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6171U - 扁管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扁管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6171U CN210426171U CN201920828703.1U CN201920828703U CN210426171U CN 210426171 U CN210426171 U CN 210426171U CN 201920828703 U CN201920828703 U CN 201920828703U CN 210426171 U CN210426171 U CN 2104261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ming plate
- flat tube
- limiting groove
- limiting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10—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the marg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4—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 F28F9/16—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 F28F9/18—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扁管及换热器,该扁管包括两个成型板,每个所述成型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朝向另一个成型板延伸的凸部,两个所述成型板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多个微通道;两个所述成型板中的一个设置有朝向另一个成型板延伸的限位部,另一个开设限位槽,两个所述成型板通过所述限位部以及限位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限位。该扁管能够有效提高两个成型板之间的定位精度,且该换热器不容易出现泄露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扁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换热器中的扁管是由两个成型板焊接而成,扁管的两个成型板在焊接过程中需紧密对齐,方可焊接良好,使换热器无泄漏。但是现有的成型板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使得焊接效果不好,进而导致换热器出现泄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扁管及换热器,两个成型板在焊接形成扁管前能够相互定位并且不会相对偏移,能够提升扁管的焊接质量,且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不容易出现泄露的问题。
一种扁管,包括两个成型板,两个所述成型板中的一个设置有朝向另一个成型板延伸的限位部,另一个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成型板通过所述限位部以及限位槽之间的配合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成型板的边缘位置,且向另一所述成型板弯折形成折弯段,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另一成型板相对应的位置并贯穿所述成型板,所述折弯段嵌设在所述限位槽内并抵持所述限位槽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所述成型板通过冲压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相互嵌设;
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成型板;或
所述限位槽为带有底面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或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成型板,另一端相对所述成型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板通过冲压形成所述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成型板,所述弹片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伸出所述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板包括位于板面中部的扩展段以及位于板面端部的收缩段,所述扩展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收缩段的宽度,且所述扩展段与所述收缩段之间形成过渡段,所述限位部及所述限位槽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成型板的过渡段上。
进一步地,每个成型板具有四个所述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板的一个角部上;或者
每个所述成型板上具有两个所述过渡段,两个所述过渡段以所述成型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为轴,形成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通过在两个对应的成型板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及限位槽,能够有效提高两个成型板之间的定位精度,使得扁管的焊接质量得到提升,则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不容易出现泄露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扁管在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扁管的其中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扁管的另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成型板在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扁管在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扁管的其中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扁管的另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扁管在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扁管在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扁管的其中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所示扁管的另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成型板在F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换热器 | 100 |
第一集流管 | 10 |
第二集流管 | 20 |
扁管 | 30 |
成型板 | 31 |
限位部 | 311、311a、311b |
折弯段 | 3111 |
避让槽 | 3112 |
限位槽 | 312、312a、312b |
扩展段 | 313 |
收缩段 | 314 |
过渡段 | 315 |
角部 | 316 |
侧面 | 317 |
边板 | 40 |
翅片 | 50 |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要应用于空调系统,并能够实现冷媒的换热过程。该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扁管30、两个边板40及多个翅片50。
为便于换热器100的安装,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相互平行设置。第一集流管10上开设有冷媒进液口(未标号),第二集流管20上开设有冷媒出液口(未标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均是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管路。
扁管30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在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上,并连通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扁管30用以提供冷媒与外界换热的场所。在本实施例中,扁管30的数量为至少一根,若多根扁管30安装在换热器100上时,则多个扁管30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以便于安装;多个扁管30与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并密封。扁管30可以是由铝合金材料或者其他易导热的材料制成。
两个边板40平行于多个扁管30,且分别设置在多个扁管30的外侧,边板40用以固定安装两根集流管并保护扁管30及翅片50,多个扁管30平行设置在两个边板40之间。
多个翅片50沿扁管30的纵向设置在相邻两个扁管30之间或者其中一个扁管30与边板40之间。扁管30、翅片50及两个边板40构成换热器100的热交换主体。
换热器100工作时,经过冷媒进液口向第一集流管10内加注适量的冷媒,冷媒在第一集流管10、扁管30及第二集流管20内流动,并与多个翅片50相互配合,与外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媒通过冷媒出液口流出换热器100。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扁管30包括两个成型板31,每个成型板31上均设置有多个朝向另一个成型板31延伸的凸部,两个成型板31相互扣合并在内部形成多个微通道,多个微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连通。传统技术中,两个成型板31焊接前需紧密对齐,且成型板31上的凸部与凸部之间也要一一对齐,再通过焊接形成扁管30,而在焊接过程中,若两个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稍有偏移,则会造成成型板31焊接的质量问题,进而出现冷媒的泄露现象。
