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3001A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3001A CN1933001A CNA2006101534478A CN200610153447A CN1933001A CN 1933001 A CN1933001 A CN 1933001A CN A2006101534478 A CNA2006101534478 A CN A2006101534478A CN 200610153447 A CN200610153447 A CN 200610153447A CN 1933001 A CN1933001 A CN 19330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eproduction
- area
- information
- re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3458 repro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11B2020/1823—Testing wherein a flag is set when errors are detected or qualifie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11B2020/183—Testing wherein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attempt is made to read or write the data when a first attempt is unsuccessful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读/修改/写动作中能够高速地执行缺陷扇区的交替处理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在对设置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以及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的可重写型光盘,由能够进行读/修改/写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进行其数据的再现的数据再现方法中,在对该可重写型光盘进行读/修改/写动作时,在所述交替区域内存在多个交替区域的情况下,在仅执行过一次包含缺陷扇区的所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之后,执行所述交替区域的再现并保持再现数据,由此进行数据的再现。这样,不需要在数据区域进行多次再现,能够使装置整体的再现时间高速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向DVD等能够高密度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中,特别是在被称为读/修改/写的记录动作中,能够进行缺陷扇区的交替处理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特别是在相关装置中,能够具有使交替块的再现处理高速化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DVD等所谓圆板状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由于其非接触、大容量且低成本,所以能够作为高速进行数据存取的信息记录介质,作为用于记录数字音频数据和数字动画数据,进而记录个人电脑数据的信息记录介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以该高密度记录为特征的DVD等信息记录介质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在作为相关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中,在其记录面上记录数据时,以能够保证记录的数据的可靠性为目的,由规定数目的扇区文件的集合定义ECC(Error Correction Code:纠错码)块。但是,对于相关信息记录介质,在进行不满足ECC块的数据的记录的情况下,读出包含成为记录目的地的目的扇区区域的ECC块,将目的扇区规定的字节,例如替换为来自主机的写入数据,再次进行原来的块的记录,相关记录动作是扇区区域单位的记录,一般地称为读/修改/写(Read Modify Write)。
另一方面,还有与上述被称为读/修改/写不同的记录动作,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给出了在所谓Mt.Rainer标准中的交替区域扇区再现后而进行数据区域的再现的技术,而且,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从要求数据的起始至最终扇区,包含缺陷扇区再现后,向交替区域内扇区进行寻轨,进行缺陷扇区对应数据的再现的技术。进而,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装入盘时,再现交替扇区的数据,并写入缓冲RAM,数据再现时,跳转交替的扇区而进行再现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03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71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2543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在DVD等能够高密度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特别是在上述特殊的记录动作的读/修改/写(Read Modify Write)时的读(Read)错误使用中,不是关于利用交替扇区方式的技术,因此,与该特殊的记录动作的读/修改/写相对应,高速化地进行交替块的再现处理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特别是提供在读/修改/写动作的读错误时,能够对交替块进行高速化处理的技术,就是说,提供在被称为读/修改/写的记录动作中能够高速地进行缺陷扇区的交替处理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首先,具有:以规定的速度旋转驱动可重写型光盘的主轴电动机;对通过上述主轴电动机旋转驱动的上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而进行信息记录的信息记录部;根据来自上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激光反射光对上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信息进行再现的信息再现部;以及用于对上述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该信息记录装置能够对上述可重写型光盘进行读/修改/写动作,上述可重写型光盘具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和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而且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在对该可重写型光盘执行读/修改/写时,在上述交替区域中存在有多个交替区域的情况下,在仅执行过一次包含缺陷扇区的上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之后,执行上述交替区域的再现并保持再现数据,由此进行再现数据的机构。
