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970300U -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0300U
CN206970300U CN201720906829.7U CN201720906829U CN206970300U CN 206970300 U CN206970300 U CN 206970300U CN 201720906829 U CN201720906829 U CN 201720906829U CN 206970300 U CN206970300 U CN 206970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ow
area
anoxic zone
oxygen a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68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王昭峰
王保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bang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bang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bang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bang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68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0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0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0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硝化液回流装置,包括相邻设置且具有共用墙体的空气推流区和回收槽,回收槽固设在共用墙体上;共用墙体上设有连通空气推流区与回收槽的通道;回收槽的侧壁上设有闸板,闸板可在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生物反应池包括上述硝化液回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空气推流为理论基础,设置连通缺氧区和低氧曝气区的回收槽,利用低氧曝气区内的空气推流区,大大降低硝化液回流能耗,解决了传统硝化液回流量少、能耗高等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又称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依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为工作主体去除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方法,可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等。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AAO工艺法又称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脱磷效果。
目前利用活性污泥法脱氮的过程主要通过硝化反硝化反应进行,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经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实现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达到脱氮的目的。工艺流程多为先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再进行好氧,因此,为强化厌氧段(或缺氧段)的脱氮效果,多进行硝化液回流为反硝化过程提供充足的硝态氮。
目前硝化液回流多以轴流泵等泵类设备进行,使用轴流泵回流多存在回流量小、能耗高等缺点,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硝化液回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包括相邻设置且具有共用墙体的空气推流区和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固设在所述共用墙体上;
所述共用墙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空气推流区与所述回收槽的开口;所述回收槽的侧壁上设有闸板,所述闸板可在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空气推流区包括导流墙体一、导流墙体二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流墙体一和所述导流墙体二之间的空气推流器,所述导流墙体一、所述导流墙体二均与所述共用墙体相连,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和所述导流墙体二之间;
所述导流墙体一顶端高于液面,所述导流墙体一底端与池底分离;所述导流墙体二顶端低于液面,所述导流墙体二底端与池底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墙体一与所述导流墙体二均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空气推流器包括安装框架、供风主管以及与所述供风主管相连的空气分配器,所述空气分配器连接多根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空气分配器和所述供气支管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
优选的,所述空气分配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分配器主体,所述分配器主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气口,所述分配器主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供气主管,所述分配器主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供气支管。
优选的,所述分配器主体为条块状结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分配器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出气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分配器主体相对的两侧面上;
和/或,所述分配器主体连接2-12根所述供气支管。
