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7657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37657A CN102737657A CN2012100405403A CN201210040540A CN102737657A CN 102737657 A CN102737657 A CN 102737657A CN 2012100405403 A CN2012100405403 A CN 2012100405403A CN 201210040540 A CN201210040540 A CN 201210040540A CN 102737657 A CN102737657 A CN 1027376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ecording
- optical disc
- transmission data
- diffe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claims 16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0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0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79—Direct read-after-write metho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898—Overwriting or replacing recorded data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目的在于增加光盘装置的可改写记录的次数。在光盘装置的改写记录的处理中,记录改写数据的与光盘中记录的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记录的光盘中,有能够a向物理上相同的位置进行改写记录的重写型和无法向物理上相同的位置进行改写记录的补写型的光盘。例如,作为上述重写型的光盘有DVD-RW,作为上述补写型的光盘有DVD-R。
另外,有针对上述补写型的光盘向物理上不同的位置记录改写数据,而实现貌似改写记录的逻辑性的改写记录的技术。例如,作为实现上述逻辑性的改写记录的技术,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21660号
发明内容
在对重写型的光盘进行改写记录的情况、和对背景技术中示出的补写型的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的情况下,分别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对重写型的光盘进行改写记录的情况下,在重写型的光盘中,如果针对物理上相同的位置反复进行改写记录,则记录质量逐渐劣化,所以可改写记录的次数存在限制。
另外,即使在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未记录区域,则无法进行改写记录,所以可改写记录的次数存在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加光盘的可改写记录的次数。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第一方面的发明为一种光盘装置,对可改写记录的光盘改写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接收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和传送数据;以及对照部,对照光盘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在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记录指令和所述传送数据时,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在光盘上改写记录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光盘装置,对可改写记录的光盘改写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盘驱动器,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指定再生区域并指示再生的再生指令、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以及传送数据;以及主机,具有发行所述再生指令和所述记录指令的命令发行部、保存传送数据的缓冲器、以及对照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的对照部,从所述主机的命令发行部向所述光盘驱动器的控制部传送指示再生的指令,从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主机的缓冲器传送所述既存数据,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将所述既存数据的记录有与所述传送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的区域作为记录区域,将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作为传送数据,所述命令发行部向所述控制部传送指示向所述记录区域的记录的记录指令和所述传送数据。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光盘装置,对可追加记录的光盘补写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接收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和传送数据;以及对照部,对照光盘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在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记录指令和传送数据时,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将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记录到光盘的未记录区域。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光盘装置,对可追加记录的光盘补写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盘驱动器,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指定再生区域并指示再生的再生指令、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以及传送数据;以及主机,具有发行所述再生指令和所述记录指令的命令发行部、保存所述传送数据的缓冲器、以及对照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的对照部,从所述主机的命令发行部向所述光盘驱动器的控制部传送指示再生的指令,从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主机的缓冲器传送所述既存数据,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将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作为传送数据,将光盘的未记录区域作为记录区域,所述命令发行部向所述控制部传送指示向所述记录区域的记录的记录指令和所述传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能够增加光盘的记录的可改写记录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的光盘上的既存数据、改写数据、光盘上的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是示出采用与图1不同的形态、