当然,成型板31上的凸部也可以不设置,冷媒直接通过两个成型板31相扣合的容置腔进行换热。
为了避免成型板31在焊接时出现偏移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成型板31上设有定位结构,在焊接时用以固定两个成型板31。该定位结构包括其中一个成型板31上的朝向另一个成型板31延伸的限位部311,以及另一个成型板31对应开设的限位槽312,两个成型板31通过限位部311以及限位槽312之间的相互嵌设以限制两个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偏移。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
成型板31的截面大致呈长方形结构,且两个成型板31的板面形状大小基本一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使扁管30分别安装于第一集流管10及第二集流管20上,成型板31的两端均采用缩口处理,使成型板31在焊接后形成的扁管30可以与管状的集流管外周相适配。
成型板31包括位于板面中部的扩展段313以及位于板面端部的收缩段314,扩展端的宽度大于收缩段314的宽度,且扩展段313与收缩段314之间形成过渡段315。收缩段314及过渡段315形成成型板31的缩口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缩段314及过渡段315分别位于成型板3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扩展段313位于成型板31的中部,扩展段313的两端依次设置有过渡段315及收缩段314。优选地,过渡段315的收缩趋势呈线性变化。
成型板31的定位结构可以设置在扩展段313、过渡段315或收缩段314上,优选地,定位结构设置在对应的过渡段315上,以便于成型板31整体的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成型板31具有四个过渡段315,过渡段315分别设置于成型板31的一个角部316上,对应地,成型板31上设置四个定位结构分别位于四个过渡段315上,使得两个成型板31之间不易发生偏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每个成型板31上具有两个过渡段315,两个过渡段315以成型板31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为轴,形成轴对称分布。对应地,成型板31上设置两个定位结构分别位于两个过渡段315上,以使成型板31的过渡段315及定位结构便于加工。
下面详细阐释两个成型板31之间定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且以下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与上述不同形状的成型板31均可以自由组合。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扁管30的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扁管30的其中一个成型板3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扁管30的另一个成型板3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成型板31的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
限位部311凸设在成型板31的边缘位置,且向另一成型板31弯折形成折弯段3111,限位槽312开设在另一成型板31相对应的位置且贯穿所述成型板31,并与成型板31的侧面317相连通,折弯段3111嵌设在限位槽312内并抵持限位槽312侧壁。
成型板31的限位部3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限位部311呈条状凸起结构。对应地,另一成型板31上的限位槽312呈条状的凹槽,且凹槽尺寸与限位部311的尺寸相适应。限位部311与限位槽312相互嵌设,并限位两个成型板31的位置。
可以理解,限位部31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的凸起结构,例如截面为正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多边形的凸起结构,限位槽312设置与限位部311对应的形状,只要能实现限位槽312与限位部311相互嵌设并限制两个成型板31之间的偏移即可。
进一步地,为便于与限位槽312相互嵌设,限位部311设置在过渡段315上,且限位部311的尺寸大于过渡段315长度的三分之二,限位部311的两侧开设有避让槽3112,以避让对应限位槽312的两侧壁。
为更好地限位两个成型板31的位置,限位部311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四个,限位槽312的个数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限位部311与限位槽312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只要能实现限位部311与限位槽312相互配合并定位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311通过将成型板31板面的边缘弯折来实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限位部311通过焊接或粘结或螺接等方式固定在成型板31的边缘上。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2,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30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扁管30的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扁管30的其中一个成型板31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8所示扁管30的另一个成型板31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限位部311a为成型板31通过冲压形成的凸起,凸起与限位槽312a相互嵌设,限位槽312a贯穿成型板31。限位槽312a的尺寸略大于凸起的外沿尺寸,使得凸起能够便于嵌设与限位槽312a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槽312a也可以开设在成型板31上且不贯穿成型板31的凹槽,该凹槽带有底面。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的截面为圆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的截面还可以是矩形、正方形、梯形或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限位槽312a设置为与凸起相适应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凸起与限位槽312a相互嵌设并定位两个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限位两个成型板31的位置,凸起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四个,限位槽312a的个数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凸起与限位槽312a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只要能实现限位部311a与限位槽312a相互配合并定位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即可。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2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扁管在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扁管在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扁管的其中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所示扁管的另一个成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7所示成型板在F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限位部311b由成型板31的板面通过冲压形成弹片,该弹片一端连接于成型板31,另一端相对于成型板31倾斜设置,弹片嵌设于限位槽312b内并伸出限位槽312b。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弹片伸出限位槽312b的部分可以再进一步通过折弯使其紧扣另一成型板31。
进一步地,弹片的形状为梯形的片状结构。对应地,另一成型板31上开设有贯穿板面的限位槽312b,且限位槽312b的截面同样为梯形。
可以理解,弹性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限位槽312b对应设置成与弹片相适应的形状,只要能实现两者相互配合并定位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片设置在过渡段315上,以便于成型板31的加工。
