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066722Y - 信号通讯插座 - Google Patents

信号通讯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66722Y
CN201066722Y CNU2007201462910U CN200720146291U CN201066722Y CN 201066722 Y CN201066722 Y CN 201066722Y CN U2007201462910 U CNU2007201462910 U CN U2007201462910U CN 200720146291 U CN200720146291 U CN 200720146291U CN 201066722 Y CN201066722 Y CN 20106672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terminal
cover
signal
communication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62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rtec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r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rtec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Surtec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to CNU2007201462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6672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6672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6672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刺破端子的信号通讯插座,包括一座体、一端子压合件、一第一压盖、及一第二压盖。该座体的一侧具有两排刺破端子。该端子压合件上具有两排对应于各刺破端子的压制槽,供多条信号线分别叠置于其上。该第一压盖枢设于座体,且可被转动从而以其第一压制部抵压该端子压合件,使各压制槽分别耦合于各刺破端子,并将各信号线夹持于各刺破端子与各压制槽之间,从而电连接互相对应的信号线与刺破端子。该第二压盖枢设于座体,且可被转动从而以其第二压制部抵压该第一压盖。该信号通讯插座可同时将所有信号线压入到各刺破端子中,并有效地防止信号线在配线过程中发生脱落,进而提高信号通讯插座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信号通讯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线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助于多个刺破端子同时夹持住多个信号线的信号通讯插座。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图中示出了一般常见的网络或电信通讯插座,其主要由一插座本体10、一整线罩11、及两外盖12所组成。其中插座本体10的一侧面上具有两排凹槽13,而各凹槽13中分别装设有一个刺破端子14。整线罩11的一侧形成两排夹槽15,分别对应并匹配于插座本体10的两排凹槽13,而整线罩11的另一侧形成一穿孔16及四个卡固勾17,其中多条信号线20可由穿孔16穿过整线罩11而排列于各夹槽15中。各外盖12枢设于插座本体10的两侧,且外盖12可相对于插座本体10转动,其中各外盖12上分别开设有两卡固孔18,各卡固孔18分别对应并匹配于整线罩11的各卡固勾17。
当使用者欲将信号线20电连接至插座本体10时,首先应利用工具将各信号线20置入外盖12上对应的夹槽15中,并使整线罩11的夹槽15及各信号线20对准插座本体10的各凹槽13,此时还需将两外盖12掀开至定位,并将整线罩11与信号线20叠置于插座本体10的一侧。完成上述步骤后,再推动其中一个外盖12,使之朝整线罩11转动,并继续施压使外盖12盖住整线罩11,此时外盖12底部便压制整线罩11,使一半数量的夹槽15及夹槽15中的信号线20被压入插座本体10的各凹槽13,迫使各刺破端子14划破各信号线20的绝缘层,以实现电连接,但另一半数量的夹槽15并不被压入,让整线罩11相对于插座本体10呈现倾斜的状态。接着,当外盖12完全压制于整线罩11之后,整线罩11的各卡固勾17便分别卡住外盖12的各卡固孔18,使其中一个外盖12固定于插座本体10。最后,再转动另一个外盖12压制另一半的整线罩11,这样才完成整个配线连接动作。
前述的网络通讯插座的外盖12为两个分开的构件,而各外盖12分别覆盖整线罩11时,只能够压迫一半的信号线20,使其置入一半的刺破端子14中,且在操作过程中会使整线罩11呈现倾斜,若使用者操作不慎,便容易造成部分数量的信号线20自整线罩11上脱落,一但部分信号线20脱落,便需要重新进行一次排列信号线20的操作,因此使用操作上极为不便,此外还会影响配线操作的工作效率。
针对前述问题,美国专利号US5957720中披露了一种信号线插座,其利用两钳制件(jaw)将信号线压入刺破端子(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中,以达到电连接的目的。然而,在US5957720中各钳制件虽然分别具有两末端分支部(end branch),但每个钳制件却只有一个末端分支部是直接对准刺破端子的,所以一个钳制件也只能对一排刺破端子施压,此状况与前述的示例类似,同样会造成钳制件对于刺破端子的施力不均,导致使用操作不便的问题。此外,US5957720中的钳制件缺乏对信号线的固定效果,容易导致信号线被拉扯时,导线由刺破端子刺破,且信号缆线与插座本体垂直设置,增加了插座本体配置所需要的额外空间,不利于空间狭小中的服务器主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的通讯插座必须经由两次操作才能够将所有信号线压入到各刺破端子中,容易造成部分信号线在操作过程中脱落的问题。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信号通讯插座,其可一次将所有信号线压入到刺破端子中,以增加配线操作过程的定位效果。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刺破端子的信号通讯插座,其包括一座体、一端子压合件、一第一压盖、及一第二压盖。该座体的一侧具有两排刺破端子。该端子压合件上具有两排对应于各刺破端子的压制槽,供多条信号线分别叠置于其上。该第一压盖可转动地枢设于座体,且具有两对应于各排刺破端子的第一压制部,其中第一压盖可被转动从而以第一压制部抵压该端子压合件,使各压制槽分别耦合于各刺破端子,并将各信号线夹持于各刺破端子与各压制槽之间,从而电连接互相对应的各信号线与各刺破端子。该第二压盖可转动地枢设于座体,且具有两第二压制部,其中第二压盖可被转动从而以该第二压制部抵压该第一压盖的第一压制部。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信号通讯插座的第一压盖具有两第一压制部,可同时将所有信号线压入到各刺破端子中,并有效地防止信号线在配线过程中发生脱落,进而提高信号通讯插座的组装效率。