其中,在本发明的上述记录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优选还具有基于上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交替块管理区域的信息执行上述交替区域的再现的机构,此外,优选还具有存储装置,在包含缺陷扇区的上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中,将再现成功的缺陷的数据存储在该存储装置。
此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数据再现方法,通过能够进行读/修改/写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对具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和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的可重写型光盘进行数据的再现,在对该可重写型光盘进行读/修改/写动作时,在上述交替区域内存在多个交替区域的情况下,在仅执行过一次包含缺陷扇区的上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之后,执行上述交替区域的再现并保持再现数据,由此进行数据的再现。
其中,在本发明的上述记载的数据再现方法中,优选基于上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交替块管理区域的信息执行上述交替区域的再现,此外,优选在包含缺陷扇区的上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中,将再现成功的扇区的数据存储在该存储装置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光盘,具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以及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在上述交替块管理区域记录交替目的地的数据,同时在上述交替区域记录交替前块的地址。
其中,在本发明的上述光盘中,优选上述交替区域内含有包含上述缺陷扇区的应该交替的扇区单位的信息,同时,还含有包含上述缺陷扇区的信息的块单位的有效或无效、以及该交替前的块地址信息,而且,优选上述交替块管理区域、上述数据区域、以及该交替区域在圆盘状的介质上分离配置。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读/修改/写动作的写错误时,能够高速化进行交替块的再现处理的技术,就是说,提供在被称为读/修改/写的记录动作中能够高速地进行缺陷扇区的交替处理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在实用中也能够发挥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由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执行读/修改/写的信息记录介质中数据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修改/写时的扇区记录时(不可再现的情况)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修改/写时的另一扇区记录时(不可再现的情况)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修改/写时的扇区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修改/写时由一般的连续再现时的扇区再现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修改/写时由本发明的连续再现时的扇区再现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由上述本发明的连续再现而执行扇区再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1-主轴电动机
12-光盘
13-光拾取器
14-主轴电动机控制用的驱动电路
15-激光器控制用的驱动电路
16-记录电路
17-再现电路
18-微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整体结构。
在该图1中,符号11表示主轴电动机,在该主轴电动机11的旋转轴前端,通过未图示的转台等保持部件,安装作为圆盘状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12,并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另一方面,光拾取器13是与这样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的光盘12的信息记录面(图中下面)相对、且在该盘的半径方向上可移动地配置,这样,光拾取器13在这里虽然未图示,但来自在其内部设置的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经由包含物镜的光学系统而照射到上述光盘12的信息记录面,进而,接受其反射光,这样,进行所谓聚焦动作和跟踪动作,同时进行测试信号和实际记录信号的记录或再现。
而且,图中的符号14是用于向上述主轴电动机11供给驱动电流的、所谓主轴电动机控制用的驱动电路,在本例中,例如能够进行4倍速(4×)与6倍速(6×)的控制。而且,图中的符号15是用于向作为上述光拾取器13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供给驱动电流的激光器控制用的驱动电路。此外,在该激光控制用的驱动电路15中,输入以下所述的来自微计算机18的控制信号,以及来自记录电路16的记录控制信号,该记录电路16对检测信号和从外部(例如,未图示的主机等)输入的实际记录信号等进行信号处理并记录控制。
另一方面,由上述光拾取器13检测出并输出电信号,在再现电路17中进行规定的再现处理,而且,作为所希望的信号(例如数字数据)而再现,例如输出到装置的外部。此外,作为用于控制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盘装置的控制单元,设置有所谓微计算机(MPU)18,由该微计算机构成的控制单元18,经由上述再现电路17输入各种信号,而且,除了上述激光器控制用的驱动电路15之外,上述主轴电动机控制用的驱动电路14还向上述记录电路16输出控制信号。而且,作为其记忆装置,该微计算机18还设置有EP-ROM或Flash-ROM19等存储器。
此外,由具有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已知的功能动作,能够对以高密度记录为特征的DVD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包含信息的记录和再现动作的各种动作。这一点对于业内人士当然容易理解。
接着,参照附图2~图7,对具有上述结构的一例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执行的读/修改/写时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图2表示由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执行读/修改/写的高密度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由该图可知,该信息记录介质例如从其圆盘状的盘的内周侧顺次由以下区域构成:交替块管理区域、写入用户所希望的数据区域,以及用于缺陷扇区的交替区域。此外,这些区域并不限于上述配置,也可以是其它的结构。
