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42418A -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2418A
CN115642418A CN202211393349.7A CN202211393349A CN115642418A CN 115642418 A CN115642418 A CN 115642418A CN 202211393349 A CN202211393349 A CN 202211393349A CN 115642418 A CN115642418 A CN 115642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conductive
terminal
fix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33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涛
龚传奇
郑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33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2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2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2418A/zh
Priority to US18/226,51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5437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47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with a fastener through a screw hole in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with a panel 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5Printed circuits including an angle between each other
    • H01R12/737Printed circuits being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绝缘本体、第一子连接器、识别连接器以及端子模组。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容置槽以及位于所述容置槽的旁侧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子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插槽。所述外绝缘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中。如此设置,简化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安装。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二端子以及若干线缆。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所述电连接器的安装方法。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包括若干子连接器,然而,这些子连接器通常共用绝缘本体,每一个子连接器均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当需要将这些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同时安装于电路板上时,安装难度较大,良率低。
另外,随着连接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同或者类似外观的连接器可能匹配不同的对接电子元件(例如电子卡),因此需要对所述电连接器设计识别功能,以提高对接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外绝缘本体,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容置槽以及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容置槽的旁侧的第二插槽;
第一子连接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插槽,每一个第一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一对接部以及配置为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尾部;所述外绝缘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二端子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二端子相连的若干线缆,每一个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二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线缆相连的第二尾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第一对接面以及第一安装面,所述容置槽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一安装面;
所述第一基部还包括第一顶壁、第一底壁、连接所述第一顶壁的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壁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的另一侧的第二侧壁,其中所述容置槽由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导引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卡持于所述导引槽中的安装凸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引槽包括第一导引槽、与所述第一导引槽齐平的第二导引槽、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槽的下方的第三导引槽、以及与所述第三导引槽齐平的第四导引槽;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后端部、自所述后端部的顶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延伸壁、以及自所述后端部的底部向前延伸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一插槽位于所述第一延伸壁和所述第二延伸壁之间;
所述安装凸肋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延伸壁的两侧的第一安装凸肋和第二安装凸肋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延伸壁的两侧的第三安装凸肋和第四安装凸肋,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凸肋卡持于所述第一导引槽中,所述第二安装凸肋卡持于所述第二导引槽中,所述第三安装凸肋卡持于所述第三导引槽中,所述第四安装凸肋卡持于所述第四导引槽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槽配置成收容电子卡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槽配置成收容电子卡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不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之间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配置为与所述电子卡上的键槽相配合,所述键槽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一接触部;
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尾部包括所述第一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以表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包括第二对接面以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插槽向前贯穿所述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基部还包括向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基部包括向后暴露于所述安装空间中的中间横壁、自所述中间横壁向上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一栅栏部、以及自所述中间横壁向下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二栅栏部;相邻两个第一栅栏部之间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第二栅栏部之间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第三固定部、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三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第四固定部、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四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四接触部;
所述第一绝缘块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绝缘块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块与所述中间横壁抵接定位;
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二尾部包括所述第三焊接部和所述第四焊接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第三固定部、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三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第四固定部、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四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四接触部;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
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上的金属屏蔽件,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若干第一凹槽以及若干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三焊接部收容于对应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四焊接部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相接触;
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三焊接部的第一接地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四焊接部的第二接地线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若干第一凸块,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若干第二凸块;
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一凸块的若干第一卡持槽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卡持槽的上方且用以向下抵接所述若干第一凸块的第一抵接壁;
