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1566A - 图像摄取设备及图像摄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摄取设备及图像摄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21566A CN1921566A CNA2006101120186A CN200610112018A CN1921566A CN 1921566 A CN1921566 A CN 1921566A CN A2006101120186 A CNA2006101120186 A CN A2006101120186A CN 200610112018 A CN200610112018 A CN 200610112018A CN 1921566 A CN1921566 A CN 1921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zone
- camera shake
- image
- aspect ratio
- image cap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7571 Visual impairm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1 p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3—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a processor, e.g. controlling the readout of an image memo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设备,包括:图像信号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在由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中的矩形有效区的图像信号;有效区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有效区给图像信号读取单元,使得读取出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的全部像素的像素信号,并且使得在另一方向上设置冗余像素区;相机抖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图像摄取设备中的相机抖动;以及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用于将有效区转换到另一方向,以校正在另一方向上由相机抖动检测单元检测的相机抖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括涉及于2005年8月2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5-246578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摄取设备及图像摄取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使用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设备及图像摄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诸如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图像摄取设备被要求摄取更高质量的图像。因此,在图像摄取装置中使用更多像素的图像摄取设备。在使用更多像素的图像摄取设备的图像摄取设备中,可以摄取高分辨率的图像,但是相机抖动变得更明显。而且,要求图像摄取设备具有更高倍率的透镜。因此,增加了相机抖动明显的情况。
在这些条件下,很多时候在图像摄取设备中设置相机抖动校正功能。通过使用相机抖动校正功能,可以通过在图像摄取设备中执行的处理校正相机抖动,并且可以摄取没有相机抖动的清晰图像。
在具有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图像摄取设备中,在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181456号(段落[0017]至[0040]以及图1))中提出以下图像摄取设备。在该图像摄取设备中,可以根据相机抖动校正操作来校正由操作者引起的相机抖动,通过驱动遮挡件防止不必要的光通量进入镜筒,防止由在镜筒中不必要的光通量的反射所导致的重像或光斑。
发明内容
为了使用电子相机抖动校正功能,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包括有效区和冗余像素区。有效区包括用于图像摄取的像素,而冗余像素区在有效区的外部,对于生成图像没有帮助。通过这种结构,像素信息量小于由固态图像摄取装置的大多数像素生成的图像的像素信息量,因此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
考虑到这些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固态图像摄取装置的大多数像素实现高分辨率以及还可以校正相机抖动的图像摄取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摄取设备,以通过使用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图像。图像摄取设备包括:图像信号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在由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中的矩形有效区的图像信号;有效区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有效区给图像信号读取单元,使得读取出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像素的像素信号,并将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相机抖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图像摄取设备中的相机抖动;以及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用于将设置给图像信号读取单元的有效区转换到另一方向,以校正在另一个方向上由相机抖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相机抖动。
根据图像摄取设备,图像信号读取单元读取在由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中的矩形有效区的图像信号。有效区设置单元设置有效区给图像信号读取单元,使得读取出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像素的像素信号,并将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相机抖动检测单元检测在图像摄取设备中的相机抖动。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将设置给图像信号读取单元的有效区转换到另一个方向,以校正在另一个方向上由相机抖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相机抖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摄取设备中,设置有效区,使得读取出在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固态图像摄取装置的所有像素的像素信号,并将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个一方向上。从而,摄取到的图像的像素可以用于关于有效区方位的最大范围。从而,可以摄取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的图像。此外,通过设置有效区使得将冗余像素区设置在与读取所有像素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以及通过根据在那个方向上的相机抖动转换有效区,可以校正在垂直方向上的相机抖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念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摄取设备的系统结构的实例;
图3A和图3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和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的有效区的实例;
