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4582U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74582U CN212174582U CN202020247909.8U CN202020247909U CN212174582U CN 212174582 U CN212174582 U CN 212174582U CN 202020247909 U CN202020247909 U CN 202020247909U CN 212174582 U CN212174582 U CN 2121745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tank
- stage
- anoxic tank
- sewage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46 nitrify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76 precipit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沉淀单元和污泥回流装置。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第一好氧池位于第一缺氧池的下游;第二处理单元位于第一处理单元的下游,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位于第二缺氧池的下游;沉淀单元位于第二处理单元的下游;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从沉淀单元延伸进入第一好氧池的回流管,沉淀单元经由污泥回流装置与第一好氧池连通;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中的一个的内部有悬浮填料,另一个的内部有固定填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复合工艺,能够降低成本;将污泥回流至第一好氧池,能够提高脱氮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村镇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视,大批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和一体化处理设备不断涌现。目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多采用集装箱制造,常用的处理工艺为MBBR(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MBR(Membrane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等。
由于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作为MBBR工艺核心的悬浮填料因其无需固定支架,可随曝气或搅拌悬浮于水中,脱氮效果好,因此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目前悬浮填料的价格较高,在相同的填充率下,使用悬浮填料的成本约为固定填料的5倍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成本。
此外,传统的AO(Anoxic/Oxic,缺氧/好氧)-MBBR水处理工艺中,硝化液和污泥的回流步骤造成缺氧池内的溶氧量增加,降低了脱氮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供了一种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位于所述第一缺氧池的下游;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下游,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位于所述第二缺氧池的下游;
沉淀单元,所述沉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下游;以及
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从所述沉淀单元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回流管,所述沉淀单元经由所述污泥回流装置与所述第一好氧池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中的一个的内部设置有悬浮填料,另一个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填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两种工艺组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脱氮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此外,将污泥从沉淀单元回流至第一好氧池,能够避免污泥中的溶解氧进入缺氧池,避免对反硝化细菌造成影响,有效提高了脱氮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回流装置,所述第一回流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缺氧池延伸进入所述第一缺氧池的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缺氧池经由所述第一回流装置与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回流装置,所述第二回流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好氧池延伸进入所述第二缺氧池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好氧池经由所述第二回流装置与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回流装置构造为气提回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之间具有悬浮填料拦截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缺氧池以及所述第二缺氧池均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间歇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辅助单元,所述辅助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供给污水并从所述沉淀单元接收处理水,所述辅助单元内具有辅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内设置固定填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内设置悬浮填料,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过水装置,所述第二缺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经由所述过水装置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内设置固定填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内设置悬浮填料,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过水装置,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一好氧池经由所述过水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集装箱。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过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悬浮填料拦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悬浮填料拦截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9为图2中出水堰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图9中出水堰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110:第一处理单元
