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0845U - 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00845U CN203300845U CN2013203264303U CN201320326430U CN203300845U CN 203300845 U CN203300845 U CN 203300845U CN 2013203264303 U CN2013203264303 U CN 2013203264303U CN 201320326430 U CN201320326430 U CN 201320326430U CN 203300845 U CN203300845 U CN 203300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veral
- terminals
- insulator
- circuit board
- card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1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体、第一电路板、线缆及包覆体,该绝缘体插设有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且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可藉由第一电路板与该线缆达成电性连接;其中数个第一端子位于数个第二端子的上方,且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伸入该绝缘体的一插设空间,藉此,该插设空间可供第二电路板插入,使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电性接触于第二电路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具有一线缆及一插设空间,当电路板的卡缘部(CardEdge Portion)插设于该插设空间时,该电路板与该线缆达成电性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中国公告第CN101682136号的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专利案(申请号为200880018817.4),是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到板卡边缘接口的电连接器(10),具有壳体部分,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表面间隔开以限定用于板卡边缘接口的壳体部分缝槽,分叉接触组件布置在壳体内,每个接触组件具有带裸露的接触接口部分的第一叉齿部分、第二叉齿部分、连接第一和第二叉齿部分的连接板部分以及用于端接电缆的导体的缆线端接部分。
惟,此一现有技术只有第一叉齿部分作为电性接触端而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叉齿部分则仅作为固定端,所以,现有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只有在连接器的上方设置单排的电性接触端,当需要较多的电性接触端时,印刷电路板必定会增加宽度,且现有的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必定会增加整体的体积。再者,若不增加印刷电路板的宽度,则印刷电路板的两面必须皆可电性连接,且现有的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必须在连接器的上方及下方皆设置电性接触端,而具有双排的电性接触端,因此,现有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仍有改良结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体、第一电路板、线缆及包覆体,该绝缘体插设有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且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可藉由第一电路板与该线缆达成电性连接;其中数个第一端子位于数个第二端子的上方,且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伸入该绝缘体的一插设空间,藉此,该插设空间可供第二电路板插入,使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电性接触于第二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所欲增益的功效(一)在于,在数个第一端子的外增设了数个第二端子,但是,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上下两排设置,所以,绝缘体的宽度可以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所欲增益的功效(二)在于,数个第一端子及数个第二端子可藉由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线缆,且第一电路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绝缘体的高度,所以,绝缘体的高度可以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所欲增益的功效(三)在于,绝缘体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具有不同的厚度,且仅有第一侧边可插入第二电路板的沟槽,藉此以达成防呆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欲增益的功效(四)在于,当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或第二电路板受到震动时,可藉由线缆达到缓冲的功效,且当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或第二电路板受到外力碰撞时,可藉由线缆的缓冲而避免损坏第二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一)为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一第一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焊接部、数个第二焊接部及数个导电部;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焊固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一焊接部;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焊固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二焊接部;
一线缆,该线缆是柔性扁平电缆,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导电部;及
一包覆体,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该绝缘体的后端与该线缆的前端;其中该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二)为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一第一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焊接部、数个第二焊接部及数个导电部;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焊固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一焊接部;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焊固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二焊接部;
一线缆,该线缆是软性印刷电路板,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导电部;及
一包覆体,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该绝缘体的后端与该线缆的前端;其中该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三)为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一线缆,该线缆具有数个金属线缆,数个金属线缆的金属线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与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及
一包覆体,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该绝缘体的后端与该线缆的前端;其中该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四)为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一第一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焊接部、数个第二焊接部及数个导电部;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焊固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一焊接部;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焊固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二焊接部;
