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39276A - 阀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9276A
CN1839276A CNA200580000732XA CN200580000732A CN1839276A CN 1839276 A CN1839276 A CN 1839276A CN A200580000732X A CNA200580000732X A CN A200580000732XA CN 200580000732 A CN200580000732 A CN 200580000732A CN 1839276 A CN1839276 A CN 1839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sealing member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7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3571C (zh
Inventor
小林朋能
山岸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9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9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5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5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16K1/38Valve members of conical shape
    • F16K1/385Valve members of conical shape contacting in the closed position, over a substantial axial length, a seat surface having the same incl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51/00Valves and valve actuation
    • Y10S251/90Valves with o-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的耐用性,并能够在从高压差到低压差的广泛范围内适当保持密封性的阀。阀(100)通过由设在阀体(1)或阀座(2)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5)将阀体(1)和阀座(2)紧密接合,该阀(100)具有节流部(30),该节流部由阀体(1)和/或阀座(2)的形状划定,并使其间构成的流路变窄,且节流部(30)设置在密封部件(5)的周边。被该节流部(30)变窄的流路被设定为当进行阀体(1)的闭阀动作时,优先于密封部件(5)的邻近的流路变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该阀设置在例如燃料电池系统中的高压气体管道系统中,其阀体和阀座通过设置在阀体和阀座其中一个上的弹性体所构成的密封部件来密封连接。
背景技术
作为以高压流体为对象的以往的阀,将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配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阀是公知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和2)。其中,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先导式电磁阀中,密封部件配置在阀座一侧,且密封部件和阀座的形状被如下形成,即:当阀体打开时,由于被高压流体按压的密封部件在该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变形而不会有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240149号公报(第4页和图2):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实开平5-73368号公报(第9页和图2)。
发明内容
然而在这样的以往的阀中,若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压差大,则当开阀时,流体会急速流向次级侧,从而密封部件会受到该流体急剧的作用力。因此,作为弹性体的密封部件容易产生大的变形,从而存在其耐用性易于受损的问题。
于是,鉴于该问题而考虑增大密封部件的硬度。但若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压差小,则在闭阀时挤压密封部件的力不足,从而其密封性易于受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由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的耐用性,并能够在从高压差到低压差的广泛范围内适当维持密封性的阀。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阀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阀体和阀座紧密接合,该阀具有节流部,该节流部由阀体和/或阀座的形状划定,并使其间构成的流路变窄,节流部设置在密封部件的周边。
根据该结构,由于流体在设置于密封部件周边的节流部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损失,所以可缓解作用在密封部件上的流体的力。由此,即使当初级侧和次级侧为高压差时,也可适当提高密封部件的耐用性。另外,还能够在密封部件的硬度等特性方面保持自由度,同时,在从高压差到低压差的广泛范围内维持其密封性。
在这里,“密封部件的周边”包括密封部件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中的任一侧位置或两侧位置。例如,当密封部件为环状时,节流部通过位于密封部件的径向内侧和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被设置在密封部件的周边。
节流部可以仅根据阀体和阀座中的一方的形状来划定,也可根据二者形状的关联来划定。
本发明的阀可应用于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种,其驱动方式可以是手动,也可由各种执行器来进行,例如可以是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被节流部变窄的流路优选被设定为当进行阀体的闭阀动作时,优先于密封部件的邻近的流路变窄。
根据该结构,当进行阀体的闭阀动作时,产生足够的压力损失从而适当提高了密封部件的耐用性,相反,在开阀时,尽量避免了压力损失,从而可确保在阀内流路中有充足的(预定的)流量。
