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0249A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60249A CN112360249A CN202011411424.9A CN202011411424A CN112360249A CN 112360249 A CN112360249 A CN 112360249A CN 202011411424 A CN202011411424 A CN 202011411424A CN 112360249 A CN112360249 A CN 1123602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ral control
- control assembly
- split lock
- lock according
- mounting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0 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1/00—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other than pad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14—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preventing wheel rotation
- B62H5/148—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preventing wheel rotation acting on the hub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2—Weather or dirt prote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9/00—Lock casings or latch-mechanism casings ; Fastening locks or fasteners or parts thereof to the wing
- E05B2009/004—Shape of the lock hous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57—Feeding
- E05B2047/0058—Feeding by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所述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包括安装底座和设于安装底座上的面壳,安装底座用于安装在车辆上,面壳与安装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置中间件,中间件具有中空的防水密封腔,防水密封腔中设有中控单元,中控单元用于控制分体锁。本发明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具有优秀的防水效果,中控单元不易受到水的侵蚀而损坏,解决了中控单元进水造成的车辆无法正常使用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共享车辆的分体锁,采用中控组件和锁具组件分离的形式,即中控组件和锁具组件分别用于控制和执行分体锁的打开或关闭,中控组件和锁具组件位于共享车辆的不同位置。中控单元通常位于原马蹄锁锁架上,壳体上设置有天线,中控内的电路板与天线电连接,电气结构易受潮或者受到水侵蚀而导致损坏,使得车辆无法开锁或者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具备较好的防水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包括:
安装底座,用于安装在车辆上;
面壳,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并形成位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的容纳空间;
中间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中间件具有中空的防水密封腔;以及
中控单元,设置于所述防水密封腔中,所述中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分体锁。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件包括:
下壳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下壳体上具有安装面,所述中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以及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区域与所述安装面的边缘区域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中心区域向所述安装面的上方鼓起。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具有沿所述安装面的边缘区域延伸的环绕凹槽;
所述上壳体具有沿边缘区域延伸的环绕插扣,所述环绕插扣嵌入所述环绕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绕凹槽和所述环绕插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还包括环绕平台,所述环绕平台设置于所述安装面的外侧,所述环绕平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绕平台环绕所述安装面设置,所述过水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水孔沿所述环绕平台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座包围所述环绕平台设置,所述安装底座的一侧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由所述安装底座的一端开始向斜下方延伸,所述斜面延伸所形成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坡面连接,经所述过水孔流出的水顺所述坡面滑下。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座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排出经所述坡面滑下的水至所述分体锁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坡面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孔;
所述环绕平台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紧固孔对应的第二紧固孔;
所述安装底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紧固孔对应的第三紧固孔;
每个对应的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相互连通,所述面壳、所述下壳体和所述安装底座通过设于所述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紧固孔和所述第三紧固孔中的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为通孔;
