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3925U - 橡皮套和橡皮 - Google Patents
橡皮套和橡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63925U CN204763925U CN201520508213.5U CN201520508213U CN204763925U CN 204763925 U CN204763925 U CN 204763925U CN 201520508213 U CN201520508213 U CN 201520508213U CN 204763925 U CN204763925 U CN 2047639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protuberance
- covering portion
- covering
- rubber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难以使橡皮产生裂纹或裂缝的橡皮套。橡皮套具有收容长方体形状的橡皮(2)的方筒状的主体部(3)。在主体部(3)的一端侧设置有向主体部(3)延伸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突出部(4)为圆弧状,沿着橡皮(2)的大面积部(17a)。在突出部(4)设置有涂敷了墨的墨涂敷部(5)。此外,橡皮套(1)与橡皮(2)一起由可弹性变形的厚纸构成。因此,在进行擦字时,如果橡皮(2)弯曲,则突出部(4)也能够同样地弯曲,突出部(4)不会插入橡皮(2),橡皮(2)不产生裂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容橡皮的橡皮套。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套的橡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橡皮(擦字橡皮)在从幼儿至大人的广泛范围的年龄层使用。橡皮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主流是根据易握持、易使用、以及易制造程度等呈现长方体形状的结构。此外,橡皮的大小也是各种各样的,如果考虑易使用程度,则优选适当的易握持的大小。而且,橡皮以收纳在橡皮套中的状态使用。此外,橡皮大多情况下在被插入在由纸等制作的橡皮套中的状态下出售。
如图7所示,橡皮套61比橡皮62短若干,橡皮62的一部分从橡皮套61中露出,构成露出部62a。如图8(a)所示,使用者经由橡皮套61握持橡皮62,将橡皮62的露出部62a按压在纸等擦字对象物60上摩擦,进行擦字作业。
如图8(a)所示,在进行擦字作业时,被按压在擦字对象物60上的橡皮62在橡皮套61的边缘61a被按压,在与边缘61a抵接的部位带有小的裂纹。即,橡皮62的露出部62a的前端部分与擦字对象物60抵接。而且,橡皮62由使用者的手指经由橡皮套61夹持边缘61a附近。使用者使橡皮62沿着由图8(a)的箭头A1和图8(b)的箭头A2所示的方向往复移动,去除擦字对象物60上的文字或线。这时,在橡皮62的与橡皮套61的边缘61a抵接的部位带有裂纹。
进而,在橡皮62沿着由箭头A1、A2所示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期间,橡皮62反复向一个方向弯曲以及向相反方向弯曲使裂纹扩大,在橡皮62上产生如图8(b)所示的裂缝63。而且,如图9所示,橡皮62断裂。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研究使得橡皮不会断裂而得到的橡皮套。如图10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在橡皮72露出的一侧的橡皮套71的一端的边缘71a的棱角部分设置有大致U形的切口部73。这样,通过在橡皮套71的边缘71a的棱角部分设置大致U形的切口部73,使得在擦字作业中橡皮套71的边缘71a难以被按压于橡皮72上,橡皮72难以产生裂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7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本实用新型人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即使是具有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橡皮套,橡皮还是产生裂缝。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皮难以产生裂缝的橡皮套。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皮套,其呈方筒状,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装设在橡皮上覆盖橡皮的一部分,并且使橡皮的一部分从上述开口部突出,上述橡皮为大致长方体,具有面积最大的两个大面积部、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和后端面部、以及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两个中面积部,上述橡皮套的特征在于:具有覆盖上述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上述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在橡皮套的上述一端侧的上述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呈圆弧状突出且沿着橡皮的表面,上述突出部能够与上述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