此外,上述数据区域一般是由作为盘中物理记录再现单位的所谓的块构成,进而,各块是由作为逻辑记录再现单位的所谓的扇区构成。此外,在DVD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对于盘的信息记录/再现通常是以作为物理记录再现单位的块单位而进行。另一方面,在使用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系统(例如设置有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中,来自主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通常是以作为逻辑记录再现单位的以扇区作为单位而进行。就是说,记录/再现介质的记录/再现单位(块)与来自主机的逻辑存取单位(扇区)不同。而且,即使是在上述缺陷块用的交替区域,包含缺陷的数据也可以块为单位而记录。
而且,在该交替块管理区域记录有缺陷扇区,例如,在数据区域的块中有缺陷的情况下,记录其交替目的地,进而记录有无交替目标的有效标记的信息。而且,在交替区域的各块内,以逻辑记录再现单位的扇区为单位写入数据,同时以该扇区为单位,设置有表示该数据的有效或无效的标记,进而设置有交替前的块地址。
在由具有上述数据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根据来自主机的读/修改/写(Read Modify Write)动作要求的扇区单位的记录中,对于检测出了属于该扇区的块再现时的异常的情况,参照图3加以说明。例如,从主机向地址“A+1”发出记录指示,在读/修改/写动作中,在块A的再现失败的情况下,在上述交替区域内记录来自主机的扇区单位的数据(但是,假定该扇区以外的数据是对于交替前的块有效的数据)。此时,在记录再现介质的交替块管理区域,登录存在该关系和交替前的块内存在有效数据。就是说,在该图的例中,块A的交替目的地是D,进而,由“(*)”表示在交替目的地的D中,有交替目的地有效的标记。就是说,在该图的例中,块A的交替目的地D的数据的有效或无效,是由交替目的地有效标记所表示,交替目的地有效标记是由有效为(1)、无效为(0)所构成。而且,其交替前的块地址中记录有“A”。
进而,图4表示在上述图3的状态下,进而由主机对上述块内的其它扇区(地址“A+2”)进行记录指示,其再现失败的情况。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所示,上述交替块管理区域的内容为,块A的交替目的地是“E”,且由“(*)”表示在交替目的地的E中,有交替目的地有效的标记。而且,在该交替区域的块E的交替前的块地址中,记录有之前的该交替前的块地址“A”。这样,在多个地址两者不可再现的情况下,将该扇区的数据记录于新的交替块,仅将交替目标与最终交替目的地的块记录于交替块管理区域。
这样,在具有上述数据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如果不能顺次进行其交替目的地块的再现,则成为不能判明有效数据存在的块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具有上述数据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从主机单独对该块发出再现指示时的再现顺序示于图5。例如,在从主机发出从地址“A”开始的3个扇区的再现的指示的情况下,首先,由交替块管理区域的内容“A→E(*)”,进行交替区域的块E的再现,仅取得其交替目的地有效标记为无效(=(0))的数据,接着,由交替前块地址的内容(即“D”)进行交替区域的块D的再现。这里也同样,是仅取得其交替目的地有效标记为无效(=(0))的数据。其中,此时,交替前块地址的内容为“A”,回到数据区域的地址“A”,取得残留的数据。由此,能够取得主机所指示的数据。
接着,参照图6,对上述图5所示的从该块以前的块指示连续再现(例如,从地址“A-3”连续进行6扇区再现)的情况加以说明。这种情况也与上述图5所示的情况同样,是进行“数据区域的再现→交替区域的再现→再一次数据区域的再现”,对数据区域分为多次(在该例中为2次)而进行再现(必须)。而且,这意味着,特别是在其数据结构中,在数据区域与交替区域分开配置的信息记录介质中,为了使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一侧的光拾取器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需要时间,因此,再现时间会发生延迟。
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7所示,在发出从图5所示的该块以前的块进行连续再现(例如,从地址“A-3”连续进行6扇区再现)的指示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其交替区域块内的交替前块地址中存在有效的其它交替区域地址的数据(例如在交替区域块E的交替前块地址中,存在有交替区域“D”)的情况下,先是与前面的块(图中A-4)同时进行数据区域的交替目的地块(图中A)的再现,之后进行交替区域的交替目的地块(图中D和E)的再现。这样做,如上述图5所示,在对交替区域的块进行再现之后,就没有必要再次对数据区域的块进行再现(具体地,在图5中,对交替区域D、E进行再现后,没有必要对数据区域的块A进行再现),就是说,不对数据区域的块再现进行重复。由此,即使是在数据区域的交替目的地块的数据是必要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活地对应,同时能够缩短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一侧的光拾取器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就能够使整体的再现时间高速化。
此外,由于上述块(图中D和E)原本是从再现失败而进行交替登录,且具有不存在有效数据的可能性,所以在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一侧,优选在该定时不实施该再现失败时的重试(retry)处理。但是,对于该块,可以在确认了存在有效数据之后实施重试处理。
如以上的详细叙述可知,在具有上述数据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在对交替登录的块进行了再现之后,更具体地,必须判明由上述交替块管理区域的内容进行其交替目的地的数据区域块的再现。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从前面的块进行连续再现的情况下,必须将数据区域分为多次而进行,因此,就存在有费时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避免在该数据区域进行多次的再现动作,同时对该块进行交替登录,所以再现失败的可能性高,关于该部分的再现动作的重试(retry)就不需要时间,由此能够消除无用的时间。
接着,基于以上详细叙述的本发明的原理,对于以高密度记录为特征的DVD等信息记录介质,参照图8的流程图,对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读/修改/写(Read Modify Write)时的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此外,以下所说明的动作,例如由来自主机的读/修改/写启动,由上述图1所示的微计算机(MPU)18执行。而且,从图可知,首先,将再现动作的重试的次数初始化(=0)(S11)。接着,判断再现块是否为交替登录的块(S12)。其中,此时,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结构中交替块管理区域的信息而进行判断。
