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461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84610U CN215184610U CN202120901625.0U CN202120901625U CN215184610U CN 215184610 U CN215184610 U CN 215184610U CN 202120901625 U CN202120901625 U CN 202120901625U CN 215184610 U CN215184610 U CN 2151846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lock
- terminal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erminal module
- bu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7—Coupling devices presenting arrays of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沿对接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后方且与所述支撑部相抵靠的支撑块。如此设置,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结构可靠性且易于实现所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模组,其中所述若干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通常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通常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通常包括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的第一弹性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延伸的第一焊接脚。
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结构强度,以提高与对接模组相插接时的可靠性,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嵌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部分通常被设计得较长。这种设计所带来的问题是导致所述第一绝缘块的整体长度较长,这不利于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性较高且易于实现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其中: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对接插槽;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设有第一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相连的第一末端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设有第二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对接部相连的第二末端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
所述第一绝缘块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末端部收容在所述容纳槽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弹性臂延伸而成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后方且与所述支撑部相抵靠的支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自所述第一弹性臂折弯而成,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二端面相抵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二端面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所述第一弹性臂,每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包括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容纳槽为若干个且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的横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壁部设有与所述对接插槽相连通的若干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沿所述横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末端部收容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沿所述横向间隔布置的若干隔板,沿所述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被位于这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的一个所述隔板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还设有隔墙,所述隔墙沿所述横向延伸,所述若干隔板连接所述隔墙并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块的一侧抵靠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块的另一侧抵靠所述隔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部排列为第一排,所述第二对接部排列为第二排,所述第一排平行于所述第二排;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沿所述对接方向对齐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沿平行于所述对接方向的安装方向相互组装;所述第一绝缘块和所述第二绝缘块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起,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的方向相互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有多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凹槽为方向相反的L形;所述凸起有多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凸起为方向相反的L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焊接尾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焊接尾部,所述第一焊接尾部和所述第二焊接尾部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第三端子模组,所述第三端子模组包括第三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包括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三弹性臂设有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三对接部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电性连接;以及
第四端子模组,所述第四端子模组包括第四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四绝缘块的若干第四导电端子,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包括第四弹性臂,所述第四弹性臂设有第四对接部,所述第四对接部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组成第一模组,所述第三端子模组和所述第四端子模组组成第二模组,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沿第一方向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所述第三对接部和所述第四对接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一绝缘块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一绝缘块分开设置,且所述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从而缩短了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长度;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后方且与所述支撑部相抵靠的支撑块,通过设置支撑块,提高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结构可靠性。另外,通过在所述第一绝缘块设置容纳槽,并将所述第二末端部收容在所述容纳槽中,提高了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可靠性,降低了所述第二弹性臂被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在安装于电路板上且与对接模组相插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在去除图4中金属壳体后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端子模组被分离出来。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相互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画圈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第一模组的侧视图。
图12是图8中第一模组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相互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用以安装于电路板200上且用以与对接模组300相插接。所述对接模组300沿着对接方向M(例如图1中从前向后的方向)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中。所述电路板200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一种卡缘连接器,所述对接模组300为电子卡。所述电子卡设有位于上下两个表面的若干金手指301以及一个缺口302。当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连接器,所述对接模组300相应的也可以为其它元器件。例如,所述对接模组300可以为一种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具有金手指的舌板,该舌板用以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中,以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端子模组2以及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金属壳体3。