本发明其它的阀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阀体和阀座紧密接合,该阀具有:流路,其从流入口经过密封部件的位置而到达流出口;和压力损失部,其被设置在密封部件的附近,并通过部分减小流路的截面积来阻碍流体的流动。
与上述相同,根据该结构可缓解作用在密封部件上的流体的力。由此,即使当初级侧和次级侧为高压差时,也可适当提高密封部件的耐用性。
此时,优选压力损失部随着阀体向闭阀方向的移动而逐渐部分地减小流路的截面积。
在这些情况下,压力损失部优选根据阀体和/或阀座的形状来划定。
本发明其它的阀通过其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阀体和阀座紧密接合,其中,阀体具有:与阀座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连的第一圆周面,阀座具有: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和在与第一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从第二面向第一圆周面一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部,密封部件被设在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其中一个面上,并且被构成为可与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另一个面紧密接合,在第一圆周面和环状突出部之间的流路中包括下述的流路,即,该流路被设定为其截面积比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流路小。
此时,优选在被设定为截面积小的流路中,伴随阀体的闭阀动作其截面积的减少率比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的减少率大。
在这些情况下,优选环状突出部具有与第二面相连并可与第一圆周面相对的第二圆周面;被设定为截面积小的流路是第一圆周面和第二圆周面之间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
此时,优选第一圆周面为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第二圆周面为向阀体一侧倾斜的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
此时,当到第一面与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的交差部的距离为R1,到第二面与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的交差部的距离为R2时,优选满足R1>R2
在这些情况下,当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相对于阀体的轴心的倾斜角度为θ1,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相对于阀体的轴心的倾斜角度为θ2时,优选满足θ1>θ2
此外,根据所述的本发明的阀中的一个方式,当第一圆周面和环状突出部之间的距离为H3,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H4时,优选满足H3<H4
在该情况下,当进行阀体的闭阀动作时,优选H3的减少率被设定为大于H4的减少率。
此外,根据所述的本发明的阀中的一个方式,环状突出部也可具有与第二面相连并可与第一圆周面相对的第二圆周面和与第二圆周面相连并与所述第二面平行的环状面。
在这些情况下,优选第一面和第二面平行。
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密封部件从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其中一个面向另一面一侧突出。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阀,由于作用于密封部件的流体的急速流动被节流部限制,所以可提高密封部件的耐用性,并且即使初级侧和次级侧为高压差和低压差中的任一情况,也能够适当维持密封部件的密封性,也就是与初级侧和次级侧的压差无关。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2是简要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3是简要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4是简要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5是简要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6是简要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7是简要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8是简要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9是简要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0是简要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1是简要示出第八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2是简要示出第九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3是简要示出第十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4是简要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5是简要示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阀的一实施方式的高压容器的一个示例的截面简图;
图17是示出图16中的主要部分的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阀。该阀以高压气体等流体为对象,经由密封部件来切断流体的流路,其主要安装在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或氧气的管道系统中。在下面的说明中,以先导式电磁阀为例来详细说明密封部件周围的构造。在图1至图15中,关于密封部件周围的构造,简要示出了以Y1-Y2轴为中心的左半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图16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压容器的一个示例的截面示意图。高压容器200具有整体形状大致呈圆筒状的容器主体201、设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的套圈202以及可装卸地安装在该套圈202上的阀组件203。容器主体201的内部是以高压储存例如天然气或氢气等各种气体流体的储存空间204。当该高压容器200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时,在储存空间204中密封保持例如35Mpa或70Mpa的氢气,或20Mpa的CNG气体(压缩天然气)。