所述安装底座上具有由所述坡面向上凸起的定位柱,所述第三紧固孔位于所述定位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孔和所述第二紧固孔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面壳和所述环绕平台的两侧;
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坡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下底面,所述下底面上具有电池仓。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仓位于所述坡面和所述斜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仓上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卡扣,所述电池卡扣用于限位和固定电池于所述电池仓中。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座通过所述斜面安装于所述车辆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面的中部镂空,所述斜面通过边缘区域与所述车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具有理线卡扣,所述下壳体上还具有连通到所述下壳体外部的出线口;
所述中控单元上引出有导线,所述导线缠绕于所述理线卡扣后经所述出线口引出至所述中间件外部;
所述出线口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密封胶;
其中,所述理线卡扣用于卡住并定位所述导线以避免所述导线翘起或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理线卡扣位于所述安装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具有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下底面,所述下底面上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喇叭音腔;
所述中控单元还包括喇叭。
进一步地,所述坡面上具有与所述喇叭音腔对齐设置的出音槽,所述出音槽内具有贯通所述坡面的出音孔,所述出音槽和所述出音孔用于将所述喇叭放出的声音导引至所述分体锁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音腔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出音槽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喇叭音腔与所述出音槽对接,或者,所述喇叭音腔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出音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至少部分透明以使得所述防水密封腔内部可视。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为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的中心区域向所述安装面的上方鼓起并包围所述上壳体,所述面壳的边缘区域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的下端面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环绕平台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面壳的边缘区域与所述环绕平台的边缘区域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公止口,所述环绕平台的边缘区域形成有母止口,所述公止口嵌入所述母止口。
进一步地,所述母止口的一侧还具有反止口。
进一步地,所述反止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反止口沿所述母止口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筋纵横交叉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将中控单元设置在中间件的防水密封腔中,中控单元不易受到水的侵蚀而损坏,解决了中控单元进水造成的车辆无法正常使用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安装于车辆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件以及位于中间件中的中控单元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绕插扣、环绕凹槽和密封圈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底座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一种角度的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另一种角度的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面壳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公止口和母止口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壳体的一种角度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所述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包括面壳1、中间件2、安装底座3和中控单元4。其中,中控单元4在图1-图3中未示出。安装底座3用于安装在车辆上。面壳1设置于安装底座3上,并与安装底座3一起形成位于面壳1和安装底座3之间的容纳空间V,在图1中,容纳空间V指代结构的内部中空空间而非外壳或外部表面。中间件2设置于容纳空间V中。中间件2具有中空的防水密封腔20,在图2中,防水密封腔20指代中间件2的内部空腔而非中间件2的外壳或外部表面。中控单元4则设置于防水密封腔20中,用于控制分体锁,中控单元4可以参看图4的分解图。
本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可以应用于车辆上,用于控制车辆的开锁或关锁,分体锁除包括本实施例的中控组件外,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开锁或关锁操作的锁具组件。例如,当应用于共享单车时,如图3所示,在轮毂处设有锁具组件S,锁具组件S与中控单元4通过例如导线连接,中控单元4控制锁具组件S执行分体锁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开锁或关锁。其中,导线可以顺鞍座下方的坐杆或者轮胎的外边缘被导引连接至锁具组件S。锁具组件S在中控组件4的控制下,可以通过在辐条之间伸入阻挡件以抑制后轮的转动,从而实现共享单车的关锁。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锁具组件S也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其他位置,并且锁具组件S与中控单元4之间的布线路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车辆的投放和使用过程中,中控单元4很容易因为进水而损坏。例如,共享车辆多停放在露天环境中,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分体锁以及其内部的部件则十分容易受到水的侵蚀。本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中,中控单元4设置在中间件2的防水密封腔20中,隔绝了外部水环境,从而不会因为受到水的侵蚀而损坏,进而保证了车辆的在多种环境下的耐用性。