图4A和图4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和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的有效区的实例;
图5A和图5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和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的有效区的实例;
图6A和图6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和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的有效区的实例;
图7是通过图像摄取设备执行的相机抖动校正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通过图像摄取设备执行的相机抖动校正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念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摄取设备1包括固态图像摄取装置1a、相机抖动检测单元1b、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1c、有效区设置单元1d、以及图像信号读取单元1e。
固态图像摄取装置1a是将施加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该信号的装置,例如,CCD(电荷耦合装置)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相机抖动检测单元1b检测在图像摄取设备1中产生的相机抖动。更具体地,相机抖动检测单元1b持续检测来自陀螺(gyro)传感器等的输出,记录先前输出和当前输出,并检查当前输出和先前输出之间的不同的标记。如果标记在预定周期或更长周期保持相同,并且如果输出值等于或大于用于预定周期或更长周期的阈值,则相机抖动检测单元1b确定为移动镜头状态(panstate)或倾斜状态。
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1c接收表示由相机抖动检测单元1b检测的相机抖动的相机抖动检测信号,并输出转换指令信号,使得有效区转换到与相机抖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有效区设置单元1d在从被光照射的固态图像摄取装置1a输出的摄取图像中设置具有某一纵横比的矩形有效区。并且,有效区设置单元1d设置一个有效区,使得在考虑固态图像摄取装置1a的纵横比和所设置的有效区的纵横比的情况下,读取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像素的像素信号。图像信号读取单元1e基于诸如由有效区设置单元1d设置的有效区的纵横比等信息,确定有效区在摄取图像中的位置。此外,图像信号读取单元1e接收从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1c输出的相机抖动校正控制信号,并根据相机抖动转换有效区在摄取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上述图像摄取设备1,可以使用更多通过转换由固态图像摄取装置1a接收的光所生成的像素信号,与此同时,可以使用在摄取图像上的有效区两端设置的冗余像素来校正相机抖动。通过使用更多的像素信号,可以摄取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的图像。因此,可以通过校正相机抖动来摄取没有相机抖动的图像。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摄取设备的系统结构的实例。如图2所示,图像摄取设备100包括: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10、驱动器111、图像摄取器件120、TG(定时发生器)121、模拟信号处理器130、相机抖动校正处理器140、ADC(模/数转换器)141、角速度传感器142、存储控制器150、图像存储器151、I/F(接口)单元160、以及系统控制器170。
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10包括:变焦透镜,用于缩放对象;聚焦透镜,用于调整焦距;光圈(iris),用于调整光量;ND(neutral density,中性,也称中灰)滤光片;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这些组件。驱动器111驱动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光圈、以及ND滤光片。
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RGB(红、绿、和蓝)原色信号或补色模拟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对来自对象通过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10进入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生成。下文中,由在图像摄取器件120中的所有像素的像素信号组成的图像被称作整个图像。TG 121生成各种定时信号,以驱动图像摄取器件120。例如,各种定时信号包括水平同步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模拟信号处理器130被配置为IC(集成电路),接收来自图像摄取器件120的模拟像素信号,执行每种颜色的采样保持,控制增益,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相机抖动校正处理器140、角速度传感器142、以及将来自角速度传感器142的模拟输出转换为数字数据的ADC 141是用于校正相机抖动的功能模块。角速度传感器142为可以获得根据在V方向(对应于关于图像摄取设备120的光接收表面的垂直方向)或者H方向(对应于关于图像摄取器件120的光接收表面的水平方向)上相机抖动量的输出的传感器。通过相机抖动校正处理器140处理从角速度传感器142获得的数字输出,并且将处理结果输出到系统控制器170,以校正相机抖动。
存储控制器150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170的指令,设置作为用于输出图像的像素范围的有效区的纵横比,在整个图像上设置有效区的位置,以及从图像存储器151读取图像。在输出图像之前,存储控制器150根据从系统控制器170传输的相机抖动量转换有效区,以校正相机抖动。图像存储器151是用于调节检测的时间域相位(temporal phase)以及相机抖动的校正的存储器。从模拟信号处理器130输出的整个图像通过存储控制器150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51中,该整个图像被延迟检测相机抖动的移动向量所需的时间,并当在存储控制器150中校正相机抖动时从图像存储器151读取该整个图像。
I/F单元160包括数字电路,并且以场或帧为单位输出图像。系统控制器170基于驱动器111、TG 121、和模拟信号处理器130的控制、以及通过相机抖动校正处理器140、ADC 141、角速度传感器142、和存储控制器150的相机抖动检测/校正控制来控制I/F单元160。同样,根据接收到全部像素读取模式的转换信号,系统控制器170将指令信号传输到存储控制器150,以改变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51中的整个图像中的有效区的大小。
当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时,可以根据整个图像和从图像摄取设备100输出的图像的纵横比,以不同的方式设置有效区。在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中,读取能够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像素信号中,沿V方向和H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全部像素的像素信号。下文中,通过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或4∶3和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或4∶3的实例,描述当选择全部像素读取模式时如何设置有效区。
