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239403U -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9403U
CN210239403U CN201922099958.1U CN201922099958U CN210239403U CN 210239403 U CN210239403 U CN 210239403U CN 201922099958 U CN201922099958 U CN 201922099958U CN 210239403 U CN210239403 U CN 210239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ck
lock assembly
main control
shared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99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ng Ye
叶鹏
Yifeng Xue
薛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ob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obi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ob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99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9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9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9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分体式锁具组件包括:主控盒组件,所述主控盒组件上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被配置为用于与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形成装配连接,所述主控盒组件内设置有主控模块;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包括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至少所述锁组件的主体部分被配置为设置于共享单车的部件内,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机构电连接;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被配置为设置在共享单车的不同位置,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形成信号交互,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锁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

Description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共享单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自助租赁式的共享单车服务发展成一种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消费者在选择以何种交通方式进行短途移动时,往往选择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
由于共享单车往往直接投放于露天环境下,无人看管,所以共享单车在投放量、车辆维护、车辆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管理困难。为了克服共享单车服务形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共享单车的租赁服务提供方需要在车辆性能、租赁平台等方面做出改进。
车辆安全是影响共享单车服务能否正常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投放于市面的共享单车可能由于意外碰撞、认为破坏等因素出现车锁失效的情况。一旦车辆无法正常关锁,一方面可能造成该车辆的锁具控制系统错误,无法正常提供租赁服务,另一方面,该车辆有可能被认为盗用,租赁服务提供方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造成经济损失。
为此,需要对应用于共享单车的锁具进行改进,提高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新型锁具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包括:
主控盒组件,所述主控盒组件上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被配置为用于与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形成装配连接,所述主控盒组件内设置有主控模块;
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包括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至少所述锁组件的主体部分被配置为设置于共享单车的部件内,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机构电连接;
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被配置为设置在共享单车的不同位置,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形成信号交互,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锁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
可选地,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不同部分分别延伸至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中,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开关电路通过所述线缆形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线缆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装配结构上引出。
可选地,所述线缆包括:
连接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的主线缆;