优选的是,在上述突出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
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具有覆盖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橡皮的周围由橡皮套覆盖。
在橡皮套的一端侧的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呈圆弧状地突出且沿着橡皮的表面,因此突出部的中央部分比两端部分靠近橡皮的前端面部。即,突出部的两端比中央部分靠后。因此,使用者握持突出部的中央部分,将突出部的中央部分固定于橡皮,在擦字作业中,突出部的两端部分的边缘不会被按压在橡皮上。由此,橡皮不易产生裂纹。
此外,突出部能够与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擦字作业中橡皮的前端被按压于擦字对象物而使橡皮发生弹性变形,突出部也会随着橡皮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橡皮难以被突出部的边缘按压。因此,在橡皮的与突出部的边缘接触的部位难以产生裂纹或裂缝。即,橡皮难以破损。
进而,在突出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的情况下,橡皮的使用者容易握持突出部,在擦字作业中手(指)与橡皮套之间不易打滑。由此,橡皮的使用者可以不用使劲地握持橡皮,能够轻松地去除擦字对象的文字和线。
在此,设置于突出部的外表面的凹凸能够通过在突出部粘贴其他部件而构成,或者通过部分地削去突出部的外表面而构成。
优选的是,上述凹凸由涂敷于突出部表面的UV墨立体地构成。
在上述实用新型中,凹凸由涂敷于突出部的表面的UV墨立体地构成,因此能够非常容易地构成凹凸。
优选的是,在橡皮套的上述一端侧的上述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橡皮套的一端侧的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因此即使橡皮被按压于擦字对象物而发生弹性变形,橡皮也不易被橡皮套的第二包覆部按压。因此,橡皮难以破损。
优选的是,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上述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线,因此能够沿着剪切线切割(切掉)橡皮套的一部分。即,能够缩短橡皮套的长度。各剪切线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因此随着橡皮被消耗变短,能够适当地沿着剪切线进行切割,从而容易地调整橡皮套的长度。
优选的是,其由厚纸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橡皮套由厚纸构成,因此突出部能够容易地追随弹性变形的橡皮。因此,突出部的边缘难以使橡皮的表面产生裂纹。
优选的是,由突出部构成的边是从第一包覆部的整个宽度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地形成的拱形。
优选的是,提供一种橡皮套,其呈方筒状,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装设在橡皮上覆盖橡皮的一部分,并且使橡皮的一部分从上述开口部突出,上述橡皮为大致长方体,具有面积最大的两个大面积部、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和后端面部、以及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两个中面积部,在上述橡皮套中,具有覆盖上述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上述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上述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由厚纸构成,在橡皮套的上述一端侧的上述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呈圆弧状地突出且沿着橡皮的表面,上述突出部能够与上述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在上述突出部的外表面用UV墨形成有凹凸,在上述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第一包覆部的突出部与第二包覆部的凹部平滑地相连,从上述一端侧至另一端侧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上述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部。
