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49882A -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9882A
CN1949882A CNA2006101322756A CN200610132275A CN1949882A CN 1949882 A CN1949882 A CN 1949882A CN A2006101322756 A CNA2006101322756 A CN A2006101322756A CN 200610132275 A CN200610132275 A CN 200610132275A CN 1949882 A CN1949882 A CN 1949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pixels
colo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22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9882B (zh
Inventor
守屋英邦
新垣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03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4966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478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943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601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9436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9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9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9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98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2Details of colour pixel setup, e.g. pixel composed of a red, a blue and two green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2Compensation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ppearance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充分地考虑对视觉的影响而配置构成4色的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和确定像素的配置的像素配置设计方法。图像显示装置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该显示像素,其子像素以彩度最小的子像素被配置在端部并且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可以减小显示像素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因此,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能够使用4种或4种以上的颜色(以下,称为“多色”)而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这里,所谓“颜色”,指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子像素可以显示的颜色,而并不限于红、绿、蓝3色。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利用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子像素的显示的组合,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颜色的显示。例如,已知有使用红、绿、蓝、青(以下,简称为“RGBC”)4色进行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并未充分考虑对视觉的影响而进行与RGBC对应的子像素的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地考虑对视觉的影响而配置构成4种或4种以上的颜色的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和确定像素的配置的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像素,其子像素以彩度最小的上述子像素被配置在上述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且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该显示像素,其子像素以彩度最小的子像素被配置在端部并且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可以减少显示像素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因此,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彩度和上述色成分差是在亮度-相反色空间被定义的值,且其根据上述亮度-相反色空间的视觉空间特性被定义。由此,可以进行考虑了对视觉的影响而子像素的配置。
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优选例子中,上述4个子像素由红、绿、蓝、青构成,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子像素按青、红、绿、蓝的顺序进行配置。
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另一优选例子中,上述4个子像素由红、绿、蓝、白构成,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子像素按白、绿、红、蓝的顺序进行配置。
另外,在优选的例子中,上述4个子像素由红、黄绿、翡翠绿、蓝构成,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子像素按蓝、黄绿、红、翡翠绿的顺序进行配置。在优选的1个例子中,上述4个子像素的颜色的各自的着色区域是色调随波长变化的可见光区域中的蓝系色调的着色区域、红系色调的着色区域以及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2种色调的着色区域。
此外,在优选的例子中,上述4个子像素的颜色的各自的着色区域是透过着色区域的光的波长的峰值处于415~500nm间的着色区域、大于等于600nm的着色区域、处于485~535nm间的着色区域和处于500~590nm间的着色区域
另外,在优选的例子中,上述显示像素,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中,以在纵向上同一色成列的方式在直线上配置有多个。即,显示像素采用条纹状配置。此外,所谓纵向,指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另一优选的例子中,上述显示像素,以在纵向的上下相邻的上述显示像素之间、各自的显示像素所具有的上述子像素至少上下偏离1个子像素的量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可以抑制显示像素的劣化,并且可以减少横向的显示像素的个数。因此,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实现低成本化。
优选地,上述子像素的横向宽度为上述显示像素的横向宽度的大致1/4。另外,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以与上述子像素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滤色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上述显示像素,其具有比上述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的彩度的平均值要小的彩度的2个子像素被配置在该显示像素的两端。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该显示像素,其具有比上述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的彩度的平均值要小的彩度的2个子像素被配置在该显示像素的两端。由此,可以减小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并可以减轻人观察时的边缘的色分割现象。因此,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另外,优选地,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中彩度最小的2个子像素被配置在该显示像素的两端。由此,可以有效地减小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
另外,优选地,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子像素以相邻的子像素的色成分的相加值减小的方式进行配置。即,显示像素,其具有大致相反色的子像素相邻。由此,利用视觉滤色处理,由于各子像素的色成分相互抵消,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小色分割。
另外,上述图像显示装置适合应用于具有对图像显示装置供给电压的电源装置的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确定上述4个子像素的配置的像素配置设计方法,包括:将彩度最小的子像素的位置确定在上述显示像素的端部的第1配置确定步骤;以及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确定上述子像素的位置的第2配置确定步骤。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应用由上述像素配置设计方法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降低显示图像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实现减轻了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将显示部的各像素放大显示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显示部的具体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显示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对于亮度-相反色成分的滤色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利用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4色RGBC的候选配置的图;
图9是表示对图8的12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的图;
图10是具体地表示RGBC的彩度和色成分差的图;
图11是表示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具体地表示RGBW的彩度和色成分差的图;
图15是表示4色RGBW的候选配置的图;
图16是表示对图15的12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改变3色RGB的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第1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第2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
图2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全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2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4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5是具体地表示R、YG、B、EG的彩度和色成分差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4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5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8是具体地表示R、YG、B、EG的彩度和色成分差的图;
图29是将显示部的各像素放大表示的概略图;
图30是表示学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1是表示实施例6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对于亮度-相反色成分的滤色特性的图;
图33是表示利用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4是表示RGBEGY的候选配置的图;
图35是表示对图34的60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的图;
图36是具体地表示RGBEGY的彩度、彩度相加值等的图;
图37是表示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实施例7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9是具体地表示RGBEGW的彩度、彩度相加值等的图;
图40是表示实施例7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41是表示RGBEGW的候选配置的图;
图42是表示对图41的60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的图;
图43是表示实施例8的显示部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4是具体地表示RGBEGYW的彩度、彩度相加值等的图;
图45是表示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46是用于说明改变RGB的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4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9的第1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
图4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9的第2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以及
图4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9的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
符号说明
10:图像处理部;12:色变换电路;15:表存储器;16:γ修正电路;21:数据线驱动电路;22:扫描线驱动电路;23:显示部;100、101:像素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像显示装置100主要具有图像处理部10、数据线驱动电路21、扫描线驱动电路22和显示部23。图像显示装置100被构成为可以使用多色显示图像。具体地,图像显示装置100被构成为可以显示红、绿、蓝和青4色(以下,简记为“R”、“G”、“B”、“C”)。
图像处理部10包括I/F控制电路11、色变换电路12、VRAM13、地址控制电路14、表存储器15和γ修正电路16。I/F控制电路11从外部(例如照相机等)获取图像数据和控制命令,并将图像数据d1供给色变换电路12。此外,从外部供给的图像数据由R、G、B这3色构成。
色变换电路12对获取的图像数据d1进行从3色变换为4色的处理。这时,色变换电路12参照表存储器15中存储的数据等进行色变换等图像处理。由色变换电路12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d2被写入到VRAM13。写入到VRAM13的图像数据d2,根据来自地址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d21、由γ修正电路16作为图像数据d3而读出,并且由扫描线驱动电路22作为地址数据(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2根据地址数据获得同步)d4而读出。γ修正电路16参照存储在表存储器15中的数据等对获取的图像数据d3进行γ修正。此外,γ修正电路16将γ修正后的图像数据d5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21。
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256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X1~X2560。扫描线驱动电路22对480条扫描线供给扫描线驱动信号Y1~Y480。这时,数据线驱动电路2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同步地驱动显示面板23。显示部23由液晶(LCD)构成,并使用RGBC这4色显示图像。另外,显示部23,其具有与RGBC对应的4个像素(以下,称为“子像素”)作为一组的单位像素(以下,称为“显示像素”)由具有“纵480个×横640个”的VGA尺寸构成。因此,数据线的数量为“640×4=2560条”。显示部23通过对扫描线和数据线施加电压而显示应显示的文字、视频等的图像。
图2是将显示部23的各像素放大表示的概略图。白圆点153表示显示像素151的位置,阴影线的不同表示构成子像素152的“R”、“G”、“B”、“C”的不同。这时,显示像素151,以同一色在纵向上成列的方式在直线上配置有多个,即,进行条纹状配置。另外,由于显示像素151的纵横的长度比为“1∶1”,所以,对于子像素152来说,如果纵向的长度为“1”,则横向的长度为“0.25”。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纵向”,指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谓“横向”,指与扫描方向水平的方向。对于子像素152的具体的配置和确定子像素152的配置的方法,后面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显示部23的具体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3所示,在TFT阵列基板23g的内侧形成有像素电极23f,在对置基板23b的内侧形成有公共电极23d。此外,在对置基板23b与公共电极23d之间形成有滤色器23c。另外,在TFT阵列基板23g和对置基板23b的外侧形成有背光源单元23i和上下偏振板23a、23h。
具体地,TFT阵列基板23g和对置基板23b由玻璃·塑料等透明基板构成。另外,像素电极23f和公共电极23d由ITO(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导电体形成。此外,像素电极23f与设置在TFT阵列基板23g上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连接,并根据该TFT的开关驱动向公共电极23d和像素电极23f间的液晶层23e供给电压。液晶层23e具有其排列根据由公共电极23d和像素电极23f供给的电压值而发生变化的液晶分子。