连接用于共享单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主控盒组件的充电线缆。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凸块和位于所述凸块两侧的装配面,所述凸块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底部凸出,所述凸块被配置为能嵌入共享单车上预留的凹陷,所述装配面被配置为与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形成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边缘的遮挡结构,所述装配面位于所述凸块和遮挡结构之间,所述遮挡结构被配置为用于遮挡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发声器出声口。
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上形成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被配置为与共享单车的中管形成形状匹配。
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密封扣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主控模块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内壳体的材料为塑料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材料为塑料材料。
可选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扣合缝隙处设置有密封圈;
和/或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扣合密封处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加强支撑筋,所述加强筋的位置与所述装配结构位置对应。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电路板和主电池,所述主电池被配置为至少对所述主控盒组件供电。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包括副电池,所述副电池被配置为对所述锁组件供电。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包括副壳体,所述副壳体承载所述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所述副壳体被配置为用于与共享单车形成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副壳体上形成有供线缆从外部传入内部的线孔,所述副壳体在所述线孔周围形成有引线罩,所述引线罩被配置为用于罩住从外部进入所述副壳体内的线路。
可选地,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驱动机和锁销,所述驱动机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机与所述锁销形成传动配合,所述驱动机被配置为至少驱动所述锁销移动至关锁位置。
可选地,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锁销回弹件,所述锁销配置为能移动到开锁位置和关锁位置,所述锁销回弹件被配置为对所述锁销施加使其移动至开锁位置的弹力,所述驱动机与所述锁销形成传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锁舌、缓冲件、推顶件,所述驱动机与所述锁舌传动连接,所述缓冲件分别与所述锁舌和推顶件连接;
所述驱动机被配置为通过带动所述锁舌、缓冲件和推顶件移动,驱动所述锁销;
在所述驱动机执行将所述锁销移动至关锁位置的动作而锁销未移动至关锁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缓冲件被配置为能产生弹性变形。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被配置为固定在共享单车的刹车装置处,所述开关机构与共享单车的刹车配合执行开关锁动作。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包括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霍尔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感应设置于共享单车的车轮组件上的磁体。
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放置带有二维码的二维码件的放置区,所述主控模块在终端成功扫描所述二维码后控制所述锁组件执行开锁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包括:
车架和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上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所述主控盒组件与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不同位置,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锁止所述共享单车。
可选地,所述车架具有下叉,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叉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车轮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以锁止所述共享单车。
可选地,所述车架具有刹车装置,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刹车装置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车轮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以锁止所述共享单车。
可选地,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车轮和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与所述车轮相对固定,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刹车盘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
可选地,所述车架具有中管,所述中管后方形成有承载部件,所述主控盒组件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将锁具组件的主控盒组件和锁组件分开,使锁组件能够设置于自行车内,提高锁具组件的安全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锁具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盒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组件与刹车盘配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组件与刹车盘配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单车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该分体式锁具组件包括主控盒组件1和锁组件2。如图1所示,所述主控盒组件1收容有主控模块等用于实现锁具控制、通讯的部件,在整个锁具组件中起到控制作用。所述锁组件2中包括用于执行开锁、关锁动作的开关机构,在整个锁具组件中起到实现锁止共享单车的作用。
