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52806Y -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52806Y CN201052806Y CNU2007201243171U CN200720124317U CN201052806Y CN 201052806 Y CN201052806 Y CN 201052806Y CN U2007201243171 U CNU2007201243171 U CN U2007201243171U CN 200720124317 U CN200720124317 U CN 200720124317U CN 201052806 Y CN201052806 Y CN 20105280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rod
- face
- turn light
- directional
- b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包括带安装杆的后转向灯和后挡泥板,其中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为平面,后转向灯的线束从安装杆的端面引出,且在安装杆的端面上固定有螺纹杆,在所述后挡泥板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的外侧面为竖直的平面;所述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贴靠在凸台的外侧面上,后转向灯线束和螺纹杆分别穿过凸台上的过孔,伸入到后挡泥板所围成的空腔中,并且螺纹杆由螺母锁紧。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安装简单、快捷等特点,它使得后转向灯牢固地安装在后挡泥板上,有效避免了后转向灯与后围板之间发生干涉,防止了振动异响的产生,保障了后转向灯和后围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背景技术
如图4所示,摩托车后转向灯2安装在后围板1下方后挡泥板3的两侧面上,在摩托车转向时起警示作用。目前,后挡泥板3上供后转向灯2安装的部位为弧面,而后转向灯2的安装杆2a的端面为平面,后转向灯2的线束从安装杆2a的端面引出,且在安装杆2a的端面上固设有螺纹杆。安装时,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贴靠在后挡泥板3的弧面上,后转向灯线束和螺纹杆分别穿过后挡泥板壁上的过孔,伸入到后挡泥板3所围成的空腔中,螺纹杆由螺母锁紧。由于后转向灯2的安装杆2a与后挡泥板3之间采用平面和弧面的方式贴合,不仅安装困难,而且贴合的效果较差,后转向灯2在摩托车行驶时容易产生摇晃。后转向灯2安装到位后,其安装杆2a朝着后围板1的方向倾斜,这样后转向灯2与后围板1之间只有很小的间隙,后转向灯2因摇晃容易与后围板1发生干涉,致使振动发响并容易造成各自损伤。有的厂家通过增加安装杆2a的长度来解决后转向灯2与后围板1的干涉问题,但安装杆2a增长后,其强度不够,会发生断裂,从而大大缩短了后转向灯2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后转向灯与后围板发生干涉的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包括带安装杆的后转向灯和后挡泥板,其中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为平面,后转向灯的线束从安装杆的端面引出,且在安装杆的端面上固定有螺纹杆,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后挡泥板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的外侧面为竖直的平面;所述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贴靠在凸台的外侧面上,后转向灯线束和螺纹杆分别穿过凸台上的过孔,伸入到后挡泥板所围成的空腔中,并且螺纹杆由螺母锁紧。
本实用新型在后挡泥板上供后转向灯安装的部位设置凸台,凸台的外端面为竖直的平面,与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相适应。由于后转向灯安装杆与后挡泥板的凸台之间采用平面和平面的方式贴合,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紧固方式不变。这样后转向灯的安装更容易,后转向灯安装杆与后挡泥板的凸台之间贴合紧密,不会发生晃动。后转向灯安装到位后,其安装杆的轴线垂直于后挡泥板的轴线,即后转向灯的安装杆基本平行于水平面,这样后转向灯距离后围板的间隙较大,从而有效避免了后转向灯与后围板发生干涉,防止了振动异响的产生,保障了各部分的使用寿命。
为便于加工、简化工序,上述凸台与后挡泥板之间为一体结构,可通过注塑成型。
在上述后转向灯安装杆的端面上固定有限位柱,该限位柱插入凸台上对应的定位孔中。限位柱起定位的作用,以便于更快捷地进行装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安装简单、快捷等特点,它使得后转向灯牢固地安装在后挡泥板上,有效避免了后转向灯与后围板之间发生干涉,防止了振动异响的产生,保障了后转向灯和后围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转向灯安装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带安装杆2a的后转向灯2、后挡泥板3、螺纹杆4和螺母5等部件构成,其中后转向灯安装杆2a的端面为平面,后转向灯2的线束2b从安装杆2a的端面引出,且在安装杆2a的端面上固定有螺纹杆4,该螺纹杆4的部分杆身嵌入后转向灯安装杆2a中,并且螺纹杆4垂直于安装杆2a的端面。在后转向灯线束2b的旁边具有与后转向灯安装杆2a端面成一体的限位柱7,该限位柱7与螺纹杆4相并行,限位柱7和螺纹杆4分居在后转向灯线束2b的两侧。
从图1、图2和图3中可进一步看出,在后围板1下方后挡泥板3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凸台6,凸台6与后挡泥板3之间为通过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该凸台6的外侧面为竖直的平面,与后转向灯安装杆2a的端面相适应。所述后转向灯安装杆2a的端面贴靠在凸台6的外侧面上,后转向灯安装杆2a端面上的限位柱7插入凸台6上对应的定位孔中,后转向灯线束2b和螺纹杆4分别穿过凸台6上的过孔,伸入到后挡泥板3所围成的空腔中,并且螺纹杆4由螺母5锁紧。