111:第一缺氧池 112:第一好氧池
113:曝气装置 114:间歇搅拌装置
120:第二处理单元 121:第二缺氧池
122:第二好氧池 123:壁板
124:隔板 125:立板
130:沉淀单元 131:泥斗
132:出水堰 133:堰板
134:挡渣板 135:加强筋
136:固定支架 137:出水口
138:底板 140:辅助单元
141:进水管 150:污泥回流装置
151:回流管 152:集泥槽
153:污泥提升管 154:输气管
160:第一回流装置 161:第一导流管
162:第一集液槽 163:第一提升管
164:第一进气管 165:第一悬浮填料阻隔装置
170:第二回流装置 171:第二导流管
172:第二集液槽 173:第二提升管
174:第二进气管 175:第二悬浮填料阻隔装置
176:开孔 180:悬浮填料拦截装置
181:本体部 182:顶板
183:斜板 184:侧板
185:连接部 186:穿孔
190:过水装置 191:第一竖管
192:第二竖管 193:横管
194:悬浮填料阻挡装置 195:通孔
196:上管 197:下管
198: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构造为集装箱,其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10、第二处理单元120、沉淀单元130和辅助单元140。第二处理单元120位于第一处理单元110的下游,沉淀单元130位于第二处理单元120的下游。辅助单元140构造为设备间,位于集装箱的端部。图示实施方式中,设备间位于沉淀单元130的侧方并与沉淀单元130隔开。辅助单元140内用于存放辅助装置(供水装置、排水装置或者诸如空压机或风机等供气装置)、药品以及碳源等各类原料。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0所采用的水处理工艺不同。例如第一处理单元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0中的一个可以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另一个可以采用AO-MBBR工艺。即,第一处理单元110和第二处理单元120中的一个的内部设置有悬浮填料,另一个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填料。
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处理单元110内设置固定填料,第二处理单元120内投放悬浮填料。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处理单元110内投放悬浮填料,第二处理单元120内设置固定填料。
为了使悬浮填料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或者使处理池内的污水处于流动状态,第一好氧池112和第二好氧池122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113,第一缺氧池111和第二缺氧池121内均设置有间歇搅拌装置114。其中,间歇搅拌装置114优选为潜水搅拌器。
间歇式的搅拌能够降低氧气的溶入,使得第一缺氧池111和第二缺氧池121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0.2~0.5mg/L。为了防止悬浮填料被搅拌器搅碎造成填料损失,间歇搅拌装置114的外部可以罩设拦截网(未示出)。
第一好氧池112内的曝气装置113优选为微孔曝气管或者微孔曝气盘,以使得第一好氧池112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2.0~3.0mg/L。第二好氧池122内的曝气装置113优选为大气泡曝气器,以使得第二好氧池122内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1.5~2.0mg/L。这样设置更符合各池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能够提高污泥浓度。
具体地,返回参考图2,第一处理单元110包括第一缺氧池111和第一好氧池112,第二处理单元120包括第二缺氧池121和第二好氧池122。各处理池的位置关系如下:第一好氧池112位于第一缺氧池111的下游,第二缺氧池121位于第一好氧池112的下游,第二好氧池122位于第二缺氧池121的下游,沉淀单元130位于第二好氧池122的下游。
下面请参考图2、图3和图4,为了提高脱氮的效率,需要将沉淀单元130中的污泥回流,将污泥中的微生物补充回处理池。为此,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污泥回流装置150,沉淀单元130经由污泥回流装置150与第一好氧池112连通。
污泥回流装置150包括集泥槽152、污泥提升管153、回流管151和输气管154。集泥槽152和污泥提升管153位于沉淀单元130内。回流管151的一端与集泥槽152连通,另一端延伸进入第一好氧池112。污泥提升管153的顶端与集泥槽152连通,底端延伸进入泥斗131。输气管154的一端连接供气设备,另一端与污泥提升管153连通,且连通位置位于液面下方。
由此,污泥中的溶解氧不进入第一缺氧池111,进而不会对第一缺氧池111中的反硝化细菌造成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两种工艺组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脱氮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此外,将污泥从沉淀单元回流至第一好氧池,能够避免污泥中的溶解氧进入缺氧池,避免对反硝化细菌造成影响,有效提高了脱氮效率。
由于A/O工艺中为了节省碳源、提高脱氮效率,将缺氧环节前置,为此需要使好氧环节中产生的硝化液返回缺氧环节进行反硝化脱氮。
下面请继续参考图2、图3和图4。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回流装置160,和第二回流装置170。
其中,第二回流装置170主要作用于第二处理单元120,用于将第二好氧池122中的硝化液回流至第二缺氧池121。而第一处理单元110位于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的前端,第一好氧池112内的溶解氧含量保持在2.0~3.0mg/L,氧含量高于第二好氧池122的1.5~2.0mg/L,因此不宜直接将第一好氧池112内的硝化液回流至第一缺氧池111。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回流装置160将从第一好氧池112流入第二缺氧池121中未反应完全硝化液回流至第一缺氧池111,这样能够避免第一好氧池112中的溶解氧大量进入第一缺氧池111,从而能够提高脱氮效率。
具体地,第一回流装置160的结构参考图2,第一回流装置160包括第一集液槽162、第一提升管163、第一导流管161和第一进气管164。其中第一提升管163和第一导流管161位于第二缺氧池121内。第一导流管161的一端与第一集液槽162连通,另一端延伸进入第一缺氧池111。第一提升管163位于第一集液槽162的下方,其顶端与第一集液槽162连通,其底端与第二缺氧池121连通。第一进气管164的一端与第一提升管163连通,另一端与供气装置连通。由此,第二缺氧池121经由第一回流装置160与第一缺氧池111连通。
第一提升管163的大部分位于污水液面以下,第一集液槽162和第一导流管161位于液面以上。来自供气装置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64进入到第一提升管163,并与第一提升管163内液体形成气/水混合液,使得管内液体密度小于管外而上升。
第二回流装置170的详细结构请参考图5。第二回流装置170包括第二集液槽172、第二提升管173、第二导流管171和第二进气管174。其中第二提升管173和第二导流管171位于第二好氧池122内。第二导流管171的一端与第二集液槽172连通,另一端延伸进入第二缺氧池121。第二提升管173位于第二集液槽172的下方,其顶端与第二集液槽172连通,其底端与第二好氧池122连通。第二进气管174的一端与第二提升管173连通,另一端与供气装置连通。