具有后述的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阀体1、阀座2以及密封部件5的阀100以至少1Mpa以上的气体等流体为对象。该阀100优选3Mpa以上,最好为35Mpa以上的压力的流体作为对象。
容器主体201具有双层结构,即,具有阻气性的内侧衬垫210(内壳)的外侧被由FRP构成的壳体212(外壳)覆盖。衬垫210例如由高密度聚乙烯等树脂形成。容器主体201也可以是铝合金等金属制容器。另外,容器主体201内所储存的气体通过安装在套圈202上的阀组件203而被从外部的气体管道提供给储存空间204,并通过该阀组件203向外部的气体管道排出。
套圈202和容器200之间被图中未示出的多个密封部件气密性地密封。此外,在套圈202的开口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216。阀组件203通过外螺纹216而被螺纹连接在套圈202的开口部。另外,在阀组件203中设有连接外部气体管道和储存空间204的流路218。
在阀组件203中一体安装有各种阀和接头等管道要素。阀组件203例如包括配置在流路218上的作为主阀的先导式电磁阀100和与电磁阀100串连配置在流路218上的图中未示出的调节器(阀)。电磁阀100和调节器也可相互调换配置,也可以不将电磁阀100一体安装在阀组件203中,而是使其与阀组件203分体构成并与套圈202相连接。
图17是示出图16中的主要部分的截面放大图。并且,在图17以及后述的图1至图15中,按照储存空间204一侧、即上游一侧为图示上方来表示部件的配置。
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磁阀100包括与驱动用的螺线管单元110相连接的阀体1、与该阀体1分开并相对配置的阀座2以及设在阀体1上的弹性体密封部件5。通过螺线管单元110的驱动,阀体1相对于阀座2进行接近和远离的移动。阀体1通过密封部件5与阀座2紧密接合,若处于该紧密接合状态(闭阀状态),则储存空间204和流路218被隔离密封。
电磁阀100由阀壳120构成其外壳。在阀壳120中,流入口G1被设置在阀体1的上游一侧,与流路218相连接的流出口G2被设置在阀座2的下游一侧。流过电磁阀100的流体经过流入口G1从上游的高压侧3流入,并通过在阀体1和阀座2之间构成的流路,然后从下游的低压侧4向流出口G2流出。
图1是放大表示图17中的主要部分的电磁阀100的截面简图。如图1所示,阀体1、阀座2以及密封部件5沿Y1-Y2轴同心配置。此外,与流出口相连的通道6形成在该Y1-Y2轴上。
阀体1由金属等非弹性体形成,并可在作为其轴心的Y1-Y2轴的轴向上移动。阀体1具有与Y1-Y2轴垂直的表面10(第一面)以及从表面10开始呈逐渐变细的形状一体连接在基部一侧的倾斜面11(第一圆周面或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从而该整个阀体1大致形成为圆台状。阀体1的表面10以Y1-Y2轴为中心半径为R1,倾斜面11与Y1-Y2轴成预定角度θ1
阀座2与阀体1相同,也由金属等非弹性体形成,且其整体由带有肩部的大致呈环状的部件形成。阀座2具有与阀体1的表面10平行相对的座面21(第二面)、与座面21一体相连并向阀体1一侧倾斜的斜面22(第二圆周面或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以及与斜面2一体相连并与座面21平行的非座面23。非座面23与座面21在Y1-Y2轴向的距离被设定为H1。由斜面22和非座面23构成由座面21向表面10一侧突出的环状突起部,且环状突起部与倾斜面11相对。
阀座2的座面21以Y1-Y2轴为中心半径为R2,其斜面22与Y1-Y2轴成预定角度θ2。此时,半径R2被设定为稍大于半径R1,且角度θ2被设定为稍小于角度θ1。于是,通过阀体1和阀座2二者的这些形状要素(θ1、θ2、R1、R2)来划定节流部30,该节流部30使阀体1和阀座2之间所构成的流路中在密封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流路变狭窄。
节流部30使从流入口G1(高压侧3)到流出口G2(低压侧4)的阀100内的流路在密封部件5附近的上游一侧遍及圆周方向变狭窄。即,节流部30中的流路被设定为其截面积小于表面10和座面21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这样的节流部30通过部分减小该阀100内的流路的截面积来发挥阻碍流体流动的压力损失部的作用。
划定节流部30的具体部位在阀座2一侧由斜面22及非座面23的交差部25构成。另一方面,在阀体1一侧划定节流部30的部位被设定在位于距该交差部25的最短距离处的倾斜面11上的部位12,但该部位12可根据阀体1的位置而变动。
即,如图1所示,当阀体1和阀座2充分离开的开阀时,划定节流部30的阀体1一侧的部位12被设定在表面10和倾斜面11的交差部。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阀体1比较接近阀座2的开阀时(进行闭阀动作时),构成节流部30的阀体1一侧的部位12被设定在倾斜面11的预定部位,在该部位,从阀座2一侧的交差部25向倾斜面11投射的垂线与倾斜面11相交。
在下面的说明中,构成节流部30的阀座2一侧的交差部25与阀体1一侧的部位12之间的距离为H3。此外,为方便说明,H3有时表示被节流部30变窄的流路(间隙)自身、其大小或流路截面积。同样地,阀体1的表面10和阀座2的座面21之间的距离H4是阀体1的表面10与非座面23之间的距离H2以及所述H1之和。同样,为了便于说明,H4有时表示脱离节流部30的、密封部件5邻近的流路(表面10到座面21之间的间隙)自身、其大小或流路截面积。
这样,由于形成节流部30,所以在图1所示的开阀时,H3被设定为小于H4。此外,当进行图2和图3所示的阀体1的关闭动作时,虽然H3和H4在维持H3<H4的关系的同时各自变窄,但此时,H3被设定为优先于H4变窄。即,当进行阀体1的关闭动作时,每单位时间H3的减少率被设定为大于H4的减少率。由此,当进行阀体1的关闭动作时,通过在节流部30产生足够的压力损失来缓解作用在密封部件5上的流体的力。
密封部件5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并以Y1-Y2轴为中心形成环状。密封部件5被设置在节流部30的周边,并从阀体1的表面10向座面21一侧突出。密封部件5被如下构成:与阀座2的座面21相对的面为与之平行的平坦面,并在闭阀时与座面21紧密结合,从而阻断流路。高压侧3和低压侧4之间被密封部件5气密性封闭。
参照图1至图4说明以上那样构成的电磁阀100的作用。当如图1所示开阀时,流体从高压侧3通过H3和H4流向低压侧4。此时流体的流量主要取决于H3
如图2所示,在转换为阀体1的闭阀动作的状态下,当流体通过优先于H4变窄的H3时受到压力损失并被限制流量,而后流入H4。另一方面,由于维持了H3<H4的关系,所以在H4的流速比在H3的流速低。因此,位于H4的密封部件5与没有节流部30的情况相比,所受到的流体产生的力降低了。并且,此时流体的流量主要取决于H3