如图4-图6所示,中间件2可以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密封连接进而形成位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的防水密封腔20。其中,下壳体22设置于安装底座3上,且下壳体22上具有安装面221,中控单元4设置于安装面221上。上壳体21的中心区域向安装面221的上方鼓起,并通过边缘区域与安装面221的边缘区域密封连接,进而与安装面221形成位于二者之间用于容纳中控单元4的防水密封腔20(防水密封腔20在图4中未标示)。
安装面221基本为一平面,朝向面壳1,其上可以具有一些结构凸起或凹陷从而适应中控单元4上可能具有的凹凸不平的电器元件。中控单元4则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CB)。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面221的总体呈椭圆形,但是边缘不规则。例如,安装面221沿短边方向的两侧呈部分向内凹陷以避让安装面211外侧具有的、位于下壳体22的环绕平台223上的第二紧固孔2232。
下壳体22上具有沿安装面221的边缘区域延伸的环绕凹槽222,上壳体21上具有沿边缘区域延伸的环绕插扣211,环绕插扣211嵌入环绕凹槽222,并在环绕插扣211和环绕凹槽222之间填充密封圈23从而实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的密封连接。
环绕插扣211为完全环绕上壳体21的边缘设置的凸起,环绕凹槽222为完全环绕安装面221的边缘设置的凹陷。且上壳体21的边缘的轮廓形状,与安装面221的边缘的轮廓形状相同,进而使得环绕插扣211可以顺利、准确的嵌入环绕凹槽222形成配合。
如图7所示,环绕插扣211与环绕凹槽222的间隙中填充有密封圈23,密封圈23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在装配时,密封圈23可以预先垫设于环绕凹槽222中,并填充环绕凹槽222的底部。在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装配后,由于橡胶质地较软,环绕插扣211在整体装配结构的压紧力下,挤压密封圈23并造成密封圈23的形变,环绕插扣211嵌入密封圈23中,如图7中阴影部分所示。其中,所述压紧力可以是连接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第二紧固件a2和/或第三紧固件a3所带来的。由此,环绕插扣211和环绕凹槽222之间、在密封圈23的配合下形成密封连接,使得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连接后,防水密封腔20隔绝了外部水环境,设于其中的中控单元4不会受到水的侵蚀,进而保证了在雨雪等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另外,应理解,图7仅为示出环绕凹槽222、环绕插扣211和密封圈23之间的连接结构以便理解,图中各部件的相对尺寸和形状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下壳体22还可以包括环绕平台223,环绕平台223设置于安装面221的外侧,且环绕平台22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231,过水孔2231为贯穿环绕平台223的通孔,用于将进入容纳空间V的水排出容纳空间V。
由于分体锁仅防水密封腔20的部分为防水腔,容纳空间V中仍可能由面壳1与安装底座3的连接缝隙中进水,因此,需要在防水密封腔20的外部、面壳1与安装底座3内设置排水结构。
环绕平台223环绕安装面221设置。优选地,环绕平台223和安装面221可以一体成型设计,例如,通过模具冲压加工一体形成。此时,则环绕凹槽222位于环绕平台223和安装面221之间,换句话说,环绕平台223也是环绕环绕凹槽222设置的。环绕平台223可以部分,也可以完全环绕安装面221/环绕凹槽222。在本实施例中,环绕平台223完全环绕在环绕凹槽222的外侧,并与安装面221一体成型,由此,结构更加稳定。且过水孔2231设有多个,多个过水孔2231沿环绕平台223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排水效果更好。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安装底座3包围环绕平台223设置,或者说,安装底座3包围下壳体22设置。安装底座3的一侧具有斜面31,斜面31由安装底座3的一端开始向斜下方延伸,斜面31延伸所形成的另一端与安装底座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坡面32连接。其中,所述斜下方延伸的斜下方所指的角度为锐角,例如可以为45°;所述坡面32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若为曲面,则坡面32上不同位置的曲度也可以不同,若为不同位置的曲度不同的曲面,则可以形成为鞍面。
进一步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底座3的坡面32和斜面31之间形成有容纳下壳体22的空间,所述空间由安装底座3的斜面31、坡面32和环形主体34包围而成。其中,环形主体34为中空的、形状与环绕平台223的外轮廓形状相同的类似于框架的结构,斜面31和坡面32均与环形主体3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坡面32向环形主体34延伸并与环形主体34连接形成光滑、连续的侧面,所述侧面也属于坡面32。换句话说,安装底座3在环形主体34处具有一个可以供下底座22装配时进入的开口,而安装底座3的侧面是由环形主体34和坡面32连接形成的闭合的曲面。从过水孔2231流出的水顺坡面32滑下,并通过位于安装底座3上的缺口33排出至分体锁外部。在本实施例中,缺口33位于坡面32的底端,也就是斜面31与坡面32交界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说,缺口33位于斜面31的底端。缺口33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均不作限制,例如,缺口33可以为矩形缺口或半圆形缺口,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安装于车辆上时,缺口33朝向下方,使顺坡面32滑下的水经缺口33流出至外部。
另外,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缺口33也可以设置于安装底座3的不同位置,若缺口33设有多个,多个缺口33也可以位于安装底座3的不同位置,例如坡面32的中段等,以使得顺坡面32滑下的水可以排除至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外即可。