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橡皮套,其呈方筒状,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装设在橡皮上覆盖橡皮的一部分,并且使橡皮的一部分从上述开口部突出,上述橡皮为大致长方体,具有面积最大的两个大面积部、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和后端面部、以及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两个中面积部,在上述橡皮套中,具有覆盖上述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上述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上述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由厚纸构成,在橡皮套的上述一端侧的上述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由突出部构成的边是从第一包覆部的整个宽度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形成的拱形,上述突出部沿着橡皮的表面,上述突出部能够与上述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在上述突出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在上述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第一包覆部的突出部与第二包覆部的凹部平滑地相连。
优选的是,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上述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线。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橡皮,其装设有上述橡皮套。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橡皮套在擦字作业中使橡皮不易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橡皮套的立体图。
图2是中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1的橡皮套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橡皮套内收纳有橡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表示通过橡皮的长边棱角部进行擦字作业中的橡皮,(a)为侧视图,(b)为(a)的A-A向视图。
图5表示通过橡皮的短边棱角部进行擦字作业中的橡皮,(a)为侧视图,(b)为(a)的B-B向视图。
图6是与图1不同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橡皮套,(a)为展开图,(b)为立体图。
图7是现有的橡皮的立体图。
图8是通过图7的橡皮进行擦字作业的状态的侧视图,(a)表示橡皮套的边缘与弯曲的橡皮接触产生裂纹的状态,(b)表示在(a)中产生的裂纹扩大、橡皮断裂的状态。
图9是表示图7的橡皮断裂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橡皮套中收纳有橡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与图1、图6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橡皮套的立体图。
图12是与图1、图6、图11不同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橡皮套,(a)为展开图,(b)为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橡皮套(擦字橡皮的套)
2橡皮(擦字橡皮)
3a、3c第一包覆部
3b、3d第二包覆部
4、8橡皮套的突出部
5墨涂敷部(凹凸)
6a~6d剪切线
7a开口部
10、12短边缘(后退部)
17a、17b橡皮的大面积部
18a、18b橡皮的中面积部
19a橡皮的前端面部
19b橡皮的后端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橡皮套1收纳长方体的橡皮2。如图3所示,橡皮2具有面积最大的一对大面积部17a、17b、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一对中面积部18a、18b、以及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19a、后端面部19b(图4、图5)。
此外,通常安装有橡皮套1的橡皮2作为“橡皮”在市场出售。
如图1、图2所示,橡皮套1(擦字橡皮的套)是两端开口的方筒状的部件。
即,在橡皮套1的内部形成有空间7,在空间7的一端(前端侧)形成有开口部7a。橡皮套1由容易弹性变形的厚纸等纸制片材形成。橡皮套1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主体部区域3和突出部4、8。
为便于说明,以图1的姿势为基准,将橡皮套1的上部侧的面称为表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为背面侧。此外,为便于说明,将使橡皮2的一部突出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后端侧。