优选地,第一回流装置160和/或第二回流装置170构造为气提回流装置。并且,当第二处理单元120内投放悬浮填料时,为了防止堵塞,第一提升管16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悬浮填料阻隔装置165,第二提升管17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悬浮填料阻隔装置175。第一悬浮填料阻隔装置165和第二悬浮填料阻隔装置175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孔176。悬浮填料阻隔装置大致构造为倒置的正四棱台,其顶面的面积大于底面的面积,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悬浮填料堆积的可能性。其顶面和底面封闭,开孔176设置在侧面上。悬浮填料阻隔装置优选通过铆钉连接至提升管的底端。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处理池内的悬浮填料流失,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具体地,当第一处理单元110内设置固定填料时,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设置在第一好氧池112和第二缺氧池121之间的立板125(图1所示)上,覆盖立板125上的过水口;以及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设置在第二好氧池122和沉淀单元130之间的壁板123(图1所示)上,覆盖壁板123上的过水口。
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7和图8。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包括本体部181和连接部185。本体部181构造为一个侧面开口的三棱柱,其包括顶板182、斜板183以及两个侧板184。顶板182和斜板183构造为三棱柱的两个侧面,两个侧板184构造为三棱柱的顶面或底面,侧板184上设置有多个穿孔186,并且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侧面开口朝向过水口。连接部185设置在侧面开口的边缘,用于将本体部181固定至集装箱。由此,具有穿孔186的侧板184倾斜朝向水面设置,能够防止悬浮填料的堆积。
为了更进一步地防止处理池内的悬浮填料流失,参考图2和图6。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过水装置190,过水装置190大致构造为H形,其包括第一竖管191、第二竖管192和横管193,第一竖管191经由横管193与第二竖管192连通。如图2所示,当第二处理单元120内投放悬浮填料时,第一竖管191位于第二缺氧池121内,第二竖管192位于第二好氧池122内,横管193穿过第二缺氧池121和第二好氧池122内的隔板124(图1所示)。过水装置190的第一竖管191和第二竖管192的顶端开放,用于排放水中的气体。并且第一竖管191和第二竖管192的底部均设置有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由此,第二缺氧池121经由过水装置190与第二好氧池122连通,过水装置190用于将缺氧环节反应后的污水输送至好氧环节。
容易理解地是,当第一处理单元110内投放悬浮填料时,为了防止悬浮填料流失,第一缺氧池111和第一好氧池112之间需要经由过水装置连通。
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构造为底面封闭的柱状,其侧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95,以使得污水通过的同时将悬浮填料阻挡在外。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与竖管之间优选通过铆钉连接。
此外,由于图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缺氧池121和第二好氧池122的体积较小,为了防止来自第一处理单元110的污水未在第二缺氧池121中充分反应就进入第二好氧池122,第一竖管191和/或第二竖管192的至少部分可以靠近隔板124(图2所示)设置。以第一竖管191为例,第一竖管191包括上管196、下管197和弯管198,上管196和下管197经由弯管198连通。弯管198的弯曲部分朝向隔板124的方向倾斜。由此,下管197比上管196更靠近隔板124。第二竖管192的结构与第一竖管191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请返回参考图2、图9和图10。沉淀单元130内设置有出水堰132,出水堰132可拆卸地设置在沉淀单元130内,用于将经过处理的处理水排出沉淀单元130。
出水堰132由堰板133、挡渣板134、固定支架136、加强筋135、底板138和出水口137等组成。四块挡渣板134和一块底板138大致围成长方体状的堰体,两块堰板133竖直设置在堰体的内部,并且彼此间隔开。另外,堰板133与挡渣板134也间隔开。加强筋135连接在两块堰板133之间。堰板133优选为三角堰板133。
出水口137设置在底板138上,其末端经由软管连接至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的出水管,使处理水得以排出集装箱外。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出水管延伸进入辅助单元140,经由辅助单元140内的排水装置排出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00。
固定支架136位于出堰体的四角,其上具有腰孔。固定支架136通过螺栓将出水堰132固定在集装箱上。安装出水堰132时,可以通过调节各个固定支架136上螺栓的位置和长度从而调整出水堰132的水平高度。
此外,辅助单元140内还可以具有供水装置,用于向第一处理单元110及第二处理单元120供给污水。进水管141从供水装置向辅助单元140外延伸,与进水管141与第一缺氧池111以及第二缺氧池121均连通,同时向第一缺氧池以及第二缺氧池121进行多点供水。
由于经过第一处理单元110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大部分被分解,进入到第二缺氧池121的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很低,通过多点进水,可以提高第二缺氧内的有机物含量,从而保证反硝化反应的发生,能够减少外加碳源,降低成本。
此外,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上的通孔195、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上的穿孔186、悬浮填料阻隔装置的开孔176以及拦截网上的小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投入的悬浮填料的形状不同而不同,如圆形、矩形、腰形或条形等。孔的尺寸小于悬浮填料的最小外形尺寸。为了在保证水通过量的同时防止污泥堵塞,孔的尺寸需要适中。
此外,孔的总数量(n)需要根据总过水面积(A)与单个孔面积(a)相除所得的商取整来确定。总过水面积(A)需根据过水流量(Q)及过水流速(v)进行计算,并乘以一个安全系数(k,一般取1.2-1.5),以保障孔部分堵塞时不影响过水。其中,过水流量(Q)取实际需要的回流水量,过水流速(v)可以取0.7-1.2m/s。其中,当计算过水装置190上通孔195的数量时,过水流量(Q)取进水水量与回流流量之和。
计算公式如下:
A=k*(Q/v)
n=A/a
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投放到处理池内的悬浮填料可以为尺寸20mm×20mm×20mm的正方体聚氨酯填料,孔的形状可以为10mm×50mm尺寸的腰形孔。
确定孔的尺寸和孔的总数量后,还需要根据悬浮填料阻隔装置、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以及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的材质与强度的要求以及现有生产设备的条件等确定孔的间距,然后计算侧面的孔的数量和侧面的面积,从而确定悬浮填料阻隔装置、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以及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的整体尺寸。悬浮填料阻隔装置、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以及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可以采用不锈钢、聚丙烯等具有较高防腐性能的材料制造。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悬浮填料阻隔装置、悬浮填料阻挡装置194以及悬浮填料拦截装置180均由不锈钢制成。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位于所述第一缺氧池的下游;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的下游,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位于所述第二缺氧池的下游;