图3A和图3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和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的有效区的实例。图3A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FF时的状态,图3B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时的状态。如图3A所示,具有纵横比为16∶9的有效区210被设置在具有纵横比为16∶9的整个图像200中。整个图像200由从图像摄取器件120中的全部像素输出的像素信号构成。有效区210相对于整个图像200的部分或整个范围进行设置,并且位于所设置范围内的像素信号从存储控制器150输出。冗余像素区201是整个图像200中未被设置为有效区210的区域。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01来校正。
如图3B所示,如果在整个图像200的纵横比为16∶9且有效区210的纵横比为16∶9的条件下选择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则整个图像200与有效区211重合。因此,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所有像素信号都可以用作输出图像。
图4A和图4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和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有效区的实例。图4A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FF的状态,图4B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的状态。如图4A所示,纵横比为4∶3的有效区220被设置在纵横比为16∶9的整个图像200中。整个图像200由从图像摄取器件120中的全部像素输出的像素信号构成。有效区220相对于整个图像200的部分或者整个范围进行设置,并且位于所设置范围内的像素信号从存储控制器150输出。冗余像素区201是整个图像200中未设置为有效区220的区域。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01进行校正。
如果在整个图像200的纵横比为16∶9且有效区220的纵横比为4∶3的条件下选择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则以图4B所示方式设置有效区221,即,使用整个图像200在V方向上的全部像素,并在H方向上设置冗余像素区202。在H方向上输入的像素数量是整个尺寸中像素数量的3/4倍。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02在H方向上校正相机抖动。
图5A和图5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以及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有效区的实例。图5A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FF的状态,图5B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的状态。如图5A所示,纵横比为4∶3的有效区240被设置在纵横比为4∶3的整个图像230中。整个图像230由从图像摄取器件120中的全部像素输出的像素信号构成。相对于整个图像230的部分或者整个范围设置有效区240,并且从存储控制器150输出位于所设置范围内的像素信号。冗余像素区231是整个图像230中未设置为有效区240的区域。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31校正相机抖动。
如果在整个图像230的纵横比为4∶3且有效区240的纵横比为4∶3的条件下选择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则如图5B所示,整个图像230与有效区241重合。因此,可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所有像素信号都可以用作输出图像。
图6A和图6B示出当整个图像的纵横比为4∶3时以及当输出图像的纵横比为16∶9时有效区的实例。图6A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FF的状态,图6B示出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的状态。如图6A所示,纵横比为16∶9的有效区250被设置在纵横比为4∶3的整个图像230中。整个图像230由从图像摄取器件120中的全部像素输出的像素信号构成。有效区250相对于整个图像230的部分或者整个范围设置,并且位于所设置范围内的像素信号从存储控制器150输出。冗余像素区231是整个图像250中未设置为有效区230的区域。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31校正。
如果在整个图像230的纵横比为4∶3且有效区250的纵横比为16∶9的条件下选择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则以图6B所示的方式设置有效区251,即,使用整个图像230在H方向上的全部像素,并且在V方向上设置冗余像素区232。在V方向上的输入像素的数量是整个尺寸中像素数量的3/4倍。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32在H方向上校正相机抖动。
当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时,如果即使在最大范围使用有效区仍存在冗余像素区,则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校正相机抖动。在下文中,描述这种控制。
图7是通过图像摄取设备执行相机抖动校正处理的流程图。下文中,参考各个步骤描述图7所示处理。
<步骤S11>
系统控制器170检查全部像素读取模式的标记为ON。
<步骤S12>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是否为16∶9。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16∶9,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3。如果不是,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6。下文中,将对假设图像摄取器件120和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或4∶3进行描述。
<步骤S13>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是否为16∶9。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则处理结束。即,当图形摄取器件120和有效区的纵横比均为16∶9时,如图3B所示,整个图像200与有效区211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全部像素信号来生成图像。然而,因为没有冗余像素区,所以不可能执行电子相机抖动校正。另一方面,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为4∶3,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4。
<步骤S14>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相机抖动校正功能是否为ON。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相机抖动校正功能为ON,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5。如果不是,则处理结束。
<步骤S15>
系统控制器170将在H方向上执行相机抖动校正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存储控制器150。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16∶9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4∶3,因此,如图4B所示,在整个图像200上设置有效区221和冗余像素区202。如果在H方向上发生相机抖动,以及如果存在冗余像素区202,则可以根据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02转换在H方向上的有效区221来校正相机抖动。因此,当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16∶9时且当有效区的纵横比为4∶3时,可以通过将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变为ON来增加像素信号数量。从而,可以提高分辨率,以及可以校正在H方向上的相机抖动。