通过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的光盘上的既存数据、改写数据、光盘上的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时的光盘上的既存数据、改写数据、光盘上的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的改写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的改写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3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实施例3的光盘装置的改写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光盘;2:光拾取器;3:主轴马达;4:控制部;5:缓冲器;6:缓冲器;7:对照部;8:光盘驱动器;9:命令发行部;10:缓冲器;11:主机;12:验证部;13:控制部;14:光盘驱动器;15:控制部;16:光盘驱动器;17:缓冲器;18:缓冲器;19:对照部;20:命令发行部;21: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进行改写记录的动作时,对照进行改写记录的光盘上的记录区域的既存数据、和进行改写记录的改写数据,将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实施例1】
首先,说明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的动作。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的光盘上的既存数据、改写数据、光盘上的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的横向排列的四边形表示一个ECC块,空白表示已记录,斜线区表示未记录。A至P和A’、E’、F’、G’、N’、O’的记号是表示ECC块内的记录数据的记号,相同的记号表示是同一数据。从光盘上的记录有既存数据的A的ECC块之前和记录有P的ECC块之后向下方向延伸的虚线表示进行改写记录的记录区域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改写数据的B~D、H~M、P的双线边框的四边形表示是与光盘上的同一部位的既存数据相同的数据。
如图1的光盘上的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所示,仅向光盘上的未记录部位记录改写数据内的与光盘上的既存数据不同的A’、E’、F’、G’、N’、O’,使记录有A、E、F、G、N、O的部位无效。通过将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记录到光盘上的未记录区域,相比于将全部的改写数据记录到光盘上的未记录区域的情况,抑制上述未记录区域的消耗而使补写型光盘的逻辑性的改写记录的次数增加。
上述是一个例子,数据的种类不限于数据A至P和A’、E’、F’、G’、N’、O’的组合。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以1ECC块单位对照了数据,但不限于1ECC块单位。
图2是示出采用与图1不同的形态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的光盘上的既存数据、改写数据、光盘上的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的图。在上述说明的图1的例子中,将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记录到光盘上的未记录区域,但也可以例如如图2那样将由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和该不同的部位或者记录区域的端处夹住的规定的块长以下的部位记录到光盘上的未记录部。在图2中,使上述规定的块长成为3ECC块长。
图2的改写数据的B、C、D是由上述不同的部位的A’和E’夹住的3ECC块长的部位,所以是上述记录的对象,改写数据的P是由上述不同的部位的O’和记录区域的端处夹住的1ECC块长的部位,所以也是上述记录的对象。
通过采用图2的形态,能够制作相比于图1的形态抑制了再生记录后的光盘上的数据时的寻迹次数的、应对高速的再生的光盘。
在上述例子中,将3ECC块长以下的由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和上述不同的部位或记录区域的端处夹住的部位记录到未记录部位,但不限于3ECC块长。使上述3ECC块越长,能够制作应对越高速的再生的光盘。
以上说明了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的改写记录的情况,但即使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时也能够得到发明的效果。以下,说明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的情况的形态。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时的光盘上的既存数据、改写数据、记录后的数据的位置关系的图。
在本申请的光盘装置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时,将上述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改写记录到光盘的物理上相同的部位。根据该特点,相比于对全部的改写数据进行改写记录时的次数,能够抑制向物理上相同的部位进行改写记录的次数,所以能够增加可改写记录的次数。
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包括光盘驱动器8和主机11,该光盘驱动器8具有光盘1、光拾取器2、主轴马达3、控制部4、缓冲器5、缓冲器6以及对照部7,该主机11具有发行指令的命令发行部9和保存改写数据的缓冲器10。
光盘1是作为可改写记录的光盘的重写型光盘或者作为可追加记录的光盘的补写型光盘。
光拾取器2是能够针对光盘1任意地定位,且能够以用于再生的再生功率和用于记录的记录功率发出激光的光拾取器。
主轴马达3是能够使光盘1以任意的旋转速度旋转的主轴马达。
控制部4是如下控制部:能够对光拾取器2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接收并进行定位控制,能够对光拾取器2发送驱动信号并进行激光的驱动控制,能够对主轴马达3发送接收控制信号并进行旋转控制,能够从光拾取器接收再生信号并解码为数据而发送到缓冲器6,能够从对照部7接收对照结果并识别实际进行记录的部位,能够从缓冲器5接收数据并变换为上述驱动信号。
缓冲器5是能够从主机接收数据并保存该数据、且能够向控制部发送实际进行记录的数据的缓冲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进行改写记录时保存到缓冲器5的数据是改写数据。
缓冲器6是能够从控制部4接收数据并保存该数据的缓冲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进行改写记录时保存到缓冲器6的数据是记录到光盘1的既存数据。
对照部7是能够对照保存于缓冲器5的数据和保存于缓冲器6的数据的对照部,是能够将上述两个数据不同的部位的信息作为对照结果而发送的对照部。
命令发行部9是能够对控制部4发送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指令的命令发行部。
缓冲器10是能够将自身保存的数据发送到缓冲器5的缓冲器。
控制部4、缓冲器5、缓冲器6以及对照部7也可以集中安装于一个LSI。
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进行改写记录处理时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以下,使用图4和图5说明上述改写处理。
最初,进行指令传送处理S500。在指令传送处理S500中,从命令发行部9向控制部4传送指令。上述指令向控制部4指示改写记录开始并将该改写记录的记录区域的信息提供给控制部4。
在指令传送处理S500结束时,进行改写数据传送处理S501。在改写数据传送处理S501中,主机11将缓冲器10中保存的改写数据传送到光盘驱动器8,并将改写数据保存到缓冲器5。