一线缆,该线缆具有数个金属线缆,数个金属线缆的金属线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数个导电部;及
一包覆体,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该绝缘体的后端与该线缆的前端;其中该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五)为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该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一线缆,该线缆具有数个金属线缆,数个金属线缆的金属线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与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及
一盖体,扣固于该绝缘体的后端;其中该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该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该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交错排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未设置包覆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C-C剖面图;
图11为图9的D-D剖面图;
图12为图9的E-E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16为图14的F-F剖面图;
图17为图14的G-G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1为图20的H-H剖面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包括:绝缘体10、第一电路板20、数个第一端子30、数个第二端子40、线路传输装置50及包覆体80等构成;绝缘体10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11、数个第二端子孔12及数个槽孔13;第一电路板20具有数个第一焊接部21、数个第二焊接部22及数个导电部23;数个第一端子30嵌设于绝缘体10的数个槽孔13(例如:以卡勾33嵌设于槽孔13),数个第一端子30的尾端35焊固于第一电路板20的数个第一焊接部21;数个第二端子40嵌设于绝缘体的数个槽孔13(例如:以卡勾43嵌设于槽孔13),数个第二端子40的尾端45焊固于第一电路板20的数个第二焊接部22;线路传输装置50可以是柔性扁平电缆或者软性印刷电路板,具有绝缘层52,并以绝缘层52包覆数个导体53,数个导体53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0的数个导电部23;包覆体80以外模包覆成型(over-molding)的方式设置于绝缘体10的后端14与线路传输装置50的前端51;其中绝缘体10具有插设空间15,数个第一端子孔11位于插设空间15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12位于插设空间15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30的接触部31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11伸入插设空间15,且数个第二端子40的接触部41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12伸入插设空间15。虽然,在数个第一端子30的外增设了数个第二端子40,但是,接触部31与接触部41呈上下两排设置,所以,绝缘体10的宽度可以最小化。再者,数个第一端子30及数个第二端子40是藉由第一电路板20电性连接线路传输装置50,且第一电路板2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绝缘体10的高度,所以,绝缘体10的高度也可以最小化。
列举说明数个第一端子30与数个第二端子40的配置方式如后:数个第一端子30与数个第二端子40可从绝缘体10的后端14插入而嵌固于绝缘体10内部,数个第一端子30位于数个第二端子40的上方,且数个第一端子30的接触部31与数个第二端子40的接触部41呈交错排列,如图1至图4所示。
请参阅图7至图1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板70(例如:硬盘的电路板,或光驱的电路板,或其他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绝缘体10的第一侧边101进一步具有定位块18,且绝缘体10的前端进一步具有一对导引块19;其中第二电路板70具有卡缘部71,卡缘部71的正面711及背面712具有数个导电部73,74,卡缘部71可藉由两导引块19的导引而插入绝缘体10的插设空间15;当卡缘部71位于插设空间15时,数个第一端子30的接触部31可电性接触于卡缘部71的正面711的数个导电部73,且数个第二端子40的接触部41可电性接触于卡缘部71的背面712的数个导电部74;当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或第二电路板70受到震动时,可藉由线路传输装置50达到缓冲的功效,且当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或第二电路板70受到外力碰撞时,可藉由线路传输装置50的缓冲而避免损坏第二电路板70。
列举说明绝缘体10与第二电路板70的定位方式如后:第二电路板70可进一步具有沟槽75及定位部76,绝缘体10的第一侧边101可插入第二电路板70的沟槽75,且绝缘体10的定位块18可扣固于第二电路板70的定位部76;藉此,达成绝缘体10与第二电路板70的定位,如图7至图10所示。
列举说明绝缘体10与第二电路板70的防呆方式如后:由于绝缘体10的第一侧边101与第二侧边102具有不同的厚度,第一侧边101的厚度T1符合第二电路板70的沟槽75,且第二侧边102的厚度T2不符合第二电路板70的沟槽75,因此,仅有第一侧边101可插入第二电路板70的沟槽75,藉此可达成防呆作用,如图9至图10所示。
请参阅图13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进一步包括拉带17及第三电路板90,拉带17可固设于绝缘体10,第三电路板90上设有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或软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91,线路传输装置50可插设于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或软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器91,使得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与第三电路板90达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4至图18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本创作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包括:绝缘体10、数个第一端子30、数个第二端子40、线路传输装置50及包覆体80等构成;绝缘体10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11、数个第二端子孔12及数个槽孔13;数个第一端子30嵌设于绝缘体10的数个槽孔13(例如:以卡勾33嵌设于槽孔13),数个第一端子30的尾端35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13;数个第二端子40嵌设于绝缘体的数个槽孔13(例如:以卡勾43嵌设于槽孔13),数个第二端子40的尾端45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13;线路传输装置50具有数个金属线缆(Wire Cable)50a,且各金属线路传输装置50a具有一金属线54,数个金属线54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一端子30的尾端35与数个第二端子40的尾端45;包覆体80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绝缘体10的后端14与线路传输装置50的前端51;其中绝缘体10具有插设空间15,数个第一端子孔11位于插设空间15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12位于插设空间15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30的接触部31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11伸入插设空间15,且数个第二端子40的接触部41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12伸入插设空间15。由于,数个第一端子30的尾端35与数个第二端子40的尾端45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13,所以,在包覆体80外模包覆成型时,可避免溢胶至数个第一端子孔11及数个第二端子孔12。虽然,在数个第一端子30的外增设了数个第二端子40,但是,接触部31与接触部41呈上下两排设置,所以,绝缘体10的宽度可以最小化。再者,数个第一端子30及数个第二端子40是藉由第一电路板20电性连接线路传输装置50,且第一电路板2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绝缘体10的高度,所以,绝缘体10的高度也可以最小化。