<步骤S16>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是否为16∶9。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纵横比为16∶9,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7。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纵横比为4∶3,则处理结束。即,当图像摄取器件120和有效区241的纵横比均为4∶3时,如图5B所示,整个图像230与有效区241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可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全部像素信号,以生成图像。然而,因为没有冗余像素区,所以不可能执行电子相机抖动校正。
<步骤S17>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相机抖动校正功能是否为ON。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相机抖动校正功能为ON,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18。如果不是,则处理结束。
<步骤S18>
系统控制器170将在V方向上执行相机抖动校正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存储控制器150。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4∶3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因此,如图6B所示,在整个图像230上设置有效区251和冗余像素区232。如果在V方向上发生相机抖动,以及如果存在冗余像素区232,则可以根据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32转换在V方向上的有效区251来校正相机抖动。因此,当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4∶3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时,可以通过将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变为ON来增加像素信号数量。从而,可以提高分辨率,以及可以校正在V方向上的相机抖动。
当在照相机抖动校正功能为ON的条件下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时,如果即使在最大范围使用有效区仍存在冗余像素区,则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来校正相机抖动。在下文中,描述这种控制。
图8是通过图像摄取设备执行的相机抖动校正确定处理的流程图。下文中,参考各个步骤描述图8所示的处理。
<步骤S21>
系统控制器170检查全部像素读取模式的标记为ON。
<步骤S22>
系统控制器170检查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的标记为ON。
<步骤S23>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是否为16∶9。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纵横比为16∶9,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24。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纵横比为4∶3,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27。
<步骤S24>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是否为16∶9。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纵横比为16∶9,则处理结束。即,当图形摄取器件备120和有效区的纵横比均为16∶9时,如图3B所示,整个图像200与有效区211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可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全部像素信号,以生成图像。然而,因为没有冗余像素区,所以不可能执行电子相机抖动校正。另一方面,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为4∶3,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25。
<步骤S25>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表示正在移动镜头(panning)的移动镜头确定标记是否为ON。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移动镜头确定标记为ON,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26。如果不是,则处理结束。
<步骤S26>
系统控制器170将在H方向上执行相机抖动校正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存储控制器150。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16∶9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4∶3,因此,如图4B所示,在整个图像200上设置有效区221和冗余像素区202。如果在H方向上发生相机抖动,以及如果存在冗余像素区202,则可以根据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02转换在H方向上的有效区221来校正照相机抖动。因此,当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16∶9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4∶3时,可以通过将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变为ON来增加像素信号数量。从而,可以提高分辨率,以及可以校正在H方向上的相机抖动。
<步骤S27>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是否为16∶9。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28。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纵横比为4∶3,则处理结束。即,当图像摄取器件120和有效区的纵横比均为4∶3时,如图5B所示,整个图像230与有效区241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可从图像摄取器件120输出的全部像素信号,以生成图像。然而,因为没有冗余像素区,所以不可能执行电子相机抖动校正。
<步骤S28>
系统控制器170确定表示倾斜正在被执行的倾斜确定标记是否为ON。如果系统控制器170确定倾斜确定标记为ON,则处理前进至步骤S29。如果不是,则处理结束。
<步骤S29>
系统控制器170将在V方向上执行相机抖动校正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存储控制器150。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4∶3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因此,如图6B所示,在整个图像230上设置有效区251和冗余像素区232。如果在V方向上发生相机抖动,以及如果存在冗余像素区232,则可以根据照相机抖动,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32转换在V方向上的有效区251来校正相机抖动。因此,当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4∶3且有效区的纵横比为16∶9时,可以通过将全部像素读取模式变为ON来增加像素信号数量。从而,可以提高分辨率,以及可以校正在V方向上的相机抖动。
根据上述处理,如果即使通过使用整个图像将有效区设置到最大范围仍存在冗余像素区,同时维持有效区的纵横比,则与由使用已知的相机抖动校正方法摄取图像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使用更多像素信号来生成图像。此外,可以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校正相机抖动。因此,可以摄取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的图像。同样,可以通过校正相机抖动摄取没有相机抖动的图像。