在这样的液晶层23e和上下偏振板23a、23h中,通过使液晶分子的排列根据供给液晶层23e的电压值而变化,使透过液晶层23e和上下偏振板23a、23h的光量发生变化。因此,液晶层23e控制从背光源单元23i侧入射的光的光量,而使以指定的透光量透过到观察者侧。背光源单元23i由光源和导光板构成。在这样的结构中,从光源发出的光在导光板内部均匀地扩展,从而向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射出光源光。光源由荧光管、白色LED等构成,导光板由丙烯等树脂构成。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显示部23是向箭头所示的方向出射、从对置基板23b侧获取背光源单元23i发出的光的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即,是利用背光源单元23i的光源光进行液晶显示的。
图4是表示显示部23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a)是表示在显示部23中使用的滤色器23c的分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图4(b)是表示作为光源的背光源单元23i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4(c)是反映相对于背光源单元23i的发光特性滤色器23c的透过特性的图,即表示4色的发光特性的图。图4(c)也是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此外,利用液晶层23e进行透过光的控制,由于透过特性基本上是平坦的,所以未对其进行图示。图4(d)表示对于4色的发光特性计算表示颜色的三刺激值并绘制在xy色度(chromaticity)图上的图。图4(d)的四边形的内部表示可以在显示部23中再现的颜色,该四边形对应于显示部23的色再现区域。另外,四边形的顶点对应于构成颜色的RGBC。
(子像素误差确认方法)
在实施例1中,以充分地考虑了对视觉的影响的形式来配置4色RGBC的子像素。在此,说明在配置子像素时应考虑的视觉特性等。具体地,说明在子像素的配置不同的情况下、在视觉特性上存在怎样的影响。
图5是表示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的流程图。所谓该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是对于RGBC各像素的候选排列顺序、为了确认因各个候选而产生的误差所进行的处理。在使用子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是将各像素并列地配置在平面上并利用微细的发光的混色来再现颜色的,但是,由于视觉特性的关系,有时会因各像素的配置而产生边缘模糊(エツジボケ)、色分割(伪色)等。在图5所示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中所确认的“误差”,对应于这样的边缘模糊、色分割等。此外,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由计算机等执行。
首先,在步骤S101,输入RGBC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确定的值,其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02。在步骤S1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从而作为Lum(亮度)、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
在步骤S103,在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与视觉特性对应的滤色处理。该滤色处理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04,对滤色处理结果进行边缘模糊、色分割等的误差确认。
图6是表示相对亮度-相反色成分的滤色特性的图。图6,在左侧表示Lum成分的曲线,在中央表示R/G成分的曲线,在右侧表示Y/B成分的曲线,分别地,横轴表示图像中的位置,纵轴表示权重(详细地,在视距较近的情况下将Lum成分设为“1”时的相对的值)。另外,上排表示视距较近的情况下的曲线,下排表示视距较远的情况下的曲线。如图6所示,滤色特性对于亮度-相反色各个成分具有分别的振幅特性和扩展的幅度。另外,由于滤色特性与视觉特性对应,所以,特性也随着视距而变化。此外,可以看出R/G成分的滤色的振幅比B/Y成分要大。
图7表示利用图5所示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图7(a)表示在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中使用的空间的图形。具体地,使用按RGBC的顺序配置的显示像素,使由中央的符号160所示的显示像素成为非点亮(全遮断)状态,使由位于其两侧的符号161、163所示的显示像素组成为全点亮(全透过)状态。即,使用中央部分用黑表示而其两侧用白表示的空间的图形(以下,也称为“黑白图形”)。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子像素的配置顺序表示为“RGBC”的情况下,表示从左或右开始依次配置“R”、“G”、“B”、“C”。
图7(b)、(c)、(d)的横轴表示与黑白图形对应的图像位置,纵轴分别表示Lum成分、R/G成分、B/Y成分。在图7(b)中,重叠地显示有不使用子像素平面配置而在空间上完全混色的理想的情况下的曲线。从图7(b)可知,在使用子像素的情况下,由于即使在白的部分、在细微地观察时也有颜色,所以产生了曲线的凹凸。另外,可以看出,在黑的部分,受周围的子像素的影响,产生了成为边缘模糊的原因的亮度升高。关于R/G成分和B/Y成分,在不产生误差的情况(理想的情况)下,成为按一定周期重复的曲线。但是,从图7(c)、图7(d)可知,R/G成分和B/Y成分这两者都在黑的周边受周围的子像素的影响而使得色成分增加,从而引起色分割。例如,在图7(c)的R/G成分中,在中央右侧的峰值部分,向正(红)的方向增加,并且如果观察黑白的图形,则可以看出处于红像素的位置。这样大大向正的方向增加,是反映了视觉特性的滤色处理的结果,如果不进行滤色处理,则不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即,虽然这样大的色成分本来不存在,但是,通过视觉观察,看起来象是产生了色成分。
在此,将上述图5~图7所示的事实考虑在内,对4色RGBC的各像素的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并研究其结果。
图8(a)~(l)表示4色RGBC的候选配置。这时,RGBC的组合的数量为“4×3×2×1=24个”,但是,如果考虑左右的对称性,则候选配置的数量为其一半12个。即,例如将“RGBC”作为与“CBGR”相同的配置来处理。
图9表示对图8(a)~(l)的12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由其可知,在采用图9(a)所示的“RGBC”的配置顺序的情况下和采用图9(l)所示的“BGRC”的配置顺序的情况下,误差比较小。特别地,在按后者的“BGRC”的配置顺序的情况下,与其他情况相比误差最小。
下面,说明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详细地,着眼于彩度(chroma)Ch和色成分差来进行说明。这些彩度Ch和色成分差,在亮度-相反色空间被定义,且基于亮度-相反色空间的视觉空间特性被进行定义。这里,着眼于彩度Ch的理由是,位于显示像素的端部的像素的颜色的大小(即彩度)直接成为滤色处理结果中的色成分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在对图7(a)所示的黑白的图形进行视觉特性的滤色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将彩度Ch小的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则可减小误差。
另外,着眼于色成分差的理由是,在观察显示白色的4像素时,在同系的颜色(即色成分差小的颜色)相邻的情况下,通过视觉特性的滤色处理,同系的色成分仍然保留,相反,在将色成分差小的颜色分离地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在分离地配置的之间配置了其他系颜色,所以,通过视觉特性的滤色处理,各像素的色成分将相互抵消。即,如果以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来配置,则误差会变小。
图10是具体地表示RGBC的彩度Ch和色成分差的表。图10(a)从左开始依次表示对于RGBC各色、根据XYZ求出的Lum成分、R/G成分、B/Y成分和计算到R/G-B/Y平面上的原点的距离的彩度Ch。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亮度作为相当于Y的值来使用,彩度作为表示颜色的强度的值来使用。
另外,图10(B)对于从RGBC中选择的2色、表示其各自的R/G成分和B/Y成分、R/G成分和B/Y成分的各自的差值、根据以反映视觉滤色特性的形式调整该R/G成分和B/Y成分的差值后的值而得到的色成分差。求色成分差时的调整,通过对R/G成分的差值乘以“0.3”、对B/Y成分的差值乘以“0.1”来进行。之所以如此,如图6所示,是因为R/G成分的滤色的振幅比B/Y成分要大的缘故。更详细地,色成分差,可以通过将调整后的R/G成分和B/Y成分平方后的值相加并求其平方根来得到。
由图10(a)可知,青色的彩度比其他色要小。由此,如果将青色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则可以减少误差。这里,如果参照图9,则可知在将青色配置在端部的情况下(例如图9(l)),与不将青色配置在端部的情况(例如图9(h))相比,误差减小了。
另外,由图10(b)可知,2色间的色成分差最小的是绿色与青色的组合。由此可知,如果将绿色与青色分离地配置(换言之,以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则误差会减小。这里,如果参照图9,则可知在将绿色和青色分离地配置的情况下(例如图9(l)),与将绿色和青色相邻地配置的情况(例如图9(f))相比,误差减小了。
由以上可知,之所以在“RGBC”的配置顺序(参见图9(a))和“BGRC”的配置顺序(参见图9(l))下可以得到误差减少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将青色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将绿色与青色分离地配置的缘故。此外,之所以“BGRC”的配置顺序比“RGBC”的配置顺序误差减小一些,是由于将亮度小的蓝色(参见图10(a))配置在端部的缘故。
此外,“CBGR”是“RGBC”的逆配置,“CRGB”是“BGRC”的逆配置。即,“CBGR”的配置与“RGBC”的配置是相同的,“CRGB”的配置与“BGRC”的配置是相同的。因此,以“CBGR”的配置可以得到与图9(a)相同的结果,以“CRGB”的配置可以得到与图9(l)相同的结果。
(子像素配置方法)
下面,说明将上述结果和研究考虑在内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在实施例1中,进行以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使色成分差最小的子像素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具体地,根据上述图10所示的结果,以将彩度Ch最小的青色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使作为色成分差最小的组合的青色和绿色不相邻的方式,进行RGBC的配置。
图11是表示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处理通过计算机读出程序或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来执行。另外,该处理在设计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阶段等中执行。
首先,在步骤S201,输入RGBC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而确定的值,其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202。在步骤S2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作为Lum、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203。
在步骤S203,计算各色的彩度Ch,并且计算2色间的色成分差。由此,可得到例如图10所示那样的表。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204。
在步骤S204,根据在步骤S203计算的结果确定RGBC的配置。首先,根据所计算的彩度Ch,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在得到图10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最小的“C”配置在端部。
下面,根据所计算的色成分差,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此外,在如上所述将“C”配置在端部的情况下,也对于包含“C”的RGBC计算色成分差(即,在图10(b)中,第1色和第2色包含“C”)。这时,在得到图10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G”和“C”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时,由于将端部确定为“C”,所以确定将“G”配置在“C”的2个邻接的位置。由此,就确定了“CBGR”的配置和“CRGB”的配置这2个候选。此外,“CBGR”与“RGBC”是相同的,“CRGB”与“BGRC”是相同的。在这样确定了2个候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确定一个候选,也可以确定亮度小的子像素被配置在端部的候选。在后一种情况下,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在端部的“CRGB”被确定。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退出该程序。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1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则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确定RGBC的子像素的配置。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显示图像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此外,以上,说明了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CRGB”  (或者“CBGR”)的子像素的配置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总是确定该配置顺序。由于这些是根据图10所示的结果而确定的配置顺序,所以,在作为RGBC的各像素而得到图10所示的以外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与该配置顺序不同的配置顺序。
[实施例2]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多色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具体地,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白色(以下,简记为“W”或“Wh”)而取代青色。即,利用RGBW构成颜色。此外,在实施例2中,由于也使用具有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在“白色”的子像素中,不配置着色层而是配置透明树脂层。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显示部23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a)是表示滤色器23c的分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此外,不使用与白色对应的滤色器23c。图12(b)是表示背光源单元23i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12(c)是表示RGBW这4色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这时,由于在与白色对应的像素部中未设置滤色器23c,所以,白色的分光特性与背光源单元23i的分光特性基本上相同。图12(d)表示对4色的发光特性计算表示颜色的三刺激值并绘制在xy色度图上的图。如图12(d)所示,色再现区域不是由四边形构成,而是由三角形构成。该三角形的顶点对应于RGB,W位于三角形的内部。这样的色再现区域,与3色的色再现区域是相同的,但是,通过增加白色而设置为4色,透过率得到提高。因此,可以得到使显示部23的表面亮度提高的效果。
下面,说明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在实施例2中,以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使色成分差最小的子像素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
图13是表示对于RGBW子像素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处理通过计算机读出程序或者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执行。另外,该处理在设计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阶段等中执行。
首先,在步骤S301,输入RGBW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确定的值,其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302。在步骤S3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从而作为Lum(亮度)、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计算各色的彩度Ch,并且计算2色间的色成分差。由此,可得到例如图14所示那样的表。在步骤S303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304。
图14是具体地表示RGBW的彩度Ch和色成分差的表。图14(a)从左开始依次表示对于RGBW各色、根据XYZ求出的Lum成分、R/G成分、B/Y成分和计算到R/G-B/Y平面上到原点的距离的彩度Ch。另外,图14(b)对于从RGBW中选择的2色、表示其各自的R/G成分和B/Y成分、R/G成分和B/Y成分的各自的差值、根据以反映视觉滤色特性的形式调整该R/G成分和B/Y成分的差值后的值而得到的色成分差。求色成分差时的调整,通过对R/G成分的差值乘以“0.3”、对B/Y成分的差值乘以“0.1”来进行。之所以如此,如图6所示,是因为R/G成分的滤色的振幅比B/Y成分要大的缘故。此外,色成分差,可以通过将调整后的R/G成分和B/Y成分平方后的值相加并求其平方根来得到。
由图14(a)可知,白色的彩度比其他色要小。另外,由图14(b)可知,2色间的色成分差最小的是红色与白色的组合。