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二凸块的若干第二卡持槽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卡持槽的下方且用以向上抵接所述若干第二凸块的第二抵接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的第一抵压凸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的第二抵压凸块,其中所述第一抵压凸块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二抵压凸块向上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四焊接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一接地片、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第三固定部、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三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块、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二接地片、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第四固定部、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四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四接触部;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片与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串联起来,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片的第一接地线缆;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片与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串联起来,所述第二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片的第二接地线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第三基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基部上的若干识别导电端子,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包括凸出所述第三基部的弹性抵接臂,所述弹性抵接臂配置为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片弹性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线缆包括向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以及与所述折弯部相连的出线部,所述出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与所述后端部相连的凸出壁、自所述凸出壁向前凸伸的第一凸柱以及自所述凸出壁向前凸伸的第二凸柱;
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其中所述第一凸柱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柱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过盈配合。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子连接器,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尾部以及凸伸入所述插槽中的对接部,所述插槽配置为收容电子卡;以及
识别连接器,所述识别连接器包括若干识别导电端子以及导电元件,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包括连接部,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配置为与电路板相接触;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将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识别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相连,以向所述电路板传递识别信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的数量为12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识别端子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元件为导线,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识别连接器上以及将所述连接部覆盖的包覆壳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第一子连接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插槽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插槽,所述对接部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一对接部,所述尾部包括用以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尾部;
位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同一侧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识别连接器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子连接器相邻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外绝缘本体,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外绝缘本体,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容置槽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容置槽的旁侧的第二插槽,所述外绝缘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第二子连接器,所述第二子连接器包括所述外绝缘本体以及组装在所述外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二端子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二端子相连的若干线缆,每一个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二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线缆相连的第二尾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第一对接面以及第一安装面,所述容置槽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一安装面;
所述第一基部还包括第一顶壁、第一底壁、连接所述第一顶壁的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壁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的另一侧的第二侧壁,其中所述容置槽由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导引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卡持于所述导引槽中的安装凸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槽配置成收容所述电子卡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槽配置成收容电子卡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不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之间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配置为与所述电子卡上的键槽相配合,所述键槽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弹臂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一接触部;
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固定部、自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弹臂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中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尾部包括所述第一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以表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包括第二对接面以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插槽向前贯穿所述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基部还包括向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安装空间;
所述第二基部包括向后暴露于所述安装空间中的中间横壁、自所述中间横壁向上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一栅栏部、以及自所述中间横壁向下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二栅栏部;相邻两个第一栅栏部之间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第二栅栏部之间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第三固定部、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三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第四固定部、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四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四接触部;
所述第一绝缘块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绝缘块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块与所述中间横壁抵接定位;
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二尾部包括所述第三焊接部和所述第四焊接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第三固定部、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三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块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第四固定部、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四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四接触部;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
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上的金属屏蔽件,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若干第一凹槽以及若干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三焊接部收容于对应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四焊接部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相接触;
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三焊接部的第一接地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四焊接部的第二接地线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若干第一凸块,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若干第二凸块;
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一凸块的若干第一卡持槽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卡持槽的上方且用以向下抵接所述若干第一凸块的第一抵接壁;