优选的,所述供气支管远离所述供气主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堵头。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边缘上均匀设有至少4个拉环,所述拉环通过拉链与固定在生物反应池的池体顶部的多个拉钩一一对应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池,包括上述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缺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相邻设置,所述缺氧区、所述低氧曝气区和所述沉淀区均相邻设置,所述隔墙上具有水流通道,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一中间隔墙;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所述缺氧区通过第一隔墙分为远离所述低氧曝气区的第一缺氧区和靠近所述低氧曝气区的第二缺氧区;
所述低氧曝气区通过第二隔墙分为靠近所述缺氧区的第一低氧曝气区和远离所述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
所述第一中间隔墙为所述共用墙体,所述空气推流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内,所述回收槽位于所述第二缺氧区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反应池,包括上述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厌氧区、缺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隔墙上设有水流通道;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二中间隔墙;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所述缺氧区通过第三隔墙分为靠近所述厌氧区的第一缺氧区和靠近所述低氧曝气区的第二缺氧区;
所述低氧曝气区通过第四隔墙分为靠近所述缺氧区的第一低氧曝气区和远离所述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
所述第二中间隔墙为所述共用墙体,所述空气推流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内,所述回收槽位于所述第二缺氧区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空气推流为理论基础,设置连通缺氧区和低氧曝气区的回收槽,利用低氧曝气区内的空气推流区,大大降低硝化液回流能耗,解决了传统硝化液回流量少、能耗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硝化液回流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中空气推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中空气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中空气推流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包括相邻设置且具有共用墙体的空气推流区1和回收槽2,回收槽2固设在共用墙体上;
共用墙体上设有连通空气推流区1与回收槽2的开口3;回收槽2的侧壁上设有闸板4,闸板可在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
该实施例中,借助空气推流区的空气动力,利用密度差对污水进行提升推流,大大降低硝化液回流的能耗;需要回流关闭闸板硝化液的时候打开闸板,不需要回流硝化液的时候,关闭闸板,回流量可通过回流槽大小及闸板的开启程度进行有效控制;解决了传统硝化液回流量少、能耗高等问题。
进一步地,空气推流区内包括导流墙体一5、导流墙体二6以及设置在导流墙体一5和导流墙体二6之间的空气推流器7,
导流墙体一5、导流墙体二6均与共用墙体相连,且开口位于导流墙体一5和导流墙体二6之间;导流墙体一5顶端高于液面,导流墙体一5底端与池底分离;导流墙体二6顶端低于液面,导流墙体二6底端与池底相连接。
污水液面低于导流墙体一顶端并高于导流墙体二顶端,并且通过空气推流器在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之间产生气泡,污水与气泡混合,使得两墙体之间的污水密度小于导流墙体一外侧的污水密度,从而在压力差和气体上升带来水流动的作用下,导流墙体一外侧的污水能够不断经由导流墙体一底部流入导流墙体一和导流墙体二中,在气密度差作用下,使得导流墙体二内侧的液面高于外侧的液面,并通过导流墙体一阻止液面随意流动,使得液流不断经导流墙体二顶端流出,无需采水泵回流或潜水搅拌机,不仅避免了消耗较高能量,还具有较好的污水推流效果。
进一步地,导流墙体一5与导流墙体二6均竖直设置。
自导流墙体一向导流墙体二的方向推流,同时有部分硝化液由开口进入回收槽。导流墙体一5与导流墙体二6均竖直设置,如此设置,导流墙体一与导流墙体二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通流口径一致,能够保证推流速率稳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导流墙体一5倾斜设置。例如导流墙体一的倾斜角度可为45度,其顶端朝向导流墙体二6,即导流墙体一5距离导流墙体二6自其底端至顶端渐短,成喇叭口式。
进一步地,空气推流器7包括安装框架8、供风主管9以及与供风主管9相连的空气分配器10,空气分配器11连接多根供气支管12,供气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微孔13,空气分配器11和供气支管12安装在安装框架8上。
本实施例中空气经供气主管提供至供气支管,通过供气支管上的微孔实现对污水的推流。其中,安装框架由角铁焊接而成,安装框架可充当配重框的功能使得整个空气推流器沉没于污水中。
进一步地,空气分配器11包括内部中空的分配器主体14,分配器主体14上设有进气口15以及至少两个出气口16,分配器主体的进气口连接供气主管,分配器主体的出气口连接供气支管。
进一步地,分配器主体14为条块状结构,进气口15设置在分配器主体14的上表面,出气口16对称设置在分配器主体相对的两侧面上。该实施例中,分配器主体14相对的两侧面上均连接有供气支管12,供气支管12关于分配器主体14对称设置,由分配器主体14上的出气口16向两侧的供气支管12分配空气,如图3中沿安装框架的横向方向,分配器主体安装在安装框架横向的中部,结构对称,空气在供气支管内扩散均匀的时间较短。
和/或,分配器主体连接2-12根供气支管,满足推流的需求,可根据导流墙体一、导流墙体二之间的空间大小设置相应数量的供气支管。
进一步地,供气支管12远离供气主管9的一端螺纹连接堵头17,便于拆卸,方便空气推流器的清理维护。
进一步地,安装框架的边缘上均匀设有至少4个拉环8a,拉环通过拉链与固定在生物反应池的池体顶部的多个拉钩一一对应连接,方便检查维修时将空气推流器从水中提出。
供气主管9远离空气分配器的进气口的一端连接有开孔法兰24,供气主管通过开孔法兰与外部提供空气的波纹管相连,如图5所示,连接供气主管9一端的开孔法兰24与连接波纹管一端的开孔法兰相连,进而将供气主管与供气的波纹管相连。