如图1、2所示,所述主控盒组件1上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用于与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形成装配连接,以使主控盒组件1能够固定设置在共享单车的车身上。所述主控盒组件1中设置有主控模块。所述如图5所示,所述锁组件2中则包括开关电路22和开关机构。所述锁组件 2被配置成可以直接设置在共享单车的部件内,例如设置在共享单车的车架、刹车装置等部件内部。至少所述锁组件2的主体部分设置于共享单车内,由此,可以将锁组件2的主体部分隐藏起来。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锁组件2全部设置于共享单车的内部,由此,可以实现锁组件2的完全隐藏。共享单车的部件为锁组件提供保护、隐蔽作用。锁组件中的开关电路与开关机构形成电连接,开关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可以对开关机构实施控制、供电,从而使开关机构能够执行开关锁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锁具组件配置主控盒组件和锁组件用于设置在共享单车的不同位置。主控盒组件与锁组件之间至少能够形成信号交互。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还可以直接通过电连接向锁组件供电,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严格限制。
所述主控模块可以根据收到的控制信号或者分体式锁具组件自身产生的反馈信号形成控制信号。进一步的,主控模块可以将控制信号发送至锁组件的开关电路。主控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锁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共享单车的锁具通常是一体结构,锁具中用于控制、通信的部件与用于执行开关锁动作的机械部件共同设置在一个整体锁具壳体中。而且,用于执行关锁的锁环直接暴露在外,能够从外界直观的观察到。锁具在关锁状态下,锁环直接穿过车轮的辐条,以阻止车轮的转动。这种现有技术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锁环暴露在外,十分容易被人为直接破坏。而且,由于锁具是一个整体的、可以直观看到的部件,也十分容易成为人为破坏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将用于控制的主控盒组件和用于执行关锁的锁组件分开成两个部分,并且锁组件配置成能够设置在共享单车的零部件的内部的形式。通过这种设计,锁组件无法从共享单车的整体外观上被清楚完整的观察到,不了解共享单车技术的人难以察觉用于锁住共享单车的执行机构的位置,进而增加了认为破坏锁组件的难度。进一步地,锁具组件被分成了两个部分,通常只有主控盒组件能够从共享单车的外部上观察到。由于主控盒组件并不包含直接执行关锁动作的机械部件,因此就算主控盒组件受到破坏,共享单车仍然处在无法使用、被锁止的状态,共享单车的防盗性能得到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共享单车可以理解但不限于为共享自行车,如具有脚踏的共享自行车,也可以理解但不限于为共享助力车,如采用电助力的共享电助力车。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分体式锁具组件还可以包括线缆3。所述线缆3的不同部分分别延伸至所述主控盒组件1和所述锁组件2中。例如,线缆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控盒组件1和锁组件2上。线缆3分别与主控模块以及开关电路22形成电连接。主控模块与开关电路22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线缆3实现信号传输。可选地,主控盒组件1也可以通过所述线缆3 对所述锁组件2实现供电。所述线缆3能够为主控盒组件与锁组件2之间的信号、电能传输提供可靠、稳定的传输媒介,提高分体式锁具组件的功能可靠性。
在将采用线缆的分体式锁具组件装配至共享单车上时,可以将线缆也设置在共享单车的部件之内,例如隐藏在车架内。这样可以提高对线缆的保护作用,降低线缆被钩挂、划伤、认为破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所述主控盒组件与锁组件之间必须采用线缆实现电连接。在其它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模块也可以与开关电路以无线通讯的形式实现信号交互。主控模块和开关电路中可以均具有用于无线通讯的天线等部件。
可选地,所述线缆3可以从所述主控盒组件1的装配结构上引出。例如,主控盒组件1在所述装配结构处开设有用于传入线缆3的线孔,如图 3所示。所述装配结构用于将所述主控盒组件1固定连接至共享单车的主体,也即装配结构通常需要直接与共享单车的主体、承载部件直接形成接触式的连接。将所述线缆从所述装配结构上引出,便于将线缆进一步引入至共享单车的主体结构内部,从而将所述线缆隐藏在共享单车内,提高保护作用。
可选地,所述线缆可以包括用于将主控盒组件和锁组件形成电连接的主线缆,以及用于将主控盒组件与共享单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电连接的充电线缆。主控盒组件可以通过设置在共享单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对其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提高续航能力。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控盒组件上可以引出有多条线缆,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结构位于所述主控盒组件1的底部及侧面,装配结构直接与共享单车的结构相接触。相应的,所述线缆3从所述装配结构的底部侧面引出,这样,引线可以直接通过共享单车的承载部件上开设的孔道、凹槽等结构引入至共享单车的车架内部。
如图2、3所示,所述装配结构可以包括凸块111和位于凸块111两侧的装配面112。所述凸块111从所述主控盒组件1的底部向外凸出。在将所述主控盒组件1装配至共享单车上时,所述凸块111可以嵌入到共享单车的承载部件上预留的凹陷区域内,这样,凸块111能够与凹陷区域形成相对定位,提高主控盒组件1装配在共享单车上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上预留的凹陷区域能够对所述凸块形成保护、包围封闭的作用。例如,可以将上述线缆从所述凸块上引出,进而通过共享单车的结构提供保护,提高可靠性。