参照图9,当分体锁的中控组件装配完成后,下壳体22位于安装底座3内,并完全隐藏在安装底座3中。环绕平台223的外轮廓形状,与环形主体34的内轮廓形状相同,二者的缝隙之中几乎不能过水,环绕平台223的过水孔2231即起到连通前后腔的作用,进而可以供水流出至坡面32并排出外部。
在下壳体22安装固定在安装底座3内时,从图9所示的视角观察,下壳体22被隐藏于安装底座3内。也就是说,在下壳体22被安装在安装底座3内时,下壳体22的高度低于安装底座3侧壁的高度,这使得下壳体22不露出安装底座3。由此,中控单元4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例如,在面壳1和/或上壳体21遭到破坏后,也不易损伤到中控单元4,并且下壳体22设置于安装底座3中使得安装底座3也不易遭到破坏。
安装底座3可以通过斜面31安装于车辆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斜面31的中部镂空,斜面31的边缘具有安装螺孔35,安装底座3通过设于安装螺孔35中的紧固件连接于车辆上。安装螺孔35的数量可以不唯一,例如,可以在斜面3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安装螺孔35,使连接更稳固。而斜面31中部镂空,从而由斜面31方向可以看清安装底座3内部的情况,在装配或后续维护时可以及时看清内部连接结构,若连接不当则可以及时调整。
环形主体34、斜面31和坡面32优选为一体成型设计,例如,可以通过模具冲压加工一体形成,材质则可以为金属材质。
中控单元4上引出有导线(图中未示出),所述导线用于将中控单元4与执行机构,例如前述的锁具组件S电连接。导线由防水密封腔20中引出需要设置开口,通常在所述开口处施胶以形成防水密封,但是胶粘剂凝固需要数小时,在此过程中导线会自己翘起或弯折,影响布线或者有可能造成信号传输出现问题。
如图6所示,在下壳体22上设置理线卡扣2211,优选地,在安装面221上设置理线卡扣2211。理线卡扣2211可以位于安装面221的一端,以避让中控单元4上的其他电器元件。理线卡扣2211用于卡住并定位导线以避免导线翘起或弯折。在下壳体22上,优选地,在理线卡扣2211的一侧,具有连通到下壳体22外的出线口2212。由理线卡扣2211固定的导线经出线口2212引出至下壳体22外部,进而电连接至其他部件。在出线口2212与导线的缝隙中填充密封胶,以形成防水密封,使防水密封腔20仍然隔绝水环境。由于具有理线卡扣2211的固定,在密封胶凝固时,导线不会翘起或弯折,而是以预定形态固定,避免了对布线或者信号传输造成影响。
理线卡扣2211可以为由安装面221向上突起的框状结构,且所述框状结构上具有过线缺口221111,导线由中控单元4上引出后,经过线缺口221111进入理线卡扣2211内。出线口2212设置在理线卡扣2211的一端,导线进入理线卡扣2211后,经出线口2212引出至防水密封腔20外。再对出线口2212处施胶作密封处理,此时,由于导线已被过线缺口221111卡住,不会产生弯折或翘起。在本实施例中,理线卡扣2211为矩形框架22111和椭圆形框架22112相结合的框状结构。其中,过线缺口221111位于矩形框架22111上,出线口2212位于椭圆形框架22112上。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理线卡扣2211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理线卡扣2211和出线口2212也可以位于下壳体22或者安装面221上的其他位置,上述均可以根据中控单元4上各电器元件的布置位置而对应调整,以使理线结构、电器元件和布线之间尽量不过多干涉为宜。
如图6、图8和图12所示,面壳1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孔11,环绕平台223上具有与第一紧固孔11对应的第二紧固孔2232,安装底座3上具有与第二紧固孔2232对应的第三紧固孔322,且每组对应的第一紧固孔11、第二紧固孔2232和第三紧固孔322相互连通。如图2所示,面壳1、下壳体22和安装底座3通过设于第一紧固孔11、第二紧固孔2232和第三紧固孔322中的第一紧固件a1固定连接。第一紧固件a1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第一紧固孔11和第二紧固孔2232为通孔,安装底座3上具有由坡面32向上凸起的定位柱321,第三紧固孔322位于定位柱321上,且定位柱321对齐其上的第三紧固孔322所对应的第二通孔2232,使得第一紧固件a1可以依次穿设于第一紧固孔11、第二紧固孔2232和第三紧固孔322中。定位柱321可以位于坡面32与安装底座3的环形主体34相连接的部分,如图8所示,由此,第三紧固孔322更靠近下壳体22,并可以与第二紧固孔2232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孔11和第二紧固孔2232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面壳1和环绕平台223的两侧,相对应地,定位柱321位于坡面32的两侧。由此,通过设于两侧的第一紧固件a1装配,使得整体结构的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5和图6所示,环绕平台223上还可以具有第四紧固孔2235,上壳体21的边缘上具有第五紧固孔212。其中,第四紧固孔2235为贯穿环绕平台223的通孔,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设有多个时,沿环绕平台223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五紧固孔212的数量和位置与第四紧固孔2235相对应,并由上壳体21的边缘向外突出。如图4所示,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通过穿设于第四紧固孔2235和第五紧固孔212中的第二紧固件a2固定连接,第二紧固件a2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如图6和图12所示,环绕平台223上还可以具有第六紧固孔2236,面壳1的边缘上具有第七紧固孔14。其中,第六紧固孔2236为贯通环绕平台223的通孔,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设有多个时,沿环绕平台223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七紧固孔14的数量和位置与第六紧固孔2236相对应,可以位于面壳1的边缘向下突出的柱状结构(类似于前述的定位柱321)上,所述柱状结构由面壳1的边缘向环绕平台223延伸,补偿面壳1与下壳体22之间由于具有上壳体21所带来的间隔,第七紧固孔14则位于所述柱状结构上。如图2所示,面壳1与下壳体22通过穿设于第六紧固孔2236和第七紧固孔14中的第三紧固件a3固定连接,第三紧固件a3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以上,位于环绕平台223上的第二紧固孔2232、第四紧固孔2235和第六紧固孔2236应相互避让,以避免互相干涉,具体的设置间隔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紧固孔2235和第六紧固孔2236均设有多个,以使得装配结构更加稳固。
在装配时,可以先通过第二紧固件a2装配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然后通过第三紧固件a3装配面壳1和下壳体22,此时,上壳体21被面壳1所包裹。最后通过第一紧固件a1装配面壳1和安装底座3,此时,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被完全隐藏在面壳1和安装底座3所形成的容纳空间V中。由此,位于防水密封腔20中的中控单元4不但防水,而且具备较高的防破坏强度。
