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845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78458U CN213278458U CN202020855235.XU CN202020855235U CN213278458U CN 213278458 U CN213278458 U CN 213278458U CN 202020855235 U CN202020855235 U CN 202020855235U CN 213278458 U CN213278458 U CN 2132784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reference positioning
- bottom wall
- positioning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在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所述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遮覆于所述底壁并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延伸部的中部具有凸伸的所述基准定位柱以与所述基准定位孔插接进行基准定位,在与所述机壳配合的金属件上设置所述基准定位柱,不仅无需额外增设绝缘后塞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所述基准定位柱的位置设定有效避免了所述电连接器在定位时出现的定位偏差问题,从而达到既能精准定位,又能节省生产成本且组装简便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固定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外的一屏蔽外壳,通过在屏蔽外壳上延伸有焊脚,以插接于电路板预设有的焊孔上,焊脚与焊孔间会留有间隙以便于锡料注入,从而将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防止焊接时焊脚与焊孔间的间隙引起电连接器晃动。为了方便对准安装和焊接,通常电连接器会另外设置对称的定位柱以插接于电路板预设的定位孔内,从而对多个端子和所述屏蔽外壳进行定位,以方便对准插入电路板。但由于定位柱一般是对称设置,故对电连接器的定位精准度要求较高,在定位过程中,若其中一定位柱与其对应的定位孔间出现定位偏差,将导致电连接器整个偏移,导致焊脚不能顺利插入焊孔,并且影响了多个端子后续的焊锡过程甚至容易造成短路,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效果;此外,由于固持有端子的绝缘本体结构紧凑,故绝缘本体显露于屏蔽外壳底部的地方往往仅具有供端子的焊接部凸伸的位置而未有其他位置以成型定位柱,若额外制造带定位柱的一后塞以安装于绝缘本体,不仅增加了组装工序,而且增加了人力及生产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在金属件上设置延伸部以遮覆所述底壁且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延伸部的中部凸设基准定位柱以插入所述电路板的一基准定位孔中以进行基准定位,从而达到既能精准定位,又能节省生产成本且组装简便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机壳配合并安装于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一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位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所述绝缘本体;一金属件,安装于所述屏蔽外壳,所述金属件具有一框口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方用以与所述机壳配合,自所述框口的底部向后延伸一延伸部遮覆所述底壁且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延伸部的中部具有朝所述电路板凸设的一基准定位柱,所述基准定位柱插入所述电路板的一基准定位孔中以进行基准定位,所述屏蔽外壳或所述延伸部具有至少一焊脚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容置空间的前端具有一插接口,所述框口位于所述插接口的前方,所述框口设有朝所述插接口弯折延伸的一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机壳内的一电子元件接触。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位于所述框口的顶端,所述接地部沿竖直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基准定位柱的正前方。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包括自所述框口的顶端先向上延伸再朝下反折延伸的一反折段,及自所述反折段的至少一侧横向并朝后延伸的一弹臂,所述弹臂末端具有一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
进一步,所述插接口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的交界处具有倾斜设置的一防呆部,所述延伸部包括分别与所述框口的左右两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一基部,所述基准定位柱自所述基部的中部凸设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防呆部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底壁设有两个弹片,所述金属件仅由所述框口及所述延伸部组成,所述延伸部为平板状,所述延伸部对应两个所述弹片的位置均开有一缺口,所述基准定位柱位于两个所述缺口之间。
进一步,所述端子具有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列组成至少一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的一焊接部,所述基准定位柱设置在位于所述端子排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的正前方。
进一步,自每一所述侧壁向下延伸两个所述焊脚,且每一所述焊脚具有容纳焊料的一凹陷部,所述基准定位柱位于前侧的所述焊脚的前方,所述基准定位柱的底端高于所述焊脚的底端。
进一步,所述底壁的中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连接缝,所述延伸部通过激光焊接于所述底壁并遮覆所述连接缝,所述基准定位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缝的正下方。
进一步,所述底壁具有沿前后方向的纵向中心线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纵向中心线和所述横向中心线的交点沿上下方向相对准。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机壳配合并安装于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一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位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左右侧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所述绝缘本体,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具有一框口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方用以与所述机壳配合,自所述框口的底部向后延伸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遮覆所述底壁且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延伸部具有朝所述电路板凸设的一基准定位柱,其中,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底壁沿前后方向的纵向中心线于上下方向相对准,所述基准定位柱插入所述电路板的一基准定位孔中以进行基准定位,所述屏蔽外壳上具有至少一焊脚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底壁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纵向中心线和所述横向中心线的交点沿上下方向相对准。
