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868326U - 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8326U
CN217868326U CN202222144707.2U CN202222144707U CN217868326U CN 217868326 U CN217868326 U CN 217868326U CN 202222144707 U CN202222144707 U CN 202222144707U CN 217868326 U CN217868326 U CN 217868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luid
denitrification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47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Ener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Ener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Energy Inc filed Critical Siemens Energy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1447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8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8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8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反硝化池,待处理的流体经由设置在反硝化池处的流体入口流入反硝化池;硝化池,设置在反硝化池的下游并与反硝化池连通,使得从反硝化池流出的流体流入到硝化池中;活性炭供应装置,被配置成向硝化池中的流体供应活性炭;曝气装置,设置在硝化池中并且被配置成向硝化池中的流体供应氧气;过滤组件,设置在硝化池中并且被配置成过滤硝化池中的流体中的微生物、污泥和活性炭;以及排水管道,其一端连接至过滤组件并且配置成能借助于排水泵将由过滤组件过滤的流体排出到硝化池的外部。据此,污水可更多地被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减少粉末活性炭的加入量,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废碳泥的排放量并减少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将多弯道式反硝化池结构与粉末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粉末活性炭吸附与生物降解相结合的技术在污水(尤其是,高难生物降解废水)中的应用,由于活性炭吸附将产生废碳泥,所以会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现有的与粉末活性炭相结合的生物处理池体结构为全混式,池体的一端进水且另一端出水。池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使得池体内的固相物质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结构会出现短流现象,不能使原水(即,待处理的污水)中的碳源充分与池体内的微生物进行接触降解,或者需要另外补充碳源。这会导致反硝化生物降解效率低,出水的总氮量不达标,没有充分降解掉的碳源致使需加入较多的活性炭进行吸附来达到处理系统出水合格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减少粉末活性炭的加入量、充分利用生物降解功能并防止出现短流现象,本实用新型总体上将多弯道式反硝化池结构与粉末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以处理高难生物降解废水。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所述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反硝化池,待处理的流体经由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处的流体入口流入所述反硝化池;硝化池,所述硝化池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的下游并与所述反硝化池连通,使得从所述反硝化池流出的流体流入到所述硝化池中;活性炭供应装置,所述活性炭供应装置被配置成向所述硝化池中的流体供应活性炭;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硝化池中并且被配置成向所述硝化池中的流体供应氧气;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硝化池中并且被配置成过滤所述硝化池中的流体中的微生物、污泥和活性炭;以及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滤组件并且配置成能借助于排水泵将由所述过滤组件过滤的流体排出到硝化池的外部。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污水可更多地被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粉末活性炭的加入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少废碳泥的排放量并减少二次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反硝化池包括彼此平行且间隔开的多个竖直导流板,所述反硝化池被所述多个竖直导流板分隔成串联的多个反应室并形成单个流动通道,所述反硝化池被配置成使得经由所述流体入口流入所述反硝化池中的流体能通过所述流动通道流经所述多个反应室并最终离开所述反硝化池,所述流动通道在所述反硝化池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包括上游区段、中间区段以及下游区段。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形成了如前文提及的多弯道式反硝化池结构,该结构在相同池体容量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污水(即,待处理的流体)在缺氧区(即,反硝化池)中的流动进程,这不仅避免了污水在反硝化池中发生短流,而且能使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混合,延长有效反应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游区段与所述中间区段或所述下游区段之间的第一回流管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被配置成使得所示中间区段或所述下游区段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第一回流管道回流到所述上游区段。