返回到图13,说明步骤S304的处理。在步骤S304,根据在步骤S303计算的结果,确定RGBW的配置。首先,根据所计算的彩度Ch,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在得到图14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最小的“W”配置在端部。此外,在如上所述将“W”配置在端部的情况下,对于包含“W”的RGBW计算色成分差(即,在图14(b)中,第1色和第2色包含“W”)。
下面,根据所计算的色成分差,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在得到图14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以色成分差最小的“R”和“W”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时,由于将端部确定为“W”,所以确定将“R”配置在“W”的2个邻接的位置。由此,从左开始依次就确定了“WGRB”的配置和“WBRG”的配置这2个候选。此外,“WGRB”与“BRGW”是相同的,“WBRG”与“GRBW”是相同的。这样,在确定了2个候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确定一个候选,也可以确定亮度小的子像素被配置在端部的候选。在后一种情况下,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在端部的“WGRB”被确定。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退出该程序。
在此,将上述子像素配置处理的结果与对4色RGBW的各像素的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进行比较。
图15(a)~(l)表示4色RGBW的候选配置。这时,RGBW的组合的数量为“4×3×2×1=24个”,但是,如果考虑左右的对称性,则候选配置的数量为其一半12个。
图16表示对图15(a)~(l)的12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由其可知,在采用图16(k)所示的“BRGW”的配置顺序的情况下,误差比较小。此外,虽然图16(a)、(l)所示的配置顺序的误差看起来较小,但是,由于它们都是这样的情况,即R/G成分和B/Y成分从黑色的显示像素的中心位置开始左右非对称地偏离,所以,实际上误差比图16(k)所示的配置顺序要大。由以上可知,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的结果显示与子像素配置处理相同的结果。即,通过以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使色成分差最小的子像素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可以减小误差。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则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确定RGBW的子像素的配置。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显示图像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此外,以上,说明了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WGRB”(或者“WBRG”)的子像素的配置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总是确定该配置顺序。由于这些是根据图14所示的结果而确定的配置顺序,所以,在作为RGBW的各像素而得到图14所示的以外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与该配置顺序不同的配置顺序。
[实施例3]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显示部23的显示像素的配置是条纹状配置,相对于此,在实施例3中,将显示部的显示像素的配置(以下,称为“显示像素配置”)从条纹状配置变为其他形式。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的图像显示装置10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该图像显示装置101与实施例1的图像显示装置100(参见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对于输入信号的再采样电路11a且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数不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和信号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再采样电路11a,为了与显示部23z的显示像素的配置一致,改变横向的个数。例如,再采样电路11a,对输入的数字信号、用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之后,通过在时间轴上进行再采样,来进行上述改变。在其他的例子中,采样电路11a通过进行数字信号直接的大小调整,来进行上述改变。
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128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X1~X1280。此外,对于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数,在图19中进行说明。
在此,在说明实施例3的像素配置之前,以将使用3色的情况下的显示像素配置从条纹状配置改变为其他形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8是用于说明改变3色RGB的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的图。在图18(a)中,小黑圆点的格子状的点180对应于输入数据所存在的点。例如,在VGA尺寸的情况下,该点180存在“纵480个×横640个”。另外,图18(a)中的箭头表示数据线驱动信号和扫描线驱动信号的输入,白圆点181表示变化后的数据所存在的点(以下,也称为“采样点”)。
上述再采样电路11a,为了与显示部23z的显示像素配置一致,改变横向的个数。这时,将点181的间隔A11(换言之,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设为2倍,从而使显示像素的个数变为一半。详细地,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11成为“A11=A12×2=2.0”。另外,沿纵向每下降横向1行,便使采样点偏离半间距(A11/2)。这样,通过使采样点偏离半间距,即使横向的个数减少,劣化也会比较小,从而可以进行图像显示。
下面,使用图18(b)具体地说明3色的显示像素配置。这时,显示像素以3个子像素为一组而构成,且由于横向的间隔A11为“2.0”,所以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为“B11=A11/3=0.667”(参见图18(b)的右图)。另外,从图18(b)的左图可知,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A1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11/2”而配置。此外,若作为子像素单位来看,则偏离了“B11/2”。在使用3色的显示部23z中,若跨越2行看3色的一组,则由于3色被配置在倒三角形的顶点位置,所以如符号185所示的那样,形成了三角形配置。此外,通过采样电路11a的输出受数据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进行数据线和扫描线的定时调整而适当控制数据线驱动电路2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图像显示装置101对这样的显示像素配置可以适宜地进行显示。
在此,使用图19~图21具体地说明实施例3的显示像素配置。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第1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如图19(a)所示,再采样的条件与图18相同。即,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21为“A21=A12×2=2.0”。这时,由于再采样电路11a的输入和输出为3色信号,而显示部23z则为4色,所以,在色变换电路12中进行从3色向4色的色变换。图19(b)表示显示像素配置。从图19(b)的右图可知,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B21为“B21=A21/4=0.5”。另外,从图19(b)的左图可知,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了半间距(A2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21/2”而配置。另一方面,若作为子像素单位来看,则与3色的情况(参见图18)不同,即使到下1行也成为相同的位置。换言之,在一行的子像素之间,不存在其他行的2个子像素的边界。
在具有图19所示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显示部23z中,在输入数据为VGA的情况下,再采样后的显示像素的数量为“纵480个×横320个”。这时,作为横向的子像素的个数为“320×4=1280个”。在上述图17中,表示应用了具有图19所示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显示部23z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因此,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128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X1~X1280。另一方面,在具有条纹状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100(参见图1)中,从数据线驱动电路21向显示部23z的输出为“640×4=2560个”。由以上可知,通过应用第1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由于即使在相同的输入之下,也可以减少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所以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101实现低成本化。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第2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如图20(a)所示,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31为“A31=A12×1.5=1.5”。图20(b)表示显示像素配置。这时,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B31为“B31=A31/4=0.375”。另外,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了半间距(A3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31/2”而配置。另一方面,若作为子像素单位来看,则即使到下1行也成为相同的位置。在应用第2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即使在相同的输入之下,也可以减少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所以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101实现低成本化。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如图21(a)所示,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41为“A41=A12×1=1.0”。图20(b)表示显示像素配置。这时,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B41为“B41=A41/4=0.25”。另外,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了半间距(A4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41/2”而配置。另一方面,若作为子像素单位来看,即使到下1行也成为相同的位置。在应用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的数量与采用条纹状配置的情况(参见图2)相比并未减少,但是,通过使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使得看起来横向的分辨率提高了。
此外,在进行上述第1例~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构成显示像素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1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和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处理中的任意一个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即,即使在使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而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确定RGBC和RGBW的子像素的排列顺序。具体地,在使用RGBC这4色的情况下,适用根据实施例1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配置顺序,在使用RGBW这4色的情况下,适用根据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配置。
如上所述,可以应用实施例1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和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理由如下。实施例3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具有再采样电路11a,但是,由于再采样电路11a的输入输出是3色,所以,对4色的直接的影响较小。因此,图像显示装置101,例如在作为4色显示黑白图形的情况下,其成为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操作完全相同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由于按子像素单位的横向的长度不相同,所以虽然反映了视觉特性的滤色特性也有一些不同,但是误差的大小关系基本上保持原样。由此,在进行实施例3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根据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3,则即使使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地配置,也可以减少显示图像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另外,对于低成本化的图像显示装置、表面上提高了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装置来说,也可以减轻这样的色分割现象等。
此外,以上,说明了将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显示像素的间隔)设为“A21=2.0”、“A31=1.5”、“A41=1.0”而改变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显示像素设定为除此以外的长度而改变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
[实施例4]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实施例4是将多色的结构形成为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实施例。具体地,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利用黄绿色取代绿色,使用翡翠绿色取代青色。即,利用红色(Red)、黄绿色(Yellowwish Green)、蓝色(Blue)、翡翠绿色(Emerald Green)构成颜色。下面,将红、黄绿、蓝、翡翠绿分别简单地表示为R、YG、B、EG。此外,在实施例4中,由于也使用具有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24是表示实施例4的显示部23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4(a)是表示滤色器23c的分光特性的图,其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这里,YG、EG的分光特性,其光谱宽度分别比实施例1的绿色、青色的分光特性要窄这一点是不同的。图24(b)是表示背光源单元23i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24(c)是表示R、YG、B、EG这4色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24(d)表示对于4色的发光特性计算表示颜色的三刺激值并绘制到xy色度图上的图。
下面,说明实施例4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在实施例4中,也以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使色成分差最小的子像素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
图26是表示对于R、YG、B、EG的子像素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处理通过计算机读出程序或者通过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进行。另外,该处理在设计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阶段等中进行。
首先,在步骤S401,输入R、YG、B、EG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而确定的值,其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402。在步骤S4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作为Lum、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403。
在步骤S403,计算各色的彩度Ch,并且计算2色间的色成分差。由此,可得到例如图25所示那样的表。在步骤S403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404。