橡皮套1具有一对相对的第一包覆部3a、3c、一对相对的第二包覆部3b、3d。橡皮套1具有各第一包覆部3a、3c和各第二包覆部3b、3d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呈方筒状。如图3所示,各第一包覆部3a、3c覆盖橡皮2的大面积部17a、17b的一部分(大部分),各第二包覆部3b、3d覆盖橡皮2的中面积部18a、18b的一部分(大部分)。
第一包覆部3a、3c构成橡皮套1的表背面(正反面),第二包覆部3b、3d构成橡皮套1的侧面。
如图1所示,在橡皮套1的第一包覆部3a、3c的一端侧(前端侧、开口部7a侧)分别设置有突出部4、8。突出部4、8以第一包覆部3a、3c的中央部分延伸的方式形成。
表面侧的第一包覆部3a的突出部4为主体部区域3的开口部7a侧(前端侧),以延长主体部区域3的第一包覆部3a的方式构成。即,突出部4是将主体部区域3的第一包覆部3a的前端侧的边向前端侧延长的部分,构成橡皮套1的一端侧(前端侧)的长边缘9。此外,突出部4的长边缘9以第一包覆部3a的中央部分突出的方式呈半圆状(圆弧状)形成。即,突出部4的长边缘9呈拱形。
在突出部4的外表面设置有墨涂敷部5。墨涂敷部5是通过UV印刷而涂敷UV墨的部位,是形成有凸起的部位。此外,UV墨(油墨)是紫外线固化性墨。在墨涂敷部5例如以能够通过触感实际感知的程度立体地描绘文字及图案等。即,使用者握持墨涂敷部5时,在橡皮套1与使用者的手指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换句话说,墨涂敷部5对橡皮套1的表面赋予凹凸,发挥防滑的功能。因此,握持橡皮2(橡皮套1)的使用者的手指不易打滑。
在背面侧的第一包覆部3c也设置有突出部8。背面侧的突出部8具有与表面侧的第一包覆部3a的突出部4同样的大小及形状,与表面侧的突出部4相对。即,背面侧的突出部8构成与表面侧的开口部7a侧的长边缘9同样的长边缘11。背面侧的长边缘11也与表面侧的长边缘9同样为拱形。优选在背面侧的突出部8的外表面也设置有如表面侧的突出部4的墨涂敷部5一样的墨涂敷部。
如图2所示,在橡皮套1的第一包覆部3a、3c的另一端侧(后端侧)的开口部7b(图2)分别设置有直线状的长边缘13、15。
此外,在第二包覆部3b、3d的另一端侧(后端侧)分别设置有直线状的短边缘14、16。短边缘14、16与长边缘13、15相连。即开口部7b呈长方形。
如图1所示,在第二包覆部3b的开口部7a侧(前端侧)设置有短边缘10(后退部)。短边缘10为拱形,是与长边缘9、11相连、第二包覆部3b的中央部分向主体部3的另一端侧(后端侧即开口部7b侧)后退的方式形成的凹状的边缘。虽然未图示,不过在第二包覆部3d的一端侧也设置有与第二包覆部3b的短边缘10同样的短边缘12。
在主体部3设置有与开口部7b(开口端)平行的剪切线(切开线)6a~6d。剪切线6a~6d呈孔眼状断裂而构成,横穿主体部3的第一包覆部3a、3c、以及第二包覆部3b、3d地呈环状设置。剪切线6a~6d隔开规定的间隔(例如3~7mm)设置。此外,从主体部3的开口部7b至剪切线6a的长度也是同样的距离。
如图3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橡皮套1的内部收容有长方体形状的橡皮2(擦字橡皮)。
在橡皮2的上述的大面积部17a和中面积部18a的边界具有长度方向棱角部25。同样,在大面积部17b和中面积部18a的边界形成有长度方向棱角部26。此外,在大面积部17a和中面积部18b的边界具有长度方向棱角部27。此外,在大面积部17b和中面积部18b的边界具有长度方向棱角部28。但是,图中并未示出长度方向棱角部28。
橡皮2的横截面与橡皮套1的空间7的矩形截面大致一致。即,橡皮2能够正好插入配置在橡皮套1的空间7中。如图3所示,在橡皮2的前端面部19a侧具有长边棱角部21、22和短边棱角部23、24。
此外,橡皮2比橡皮套1长若干(例如3~7mm左右)。因此,如果橡皮2的后端面部19b是与图2所示的橡皮套1的长边缘13、15、以及短边缘14、16一致的状态,则如图3所示,橡皮2的前端面部19a比橡皮套1的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突出若干。即,突出部4、8(长边缘9、11)沿着橡皮2的大面积部17a、17b,突出部4、8(长边缘9、11)的中央部分与橡皮2的前端面部19a侧的长边棱角部21、22接近。此外,橡皮套1的短边缘10沿着橡皮2的中面积部18a。短边缘10以向开口部7b的短边缘14侧后退的方式形成凹状。图中未示出,不过橡皮套1的短边缘12也沿着与短边缘10沿着的中面积部18a相反一侧的中面积部18b。突出部4、8的长边缘9、11和短边缘10、12由连接部29a~29d连接。
接着,对收容于橡皮套1中的橡皮2的擦字作业进行说明。
在用橡皮2的长边棱角部21消除擦字对象物30中所描绘的文字及线图等的情况下,使用者握持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如图4(a)所示,使长边棱角部21与擦字对象物30抵接,例如使橡皮2在由箭头B1所示的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行摩擦。在该情况下,橡皮2的往复移动方向(箭头B1方向)和夹持橡皮2(橡皮套1)的使用者的手指的排列方向一致,因此,为了进行擦字作业,使用者容易施加力。即,突出部4、8为上下方向的姿势,使用者用手指向下按压上侧的突出部4或8进行擦字作业,因此,使用者容易对橡皮2施加力。因此,对橡皮2易施加较大的负荷,但基于以下的理由,橡皮2难以断裂。