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缺氧区的中间区段或下游区段的流体中的污泥持续回流到反硝化池中的流动通道的上游区段(即,最前端),大流量污泥沿多弯道式反硝化池结构保持流动性,并形成多级流化床。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入口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的底部,并且所述反硝化池与所述硝化池连通的部分也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的底部,其中,所述多个竖直导流板的数量为奇数并且所述多个反应室的数量为偶数,使得所述多个反应室包括数量相同且交替布置的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在所述第一反应室中,流体沿向上方向流动,并且在所述第二反应室中,流体沿向下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区段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反应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流管道被配置成使得在向下方向上将来自所述下游区段的流体排放到所述上游区段的所述第一反应室中。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回流到上游区段的第一反应室中的流体通过流动通道中的流体的推动而自然获得上升流速,这样既实现了上流式反应,并且由于上下翻腾的作用而保持了高污泥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脱气池,所述脱气池设置在所述硝化池的下游并与所述硝化池连通,使得从所述硝化池流出的流体流入到所述脱气池中并在所述脱气池中对所述脱气池中的流体进行脱气,其中,所述脱气池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气池的底部处的流体出口,并且所述脱气池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脱气池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流体出口流出。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在硝化池的下游设置脱气池,对流体进行充分脱气,从而减少了流体在回流至反硝化池中时带入的过多氧气,以防降低反硝化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反硝化池之间的第二回流管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脱气池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第二回流管道回流到所述反硝化池中的所述流动通道的所述中间区段。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将脱气池中的经脱气的流体回流至缺氧区,使得缺氧区维持在较低的溶解氧浓度,反硝化在较长的缺氧流程中进行得非常彻底,并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其反硝化速率远远高于传统的依靠内源呼吸作用进行的反硝化。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为陶瓷膜组件。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陶瓷材质更耐粉末活性炭冲刷,使得膜的使用寿命更长。内置在硝化池中的陶瓷膜组件能够截留微生物、污泥及粉末活性炭,保证出水悬浮物达标排放,同时也使微生物及活性炭不被流失,保证系统可在高污泥及活性炭浓度下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反硝化池、所述硝化池和所述脱气池集成在单个池体中。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池体容量。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出口具有漏斗状形状。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有助于沉积在脱气池底部的污泥的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放管道,所述排放管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脱气池的所述流体出口并且被配置成能将所述脱气池中的流体排放到外部。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选择性地排放剩余的污泥和废碳泥。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 污水处理设备
1 反硝化池
11 竖直导流板
2 硝化池
3 活性炭供应装置
4 曝气装置
5 过滤组件
6 排水管道
7 第一回流管道
8 脱气池
9 第二回流管道
10 排放管道
F 流体
P 排水泵
H1 流体入口
H2 流体出口
S1 上游区段
S2 中间区段
S3 下游区段
C1 第一反应室
C2 第二反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总体上,污水处理设备100可以包括反硝化池1、硝化池2、活性炭供应装置3、曝气装置4、过滤组件5以及排水管道6。待处理的流体F可以经由设置在反硝化池1处的流体入口H1流入反硝化池1。硝化池2设置在反硝化池1的下游并与反硝化池1连通,使得从反硝化池1流出的流体流入到硝化池2中。活性炭供应装置3被配置成向硝化池2中的流体供应活性炭。曝气装置4设置在硝化池2中并且被配置成向硝化池2中的流体供应氧气。过滤组件5设置在硝化池2中并且被配置成过滤硝化池2中的流体中的微生物、污泥和活性炭。排水管道6的一端连接至过滤组件5并且配置成能借助于排水泵P将由过滤组件5过滤的流体排出到硝化池2的外部。
特别地,反硝化池1可以包括彼此平行且间隔开的多个竖直导流板11。反硝化池1被多个竖直导流板11分隔成串联的多个反应室并形成单个流动通道,从而形成如前文提及的多弯道式反硝化池结构。反硝化池1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经由流体入口H1流入反硝化池1中的流体能通过流动通道流经多个反应室并最终离开反硝化池1。该流动通道在反硝化池1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的反硝化池1中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包括上游区段S1、中间区段S2以及下游区段S3,其中,上游区段S1靠近流体入口H1,下游区段S3靠近反硝化池1与硝化池2连通的部分,并且中间区段S2位于上游区段S1与下游区段S3之间。