请参阅图19所示,第五实施例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大致与较佳实施例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的线路传输装置50具有数个金属线缆50a,且各金属线缆50a具有一金属线54;其中数个金属线缆50a的金属线54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0的数个导电部23,而仍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方式。
请参阅图20至图22所示,第六实施例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大致与第四实施例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改以盖体60扣固于绝缘体10的后端14,数个第一端子30的尾端35、数个第二端子40的尾端45与线路传输装置50的前端51a,51b涂布有一胶体55,且线路传输装置50的前端51a,51b具有折弯角度;其中盖体60以一对卡勾61扣固于绝缘体10的一对固定部16,且盖体60具有缺口65,线路传输装置50可藉由盖体60的缺口65向外延伸,而仍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方式。
请参阅图23所示,第七实施例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1大致与第六实施例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盖体60具有矩形孔67,线路传输装置50可藉由盖体60的矩形孔67向外延伸,而仍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一第一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焊接部、数个第二焊接部及数个导电部;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焊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一焊接部;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焊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数个第二焊接部;
一线路传输装置,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数个导电部;及
一包覆体,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与所述线缆的前端;其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数个第一端子位于数个第二端子的上方,且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交错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一拉带,所述拉带设置于所述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第一侧边具有一定位块,且所述绝缘体的前端具有一对导引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一卡缘部,所述卡缘部的正面及背面具有数个导电部,所述卡缘部可插入所述绝缘体的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可电性接触于所述卡缘部正面的数个导电部,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可电性接触于所述卡缘部背面的数个导电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的第一侧边的厚度小于所述绝缘体的第二侧边的厚度,且所述绝缘体的第一侧边可插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沟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一沟槽及一定位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侧边可插入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沟槽,且所述绝缘体的定位块可扣固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定位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电路板具有一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所述线缆可插设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使得所述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与所述第三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传输装置是柔性扁平电缆、软性印刷电路板或是金属线缆。
9.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数个金属线缆,数个金属线缆的金属线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与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及
一包覆体,以外模包覆成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与所述线缆的前端;其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交错排列。
10.一种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体,具有数个第一端子孔、数个第二端子孔及数个槽孔;
数个第一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数个第二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槽孔,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封闭其所嵌设的数个槽孔;
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数个金属线缆,数个金属线缆的金属线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一端子的尾端与数个第二端子的尾端;及
一盖体,扣固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其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上方,数个第二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下方,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一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且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藉由数个第二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数个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数个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呈交错排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211543 | 2012-06-15 | ||
TW101211543U TWM454650U (zh) | 2012-06-15 | 2012-06-15 | 卡緣線纜連接器組合(二)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00845U true CN203300845U (zh) | 2013-11-20 |
Family
ID=4903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32643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0845U (zh) | 2012-06-15 | 2013-06-07 | 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7124B2 (zh) |
CN (1) | CN203300845U (zh) |