分体锁应用在共享车辆上时,无法避免地,会有人恶意或无意地对分体锁造成破坏,本实施例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则可以有效的保护中控单元4,以避免遭到破坏后车辆无法正常使用。例如,即使面壳1遭到破坏,也不影响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进而也不会影响位于防水密封腔20中的中控单元4。又例如,下壳体22完全隐藏在安装底座3中的结构设计,使得安装底座3不易被破坏,下壳体22以及位于其上的中控单元4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进一步地,面壳1可以采用加强塑胶成型,和/或,可以在面壳1朝向容纳空间V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加强筋13(如图12所示),以进一步提高面壳1的防破坏能力。其中,加强筋13可以设有多个,且多个加强筋13纵横交错设置。
除通过上述的第二紧固件a2连接外,面壳1和下壳体22之间还可以具有其他的连接结构,以形成更稳固的连接,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中控单元4。如图6和图12所示,面壳1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公止口12,公止口12环绕面壳1设置。环绕平台223的边缘区域形成有母止口2233,母止口2233环绕环绕平台223设置。如图13所示,公止口12嵌入母止口2233形成配合,图13是以与公母止口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为截面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的公止口12与母止口2233的形状和相对尺寸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
相比于环绕凹槽222,母止口2233也是位于边缘的凹陷,但是不同于两侧都具有槽壁的凹槽,母止口2233只具有一侧的侧壁。公止口12则是类似于环绕插扣211的凸起。公止口12和母止口2233的相互配合主要用于限制面壳1和下壳体22朝内或朝外张开,并在装配时提供预定位。
如图6所示,在母止口2233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反止口2234,反止口2234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设有多个时,多个反止口2234沿母止口223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反止口2234设置于母止口2233的内侧。参考图6中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反止口2234以三个为一组,沿母止口223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反止口2234。
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受到外力冲击时,公止口12可以防止面壳向外(参考图13中x方向)张开。同时,在母止口2233和反止口2234的配合下,下壳体22也不会向内(参考图13中y方向)张开,起到了稳固结构和防破坏的作用。使得中控单元4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公止口12、母止口2233和/或反止口223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可以在面壳1的边缘设置母止口,而在环绕平台223的边缘设置公止口,也就是与本实施例相反,而反止口仍然设置在母止口一侧。又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反止口而只设置公止口和母止口。
如图14所示,下壳体22上具有与安装面221相对的下底面224,下底面224朝向安装底座3的方向,下底面224上具有电池仓2241。电池仓2241为由下底面224向下突出的容纳仓,用于容纳电池。电池仓2241上可以具有电池卡扣2242,电池卡扣224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电池卡扣2242用于限位和固定电池于电池仓2241中。
如图10所示,分体锁的中控组件装配后,电池仓2241位于坡面32和斜面31之间。也就是说,下壳体22除电池仓2241以外的部分,被安装底座3的环形主体34包围,而电池仓2241位于环形主体34的下方、斜面31和坡面3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由此,更加节省空间且由斜面31的方向更容易观察到位于安装底座3内部的电池和其他组件的安装情况。
如图8和图14所示,下底面224上还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喇叭音腔2243。中控单元4还包括喇叭41,喇叭41可以播报车辆开锁或关锁的情况。喇叭音腔2243上还具有至少一个出音镂空224321。优选地,喇叭41也由中控单元4的表面向下突出,并至少部分伸入喇叭音腔2243中。由喇叭41放出的声音经过出音镂空224321传出下壳体22外。在安装底座3上设有与喇叭音腔2243对齐的出音槽323,且出音槽323内还具有贯通安装底座3的出音孔324。由喇叭音腔2243传出的声音经出音槽323的出音孔324传出至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外,以提升音量和音质,使用户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清车辆开关锁状态的播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出音槽323可以由安装底座3朝向下壳体22突起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出音槽323为圆形槽,由坡面32朝向下壳体22突起形成。出音镂空224321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设有多个时,多个出音镂空224321可以沿喇叭音腔2243的周向间隔排布。出音孔324也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由此,使得声音放出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喇叭音腔2243为圆柱形突出,出音镂空224321设有多个,且为扇形,围绕喇叭音腔2243的周向等角度排布。