本实施例中空气推流器结构简单、能耗低且回流均匀。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利用空气推流区的空气动力,打开闸板,在推动硝化液流动时,推动部分硝化液回流至回收槽,大大降低硝化液回流能耗,解决了传统硝化液回流量少、能耗高等问题。
实施例2
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AO工艺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和沉淀区20,缺氧区18与低氧曝气区19相邻设置,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和沉淀区20均相邻设置,隔墙上具有水流通道,缺氧区与低氧曝气区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一中间隔墙21;沉淀区与缺氧区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缺氧区18通过第一隔墙分为远离低氧曝气区的第一缺氧区18a和靠近低氧曝气区的第二缺氧区18b;
低氧曝气区19通过第二隔墙分为靠近缺氧区的第一低氧曝气区19a和远离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19b;
第一中间隔墙为共用墙体,空气推流区1设置在第一低氧曝气区19a的进水端,回收槽2位于第二缺氧区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AO工艺的生物反应池为一体设置的生物反应池,该生物反应池在使用时,污水先进入缺氧区18,经第一缺氧区18a与第二缺氧区18b内循环,在缺氧条件下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同时活性污泥中的嗜磷菌完成缺氧释磷的过程实现对磷的去除;流经缺氧区18的污水一部分进入低氧曝气区19,大部分继续在缺氧区内循环。进入低氧曝气区的污水,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小于0.5mg/L),利用微生物完成对COD、氨氮、总氮等污染物的降解,同时,低氧环境中嗜磷菌利用碳源有机物提供能量实现细胞的迅速增长和繁殖,从外部环境中将H3PO4摄入体内,在低氧环境下吸收大量磷,通过池体设置的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创造出一个好的缺氧—低氧—沉淀排放的循环过程,将污水中的磷随污泥排放。
在低氧曝气区19中通过空气推流区1实现污水循环,在需要硝化液回流的时候,打开闸板4,低氧曝气区内的部分污水在空气推流区的空气动力下,进入回收槽2;不需要硝化液回流的时候,关闭闸板;在低氧曝气区19末端一部分污水继续循环重复脱氮除磷、降解COD的过程;另一部分污水进入沉淀区20,依靠斜管实现泥水分离,上层清水经上层清水经收水槽排出,下层污泥沉淀回流至缺氧区与进水混合继续参与污水的循环处理。
本实施例中,空气推流区一方面推动低氧曝气区内污水的循环,另一方面,在打开闸板的情况下,推动低氧曝气区内的污水经回收槽回流入缺氧区。
实施例3
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AAO工艺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厌氧区22、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和沉淀区20,隔墙上设有水流通道;厌氧区、缺氧区、低氧曝气区依次相邻设置,且厌氧区22、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均匀沉淀区相邻设置,缺氧区18与低氧曝气区19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二中间隔墙23;沉淀区20与缺氧区22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缺氧区18通过第三隔墙分为靠近厌氧区的第一缺氧区18a和靠近低氧曝气区的第二缺氧区18b;
低氧曝气区19通过第四隔墙分为靠近缺氧区的第一低氧曝气区19a和远离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19b;
第二中间隔墙为共用墙体,空气推流区设置在第一低氧曝气区内,回收槽位于第二缺氧区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AAO工艺的生物反应池为一体设置的生物反应池,该生物反应池在使用时,污水进入厌氧区22,在厌氧条件下实现反硝化脱氮,同时厌氧区中的厌氧细菌可通过水解酸化反应为后续污水处理减轻负荷。随后,污水在推流搅拌器的作用下进入缺氧区18,在缺氧条件下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嗜磷菌缺氧释磷。流经缺氧区2的污水一部分进入低氧曝气区3,大部分继续在缺氧区2内循环。
进入低氧曝气区19的污水,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小于0.5mg/L),利用微生物完成对COD、氨氮、总氮等污染物的降解,同时,低氧环境中嗜磷菌利用碳源有机物提供能量实现细胞的迅速增长和繁殖,从外部环境中将H3PO4摄入体内,在低氧环境下吸收大量磷,通过池体设置的缺氧区2、低氧曝气区3,创造出一个好的缺氧—低氧—沉淀排放的循环过程,将污水中的磷随污泥排放。
在低氧曝气区19中通过空气推流区1实现污水循环,在需要硝化液回流的时候,打开闸板4,低氧曝气区内的部分污水在空气推流区的空气动力下,进入回收槽2;不需要硝化液回流的时候,关闭闸板;
在低氧曝气区19末端(即第二低氧曝气区19b)一部分污水继续循环重复脱氮除磷、降解COD的过程;另一部分污水流入沉淀区20,依靠斜管实现泥水分离,上层清水经收水槽排出;下层污泥沉淀,经行车式吸刮泥机吸刮,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厌氧区,与进水混合继续参与污水的循环处理。
本实施例中,空气推流区一方面推动低氧曝气区内污水的循环,另一方面,在打开闸板的情况下,推动低氧曝气区内的污水经回收槽回流入缺氧区。
实施例4
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AAO工艺的污水处理池,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厌氧区22、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和沉淀区20,隔墙上设有水流通道;厌氧区22、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20依次相邻设置,厌氧区22与低氧区18相邻设置,且厌氧区22、低氧曝气区19与沉淀区20相邻设置,缺氧区18与低氧曝气区19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二中间隔墙23;沉淀区与缺氧区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厌氧区22通过第五隔墙分为靠近沉淀区20的第一厌氧区22a和靠近缺氧区18的第二厌氧区22b;