TW (1) | TWM45465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83574U (zh) * | 2013-12-02 | 2014-08-01 | Nextronics Engineering Corp | 具有合適特性阻抗的高頻訊號傳輸連接器 |
US9373903B2 (en) * | 2014-01-28 | 2016-06-21 | Wei Sun Chang | Flexible flat cable connector and flexible flat cable thereof |
WO2015191549A1 (en) * | 2014-06-12 | 2015-12-17 | Fci Asia Pte. Ltd |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TWM495013U (zh) * | 2014-07-03 | 2015-02-01 | Bing Xu Prec Co Ltd | 卡緣連接器及卡緣連接器組合 |
TWI606467B (zh) * | 2015-07-01 | 2017-11-21 |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排線及連接器組合件 |
FR3038779A1 (fr) * | 2015-07-07 | 2017-01-13 | Ingenico Group | Connecteur de carte a puce securise |
TW201717220A (zh) * | 2015-11-04 | 2017-05-16 |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軟性排線結構和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
US10439311B2 (en) * | 2016-08-08 | 2019-10-08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
CN106207586B (zh) * | 2016-08-17 | 2018-08-14 | 东莞市竞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display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TWI720482B (zh) * | 2019-05-15 | 2021-03-01 |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線端連接器製造方法 |
CN112563782A (zh) * | 2019-09-25 | 2021-03-26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双排焊线结构 |
US11710918B2 (en) * | 2020-06-19 | 2023-07-25 |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 Cable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50899A (en) * | 1988-06-20 | 1989-07-25 | Maynard Scott D | Connector for interfacing a disk drive with a computer |
US5496180A (en) * | 1994-04-06 | 1996-03-05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Surface mountable card edge connector |
TW403243U (en) * | 1999-01-12 | 2000-08-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210204B1 (en) * | 1999-12-27 | 2001-04-0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barrier for preventing electrical sparks between adjacent terminals |
US6890210B2 (en) * | 2003-03-21 | 2005-05-10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DC contacts |
US7513804B2 (en) * | 2007-03-15 | 2009-04-07 | Lotes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7470160B1 (en) | 2007-06-06 | 2008-12-30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ard edge cable connector |
US8118625B2 (en) * | 2009-01-10 | 2012-02-21 | Chou Hsien Tsai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structure thereof |
CN202183503U (zh) * | 2011-03-31 | 2012-04-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其卡扣垫 |
US8597056B2 (en) * | 2011-06-30 | 2013-12-03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ard edge connector |
-
2012
- 2012-06-15 TW TW101211543U patent/TWM45465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6-07 CN CN2013203264303U patent/CN20330084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13 US US13/916,663 patent/US907712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337694A1 (en) | 2013-12-19 |
TWM454650U (zh) | 2013-06-01 |
US9077124B2 (en) | 2015-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00845U (zh) | 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 | |
US10170862B2 (en) |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ground bus terminated to a cable drain wire | |
US9203193B2 (en) |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circuit board and a differential pair of signal conductors terminated thereto | |
CN108963509A (zh) | 具有绝缘体薄片的电气装置 | |
CN203300846U (zh) | 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 | |
CN204558826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11883957A (zh) |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 |
JP2016051679A (ja)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
CN204885639U (zh) | 软性扁平电缆电连接器固定结构 | |
CN202513411U (zh) | 具限位功能的电连接器插座 | |
CN201623311U (zh) | 缆线连接器结构改良 | |
CN10228075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503129U (zh) | 通讯连接器 | |
CN2016900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11976Y (zh) | 一种具电路的控制盒电线导体卡接结构改良 | |
CN102447178B (zh) | 软式排线与线材的对向插接连接器 | |
CN203326176U (zh) | 卡缘线缆连接器组合 | |
CN207572604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16773572U (zh) | 线端端子、线端连接器线缆、连接器总成、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 | |
CN204030037U (zh) | Sata电连接器 | |
CN203707388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9344433U (zh) | 用于软性排线的转接器 | |
KR101174847B1 (ko) | 동축 케이블용 플러그 커넥터 | |
CN220209394U (zh) | 插头连接器线缆组合、插座连接器线缆组合及连接器组合 | |
TWM427693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hin film circu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