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二凸块的若干第二卡持槽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卡持槽的下方且用以向上抵接所述若干第二凸块的第二抵接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的第一抵压凸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的第二抵压凸块,其中所述第一抵压凸块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二抵压凸块向上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四焊接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上的第一接地片、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中的第三固定部、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三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块、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二接地片、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第四固定部、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弹臂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中,所述第四弹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中的第四接触部;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片与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串联起来,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片的第一接地线缆;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片与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串联起来,所述第二线缆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片的第二接地线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线缆包括向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以及与所述折弯部相连的出线部,所述出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抵接臂,所述弹性抵接臂配置为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片弹性接触。
本发明还揭示一种前述电连接器的安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子连接器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尾部安装于电路板上;
S2,将所述端子模组组装入所述外绝缘本体中;以及
S3,将所述外绝缘本体连同所述端子模组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外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所述第一子连接器预先安装于电路板上,然后再将所述外绝缘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上,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容置槽中,简化了安装。另外,通过设置识别连接器,并通过所述导电元件将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识别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相连,以向所述电路板传递识别信号,扩充了所述电连接器的识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的右视图。
图7是去除图1中电子卡和电路板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8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10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8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3是第一子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4是识别导电端子以及导电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识别导电端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外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6的后视图。
图19是图18中画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端子模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中端子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2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画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图22中的端子模组在翻转180°后画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图21中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6是图25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27是图2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28是沿图1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沿图1中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0是端子模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1是图30的俯视图。
图32是图30进一步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3是图32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4是端子模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5是图3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6是图4中的所述第一子连接器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发明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发明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用以安装于电路板200上且与电子卡300相配合。所述电路板200包括安装面201、贯穿所述安装面201的安装开口202、暴露于所述安装面201上的若干导电片203、位于所述安装开口202远离所述若干导电片203的一侧的第一安装孔204、以及位于所述若干导电片203远离所述安装开口202的一侧的第二安装孔205。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导电片203位于所述安装开口202的旁侧。所述若干导电片203包括沿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第一排导电片203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第二排导电片2032、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第三排导电片2033,其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片2031、所述第二排导电片2032以及所述第三排导电片2033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第二方向A2-A2间隔设置。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排导电片203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排导电片2032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排导电片2031与所述第二排导电片2032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对齐布置。所述第三排导电片2033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排导电片2031的数量。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卡缘连接器,用以插接所述电子卡300。所述电子卡300包括基部301、自所述基部301延伸的第一插接部302以及自所述基部301延伸的第二插接部303。所述第一插接部302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303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设置。所述电子卡300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上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02和所述第二插接部303之间的键槽304。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键槽304为一个U型开口。所述第一插接部302以及所述第二插接部303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宽度不同,以防止误插。所述第一插接部302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若干第一金属片3021,所述第二插接部303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金属片3031。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302相对设置的两表面上均设有所述若干第一金属片3021;所述第二插接部303相对设置的两表面上均设有所述若干第二金属片3031。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子连接器101、第二子连接器102以及识别连接器103。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外绝缘本体1,所述外绝缘本体1为所述第二子连接器102以及所述识别连接器103的组成部分(容后详述)。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安装法兰18以及第二安装法兰19,所述第一安装法兰18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04相对齐的第一穿孔181,所述第二安装法兰19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05相对齐的第二穿孔191。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8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204以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紧固件104(例如螺栓)、以及穿过所述第二穿孔19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05以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二紧固件105(例如螺栓)。
请结合图7至图19所示,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基部11、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位于所述第一基部11的旁侧(例如左侧)的第二基部12、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位于所述第一基部11的旁侧(例如上侧)的第三基部13。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部11与所述第二基部12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基部13与所述第一基部11一体成型。
请结合图12所示,所述第一基部11包括第一对接面111、与所述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一安装面112、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面111和所述第一安装面112的容置槽110。所述第一基部11还包括第一顶壁113、第一底壁114、第一侧壁115以及第二侧壁116,其中所述容置槽110由所述第一顶壁113、所述第一底壁114、所述第一侧壁115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16共同围成。