此外,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连接在上游区段S1与中间区段S2或下游区段S3之间的第一回流管道7(如图1示例地所示,第一回流管道7连接在上游区段S1与下游区段S3)。污水处理设备10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中间区段S2或下游区段S3中的流体能经由第一回流管道7回流到上游区段S1。
特别地,如图1所示,流体入口H1可以设置在反硝化池1的底部,并且反硝化池1与硝化池2连通的部分也可以设置在反硝化池1的底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流体入口H1以及反硝化池1与硝化池2连通的部分中的每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反硝化池1的顶部。
优选地,多个竖直导流板11的数量可以为奇数(例如,1个,3个,5个,等等),并且相应地,多个反应室的数量为偶数(例如,2个,4个,6个,等等),使得多个反应室包括数量相同且交替布置的第一反应室C1和第二反应室C2,在第一反应室C1中,流体沿向上方向流动,并且在第二反应室C2中,流体沿向下方向流动。由此,实现了流体沿竖直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交替流动的多弯道式反硝化池结构。在图1中,反硝化池1被五个竖直导流板11分成具有六个反应室,包括三个第一反应室C1和三个第二反应室C2。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上游区段S1可以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反应室C1,例如,包括一个第一反应室C1、包括一个第一反应室C1和一个第二反应室C2、包括两个第一反应室C1和一个第二反应室C2,等等,这根据需要取决于竖直导流板11的数量。第一回流管道7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在向下方向上将来自下游区段S3的流体排放到上游区段S1的第一反应室C1中,据此,由于上下翻腾的作用而能够保持高污泥浓度。
此外,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脱气池8。脱气池8可以设置在硝化池2的下游并与硝化池2连通,使得从硝化池2流出的流体流入到脱气池8中并在脱气池8中对脱气池8中的流体进行脱气。而且,在脱气池8中,微生物、污泥和废碳泥逐渐沉积到脱气池8的底部。脱气池8包括设置在脱气池8的底部处的流体出口H2,并且脱气池8被配置成使得脱气池8中的流体能经由流体出口H2流出。
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连接在流体出口H2与反硝化池之间的第二回流管道9。污水处理设备100被配置成使得脱气池8中的流体能经由第二回流管道9回流到反硝化池1中,优选地,回流到反硝化池1中的流动通道的中间区段S2。
有利地,过滤组件5可以为陶瓷膜组件,但不限于此。陶瓷膜组件可以有效保证出水悬浮物达标排放并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反硝化池1、硝化池2和脱气池8可以集成在单个池体中。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池体容量,并且在相同池体容量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污水在缺氧区中的流动进程,从而与缺氧区中的微生物进行充分接触反应。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反硝化池1、硝化池2和脱气池8可以彼此分开的布置并通过相应的管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如图1所示,流体出口H2可以具有漏斗状形状,从而有利于脱气池8中的流体的排放。
优选地,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排放管道10。排放管道10的一端连接至脱气池8的流体出口H2并且被配置成能将脱气池8中的流体排放到外部,从而根据需要排放剩余的污泥和废碳泥。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设备100,污水可更多地被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粉末活性炭的加入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少废碳泥的排放量并减少二次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包括:
反硝化池(1),待处理的流体(F)经由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1)处的流体入口(H1)流入所述反硝化池(1);
硝化池(2),所述硝化池(2)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1)的下游并与所述反硝化池(1)连通,使得从所述反硝化池(1)流出的流体流入到所述硝化池(2)中;
活性炭供应装置(3),所述活性炭供应装置(3)被配置成向所述硝化池(2)中的流体供应活性炭;
曝气装置(4),所述曝气装置(4)设置在所述硝化池(2)中并且被配置成向所述硝化池(2)中的流体供应氧气;
过滤组件(5),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在所述硝化池(2)中并且被配置成过滤所述硝化池(2)中的流体中的微生物、污泥和活性炭;以及
排水管道(6),所述排水管道(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滤组件(5)并且配置成能借助于排水泵(P)将由所述过滤组件(5)过滤的流体排出到所述硝化池(2)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池(1)包括彼此平行且间隔开的多个竖直导流板(11),所述反硝化池(1)被所述多个竖直导流板(11)分隔成串联的多个反应室并形成单个流动通道,所述反硝化池(1)被配置成使得经由所述流体入口(H1)流入所述反硝化池(1)中的流体能通过所述流动通道流经所述多个反应室并最终离开所述反硝化池(1),所述流动通道在所述反硝化池(1)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包括上游区段(S1)、中间区段(S2)以及下游区段(S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游区段(S1)与所述中间区段(S2)或所述下游区段(S3)之间的第一回流管道(7),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被配置成使得所示中间区段(S2)或所述下游区段(S3)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第一回流管道(7)回流到所述上游区段(S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H1)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1)的底部,并且所述反硝化池(1)与所述硝化池(2)连通的部分也设置在所述反硝化池(1)的底部,
