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965358U - 镀膜玻璃 - Google Patents

镀膜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65358U
CN202965358U CN201220416550.8U CN201220416550U CN202965358U CN 202965358 U CN202965358 U CN 202965358U CN 201220416550 U CN201220416550 U CN 201220416550U CN 202965358 U CN202965358 U CN 202965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electric
thickness
barrier
coat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165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清世
蔡法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i Glass Yingk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i Glass Enginee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i Glass Engineering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i Glass Enginee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165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65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65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653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玻璃领域,提供了镀膜玻璃,包括透光基体层,该透光基体层一侧依次叠设有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金属组合层、第一阻隔层、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二金属组合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三电介质层。本实用新型镀膜玻璃,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组合层和第二金属组合层,并且在第一金属组合层和第二金属组合层中使用铜作为原料之一,通过铜层对波段为450至550nm光的吸收作用,大大减少了绿光的透过率。

Description

镀膜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镀膜玻璃的应用范围广泛,在汽车、建筑领域中都有较高频率的使用。但传统的需要具有高的选择系数,这种高选择系数会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在450至550nm波段透过较高,这种高透过率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玻璃的透过颜色呈绿色,而使用者可能要去玻璃的颜色为无色和其他颜色,这和玻璃使用者的透过色色彩还原性要求相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镀膜玻璃,解决现有技术中镀膜玻璃在450至550nm波段透过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镀膜玻璃,包括透光基体层,该透光基体层一侧依次叠设有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金属组合层、第一阻隔层、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二金属组合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三电介质层,该第一金属组合层包括银层及层叠于该银层之上的铜层或钯层,该银层的厚度为1~10纳米,该铜层或钯层的厚度为 5~20纳米,该第二金属组合层包括银层及层叠于该银层之上的铜层或钯层,该银层的厚度为5~20纳米,该铜层或钯层的厚度为1~10纳米。 
本实用新型镀膜玻璃,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组合层和第二金属组合层,并且在第一金属组合层和第二金属组合层中使用铜作为原料之一,通过铜层对波段为450至550nm光的吸收作用,大大减少了绿光的透过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镀膜玻璃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镀膜玻璃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镀膜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镀膜玻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镀膜玻璃结构图,该镀膜玻璃包括透光基体层0,该透光基体层0一侧依次叠设有第一电介质层1、第一金属组合层2、第一阻隔层3、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第二金属组合层5、第二阻隔层6及第三电介质层7,该第一金属组合层2包括银层21及层叠于该银层21之上的铜层22,该银层21的厚度为1~10纳米,该铜层22的厚度为5~20纳米;该第二金属组合层5均包括银层51及层叠于该银层51之 上的铜层52,该银层51的厚度为5~20纳米,该铜层52的厚度为1~10纳米。 
具体地,玻璃基板0的材质可以是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或本领域的其他类型的玻璃。 
具体地,该第一电介质层1包括ZnO层、Si3N4层、SnO2层、ZnxSnyOx+2y层或TiO2层中的一种或由该ZnO层、Si3N4层、SnO2层、ZnxSnyOx+2y层、TiO2层中至少两层叠设组成的复合层(x:y为2~18:1,例如,2:1,3:1和18:1)。例如,该第一电介质层1包括ZnO层及Si3N4层;或,ZnO层及SnO2层;或,ZnO层及ZnxSnyOx+2y层等。 
该第一电介质层1的总厚度为10~50纳米。 