请结合图12以及图17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15设有向所述第二侧壁116凸出且凸伸入所述容置槽110中的第一凸条1151。所述第一基部1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条115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壁113之间的第一导引槽1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条115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壁114之间的第三导引槽1153。所述第一凸条1151的前端面还设有第一导引斜面1154,以导引所述电子卡300的插入。
所述第二侧壁116设有向所述第一侧壁115凸出且凸伸入所述容置槽110中的第二凸条1161、以及向所述第一侧壁115凸出且凸伸入所述容置槽110中的第三凸条1162。所述第一基部1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条116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壁113之间的第二导引槽116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凸条116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底壁114之间的第四导引槽1164。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引槽1152与所述第二导引槽1163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三导引槽1153与所述第四导引槽1164位于同一高度。请结合图36所示,所述外绝缘本体1的第一基部11还包括位于后端的第一固定孔118以及第二固定孔119。所述第一固定孔118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孔119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固定孔118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孔119暴露于所述容置槽110中。
请结合图16至图19所示,所述第二基部12包括第二对接面121、与所述第二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122、向前贯穿所述第二对接面121的第二插槽120以及向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122的安装空间123。所述第二基部12还包括向后暴露于所述安装空间123中的中间横壁124、自所述中间横壁124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向上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一栅栏部125、以及自所述中间横壁124沿所述第二方向A2-A2向下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二栅栏部126。相邻两个第一栅栏部125之间设有第一收容槽1250,所述第一收容槽125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相邻两个第二栅栏部126之间设有第二收容槽1260,所述第二收容槽126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
所述第二插槽120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300的第二插接部303。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部11与所述第二基部12共用所述第二侧壁116,所述第二侧壁116作为定位壁,用以卡持于所述电子卡300的键槽304中,以防止所述电子卡300插反。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壁也可以不共用,例如所述第一基部11设有第一定位壁,所述第二基部11设有第二定位壁,所述第一定位壁和所述第二定位壁共同卡持于所述键槽304中。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壁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基部11以及所述第二基部12分开制作,所述定位壁组装于所述第一基部11和/或所述第二基部12,同样能够实现其防止所述电子卡300插反的目的。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部12还包括第二顶壁127以及第二底壁128。所述第二插槽120位于所述第二顶壁127以及所述第二底壁128之间。所述第二顶壁127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三端子收容槽1271,所述第二底壁128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四端子收容槽1281。
所述第三基部13设有前端面131、与所述前端面131相对的第三安装面132、以及向后贯穿所述第三安装面132且间隔布置的若干狭槽133。
请结合图4以及图13所示,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若干第一端子42。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大致呈U型,其包括后端部411、自所述后端部411的顶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延伸壁412、自所述后端部411的底部向前延伸的第二延伸壁41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壁412和所述第二延伸壁413之间的第一插槽410。所述第一插槽410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300的第一插接部302。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的宽度不同。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端部411设有第一后端面4111;所述第一延伸壁412设有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4121;所述第二延伸壁413设有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4131。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4121以及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4131均与所述第一插槽410相连通。所述第一延伸壁412设有位于其两侧的第一安装凸肋4122以及第二安装凸肋4123。所述第二延伸壁413设有位于其两侧的第三安装凸肋4132以及第四安装凸肋413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还包括与所述后端部411相连的凸出壁414、自所述凸出壁414向前凸伸的第一凸柱415以及自所述凸出壁414向前凸伸的第二凸柱416。所述第一凸柱415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8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柱416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19过盈配合,以提高当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0中时,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能够与所述第一基部11紧密固定。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柱415以及所述第二凸柱416均设有位于外侧的抵接肋条,以提高与所述第一基部11的干涉力。
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端子4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a、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2b。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a以及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2b组装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上。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2a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b对称设置。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42a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端部411的第一固定部42a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2a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弹臂42a2、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2a1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一焊接部42a3;所述第一弹臂42a2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一接触部42a21。
类似地,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42b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端部411的第二固定部42b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b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弹臂42b2、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b1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二焊接部42b3;所述第二弹臂42b2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二接触部42b21。
所述第一接触部42a2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42b2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插槽410的两侧(例如上下两侧),以有利于更好地夹持所述电子卡300的第一插接部302。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以表面焊接的方式分别对应焊接于所述第一排导电片2031以及所述第二排导电片2032。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的折弯方向相反。即,虽然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均呈平板状,但是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的延伸方向相反。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与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之间的距离,降低由于距离过近而造成短路的风险。
请结合图4以及图12所示,所述第二子连接器102包括所述外绝缘本体1的第二基部1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基部12上的端子模组5。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
请结合图20至图27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形成一个整体。
请结合图23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S1组成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每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至少一侧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优选地,每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类似地,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以形成一个整体。