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披露的内容、专利保护范围、及附图,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均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更进一步地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网络通讯插座与信号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网络通讯插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信号通讯插座与信号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通讯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座体的端子台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端子压合件与信号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通讯插座、插头、及信号缆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通讯插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通讯插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通讯插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通讯插座中的端子压合件、第一压盖、及第二压盖的剖面示意图;及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通讯插座、插头、及信号缆线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插座本体    11整线罩      12外盖
13凹槽        14刺破端子    15夹槽
16穿孔           17卡固勾      18卡固孔
20信号线         30座体        31外壳
32端子台         33刺破端子    34端子部
341插槽          35插接口      36接触端子
50端子压合件     51夹持部      511夹槽
512压制槽        52穿孔        60第一压盖
61第一压制部     62凸块        70第二压盖
71第二压制部     72扣持部      80信号缆线
9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地了解,现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刺破端子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用以供信号缆线80的信号线20快速地连接于其上,以使信号线20与一插接于信号通讯插座的插头90电连接。该具有刺破端子的信号通讯插座包含有一座体30、一端子压合件50(termination pusher)、一第一压盖60、及一第二压盖70。
该座体30包括一外壳31及一端子台32。外壳31的前侧形成一插接口35,用以供插头90插设。端子台32嵌置到外壳31的内部,其中端子台32的一侧具有两平行并列的端子部34,各端子部34分别具有多个插槽341。各刺破端子33分别插设于各插槽341中,并朝向座体30前侧的插接口35延伸,以使多个刺破端子33成两排并列于座体30的后侧。端子台32的另一侧装设有多个接触端子36,分别与各刺破端子33电连接,且各接触端子36的一端形成弹片端并位于插接口35中。插头90被插设于插接口35时,插头90的接触端子(图未示)可与端子台32的各接触端子36接触,使插头90与刺破端子36电连接。
端子压合件50上具有两平行并列的夹持部51及一由后侧贯穿端子压合件50的穿孔52,其中各夹持部51分别对应于端子台32的各端子部34。各夹持部51分别具有多个夹槽511及多个对应于各夹槽511的压制槽512,其中各夹槽511分别对应于端子部34的各插槽341,而各压制槽512则分别对应于各插槽341内部的刺破端子33。端子压合件50用以插置于座体30后侧的端子台32,使各夹槽511分别耦合于对应的各插槽341,并且使各压制槽512的边缘插入对应的各插槽341,从而使压制槽512耦合到对应的各刺破端子33中。
信号缆线80经由穿孔52穿过端子压合件50,而信号缆线80内部的各信号线20分别置于对应的各夹槽511,从而使各信号线20分别对应至各插槽341及各插槽341内部的刺破端子33。其中各信号线20还分别叠置于各压制槽512的槽口处,从而当端子压合件50被插置到座体30后侧的端子台32中时,各信号线20便被挟持于各插槽341与各夹槽511之间,使各压制槽512将各信号线20压入到各刺破端子33中。
如图8、图9、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压盖60可转动地枢设于座体30的一侧,且第一压盖60具有两第一压制部61及两凸块62。其中各第一压制部61分别对应于各排刺破端子33,且第一压制部61可覆盖于端子压合件50的穿孔52的边缘。第一压盖60可被转动从而覆盖于端子压合件50,并以其第一压制部61抵压端子压合件50,以迫使各夹槽511及各压制槽512分别耦合于各插槽341及各刺破端子33,并将各信号线20的一段夹持于各夹槽511与各插槽341之间。其中各压制槽512的边缘压制各该信号线20的被夹持段,使其进入到各刺破端子33与各压制槽512,使各刺破端子33切过信号线20外部绝缘层,与内部的导电材质接触,从而电连接互相对应的各信号线20与各刺破端子33。
第二压盖70可转动地枢设于座体30的外壳31的另一侧,从而相对于第一压盖60,且第二压盖70具有两第二压制部71及两扣持部72。其中第二压盖70可被转动从而覆盖第一压盖60及端子压合件50,并以其第二压制部71抵压第一压盖60的第一压制部61。而各扣持部72分别对应于第一压盖60的各凸块62,且当第二压盖70覆盖第一压盖60时,各扣持部72分别扣住各凸块62,以对该第一压盖60进行固定,进而使第一压盖60及第二压盖70固定于座体30的一侧,并将端子压合件50及各信号线20覆盖住。
又如图12所示,座体30前侧的插接口35供插头90插设,藉以使插头90与座体30内部的刺破端子33实现电连接,而座体30后侧的端子台供端子压合件50插设,并藉由第一压盖60压制端子压合件50,使信号缆线80的各信号线20与各刺破端子33实现电连接。这样,信号缆线80便可通过座体30内部的导电部件(刺破端子33及接触端子36)与插头90实现电连接。此外,通过第二压盖70与第一压盖60的互相扣固,也可使信号缆线80可稳固地连接于座体30。
综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刺破端子的信号通讯插座的第一压盖60在旋转后,可使第一压制部61同时移动到两排刺破端子33上方,可在连接信号缆线80的同时将所有信号线20压入到各刺破端子33中,以避免端子压合件50在压入过程中发生倾斜,并能有效地防止信号线20在配线过程中发生脱落。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通讯插座或US5957720号专利中披露的信号线插座(所述现有技术均无法对刺破端子平均施压),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整体的组装效率。而第二压盖70也可扣住并覆盖第一压盖60,并且将信号缆线80夹持固定,从而稳固地将信号缆线80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通讯插座。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进行披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变动与润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界定。