所述凸块111的两侧可以形成有装配面112,所述装配面112与共享单车的承载部件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主控盒组件固定在共享单车上。所述装配面112可以通过螺栓、铆钉等部件固定在共享单车上;也可以采用螺栓、卡扣、卡槽等配合固定方式固定在共享单车上,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选地,所述装配结构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位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边缘处。各个遮挡结构可以将所述装配面、凸块包围在其中。例如,装配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的遮挡结构,所述凸块位于两个遮挡结构之间的中间区域,所述装配面位于所述挡块与两个遮挡结构之间的区域,也即,两个装配面位于所述凸块与遮挡结构之间。在将主控盒组件装配到共享单车的承载部件上时,所述遮挡结构可以包围在所述承载部件的外围,将承载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挡住。一方面,遮挡结构能够与承载部件的外侧边缘形成相互定位关系。进一步地,配合所述凸块所能实现的定位功能,所述主控盒组件能够方便、准确的装配在共享单车上,无需人为手动进行对准、定位等操作。凸块和遮挡结构形成的定位配合、插接功能使主控盒组件只要按照预定方向放置于承载部件上,就可以自动实现定位校准。另一方面,遮挡结构能够对共享单车的承载部件提供保护作用,使承载部件不会直接暴露在外。如主控盒组件受到外界冲撞或人为破坏,承载部件不易直接受到破坏,进而使得主控盒组件也不易从承载部件上脱落。提高了共享单车的结构可靠性和防盗性能。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控盒组件1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发声器出声口12。主控盒组件1内可以配置有蜂鸣器、微型扬声器等发声部件,以便在开锁、关锁等应用过程中发出提示音,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在主控盒组件1上开设发声器出声口12,能够使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顺畅传出。主控盒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装配结构,其能够与共享单车实施装配连接。将发声器出声口12设置在主控盒组件的底部,避免出声口直接暴露在外,有助于防止出声口被异物堵塞,提高出声口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盒组件1上形成有弧形表面17。主控盒组件1可以设置在共享单车上的中管411的旁边,所述弧形表面17能够与中管411形成形状匹配的结构。这样,主控盒组件1能够与中管411进行相对定位,提高主控盒组件安装在共享单车上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主控盒组件设置在比邻、靠近中管411的位置,还有助于将从主控盒组件中引出的线缆3直接引入中管411内,便于对线缆3等部件实施保护、隐藏。
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和内壳体 15,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组合扣合形成用于容纳主控盒组件1中的部件的腔体。所述内壳体15则密封扣合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3上,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3内密封隔离形成用于防止需要密封保护的零部件。例如,所述内壳体15可以呈具有侧壁的盖状结构,其直接扣合在所述第一壳体13的一侧内表面上,与第一壳体13的内表面构成密封区域。或者,所述第一壳体13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内壳体15相对接的侧壁,内壳体15扣合在第一壳体13内的侧壁的端面上,第一壳体 13内的侧壁和所述内壳体15共同围合形成密封区域。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设置在所述内壳体15与第一壳体13形成的密封区域内。主控模块通常包括芯片、电路等电气部件,需要为其提供防水、防尘的保护。所述第一壳体13与所述内壳体15构成的密封区域能够对主控模块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用于与外界进行无线通讯。例如,天线组件可以通过蓝牙通讯与消费者的电子移动终端以及锁组件进行通讯;可以通过GSM通讯与共享单车的管理服务器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天线组件的种类、数量进行限制。所述天线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表面上,例如可以直接通过粘贴、激光雕刻成型等方式,设置在内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内壳体的材料则采用塑料材料。这种设计方式一方面节省空间,使得天线组件尽量减少占用密封区域内的空间。另一方面,内壳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能够减小对天线组件的屏蔽效果,以保证天线组件与外界设备进行通讯时具有良好的通讯环境。
可选地,上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均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或者至少两者之一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能够有效降低其对内部电气部件的电磁屏蔽和电磁干扰问题,从而保证主控盒组件的电气部件能够正常运行,提高主控盒组件的控制可靠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提高主控盒组件的结构强度,提高破坏壳体的难度。所述第二壳体14和内壳体15则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降低其对主控和组件内部的电磁屏蔽效果,保证主控盒组件电气部件正常执行控制、通讯功能。
可选地,所述内壳体15与所述第一壳体13扣合对接的缝隙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151。密封圈151可以提高内壳体15与第一壳体13的密封可靠性,提高对其内部的区域的密封性。所述密封圈151可以是独立的橡胶圈部件,在将内壳体15装配于第一壳体上时将密封圈151夹设在其间。或者,所述密封圈可以直接由粘接胶构成,内壳体15通过粘接胶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3与所述第二壳体14的扣合密封处也可以设置有密封圈,以提高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的密封连接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同样不对该密封圈的结构形式进行限定,其可以是橡胶圈也可以是凝固的粘接胶。