例如,如图3A和图3B或者图4A和图4B所示,当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16∶9时,当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时,以及当有效区的纵横比可以在16∶9和4∶3之间转换时,在有效区的两个纵横比的任何一个均可以提高将要被摄取的图像的质量。当有效区的纵横比从16∶9转换为4∶3时,如图4B所示,在整个图像200上形成对图像生成没有帮助的冗余像素区202。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冗余像素区202提高图像质量并校正相机抖动,使得可以有效地使用像素信号。
同样,如图5A和图5B或者图6A和图6B所示,当图像摄取器件120的纵横比为4∶3时,当全部像素读取模式为ON时,以及当有效区的纵横比可以在16∶9和4∶3之间转换时,在有效区的两个纵横比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以提高将要被摄取的图像的质量。此外,可以通过使用当转换有效区的纵横比时生成的冗余像素区232校正相机抖动,使得可以有效地使用像素信号。
在相同方向上可能产生相机抖动并且要求高质量图像的情况下,更适于使用上述图像摄取设备。此外,如果存在冗余像素区,通过将执行机械相机抖动校正(而不是光学相机抖动校正或诸如传感器-位移相机抖动校正的电子相机抖动校正)的功能限制在与冗余像素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在任意方向上提供校正相机抖动的机械相机抖动校正功能相比,可以减小装置的成本和尺寸。此外,可以通过有效地使用图像摄取设备的像素摄取高质量图像,并且可以校正任意方向上的相机抖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控制器150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170的指令设置有效区。可选地,TG 121可以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170的指令将定时信号传输到图像摄取器件120,并且定时信号可以控制将要输出到模拟信号处理器130的像素信号,以设置有效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有多种修改、组合、再组合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或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通过使用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设备,所述图像摄取设备包括:
图像信号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在由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中的矩形有效区的图像信号;
有效区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所述有效区给所述图像信号读取装置,使得读取出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所述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全部像素的像素信号,并使得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一方向上;
相机抖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图像摄取设备中的相机抖动;以及
相机抖动校正控制装置,用于将设置给所述图像信号读取装置的所述有效区转换到所述另一方向,以校正由所述相机抖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在所述另一方向上的所述相机抖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摄取设备,
其中,所述有效区设置装置可以选择性地设置第一有效区或第二有效区,所述第一有效区被设置为使得读取出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全部像素的像素信号,并使得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一方向上,以及,所述第二有效区被设置为使得读取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全部像素,以及
其中,只有在设置所述第一有效区时,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装置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摄取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的纵横比为16∶9,则只有当所述有效区设置装置将具有纵横比为4∶3的有效区设置为第一有效区时,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装置才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摄取设备,其中,如果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的纵横比为4∶3,则只有当所述有效区设置装置将具有纵横比为16∶9的有效区设置为第一有效区时,所述相机抖动校正控制装置才有效。
5.一种用于通过使用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方法,所述图像摄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读取由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中的矩形有效区的图像信号;
给所述图像信号读取装置设置所述有效区,使得读取出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所述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全部像素的像素信号,并使得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一方向上;
检测所述图像摄取设备中的相机抖动;以及
将所述有效区转换到所述另一方向,以校正在所述相机抖动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另一方向上的所述相机抖动。
6.一种通过使用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图像的图像摄取设备,所述图像摄取设备包括:
图像信号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在由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摄取的图像中的矩形有效区的图像信号;
有效区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有效区给所述图像信号读取单元,使得读取出所述固态图像摄取装置在所述有效区的垂直和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全部像素的像素信号,并且使得冗余像素区设置在另一方向上;
相机抖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图像摄取设备中的相机抖动;以及
相机抖动校正控制单元,用于将设置给所述图像信号读取单元的所述有效区转换到所述另一方向,以校正由所述相机抖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另一方向上的所述相机抖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46578 | 2005-08-26 | ||
JP2005246578A JP4281724B2 (ja) | 2005-08-26 | 2005-08-26 |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21566A true CN1921566A (zh) | 2007-02-28 |
CN100559838C CN100559838C (zh) | 2009-11-11 |
Family