图25是具体地表示R、YG、B、EG的彩度Ch和色成分差的表。图25(a)对于R、YG、B、EG各色从左开始依次表示根据XYZ求出的Lum成分、R/G成分、B/Y成分和计算到R/G-B/Y平面上的原点的距离的彩度Ch。另外,图25(b)对于从R、YG、B、EG中选择的2色表示其各自的R/G成分和B/Y成分、R/G成分和B/Y成分的各自的差值、根据以反映视觉滤色特性的形式调整了该R/G成分和B/Y成分的差值后的值而得到的色成分差。求色成分差时的调整,通过对R/G成分的差值乘以“0.3”、对B/Y成分的差值乘以“0.1”来进行。之所以如此,如图6所示,是由于R/G成分的滤色的振幅比B/Y成分大的缘故。另外,色成分差,可以通过将调整后的R/G成分和B/Y成分平方后的值相加并求其平方根来得到。
由图25(a)可知,EG的彩度比其他色要小。另外,由图25(b)可知,2色间的色成分差最小的是YG与EG的组合。
返回到图26,说明步骤S404的处理。在步骤S404,根据在步骤S403计算的结果确定R、YG、B、EG的配置。首先,根据所计算的彩度Ch,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在得到图25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最小的“EG”配置在端部。此外,在如上所述将“EG”配置在端部的情况下,对于包含“EG”的R、YG、B、EG计算色成分差(即,在图25(b)中,第1色和第2色包含“EG”)。
接着,根据所计算的色成分差,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在得到图25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YG”和“EG”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时,由于将端部确定为“EG”,所以确定将“YG”配置在“EG”的2个邻接的位置。由此,就从左开始依次确定了“EG-R-YG-B”的配置和“EG-B-YG-R”的配置这2个候选。此外,“EG-R-YG-B”与“B-YG-R-EG”是相同的,“EG-B-YG-R”与“R-YG-B-EG”是相同的。这样,在确定了2个候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确定一个候选,也可以确定亮度小的子像素被配置在端部的候选。在后一种情况下,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在端部的“EG-R-YG-B”被确定。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退出该程序。
如果采用这样确定的“EG-R-YG-B”这样的像素配置,则与实施例1同样,可以使子像素误差变得最小。即,如果采用实施例4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则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确定R、YG、B、EG的子像素的配置。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显示图像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以上,说明了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EG-R-YG-B”的子像素的配置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总是确定该配置顺序。由于这些是根据图25所示的结果而确定的配置顺序,所以,在作为R、YG、B、EG的各像素而得到图25所示的以外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与该配置顺序不同的配置顺序。
[实施例5]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4同样,是将红、黄绿、蓝、翡翠绿(R、YG、B、EG)作为4色的结构,仅滤色器23c的分光特性和R、YG、B、EG这4色的发光特性不同。因此,对于与实施例4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仅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7是表示实施例5的显示部23的显示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7(a)是表示滤色器23c的分光特性的图,其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这里,EG的分光特性的光谱宽度比实施例1的青色的分光特性要窄。图27(b)是表示背光源单元23i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27(c)是表示R、YG、B、EG这4色的发光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27(d)表示对于4色的发光特性计算表示颜色的三刺激值并绘制到xy色度图上的图。
下面,说明实施例5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在实施例5中,也以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使色成分差最小的子像素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表示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与实施例4相同,并示于图26中。
首先,在步骤S401,输入R、YG、B、EG各色的XYZ。然后,在步骤S4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作为Lum、R/G、B/Y各成分进行表示。
在步骤S403,计算各色的彩度Ch,并且计算2色间的色成分差。由此,可得到例如图28所示那样的表。由图28(a)可知,EG的彩度比其他色要小。另外,由图28(b)可知,2色间的色成分差最小的是YG与EG的组合。在步骤S403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404。
在步骤S404,根据在步骤S403计算的结果确定R、YG、B、EG的配置。首先,根据所计算的彩度Ch,将彩度Ch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在得到图28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最小的“EG”配置在端部。
接着,根据所计算的色成分差,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组合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在得到图28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YG”与“EG”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时,由于端部确定为“EG”,所以确定将“YG”配置在“EG”的2个邻接的位置。由此,就从左开始依次确定了“EG-R-YG-B”的配置和“EG-B-YG-R”的配置这2个候选。此外,“EG-R-YG-B”与“B-YG-R-EG”是相同的,“EG-B-YG-R”与“R-YG-B-EG”是相同的。在这样确定了2个候选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确定一个候选,也可以确定亮度小的子像素被配置在端部的候选。在后一种情况下,亮度最小的“B”被配置在端部的“EG-R-YG-B”被确定了。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退出该程序。
这样,与实施例4同样,确定了“EG-R-YG-B”这样的像素配置。如果采用该像素配置,可以使子像素误差变得最小。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显示图像的色成分误差,并且可以减轻视觉观察时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实施例6]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6。实施例6是将多色的结构形成为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实施例。
此外,在实施例6中,由于也使用具有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00大致相同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这时,在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320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是不同的。
(整体结构)
在实施例6中,图像显示装置100被构成为可以显示红、绿、蓝、翡翠绿和黄色这5色(以下,简单地表示为“R”、“G”、“B”、“EG”、“Y”)。
另外,色变换电路12对获取的图像数据d1进行从3色变换为5色的处理。这时,色变换电路12参照存储在表存储器15中的数据等进行色变换等图像处理。由色变换电路12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d2被写入到VRAM13。被写入到VRAM13的图像数据d2,根据来自地址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d21、由γ修正电路16作为图像数据d3而读出,并且由扫描线驱动电路22作为地址数据(由于扫描线驱动电路22根据地址数据获得同步)d4而读出。γ修正电路16参照存储在表存储器15中的数据等对获取的图像数据d3进行γ修正。此外,γ修正电路16将γ修正后的图像数据d5供给数据线驱动电路21。
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320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X1~X3200。扫描线驱动电路22对480条扫描线供给扫描线驱动信号Y1~Y480。这时,数据线驱动电路2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同步地驱动显示面板23。显示部23由液晶(LCD)构成,并使用RGBEGY这5色显示图像。另外,显示部23,其具有作为一组、与RGBEGY对应的5个像素(以下,称为“子像素”)的单位像素(以下,称为“显示像素”)由具有“纵480个×横640个”的VGA尺寸构成。因此,数据线的数量为“640×5=3200条”。显示部23通过对扫描线和数据线施加电压而显示应显示的文字、视频等的图像。
图29是将显示部23的各像素放大表示的概略图。白圆点153表示显示像素651的位置,阴影线的不同表示构成子像素652的“R”、“G”、“B”、“EG”、“Y”的不同。这时,显示像素651,以同一色在纵向上成列的方式在直线上配置有多个,即,进行条纹状配置。另外,由于显示像素651的纵横的长度比为“1∶1”,所以,对于子像素652来说,如果纵向的长度为“1”,则横向的长度为“0.2”。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纵向”,指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谓“横向”,指与扫描方向水平的方向。对于子像素652的具体的配置和确定子像素652的配置的方法,后面详细说明。
图30是表示显示部23的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的图。图30(a)是用RGBEGY各像素表示在显示部23中使用的滤色器23c的透过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图30(b)表示由蓝色LED和荧光体所形成的白色LED构成的背光源的发光光谱,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30(c)是对于RGBEGY各像素表示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的图。图30(c)也是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30(d)表示根据RGBEGY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绘制在xy色度图上的图。图30(d)的五边形的内部表示可以在显示部23中再现的颜色,该五边形对应于显示部23的色再现区域。另外,五边形的顶点对应于构成颜色的RGBEGY。通过利用RGBEGY这5色的加法混色进行色再现,可以再现比利用通常的3色进行的色再现更宽范围的鲜艳的颜色。
(子像素误差确认方法)
在实施例6中,以充分地考虑了对视觉的影响的形式来配置5色RGBEGY的子像素。在此,说明在配置子像素时应考虑的视觉特性等。具体地,说明在子像素的配置不同的情况下、在视觉特性上存在怎样的影响。
为了确认上述视觉特性上的影响,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所谓该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是为了确认复制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的误差而进行的处理。所谓“原始图像”,是指再现以距离X观察不使用子像素而在空间上完全混色而构成的理想的显示部时的人的所见的图像。另外,所谓“复制图像”,是指再现以距离X观察RGBEGY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候选的显示部时的人的所见的图像。
这里,在使用了子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将各像素并列地配置在平面上,并通过微细的发光的混色来再现颜色,但是,由于视觉特性的关系,有时会由于各像素的配置而产生边缘模糊、色分割(伪色)等。因此,通过执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作为误差来确认这些边缘的模糊程度、色分割等。此外,该误差对应于原始图像与复制图像的L*、u*、v*成分的差。
图31是表示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的流程图。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由计算机等执行。
首先,说明原始图像的形成方法。作为原图像,输入RGB图像(步骤S501),转换为XYZ(步骤S502)。并且,在步骤S503,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从而将其表示为Lum、R/G、B/Y各成分。这时,作为向亮度-相反色空间的转换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此外,在步骤S504,在亮度-相反色空间中对各图像进行与视觉特性对应的滤色处理。关于该滤色处理,后面进行说明。接着,将各图像从亮度-相反色空间转换为XYZ(步骤S505),通过将所得到的XYZ转换为L*、u*、v*(步骤S506),形成原始图像。
下面,说明复制图像的形成方法。首先,在步骤S511,输入横1/5密度的原图像。并且,在步骤S512,输入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背光源的分光特性确定的值,其可以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此外,在步骤S513,使用输入了RGB图像的各色的XYZ值进行3色(RGB)→5色变换(RGBEGY),将1像素与RGBEGY各像素的配置顺序候选相应地分解为5像素,从而转换为XYZ。并且,将所得到的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步骤S514),进行与视觉特性对应的滤色处理(步骤S515),从亮度-相反色空间转换为XYZ(步骤S516)。此外,在步骤S517,通过从XYZ转换为L*、u*、v*,而形成复制图像。
接着,在步骤S520,确认上述那样形成的原始图像与复制图像的L*、u*、v*成分的差。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退出该程序。
图32是表示相对亮度-相反色成分的滤色特性的图。图32,在左侧表示Lum成分的曲线,在中央表示R/G成分的曲线,在右侧表示Y/B成分的曲线,分别地,横轴表示图像中的位置,纵轴表示权重(详细地,在视距较近的情况下将Lum成分设为“1”时的相对的值)。另外,上排表示视距较近的情况下的曲线,下排表示视距较远的情况下的曲线。如图32所示,滤色特性对于亮度-相反色各个成分具有分别的振幅特性和扩展的幅度。另外,由于滤色特性与视觉特性对应,所以,特性也随着视距而变化。此外,可以看出R/G成分的滤色的振幅比B/Y成分要大。
图33表示利用图31所示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得到的结果的一个例子。图33(a)表示在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中使用的空间的图形(パタ一ン,图案)。具体地,使用按RGBEGY的顺序配置的显示像素,使由中央的符号660所示的显示像素成为非点亮(全遮断)状态,使由位于其两侧的符号661、663所示的显示像素组成为全点亮(全透过)状态。即,使用中央部分用黑表示而其两侧用白表示的空间的图形(以下,也称为“黑白图形”)。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子像素的配置顺序表示为“RGBEGY”的情况下,表示从左或右开始依次配置“R”、“G”、“B”、“EG”、“Y”。另外,使“RGBEGY”的配置顺序反向的“YEGBGR”,表示与“RGBEGY”相同的配置顺序。
图33(b)、(c)、(d)的横轴表示与黑白图形对应的图像位置,纵轴分别表示L*、u*、v*成分。在图33(b)中,重叠地表示不使用子像素平面配置而在空间上完全混色的原始图像的结果。由图33(b)可知,在边缘周边部,受周围的子像素的影响,在亮度坡度上会产生差别。这样,亮度坡度越小,边缘的模糊就越大。另外,存在着边缘周边部的原始图像与复制图像的L*成分差的相加值越大,左右边缘的亮度坡度就越小,并且对比度(亮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变低,从而边缘的模糊变大的倾向。另一方面,由图33(c)、图33(d)可知,u*成分和v*成分两者都受周围的子像素的影响而色成分增加,从而引起色分割。
在此,将上述图31~图33所示的事实考虑在内,对5色RGBEGY的各像素的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并研究其结果。
图34全部表示5色RGBEGY的候选配置。此外,RGBEGY的组合的数量为“5×4×3×2×1=120个”,但是,如果考虑左右的对称性,则候选配置的数量为其一半60个。即,例如将“RGBEGY”作为与“YEGBGR”相同的配置来处理。
图35表示对图34所示的60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图35所示的曲线图,横轴表示与黑白图形对应的图像位置,纵轴表示u*和v*色成分的值。另外,各个曲线图重叠地表示原始图像和复制图像。根据这些曲线图,在采用“EGRGBY”的配置顺序的情况(图35中由粗线包围的曲线图)下,可以得到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比较小的结果。
(子像素配置方法)
下面,说明实施例6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在实施例6中,按照以下所示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进行子像素配置。
首先,作为第1条件,将多个子像素中、以反映视觉滤色的特性的形式修正了的彩度(以下,表示为“Ch1”)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详细地,通过使用根据视觉特性修正色成分R/G、B/Y而得到的色成分(以下,表示为“R/G1”、“B/Y1”),来求出彩度Ch1。这样,在通过将彩度Ch1小的子像素配置在以5个子像素为一组的显示像素的两端、而对例如图33(a)所示的黑白图形进行视觉特性的滤色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从而可以减小色分割。这是因为,位于显示像素的两端的子像素的颜色的大小、即彩度Ch1直接成为滤色处理结果中的色成分产生的原因。