通过选用上述结构和厚度的第一电介质层,能大大提高第一层电介质组合层与透光基体层的结合强度,同时,通过调整该第一电介质层的材质和厚度,实现对该玻璃颜色的调节,从而提高或降低透过率。 
具体地,该第一金属组合层2包括层叠于该第一电介质层1上的银层21及层叠于该银层21之上的铜/钯层22,该银层21的厚度为为1-10纳米,该铜/钯层22的厚度为5~20纳米。该银层21层叠于该第一电介质层1之上。该第一金属组合层2的总厚度为5~25纳米。该铜/钯22的材质为铜或钯单质。 
具体地,该第二金属组合层5包括层叠于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上的银层51及层叠于该银层51之上的铜/钯层52,该银层51的厚度为5~20纳米,该铜/钯层52的厚度为1-10纳米。该银层51层叠于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之上。该第二金属组合层5的总厚度为5~25纳米。该铜/钯52的材质为铜 或钯单质。 
通过第一金属组合层和第二金属组合层中的铜/钯层及其厚度,能够大大提升对波段为450至550nm的光的吸收作用,从而减少玻璃对绿光的透过率。 
具体地,该第一阻隔层3的材质为NiCr(Cr重量含量为20%)或Nb,该第一阻隔层3的厚度0.5nm~10nm,层叠于该第一金属组合层2的铜/钯层22之上,该第一阻隔层3能够起到阻隔金属离子迁移作用,保护第一金属金属组合层2,实现对该玻璃调节透过率反射率及颜色。 
具体地,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包括ZnO层、Si3N4层、TiO2层或ZnxSnyOx+2y层中的一种或由该ZnO层、Si3N4层、TiO2层或ZnxSnyOx+2y层中至少两层叠设组成的复合层,其中,x:y的为2~18:1,例如,2:1,3:1和18:1。例如,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包括ZnO层及Si3N4层;或,ZnO层及TiO2层;或,ZnO层及ZnxSnyOx+2y层等。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的总厚度为50~110纳米。 
通过选用上述结构和厚度的第二电介质组合层,整体起到相消干涉增透作用,局部调起到改变玻璃颜色作用。 
具体地,该第二阻隔层6的材质为NiCr(Cr重量含量为20%)或Nb,该第二阻隔层6的厚度0.5nm~10nm,层叠于该第二金属组合层5的铜/钯层52上,该第二阻隔层6能够起到阻隔金属离子迁移作用,保护第二金属组合层5,实现对该玻璃调节透过率反射率及颜色。 
具体地,该第三电介质层7包括Si3N4层、ZnO层、ZnxSnyOx+2y层或TiO2层中的一种或由该ZnO层、ZnxSnyOx+2y层或TiO2层中至少两层叠设组成的复合层(x:y为2~18:1,例如,2:1,3:1和18:1)。例如,该第三电介质层 7包括Si3N4层及ZnO层;或,Si3N4层及TiO2层;或,Si3N4层及ZnxSnyOx+2y层;或Si3N4层及ZnxSnyOx+2y层、TiO2层等。该第三电介质层7的总厚度为25~40纳米。 
通过选用上述结构和厚度的第三电介质层,能大大提高第三层电介质组合层与透光基体层的结合强度,同时,通过调整该第三电介质层的材质和厚度,实现对该玻璃颜色的调节,从而提高或降低透过率。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镀膜玻璃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该第一电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组合层2之间还包括第三阻隔层8,该第三阻隔层8层叠于该第一电介质层1之上。该第三阻隔层8的材质选自NiCr(Cr重量百分含量为20%)、Nb中的一种,总厚度0.5nm~10nm,该第三阻隔层8能够起到保护金属层不被氧化,保护金属组合层,实现对该玻璃调节透过率反射率及颜色。 
如果存在第三阻隔层8,那么,第一金属组合层2的银层21层叠于该第三阻隔层8上。 
在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和第二金属组合层5之间还包括第四阻隔层9,该第四阻隔层9层叠于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4之上,该第四阻隔层9的材质为NiCr(Cr重量百分含量为20%)、Nb中的一种,总厚度0.5nm~10nm,该第四阻隔层9能够起到保护金属层不被氧化作用,保护金属组合层,实现对该玻璃调节透过率反射率及颜色。 
如果存在第四阻隔层9,那么,第二金属组合层5的银层51层叠于该第四阻隔层9之上。 
本发明实施例镀膜玻璃的一种结构:该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板和依次叠 加设置在玻璃基板0一表面上的ZnO层、Ag层、Cu层,NiCr层、ZnxSnyOx+2y层、ZnO层、Ag层、Cu层、NiCr层、ZnxSnyOx+2y层、Si3N4层。其中,Ag层和Cu层组成第一层金属组合层,ZnxSnyOx+2y层、ZnO层组成第二层电介质组合层,ZnxSnyOx+2y层和Si3N4层组成第三层电介质组合层。(x:y为2:1) 
本发明实施例镀膜玻璃的另一种结构:该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板0和依次叠加设置在玻璃基板一表面上的的Si3N4层、ZnO层、Ag层、Pb层,NiCr层、ZnxSnyOx+2y层、ZnO层、Ag层、Cu层、NiCr层、ZnxSnyOx+2y层、Si3N4层。其中,Si3N4层、ZnO层组成第一层电介质组合层,ZnxSnyOx+2y层、ZnO层组成第二层电介质组合层,ZnxSnyOx+2y层、Si3N4层组成第三层电介质组合层。(x:y为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上述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透光基体层 
取透光基体层; 
步骤S02,溅射 
在该透光基体层上依次溅射形成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金属组合层、第一阻隔层、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二金属组合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三电介质层,使该第一金属组合层包括银层及层叠于该银层之上的铜层或钯层,该银层的厚度为0~20纳米,该铜层或钯层的厚度为5~20纳米,该第二金属组合层包括银层及层叠于该银层之上的铜层或钯层,该银层的厚度为5~20纳米,该铜层或钯层的厚度为1~10纳米。 
步骤S01中,该透光基体层的材质度和前述相同,在此不重复阐述。具体地,步骤S02中,该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金属组合层、第一阻隔层、第二 电介质组合层、第二金属组合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三电介质层的材质和前述相同,在此不重复阐述。 