请结合图24所示,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S2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S2组成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以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每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至少一侧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优选地,每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123内,所述第一绝缘块512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与所述中间横壁124抵接定位。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块512还设有向前凸出且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250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凸块5121以及向后凸出的若干第一凸块5122。所述第三弹臂5112延伸凸出所述第一定位凸块512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S1的第三焊接部5113暴露于所述第一凸块5122上,以利于与所述第一线缆513焊接固定。
类似地,所述第二绝缘块522还设有向前凸出且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260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凸块5221以及向后凸出的若干第二凸块5222。所述第四弹臂5212延伸凸出所述第二定位凸块522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端子S2的第四焊接部5213暴露于所述第二凸块5222上,以利于与所述第二线缆523焊接固定。
请结合图25至图27所示,在本发明端子模组5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模组5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金属屏蔽件53。优选地,所述端子模组5还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第一绝缘块512、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以及所述金属屏蔽件53上的包覆绝缘壳体54。
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主体部531、向上凸出所述主体部531的若干第一凸台532、向下凸出所述主体部531的若干第二凸台53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凸台532之间的第一卡持槽534、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凸台533之间的第二卡持槽535、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卡持槽534的上方的第一抵接壁536、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卡持槽535的下方的第二抵接壁537。所述第一卡持槽534向前贯穿所述第一抵接壁536,所述第二卡持槽535向前贯穿所述第二抵接壁537。所述第一凸块5122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持槽534中,所述第二凸块5222收容于所述第二卡持槽535中,以实现组装。所述第一抵接壁536向下抵接所述第一凸块5122,所述第二抵接壁537向上抵接所述第二凸块5222。所述第一凸台532设有第一凹槽5321,所述第二凸台533设有第二凹槽5331。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收容于对应的第一凹槽5321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5331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53相接触。如此设置,所有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所有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53串联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接地屏蔽效果。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所述包覆绝缘壳体54在成型后,将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的焊接部位包裹,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请结合图30至图33所示,在本发明端子模组5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模组5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金属屏蔽件53。优选地,所述端子模组5还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第一绝缘块512、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以及所述金属屏蔽件53上的包覆绝缘壳体54。
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主体部531、向上凸出所述主体部531的若干第一凸台532、向下凸出所述主体部531的若干第二凸台53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凸台532之间的第一卡持槽534、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凸台533之间的第二卡持槽535、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卡持槽534的上方的第一抵接壁536、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卡持槽535的下方的第二抵接壁537。所述第一卡持槽534向前贯穿所述第一抵接壁536,所述第二卡持槽535向前贯穿所述第二抵接壁537。所述第一凸块5122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持槽534中,所述第二凸块5222收容于所述第二卡持槽535中,以实现组装。所述第一抵接壁536向下抵接所述第一凸块5122,所述第二抵接壁537向上抵接所述第二凸块5222。所述第一凸台532设有第一凹槽5321,所述第二凸台533设有第二凹槽5331。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收容于对应的第一凹槽5321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5331中。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321的上方的第一抵压凸块53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331的下方的第二抵压凸块5332,其中所述第一抵压凸块5322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二抵压凸块5332向上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以更好地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与所述金属屏蔽件53相接触。如此设置,所有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所有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53串联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接地屏蔽效果。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所述包覆绝缘壳体54在成型后,将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的焊接部位包裹,从而提高了耐久性。
请结合图34以及图35所示,在本发明端子模组5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上的第一接地片514,所述第一接地片514具有若干第一凸起部5141。所述若干第一凸起部5141与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相接触,以将所有的第一接地端子G1串联起来。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片514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第二接地片524,所述第二接地片524具有若干第二凸起部5241。所述若干第二凸起部5241与若干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相接触,以将所有的第二接地端子G2串联起来。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片524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
请结合图12所示,所述识别连接器103包括所述外绝缘本体1的第三基部13、固定于所述第三基部13的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以及导电元件15。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14包括弹性抵接臂141以及连接部142,所述弹性抵接臂141配置为与电路板200上的第三排导电片2033弹性接触。请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所述识别导电端子14的结构会有所不同。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组装固定于所述第三基部13,或者所述识别导电端子14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三基部13。所述导电元件15将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识别导电端子14的连接部142相连,以向所述电路板200传递识别信号。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的数量为12个。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识别端子14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元件15为导线,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识别连接器103上以及将所述连接部142覆盖的包覆壳体16。
请结合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前述电连接器100的安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上的所述第一端子42的第一尾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例如以表面焊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尾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的安装;
S2,将所述端子模组5组装入所述外绝缘本体1中;以及
S3,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连同所述端子模组5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其中所述外绝缘本体1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上,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0中。在步骤S3中,所述识别导电端子14的弹性抵接臂141与电路板200上的第三排导电片2033弹性接触。如此设置,降低了各种导电端子与所述电路板200的安装难度。
优选地,在步骤S3之后,本发明的安装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2a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2b的上位概念为第一端子42。所述第一接触部42a2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42b21的上位概念为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三接触部5112a以及所述第四接触部5212a的上位概念为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对接部的上位概念为对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的上位概念为第一尾部。所述第三焊接部5113以及第四焊接部5213的上位概念为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导引槽1152、所述第二导引槽1163、所述第三导引槽1153以及所述第四导引槽1164的上位概念为导引槽。所述第一安装凸肋4122、所述第二安装凸肋4123、所述第三安装凸肋4132以及所述第四安装凸肋4133的上位概念为安装凸肋。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以及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上位概念为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42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的上位概念为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尾部以及所述第二尾部的上位概念为尾部。所述第一线缆513以及所述第二线缆523的上位概念为线缆。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以及所述第二子连接器102的上位概念为子连接器。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的上位概念为插槽。所述第一紧固件104以及所述第二紧固件105的上位概念为紧固件。