作为第2条件,以使相邻的子像素的色成分的相加值减小的方式配置子像素。具体地,在根据上述第1条件确定了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的子像素的情况下,按照第2条件,如以下所述的那样确定其余的子像素的配置位置。首先,考虑在从显示像素的底部开始的第2个位置配置子像素。从显示像素的两端开始,根据第1和第2子像素的候选求色成分R/G1、B/Y1,并将第1和第2个R/G1相加,从而得到色成分相加值(以下,表示为“R/G2”),并且通过将第1和第2个B/Y1相加,而得到色成分相加值(以下,表示为“B/Y2”)。此外,根据所求得的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得到彩度(以下,表示为“Ch2”)。从显示像素的左侧和右侧求出2个彩度Ch2。接着,通过将这样得到的2个彩度Ch2相加,而得到彩度相加值(以下,表示为“Ch3”)。这里,通过按照第2条件,可以确定彩度相加值Ch3减小那样的、即相邻的子像素的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减小那样的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应第2个配置的子像素。
此外,在确定从显示像素的两端开始的第3个子像素时,可以得到将根据从左端开始的第2和第3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与根据从右端开始的第2个和第3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相加后的彩度相加值Ch3。这时,通过按照第2条件,也可以确定彩度相加值Ch3减小那样的、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应第3个配置的子像素。此外,在确定从两端开始第4个及以后配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步骤配置子像素。这样,通过减小相邻的子像素的各色成分R/G1、B/Y1的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可以使具有相反色的关系的子像素相邻。例如,将色成分R/G1处于G方向(-方向)的子像素,配置在色成分R/G1处于R方向(+方向)的子像素的旁边。这样,对于所有的子像素,通过使相反的颜色相邻,通过利用视觉滤色处理使各子像素的色成分相互抵消,可以减小色分割。
图36是具体地表示RGBEGY的彩度、彩度相加值等的表。图36(a)表示对于RGBEGY各色、根据XYZ求得的Lum、R/G、B/Y成分以及通过计算到R/G-B/Y平面上的原点的距离而得到的彩度Ch。另外,表示以反映了视觉滤色的特性的形式修正了R/G、B/Y各成分后的R/G1、B/Y1成分和通过使用它们而得到的彩度Ch1。
图36(b)表示以反映了视觉滤色的形式进行修正时使用的修正系数。具体地,这些修正系数是在显示部23的分辨率为200[ppi]、观察距离为100[mm]、5色的子像素被条纹状地配置的情况下得到的。具体地,在5色的情况下,表示对R/G成分乘以“0.12”,对B/Y成分乘以“0.07”。如图32所示,这是由于如果将R/G成分与B/Y成分相比较、则R/G成分的视觉滤色的振幅较大的缘故。此外,该修正系数是随显示部23的分辨率、观察距离等而变化的值。
图36(c)表示根据在将“EG”配置在显示像素的左端、将“Y”配置在右端的情况下所设想的子像素的全部配置顺序而求出的彩度相加值Ch3。详细地,图36(c)表示与所设想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对应的色成分R/G1、B/Y1、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彩度Ch2和彩度相加值Ch3。色成分相加值R/G2可以通过将设想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第1和第2个配置的子像素的R/G1相加而得到,色成分相加值B/Y2可以通过将设想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第1和第2个配置的子像素的B/Y1相加而得到。彩度Ch2可以根据色成分相加值R/G2、B/Y2而得到。这时,彩度Ch2,可以得到根据从显示像素的左端开始的第1和第2个子像素(左部设置)计算的彩度和根据从显示像素的右端开始的第1和第2个子像素(右部设置)计算的彩度2个。并且,通过将这2个彩度Ch2相加来得到彩度相加值Ch3。
在此,在得到图36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第1和第2条件来确定子像素的配置位置。
由图36(a)可知,“EG”和“Y”的彩度Ch1最小。因此,如果按照第1条件,则确定将“EG”和“Y”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此外,由图36(c)可知,在将“EG”和“Y”配置在两端的情况下,在将“R”配置在“EG”的旁边、将“B”配置在“Y”的旁边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因此,如果按照第2条件,则确定从显示像素的左端开始第2个配置“R”及从显示像素的右端开始第2个配置“B”。由此,由于配置在中央的子像素确定为“G”,所以最终确定出“EGRGBY”的配置顺序。
根据以上可知,基于实施例6的子像素配置方法的执行的结果与利用对于60个候选配置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而得到的结果(参见图35)成为相同。即,通过根据第1条件和第2条件配置子像素,可以得到边缘周边部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较小的配置顺序。
(子像素配置处理)
下面,使用图37说明实施例6的子像素配置处理。
图37是表示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处理通过计算机读出程序或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来执行。另外,该处理在设计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阶段等中执行。
首先,在步骤S601,输入RGBEGY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而确定的值,其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602。在步骤S6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作为Lum、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603。
在步骤S603,根据视觉特性修正R/G、B/Y各成分。例如,如图36(b)所示,对R/G成分乘以“0.12”,对B/Y成分乘以“0.07”。由此,得到R/G1和B/Y1。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604。在步骤S604,根据在步骤S603得到的R/G1和B/Y1计算彩度Ch1。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605。
在步骤S605,根据在步骤S604得到的彩度Ch1确定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的子像素。这时,将彩度Ch1最小的2个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即,根据第1条件进行子像素的配置。在得到图36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1较小的“EG”和“Y”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在以上的步骤S605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06。
在步骤S606,通过在从显示像素的两端开始“第N+1个”配置的子像素的全部候选中、将根据从左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与根据从右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相加,来得到彩度相加值Ch3。由此,得到例如图36(c)所示的曲线图。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607。此外,“N”表示自然数。
在步骤S607,确定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的子像素的配置。即,根据第2条件进行子像素的配置。在得到图36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可知在将“R”配置在配置于左端的“EG”的旁边、将“B”配置在配置于右端的“Y”的旁边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因此,确定将“R”配置在“EG”的旁边、及将“B”配置在“Y”的旁边。由此,由于配置在中央的子像素确定为“G”,所以最终确定出“EGRGBY”的配置顺序。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608。
在步骤S608,判断是否确定了全部的子像素的配置位置。在已确定了全部配置位置时(步骤S608;是),处理退出该程序。另一方面,在还未确定全部配置位置时(步骤S608;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606,进行再次处理。如上所述,在配置5个子像素的情况下,仅进行一次步骤S606~S608的处理,全部子像素的配置位置便被确定。此外,以上,虽然说明了确定“EGRGBY”配置顺序的例子,但是,有时也可确定对“EGRGBY”逆配置的“YBGREG”。这是因为,“EGRGBY”与“YBGREG”是相同的配置顺序。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6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则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来确定RGBEGY的子像素的排列顺序。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从而可以减轻人观察时的边缘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此外,以上,说明了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EGRGBY”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总是确定该配置顺序。由于该配置顺序是在得到图36所示的结果的情况下确定的配置顺序,所以,在得到图36所示的以外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与该配置顺序不同的配置顺序。
[实施例7]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7。在实施例7中,颜色的构成与实施例6不同。具体地,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白色(以下,简单地表示为“W”)取代黄色。即,利用RGBEGW构成颜色。此外,在实施例7中,由于也使用具有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在“白色”的子像素中,不配置着色层而是配置透明树脂层。
图38是表示实施例7的显示部23的显示特性的图。图38(a)是用RGBEGW各像素表示在显示部23中使用的滤色器23c的透过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此外,由于不使用与白色对应的滤色器23c,所以未图示。图38(b)表示由蓝色LED和荧光体所形成的白色LED构成的背光源的发光光谱,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38(c)是对于RGBEGW各像素表示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的图。图38(c)也是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38(d)表示根据RGBEGW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绘制在xy色度图上的图。图38(d)的四边形的内部表示可以在显示部23中再现的颜色,该四边形对应于显示部23的色再现区域。另外,四边形的顶点对应于构成颜色的RGBEG,位于四边形的内部的点对应于W。这样的色再现区域与4色的色再现区域相同,但是,通过增加白色而成为5色,提高了透过率。因此,可以得到使显示部23的表面亮度提高的效果。
图39是具体地表示RGBEGW的彩度、彩度相加值等的表。图39(a)表示对于RGBEGW各色、根据XYZ求得的Lum、R/G、B/Y成分以及彩度Ch。另外,表示以反映了视觉滤色的特性的形式修正了R/G、B/Y各成分后的R/G1、B/Y1成分和通过使用它们而得到的彩度Ch1。由图39(a)可知,“W”和“EG”的彩度Ch1最小。
图39(b)表示以反映了视觉滤色的形式进行修正时使用的修正系数。具体地,在5色的情况下,表示对R/G成分乘以“0.12”,对B/Y成分乘以“0.07”。此外,该修正系数是随显示部23的分辨率、观察距离等而变化的值。
图39(c)表示根据在将“W”配置在显示像素的左端、将“EG”配置在右端的情况下所设想的子像素的全部配置顺序而求出的彩度相加值Ch3。详细地,图36(c)表示与所设想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对应的色成分R/G1、B/Y1、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彩度Ch2和彩度相加值Ch3。这些值是利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的(参见图36)。由图39(c)可知,在将“W”、“EG”配置在两端的情况下,在将“G”配置在“W”的旁边、将“R”配置在“EG”的旁边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
下面,说明实施例7的子像素误差配置方法。在实施例7中,也按照上述第1条件和第2条件配置子像素。
图40是表示对RGBW的子像素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处理通过计算机读出程序或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来执行。另外,该处理在设计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阶段等中执行。
首先,在步骤S701,输入RGBEGW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而确定的值,其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02。在步骤S7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作为Lum、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03。
在步骤S703,根据视觉特性修正R/G、B/Y各成分。例如,如图39(b)所示,对R/G成分乘以“0.12”,对B/Y成分乘以“0.07”。由此,得到R/G1和B/Y1。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04。在步骤S704,根据在步骤S703得到的R/G1和B/Y1计算彩度Ch1。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05。
在步骤S705,根据在步骤S704得到的彩度Ch1确定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的子像素。这时,将彩度Ch1最小的2个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即,根据第1条件进行子像素的配置。在得到图39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1较小的“W”和”EG”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在以上的步骤S705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06。
在步骤S706,通过在从显示像素的两端开始“第N+1个”配置的子像素的全部候选中、将根据从左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与根据从右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相加,来得到彩度相加值Ch3。由此,得到例如图39(c)所示的曲线图。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707。此外,“N”表示自然数。
在步骤S707,确定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的子像素的配置。即,根据第2条件进行子像素的配置。在得到图39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可知在将“G”配置在配置于左端的“W”的旁边、将“R”配置在配置于右端的“EG”的旁边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因此,确定将“G”配置在“W”的旁边、及将“R”配置在“EG”的旁边。由此,由于配置在中央的子像素确定为“B”,所以最终确定出“WGBREG”的配置顺序。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708。
在步骤S708,判断是否确定了全部的子像素的配置位置。在已确定了全部配置位置时(步骤S708;是),处理退出该程序。另一方面,在还未确定全部配置位置时(步骤S708;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706,进行再次处理。如上所述,在配置5个子像素的情况下,仅进行一次步骤S706~S708的处理,全部子像素的配置位置便被确定。此外,以上,虽然说明了确定“WGBREG”配置顺序的例子,但是,有时也可确定对“WGBREG”逆配置的“EGRBGW”。这是因为,“WGBREG”与“EGRBGW”是相同的配置顺序。
在此,将上述子像素配置处理的结果与对5色RGBEGW的各像素的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进行比较。
图41全部表示5色RGBEGW的候选配置。此外,RGBEGW的组合的数量为“5×4×3×2×1=120个”,但是,如果考虑左右的对称性,则候选配置的数量为其一半60个。
图42表示对图41所示的60个候选配置进行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时的结果。图42所示的曲线图,横轴表示与黑白图形对应的图像位置,纵轴表示u*和v*色成分的值。另外,各个曲线图重叠地表示原始图像和复制图像。根据这些曲线图,在采用“EGRBGW”的配置顺序的情况(图42中由粗线包围的曲线图)下,可以得到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比较小的结果。由此可知,实施例7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执行的结果与利用对于60个候选配置的子像素误差确认处理得到的结果(参见图42)成为相同。即,通过根据第1个条件和第2条件配置子像素,可以得到误差较小的配置顺序。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7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则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来确定RGBEGW的子像素的配置。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从而可以减轻人观察时的边缘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此外,以上,说明了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WGBREG”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总是确定该配置顺序。由于该配置顺序是在得到图39所示的结果的情况下确定的配置顺序,所以,在得到图39所示的以外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与该配置顺序不同的配置顺序。