即,如图3所示,被使用者握持的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与橡皮2的长边棱角部21、22靠近至相当短的距离L1。此外,突出部4、8为圆弧状,突出部4、8的端部通过比中央部分后退的位置的连接部29a~29d与短边缘10、12连接。各连接部29a~29d和前端面部19a仅相隔距离L2。相比距离L1,距离L2相当长。
而且,使用者因墨涂敷部5的防滑功能,易握持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能够握持与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的长边缘9、11非常近的部位。即,力点(橡皮2的使用者握持的部位)、支点(橡皮2的橡皮套1的长边缘9、11抵接的部位)大体一致,两者的距离非常短。此外,从支点至与擦字对象物30抵接的长边棱角部21(作用点)的距离L1也较短。此外,如图3所示,连接突出部4、8的两端和短边缘10、12的连接部29a~29d处于橡皮2的长度方向棱角部25、26、27、28上。该连接部29a~29d位于比突出部4的中央部分靠后方的位置。
橡皮2沿图4(a)所示的箭头B1方向往复移动,即使长边棱角部21与擦字对象物30摩擦,橡皮2也由使用者的手指夹持固定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橡皮2仅在从橡皮2的长边棱角部21至使用者握持的突出部4、8的中央部的距离(大致至长边缘9、11的距离L1)的长度范围内能够弯曲。
而且,突出部4、8(橡皮套1)由与橡皮2一起容易弹性变形的厚纸等纸制片材构成,因此,突出部4、8被按压在稍稍弯曲的橡皮2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突出部4、8(长边缘9、11)难以插入(陷入)橡皮2的大面积部17a、17b。因此,橡皮2难以产生裂纹。即,由于橡皮2不会产生成为断裂根源的裂纹,所以橡皮2不会断裂。此外,橡皮2弹性变形的部位由橡皮套1的突出部4、8加固。
此外,与橡皮2的长度方向棱角部25~28接触的橡皮套1的连接部29a~29d位于距长边棱角部21、22(前端面部19a)的距离为L2的位置,相比距离L1,距离L2相当长。因此,在进行擦字作业时,橡皮2的长度方向棱角部25、26、27、28的与连接部29a~29d接触的部位未弹性变形(精确而言是变形量较小)。
而且,突出部4、8呈圆弧状,突出部4、8的端部在比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靠后的位置由短边缘10、12和连接部29a~29d流畅地连接。因此,橡皮2的长度方向棱角部25~28难以被橡皮套1按压,连接部29a~29d不会插入长度方向棱角部25、26、27、28。由此,橡皮2难以产生裂纹。
此外,使橡皮2在与箭头B1(图4(a))正交的箭头B2方向(图4(b))上往复移动时,箭头B2方向与长边棱角部21延伸的方向一致,因此,能够仅在擦字对象物30的特定的窄区域进行擦字。该情况下,使用者注意橡皮2的长边棱角部21是否与擦字对象部分接触,所以不太使劲。因此,不会对橡皮2施加较大的负荷,橡皮2难以破损。
此外,在箭头B2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情况下,橡皮2向长边棱角部21延伸的方向弯曲(弹性变形)。即,橡皮2以长边棱角部21向中面积部18a侧或中面积部18b侧移动的方式弯曲。
然而,与从作为力点的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至作为作用点的短边棱角部24的距离L3(图3)相比,从长边棱角部21(前端面部19a)至橡皮套1的连接部29a~29d的距离L2(图3)相当长。即,夹持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时,相对于短边棱角部24,所夹持的部位位于比短边缘10靠跟前侧的位置,因此,橡皮2的中面积部18a的与橡皮套1的短边缘10接触的部位不弯曲。因此,中面积部18a的与短边缘10接触的部位不被按压,短边缘10不会插入中面积部18a,因此,在中面积部18a不产生裂纹。橡皮2的中面积部18b(中面积部18a的相反侧的面)基于同样的理由也不产生裂纹。
此外,在使用长边棱角部21沿箭头B2方向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使用者握持突出部4、8难以进行擦字操作。即,使用者的手指排列方向为与箭头B2方向(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使用者难以对橡皮2施加力。因此,在该情况下,夹持橡皮套1的第二包覆部3b、3d更易进行擦字作业。在该情况下,使用者因注意橡皮2的长边棱角部21是否与擦字对象部分接触,所以不会有较大的力作用于橡皮2,橡皮2不会断裂。
接着,对使用橡皮2的短边棱角部24进行擦字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使短边棱角部24与擦字对象物30抵接并使橡皮2沿箭头C1所示的方向往复移动时,橡皮2以短边棱角部24向中面积部18a侧或前端面部19a侧移动的方式弯曲(弹性变形)。但是,橡皮2的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被夹持,所以如上所述,橡皮套1的短边缘10不会被按压于中面积部18a,短边缘10不会插入中面积部18a,中面积部18a不产生裂纹。
此外,使短边棱角部24与擦字对象物30抵接并使橡皮2沿箭头C1所示的方向往复移动时,能够在短边棱角部24的宽度的范围进行擦字。在此,使用者保持突出部4、8时,夹持橡皮2的使用者的手指排列方向为与箭头C1正交的方向(图5(a)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因此,需要使用者用较大的力夹持橡皮2。即,认为使用者难以进行擦字作业,较少对橡皮2施加较大的力进行擦字操作。由此,不会对橡皮2施加较大的负荷,橡皮2不会断裂。