更具体地,喇叭音腔2243包括第一圆柱体22431和第二圆柱体22432,且第一圆柱体2243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圆柱体22432的横截面尺寸。第一圆柱体22431位于下底面224上并由下底面224向下方突出,第二圆柱体22432连接于第一圆柱体22431的下方;优选地,第二圆柱体22432与第一圆柱体22431同轴。第二圆柱体22432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等于出音槽323的横截面尺寸,第二圆柱体22432至少部分伸入出音槽323内,且出音镂空224321位于出音槽323内。由此,使得经喇叭41放出的声音可以经过喇叭音腔2243和出音槽323传播至分体锁外部,而不会由喇叭音腔2243和出音槽323连接处的缝隙漏出并在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内部回旋。其中,出音镂空224321可以位于第二圆柱体22432朝向出音槽323的端面上,和/或,位于第二圆柱体22432伸入出音槽323部分的侧壁上。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喇叭音腔2243也可以不具有第一圆柱体22431,而直接通过连接在下底面224上的第二圆柱体22432伸入出音槽323来传递声音。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喇叭音腔2243也可以不伸入出音槽323,而是与出音槽323对接,此种情况下,出音镂空224321位于喇叭音腔2243的下端面上。例如,喇叭音腔2243下端面的尺寸大于等于出音槽323上端面的尺寸,并且喇叭音腔2243的下端面与出音槽323上端面接触,从而覆盖出音槽323的上端面开口,出音镂空224321被出音槽323覆盖。由此,经喇叭音腔2243传出的声音同样可以几乎不漏声的从出音槽323传播至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外。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音腔2243位于下底面224的一端,电池仓2241位于下底面224的另一端,出音槽323位于坡面32上与喇叭音腔2243相对应的一端并且对齐喇叭音腔2243。由此,基于此内部结构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的外形更加适应安装于车辆上。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喇叭音腔2243的形状、尺寸和设置位置,以及出音槽323的形状、尺寸和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情况,设置喇叭音腔2243和出音槽323的目的是为了使喇叭41放出的声音可以不在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内部回旋、损耗,而是更好地传播到结构外部使用户能够听清。
优选地,上述第一圆柱体22431与第二圆柱体22432的连接方式、第二圆柱体22432与下底面224的连接方式、或者其他构造的喇叭音腔2243与下底面224的连接方式,以及出音槽323与安装底座3的连接方式,均宜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例如,通过模具冲压加工一体形成。由此,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结构。
在分体锁的中控组件中通常还设有天线,所述天线包括2G或4G天线、WIFI天线和蓝牙天线等,用于信号传输。天线设置在壳体上,中控单元4上设置有与天线对应的触点,天线与触点相互接触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天线(未示出)设置在上壳体21内,装配时,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之间通过环绕凹槽222和环绕插扣211形成预定位进而装配,作业人员无法观察到天线与触点是否接触良好。因此,可以使上壳体21至少部分透明以使得触点至少部分可见,从而在装配时作业人员可以实时观察到电气结构是否接触良好。如果天线和触点接触不当,则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调整,避免了在结构装配完成后使用时才发现,再进行调整带来的时间和人力损耗。
天线可以以柔性电路的方式粘贴于上壳体21内朝向中控单元4的表面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壳体21采用例如工程塑料制成,在上壳体21中嵌入透明材料,例如透明工程塑料,从而实现在装配过程中实时观察内部电气结构的安装情况。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壳体21可以采用透明材料,例如透明工程塑料制成。由此,上壳体21全透明,在装配过程中也可以实时观察内部电器结构的安装情况。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如果不具备与本实施例相似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结构,则需要使中间件2朝向中控单元4的表面至少部分透明。
本发明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将中控单元设置在中间件的防水密封腔中,中控单元不易受到水的侵蚀而损坏,有效解决了中控单元进水后造成的车辆无法正常使用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底座(3),用于安装在车辆上;
面壳(1),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3)上并形成位于所述面壳(1)和所述安装底座(3)之间的容纳空间(V);
中间件(2),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3)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V)中,所述中间件(2)具有中空的防水密封腔(20);以及
中控单元(4),设置于所述防水密封腔(20)中,所述中控单元(4)用于控制所述分体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2)包括:
下壳体(22),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3)上,所述下壳体(22)上具有安装面(221),所述中控单元(4)设置于所述安装面(221)上;以及
上壳体(21),所述上壳体(21)的边缘区域与所述安装面(221)的边缘区域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21)的中心区域向所述安装面(221)的上方鼓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上具有沿所述安装面(221)的边缘区域延伸的环绕凹槽(222);
所述上壳体(21)具有沿边缘区域延伸的环绕插扣(211),所述环绕插扣(211)嵌入所述环绕凹槽(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凹槽(222)和所述环绕插扣(21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还包括环绕平台(223),所述环绕平台(223)设置于所述安装面(221)的外侧,所述环绕平台(22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22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平台(223)环绕所述安装面(221)设置,所述过水孔(223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水孔(2231)沿所述环绕平台(223)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3)包围所述环绕平台(223)设置,所述安装底座(3)的一侧具有斜面(31),所述斜面(31)由所述安装底座(3)的一端开始向斜下方延伸,所述斜面(31)延伸所形成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坡面(32)连接,经所述过水孔(2231)流出的水顺所述坡面(32)滑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3)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缺口(33),所述缺口(33)用于排出经所述坡面(32)滑下的水至所述分体锁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3)位于所述坡面(32)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孔(11);