本实用新型中后转向灯安装杆2a与后挡泥板3的凸台6之间采用平面和平面的方式贴合,两者之间贴合紧密,不会发生晃动,这样使得后转向灯2的安装更简单、快捷;后转向灯2安装到位后,其安装杆2a的轴线垂直于后挡泥板3的轴线,即后转向灯2的安装杆2a基本平行于水平面,这样后转向灯2距离后围板1的间隙较大,从而有效避免了后转向灯2与后围板1发生干涉,防止了振动异响的产生,保障了后转向灯和后围板的使用寿命。
Claims (3)
1.一种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包括带安装杆(2a)的后转向灯(2)和后挡泥板(3),其中后转向灯安装杆(2a)的端面为平面,后转向灯(2)的线束(2b)从安装杆(2a)的端面引出,且在安装杆(2a)的端面上固定有螺纹杆(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挡泥板(3)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凸台(6),该凸台(6)的外侧面为竖直的平面;所述后转向灯安装杆(2a)的端面贴靠在凸台(6)的外侧面上,后转向灯线束(2b)和螺纹杆(4)分别穿过凸台(6)上的过孔,伸入到后挡泥板(3)所围成的空腔中,并且螺纹杆(4)由螺母(5)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6)与后挡泥板(3)之间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转向灯安装杆(2a)的端面上固定有限位柱(7),该限位柱(7)插入凸台(6)上对应的定位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43171U CN201052806Y (zh) | 2007-05-23 | 2007-05-23 |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43171U CN201052806Y (zh) | 2007-05-23 | 2007-05-23 |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52806Y true CN201052806Y (zh) | 2008-04-30 |
Family
ID=3939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2431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52806Y (zh) | 2007-05-23 | 2007-05-23 |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52806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85264C (zh) * | 2007-05-22 | 2010-01-27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弯梁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总成 |
CN103963880A (zh) * | 2013-01-30 | 2014-08-0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坐型车辆 |
-
2007
- 2007-05-23 CN CNU2007201243171U patent/CN20105280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85264C (zh) * | 2007-05-22 | 2010-01-27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弯梁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总成 |
CN103963880A (zh) * | 2013-01-30 | 2014-08-06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坐型车辆 |
CN103963880B (zh) * | 2013-01-30 | 2017-03-0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坐型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52806Y (zh) |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组合 | |
US11603163B2 (en) | Motor mounting assembly of an electric bicycle | |
CN210882488U (zh) | 一种助力自行车及其中置驱动机构固定装置 | |
CN100585264C (zh) | 一种弯梁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总成 | |
JP5562125B2 (ja) | バックミラー装置 | |
CN202827903U (zh) | 摩托车点火线圈支架 | |
CN219975243U (zh) | 一种减震结构及发电机组 | |
CN220914118U (zh) | 一种继电器模块安装固定架 | |
CN104875824A (zh) | 摩托车油箱后安装结构 | |
CN220535875U (zh) | 一种带后拨保护架的自行车 | |
CN1194929A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罩支承构造 | |
CN201347160Y (zh) | 摩托车的前挡泥板连接装置 | |
JP3336003B2 (ja) | 車両のテールランプ装置 | |
CN222247506U (zh) | 电动车一体车架 | |
CN201457567U (zh) | 摩托车后挡泥板上安装后转向灯的安装结构 | |
CN204775775U (zh) | Abs控制器支架 | |
JP2009190603A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216636751U (zh) | 一种电动车碟刹泵和组合开关的组合结构 | |
CN217706073U (zh) | 一种轻量化后挡泥板总成及摩托车 | |
CN206231533U (zh) | 一种自行车减震组件及其自行车 | |
CN220076130U (zh) | 一种车载发动机托架总成及车辆 | |
CN213676991U (zh) | 挡泥板支架、挡泥板组件及单车 | |
CN213705648U (zh) | 一种新型摩托车前挡泥板结构 | |
CN201186689Y (zh) | 摩托车喇叭支架 | |
CN219325885U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523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