进一步,所述端子具有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列组成至少一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的一焊接部,所述基准定位柱设置在位于所述端子组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的正前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所述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遮覆于所述底壁并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延伸部的中部具有凸伸的所述基准定位柱,即,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底壁沿前后方向的纵向中心线于上下方向相对准,以与所述基准定位孔插接进行基准定位,在与所述机壳配合的金属件上设置所述基准定位柱,不仅无需额外增设绝缘后塞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所述基准定位柱的位置设定有效避免了所述电连接器在定位时出现的定位偏差问题,方便焊脚顺利插入焊孔,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时能够进行精准定位,方便所述端子对准焊接,较大的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焊接良品率,此外,所述金属件的的所述框口与所述机壳安装配合并且进行接地,能够有效避免在所述屏蔽外壳上弯折成型接地弹片,使得所述屏蔽外壳结构简单,并且不会在所述屏蔽外壳上增设破孔,保证了所述屏蔽外壳良好的屏蔽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以与机壳(未图示)配合并安装于一电路板6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 1内的多个端子、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一屏蔽外壳4及安装于所述屏蔽外壳4底部的一金属件5,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例中为符合DP规格的连接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为HDMI或其他规格的可安装于电路板6的连接器,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基体11及自所述基体11朝前延伸的一舌板12。所述多个端子包括排列于所述舌板12上表面的一上排端子组2及位于所述舌板12 下表面的一下排端子组3,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均包括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信号端子对及多个接地端子,其中,位于所述上排端子组2中的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及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均具有显露于所述舌板12上表面的一上接触部21,及凸伸出所述基体11的底部后端处的一第一焊接部22;所述下排端子组3中的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及每一所述接地端子均具有显露于所述舌板12下表面的一下接触部31,及凸伸出所述基体11的底部后端处的一第二焊接部32。由于所述上排端子组2与所述下排端子组3于上下方向上交错布置,故所述第一焊接部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32沿左右方向并列呈一排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6的板面上。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所述屏蔽外壳4具有一顶壁41、一底壁42及位于所述顶壁41和所述底壁42左右侧的两个侧壁43,所述顶壁41、所述底壁42及两个所述侧壁43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47以容置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容置空间47的前端具有一插接口48供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进一步,所述插接口48于所述侧壁43与所述底壁42的交界处具有倾斜设置一防呆部481以防反插操作,此外,于所述顶壁41及所述底壁42上均设有对称设置用于夹持所述对接连接器外壳(未图示)的一对弹片44,所述底壁42的中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通过铆压形成的一连接缝45,所述底壁42 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中心线L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所述连接缝45 与所述纵向中心线L部分重合,且所述连接缝45位于底壁42的一对所述弹片44之间,多个焊脚46自两个所述侧壁43朝下延伸并对应插至所述电路板6预开有的焊孔6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四个所述焊脚46),且每一所述焊脚46具有容纳焊料的一凹陷部461,所述焊脚46与所述焊孔61的焊料焊接固定以将所述焊脚46稳固于所述电路板6上,所述凹陷部461用以容纳焊料,防止因爬锡而造成所述端子短路。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金属件5包括呈矩形状的一框口51及自所述框口51的底部向后延伸的一延伸部53,所述延伸部53遮覆所述底壁42且置于所述电路板6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口51位于所述插接口48的前方,且所述框口51相对于所述插接口48朝前倾斜以抵接于所述机壳上以进行接地作用,由于所述框口51的形状适配于所述机壳的安装口,以通过所述框口51与所述机壳的配合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对准安装于所述机壳。此外,所述框口51设有朝所述插接口48弯折延伸一接地部52,具体的,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接地部52位于所述框口51的顶端,所述接地部52包括自所述框口51的顶端先向上延伸再朝下反折延伸的一反折段521,及自所述反折段521的左右两侧横向并朝远离所述框口51延伸的一弹臂522,于每一所述弹臂522末的端末具有呈片状的一接触片523,其中,所述接触片523用于与所述机壳内的其他电子元件(未图示)接触以进行接地作用,所述框口51与所述接地部52的设置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 具备多重接地功能。
另外,如图3和图5、图6所示,所述延伸部53为一平板件,所述延伸部53通过激光焊接于所述底壁42上,且所述延伸部53遮覆于所述连接缝45,所述延伸部53 包括分别与所述框口51的左右两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部531和一第二连接部5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32之间的一基部533(所述基部533 遮覆于所述连接缝45),所述第一连接部531位于所述防呆部48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连接部53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32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以便于所述框口51可整个位于所述插接口48的前方,且确保所述框口51与所述插接口48 的左右两侧间隔距离相等。所述延伸部53的中部具有朝所述电路板6凸伸的一基准定位柱534,所述延伸部53的中心线与所述纵向中心线L沿竖直方向相对准。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与所述底壁42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于上下方向相对准,即所述基准定位柱 534位于所述延伸部53的中心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位于所述纵向中心线L与所述横向中心线的相交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定位柱534可仅与所述纵向中心线L沿上下方向相对准或与所述连接缝45相对准。