缺氧区18通过第三隔墙分为靠近厌氧区22的第一缺氧区18a和靠近低氧曝气区19的第二缺氧区18b;
低氧曝气区19通过第四隔墙分为靠近缺氧区18的第一低氧曝气区19a和远离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19b;
第二中间隔墙为共用墙体,空气推流区1设置在第一低氧曝气区19a的进水端,回收槽2位于第二缺氧区18b的上方。如图8中所示,在第一低氧曝气区19a左端设置有硝化液回流装置中的空气推流区1,既可以将第一低氧曝气区19a的污水向第二低氧曝气区19b带动,同时又可以在打开闸板4的情况下将硝化液推入回收槽2,经回收槽回流至缺氧区;在第一低氧曝气区19a的右端设置一第一空气推流区25(该第一空气推流区25的结构同空气推流区1),该第一空气推流区25将第二低氧曝气区19b的污水向第一低氧曝气区19a带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用来处理污水的过程包括:污水进入厌氧区18,在厌氧条件下实现反硝化脱氮,同时厌氧池中的厌氧细菌可通过水解酸化反应为后续污水处理减轻负荷。
随后,污水在导流墙的作用下进入缺氧区18,在缺氧条件下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嗜磷菌缺氧释磷。流经缺氧区18的污水一部分进入低氧曝气区19,大部分继续在缺氧区18循环。
进入低氧曝气区19的污水,通过控制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小于0.5mg/L),利用微生物完成对COD、氨氮、总氮等污染物的降解,同时,低氧环境中嗜磷菌利用碳源有机物提供能量实现细胞的迅速增长和繁殖,从外部环境中将H3PO4摄入体内,在低氧环境下吸收大量磷,通过池体设置的缺氧区18、低氧曝气区19,创造出一个好的缺氧—低氧—沉淀排放的循环过程,将污水中的磷随污泥排放。
在低氧曝气区19中通过空气推流区实现污水循环,并且在需要硝化液回流的时候,打开闸板4,低氧曝气区内的部分污水在空气推流区的空气动力下,进入回收槽2;
在低氧曝气区19末端(即第二低氧曝气区19b)一部分污水继续循环重复脱氮除磷、降解COD的过程;另一部分污水流入沉淀区,依靠斜管实现泥水分离,上层清水经出水槽排出;下层污泥沉淀,经行车式吸刮泥机吸刮,污泥经污泥回流通道回流至厌氧区,与进水混合继续参与污水的循环处理。
本实施例中,空气推流区一方面推动低氧曝气区内污水的循环,另一方面,在打开闸板的情况下,推动低氧曝气区内的污水经回收槽回流入缺氧区。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邻设置且具有共用墙体的空气推流区和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固设在所述共用墙体上;
所述共用墙体上设有连通所述空气推流区与所述回收槽的开口;所述回收槽的侧壁上设有闸板,所述闸板可在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推流区包括导流墙体一、导流墙体二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流墙体一和所述导流墙体二之间的空气推流器,所述导流墙体一、所述导流墙体二均与所述共用墙体相连,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导流墙体一和所述导流墙体二之间;
所述导流墙体一顶端高于液面,所述导流墙体一底端与池底分离;所述导流墙体二顶端低于液面,所述导流墙体二底端与池底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体一与所述导流墙体二均竖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推流器包括安装框架、供风主管以及与所述供风主管相连的空气分配器,所述空气分配器连接多根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空气分配器和所述供气支管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配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分配器主体,所述分配器主体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气口,所述分配器主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供气主管,所述分配器主体的出气口连接所述供气支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主体为条块状结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分配器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出气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分配器主体相对的两侧面上;
和/或,所述分配器主体连接2-12根所述供气支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支管远离所述供气主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堵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的边缘上均匀设有至少4个拉环,所述拉环通过拉链与固定在生物反应池的池体顶部的多个拉钩一一对应连接。
9.一种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缺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相邻设置,所述缺氧区、所述低氧曝气区和所述沉淀区均相邻设置,所述隔墙上具有水流通道,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一中间隔墙;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所述缺氧区通过第一隔墙分为远离所述低氧曝气区的第一缺氧区和靠近所述低氧曝气区的第二缺氧区;
所述低氧曝气区通过第二隔墙分为靠近所述缺氧区的第一低氧曝气区和远离所述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
所述第一中间隔墙为所述共用墙体,所述空气推流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内,所述回收槽位于所述第二缺氧区内。
10.一种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硝化液回流装置以及依次相邻设置且通过隔墙隔开的厌氧区、缺氧区、低氧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隔墙上设有水流通道;所述缺氧区与所述低氧曝气区之间共用的隔墙为第二中间隔墙;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还具有污泥回流通道;
所述缺氧区通过第三隔墙分为靠近所述厌氧区的第一缺氧区和靠近所述低氧曝气区的第二缺氧区;