Claims (8)

1.一种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其一侧具有两排刺破端子;
一端子压合件,具有两排对应于各所述刺破端子的压制槽,其中多条信号线分别叠置于各所述压制槽,从而对应至各所述刺破端子;
一第一压盖,其可转动地枢设于该座体,该第一压盖具有两第一压制部,所述第一压制部分别对应于所述两排刺破端子,其中该第一压盖可被转动从而以所述第一压制部抵压该端子压合件,使各所述压制槽分别耦合于各所述刺破端子,并将各所述信号线夹持于各所述刺破端子与各所述压制槽之间,以电连接各所述信号线与各所述刺破端子;及
一第二压盖,其可转动地枢设该座体,该第二压盖具有两第二压制部,其中所述第二压盖可被转动从而以该第二压盖抵压该第一压盖的所述第一压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还具有两排插槽,所述两排插槽并列于该座体的所述一侧,且各所述刺破端子分别设置于各所述插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压合件还具有两排夹槽,所述两排夹槽并列于该端子压合件的一侧,且各所述夹槽分别耦合于各所述插槽,并使各所述压制槽的边缘插入各所述插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还具有一插接口,该插接口位于该座体的前侧,该插接口供一插头插设,且所述刺破端子位于该座体的后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设置于该座体中,其中各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弯曲形成弹片从而位于该插接口,另一端分别电连接于各所述刺破端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被共同包覆于一信号缆线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压合件还具有一穿孔,供该信号缆线穿过该端子压合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通讯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压盖具有两凸块,且该第二压盖具有两扣持部,其中各所述扣持部分别扣住各所述凸块,使该第二压盖扣合于该第一压盖,以将该端子压合件及所述信号线固定于该座体。
CNU2007201462910U 2007-08-13 2007-08-13 信号通讯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672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62910U CN201066722Y (zh) 2007-08-13 2007-08-13 信号通讯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62910U CN201066722Y (zh) 2007-08-13 2007-08-13 信号通讯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66722Y true CN201066722Y (zh) 2008-05-28

Family

ID=39483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629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6722Y (zh) 2007-08-13 2007-08-13 信号通讯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66722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310A (zh) * 2017-03-30 2017-08-18 宁波贝特贝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快捷免工具模块
WO2020133597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江苏英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插塞连接器母座
CN112751225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好庆科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通讯插座
CN113540878A (zh) * 2021-06-04 2021-10-22 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压线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310A (zh) * 2017-03-30 2017-08-18 宁波贝特贝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快捷免工具模块
CN107069310B (zh) * 2017-03-30 2023-08-25 浙江盲箱科技有限公司 分体快捷免工具模块
WO2020133597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江苏英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插塞连接器母座
CN112751225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好庆科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通讯插座
CN112751225B (zh) * 2019-10-30 2023-02-10 好庆科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通讯插座
CN113540878A (zh) * 2021-06-04 2021-10-22 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压线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3198B1 (en) Socket with integrat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terminals
CN101154778B (zh) 防脱落的电源插头插座组
CN201066722Y (zh) 信号通讯插座
CN204190042U (zh)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
CN205122790U (zh) 电连接器
TWM285086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CN106898906A (zh) 双线端子台结构
TWM518420U (zh) 電連接器
CN201369414Y (zh) 一种刺破式电连接器
CN200994033Y (zh) 插头连接器改良
CN109904633A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210866613U (zh) 一种双层线到板idc连接器
CN201044268Y (zh) 端子台结构
TWM431462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0979955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438230Y (zh) 电连接器
CN210326223U (zh) 一种电路板烧录口与烧录器连接用连接器
CN203850519U (zh) 电连接器
CN201868635U (zh) 电连接器
JP2011040242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用ケーブル
CN201594617U (zh) 软板连接器
CN200979912Y (zh) 一种刺破式电连接器
CN202797342U (zh) 夹板式d-sub电连接器
JP3107181U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05565061U (zh) 插线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