[实施例8]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8。在实施例8中,颜色的构成与实施例6和实施例7不同。具体地,实施例8利用RGBEGYW这6个颜色来构成颜色。此外,在实施例8中,由于也使用具有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00相同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在此情况下,与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384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
图43是表示实施例8的显示部23的显示特性的图。图43(a)是用RGBEGYW各像素表示在显示部23中使用的滤色器23c的透过特性的图,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透过率(%)。此外,由于不使用与白色对应的滤色器23c,所以未图示。图43(b)表示由蓝色LED和荧光体所形成的白色LED构成的背光源的发光光谱,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43(c)是对于RGBEGYW各像素表示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的图。图43(c)也是横轴表示波长(nm),纵轴表示相对亮度。图43(d)表示根据RGBEGYW各像素的分光特性绘制在xy色度图上的图。图43(d)的五边形的内部表示可以在显示部23中再现的颜色,该五边形对应于显示部23的色再现区域。另外,五边形的顶点对应于构成颜色的RGBEGY,位于五边形的内部的点对应于W。
下面,说明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方法。在实施例8中,基本上也是按照上述第1条件和第2条件配置子像素。在实施例8中,通过按照第1条件和第2条件,按以下的步骤确定子像素的配置位置。
首先,将RGBEGYW中彩度最小的2个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以下,将该配置称为“第1次配置”)。第1次配置是按照第1条件的配置。
其次,根据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的子像素(由第1次配置确定完毕)和从端部开始第2个配置的子像素的候选计算彩度相加值Ch3,将该彩度相加值Ch3最小的子像素确定为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应第2个配置的子像素(以下,将该配置称为“第2次配置”)。第2次配置是按照第2条件的配置。
然后,根据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的子像素(由第1次配置确定完毕)、从端部开始第2个配置的子像素(由第2次配置确定完毕)和从端部开始第3个配置的子像素的候选计算彩度相加值Ch3,将该彩度相加值Ch3最小的子像素确定为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应第3个配置的子像素(以下,将该配置称为“第3次配置”)。第3次配置是按照第2条件的配置。
图44是具体地表示RGBEGYW的彩度、彩度相加值等的表。图44(a)表示对于RGBEGYW各色、根据XYZ求得的Lum、R/G、B/Y成分以及彩度Ch。另外,表示以反映了视觉滤色的特性的形式修正了R/G、B/Y各成分后的R/G1、B/Y1成分和通过使用它们而得到的彩度Ch1。由图44(a)可知,“EG”和“W”的彩度Ch1最小。
图44(b)表示以反映了视觉滤色的形式进行修正时使用的修正系数。具体地,在6色的情况下,表示对R/G成分乘以“0.10”,对B/Y成分乘以“0.06”。此外,该修正系数是随显示部23的分辨率、观察距离等而变化的值。
图44(c)表示根据在将“EG”配置在显示像素的左端、将“W”配置在右端的情况下所设想的子像素的全部配置顺序而求出的彩度相加值Ch3。详细地,图44(c)表示与所设想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对应的色成分R/G1、B/Y1、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彩度Ch2和彩度相加值Ch3。这些值是利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的(参见图36)。由图44(c)可知,在将“EG”、“W”配置在两端的情况下,在将“R”配置在“EG”的旁边、将“Y”配置在“W”的旁边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
图44(d)表示根据在从显示像素的左端开始依次配置“EG”、“R”、从右端开始依次配置“W”、“Y”时设想的子像素的全部配置顺序而求出的彩度相加值Ch3。详细地,图44(d)表示色成分R/G1、B/Y1、色成分相加值R/G2、B/Y2、彩度Ch2和彩度相加值Ch3。色成分相加值 R/G2可以通过将设想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第1个、第2个和第3个配置的子像素的R/G1相加而得到,色成分相加值B/Y2可以通过将设想从显示像素的端部开始第1个、第2个和第3个配置的子像素的B/Y1相加而得到。彩度Ch2可以根据这些色成分相加值R/G2及B/Y2而得到。这时,彩度Ch2可以得到根据从显示像素的左端开始的第1个、第2个和第3个子像素(左部设置)计算的彩度和根据从显示像素的右端开始的第1个、第2个和第3个子像素(右部设置)计算的彩度2个。并且,通过将这2个彩度Ch2相加来得到彩度相加值Ch3。由图44(d)可知,在将“B”配置在从显示像素的左端开始依次配置“EG”、“R”时的“R”的右侧旁边、将“G”配置在从显示像素的右端开始依次配置“W”、“Y”时的“Y”的左侧旁边的情况下,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
下面,说明实施例8的子像素误差配置方法。在实施例8中,也是按照上述第1条件和第2条件配置子像素。
图45是表示对于RGBEGYW的子像素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处理通过计算机读出程序或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来执行。另外,该处理在设计图像显示装置100的阶段等中执行。
首先,在步骤S801,输入RGBEGYW各色的XYZ。各色的XYZ是可以根据滤色器23c、背光源单元23i等的分光特性而确定的值,其可以通过模拟、实测等来求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802。在步骤S802,将XYZ向亮度-相反色空间进行转换,作为Lum、R/G、B/Y各成分来表示。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803。
在步骤S803,根据视觉特性修正R/G、B/Y各成分。例如,如图44(b)所示,对R/G成分乘以“0.10”,对B/Y成分乘以“0.06”。由此,得到R/G1和B/Y1。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804。在步骤S804,根据在步骤S803得到的R/G1和B/Y1计算彩度Ch1。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805。
在步骤S805,根据在步骤S804得到的彩度Ch1确定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的子像素。这时,将彩度Ch1最小的2个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即,进行基于第1条件的第一次配置。在得到图44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将彩度Ch1较小的“EG”和“W”配置在显示像素的两端。由此,“EG****W”的配置顺序被确定(“*”表示配置的子像素未确定)。在以上的步骤S805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806。
在步骤S806,通过在从显示像素的两端开始“第N+1个”配置的子像素的全部候选中、将根据从左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与根据从右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相加,来得到彩度相加值Ch3。由此,得到例如图44(c)所示的曲线图。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807。此外,“N”表示自然数。
在步骤S807,确定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的子像素的配置。即,进行基于第2条件的第二次配置。在得到图44(c)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可知在将“R”配置在配置于左端的“EG”的旁边、将“Y”配置在配置于右端的“W”的旁边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因此,确定将“R”配置在“EG”的旁边、及将“Y”配置在“W”的旁边。由此,确定出“EGR**YW”的配置顺序。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808。
在步骤S808,判断是否确定了全部的子像素的配置位置。在已确定了全部配置位置时(步骤S808;是),处理退出该程序。另一方面,在还未确定全部配置位置时(步骤S808;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806。即,进行再次处理。如上所述,在配置6个子像素的情况下,仅进行一次步骤S806~S808的处理,仅4个子像素的配置位置被确定,而还未确定全部6个子像素的配置位置。即,仅进行了第1次配置和第2次配置,还未进行第3次配置。因此,在步骤S808的处理结束之后,再次进行步骤S806~S808的处理。
在此,说明通过再次进行步骤S806~S808的处理而执行的第3次配置。在步骤S806,通过在从显示像素的两端开始“第N+1个”配置的子像素的全部候选中、将根据从左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与根据从右端开始的“第N个”和“第N+1个”子像素得到的彩度Ch2相加,来得到彩度相加值Ch3。由此,得到例如图44(d)所示的曲线图。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807。
在步骤S807,确定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的子像素的配置。即,进行基于第2条件的第二次配置。在得到图44(d)所示那样的结果的情况下,可知在从显示像素的左端开始依次配置“EG”、“R”和“B”、从右端开始依次配置“W”、“Y”、“G”时,彩度相加值Ch3成为最小。由此,确定出“EGRBGYW”的配置顺序。在以上的处理结束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808。在步骤S808,由于判断为全部配置位置均被确定(步骤S808;是),所以处理退出该程序。此外,以上说明了确定“EGRBGYW”的配置顺序的例子,但是,有时也确定对“EGRBGYW”逆配置的“WYGBREG”。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处理,则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来确定RGBEGYW的子像素的配置。通过对图像显示装置100应用这样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减小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从而可以减轻人观察时的边缘的色分割现象。由此,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高品质的图像。
此外,以上,说明了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EGRBGYW”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利用子像素配置处理总是确定该配置顺序。由于该配置顺序是在得到图44所示的结果的情况下确定的配置顺序,所以,在得到图44所示的以外的结果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与该配置顺序不同的配置顺序。
[实施例9]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9。在上述实施例6~实施例8中,显示部23的显示像素的配置是条纹状配置,相对于此,在实施例9中,将显示部的显示像素的配置(以下,也称为“显示像素配置”)从条纹状配置变为其他形式。
另外,在实施例9中,由于使用了具有与上述图像显示装置101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以省略其说明。这时,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160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X1~X1600,这一点与图17是不同的。此外,关于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数,在图47中进行说明。
在此,在说明实施例9的像素配置之前,举出在使用3色的情况下从条纹状配置改变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46是用于说明在3色RGB之下改变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的图。在图46(a)中,小黑圆点的格子状的点980对应于输入数据所存在的点。例如,在VGA尺寸的情况下,该点980存在“纵480个×横640个”。另外,图46(a)中的箭头表示数据线驱动信号和扫描线驱动信号的输入,白圆点的点981表示变化后的数据所存在的点(以下,也称为“采样点”)。
上述再采样电路11a,为了与显示部23z的显示像素配置一致,改变横向的个数。这时,将点981的间隔A911(换言之,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设为2倍,从而使显示像素的个数变为一半。详细地,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9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911成为“A911=A912×2=2.0”。另外,沿纵向每下降横向1行,便使采样点偏离半间距(A911/2)。这样,通过使采样点偏离半间距,即使横向的个数减少,劣化也会比较小,从而可以进行图像显示。
下面,使用图46(b)具体地说明3色的显示像素配置。这时,显示像素以3个子像素为一组而构成,且由于横向的间隔A911为“2.0”,所以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为“B911=A911/3=0.667”(参见图46(b)的右图)。另外,从图46(b)的左图可知,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A91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911/2”而配置。此外,若作为子像素单位来看,则偏离了“B911/2”。在使用3色的显示部23z中,若跨越2行看3色的一组,则由于3色被配置在倒三角形的顶点位置,所以如符号985所示的那样,形成了三角形配置。此外,通过使采样电路11a的输出受数据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且进行数据线和扫描线的定时调整而适当控制数据线驱动电路2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图像显示装置101对这样的显示像素配置可以适宜地进行显示。
下面,使用图47~图49具体地说明实施例9的显示像素配置。
图4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9的第1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如图47(a)所示,再采样的条件与图46相同。即,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9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921为“A921=A912×2=2.0”。这时,由于再采样电路11a的输入和输出为3色信号,而显示部23z则为5色,所以,在色变换电路12中进行从3色向5色的色变换。图47(b)表示显示像素配置。从图47(b)的右图可知,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B921为“B921=A921/5=0.4”。另外,从图47(b)的左图可知,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了半间距(A92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921/2”而配置。
在具有图47所示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显示部23z中,在输入数据为VGA的情况下,再采样后的显示像素的数量为“纵480个×横320个”。这时,作为横向的子像素的个数为“320×5=1600个”。在实施例9中,表示应用了具有图47所示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显示部23z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因此,数据线驱动电路21对1600条数据线供给数据线驱动信号X1~X1600。另一方面,在具有条纹状配置的图像显示装置100中,从数据线驱动电路21向显示部23z的输出为“640×5=3200个”。由以上可知,通过应用第1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由于即使在相同的输入之下,也可以减少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所以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101实现低成本化。
图4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9的第2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如图48(a)所示,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9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931为“A931=A912×1.5=1.5”。图48(b)表示显示像素配置。这时,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B931为“B931=A931/5=0.3”。另外,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了半间距(A93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931/2”而配置。在应用第2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即使在相同的输入之下,也可以减少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所以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101实现低成本化。