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壁部11(例如底壁)、第二壁部12(例如顶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部11和所述第二壁部12之间的对接插槽10。所述对接插槽10用以沿对接方向M收容所述对接模组300。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对接面101以及安装面10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面101位于前端,所述安装面102位于后端。所述对接插槽10向前贯穿所述对接面101。所述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向后贯穿所述安装面102的安装空间103。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隔块104,所述隔块104将所述对接插槽10分隔为宽度不同的第一对接插槽10a和第二对接插槽10b,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呆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块104与所述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隔块104连接在所述第一壁部11和所述第二壁部12之间。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块104也可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分开设置。所述隔块104可以是金属或者塑胶。所述隔块104用以收容于所述缺口302中。
所述第一壁部11包括与所述对接插槽10相连通的若干第一定位槽111。所述第一定位槽111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的横向N-N(例如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定位槽111未向前贯穿所述对接面101。
类似地,所述第二壁部12包括与所述对接插槽10相连通的若干第二定位槽(未图示)。所述第二定位槽沿所述横向N-N(例如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二定位槽未向前贯穿所述对接面101。此外,所述第二壁部12还包括向上凸出的导引条122,所述导引条122沿所述对接方向M延伸。
所述金属壳体3大致呈套筒状,其包括顶壁31、底壁32以及两个侧壁33。所述顶壁31包括隆起部311以及位于所述隆起部311内的空腔312。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导引条122凸伸入所述空腔312中,以导引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顶壁31设有向后延伸的若干第一安装脚313,每一个侧壁33包括向后延伸的第二安装脚331,所述第一安装脚313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脚331,且用以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
请参照图8至图13所示,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下端子模组20a以及上端子模组20b,所述下端子模组20a和所述上端子模组20b设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使得所述下端子模组20a和所述上端子模组20b在组装后不发生松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端子模组20a和所述上端子模组20b在组装后作为一个整体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空间103中。
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端子模组20a包括第一端子模组2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2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以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包括第一绝缘块21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也可以通过组装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
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包括若干容纳槽2111以及若干隔板2112,其中所述容纳槽2111沿所述横向N-N并排布置,所述隔板2112沿所述横向N-N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包括第一弹性臂2121、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延伸而成的支撑部2122、以及第一焊接尾部2123。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设有第一对接部2121a以及与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相连的第一末端部2121b。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以及所述第一末端部2121b向前凸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其中所述第一末端部2121b收容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槽111中。即,所述第一末端部2121b隐藏在所述第一壁部11中,如此设置,能够防止对接模组300插入所述第一末端部2121b的底端,从而破坏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
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向上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焊接尾部2123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焊接尾部2123通过锡球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2122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如此设置,缩短了所述第一绝缘块211需要包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的长度,有利于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小型化。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沿所述对接方M向位于所述支撑部2122的后方且与所述支撑部2122相抵靠的支撑块4。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块4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一体成型,以节省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块4也可以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分开设置,且所述支撑块4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2122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折弯而成。所述支撑部2122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M设置的第一端面2122a(例如前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2122a相对的第二端面2122b(例如后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122a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所述支撑块4与所述第二端面2122b相抵靠。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缩短了所述第一绝缘块211时,通过设置所述支撑块4对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进行限位,能够避免当所述对接模组300插入时,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造成不当挤压。如此设置,提高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的结构可靠性。所述支撑部2122的第一端面2122a和第二端面2122b均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请参照图9所示,所述第一绝缘块211还设有隔墙2113,所述隔墙2113沿所述横向N-N延伸。所述若干隔板2112连接所述隔墙2113并沿所述对接方向M延伸。所述支撑块4的一侧抵靠所述支撑部2122,所述支撑块4的另一侧抵靠所述隔墙2113。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绝缘块211的结构强度。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包括第二绝缘块22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2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2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也可以通过组装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21。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包括第二弹性臂2221以及延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221的第二焊接尾部2223。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设有第二对接部2221a以及与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相连的第二末端部2221b。所述第二末端部2221b收容在所述容纳槽2111中。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向上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电性连接。沿所述横向N-N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被位于这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之间的一个所述隔板2112隔开。所述第二焊接尾部2223用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焊接尾部2223通过锡球焊接于所述电路板200。