根据上述步骤S12的判定结果,在判定了该块不是交替登录的块(“NO”)的情况下,进行该块的再现(S13)。其后,判断该块的再现是否取得了成功(S14),在其结果是再现成功(“YES”)的情况下,将再现的数据发送到主机(S15)。而且,以上的动作重复,直到主机对再现的要求在全部范围内完成(步骤S16)。此外,在上述步骤S14中判断了再现失败(“NO”)的情况下,进行重试,但是此时判断重试数是否超过了规定的值(S17),在未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将重试数加1(S18),之后回到步骤S12,执行上述一连串的再现动作。另一方面,在判断重试数超过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向主机报告错误(S19),结束一连串的再现动作。此外,以上的动作对于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是通常的动作。
而且,在本发明的上述步骤S12中,在判断了再现块是有缺陷的交替登录的块(“YES”)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具有交替目标有效标记(=1)的扇区(S20)。就是说,如上所述,在上述示例中,在信息记录介质的交替块管理区域内记录的信息中,确认交替块(“D”或“E”)连续、(*)存在。其结果是,在判断了存在具有交替目标有效标记(=1)的扇区(“YES”)的情况下,对再现的该块执行再现(S21),而且,判断其再现是否成功(S22)。而且,在其结果为再现成功(“YES”)的情况下,将该块的再现数据例如保存在记录装置(存储器)内(S23),接着,移动到交替目的地交替前登录块的再现(S24)。而且,该向步骤S23的移动,在上述步骤S20中判断为具有交替目标有效标记(=1)的扇区不存在(“NO”)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在上述步骤S22中再现块的再现失败(“NO”)的情况下也进行。
就是说,如上所述,从信息记录介质的交替块管理区域记录的信息,判明有必要对交替目标的数据区域的块执行再现(上述步骤S20中“YES”)。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将该区域分为多次进行再现的必要性,仅进行一次再现,其结果是,对于再现成功的数据,例如将其保存在记录装置(存储器)内,在以后的必要的处理中使用。而且,在上述步骤S21中的交替目标有效标记有效(=1)的扇区存在的块的再现中,由于其再现中失败的可能性高,所以对该部分不进行再现动作的重试(retry)(上述步骤S22中的“NO”)。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4的动作中,如上所述,对交替块管理区域中记录的交替目的地(上述图7的例中为“E”)的块,进而,在必要的情况下,交替区域块E的交替前块地址(上述图7的例中为“D”)的块执行再现。更详细地,首先,对交替目的地块执行再现,其后判断该再现是否成功(S25)。在其结果为再现成功(“YES”)的情况下,再现成功的再现数据仍然是保存在记录装置(存储器)内(S26)。其后,在再现要求范围内,判断是否有交替目标中具有有效数据的扇区(S27)。此外,在上述的示例中,由于在再现的交替区域的交替目的地块E的交替前块地址中记录有D,在要求范围内没有交替目标(A)的有效数据(“NO”),所以再次回到上述步骤S24的再现动作,对交替区域块D执行再现,重复上述动作。在其结果是判定了在要求范围内有交替目标有效数据(YES)的情况下,基于上述再现并保存在记录装置(存储器)内的数据进行再现数据的合并(再合成为正确的数据)(S28),其后,移动到上述步骤S15,将再现的数据传送到主机。
此外,在上述步骤S25中,在再现失败(NO)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29和S30,重复规定值中确定的次数的重试,在即使如此也是再现失败(NO)的情况下,向主机报告错误(S31),结束一连串的再现动作。
就是说,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读/修改/写(Read Modify Write)时的动作,能够从信息记录介质的交替块管理区域中记录的信息,对数据的生成所必要的交替目标的数据区域,块(A)仅执行一次的再现,将其再现的数据保存在记录装置(存储器)内,其后对交替区域的块E和D执行再现,再现原来的正确数据。此时,特别是虽然在交替前块地址的内容中对块D执行再现,但此时不是回到交替目标的数据区域A,而是能够利用在记录装置(存储器)内保存的数据,取得主机所指示的数据。因此,没有必要对数据区域的块执行多次的再现,能够缩短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一侧的光拾取器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就能够使整体的再现时间高速化。
Claims (10)
1.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以规定的速度旋转驱动可重写型光盘的主轴电动机;对通过所述主轴电动机旋转驱动的所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激光而进行信息记录的信息记录部;根据来自所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激光反射光对所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信息进行再现的信息再现部;以及用于对所述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该信息记录装置能够对所述可重写型光盘进行读/修改/写动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重写型光盘具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和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而且
所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在对该可重写型光盘执行读/修改/写时,在所述交替区域中存在有多个交替区域的情况下,在仅执行过一次包含缺陷扇区的所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之后,执行所述交替区域的再现并保持再现数据,由此进行再现数据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基于所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交替块管理区域的信息执行所述交替区域的再现的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存储装置,在包含缺陷扇区的所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中,将再现成功的缺陷的数据存储在该存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重写型光盘是,其交替块管理区域、其数据区域、以及其交替区域在圆盘状的介质上分离配置。
5.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数据再现方法,通过能够进行读/修改/写动作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对具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和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的可重写型光盘进行数据的再现,其特征在于:
在对该可重写型光盘进行读/修改/写动作时,在所述交替区域内存在多个交替区域的情况下,在仅执行过一次包含缺陷扇区的所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之后,执行所述交替区域的再现并保持再现数据,由此进行数据的再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数据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可重写型光盘的交替块管理区域的信息执行所述交替区域的再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数据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缺陷扇区的所述数据区域的再现中,将再现成功的扇区的数据存储在该存储装置中。
8.一种光盘,具有交替块管理区域、以块单位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数据区域、以及以块单位进行包含缺陷扇区的信息的记录/再现的交替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替块管理区域记录交替目的地的数据,同时在所述交替区域记录交替前块的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替区域内含有包含所述缺陷扇区的应该交替的扇区单位的信息,同时,还含有包含所述缺陷扇区的信息的块单位的有效或无效、以及该交替前的块地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替块管理区域、所述数据区域、以及该交替区域在圆盘状的介质上分离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68138 | 2005-09-15 | ||
JP2005268138A JP4335859B2 (ja) | 2005-09-15 | 2005-09-15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
JP2005268138 | 2005-09-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3001A true CN1933001A (zh) | 2007-03-21 |
CN1933001B CN1933001B (zh) | 2011-02-16 |
Family
ID=3787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344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3001B (zh) | 2005-09-15 | 2006-09-15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24620B2 (zh) |
JP (1) | JP4335859B2 (zh) |
CN (1) | CN193300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7657A (zh) * | 2011-03-30 | 2012-10-17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光盘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91922A1 (en) * | 2005-10-21 | 2007-04-26 | Steven Ellio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bandwidth control with a bandwidth guarantee |
US7558271B2 (en) | 2005-10-21 | 2009-07-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bandwidth control with defined priorities for different networks |
JP2009110287A (ja) * | 2007-10-30 | 2009-05-21 | Fujitsu Ltd |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
JP6589981B2 (ja) * | 2015-05-25 | 2019-10-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媒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316368A (ja) | 1987-06-19 | 1988-12-23 | Fujitsu Ltd | ディスク記憶装置の交代セクタ処理方式 |
JPH04178976A (ja) | 1990-11-14 | 1992-06-25 | Tosoh Corp | 光磁気ディスクからのデータ読取方法 |
JP3254340B2 (ja) | 1994-11-10 | 2002-02-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のための欠陥処理方法 |
JPH1166751A (ja) | 1997-08-18 | 1999-03-09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EP1465189B1 (en) * | 1998-07-28 | 2012-09-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data in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WO2000046803A1 (fr) * | 1999-02-05 | 2000-08-10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Procede permettant de creer des trains de donnees et procede permettant d'effectuer des suppressions partielles |
DK1141956T3 (da) * | 1999-09-23 | 2008-08-1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Fremgangsmåde til direkte skrivning eller læsning af filer på et disklignende optagelsesmedie |
US7072256B2 (en) * | 2000-03-08 | 2006-07-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
JP2002324363A (ja) | 2001-04-25 | 2002-11-08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3288758A (ja) | 2002-03-28 | 2003-10-10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装置と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