请结合图4以及图6所示,示意性地,所述线缆包括向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55以及与所述折弯部55相连的出线部56,所述出线部56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如此设置,通过将所述线缆向前折弯,使所述出线部56位于所述电路板200的安装面201的前方,从而避免了由于所述电路板200背面空间不足而无法布置所述线缆的问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预先安装于电路板200上,然后再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上,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0中,简化了安装。另外,通过设置识别连接器103,并通过所述导电元件将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识别导电端子14的连接部142相连,以向所述电路板200传递识别信号,扩充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识别功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38)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绝缘本体(1),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容置槽(110)以及沿第一方向(A1-A1)位于所述容置槽(110)的旁侧的第二插槽(120);
第一子连接器(101),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若干第一端子(4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包括第一插槽(410),每一个第一端子(42)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一对接部以及配置为安装于电路板(200)上的第一尾部;所述外绝缘本体(1)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0)中,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布置;
端子模组(5),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若干第二端子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二端子相连的若干线缆,每一个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二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线缆相连的第二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基部(11),所述第一基部(11)包括第一对接面(111)以及第一安装面(112),所述容置槽(110)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面(111)和所述第一安装面(112);
所述第一基部(11)还包括第一顶壁(113)、第一底壁(114)、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13)的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114)的一侧的第一侧壁(11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13)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114)的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16),其中所述容置槽(110)由所述第一顶壁(113)、所述第一底壁(114)、所述第一侧壁(115)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16)共同围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与所述容置槽(110)相连通的导引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包括卡持于所述导引槽中的安装凸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槽包括第一导引槽(1152)、与所述第一导引槽(1152)齐平的第二导引槽(1163)、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槽(1152)的下方的第三导引槽(1153)、以及与所述第三导引槽(1153)齐平的第四导引槽(1164);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包括后端部(411)、自所述后端部(411)的顶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延伸壁(412)、以及自所述后端部(411)的底部向前延伸的第二延伸壁(413),所述第一插槽(410)位于所述第一延伸壁(412)和所述第二延伸壁(413)之间;
所述安装凸肋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延伸壁(412)的两侧的第一安装凸肋(4122)和第二安装凸肋(4123)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延伸壁(413)的两侧的第三安装凸肋(4132)和第四安装凸肋(4133),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凸肋(4122)卡持于所述第一导引槽(1152)中,所述第二安装凸肋(4123)卡持于所述第二导引槽(1163)中,所述第三安装凸肋(4132)卡持于所述第三导引槽(1153)中,所述第四安装凸肋(4133)卡持于所述第四导引槽(1164)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410)配置成收容电子卡(300)的第一插接部(302),所述第二插槽(120)配置成收容电子卡(300)的第二插接部(303);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上的宽度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之间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配置为与所述电子卡(300)上的键槽(304)相配合,所述键槽(304)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02)和所述第二插接部(303)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端子(4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a)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2b);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42a)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第一固定部(42a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2a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弹臂(42a2)、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2a1)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一焊接部(42a3),所述第一弹臂(42a2)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一接触部(42a21);
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42b)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第二固定部(42b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b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弹臂(42b2)、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b1)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二焊接部(42b3),所述第二弹臂(42b2)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二接触部(42b21);
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42a2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42b21);所述第一尾部包括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以表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二基部(12),所述第二基部(12)包括第二对接面(121)以及第二安装面(122),所述第二插槽(120)向前贯穿所述第二对接面(121),所述第二基部(12)还包括向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122)的安装空间(123);
所述第二基部(12)包括向后暴露于所述安装空间(123)中的中间横壁(124)、自所述中间横壁(124)向上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一栅栏部(125)、以及自所述中间横壁(124)向下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二栅栏部(126);相邻两个第一栅栏部(125)之间设有第一收容槽(1250),所述第一收容槽(125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相邻两个第二栅栏部(126)之间设有第二收容槽(1260),所述第二收容槽(126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
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123)内,所述第一绝缘块(512)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与所述中间横壁(124)抵接定位;
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三接触部(5112a)和所述第四接触部(5212a),所述第二尾部包括所述第三焊接部(5113)和所述第四焊接部(521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S2)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
所述端子模组(5)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金属屏蔽件(53),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若干第一凹槽(5321)以及若干第二凹槽(5331),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收容于对应的第一凹槽(5321)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5331)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53)相接触;
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包括若干第一凸块(5122),所述第二绝缘块(522)包括若干第二凸块(5222);
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一凸块(5122)的若干第一卡持槽(534)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卡持槽(534)的上方且用以向下抵接所述若干第一凸块(5122)的第一抵接壁(536);