可选地,如图2、4所示,所述装配结构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13 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13对所述主控盒组件1整体起到承载的作用。所述第一壳体13的内部则形成有加强筋131,所述加强筋131所处的位置与所述装配结构所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强筋131用于提高所述第一壳体13 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第一壳体外部形成的装配结构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主控盒组件从共享单车的承载部件上脱落、松动的可能性,提高结构强度和装配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可以包括主控电路板161和主电池162,如图 4所示。所述主电池162被配置为至少用于对主控盒组件1供电。例如,主电池162对主控电路板161、天线组件、发声装置等部件提供电能。主电池162和主控电路板161均可以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13与内壳体15构成的密封区域内。所述主电池162还可以用于对所述锁组件进行供电。例如,在采用线缆将所述主控模块和开关电路22进行电连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电池162可以直接为开关电路22进行供电。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中可以包括副电池,所述副电池可以用于对所述锁组件进行供电。例如,对锁组件中设置的通讯部件、开关机构等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所述分体式锁具组件具体是只采用主电池供电还是采用主电池与副电池配合的供电形式。即使所述分体式锁具组件同时具有主电池和副电池,所述主电池也可以对锁组件进行供电,而所述副电池则可以作为备用电池。当所述主电池无法提供电能,或者所述主控盒组件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所述副电池可以为锁组件供电,或者其也可以对所述主控模块供电。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锁组件2可以包括副壳体21,所述副壳体 21用于承载、容纳所述锁组件2的开关电路22和开关机构等。通过设置副壳体21可以使所述锁组件2形成一个集成的整体结构,便于将锁组件2 装配到共享单车上。所述副壳体21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结构,将锁组件2的部件都收容在其中。所述副壳体可以整体装入共享单车内,与共享单车的结构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所述锁组件必须采用副壳体,也可以采用连接板等部件承载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或者,也可以直接将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设置在共享单车内。
可选地,所述副壳体21上形成有供线缆3从外部传入内部的线孔。如图图5-7示意性的表现了线缆3传入所述副壳体21的位置。在所述副壳体21构成封闭结构,并且分体式锁具组件包括线缆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线缆引入副壳体内,以便使其与开关电路电连接。
所述副壳体21上可以形成有引线罩210,所述引线罩210形成在所述线孔周围,如图5-7所示。所述引线罩210用于将线缆3引入副壳体21的部分以及所述线孔罩住,对线缆和线孔起到保护作用。所述引线罩210还可以对线缆起到顺线作用。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对线缆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降低线缆在共享单车中搓动、摩擦损坏的风险,避免线缆与所述线孔相互摩擦。
可选地,如图5-7所示,所述开关机构可以包括驱动机231和锁销232。所述锁销232用于执行开锁、关锁动作,其可以移动到关锁位置,进而对共享单车实施锁止。所述驱动机231则与所述开关电路22连接,所述开关电路22用于向驱动机231提供驱动电能。所述驱动机231与所述锁销232 形成传动关系,当驱动机231接收到驱动电能进而启动时,其可以带动锁销232移动。驱动机231至少可以驱动锁销232移动至关锁位置,执行关锁动作。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驱动机能够带动锁销向开锁位置移动进行限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也可以带动锁销移动至开锁位置。
可选地,所述开关机构还可以包括锁销回弹件233,所述锁销回弹件 233用于带动所述锁销232移动至开锁位置。锁销回弹件233可以持续对锁销232施加使其移动至开锁位置的弹力,在锁销232不受到阻碍其向开锁位置移动的作用力时,所述锁销回弹件233的弹力释放,即可带动锁销 232移动到开锁位置。
例如图6、7所示,所述锁销回弹件233可以是弹簧,其套设在所述锁销232上。锁销232上具有挡沿,锁销回弹件233的两端分别顶在挡沿与背离于锁销232的关锁位置的部件上。这样,锁销回弹件233能够对锁销232施加向开锁位置移动的作用力,一旦锁销232移动到关锁位置,锁销回弹件233就会被压缩,产生弹性势能。在解除将锁销232移动至关锁位置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锁销回弹件233的弹性势能释放,既可以将锁销 232移动至开锁位置。
可选地,如图5-7所示,所述开关机构可以包括锁舌236、缓冲件235 和推顶件234。所述驱动机231与所述锁舌236传动连接。所述缓冲件235 连接在所述锁舌236上,所述推顶件234连接在所述缓冲件235上。也即,所述缓冲件235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锁舌236和推顶件234。所述驱动件通过带动所述锁舌236移动,进而带动缓冲件235和推顶件234移动。所述推顶件234则用于与所述锁销232接触,推动锁销232移动。
图6示出的是锁组件2执行关锁动作的状态,锁销232处在关锁位置。所述驱动机231带动锁舌236、缓冲件235和推顶件234向图6中的右侧移动,使推顶件234与锁销232接触,进而将锁销232向右推动至关锁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锁销回弹件233此时处在压缩状态,产生弹性势能。
特别地,当所述驱动机231执行关锁动作,推动锁舌236即推顶件234 向右移动时,如所述锁销232受到外界零部件的阻挡,而无法移动到关锁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缓冲件235可以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产生弹性势能。这样,所述驱动机231能够执行完成关锁动作。而一旦对锁销232产生阻挡的零部件被移除,推顶件234和锁销232在所述缓冲件235释放的弹性势能的作用力下,就能够向图6中的右侧移动,使锁销232移动至关锁位置,完成关锁。以图6的实施方式为例,缓冲件235为连接在锁舌236与推顶件234之间的弹簧。锁销232与共享单车的刹车盘421配合实现锁车。刹车盘421上设置有供锁销232插入的锁孔。当刹车盘421没有转动到使所述锁孔正对锁销232的位置时,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作为缓冲件的弹簧会被压缩,锁舌以及驱动机能够完整的执行完成开锁动作。而当车轮和刹车盘421转动,使刹车盘421上的锁孔正对锁销232后,阻挡锁销232移动至关锁位置的作用消失,锁销232会在缓冲件的弹性作用下弹入锁孔,即移动至关锁位置,将刹车盘421锁住。
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在锁销受到外界部件的阻碍无法移动到关锁位置时,驱动机和锁舌仍然可以正常移动、执行关锁动作,关锁动作产生的作用力会转变成缓冲件的弹性势能。不会出现驱动机无法转动或移动,造成驱动机堵塞、电路损坏的现象。