其中,所述多个竖直导流板(11)的数量为奇数并且所述多个反应室的数量为偶数,使得所述多个反应室包括数量相同且交替布置的第一反应室(C1)和第二反应室(C2),在所述第一反应室(C1)中,流体沿向上方向流动,并且在所述第二反应室(C2)中,流体沿向下方向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区段(S1)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反应室(C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管道(7)被配置成使得在向下方向上将来自所述下游区段(S3)的流体排放到所述上游区段(S1)的所述第一反应室(C1)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脱气池(8),所述脱气池(8)设置在所述硝化池(2)的下游并与所述硝化池(2)连通,使得从所述硝化池(2)流出的流体流入到所述脱气池(8)中并在所述脱气池(8)中对所述脱气池(8)中的流体进行脱气,
其中,所述脱气池(8)包括设置在所述脱气池(8)的底部处的流体出口(H2),并且所述脱气池(8)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脱气池(8)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流体出口(H2)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流体出口(H2)与所述反硝化池(1)之间的第二回流管道(9),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脱气池(8)中的流体能经由所述第二回流管道(9)回流到所述反硝化池(1)中的所述流动通道的所述中间区段(S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5)为陶瓷膜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池(1)、所述硝化池(2)和所述脱气池(8)集成在单个池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H2)具有漏斗状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100)还包括排放管道(10),所述排放管道(1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脱气池(8)的所述流体出口(H2)并且被配置成能将所述脱气池(8)中的流体排放到外部。
CN202222144707.2U 2022-08-16 2022-08-16 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17868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4707.2U CN217868326U (zh) 2022-08-16 2022-08-16 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4707.2U CN217868326U (zh) 2022-08-16 2022-08-16 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8326U true CN217868326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7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4707.2U Active CN217868326U (zh) 2022-08-16 2022-08-16 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8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9425B (zh) 一种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的设备
US6787035B2 (en)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110790374A (zh) 一种倒置a2/o+复合式mbr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7986436B (zh) 一种生物膜-膜生物耦合污水处理装置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7479275U (zh) 一种分布式污水处理装置
WO2021074307A1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N112479368A (zh) 一种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0950489A (zh) 一种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智能一体化处理设备及工艺
CN110550813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7868326U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12713126U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113149217A (zh) 涡流式污水处理集成装备
CN217578621U (zh) 一种全地埋式兼性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CN21289437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1268870A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CN214990942U (zh) 一种同步脱氮耦合强化硝化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1445417U (zh) 一种氧化沟+mb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8394995A (zh) 一种改良型a/o-mbr一体化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13950920U (zh) 一种河道水体模块化净水装置
CN212174582U (zh) 两级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510824B (zh) 一种基于混凝强化膜生物反应池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902941A (zh) 一种氧化沟+mb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0340625U (zh) 组合式膜生物反应池污水处理系统
CN209338221U (zh) 一种多级硝化反硝化反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