ID=3777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120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838C (zh) | 2005-08-26 | 2006-08-25 | 图像摄取设备及图像摄取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72671B2 (zh) |
JP (1) | JP4281724B2 (zh) |
CN (1) | CN10055983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22370B2 (ja) * | 2006-09-12 | 2012-09-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ンツ撮影装置 |
TWI338264B (en) * | 2007-07-02 | 2011-03-01 | Asustek Comp Inc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5043635B2 (ja) * | 2007-12-28 | 2012-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5603671B2 (ja) * | 2010-06-22 | 2014-10-08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撮像方法、及び画像変換プログラム |
JP5746521B2 (ja) * | 2011-03-02 | 2015-07-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15039085A (ja) * | 2011-12-14 | 2015-02-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EP2815568B1 (en) * | 2012-02-13 | 2018-04-0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focus in digital photography |
JP6115268B2 (ja) * | 2013-04-05 | 2017-04-19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57987A (ja) | 1990-10-22 | 1992-05-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H05145832A (ja) * | 1991-11-20 | 1993-06-11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 |
JP3646324B2 (ja) | 1994-09-29 | 2005-05-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ビデオカメラ装置 |
JP3758205B2 (ja) * | 1995-06-07 | 2006-03-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ビデオカメラ、並びにx‐yアドレス型固体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
KR100188116B1 (ko) * | 1995-12-28 | 1999-06-01 | 김광호 | 손떨림 영상 안정화 회로 |
US6630950B1 (en) * | 1998-03-19 | 2003-10-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image vibration suppression |
JP2002016832A (ja) | 2000-06-28 | 2002-01-18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ビデオカメラ |
JP2005181456A (ja) | 2003-12-16 | 2005-07-07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及び遮蔽板駆動方法 |
-
2005
- 2005-08-26 JP JP2005246578A patent/JP42817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8-23 US US11/508,468 patent/US78726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25 CN CNB2006101120186A patent/CN10055983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59838C (zh) | 2009-11-11 |
US20070046783A1 (en) | 2007-03-01 |
JP2007060572A (ja) | 2007-03-08 |
JP4281724B2 (ja) | 2009-06-17 |
US7872671B2 (en) | 2011-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21566A (zh) | 图像摄取设备及图像摄取方法 | |
US8072497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8040379B2 (en) | Imag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 |
CN101031033A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 |
CN1487726A (zh) | 数码照像机 | |
CN1941853A (zh) | 成像设备、以及曝光控制设备、方法和程序 | |
CN1993982A (zh) |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及摄像控制程序 | |
CN1848920A (zh) | 自动焦点调节装置和焦点调节方法 | |
CN1901610A (zh) | 摄像装置 | |
CN100435559C (zh) | 摄像装置 | |
CN103248834A (zh) | 固态成像设备、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725808A (zh) | 摄像装置和图像恢复方法 | |
CN1773361A (zh) | 除去数字图像处理设备中热噪点的方法和设备 | |
CN1992823A (zh) | 信号处理装置 | |
US20060216008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solid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olid image sensor | |
JP2018006991A (ja) | 撮像素子およびカメラ | |
US20240284049A1 (en) | Imaging element, imaging apparatus, operation method of imaging element, and program | |
US7932942B2 (en)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including three stacke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layers, three accumulators, and a single readout circuit | |
CN101076080A (zh) | 图像数据噪声降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922868A (zh) |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 |
JP4872502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クランプ方法 | |
JP5482832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移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700734A (zh) | 固态成像装置的图像拾取装置和驱动控制方法 | |
JP2009044236A (ja) | 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装置及びホワイト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 |
JP2007036425A (ja) | アナログ機器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