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二凸块(5222)的若干第二卡持槽(535)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卡持槽(535)的下方且用以向上抵接所述若干第二凸块(5222)的第二抵接壁(537)。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321)的上方的第一抵压凸块(53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331)的下方的第二抵压凸块(5332),其中所述第一抵压凸块(5322)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二抵压凸块(5332)向上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上的第一接地片(514)、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第二接地片(524)、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一接地片(514)与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串联起来,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片(514)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S2)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第二接地片(524)与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串联起来,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片(524)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三基部(13),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三基部(13)上的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14)包括凸出所述第三基部(13)的弹性抵接臂(141),所述弹性抵接臂(141)配置为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导电片弹性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线缆包括向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55)以及与所述折弯部(55)相连的出线部(56),所述出线部(56)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包括与所述后端部(411)相连的凸出壁(414)、自所述凸出壁(414)向前凸伸的第一凸柱(415)以及自所述凸出壁(414)向前凸伸的第二凸柱(416);
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固定孔(118)以及第二固定孔(119),其中所述第一凸柱(415)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8)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柱(416)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19)过盈配合。
17.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子连接器,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尾部以及凸伸入所述插槽中的对接部,所述插槽配置为收容电子卡(300);以及
识别连接器(103),所述识别连接器(103)包括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以及导电元件(15),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14)包括连接部(142),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配置为与电路板(200)相接触;其中所述导电元件(15)将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识别导电端子(14)的连接部(142)相连,以向所述电路板(200)传递识别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的数量为12个。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识别端子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15)为导线,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识别连接器(103)上以及将所述连接部(142)覆盖的包覆壳体(16)。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第一子连接器(101),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41),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若干第一端子(42),所述插槽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上的第一插槽(410),所述对接部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一对接部,所述尾部包括用以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第一尾部;
位于所述第一插槽(410)的同一侧的所述若干第一端子(42)沿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
所述识别连接器(103)沿第二方向(A2-A2)与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相邻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A2-A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1-A1)。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外绝缘本体(1),所述若干识别导电端子(14)固定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容置槽(110)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位于所述容置槽(110)的旁侧的第二插槽(120),所述外绝缘本体(1)套接在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0)中,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布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连接器包括第二子连接器(102),所述第二子连接器(102)包括所述外绝缘本体(1)以及组装在所述外绝缘本体(1)上的端子模组(5);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若干第二端子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二端子相连的若干线缆,每一个第二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二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线缆相连的第二尾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基部(11),所述第一基部(11)包括第一对接面(111)以及第一安装面(112),所述容置槽(110)贯穿所述第一对接面(111)和所述第一安装面(112);
所述第一基部(11)还包括第一顶壁(113)、第一底壁(114)、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13)的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114)的一侧的第一侧壁(11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13)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一底壁(114)的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16),其中所述容置槽(110)由所述第一顶壁(113)、所述第一底壁(114)、所述第一侧壁(115)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16)共同围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与所述容置槽(110)相连通的导引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包括卡持于所述导引槽中的安装凸肋。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410)配置成收容所述电子卡(300)的第一插接部(302),所述第二插槽(120)配置成收容电子卡(300)的第二插接部(303);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在所述第一方向(A1-A1)上的宽度不同。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插槽(410)与所述第二插槽(120)之间的定位壁,所述定位壁配置为与所述电子卡(300)上的键槽(304)相配合,所述键槽(304)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02)和所述第二插接部(303)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端子(4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a)以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2b);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42a)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第一固定部(42a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2a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弹臂(42a2)、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42a1)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一焊接部(42a3),所述第一弹臂(42a2)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一接触部(42a21);
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42b)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的第二固定部(42b1)、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b1)的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弹臂(42b2)、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b1)的另一端折弯而成的第二焊接部(42b3),所述第二弹臂(42b2)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插槽(410)中的第二接触部(42b21);
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一接触部(42a21)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42b21);所述第一尾部包括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所述第一焊接部(42a3)以及所述第二焊接部(42b3)以表面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本体(1)包括第二基部(12),所述第二基部(12)包括第二对接面(121)以及第二安装面(122),所述第二插槽(120)向前贯穿所述第二对接面(121),所述第二基部(12)还包括向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122)的安装空间(123);
所述第二基部(12)包括向后暴露于所述安装空间(123)中的中间横壁(124)、自所述中间横壁(124)向上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一栅栏部(125)、以及自所述中间横壁(124)向下凸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的若干第二栅栏部(126);相邻两个第一栅栏部(125)之间设有第一收容槽(1250),所述第一收容槽(125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相邻两个第二栅栏部(126)之间设有第二收容槽(1260),所述第二收容槽(1260)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间隔布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
