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5061U - 插线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线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65061U CN205565061U CN201620194579.4U CN201620194579U CN205565061U CN 205565061 U CN205565061 U CN 205565061U CN 201620194579 U CN201620194579 U CN 201620194579U CN 205565061 U CN205565061 U CN 205565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plastic shell
- cable
- connector according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线式连接器,该插线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其包括有第一塑胶壳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一塑胶壳中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成型有相互对应并用于夹紧线缆金属芯线的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且该第一塑胶壳对应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以使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相对张开的按压块。本实用新型可随意装入线缆及卸下线缆,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且省时、省力,并可随意更换与不同光源进行连接,令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且装配线缆及拆卸退出线缆均十分方便的插线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用于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现有技术中的线缆连接器一般包括:一插头及与插头对接的插座,其中,该插头及插座均包括有绝缘座及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端子,该端子后端具有两个包夹部,其中一个包夹部与线缆的绝缘层固定,另外一个包夹部与线缆的芯线固定,并电性导通。该插头及插座在与线缆装配时,先将线缆端部的绝缘层剥掉,以显露芯线,再将线缆的芯线部分放置于一个包夹部上,线缆中芯线旁侧的绝缘层放置于另一个包夹部上,最后通过夹紧装置将两个包夹部分别与线缆的芯线及绝缘层固定。上述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组装效率低下,且难以将线缆退出,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装配线缆及拆卸退出线缆均十分方便的插线式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插线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其包括有第一塑胶壳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一塑胶壳中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成型有相互对应并用于夹紧线缆金属芯线的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且该第一塑胶壳对应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以使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相对张开的按压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夹线片或第二弹性夹线片上端弯折形成有导向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对接的面均设置有一夹线凹陷,该夹线凹陷之间形成夹线间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线凹陷呈三角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有主体部、成型于主体部上的挡片以及成型于主体部前端并向上隆起的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成型于主体部上,并位于挡片后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部下端成型有倒钩,该倒钩与第一塑胶壳定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片呈U字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塑胶壳沿前端面向后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端子槽,该端子槽前端作为用于对接的插口,且该第一塑胶壳后端面开设有贯通端子槽的插线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塑胶壳上设置有防滑推拉部,该防滑推拉部上成型有多条防滑条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插线式连接器还包括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对接的第二连接器本体,该第二连接器本体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本体的结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装配线缆时,先将线缆端部的塑胶外被除去以显示金属芯线,再将线缆端部的芯线直接从第一塑胶壳后端的插线孔插入,并直接穿过第一连接端子中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之间形成夹线间隔,并与挡片抵触,该挡片可防止线缆过度插入,而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夹紧线缆端部的芯线,以致使线缆端部的芯线与第一连接端子稳定接触,并形成电性导接。在需要退出线缆时,直接按下第一塑胶壳上的按压块,该按压块迫使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相对张开,再直接拉出线缆,即可达到推线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随意装入线缆及卸下线缆,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且省时、省力,并可随意更换与不同光源进行连接,令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塑胶壳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4所示,为一种插线式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0以及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0对接的第二连接器本体3。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0包括有第一塑胶壳1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一塑胶壳1中的第一连接端子2。
所述第一塑胶壳1沿前端面向后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的端子槽12,该端子槽12前端作为用于对接的插口,且该第一塑胶壳1后端面开设有贯通端子槽12的插线孔13。另外,所述第一塑胶壳1上设置有防滑推拉部14,该防滑推拉部14上成型有多条防滑条纹。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包括有主体部24、成型于主体部24上的挡片25以及成型于主体部24前端并向上隆起的接触部26和成型于主体部24上并位于挡片25后端的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其中,所述主体部24下端成型有倒钩241,该倒钩241与第一塑胶壳1定位,以致使第一连接端子2稳定装配于第一塑胶壳1中。