图7示出了锁组件2执行开锁动作的状态。在开关电路22收到执行开锁动作的信号或驱动电流后,开关电路22可以使驱动机231移动或转动,带动锁舌236、缓冲件235、推动件向开锁位置移动,也即向图7中的左侧移动。这样,将所述锁销232限制在开锁位置的作用力消失。锁销回弹件 233的弹性作用力得以释放,进而将锁销232从图6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移动至图7所示的位置。即,锁销232被锁销回弹件233带动,移动至开锁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2可以固定在共享单车的刹车装置412处,所述开关机构与共享单车的刹车配合执行开关锁动作。在如图6、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组件2与共享单车的刹车盘421配合,实现对刹车盘421 以及车轮的转动的锁止。当锁销232插入刹车盘421时,车轮和刹车盘421 无法转动。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锁组件2可以直接设置在刹车装置412 内,或者设置在共享单车的刹车装置附近,能够有效对锁组件2形成隐蔽作用。从共享单车的外观上,难以观察到锁组件所处的位置,也无法观察到锁组件具体锁住了共享单车的哪个部件。进而达到了降低锁组件被人为、意外破坏的可能性。而且,将锁组件设置在刹车装置处能够尽可能减小锁组件占用的空间,提高共享单车的外观美观程度。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还包括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开关电路形成电连接。霍尔传感器用于感应共享单车的车轮组件上设置的磁体的位置。根据锁组件与车轮组件的配合位置可以选择将磁体设置在不同位置。例如,锁组件与车轮组件上的刹车盘形成锁止配合关系,则磁体可以设置在刹车盘上。所述霍尔传感器则设置在靠近所述刹车盘的位置处。每当刹车盘转动使磁体靠近霍尔传感器时,霍尔传感器能够感应产生信号。所述霍尔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车轮组件是否在转动。如果车轮组件处在转动状态,霍尔传感器能够间断的感应到磁体的靠近,进而可以将信号反馈至开关电路和/或主控盒组件,进而避免开关机构在车轮组件转动的过程中执行关锁动作,防止行驶意外。如果车轮组件处在停止的状态,则霍尔传感器无法感应到磁体,或者会持续感应到磁体。主控盒组件和开关电路可以根据霍尔传感器的信号特点,控制开关机构执行关锁动作。
可选地,所述锁组件2中还可以具有关锁传感器24,如图5-7所示。当所述开关机构执行了关锁动作,使所述锁组件2处在关锁状态或者处在可以自动切换至关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开关机构可以触发所述关锁传感器24。关锁传感器24可以将信号反馈至开关电路22和/或主控盒组件1。该信号代表着锁组件2已经完成关锁动作,共享单车处在关锁状态或一旦移动、移除对锁销232的阻挡就可以自动进入关锁状态的情况。主控盒组件1以及共享单车的服务器可以根据该信号判断共享单车是否完成了关锁动作。所述关锁传感器可以是机械式传感器、机械开关、光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本实用新型比对此进行限制。
可选地,所述主控盒组件的上表面上还可以形成有用于放置二维码的放置区。所述主控盒组件的上表面可以向上凸起形成一垫台结构。该垫台结构作为防止二维码的放置区。在实际应用中,二维码可以是贴纸、印有二维码的塑料板等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用于呈现二维码供用户扫描的部件均可以称为二维码件。所述主控模块可以配置为,在用户使用电子终端扫描了所述二维码后,主控模块可以接收到扫码信号,并控制锁组件执行开锁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所述共享单车包括车架、车轮组件以及上述分体式锁具组件。
图8示出了一种共享单车的部分零部件装配结构。所述车轮组件42 以可旋转的形式设置在所述车架41上。所述主控盒组件1和锁组件2分别设置在车架41的不同位置处,其中锁组件2设置在车架41的内部,从而起到隐藏锁组件2的作用。所述锁组件2的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锁止所述共享单车。所述主控盒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容易被消费者观察到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另外,锁组件存在多种方式能够锁止共享单车,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单车上不易被观察到锁组件的位置,并且不易被察觉锁组件具体锁止的共享单车的哪个部件。通过这种设计方式提高共享单车的锁止、防盗可靠性,锁组件难以被人为破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单车可以是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电动自行车等,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选地,所述车架41具有下叉413,如图8所示,所述锁组件2设置在所述下叉413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车轮组件42相对于所述车架41转动,以锁止所述共享单车。所述下叉413用于对共享单车的后车轮提供支撑,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可靠性。将锁组件2设置在下叉413 内能够对锁组件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如果共享单车的下叉被盗车者人为破坏,则会造成共享单车结构损坏,无法继续使用,失去了盗车的意义。该实施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共享单车的防盗性能。
可选地,所述车架41具有刹车装置412,所述锁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刹车装置412内。如图8所示,所述刹车装置412可以具有刹车盒,其中设置有刹车皮、传动机构等,所述锁组件2可以设置在该刹车盒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车轮组件42相对于所述车架41转动,以锁止所述共享单车。由于刹车装置412会直接与转动的车轮组件42形成配合关系,所以将锁组件2设置在刹车装置412中,能够使锁组件2靠近车轮组件42,便于其对车轮组件42配合实现锁止。
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均能够减小锁组件占用的空间,将锁组件设置在共享单车原本就具有的结构上,不影响共享单车的外观。
可选地,所述车轮组件42可以包括车轮和刹车盘421。所述刹车盘 421固定设置在车轮上,其可以随车轮一同转动。如图6-8所示,所述开关机构设置为用于阻止所述刹车盘421相对于车架41转动,进而阻止车轮相对于车架41旋转。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将锁组件2设置在刹车装置412内,相应的,刹车盘421上设置有供锁销232插入、锁止的锁孔。在共享单车正常行驶时,刹车装置412的刹车皮可以对刹车盘形成摩擦,实现降低这轮组件转动速度的功能。在要对共享单车进行锁车时,通过主控盒组件和开关电路控制开关机构执行关锁动作,使锁销插入刹车盘上的锁孔,实现锁车。