所述基准定位柱534通过直接插入所述电路板6预设有的一基准定位孔62中以进行基准定位,所述基准定位柱534的位置设定有效避免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定位时出现的定位偏差问题,方便所述焊脚46顺利插入所述焊孔61,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 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6时能够进行精准定位。此外,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位于前侧的所述焊脚46的前方,所述基准定位柱534的底端高于所述焊脚46的底端;且所述反折段521沿竖直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基准定位柱534的正前方以便于所述接地部52与所述电子元件实现精准接触;所述基部533对应两个所述弹片44的位置均开有一缺口 535,且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位于两个所述缺口535之间,此外,所述基准定位柱534 位于所述下排端子组3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焊接部32的正前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定位柱534可设置位于所述上排端子组2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2的正前方),以便于定位所述上排端子组2与所述下排端子组3的焊接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所述金属件5上设置所述延伸部53,且所述延伸部53遮覆于所述底壁 42并置于所述电路板6上,所述延伸部53的中部具有凸伸的所述基准定位柱534(即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与所述纵向中心线L于上下方向相对准,以与所述基准定位孔62 插接进行基准定位,在与所述机壳配合的金属件5上设置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不仅无需额外增设绝缘后塞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所述基准定位柱534的位置设定有效避免了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定位时出现的定位偏差问题,方便所述焊脚46顺利插入所述焊孔61,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6时能够进行精准定位,方便所述端子对准焊接,较大的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焊接良品率,此外,所述金属件5的的所述框口51与所述机壳安装配合并且进行接地,能够有效避免在所述屏蔽外壳4上弯折成型接地弹片,使得所述屏蔽外壳4结构简单,并且不会在所述屏蔽外壳4上增设破孔,保证了所述屏蔽外壳4良好的屏蔽功能。
2、所述框口51位于所述插接口48的前方,且所述框口51设有朝所述插接口48 弯折延伸的一接地部52,所述接地部52与所述机壳(面板)内的所述电子元件(未图示)接触,即,所述金属件5不仅可与所述机壳进行接地配合,还与除机壳外的所述电子元件接触配合,进而实现双重接地目的,进一步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接地功能。
3、进一步,由于所述接地部52是位于所述框口51的顶端,且所述接地部52沿竖直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基准定位柱534的正前方,故所述接地部52可通过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与所述电子元件实现精准定位,确保所述接地部52与所述电子元件间的有效接触。
4、所述反折段521的反折结构不仅提高了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时的弹性力,还提供了一定的抵持力,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固,此外,所述接触件523相较于所述弹臂522 有更大的接触面,故使所述接触件523更易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
5、所述延伸部53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531、所述第二连接部532及所述基部533,所述第一连接部531位于所述防呆部48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连接部53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32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插接过程以支撑所述插接口48的底部,防止因插拔不当而使所述插接口48变形情况,且由于所述防呆部481的设置,故所述第一连接部531的宽度长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32以便于所述框口51 可包围整个所述插接口48,此设计可确保所述框口51与所述插接口48左右两侧的间隔相等,使对接连接器的插口通过所述框口51准确进入所述插接口48,既确保所述电连接器 100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顺利,又能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准确定位的效果。
6、所述延伸部53为平板状,便于将所述金属件5焊接于所述底壁42上,简化组装工序,且所述基部533对应所述底壁42的两个所述弹片44的位置均开有所述缺口535,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位于两个所述缺口535之间,所述基准定位柱534起定位两个所述缺口535 与两个所述弹片44的位置,确保一个所述弹片44位于一个所述缺口535上方,使两个所述弹片44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在插接时可顺利夹持所述对接连接器。
7、所述端子焊接时,由于所述基准定位柱534设置位于所述下排端子组3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焊接部32的正前方,即,通过所述基准定位柱534可准确定位所述下排端子组3的焊接位置;由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32于沿左右方向位于同一排,因此通过所述基准定位柱534可定位所述上排端子组2和所述下排端子组3的焊接位置,提高所述端子焊接的位置准确性。
8、所述基部533焊接遮覆于所述连接缝45,不仅使产品更加美观,且确保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后续加工及运输等过程中保护所述连接缝45不会受碰撞等影响而损坏,此外,可进一步加固所述连接缝45铆压处的连接,防止在对接连接器插拔所述电连接器100时,由于过度用力或插拔位置不当而使所述插接口48扩张变形,进而导致所述连接缝45铆压处出现开裂等问题。
9、所述基准定位柱534与所述底壁42的所述纵向中心线L及所述横向中心线的交点沿上下方向相对准,不仅方便所述焊脚46顺利插入所述焊孔61,且在定位过程中,使所述底壁42各处受力平衡,确保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定位稳定。
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机壳配合并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
一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位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所述绝缘本体;
一金属件,安装于所述屏蔽外壳,所述金属件具有一框口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方用以与所述机壳配合,自所述框口的底部向后延伸一延伸部遮覆所述底壁且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延伸部的中部具有朝所述电路板凸设的一基准定位柱,所述基准定位柱插入所述电路板的一基准定位孔中以进行基准定位,所述屏蔽外壳或所述延伸部具有至少一焊脚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端具有一插接口,所述框口位于所述插接口的前方,所述框口设有朝所述插接口弯折延伸的一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机壳内的一电子元件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位于所述框口的顶端,所述接地部沿竖直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基准定位柱的正前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包括自所述框口的顶端先向上延伸再朝下反折延伸的一反折段,及自所述反折段的至少一侧横向并朝后延伸的一弹臂,所述弹臂末端具有一