如图3所示,在进一步进行阀体1的闭阀动作的状态下,密封部件5与阀座2的座面21抵接,此时流体通过H3时受到极大的压力损失,且其流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密封部件5与没有节流部30的情况相比,所受到的流体产生的力大大减少了。并且,当密封部件5和座面21之间的接触面压力在高压侧3的压力之上时,高压侧3与低压侧4之间被气密性封闭。
这样,在图2和图3所示的阀体1的闭阀动作的过程中,作用于密封部件5的流体的力被逐渐缓解,因此能够适当提高密封部件5的耐用性。并且,在图4所示的闭阀时,阀体1的表面10和阀座2的座面21以密封部件5无压缩余量的程度相互抵接,从而将高压侧3和低压侧4之间以良好的气密性可靠地封闭。此时,设定H4为零或大致为零,而H3仅有微小的保留。并且也可使阀座2一侧的交差部25与阀体1的倾斜面11相接触,从而将H3设定为零。
此外,在图2所示的阀体1的闭阀动作的过程中,根据流体流动的自定心(self-centering)原理,可以提高阀体1相对于阀座2的接触平面度和同心度。具体来说,当H3随着阀体1的闭阀动作而变小时,阀体1在流体的作用下向轴心以及Y1-Y2轴的Y1方向移动。因此,阀体1一边维持相对于阀座2的接触平面度且进行自动同心,一边进行关闭动作,同时该关闭动作的移动速度降低。
由此如图3所示,可进行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阀体1的关闭动作,并可一边进行密封部件5和阀座2的接触一边降低该接触速度。从而在图3和图4所示的密封部件5和阀座2的接触状态下,密封部件5在其圆周方向上以均匀的力与阀座2相接触,以此可有助于提高密封部件5的耐用性。
另外,简而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即使在阀体1的开阀动作中,也就是在图4→图3→图2→图1的阀体1的动作中,也能够通过节流部30来缓解密封部件5所受到的流体的力。并且当图1所示开阀时,可尽量避免压力损失以确保在阀内的流路中有充足的流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此时,以第一实施方式与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与前面所述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设置在阀座2的座面21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5的配置位置是与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位置相对的位置,且密封部件5被构成为能够与阀体1的表面10密闭连接构成。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发挥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除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外,还具有使在阀体1和阀座2之间构成的密封部件5的下游一侧的流路变窄的节流部40。该下游一侧的节流部40具有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游一侧的节流部30相同的功能,但其主要通过从阀体1的表面10突出的针状突出部41来划定。该突出部41被设置成其轴心与Y1-Y2轴相一致,并可被容纳于通路6中。
在下游一侧的节流部40中,突出部41的斜面对应于上游一侧的节流部30中的倾斜面11,并且构成通路6的阀座2的环状角部42对应于上游一侧的节流部30中的阀座2的交差部25。与H3和H4之间的关系相同,当进行阀体1的闭阀动作时,通过下游一侧的节流部40而变窄的流路被设定为优先于密封部件5的邻近的流路(H4)变窄。此外,通过下游一侧的节流部40而变窄的流路的截面积被设定为小于通路6的截面积,并且当进行阀体1的闭阀动作时,也被设定为一边维持该关系一边变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外,特别是当进行阀体1的闭阀动作时,即使在密封部件5的下游一侧也可在节流部40产生压力损失,因此作用于密封部件5的流体的力可进一步得到缓和。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5的耐用性。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设置在阀座2的座面21上。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由于本实施方式在密封部件5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前后有节流部30、40,所以可发挥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从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省略了上游一侧的节流部30。因此在图8所示的开阀时,流体从高压侧3通过H4之后,通过被下游一侧的节流部40变窄的流路并流向低压侧4。
虽然本实施方式仅在密封部件5的下游一侧由节流部40发挥功能而产生压力损失,并限制流入H4的流量,但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缓和作用于密封部件5的流体的力。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发挥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第五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设置在阀座2的座面21上。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5的配置位置与其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位置相对,且第六实施方式可发挥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中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节流部30。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部30由从阀体1的表面10向下方突出形成的环状凸部51以及在阀座2的座面21上对应凸部51并可容纳该凸部而形成的环状凹部52来划定。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部30可使密封部件5周边的、位于密封部件5的上游一侧的流路变窄,从而能够产生压力损失,因此和所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能够缓和作用于密封部件5的流体的力,从而提高密封部件5的耐用性。另外,划定节流部30的形状要素也可在阀体1和阀座2之间是相反的结构,即在阀体1形成凹部52,在阀座2形成凸部51。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第七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设置在阀座2的座面21上。第八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5的配置位置与其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位置相对,且第八实施方式可发挥和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图10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节流部30设置在密封部件5的下游一侧。本实施方式的节流部40可使密封部件5周边的、位于密封部件5的下游一侧的流路变窄,从而产生压力损失,因此和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能够缓和作用于密封部件5的流体的力,从而提高密封部件5的耐用性。