所述环绕平台(223)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紧固孔(11)对应的第二紧固孔(2232);
所述安装底座(3)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紧固孔(2232)对应的第三紧固孔(322);
每个对应的所述第一紧固孔(11)、所述第二紧固孔(2232)和所述第三紧固孔(322)相互连通,所述面壳(1)、所述下壳体(22)和所述安装底座(3)通过设于所述第一紧固孔(11)、所述第二紧固孔(2232)和所述第三紧固孔(322)中的第一紧固件(1a)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孔(1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2232)为通孔;
所述安装底座(3)上具有由所述坡面(32)向上凸起的定位柱(321),所述第三紧固孔(322)位于所述定位柱(32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孔(11)和所述第二紧固孔(2232)均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面壳(1)和所述环绕平台(223)的两侧;
所述定位柱(321)位于所述坡面(32)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具有与所述安装面(221)相对的下底面(224),所述下底面(224)上具有电池仓(224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2241)位于所述坡面(32)和所述斜面(31)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2241)上具有至少一个电池卡扣(2242),所述电池卡扣(2242)用于限位和固定电池于所述电池仓(2241)中。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3)通过所述斜面(31)安装于所述车辆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31)的中部镂空,所述斜面(31)通过边缘区域与所述车辆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上具有理线卡扣(2211),所述下壳体(22)上还具有连通到所述下壳体(22)外部的出线口(2212);
所述中控单元(4)上引出有导线,所述导线缠绕于所述理线卡扣(2211)后经所述出线口(2212)引出至所述中间件(2)外部;
所述出线口(2212)与所述导线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密封胶;
其中,所述理线卡扣(2211)用于卡住并定位所述导线以避免所述导线翘起或弯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卡扣(2211)位于所述安装面(221)上。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具有与所述安装面(221)相对的下底面(224),所述下底面(224)上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喇叭音腔(2243);
所述中控单元(4)还包括喇叭(4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32)上具有与所述喇叭音腔(2243)对齐设置的出音槽(323),所述出音槽(323)内具有贯通所述坡面(32)的出音孔(324),所述出音槽(323)和所述出音孔(324)用于将所述喇叭(41)放出的声音导引至所述分体锁外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音腔(2243)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出音槽(323)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喇叭音腔(2243)与所述出音槽(323)对接,或者,所述喇叭音腔(2243)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出音槽(323)。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1)至少部分透明以使得所述防水密封腔(20)内部可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1)为透明材料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的中心区域向所述安装面(221)的上方鼓起并包围所述上壳体(21),所述面壳(1)的边缘区域与所述下壳体(22)固定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的下端面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环绕平台(223)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面壳(1)的边缘区域与所述环绕平台(223)的边缘区域固定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公止口(12),所述环绕平台(223)的边缘区域形成有母止口(2233),所述公止口(12)嵌入所述母止口(2233)。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止口(2233)的一侧还具有反止口(2234)。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止口(223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反止口(2234)沿所述母止口(223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朝向所述容纳空间(V)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加强筋(13)。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分体锁的中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加强筋(13)纵横交叉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1424.9A CN112360249A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1424.9A CN112360249A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60249A true CN112360249A (zh) | 2021-02-12 |
Family