步骤S02具体如下:本制备方法中,溅射工艺为:本底真空度2*10-65*10-6mbar,溅射真空度2*10-36*10-3mbar。 
1、在透光基体层上通过磁控溅射方法溅射形成第一电介质层; 
2、在该第一电介质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银层及层叠于该银层之上的铜层,该银层的厚度为5~20纳米,该铜层的厚度为1~10纳米; 
3、在该第一金属组合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第一阻隔层; 
4、在该第一阻隔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第二电介质组合层; 
5、在该第二电介质组合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银层及层叠于该银层之上的铜层,该银层的厚度为0~20纳米,该铜层的厚度为5~20纳米。; 
6、在该第二金属组合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第二阻隔层; 
7、在该第二阻隔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第三电介质层。 
进一步,本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第三阻隔层及第四阻隔层的步骤,该第三阻隔层及第四阻隔层的材质及厚度和前述相同,在此不重复阐述。 
该第三阻隔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制备第一电介质层后,在该第一电介质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第三阻隔层。在制备得到第三阻隔层后,在第三阻隔层上制备第一金属组合层,并进行后续的制备工艺。 
该第四阻隔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制备第二金属组合层后,在该第二金属组合层上通过磁控溅射形成第四阻隔层。制备得到第四阻隔层后,在该第四阻隔层上制备形成第三电介质 层。 
本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益高,非常适于工业化生产。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镀膜玻璃的结构如下: 
该镀膜玻璃包括普通白玻璃基板0、层叠在该玻璃基板0一表面上的ZnO层1、Ag层21、Cu层22,NiCr层3、ZnxSnyOx+2y层41、ZnO层42、Ag层5、NiCr层6、ZnxSnyOx+2y层71及Si3N4层72。其中,Ag层21和Cu层22组成第一层金属组合层2,ZnxSnyOx+2y层41、ZnO层42组成第二层电介质组合层4,ZnxSnyOx+2y层71、Si3N4层72组成第三层电介质组合层7,各层厚度如表1所示: 
镀膜玻璃制备方法为:利用平板玻璃双端连续式镀膜机,采用下述表1中列出的工艺参数,使用8个交流旋转阴极,5直流平面阴极,共14个阴极进行生产,制备出本实用新型镀膜玻璃,其具体的工艺参数和阴极的位置见如下表1: 
表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283026720008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2830267200091
将按照上述表1中的工艺参数制备出来的低辐射镀膜进行光学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Si3N4层72面的可见光透过率:48%,透过颜色:a*=0,b*=1; 
Si3N4层72面的光反射率:7%,反射颜色:a*=-2,b*=-0; 
普通白玻璃基板0的光反射率:26%,反射颜色:a*=-2,b*=-7。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镀膜玻璃的结构如下: 
该镀膜玻璃包括普通白玻璃基板0、层叠在该玻璃基板0一表面上的ZnO层1、Ag层21、Pb层22,NiCr层3、ZnxSnyOx+2y层41、ZnO层42、Ag层5、NiCr层6、ZnxSnyOx+2y层71、Si3N4层72。其中,Ag层21和Pb层22组成第一层金属组合层2;ZnxSnyOx+2y层41、ZnO层42组成第二层电介质组合层4;ZnxSnyOx+2y层71、Si3N4层72组成第三层电介质组合层7,各层厚度如表1所示: 
该镀膜玻璃制备方法为:利用平板玻璃双端连续式镀膜机,采用下述表 1中列出的工艺参数,使用8个交流旋转阴极,5直流平面阴极,共14个阴极进行生产,制备出本实用新型颜色更优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其具体的工艺参数和阴极的位置见如下表1: 
表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2830267200101
将按照上述表1中的工艺参数制备出来的低辐射镀膜进行光学性能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Si3N4层72面的可见光透过率:42%,透过颜色:a*=-3,b*=-2; 
Si3N4层72面的光反射率:5%,反射颜色:a*=2,b*=-5.5; 
普通白玻璃基板0的光反射率:28%,反射颜色:a*=-3,b*=-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镀膜玻璃,包括透光基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基体层一侧依次叠设有第一电介质层、第一金属组合层、第一阻隔层、第二电介质组合层、第二金属组合层、第二阻隔层及第三电介质层,所述第一金属组合层包括银层及层叠于所述银层之上的铜层或钯层,所述银层的厚度为1~10纳米,所述铜层或钯层的厚度为5~20纳米,所述第二金属组合层包括银层及层叠于所述银层之上的铜层或钯层,所述银层的厚度为5~20纳米,所述铜层或钯层的厚度为1~10纳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组合层和第二金属组合层的厚度均为5~25纳米。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的厚度均为0.5~10纳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阻隔层,所述第三阻隔层叠设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与第一金属组合层之间,所述第三组隔层的厚度为0.5~10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阻隔层,所述第四阻隔层叠设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组合层与第二金属组合层之间,所述第四阻隔层的厚度为0.5~10纳米。 
