |
CN212894377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2982741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 |
CN214936359U (zh) | 一种多级循环流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 |
CN214327469U (zh) | 一种新型氧化沟 | |
CN212504205U (zh) | 分离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3416614U (zh) | 一体化生物脱氮与污泥减量装置 | |
CN212174582U (zh)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0764579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8361986U (zh) | 脱氮除磷生物净化污水处理高效回流系统 | |
JP3223945B2 (ja) | 硝化・脱窒装置 | |
PL174900B1 (pl) | Sposób biologicznego aktywacyjnego oczyszczania ścieków i urządzenie do biologicznego aktywacyjnego oczyszczania ścieków | |
CN112408589A (zh) | 分置曝气mbr-自动循环流动床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217868326U (zh) | 污水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