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与所述电子元件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的交界处具有倾斜设置的一防呆部,所述延伸部包括分别与所述框口的左右两侧相连的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一基部,所述基准定位柱自所述基部的中部凸设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防呆部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设有两个弹片,所述金属件仅由所述框口及所述延伸部组成,所述延伸部为平板状,所述延伸部对应两个所述弹片的位置均开有一缺口,所述基准定位柱位于两个所述缺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列组成至少一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的一焊接部,所述基准定位柱位于设置在所述端子组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的正前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每一所述侧壁向下延伸两个所述焊脚,且每一所述焊脚具有容纳焊料的一凹陷部,所述基准定位柱位于前侧的所述焊脚的前方,所述基准定位柱的底端高于所述焊脚的底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中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连接缝,所述延伸部通过激光焊接于所述底壁并遮覆所述连接缝,所述基准定位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缝的正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具有沿前后方向的纵向中心线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纵向中心线和所述横向中心线的交点沿上下方向相对准。
1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机壳配合并安装于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
一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位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左右侧的两个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所述绝缘本体,
一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具有一框口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方用以与所述机壳配合,自所述框口的底部向后延伸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遮覆所述底壁且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延伸部具有朝所述电路板凸设的一基准定位柱,其中,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底壁沿前后方向的纵向中心线于上下方向相对准,所述基准定位柱插入所述电路板的一基准定位孔中以进行基准定位,所述屏蔽外壳具有至少一焊脚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所述基准定位柱与所述纵向中心线和所述横向中心线的交点沿上下方向相对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列组成至少一端子组,每一所述端子具有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部的一焊接部,所述基准定位柱位于设置在所述端子组中间位置的一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的正前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55235.XU CN213278458U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55235.XU CN213278458U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78458U true CN213278458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3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55235.XU Active CN213278458U (zh) | 2020-05-20 | 2020-05-2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784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2269A (zh) * | 2021-11-22 | 2022-03-04 | 深圳市创联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连接器导体引脚结构及其植锡工艺 |
-
2020
- 2020-05-20 CN CN202020855235.XU patent/CN2132784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42269A (zh) * | 2021-11-22 | 2022-03-04 | 深圳市创联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连接器导体引脚结构及其植锡工艺 |
CN114142269B (zh) * | 2021-11-22 | 2023-12-22 | 深圳创联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连接器导体引脚结构及其植锡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01866B (zh) | 背板連接器 | |
TWI840661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US8021187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CN110504594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6299844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1207240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6231359A (zh) | 电连接器 | |
US7207810B2 (en) |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3437556B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5470688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820643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0157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278458U (zh) | 电连接器 | |
TWI792271B (zh) | 背板連接器組件 | |
CN106684610A (zh) | Type C连接器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109428201B (zh) | 电连接器 | |
US1221208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475445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18461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37697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11117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193223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896886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9321760U (zh) | 音频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