CN201220416550.8U 2012-08-21 2012-08-21 镀膜玻璃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65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16550.8U CN202965358U (zh) 2012-08-21 2012-08-21 镀膜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16550.8U CN202965358U (zh) 2012-08-21 2012-08-21 镀膜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65358U true CN202965358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0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1655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65358U (zh) 2012-08-21 2012-08-21 镀膜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653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5042A (zh) * 2012-08-21 2014-03-12 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 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5042A (zh) * 2012-08-21 2014-03-12 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 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5042B (zh) * 2012-08-21 2017-04-12 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 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2736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基板、そ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た電子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led素子用基板
JP4961786B2 (ja) 透明導電膜、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TWI541837B (zh) 導電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1830643B (zh) 一种双银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JP5549216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KR101648636B1 (ko) 전도성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4169730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38344A (zh)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光学薄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01450A (zh) 透光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121765A (ko) 글레이징 유닛, 그 제조 방법 및 사용
JP2007273397A (ja) 有機el多色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9311279A (zh)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包括该显示器的绝缘玻璃单元
WO2015046180A1 (ja) 入力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523678A (ja) 有機フォトニック装置
CN106116177A (zh) 绿色可热处理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78682A3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202965358U (zh) 镀膜玻璃
CN202895824U (zh) 中性色的双银复合结构低辐射镀膜玻璃
CN202181259U (zh) 一种单向透视玻璃
JP5675896B2 (ja) 光吸収性層構造体
KR102593999B1 (ko) 나노합금층 및 나노단열층을 포함하는 열 차단용 윈도우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7045399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4172049B2 (ja) 透明導電膜
CN103625042B (zh) 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6645A (zh) 一种柔性铜网栅基触摸屏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6

Address after: 115000 Binhai Industrial Zone, Yingk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atentee after: XINYI GLASS (YINGK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935 Higashimura Nobuyoshironobuyoshi Glass Industrial Zone, Humen Town, Guangdong, Dongguan

Patentee before: XINYI GLASS ENGINEERING (DONGGUAN)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