此外,如图5(b)所示,使橡皮2沿箭头C2所示的方向往复移动时,箭头C2方向与夹持橡皮2的使用者的手指的排列方向一致,因此,使用者容易施加力进行擦字作业。因此,对橡皮2施加较大的负荷。
但是,由于突出部4、8呈圆弧状构成,所以在圆弧状的长边缘9、11不存在棱角,而且与短边缘10、12的各连接部29a~29d距前端面部19a距离L2。即,各连接部29a~29d与橡皮2的长度方向棱角部25~28接触,该各连接部29a~29d距前端面部19a的距离为比距离L1长的距离L2,因此,长度方向棱角部25~28不易产生裂纹。
由于橡皮套1由具有弹性的原材料构成,所以橡皮2弯曲而按压橡皮套1时,橡皮套1容易弹性变形,突出部4、8的长边缘9、11难以插入橡皮2的各大面积部17a、17b、以及各中面积部18a、18b。因此,各大面积部17a、17b、以及各中面积部18a、18b难以产生裂纹,橡皮2难以断裂。
此外,橡皮2自身随着使用而逐渐减少,长度变短。因此,根据橡皮2的长度,切割橡皮套1的剪切线6a~6d。橡皮套1不使用高品质的原材料,而使用厚纸等纸制的片材,所以丢弃也无妨。
此外,橡皮2随着使用,前端面部19a侧的长边棱角部21、22、以及短边棱角部23、24消除,带有弧形。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橡皮2也基本上通过图4(a)、图4(b)、图5(a)、图5(b)所示的箭头B1、B2、C1、C2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往复移动或相对于这些往复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的往复移动,去除擦字对象物30上显示的文字及线图等。此时,也经由突出部4、8夹持橡皮2的大面积部17a、17b,橡皮2的任何的大面积部17a、17b、以及各中面积部18a、18b、以及长度方向棱角部25~28都不产生裂纹。
此外,橡皮套1的一侧(前端侧)的短边缘10、12以向橡皮套1的另一侧(后端侧)后退的方式呈圆弧形状时,不会有较大的力局部作用于橡皮2的中面积部18a、18b,橡皮2难以产生裂纹。
此外,也能够使图3所示的橡皮2的长边棱角部21、短边棱角部24、长度方向棱角部26相交叉的顶部20a与擦字对象物30抵接进行擦字。该情况下,通过夹持橡皮套1的突出部4、8的中央部分,橡皮2能够在各大面积部、各中面积部、以及各长度方向棱角部不产生裂纹地进行擦字。对于橡皮2的其他顶部20b~20d也同样如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4设置有墨涂敷部5,如果在墨涂敷部5描绘引人兴趣的文字列或图案,则使用者能快乐地使用橡皮2。例如,如果描绘卡通角色等时,即使是低年龄层的人也会对突出部4产生兴趣,能够正确夹持突出部4、8进行擦字。
在此,替代在突出部4的外表面设置通过UV印刷而成的墨涂敷部5,也可以通过贴附其他部件以在突出部4的表面形成凹凸,或通过部分地削除突出部4的外表面来构成凹凸。
接着,参照图6(a)、图6(b),并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橡皮套31进行说明。橡皮套31具有与图1所示的橡皮套1大致相同的结构。
如图6(a)、图6(b)所示,橡皮套31具有主体部区域33、突出部34、38。主体部区域33具有一对相对的第一包覆部33a、33c和一对相对的第二包覆部33b、33d。此外,主体部区域33具有重复部32。如图6(a)所示,重复部32与第二包覆部33d连接。在第一包覆部33a、33c与第二包覆部33b的边界设置有折弯部45a、45b。此外,在第二包覆部33d与第一包覆部33c之间、以及第二包覆部33d与重复部32之间分别设置有折弯部45c、45d。
在主体部区域33,从开口部37b侧起按顺序设置有剪切线36a~36d。剪切线36a~36d呈线状孔眼状断裂而构成。
主体部区域33具有第一包覆部33a、第二包覆部33b、第一包覆部33c、第二包覆部33d连接而形成的环状结构,呈方筒状。即,主体部区域33沿着各折弯部45a~45d折弯,图中未示出,不过重复部32与第一包覆部33a重叠粘接,橡皮套31呈方筒状。
主体部区域33构成为方筒状,因此剪切线36a~36d呈环状连接。
在方筒的内部形成有空间37,空间37的两侧开口,构成开口部37a、37b。
此外,在第一包覆部33a设置有狭缝(缝隙)46a~46c。狭缝46a~46c与剪切线36a~36d平行交替地设置,长度为第一包覆部33a的宽度的一半程度。同样,在第一包覆部33c也设置有狭缝47a~47c。
在主体部区域33的第一包覆部33a、33c的一端侧(开口部37a侧)分别设置有突出部34、38。突出部34以第一包覆部33a的中央部分突出的方式呈现圆弧状,具有长边缘39。突出部38也与突出部34同样为圆弧状,具有长边缘41。该突出部34、38的突出量比图1的橡皮套1的突出部4、8的突出量少。
即,如图1所示,橡皮套1的突出部4、8大致呈半圆形状突出,但橡皮套31的突出部34、38如图6(a)、图6(b)所示,呈圆弧状突出。
此外,由突出部34、38构成的长边缘41为从第一包覆部33a、33b的整个宽度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的拱形。即,长边缘39呈圆弧状,其圆弧的一端位于由第一包覆部33a、33c和第二包覆部33b、33d构成的边界上。换言之,长边缘39是将第一包覆部33a与第二包覆部33b的边界线作为一端,将第一包覆部33a和第二包覆部33d的边界线作为另一端的圆弧。