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相互对应并用于夹紧线缆金属芯线,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对接的面均设置有一夹线凹陷211、221,该所述夹线凹陷211、221呈三角形,且夹线凹陷211、221之间形成夹线间隔,并通过该夹线间隔定位线缆金属芯线。
所述第一弹性夹线片21或第二弹性夹线片22上端弯折形成有导向板23,其中,所述挡片25呈U字形。
所述第一塑胶壳1对应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以使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相对张开的按压块11,该按压块11与所述导向板23对应。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3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0装配线缆时,先将线缆端部的塑胶外被除去以显示金属芯线,再将线缆端部的芯线直接从第一塑胶壳1后端的插线孔13插入,并直接穿过第一连接端子2中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之间形成夹线间隔,并与挡片25抵触,该挡片25可防止线缆过度插入,而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夹紧线缆端部的芯线,以致使线缆端部的芯线与第一连接端子2稳定接触,并形成电性导接。在需要退出线缆时,直接按下第一塑胶壳1上的按压块11,该按压块11迫使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相对张开,再直接拉出线缆,即可达到推线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随意装入线缆及卸下线缆,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且省时、省力,并可随意更换与不同光源进行连接,令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插线式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0),其包括有第一塑胶壳(1)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一塑胶壳(1)中的第一连接端子(2),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上成型有相互对应并用于夹紧线缆金属芯线的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且该第一塑胶壳(1)对应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以使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相对张开的按压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线片(21)或第二弹性夹线片(22)上端弯折形成有导向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对接的面均设置有一夹线凹陷(211、221),该夹线凹陷(211、221)之间形成夹线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凹陷(211、221)呈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包括有主体部(24)、成型于主体部(24)上的挡片(25)以及成型于主体部(24)前端并向上隆起的接触部(26),所述第一、第二弹性夹线片(21、22)成型于主体部(24)上,并位于挡片(25)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4)下端成型有倒钩(241),该倒钩(241)与第一塑胶壳(1)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25)呈U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壳(1)沿前端面向后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子(2)的端子槽(12),该端子槽(12)前端作为用于对接的插口,且该第一塑胶壳(1)后端面开设有贯通端子槽(12)的插线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壳(1)上设置有防滑推拉部(14),该防滑推拉部(14)上成型有多条防滑条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线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线式连接器还包括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0)对接的第二连接器本体(3),该第二连接器本体(3)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0)的结构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94579.4U CN205565061U (zh) | 2016-03-14 | 2016-03-14 | 插线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94579.4U CN205565061U (zh) | 2016-03-14 | 2016-03-14 | 插线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65061U true CN205565061U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6817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94579.4U Active CN205565061U (zh) | 2016-03-14 | 2016-03-14 | 插线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65061U (zh) |
-
2016
- 2016-03-14 CN CN201620194579.4U patent/CN2055650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00850U (zh) | 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结构 | |
CN206283014U (zh) | 一种板端与线端结合的电源连接器 | |
CN202977761U (zh) | 一种按压式导线连接器 | |
CN204190042U (zh) |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 | |
CN207233995U (zh) | 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 | |
CN205565061U (zh) | 插线式连接器 | |
CN103972727A (zh) |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 |
CN105990715A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4230469U (zh) | 一种新型插座 | |
CN203871407U (zh) | 电池盒及其极片组 | |
CN206283076U (zh) | 一种车载电源输出线 | |
CN102790300A (zh) | 一种低插入力高拔出力的直插端子 | |
CN20669764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29624U (zh) | 电缆接线夹导电器 | |
CN201392918Y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 |
CN217427239U (zh) | 一种接线组 | |
CN203787574U (zh) | 快速联接端子 | |
CN211789786U (zh) | 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结构 | |
CN210957189U (zh) | 插座 | |
CN201749975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21687778U (zh) | 一种刺破式金属端子头 | |
CN203406437U (zh) | 一种导线用接线端子 | |
CN201754396U (zh) | 一种封闭式荧光灯灯座 | |
CN202094399U (zh) | 电连接器组合构造 | |
CN211743606U (zh) | 导电连接线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