图4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9的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图。如图49(a)所示,若设显示像素的纵向的长度A912为“1.0”,则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A941为“A941=A912×1=1.0”。图49(b)表示显示像素配置。这时,子像素的横向的长度B941为“B941=A941/5=0.2”。另外,若从纵向看,则由于作为显示像素偏离了半间距(A941/2),所以相同的子像素偏离“A941/2”而配置。在应用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来自数据线驱动电路21的输出的数量与采用条纹状配置的情况(参见图29)相比并未减少,但是,通过使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使得看起来横向的分辨率提高了。
此外,以上,说明了在使用5色构成显示像素的情况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但是,在使用6色构成显示像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显示像素配置。另外,在进行上述第1例~第3例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构成显示像素的子像素的配置可以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6至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处理中的任意一个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即,即使在使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而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充分地考虑了视觉特性的形式确定RGBEGY、RGBEGW和RGBYW的子像素的排列顺序。具体地,在使用RGBEGY这5色的情况下,适用根据实施例6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配置顺序,在使用RGBEGW这5色的情况下,适用根据实施例7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配置,在使用RGBEGYW这6色的情况下,适用根据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配置。
如上所述,可以应用实施例6至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的理由如下。实施例9的图像显示装置101具有再采样电路11a,但是,由于再采样电路11a的输入输出是3色,所以,对5色或6色的直接的影响较小。因此,图像显示装置101,例如在作为4色显示黑白图形的情况下,其成为与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图像显示装置100的操作完全相同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实施例9中,由于按子像素单位的横向的长度不相同,所以虽然反映了视觉特性的滤色特性也有一些不同,但是误差的大小关系基本上保持原样。由此,在进行实施例9的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根据实施例6至实施例8的子像素配置处理确定的子像素的配置顺序。
这样,如果采用实施例9,则即使使显示像素偏离半间距地配置,也可以减小显示图像的边缘周边部的u*和v*色成分差的相加值,并且可以减轻边缘的色分割现象。另外,对于低成本化的图像显示装置、表面上提高了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装置来说,也可以减轻这样的边缘的色分割现象等。
此外,以上,说明了将显示像素的横向的长度(显示像素的间隔)设为“A921=2.0”、“A931=1.5”、“A941=1.0”而改变显示像素配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显示像素设定为除此以外的长度而改变显示像素配置的情况。
[变形例]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作为4色而使用RGBC、RGBW或R、YG、B、EG以外的其他构成的情况。例如,在使用黄色而取代青色和白色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另外,以上,说明了将荧光体与蓝色LED组合的白色LED背光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背光源具有其他结构的情况。例如,对于RGB 3色LED背光源等也可以应用。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作为5色而使用RGBEGY、RGBEGW以外的其他构成的情况或作为6色而使用RGBEGYW以外的其他构成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应用于5色或6色,而也可以应用于使用4色、7色以上等的情况。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绿色(Green)”置换为“黄绿色(Yellowish Green)”的情况。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对于使用液晶(LCD)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应用,而也可以对有机EL显示装置(OLED)、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DP)、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场致发射显示装置(FED)等进行平面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应用。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对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进行应用,而且也可以对反射型、半透过反射型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应用。
另外,以上,说明了以在将彩度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之后使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配置子像素之后、以使彩度最小的子像素位于显示像素的端部的方式进行配置。
此外,以上,作为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所使用的多个颜色,以R、G、B、C等作为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多个颜色,除了R、G、B、作为其各自的补色的Y(黄色)、C(青色)、M(红紫色)之外,还包括R、G、B与Y、C、M之间的颜色,例如黄绿色、深绿色等颜色。
上述各实施例是使用4色的结构,但是,代之也可以采用使用5色的结构。这时,通过以将彩度最小的子像素配置在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且使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电子设备]
下面,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0、101的电子设备的例子。图2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结构图。这里所示的电子设备,具有作为图像显示部的液晶显示装置700和控制它的控制单元410。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0、101可以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700内。在此,从概念上将液晶显示装置700分为面板结构体403和由半导体IC等构成的驱动电路402来进行描述。控制单元410包括显示信息输出源411、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12、电源电路(电源装置)413和定时发生器414。
显示信息输出源411包括由ROM(只读存储器)或RAM(随机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器、由磁记录盘、光记录盘等构成的存储单元和调谐输出数字图像信号的调谐电路,且其根据由定时发生器414生成的各种时钟信号以指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等形式向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12供给显示信息。
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12包括串-并转换电路、放大和反相电路、旋转电路、伽马修正电路、箝位电路等公知的各种电路,且其执行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并将该图像信息与时钟信号CLK一起向驱动电路402供给。驱动电路402包含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和检查电路。另外,电源电路413分别向上述各结构要素供给指定的电压。
下面,参照图23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子。
首先,说明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0、101应用于便携式个人计算机(所谓的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例子。图23(a)是表示该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个人计算机710包括具有键盘711的主体部712和应用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0、101的显示部713。
接着,说明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0、101应用于移动电话机的例子。图23(b)是表示该移动电话机的结构的透视图。如该图所示,移动电话机720,除了多个操作按钮721之外,还包括受话口722、送话口723和使用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724。
此外,作为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0、101的电子设备,还可以举出液晶电视和可视电话等。
[其他实施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多个颜色,列举RGBC和R、YG、B、EG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而也可以由其他4色的着色区域构成1个显示像素。
这时,4色的着色区域由色调随波长变化的可见光区域(380~780nm)中的蓝系色调的着色区域(也称为“第1着色区域”)、红系色调的着色区域(也称为“第2着色区域”)和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2种色调的着色区域(也称为“第3着色区域”、“第4着色区域”)构成。这里,虽然使用了“系”这一用语,但是,例如如果是蓝系,则并不是限定纯粹的蓝色的色调,而也包含蓝紫色、蓝绿色等。如果是红系的色调,则并不是限定红色,而也包含橙色。另外,这些着色区域可以由单一的着色层构成,也可以由多个不同色调的着色层构成。另外,虽然这些着色区域用色调表述,但是,该色调可以适当地变化彩度、明亮度来设定颜色。
具体的色调的范围为:
·蓝系色调的着色区域为从蓝紫色到蓝绿色,优选为从靛蓝色到蓝色。
·红系色调的着色区域为从橙色到红色。
·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一个着色区域为从蓝色到绿色,优选为从蓝绿色到绿色。
·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另一个着色区域为从绿色到橙色,优选为从绿色到黄色。或者为从绿色到黄绿色。
这里,各着色区域不使用相同的色调。例如,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2个着色区域使用绿系的色调时,另一方相对于一方的绿色使用蓝系或黄绿系的色调。
由此,可以实现比以往的RGB着色区域范围要宽的色再现性。
另外,以上用色调表述了4色的着色区域所实现的宽范围的色再现性,但是,作为其他具体的例子,若用透过着色区域的光的波长来表现,则为以下的结果。
·蓝系的着色区域是透过该区域的光的波长的峰值处于415~500nm间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435~485nm间的着色区域。
·红系的着色区域是透过该区域的光的波长的峰值大于等于600nm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大于等于605nm的着色区域。
·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一个着色区域是透过该区域的光的波长的峰值处于485~535nm间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495~520nm间的着色区域。
·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另一个着色区域是透过该区域的光的波长的峰值处于500~590nm间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510~585nm间的着色区域,或者是处于530~565nm间的着色区域。
上述波长,在透过显示的情况下,是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通过滤色器而得到的数值。在反射显示的情况下,是反射外光而得到的数值。
此外,作为其他的具体例子,若在x、y色度图上表现4色的着色区域,则为以下的结果。
·蓝系的着色区域是处于x≤0.151、y≤0.200中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0.134≤x≤0.151、0.034≤y≤0.200间的着色区域。
·红系的着色区域是处于0.520≤x、y≤0.360中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0.550≤x≤0.690、0.210≤y≤0.360间的着色区域。
·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一个着色区域是处于x≤0.200、0.210≤y中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0.080≤x≤0.200、0.210≤y≤0.759间的着色区域。
·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另一个着色区域是处于0.257≤x、0.450≤y中的着色区域,优选是处于0.257≤x≤0.520、0.450≤y≤0.720间的着色区域。
上述x、y色度图,在透过显示的情况下,是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通过滤色器而得到的数值。在反射显示的情况下,是反射外光而得到的数值。
这4色的着色区域,在子像素具有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范围内应用于透过区域和反射区域。
此外,在使用本例的4色的着色区域时,对于背光源,作为RGB的光源,可以使用LED、荧光管、有机EL等。或者,也可以使用白色光源。此外,白色光源也可以是由蓝色的发光体和YAG荧光体形成的白色光源。
但是,作为RGB光源,优选是以下的光源。
·B的波长的峰值处于435nm~485nm间。
·G的波长的峰值处于520nm~545nm间。
·R的波长的峰值处于610nm~650nm间。
此外,如果根据RGB光源的波长适当地选择上述滤色器,则可以得到宽范围的色再现性。另外,也可以使用例如波长具有处于450nm~565nm间那样的多个峰值的光源。
作为上述4色的着色区域的构成的例子,具体地有以下的构成。
·色调为红、蓝、绿、蓝绿的着色区域。
·色调为红、蓝、绿、黄的着色区域。
·色调为红、蓝、深绿、黄的着色区域。
·色调为红、蓝、翡翠绿、黄的着色区域。
·色调为红、蓝、深绿、黄绿的着色区域。
·色调为红、蓝绿、深绿、黄绿的着色区域。

Claims (17)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是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像素,其子像素以彩度最小的上述子像素被配置在上述显示像素的端部并且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进行配置。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彩度和上述色成分差是在亮度-相反色空间被定义的值。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彩度和上述色成分差,根据上述亮度-相反色空间的视觉空间特性被定义。
4.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4个子像素由红、绿、蓝、青构成,
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子像素按青、红、绿、蓝的顺序进行配置。
5.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4个子像素由红、绿、蓝、白构成,
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子像素按白、绿、红、蓝的顺序进行配置。
6.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4个子像素由红、黄绿、翡翠绿、蓝构成,
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子像素按蓝、黄绿、红、翡翠绿的顺序进行配置。
7.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4个子像素的颜色的各自的着色区域是色调随波长变化的可见光区域中的蓝系色调的着色区域、红系色调的着色区域以及在从蓝到黄的色调中选择的2种色调的着色区域。
8.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4个子像素的颜色的各自的着色区域是透过着色区域的光的波长的峰值处于415~500nm间的着色区域、大于等于600nm的着色区域、处于485~535nm间的着色区域和处于500~590nm间的着色区域。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像素,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中,以在纵向上同一色成列的方式在直线上配置有多个。