此外,在突出部34、38的外表面设置有墨涂敷部35a、35b。通过墨涂敷部35a、35b,在突出部34、38上形成凹凸。
另一方面,在一对第二包覆部33b、33d的一端侧(开口部37a侧)分别设置有凹部43、44。凹部43、44构成第二包覆部33b、33d的一端侧的短边缘40、42。凹部43、44的中央部分向开口部37b侧退避,短边缘40、42呈平滑凹陷的圆弧状。
如图6(a)、图6(b)所示,长边缘39、短边缘40、长边缘41、短边缘42以描绘平滑的凹凸的曲线的方式相连。即,各边缘39、40、41、42分别呈拱形。因此,如图6(b)所示,橡皮套31的开口部37a形成4个拱形(Arch)相连的开口。因此,擦字作业中不易局部地施加较大的力,橡皮难以产生裂纹。
此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橡皮套51那样构成图1所示的橡皮套1。图11所示的橡皮套51的外形形状大致与图1所示的橡皮套1的外形形状相同,而仅在突出部8没有墨涂敷部5(凹凸)这一点不同。在橡皮套51中,使用者也能够握持突出部4、8良好地实施擦字作业。此外,难以对橡皮(未图示)局部地施加负荷,橡皮难以产生裂纹。
进而,也可以如图12(a)、图12(b)所示的橡皮套52一样构成图6(a)、图6(b)所示的橡皮套31。橡皮套52的外形形状大致与橡皮套31的外形形状相同,仅在突出部34、38没有墨涂敷部35a、35b这一点不同。在橡皮套52中,使用者也能够握持突出部34、38良好地实施擦字作业。此外,不易对橡皮(未图示)上局部地施加负荷,橡皮难以产生裂纹。
Claims (11)
1.一种橡皮套,其呈方筒状,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装设在橡皮上覆盖橡皮的一部分,并且使橡皮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所述橡皮为大致长方体,具有面积最大的两个大面积部、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和后端面部、以及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两个中面积部,所述橡皮套的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所述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
在橡皮套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呈圆弧状地突出且沿着橡皮的表面,
所述突出部能够与所述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由涂敷于突出部表面的UV墨立体地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在橡皮套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所述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其由厚纸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由突出部构成的边是从第一包覆部的整个宽度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地形成的拱形。
8.一种橡皮套,其呈方筒状,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装设在橡皮上覆盖橡皮的一部分,并且使橡皮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所述橡皮为大致长方体,具有面积最大的两个大面积部、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和后端面部、以及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两个中面积部,所述橡皮套的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所述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由厚纸构成,在橡皮套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呈圆弧状地突出且沿着橡皮的表面,所述突出部能够与所述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在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用UV墨形成有凹凸,在所述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第一包覆部的突出部与第二包覆部的凹部平滑地相连,从所述一端侧至另一端侧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所述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部。