第十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第十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第九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设置在阀座2的座面21上,其配置位置与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位置相对。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发挥和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相当于图10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和图12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组合。即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在密封部件5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都设置由凸部51和凹部52构成的节流部30、40,此时,凸部51形成在阀体1上。本实施方式和有一个节流部的情况相比,进一步缓和了作用于密封部件5的流体的力,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密封部件5的耐用性。
第十二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0将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设置在阀座2的座面21上,其配置位置与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配置位置相对。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发挥和第十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阀,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该阀体和该阀座紧密接合,其中,
所述阀具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由所述阀体和/或所述阀座的形状划定,并使其间构成的流路变窄,
所述节流部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周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被所述节流部变窄的流路被设定为当进行所述阀体的闭阀动作时,优先于所述密封部件的邻近的流路变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为环状;
所述节流部通过位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径向内侧和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被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周边。
4.一种阀,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该阀体和该阀座紧密接合,所述阀具有:
流路,其从流入口经过所述密封部件的位置而到达流出口;和
压力损失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附近,并通过部分减小所述流路的截面积来阻碍流体的流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压力损失部随着所述阀体向闭阀方向的移动,逐渐部分地减小所述流路的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压力损失部由所述阀体和/或所述阀座的形状划定。
7.一种阀,其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该阀体和该阀座紧密接合,其中,
所述阀体具有:
与所述阀座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第一圆周面,
所述阀座具有: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和
在与所述第一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从所述第二面向所述第一圆周面一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部,
所述密封部件被设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其中一个面上,并且被构成为可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另一个面紧密接合,
在所述第一圆周面和所述环状突出部之间的流路中包括下述的流路,即,该流路被设定为其截面积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流路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被设定为截面积小的流路中,伴随所述阀体的闭阀动作其截面积的减少率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的减少率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环状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面相连并可与所述第一圆周面相对的第二圆周面,
所述被设定为截面积小的流路是所述第一圆周面和所述第二圆周面之间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第一圆周面为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
所述第二圆周面由向所述阀体一侧倾斜的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其中,