10.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像素,以在纵向的上下相邻的上述显示像素之间、各自的显示像素所具有的上述子像素至少上下偏离1个子像素的量的方式进行配置。
11.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子像素的横向宽度为上述显示像素的横向宽度的大致1/4。
12.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与上述子像素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滤色器。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是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像素,其具有比上述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的彩度的平均值要小的彩度的2个子像素被配置在该显示像素的两端。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4个或4个以上的子像素中彩度最小的2个子像素被配置在该显示像素的两端。
15.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像素,其上述子像素以相邻的子像素的色成分的相加值减小的方式进行配置。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
对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供给电压的电源装置。
17.一种像素配置设计方法,是在使用具有分别与不同的颜色对应的4个子像素作为一组的显示像素进行图像的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确定上述4个子像素的配置的像素配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彩度最小的子像素的位置确定在上述显示像素的端部的第1配置确定步骤;以及
以使色成分差最小的2个子像素不相邻的方式确定上述子像素的位置的第2配置确定步骤。
CN2006101322756A 2005-10-13 2006-10-13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9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8802/2005 2005-10-13
JP2005298802 2005-10-13
JP303425/2005 2005-10-18
JP2005303425A JP4949662B2 (ja) 2005-10-13 2005-10-18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JP047874/2006 2006-02-24
JP2006047874A JP5194368B2 (ja) 2005-10-13 2006-02-24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060147/2006 2006-03-06
JP2006060147A JP5194369B2 (ja) 2006-03-06 2006-03-06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素配置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9882A true CN1949882A (zh) 2007-04-18
CN1949882B CN1949882B (zh) 2010-08-25

Family

ID=3800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22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9882B (zh) 2005-10-13 2006-10-13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85863A1 (zh)
KR (1) KR100832767B1 (zh)
CN (1) CN1949882B (zh)
TW (1) TWI38174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319A (zh) * 2010-09-09 2011-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色温补偿方法
CN103137059A (zh) * 2011-12-02 2013-06-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以提升显示装置领域的视觉效果的系统与方法
US9053557B2 (en) 2011-12-02 2015-06-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ual effect of a display device
CN105047148A (zh) * 2014-04-15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9390B1 (ko) * 2003-11-29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델타 화소 배열 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889216B2 (en) * 2005-10-13 2011-0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ixel loc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US20120114036A1 (en) * 2010-11-10 2012-05-10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view Video Coding
US8823745B2 (en) * 2011-06-02 2014-09-02 Yoostar Entertainment Group, Inc.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depth information and color data of a scene
CN103559866B (zh) * 2013-11-08 2016-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210779B2 (en) 2013-11-14 2015-12-08 LIFI Labs, Inc. Resettable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1455884B2 (en) 2014-09-02 2022-09-27 LIFI Labs, Inc. Lighting system
EP3146254B1 (en) 2014-05-22 2020-04-22 Lifi Labs Inc. Directional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6341671B (zh) * 2015-07-13 2018-04-06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亚像素下采样的图像显示方法
JP2018021963A (ja) * 2016-08-01 2018-02-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US10440794B2 (en) * 2016-11-02 2019-10-08 LIFI Labs, Inc.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7192389B2 (ja) * 2018-10-23 2022-12-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1341817B (zh) * 2020-03-11 2021-08-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2073094A (ja) * 2020-10-30 2022-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虚像表示装置
TWI865056B (zh) * 2023-09-20 2024-12-0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804A (en) * 1900-11-03 1901-12-10 George A Wieland Suspensory.
JPS59123387A (ja) * 1982-12-29 1984-07-17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H01114884A (ja) * 1987-10-29 1989-05-08 Toshiba Corp カラー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417074B (en) * 1996-09-06 2001-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6124909A (en) * 1996-12-25 2000-09-26 Casio Computer Co.,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ixel areas which emit non-colored light
JP3599089B2 (ja) * 1998-11-11 2004-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表示装置
JP2001306023A (ja) * 2000-04-18 2001-11-0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215126A (ja) * 2001-01-15 2002-07-31 Sharp Corp 文字表示装置、文字表示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286904A (ja) * 2001-03-27 2002-10-03 Seiko Epson Corp 光学部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US20040051724A1 (en) * 2002-09-13 2004-03-18 Elliott Candice Hellen Brown Four color arrangements of emitters for subpixel rendering
KR100878280B1 (ko) * 2002-11-20 2009-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4색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표시판
US6888604B2 (en) * 2002-08-14 2005-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0481163C (zh) * 2003-01-28 2009-04-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一个彩色显示器上显示图像的方法
WO2004068460A1 (en) * 2003-01-28 2004-08-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mal subpixel arrangement for displays with more than three primary colors
US6771028B1 (en) * 2003-04-30 2004-08-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Drive circuitry for four-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4472287B2 (ja) * 2003-07-31 2010-06-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Lcd用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0973810B1 (ko) 2003-08-11 2010-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4색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563466B1 (ko) * 2003-11-27 2006-03-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72375B1 (ko) * 2003-12-29 2011-10-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별 개구율 자동제어가 가능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13631B1 (ko) 2003-12-30 2011-02-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소자의 구동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7333080B2 (en) * 2004-03-29 2008-02-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OLED display with improved power efficiency
US7248268B2 (en) * 2004-04-09 2007-07-24 Clairvoyante, Inc Subpixel rendering filters for high brightness subpixel layouts
JP4211669B2 (ja) * 2004-04-26 2009-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電子機器
TWI278827B (en) * 2004-05-12 2007-04-11 Seiko Epson Corp Display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849346B1 (ko) * 2004-08-19 2008-07-29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원색 표시 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319A (zh) * 2010-09-09 2011-0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色温补偿方法
CN101944319B (zh) * 2010-09-09 2013-04-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色温补偿方法
CN103137059A (zh) * 2011-12-02 2013-06-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以提升显示装置领域的视觉效果的系统与方法
US9053557B2 (en) 2011-12-02 2015-06-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visual effect of a display device
CN105047148A (zh) * 2014-04-15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773470B2 (en) 2014-04-15 2017-09-26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047148B (zh) * 2014-04-15 2018-06-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9730A (en) 2007-05-16
KR100832767B1 (ko) 2008-05-27
KR20070041376A (ko) 2007-04-18
CN1949882B (zh) 2010-08-25
TWI381742B (zh) 2013-01-01
US20070085863A1 (en) 200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9882A (zh)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像素配置设计方法
CN1198252C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信息终端装置
CN1878439A (zh) 显示装置
CN1230793C (zh) 彩色显示装置
CN116580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0346651C (zh) 图像显示系统、投影机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151483C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激励方法
CN1573881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691102A (zh) 驱动显示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CN1664905A (zh) 用于四色显示装置转换图像信号的设备和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664906A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程序
CN1553425A (zh) 电光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1036083A (zh) 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46930A (zh) 图像质量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平板显示器
CN1326179A (zh) 电光装置的驱动方法、电光装置的驱动电路、电光装置和电子机器
CN144001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71214A (zh) 彩色信号变换装置、程序及方法、记录媒体、彩色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536549A (zh) 显示装置、源极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692655A (zh)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方法和记录图像显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
CN101046593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3858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50866A (zh) 图像处理系统、投影机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350264A (zh) 环境适应型图像显示系统和信息存储媒体
CN1573425A (zh) 伽马校正电路、液晶驱动电路、显示装置、以及电源电路
CN139120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