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车架41可以具有中管411,所述中管411 用于装配共享单车的座管和座椅。所述中管411后方可以形成有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用于承载所述主控盒组件1。主控盒组件1固定在中管411 的后侧,其便于使用者观察到。所述主控盒组件1上可以设置有供使用者扫码用车的二维码,以便使用者扫描拍摄。
可选地,所述共享单车具有旋转设置于车架41上的车把,车把用于控制共享单车的车轮方向。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机构也可以配置成用于阻止车把相对于所述车架41转动,从而实现对共享单车的锁止。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8)

1.一种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盒组件,所述主控盒组件上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被配置为用于与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形成装配连接,所述主控盒组件内设置有主控模块;
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包括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所述锁组件的至少主体部分被配置为设置于共享单车的部件内,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开关机构电连接;
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被配置为设置在共享单车的不同位置,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形成信号交互,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锁组件执行开关锁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不同部分分别延伸至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中,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开关电路通过所述线缆形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装配结构上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
连接所述主控盒组件和所述锁组件的主线缆;
连接用于共享单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主控盒组件的充电线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凸块和位于所述凸块两侧的装配面,所述凸块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底部凸出,所述凸块被配置为能嵌入共享单车上预留的凹陷,所述装配面被配置为与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形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边缘的遮挡结构,所述装配面位于所述凸块和遮挡结构之间,所述遮挡结构被配置为用于遮挡共享单车上的承载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发声器出声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盒组件上形成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被配置为与共享单车的中管形成形状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盒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密封扣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主控模块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的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内壳体的材料为塑料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的材料为塑料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扣合缝隙处设置有密封圈;
和/或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扣合密封处设置有密封圈。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位置与所述装配结构位置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电路板和主电池,所述主电池被配置为至少对所述主控盒组件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组件包括副电池,所述副电池被配置为对所述锁组件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组件包括副壳体,所述副壳体承载所述开关电路和开关机构,所述副壳体被配置为用于与共享单车形成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壳体上形成有供线缆从外部传入内部的线孔,所述副壳体在所述线孔周围形成有引线罩,所述引线罩被配置为用于罩住从外部进入所述副壳体内的线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驱动机和锁销,所述驱动机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驱动机与所述锁销形成传动配合,所述驱动机被配置为至少驱动所述锁销移动至关锁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锁销回弹件,所述锁销配置为能移动到开锁位置和关锁位置,所述锁销回弹件被配置为对所述锁销施加使其移动至开锁位置的弹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锁舌、缓冲件、推顶件,所述驱动机与所述锁舌传动连接,所述缓冲件分别与所述锁舌和推顶件连接;
所述驱动机被配置为通过带动所述锁舌、缓冲件和推顶件移动,驱动所述锁销;
在所述驱动机执行将所述锁销移动至关锁位置的动作而锁销未移动至关锁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缓冲件被配置为能产生弹性变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组件被配置为固定在共享单车的刹车装置处,所述开关机构与共享单车的刹车配合执行开关锁动作。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组件包括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所述霍尔传感器被配置为用于感应设置于共享单车的车轮组件上的磁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盒组件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放置带有二维码的二维码件的放置区,所述主控模块在终端成功扫描所述二维码后控制所述锁组件执行开锁动作。