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排列为第一排,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排列为第二排,所述第一排平行于所述第二排。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沿所述对接方向M前后对齐布置。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沿平行于所述对接方向M的安装方向相互组装。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和所述第二绝缘块221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2114和凸起2214,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的方向(例如竖直方向)相互脱离。请参照图10所示,所述凹槽2114有多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凹槽2114为方向相反的L形;所述凸起2214有多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凸起2214为方向相反的L形。这种设计有利于降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在组装后发生不当脱离的风险。
所述上端子模组20b与所述下端子模组20a对称设置在所述对接插槽10的两侧。优选地,所述上端子模组20b与所述下端子模组20a能够实现共用,以节省成本。
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子模组20b包括第三端子模组23以及第四端子模组24。所述第三端子模组23包括第三绝缘块23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231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2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23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三绝缘块23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232也可以通过组装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231。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第三导电端子232包括第三弹性臂2321以及第三焊接尾部2323。所述第三弹性臂2321设有第三对接部2321a。所述第三对接部2321a向下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端子模组24包括第四绝缘块2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四绝缘块241的若干第四导电端子2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导电端子24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四绝缘块24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导电端子242也可以通过组装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四绝缘块241。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第四导电端子242包括第四弹性臂2421以及第四焊接尾部2423。所述第四弹性臂2421设有第四对接部2421a。所述第四对接部2421a向下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电性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第一端子模组(21)与第二端子模组(22),其中: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壁部(11)、第二壁部(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部(11)和所述第二壁部(12)之间的对接插槽(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包括第一绝缘块(21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2),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包括第一弹性臂(2121),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设有第一对接部(2121a)以及与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相连的第一末端部(2121b),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包括第二绝缘块(22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2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2),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包括第二弹性臂(2221),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设有第二对接部(2221a)以及与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相连的第二末端部(2221b),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
所述第一绝缘块(211)设有容纳槽(2111),所述第二末端部(2221b)收容在所述容纳槽(2111)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包括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延伸而成的支撑部(2122),所述支撑部(2122)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沿对接方向(M)位于所述支撑部(2122)的后方且与所述支撑部(2122)相抵靠的支撑块(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122)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折弯而成,所述支撑部(2122)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M)设置的第一端面(2122a)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2122a)相对的第二端面(2122b),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122a)暴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所述支撑块(4)与所述第二端面(2122b)相抵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122)的所述第二端面(2122b)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均包括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每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均包括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所述容纳槽(2111)为若干个且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的横向(N-N)并排布置;所述第一壁部(11)设有与所述对接插槽(10)相连通的若干第一定位槽(111),所述第一定位槽(111)沿所述横向(N-N)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末端部(2121b)收容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槽(111)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包括沿所述横向(N-N)间隔布置的若干隔板(2112),沿所述横向(N-N)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被位于这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之间的一个所述隔板(2112)隔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还设有隔墙(2113),所述隔墙(2113)沿所述横向(N-N)延伸,所述若干隔板(2112)连接所述隔墙(2113)并沿所述对接方向(M)延伸,所述支撑块(4)的一侧抵靠所述支撑部(2122),所述支撑块(4)的另一侧抵靠所述隔墙(211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排列为第一排,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排列为第二排,所述第一排平行于所述第二排;所述第一弹性臂(2121)和所述第二弹性臂(2221)沿所述对接方向(M)对齐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 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221),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沿平行于所述对接方向(M)的安装方向相互组装;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和所述第二绝缘块(221)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2114)和凸起(2214),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的方向相互脱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14)有多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凹槽(2114)为方向相反的L形;所述凸起(2214)有多个,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凸起(2214)为方向相反的L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2)包括第一焊接尾部(212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2)包括第二焊接尾部(2223),所述第一焊接尾部(2123)和所述第二焊接尾部(2223)焊接固定于电路板(200),所述电路板(200)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
第三端子模组(23),所述第三端子模组(23)包括第三绝缘块(23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231)的若干第三导电端子(232),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导电端子(232)包括第三弹性臂(2321),所述第三弹性臂(2321)设有第三对接部(2321a),所述第三对接部(2321a)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以与对接模组(300)电性连接;以及