ID=74535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11424.9A Pending CN112360249A (zh) | 2020-12-04 | 2020-12-04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6024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2714A (zh) * | 2022-03-08 | 2022-07-08 | 广州市昊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美容仪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971963U (zh) * | 2017-04-21 | 2018-02-06 | 福建索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智能锁 |
CN207879078U (zh) * | 2017-12-27 | 2018-09-18 | 深圳禾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共享单车锁 |
US20190291800A1 (en) * | 2018-03-23 | 2019-09-26 | Social Bicycles Llc | Lock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wheeled vehicle |
CN210239403U (zh) * | 2019-11-27 | 2020-04-03 |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
CN210298241U (zh) * | 2019-05-21 | 2020-04-10 | 北京悠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盒密封结构、控制盒及共享车辆 |
CN211229899U (zh) * | 2020-01-23 | 2020-08-11 | 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共享车辆的锁具和共享车辆 |
CN211442574U (zh) * | 2019-07-30 | 2020-09-08 |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共享自行车的锁具组件和共享自行车 |
CN215056286U (zh) * | 2020-12-04 | 2021-12-07 |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
2020
- 2020-12-04 CN CN202011411424.9A patent/CN11236024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971963U (zh) * | 2017-04-21 | 2018-02-06 | 福建索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智能锁 |
CN207879078U (zh) * | 2017-12-27 | 2018-09-18 | 深圳禾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共享单车锁 |
US20190291800A1 (en) * | 2018-03-23 | 2019-09-26 | Social Bicycles Llc | Lock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wheeled vehicle |
CN210298241U (zh) * | 2019-05-21 | 2020-04-10 | 北京悠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盒密封结构、控制盒及共享车辆 |
CN211442574U (zh) * | 2019-07-30 | 2020-09-08 |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共享自行车的锁具组件和共享自行车 |
CN210239403U (zh) * | 2019-11-27 | 2020-04-03 |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共享单车的分体式锁具组件和共享单车 |
CN211229899U (zh) * | 2020-01-23 | 2020-08-11 | 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共享车辆的锁具和共享车辆 |
CN215056286U (zh) * | 2020-12-04 | 2021-12-07 |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2714A (zh) * | 2022-03-08 | 2022-07-08 | 广州市昊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美容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05683B1 (ko) | 통기 부재 | |
US6051790A (en) | Wire harness-mounting construction | |
JP4021671B2 (ja) | 防水ボックスのカバー組付構造 | |
CN215056286U (zh)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
CN112360249A (zh)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
CN215889670U (zh)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
CN215889669U (zh)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
CN215889671U (zh) | 一种分体锁的中控组件 | |
KR20120065502A (ko) | 차량용 아웃사이드 도어핸들의 트리거 스위치 | |
CN212685467U (zh) | 全地形车以及电池安装组件 | |
JPH0948241A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 |
JPH09129301A (ja) |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 |
EP1806810B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CN213818478U (zh) | 用于共享单车的电控盒和共享单车 | |
KR102037690B1 (ko) | 차량용 안테나의 방수 구조 | |
KR100693503B1 (ko) | 차량의 리어 콤비네이션 램프 취부 구조 | |
KR100475883B1 (ko) | 수밀 기능 연료 필러 하우징 | |
JPH0917212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216852242U (zh) | 车载扬声器装置 | |
CN219591644U (zh) | 天线总成及车辆 | |
CN215912167U (zh) | 车载摄像头 | |
CN217985325U (zh) | 具有防水功能的扬声器及汽车 | |
CN216833154U (zh) | 车门及汽车 | |
CN215904430U (zh) | 车门组件和车辆 | |
JP4005806B2 (ja) | バックドアハンドルの仮組み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