在改写数据传送处理S501结束时,进行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502。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进行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502。
首先,控制部4控制主轴马达3,使光盘1以进行再生的旋转速度旋转。接下来,控制部4控制光拾取器2,使光拾取器2以用于进行再生的再生功率发光,使光拾取器2的激光光点定位到光盘1的上述记录区域,从而将激光照射到光盘1的记录区域。接下来,光拾取器2将来自光盘1的反射光变换为再生信号,将该再生信号传送到控制部4。接下来,控制部4将上述再生信号解码为既存数据,将该既存数据保存到缓冲器6。
在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502结束时,进行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的对照处理S503。在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的对照处理S503中,对照部7对照缓冲器5中保存的改写数据和缓冲器6中保存的既存数据,将对照结果传送到控制部4。上述对照结果是上述改写数据和上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信息。
在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的对照处理S503结束、且存在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情况下,接下来进行向光盘的记录处理S504。在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全部一致的情况下,进入到向光盘的记录处理S504的接下来的处理。在向光盘的记录处理S504中,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和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时的处理内容分别如下所述。
首先,说明对补写型光盘进行逻辑性的改写记录时的处理内容。
最初,控制部4控制主轴马达3,使光盘1以进行记录的旋转速度旋转。接下来,将实际进行记录的改写数据从缓冲器5传送到控制部4。上述改写数据是上述对照结果的部位的改写数据。接下来,控制部4控制光拾取器2,使光点定位到光盘1的未记录区域。接下来,控制部4将上述改写数据变换为驱动信号并传送到光拾取器2。接下来,控制部4对光拾取器2发送上述驱动信号,使光拾取器2以用于向光盘1进行记录的记录功率进行脉冲发光,从而将改写数据记录到光盘1的未记录区域。
另一方面,在对重写型光盘进行改写记录时,控制部4控制光拾取器2,使光点定位到光盘1的与记录有既存数据的区域物理上相同的区域,使光拾取器2根据上述驱动信号以记录功率对上述物理上相同的区域进行脉冲发光,从而改写记录改写数据。
在向光盘的记录处理S504结束而接着进行改写记录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从指令的传送处理S500到向光盘的记录处理S504的一连串的处理。在结束改写记录的情况下结束。
【实施例2】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在光盘驱动器14中,去掉控制部4而在光盘驱动器8追加有验证部12和控制部13。
验证部12是如下验证部:能够从控制部13接收再生信号,根据再生信号变换为表示记录质量的指标值,将该指标值与规定的基准进行比较,检测该指标值低于基准的部位,作为验证结果向控制部13发送上述检测部位的信息。上述指标值是例如差错率等。
除了控制部4的特征以外,控制部13是还能够从验证部12接收上述验证结果、并控制向上述检测部位的记录的控制部。
图7是示出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进行改写记录时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以下,使用图6和图7来说明上述改写处理。
在图7的顺序中,除了图5的顺序以外,在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502之后还插入有记录质量的验证处理S700,当存在记录质量为基准以下的部位的情况下,不论是否存在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都进行向光盘的记录处理S504。
在记录质量的验证处理S700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进行处理。首先,将在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502中光拾取器2向控制部13传送的再生信号还传送到验证部12。接下来,验证部12根据上述再生信号变换为记录质量的指标值。上述指标值是例如差错率、抖动。接下来,验证部12根据上述指标值求出验证结果。上述验证结果是记录质量为光盘装置具有的基准以下的部位的信息。接下来,验证部12将上述验证结果传送到控制部13。控制部13还将上述验证结果的部位作为实际进行记录的部位处理。
通过采用图6的形态,不仅对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不同的部位进行改写记录,而且对上述验证结果的部位也进行改写记录,所以能够改善改写记录部位的再生互换性。
【实施例3】
图8是示出实施例3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光盘驱动器16是从光盘驱动器14中去掉缓冲器5、缓冲器6、对照部7以及控制部13并追加有控制部15的光盘驱动器。
除了控制部13的特征以外,控制部15是还能够从验证部12接收验证结果并发送到命令发行部20的控制部。
主机21是从主机11去掉缓冲器10和命令发行部9并追加有缓冲器17、缓冲器18、对照部19以及命令发行部20的主机。
缓冲器17是能够从控制部15接收既存数据并保存该既存数据的缓冲器。
缓冲器18是能够保存改写数据、且能够向控制部15发送实际进行记录的改写数据的缓冲器。
对照部19是如下对照部;能够对照缓冲器17中保存的既存数据和缓冲器18中保存的改写数据,作为对照结果将上述改写数据的与上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信息发送到命令发行部20。
命令发行部20是如下所述的命令发行部:除了命令发行部9的特征以外,还能够接收来自控制部15的验证结果和来自对照部19的对照结果,将指示改写数据的与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和记录质量低于基准的部位的数据的改写记录的指令发送到控制部15。
图9是示出实施例3的光盘装置进行改写记录时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以下,使用图8和图9来说明上述改写处理。
在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900中,与既存数据的再生处理S502不同,将既存数据从控制部15传送到主机21内的缓冲器17。
在记录质量的验证处理S901中,与记录质量的验证处理S700不同,控制部15向命令发行部20传送验证部12的验证结果。
在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的对照处理S902中,与改写数据和既存数据的对照处理S503不同,主机21内的对照部19对照既存数据和改写数据,在命令发行部20中将对照结果传送给控制部15。
在指令传送处理S903中,与指令传送处理S500不同,命令发行部20将上述验证结果和上述对照结果的部位作为记录区域向控制部15传送指令。
在改写数据的传送处理S904中,与改写数据的传送处理S501不同,将与上述记录区域对应的改写数据从主机21的缓冲器18传送到控制部15。
通过采用实施例3的形态,能够从实施例2的光盘驱动器14中去掉缓冲器5、缓冲器6以及对照部7,所以能够简化光盘驱动器16的结构。