9.一种橡皮套,其呈方筒状,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装设在橡皮上覆盖橡皮的一部分,并且使橡皮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所述橡皮为大致长方体,具有面积最大的两个大面积部、面积最小的前端面部和后端面部、以及面积为中等程度的两个中面积部,所述橡皮套的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橡皮的大面积部的一部分的一对第一包覆部和覆盖所述橡皮的中面积部的一部分的第二包覆部,所述第一包覆部和第二包覆部由厚纸构成,在橡皮套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第一包覆部的端部设置有突出部,由突出部构成的边是从第一包覆部的整个宽度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地形成的拱形,所述突出部沿着橡皮的表面,所述突出部能够与所述橡皮一起发生弹性变形,在所述突出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在所述第二包覆部设置有向橡皮套的另一端侧后退的圆弧状的后退部,第一包覆部的突出部与第二包覆部的凹部平滑地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橡皮套,其特征在于:
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有横穿所述一对第一包覆部和一对第二包覆部的多个环状的剪切线。
11.一种橡皮,其特征在于:
装设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橡皮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03729 | 2014-07-14 | ||
JP2014003729U JP3193287U (ja) | 2014-07-14 | 消しゴムケース | |
JP2014-004293 | 2014-08-12 | ||
JP2014004293U JP3193882U (ja) | 2014-07-14 | 2014-08-12 | 消しゴムケー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63925U true CN204763925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259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08213.5U Active CN204763925U (zh) | 2014-07-14 | 2015-07-14 | 橡皮套和橡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193882U (zh) |
CN (1) | CN204763925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81224B2 (ja) * | 2016-03-09 | 2020-04-15 | 株式会社シード | 小型物品ケースおよび字消し |
-
2014
- 2014-08-12 JP JP2014004293U patent/JP3193882U/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5
- 2015-07-14 CN CN201520508213.5U patent/CN20476392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93882U (ja) | 2014-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44097B2 (ja) | 事務用鋏 | |
JP4949393B2 (ja) | 改善されたグリップを有するカミソリのハンドル | |
CN102166757A (zh) | 电剃刀 | |
CN204763925U (zh) | 橡皮套和橡皮 | |
JP5458337B2 (ja) | 用具の柄 | |
CN107344373A (zh) | 包装纸加工模具 | |
JP6202178B2 (ja) | 切断刃及びテープディスペンサー | |
JP2008081315A (ja) | 粘着テープカッター | |
CN205167964U (zh) | 一种正姿笔 | |
CN201089290Y (zh) | 用于白板笔带笔套的凹弯形毛擦 | |
WO2007113492A3 (en) | Wiper blade for printer roller | |
CN202541135U (zh) | 带夹紧式护套的橡皮擦 | |
CN209208316U (zh) | 水滴形矫姿笔 | |
KR200490612Y1 (ko) | 시트지 부착용 헤라 | |
JP6245770B1 (ja) | 筆記具 | |
CN218375005U (zh) | 一种勾缝刀 | |
KR200335727Y1 (ko) | 제침기 | |
CN203508315U (zh) | 涂胶刮板 | |
CN202174322U (zh) | 一种割炬手柄 | |
JPH11320669A (ja) |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用折罫線刃 | |
CN103373155A (zh) | 带夹紧式护套的橡皮擦 | |
CN204749640U (zh) | 具有裁纸功能的尺子 | |
CN212233498U (zh) | 一种鹰嘴剪 | |
CN202396750U (zh) | 单手用指甲钳 | |
JP3109182U (ja) | 押圧切断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