当到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的交差部的距离为R1,到所述第二面与所述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的交差部的距离为R2时,满足R1>R2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阀,其中,
当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相对于所述阀体的轴心的倾斜角度为θ1,所述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相对于所述阀体的轴心的倾斜角度为θ2时,满足θ1>θ2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其中,
当所述第一圆周面和所述环状突出部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H4时,满足H3<H4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阀,其中,
当进行所述阀体的闭阀动作时,H3的减少率被设定为大于H4的减少率。
15.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环状突出部具有:
与所述第二面相连并可与所述第一圆周面相对的第二圆周面;和
与所述第二圆周面相连并与所述第二面平行的环状面。
16.如权利要求7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平行。
17.如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其中一个面向另一面一侧突出。
18.(追加)一种容器,用于在内部储存流体,其具有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阀。

Claims (17)

1.一种阀,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该阀体和该阀座紧密接合,其中,
所述阀具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由所述阀体和/或所述阀座的形状划定,并使其间构成的流路变窄,
所述节流部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周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被所述节流部变窄的流路被设定为当进行所述阀体的闭阀动作时,优先于所述密封部件的邻近的流路变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为环状;
所述节流部通过位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径向内侧和外侧中的至少一侧而被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周边。
4.一种阀,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该阀体和该阀座紧密接合,所述阀具有:
流路,其从流入口经过所述密封部件的位置而到达流出口;和
压力损失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附近,并通过部分减小所述流路的截面积来阻碍流体的流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压力损失部随着所述阀体向闭阀方向的移动,逐渐部分地减小所述流路的截面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压力损失部由所述阀体和/或所述阀座的形状划定。
7.一种阀,其通过由设置在阀体或阀座上的弹性体构成的密封部件将该阀体和该阀座紧密接合,其中,
所述阀体具有:
与所述阀座相对的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第一圆周面,
所述阀座具有: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和
在与所述第一圆周面相对的位置从所述第二面向所述第一圆周面一侧突出的环状突出部,
所述密封部件被设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其中一个面上,并且被构成为可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另一个面紧密接合,
在所述第一圆周面和所述环状突出部之间的流路中包括下述的流路,即,该流路被设定为其截面积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流路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被设定为截面积小的流路中,伴随所述阀体的闭阀动作其截面积的减少率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流路的截面积的减少率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环状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面相连并可与所述第一圆周面相对的第二圆周面,
所述被设定为截面积小的流路是所述第一圆周面和所述第二圆周面之间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第一圆周面为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
所述第二圆周面由向所述阀体一侧倾斜的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其中,
当到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的交差部的距离为R1,到所述第二面与所述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的交差部的距离为R2时,满足R1>R2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阀,其中,
当所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圆周面相对于所述阀体的轴心的倾斜角度为θ1,所述逐渐变粗的形状的圆周面相对于所述阀体的轴心的倾斜角度为θ2时,满足θ1>θ2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其中,
当所述第一圆周面和所述环状突出部之间的距离为H3,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H4时,满足H3<H4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阀,其中,
当进行所述阀体的闭阀动作时,H3的减少率被设定为大于H4的减少率。
15.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环状突出部具有:
与所述第二面相连并可与所述第一圆周面相对的第二圆周面;和
与所述第二圆周面相连并与所述第二面平行的环状面。
16.如权利要求7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平行。
17.如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其中一个面向另一面一侧突出。
CNB200580000732XA 2004-03-12 2005-03-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5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1078/2004 2004-03-12
JP2004071078 2004-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9276A true CN1839276A (zh) 2006-09-27
CN100523571C CN100523571C (zh) 2009-08-05

Family

ID=34975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07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571C (zh) 2004-03-12 2005-03-10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58020B2 (zh)
JP (2) JP4582000B2 (zh)
CN (1) CN100523571C (zh)
CA (1) CA2525082C (zh)
DE (1) DE112005000010B4 (zh)
WO (1) WO20050881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290A (zh) * 2010-09-06 2013-03-0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阀座体以及阀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9136B2 (ja) * 2011-04-15 2013-12-18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弁のシール構造
EP2902678A1 (en) * 2014-01-29 2015-08-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alve for a subsea pressure canister
US9970562B2 (en) * 2014-04-22 2018-05-15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Regulator Technologies, Inc Fluid control devices including self-healing material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310766B2 (ja) * 2014-05-13 2018-04-1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吐出弁ユニット及び高圧燃料ポンプ
JP6274984B2 (ja) * 2014-06-25 2018-02-07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バルブ
DE102015000005A1 (de) * 2015-01-05 2016-07-07 Grohe Ag Thermostatkartusche mit Dämpfungsbereich
DE102016208406B3 (de) * 2016-05-17 2017-02-09 Festo Ag & Co. Kg Sitzventil
EP3889476B1 (de) 2020-03-30 2023-11-29 Otto Egelhof GmbH & Co. KG Ventilanordnung und schaltventil zur regelung eines massenstromes
EP4067708B1 (de) * 2021-03-30 2024-11-13 Otto Egelhof GmbH & Co. KG Ventilanordnung und schaltventil zur regelung eines massenstrom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17725A (en) * 1913-01-31 1917-02-27 Wilbur F Hamilton Valve.
DE680682C (de) 1936-09-24 1939-09-05 Karl Peter May Ventil mit zwei hintereinandergeschalteten Dichtungen
US2403777A (en) * 1943-04-16 1946-07-09 Adolph J Yanka Valve for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fluids
US3409039A (en) * 1963-04-22 1968-11-05 Murphy Ind Inc G W Valve member having conically tapered seating surface
US3263961A (en) * 1964-01-08 1966-08-02 Seetru Ltd Sealing means for valves
DE3431037A1 (de) 1984-08-23 1986-03-06 Leybold-Heraeus GmbH, 5000 Köln Magnetventil fuer die vakuumanwendung
US4909288A (en) * 1987-04-03 1990-03-20 Amoco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illing bulk container from an overhead storage bin
JPH03505907A (ja) * 1988-06-09 1991-12-19 エスプリン,トレヴァー 弁構体
US5188150A (en) 1988-06-09 1993-02-23 Esplin Trevor T Valve assembly
JPH04111966U (ja) * 1991-03-19 1992-09-29 シーケーデイ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弁
US5172716A (en) * 1991-07-01 1992-12-22 Keyston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rp. Recirculation valve
JP2568815Y2 (ja) 1992-03-11 1998-04-15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弁 体