KR20040004735A (ko) * | 2002-07-05 | 2004-01-14 |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디펙트 블록 대체 기록방법 |
KR100667749B1 (ko) | 2002-10-18 | 2007-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임시 결함 관리 영역을 사용한 결함 관리 방법, 그 장치및 그디스크 |
JP2004171603A (ja) | 2002-11-15 | 2004-06-17 | Fujitsu Ltd | ディスク装置 |
JP2004303345A (ja) | 2003-03-31 | 2004-10-28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KR101014703B1 (ko) * | 2003-07-15 | 2011-0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의 결함영역 관리방법 및 광디스크의 기록방법과기록재생장치 |
JP2005129168A (ja) | 2003-10-24 | 2005-05-19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
JP4269942B2 (ja) | 2004-01-09 | 2009-05-2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JP2005322337A (ja) * | 2004-05-10 | 2005-11-17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用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情報記録媒体用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記録又は再生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制御信号を含むデータ構造 |
KR100619023B1 (ko) * | 2004-05-25 | 2006-08-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 기록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기록/재생 장치 |
CN101908358A (zh) * | 2004-06-15 | 2010-12-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驱动装置 |
-
2005
- 2005-09-15 JP JP2005268138A patent/JP43358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9-14 US US11/521,732 patent/US77246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9-15 CN CN2006101534478A patent/CN19330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7657A (zh) * | 2011-03-30 | 2012-10-17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光盘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064577A1 (en) | 2007-03-22 |
JP4335859B2 (ja) | 2009-09-30 |
CN1933001B (zh) | 2011-02-16 |
JP2007080408A (ja) | 2007-03-29 |
US7724620B2 (en) | 2010-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2969C (zh) |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光盘装置及光盘 | |
CN1290110C (zh) | 盘重放设备 | |
JP2001291344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ータ再生方法 | |
CN1103500A (zh) | 光盘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 |
CN1227950A (zh) | 在记录介质上建立缺陷处理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和介质 | |
CN1495780A (zh) | 盘形记录介质 | |
KR20040015425A (ko) | 결함 관리를 적용한 1회 기록용 고밀도 기록 매체, 결함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669078A (zh) | 驱动器数据记录其上的信息存储介质以及将信息记录在信息存储介质上的方法 | |
CN101064124A (zh) | 光盘装置及数据记录方法 | |
CN1751351A (zh) |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程序以及计算机可读取信息记录介质 | |
CN1320545C (zh) | 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再现方法 | |
CN1933001A (zh)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 |
CN1393018A (zh) | 数据记录方法以及数据记录设备 | |
CN100336115C (zh) | 光盘及用于标识记录层的方法 | |
KR950014671B1 (ko) | 광 정보기록재생장치, 매체 및 기록재생방법 | |
CN1287363C (zh) | 管理一次写入式记录介质上的缺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0587829C (zh)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 |
JPH10106170A (ja) |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 |
CN1134769C (zh) | 磁盘驱动装置、磁盘驱动控制装置和磁盘驱动控制系统 | |
JP2007328865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交替記録処理方法 | |
JP3930072B2 (ja) | データリードライト処理システム | |
CN1825444A (zh) | 信息的记录装置及再现装置、信息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 |
CN1925023A (zh)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 |
JP3950680B2 (ja) | 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 |
JP2012014761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再生方法、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