为更好地限位两个成型板31的位置,弹片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四个,限位槽312b的个数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弹片与限位槽312b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只要能实现限位部311b与限位槽312b相互配合并定位成型板31之间的位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扁管30通过在两个对应的成型板31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部及限位槽,能够有效提高两个成型板31之间的定位精度,使得扁管30的焊接质量得到提升,则具有该扁管30的换热器100不容易出现泄露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扁管,包括两个成型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成型板中的一个设置有朝向另一个成型板延伸的限位部,另一个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成型板通过所述限位部以及限位槽之间的配合相互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成型板的边缘位置,且向另一所述成型板弯折并形成折弯段,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另一成型板相对应的位置并贯穿所述成型板,所述折弯段嵌设在所述限位槽内并抵持所述限位槽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成型板通过冲压形成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相互嵌设;
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成型板;或者,
所述限位槽为带有底面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截面为圆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或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成型板,另一端相对所述成型板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通过冲压形成所述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成型板,所述弹片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伸出所述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包括位于板面中部的扩展段以及位于板面端部的收缩段,所述扩展段的宽度大于所述收缩段的宽度,且所述扩展段与所述收缩段之间形成过渡段,所述限位部及所述限位槽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成型板的过渡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成型板具有四个所述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板的一个角部上;或者
每个所述成型板上具有两个所述过渡段,两个所述过渡段以所述成型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为轴,形成对称分布。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扁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28703.1U CN210426171U (zh) | 2019-06-03 | 2019-06-03 | 扁管及换热器 |
PCT/CN2020/093131 WO2020244446A1 (zh) | 2019-06-03 | 2020-05-29 | 扁管及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28703.1U CN210426171U (zh) | 2019-06-03 | 2019-06-03 | 扁管及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6171U true CN210426171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28703.1U Active CN210426171U (zh) | 2019-06-03 | 2019-06-03 | 扁管及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6171U (zh) |
WO (1) | WO202024444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44446A1 (zh) * | 2019-06-03 | 2020-12-10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扁管及换热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99576A (en) * | 1989-08-29 | 1992-03-31 | Sanden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heat exchanger |
FR2929390B1 (fr) * | 2008-03-26 | 2014-10-10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Plaque d'echangeur de chaleur |
CN102105035A (zh) * | 2009-12-21 | 2011-06-22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散热模组 |
CN201964816U (zh) * | 2011-02-15 | 2011-09-07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异型管口微通道换热扁管及换热器 |
JP2012247093A (ja) * | 2011-05-26 | 2012-12-13 | T Rad Co Ltd |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熱交換器用偏平チューブ |
JP5688355B2 (ja) * | 2011-10-12 | 2015-03-25 |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熱交換器の偏平チューブ |
CN202511667U (zh) * | 2012-02-07 | 2012-10-31 | 深圳市万景华科技有限公司 | 均温板 |
JP6276114B2 (ja) * | 2014-06-11 | 2018-02-07 |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 ヘッダプレートレス熱交換器用偏平チューブ |
US10264713B2 (en) * | 2016-08-19 | 2019-04-16 | Dell Products, Lp | Liquid cooling system with extended microchannel and method therefor |
CN208012439U (zh) * | 2018-01-10 | 2018-10-26 | 蔡应麟 | 可节省热水器能源的热能交换装置 |
CN208635626U (zh) * | 2018-05-30 | 2019-03-22 |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
CN210426171U (zh) * | 2019-06-03 | 2020-04-28 |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扁管及换热器 |
-
2019
- 2019-06-03 CN CN201920828703.1U patent/CN210426171U/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9 WO PCT/CN2020/093131 patent/WO202024444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44446A1 (zh) * | 2019-06-03 | 2020-12-10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扁管及换热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44446A1 (zh) | 2020-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70019B1 (en) | Heat exchanger | |
KR20200044882A (ko) | 마이크로채널 열교환기의 평판관 및 마이크로채널 열교환기 | |
US4789027A (en) | Ribbed heat exchanger | |
CN210426171U (zh) | 扁管及换热器 | |
CN211451981U (zh) | 板式换热器 | |
CN109595951B (zh) | 一种换热装置 | |
JP2004003787A (ja) | 熱交換器 | |
CN111442662A (zh) | 扁管及换热器 | |
US5797448A (en) | Humped plate fin heat exchanger | |
CN111043894A (zh) | 管组件以及换热器 | |
CN211926608U (zh) |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 |
JPS58164995A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7383937U (zh) | 扁管及换热器 | |
CN114440686B (zh) | 换热器翅片、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 |
CN212645476U (zh) | 一种换热板及换热单元 | |
CN204404608U (zh) | 冷却装置 | |
CN211626154U (zh) | 换热器 | |
CN112762741A (zh) | 板式换热器 | |
CN215177179U (zh) | 换热器扁管及换热器 | |
CN112432528A (zh) |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 |
CN212132959U (zh) | 一种板管组件式冷凝器 | |
CN210345963U (zh) | 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0198172U (zh) | 一种边板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 |
CN212362958U (zh) | 微通道连接件及具有该微通道连接件的换热器 | |
JP4214456B2 (ja) | 空調用室内側熱交換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