沉淀单元,所述沉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的下游;以及
污泥回流装置,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从所述沉淀单元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回流管,所述沉淀单元经由所述污泥回流装置与所述第一好氧池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中的一个的内部设置有悬浮填料,另一个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回流装置,所述第一回流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缺氧池延伸进入所述第一缺氧池的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二缺氧池经由所述第一回流装置与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回流装置,所述第二回流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好氧池延伸进入所述第二缺氧池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好氧池经由所述第二回流装置与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回流装置构造为气提回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之间具有悬浮填料拦截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缺氧池以及所述第二缺氧池均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间歇搅拌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辅助单元,所述辅助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供给污水并从所述沉淀单元接收处理水,所述辅助单元内具有辅助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内设置固定填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内设置悬浮填料,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过水装置,所述第二缺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经由所述过水装置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内设置固定填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内设置悬浮填料,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过水装置,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一好氧池经由所述过水装置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集装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47909.8U CN212174582U (zh) | 2020-03-03 | 2020-03-03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47909.8U CN212174582U (zh) | 2020-03-03 | 2020-03-03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74582U true CN212174582U (zh) | 2020-12-18 |
Family
ID=7377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47909.8U Active CN212174582U (zh) | 2020-03-03 | 2020-03-03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745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0308A (zh) * | 2020-03-03 | 2020-07-14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2020
- 2020-03-03 CN CN202020247909.8U patent/CN2121745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0308A (zh) * | 2020-03-03 | 2020-07-14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5110B (zh) | 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6116045A (zh) |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及其工艺 | |
CN112479476A (zh) |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设备 | |
CN108178297A (zh) |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7072847U (zh) | 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174582U (zh)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0550813A (zh) | 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4349276A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方法 | |
CN111410308A (zh) |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6033378U (zh) | 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5259370B (zh) | 一种生物反硝化反应器及其应用 | |
CN212894377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8058594U (zh) | 一种集约式生物法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5288157U (zh) |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174583U (zh) |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7381817A (zh) |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 |
CN114368832A (zh) | 一种缺氧生物澄清池及其处理方法 | |
CN110563138A (zh) | 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1410309A (zh) |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556018U (zh) |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 |
CN221588300U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313241U (zh) |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 |
JPS60193596A (ja) | 汚水処理装置 | |
CN218860458U (zh) | 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4088177U (zh) | 一种稳定调节式强化除磷的污水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