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123)内,所述第一绝缘块(512)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与所述中间横壁(124)抵接定位;
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所述第三接触部(5112a)和所述第四接触部(5212a),所述第二尾部包括所述第三焊接部(5113)和所述第四焊接部(5213)。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S2)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
所述端子模组(5)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金属屏蔽件(53),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若干第一凹槽(5321)以及若干第二凹槽(5331),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收容于对应的第一凹槽(5321)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5331)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均与所述金属屏蔽件(53)相接触;
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包括若干第一凸块(5122),所述第二绝缘块(522)包括若干第二凸块(5222);
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一凸块(5122)的若干第一卡持槽(534)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一卡持槽(534)的上方且用以向下抵接所述若干第一凸块(5122)的第一抵接壁(536);
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收容所述若干第二凸块(5222)的若干第二卡持槽(535)以及位于所述若干第二卡持槽(535)的下方且用以向上抵接所述若干第二凸块(5222)的第二抵接壁(537)。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件(5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321)的上方的第一抵压凸块(53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331)的下方的第二抵压凸块(5332),其中所述第一抵压凸块(5322)向下抵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二抵压凸块(5332)向上抵接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第四焊接部(5213)。
3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5)包括第一端子模组(5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52),所述第一端子模组(51)包括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固定所述第三导电端子(511)的第一绝缘块(512)、安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上的第一接地片(514)、以及与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相连的若干第一线缆(513),每一个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512)中的第三固定部(511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一端延伸的第三弹臂(5112)以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1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三焊接部(5113);所述第三弹臂(5112)穿过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5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三弹臂(51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三接触部(5112a);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2)包括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固定所述第四导电端子(521)的第二绝缘块(522)、安装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上的第二接地片(524)、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相连的若干第二线缆(523);每一个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22)中的第四固定部(5211)、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一端延伸的第四弹臂(5212)以及自所述第四固定部(5211)的另一端延伸的第四焊接部(5213);所述第四弹臂(5212)穿过对应的第二收容槽(1260)以延伸入所述第二插槽(120)中,所述第四弹臂(52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插槽(120)中的第四接触部(5212a);
所述若干第三导电端子(511)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S1)以及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一接地片(514)与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一接地端子(G1)串联起来,所述第一线缆(51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地片(514)的第一接地线缆(5131);
所述若干第四导电端子(521)包括若干第二信号端子(S2)以及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第二接地片(524)与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相接触以将所述若干第二接地端子(G2)串联起来,所述第二线缆(523)包括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地片(524)的第二接地线缆(5231)。
3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线缆包括向所述第二对接部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55)以及与所述折弯部(55)相连的出线部(56),所述出线部(56)沿所述第一方向(A1-A1)延伸。
3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识别导电端子(14)包括弹性抵接臂(141),所述弹性抵接臂(141)配置为与所述电路板(200)上的导电片弹性接触。
37.一种电连接器(100)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如权利要求1至16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0),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第一子连接器(101)上的所述第一端子(42)的第一尾部安装于电路板(200)上;
S2,将所述端子模组(5)组装入所述外绝缘本体(1)中;以及
S3,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连同所述端子模组(5)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00)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41)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0)中。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外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
CN202211393349.7A 2022-11-08 2022-11-08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5642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3349.7A CN115642418A (zh) 2022-11-08 2022-11-08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US18/226,516 US20240154374A1 (en) 2022-11-08 2023-07-26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with improved mounting featur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3349.7A CN115642418A (zh) 2022-11-08 2022-11-08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2418A true CN115642418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3349.7A Pending CN115642418A (zh) 2022-11-08 2022-11-08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4374A1 (zh)
CN (1) CN11564241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4374A1 (en) 2024-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4478B (zh) 背板连接器组件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0620766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0902470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retained in an insulative housing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13422243B (zh) 电连接器
CN110504594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3437556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6055506U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9301570B (zh) 电连接器
US122184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al reliability
US70905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bearing high voltage
CN217387647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8U (zh) 电连接器
CN115764382A (zh)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5642418A (zh)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CN213278458U (zh) 电连接器
US6210214B1 (en) Stacked modular jack connector assembly
CN213151080U (zh)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
TWI845020B (zh) 電連接器及其安裝方法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5989558U (zh) 电连接装置
CN21564513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8631118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4498141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