在上述例子中,在记录质量的验证处理S901中,验证部12将上述验证结果发送到命令发行部20,但也可以代替验证结果而传送记录质量的指标值、并通过命令发行部20判定是否有记录质量为规定的基准以下的部位。通过在命令发行部20中进行上述判定,能够省略判定功能而简化验证部12。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能够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了上述的实施例,但不限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还能够在某一实施例的结构中加上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能够针对各实施例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上述各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既可以由硬件构成,也可以通过用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另外,为了说明而示出控制线、信息线,但产品未必示出全部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相互连接几乎全部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光盘装置,对可改写记录的光盘改写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部,接收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和传送数据;以及
对照部,对照光盘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
在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记录指令和所述传送数据时,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在光盘上改写记录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验证光盘的记录质量的验证部,
所述验证部验证所述记录区域的记录质量,针对所述记录质量为规定的基准以下的部位,将所述传送数据改写记录到光盘。
3.一种光盘装置,对可改写记录的光盘改写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盘驱动器,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指定再生区域并指示再生的再生指令、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以及传送数据;以及
主机,具有发行所述再生指令和所述记录指令的命令发行部、保存传送数据的缓冲器、以及对照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的对照部,
从所述主机的命令发行部向所述光盘驱动器的控制部传送指示再生的指令,从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主机的缓冲器传送所述既存数据,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将所述既存数据的记录有与所述传送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的区域作为记录区域,
将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作为传送数据,所述命令发行部向所述控制部传送指示向所述记录区域的记录的记录指令和所述传送数据。
4.一种光盘装置,对可追加记录的光盘补写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部,接收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和传送数据;以及
对照部,对照光盘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
在所述控制部接收到所述记录指令和传送数据时,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将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记录到光盘的未记录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验证部,验证光盘的记录质量,
所述验证部验证所述记录区域的记录质量,针对所述记录质量为规定的基准以下的部位,将所述传送数据记录到光盘的未记录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传送数据的由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和所述不同的部位彼此或者所述记录区域的端处夹住的规定的长度以下的部位的传送数据记录到光盘的未记录区域。
7.一种光盘装置,对可追加记录的光盘补写记录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盘驱动器,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接收指定再生区域并指示再生的再生指令、指定记录区域并指示记录的记录指令、以及传送数据;以及
主机,具有发行所述再生指令和所述记录指令的命令发行部、保存所述传送数据的缓冲器、以及对照光盘上的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的对照部,
从所述主机的命令发行部向所述光盘驱动器的控制部传送指示再生的指令,从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主机的缓冲器传送所述既存数据,所述对照部对照所述既存数据和所述传送数据,将所述传送数据的与所述既存数据不同的部位的数据作为传送数据,
将光盘的未记录区域作为记录区域,所述命令发行部向所述控制部传送指示向所述记录区域的记录的记录指令和所述传送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73869 | 2011-03-30 | ||
JP2011073869A JP2012208980A (ja) | 2011-03-30 | 2011-03-30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7657A true CN102737657A (zh) | 2012-10-17 |
Family
ID=4692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405403A Pending CN102737657A (zh) | 2011-03-30 | 2012-02-21 | 光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79370B2 (zh) |
JP (1) | JP2012208980A (zh) |
CN (1) | CN102737657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33245A1 (en) * | 2004-12-21 | 2006-06-22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Optical disk apparatus |
CN1929019A (zh) * | 2005-09-05 | 2007-03-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光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信息记录方法 |
CN1933001A (zh) * | 2005-09-15 | 2007-03-21 |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