第四端子模组(24),所述第四端子模组(24)包括第四绝缘块(2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四绝缘块(241)的若干第四导电端子(242),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导电端子(242)包括第四弹性臂(2421),所述第四弹性臂(2421)设有第四对接部(2421a),所述第四对接部(2421a)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以与所述对接模组(300)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21)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组成第一模组(20a),所述第三端子模组(23)和所述第四端子模组(24)组成第二模组(20b),所述第一对接部(2121a)和所述第二对接部(2221a)沿第一方向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所述第三对接部(2321a)和所述第四对接部(2421a)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中。
12.如权利要求1至11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支撑块(4)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分开设置,且所述支撑块(4)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2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1625.0U CN215184610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电连接器 |
TW110215018U TWM627688U (zh) | 2021-04-28 | 2021-12-16 | 電連接器 |
US17/728,163 US11949181B2 (en) | 2021-04-28 | 2022-04-25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al reliability |
JP2022001386U JP3238050U (ja) | 2021-04-28 | 2022-04-27 | 電気コネクター |
US18/588,254 US12218452B2 (en) | 2021-04-28 | 2024-02-27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al reliabilit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1625.0U CN215184610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84610U true CN215184610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6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0162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84610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49181B2 (zh) |
JP (1) | JP3238050U (zh) |
CN (1) | CN215184610U (zh) |
TW (1) | TWM6276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75666A (zh) * | 2022-08-25 | 2022-11-01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23583B2 (en) * | 2011-10-05 | 2013-09-03 |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
US9768557B2 (en) * | 2015-12-14 | 2017-09-19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onance control |
US9531130B1 (en) * | 2016-01-12 | 2016-12-2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onance control |
US10128620B1 (en) * | 2017-09-27 | 2018-11-13 | Greenconn Corp. | High speed vertical connector |
TWM565419U (zh) * | 2018-02-26 | 2018-08-11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改良的連接器組合 |
US10644455B1 (en) * | 2019-01-17 | 2020-05-05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bsorber member |
US10720738B1 (en) * | 2019-04-22 | 2020-07-21 | Greenconn Corp. | High speed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thereof |
US11316304B2 (en) * | 2019-09-07 | 2022-04-26 |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
US11303065B2 (en) * | 2019-09-07 | 2022-04-12 |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 Low profile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CN111326917A (zh) * | 2020-02-25 | 2020-06-23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结构 |
CN211480341U (zh) * | 2020-03-31 | 2020-09-11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 |
CN111293462B (zh) * | 2020-04-07 | 2021-07-0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端子结构和连接器 |
TWI782354B (zh) * | 2020-04-24 | 2022-11-01 | 大陸商東莞立訊技術有限公司 | 板端連接器和連接器組件 |
CN114520441B (zh) * | 2020-11-20 | 2024-06-25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导电元件、电连接器的端子元件装置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
CN214957657U (zh) * | 2021-04-23 | 2021-11-30 |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 |
-
2021
- 2021-04-28 CN CN202120901625.0U patent/CN2151846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21-12-16 TW TW110215018U patent/TWM627688U/zh unknown
-
2022
- 2022-04-25 US US17/728,163 patent/US1194918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4-27 JP JP2022001386U patent/JP3238050U/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2-27 US US18/588,254 patent/US12218452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75666A (zh) * | 2022-08-25 | 2022-11-01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204440A1 (en) | 2024-06-20 |
US20220352667A1 (en) | 2022-11-03 |
TWM627688U (zh) | 2022-06-01 |
US12218452B2 (en) | 2025-02-04 |
US11949181B2 (en) | 2024-04-02 |
JP3238050U (ja)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849128U (zh) | 背板连接器 | |
CN10377973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42224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07240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437556B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5184602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165261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18461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055506U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2517600U (zh) |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212784067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21685040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75628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5764382A (zh) |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US666344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ly compliant terminals | |
CN10830614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95274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20368176U (zh) | 线缆电连接器 | |
CN220155781U (zh) |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 | |
CN215645130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156453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5642418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889685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477990U (zh) | 模组连接器 | |
CN221102509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