24.一种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和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权利要求1-23任意之一所述的分体式锁具组件,所述主控盒组件与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不同位置,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锁止所述共享单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下叉,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下叉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车轮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以锁止所述共享单车。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刹车装置,所述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刹车装置内,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车轮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以锁止所述共享单车。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意之一所述的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车轮和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与所述车轮相对固定,所述开关机构被配置为用于阻止所述刹车盘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
28.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意之一所述的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中管,所述中管后方形成有承载部件,所述主控盒组件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件上。
CN201922099958.1U 2019-11-27 2019-11-27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Active CN210239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9958.1U CN210239403U (zh) 2019-11-27 2019-11-27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9958.1U CN210239403U (zh) 2019-11-27 2019-11-27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9403U true CN210239403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9958.1U Active CN210239403U (zh) 2019-11-27 2019-11-27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94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669A (zh) * 2020-11-30 2021-02-05 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单车
CN112360249A (zh) * 2020-12-04 2021-02-12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669A (zh) * 2020-11-30 2021-02-05 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单车
CN112360249A (zh) * 2020-12-04 2021-02-12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9403U (zh)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CN111132894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247058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JP2004308369A (ja) 携帯型送信機
CN212529913U (zh) 一种滑板车
EP2447137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antitheft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CN111148684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212605586U (zh) 用于共享单车的头盔组件及共享单车
CN211076237U (zh) 电动滑板车
CN211442574U (zh) 一种用于共享自行车的锁具组件和共享自行车
JP6622234B2 (ja) 車両用電装機器
CN214084538U (zh) 一种共享单车
CN217477463U (zh) 一种电池快装单元以及共享自行车
JP3494257B2 (ja) 電動自転車用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CN214524193U (zh) 一种防盗头盔车篮组件
CN214255239U (zh) 插拔式配电箱及汽车电池包
CN210828678U (zh) 一种用于共享自行车的锁具和共享自行车
JP7655182B2 (ja) 水素タンク搭載車両
TW201331081A (zh) 跨坐型電動車輛
CN211622996U (zh) 用于共享车辆的锁具和共享车辆
CN208085508U (zh) 一种交直流充电口集成式防护箱
EP4417497A1 (en) Straddled electric vehicle
JPH0215412Y2 (zh)
CN213818479U (zh) 用于共享单车的锁控盒和共享单车
CN216034829U (zh) 一种车篮、车篮组件和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0

Address after: Room 168, building 6, 741 Hangzho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Patentee after: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nan 1231, 2 bungalows, No. 5 Road, Colle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OBIK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