CN1954385A (zh) * | 2004-05-17 | 2007-04-25 | 株式会社理光 | 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程序、记录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US20070186065A1 (en) * | 2006-02-03 | 2007-08-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ta storage apparatus with block reclaim for nonvolatile buff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86379A1 (en) | 2003-03-24 | 2004-10-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overwriting data in write-once medium and data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erefor |
US7159069B2 (en) * | 2004-06-23 | 2007-01-02 | Atmel Corporation | Simultaneous external read operation during internal programming in a flash memory device |
US8122193B2 (en) * | 2004-12-21 | 2012-02-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torage device and user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JP2008065905A (ja) * | 2006-09-07 | 2008-03-21 | Sony Corp |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プログラム |
US8713251B2 (en) * | 2009-05-27 | 2014-04-29 | Hitachi, Ltd. | Storage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
JP2011013979A (ja) * | 2009-07-02 | 2011-01-20 | Toshiba Storage Device Corp | データ記憶装置、及びデータ消去方法 |
-
2011
- 2011-03-30 JP JP2011073869A patent/JP201220898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2-16 US US13/397,868 patent/US887937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2-21 CN CN2012100405403A patent/CN1027376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4385A (zh) * | 2004-05-17 | 2007-04-25 | 株式会社理光 | 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程序、记录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US20060133245A1 (en) * | 2004-12-21 | 2006-06-22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Optical disk apparatus |
CN1929019A (zh) * | 2005-09-05 | 2007-03-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光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信息记录方法 |
CN1933001A (zh) * | 2005-09-15 | 2007-03-21 |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
US20070186065A1 (en) * | 2006-02-03 | 2007-08-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ata storage apparatus with block reclaim for nonvolatile buff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879370B2 (en) | 2014-11-04 |
US20120250474A1 (en) | 2012-10-04 |
JP2012208980A (ja) | 2012-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81380B2 (ja) | 追記型記録媒体、追記型記録媒体用の記録装置、並びに追記型記録媒体用の再生装置 | |
JP3867038B2 (ja) | 情報記録装置と情報記録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 |
JP2010049794A5 (zh) | ||
EP1498894A2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erasing method | |
US7761778B2 (en) | Method for writing data blocks on a block addressable storage medium using defect management | |
US20090279417A1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07516543A (ja) | 情報記憶装置及び方法 | |
JP2005293779A (ja) | 欠陥管理方法、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 | |
KR101012378B1 (ko) | 광 저장매체의 기록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0587829C (zh)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 |
CN102737657A (zh) | 光盘装置 | |
JP2005327405A (ja) | 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2007519136A (ja) | 欠陥管理情報を再構成を伴う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1506887B (zh)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JP2007293950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 |
JP2007080358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
JP2004326942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
KR100704080B1 (ko) | 광디스크장치의 데이터 기록방법 | |
JP4819056B2 (ja) | 記録媒体上へのデータの記憶および情報の転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09527068A (ja) | 光ディスク上へデータを記録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06031780A (ja) |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方法、アクセス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2005216397A (ja)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12038386A (ja) |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JP2004227689A (ja) | 情報再生装置 | |
JP2004062989A (ja)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