所述低氧曝气区通过第四隔墙分为靠近所述缺氧区的第一低氧曝气区和远离所述缺氧区的第二低氧曝气区;
所述第二中间隔墙为所述共用墙体,所述空气推流区设置在所述第一低氧曝气区内,所述回收槽位于所述第二缺氧区内。
CN201720906829.7U 2017-07-25 2017-07-25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Active CN206970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829.7U CN206970300U (zh) 2017-07-25 2017-07-25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829.7U CN206970300U (zh) 2017-07-25 2017-07-25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0300U true CN206970300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39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6829.7U Active CN206970300U (zh) 2017-07-25 2017-07-25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030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2946A (zh) * 2019-11-27 2020-03-24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3149285A (zh) * 2021-05-11 2021-07-23 江西固特尤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15268521A (zh) * 2022-07-07 2022-11-01 迈邦(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在线硝化液回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57607A (zh) * 2022-08-31 2023-01-03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反应池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2946A (zh) * 2019-11-27 2020-03-24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0902946B (zh) * 2019-11-27 2021-11-16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3149285A (zh) * 2021-05-11 2021-07-23 江西固特尤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13149285B (zh) * 2021-05-11 2022-06-24 江西固特尤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装置
CN115268521A (zh) * 2022-07-07 2022-11-01 迈邦(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在线硝化液回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57607A (zh) * 2022-08-31 2023-01-03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反应池系统及方法
CN115557607B (zh) * 2022-08-31 2024-02-23 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反应池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8132B (zh) 基于自养反硝化的一体化脱氮反应装置及工艺方法
CN102180543B (zh)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111138024B (zh) 一种用于污水脱氮除磷的一体化竖向循环反应器
CN201530770U (zh) 一种深水组合生化处理设施
CN104291441B (zh) 多方案生化处理工艺污水的生化反应池及其运行方法
CN105330108B (zh) 利用厌氧-接触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4528934A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205258127U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CN108178297A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7986809U (zh) 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
CN105036332B (zh)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10815B (zh) 基于同时硝化反硝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4588936U (zh) 一种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5293701A (zh) 一种碳源储备式ibr生物反应器
CN107129119A (zh) 一种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15465953B (zh) 一种处理污水的aod生化反应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9761354A (zh) 一种基于mabr-mbr联用的新型氧化沟
CN214653943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9668887U (zh) 一种基于mabr-mbr联用的新型氧化沟
CN201915003U (zh) 新型侧沟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CN103241901B (zh) 脱氮除磷水处理装置
CN207031196U (zh) 一种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处理装置
CN113880239A (zh) 曝气动力横向内循环无限ao脱氮系统及工艺
CN202080953U (zh) 具有snd脱氮功能的污泥无回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