JPH06288493A (ja) * 1993-03-31 1994-10-11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真空バルブ
JP3237732B2 (ja) * 1993-12-29 2001-12-10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減圧熱処理炉用開度可変弁装置及び熱処理装置
US5671903A (en) 1993-12-29 1997-09-30 Tokyo Electron Tohoku Kabushiki Kaisha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valve device for use in the same
US5452738A (en) 1994-02-22 1995-09-26 Amcast Industrial Corporation Crashworthy solenoid actuated valve for CNG powered vehicle
JP2653974B2 (ja) * 1994-03-15 1997-09-17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JP3362990B2 (ja) 1995-02-03 2003-01-07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磁弁付膨張弁
JP3505907B2 (ja) 1996-03-13 2004-03-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信号遅延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信号処理装置
JP3848702B2 (ja) * 1996-06-05 2006-11-22 株式会社ネリキ 高圧ガス用バルブ装置
JPH11101360A (ja) 1997-09-30 1999-04-13 Mitsui Kagaku Praxair Kk 液化ガス用電磁弁
JP2000249233A (ja) * 1999-02-26 2000-09-12 Kitz Corp 流量調整式ニードル弁
JP2000283321A (ja) 1999-03-31 2000-10-13 Tokico Ltd 電磁弁
AU2001278702A1 (en) * 2000-08-09 2002-02-18 Kabushiki Kaisha Yokota Seisakusho Valve device and pipeline system
JP3846287B2 (ja) 2001-11-27 2006-11-15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バルブ
JP2003240149A (ja) 2002-02-13 2003-08-27 Aisan Ind Co Ltd 電磁弁
US20030151018A1 (en) 2002-02-13 2003-08-14 Nobutaka Teshima Solenoid valve
JP2003269642A (ja) 2002-03-19 2003-09-25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磁弁
TW200407513A (en) * 2002-11-07 2004-05-16 Wei-Yueh Wu Gate valve assembly
JP4171900B2 (ja) 2003-05-19 2008-10-29 Smc株式会社 真空調圧用バルブ
JP5073368B2 (ja) 2007-05-31 2012-11-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290A (zh) * 2010-09-06 2013-03-0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阀座体以及阀装置
CN102959290B (zh) * 2010-09-06 2014-08-0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阀座体以及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58020B2 (en) 2010-07-20
JPWO2005088175A1 (ja) 2007-08-09
DE112005000010T5 (de) 2006-07-06
CN100523571C (zh) 2009-08-05
DE112005000010B4 (de) 2022-10-27
US20060071193A1 (en) 2006-04-06
CA2525082A1 (en) 2005-09-22
JP2010121780A (ja) 2010-06-03
JP4984096B2 (ja) 2012-07-25
CA2525082C (en) 2010-08-10
WO2005088175A1 (ja) 2005-09-22
JP4582000B2 (ja)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84096B2 (ja) 弁及びタンク
CN1820159A (zh) 密封件
CN1175198C (zh) 节流孔内设阀
CN101080593A (zh) 调压阀
US20140070494A1 (en) Compound Back-Up Ring For O-Ring/Back-Up Ring Sealing Systems In 70 MPA Hydrogen Storage Systems
CN102261488B (zh) 球阀座密封件
CN1975216A (zh) 流体密封垫
JP6995047B2 (ja) ダイヤフラムバルブと半導体製造装置用流量制御機器
KR20210015764A (ko) 핀치 밸브
JP2011132974A (ja) 燃料電池用ガス遮断弁
JP2019206995A (ja) 制御弁
KR102561519B1 (ko) 유체 흐름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밸브 및 밸브 부재
JP2008185113A (ja) ボール弁
JP2004360717A (ja) ガスケット
JP2012013141A (ja) トラニオン型ボール弁
CN2772630Y (zh) 流体喷枪
JP7561586B2 (ja) 耐食性・耐ガス透過性接液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イヤフラムバルブ
US20050092957A1 (en) Regulator with over-molded poppet
JP2018156259A (ja) 圧力調整弁
CN219673297U (zh) 一种用于向储罐提供氮封气体的氮封阀
CN221824583U (zh) 一种新型防滴落阀
JP7436411B2 (ja) シール構造
CN221629496U (zh) 具有转接头的气瓶
CN219367411U (zh) 内胆口部与瓶口阀座的密封机构及塑料内胆全缠绕气瓶
CN217635083U (zh) 一种密封组件及气体压力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