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22255A - 噪声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噪声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2255A
CN1822255A CN 200510048789 CN200510048789A CN1822255A CN 1822255 A CN1822255 A CN 1822255A CN 200510048789 CN200510048789 CN 200510048789 CN 200510048789 A CN200510048789 A CN 200510048789A CN 1822255 A CN1822255 A CN 1822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insulator layer
inner conductor
magnetic
nois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487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9520C (zh
Inventor
千叶博伸
大石一夫
瓜生英一
织田武司
中山祥吾
松村和俊
元满弘法
新海淳
鹫崎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2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5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5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的第一面上的漩涡状第一和第二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的上方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对的、具有通路孔的第二绝缘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上,通过所述通路孔分别电连接了所述第一、第二导体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导体的上面的第三绝缘体层;以及分别连接了所述第一~第四导体的端部的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配置为平行,第三和第四导体配置为平行,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导磁率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以下。可以实现具有共态的高阻抗值的噪声滤波器。

Description

噪声滤波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2803416.3(申请日:2002年1月11日;发明名称:噪声滤波器和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子机器)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解决移动电话、信息机器等的噪声问题的部分中使用的噪声滤波器和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图13A~图13G是特开昭62-257709号公报记载的以往的噪声滤波器的叠层变压器的俯视图。该变压器具有多个磁性体薄板1、第一线圈图形2和第二线圈图形3,在每一个磁性体薄板1的上表面上各设置了一个。俯视观察设置在磁性体薄板1上的第一、第二线圈图形,形成同方向的约0.25~0.75匝的螺旋状,彼此大致平行。
并且,多个磁性体薄板1被叠加,如图13B~13F所示,设置在各磁性体薄板1上的多个第一线圈图形2彼此连接,形成了第一线圈4,多个第二线圈图形3彼此连接,形成了第二线圈5。在形成在各磁性体薄板1上的第一、第二线圈图形2、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了转接(via)电极6、7。转接电极6彼此间、转接电极7彼此间分别通过形成在磁性体薄板1上的转接孔(via hole)8电连接。在第一、第二线圈4、5的两端部、也就是最下层、最上层的线圈图形2、3上,设置了图13B和图13F所示的引出电极9a~9d。除了引出电极9a~9d和它的附近,最下层、最上层的线圈图形2、3形成了约0.5匝的螺旋状。
如图13A~图13G所示,在第一、第二线圈4、5的上表面、下表面,视需要设置了规定个数的磁性体薄板1。
通过把第一、第二线圈4、5、多个磁性体薄板1叠层,并且一体化,取得了以往的噪声滤波器。
在以往的噪声滤波器中,当在第一线圈4、第二线圈5上外加了共态噪声时,流过线圈4、5的电流方向在俯视图中变为同方向。因此,阻抗升高,能除去共态噪声。
可是,以往的噪声滤波器无法使共态阻抗变得较高。因为形成在一个相同的磁性体薄板1上的第一线圈图形2和第二线圈图形3约为0.25~0.75匝,所以相互产生相邻影响的第一线圈图形2和第二线圈图形3较短。因此,在第一线圈4产生的磁通量和第二线圈5中产生的磁通量彼此无法有效地加强。因此,这种滤波器的共态噪声阻抗还不够高。
图14是表示特开平5-101950号公报中记载的另一以往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该滤波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由高导磁率磁性体薄板构成的线圈部101;配置在线圈部101的上下的由低导磁率磁性体薄板构成的引出部102、103构成。第一线圈是导体108a和导体109a通过通路孔(through hole)106a电连接后而形成。第二线圈是导体108b和导体109b通过通路孔106c电连接后而形成。这种噪声滤波器在引出部产生的常态成分的阻抗小,不会太影响信号波形,能除去共态噪声。
另一以往的噪声滤波器为了除去共态噪声,通过使线圈全体的标准成分的阻抗减小,也能除去共态噪声。该滤波器通过增大由高导磁率磁性体薄板构成的线圈部101的共态成分的阻抗,能除去共态噪声。因此,在以往的噪声滤波器中,为了增大共态成分的阻抗,必须层叠数十片不满一匝的线圈。因此,通路孔的形成和图形印刷步骤多,层叠的组合复杂。该构造在最终的产品的滤波器中,成为开路或短路等特性不良的原因,使制造上的成品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态阻抗更高、共态噪声的除去特性好的噪声滤波器。该噪声滤波器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磁性体薄板的磁性体;形成在磁性体的两个端面上的多个外部电极;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上的1匝以上的漩涡状的第一和第二内部导体;设置在第二磁性体薄板上的1匝以上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内部导体;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的端部并连接外部电极和第一内部导体的第一端的引出电极;设置在第二磁性体薄板的端部上并连接外部电极和第二内部导体的第一端的引出电极。第一、第二内部导体彼此不短路,第三、第四内部导体彼此不短路,第一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内部导体的第二端附近,第三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设置在第四内部导体的第二端附近,第一内部导体的第二端与第三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内部导体的第二端与第四内部导体的第二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3A~3C是表示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4A~4D是表示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图5A~5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实施例1和2的噪声滤波器的使用形态的图。
图6B是表示移动电话的一对信号线的载波波形的图。
图6C表示实施例1和2中的噪声滤波器在移动电话的一对信号线中使用时的频率和衰减量的关系。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实施例4的第一绝缘体层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13G是以往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
图14是另一以往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2是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第一磁性体薄板11a、11b在上表面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内部导体12、一个第二内部导体13。磁性体薄板11a、11b在端面具有引出电极14a~14d,在中央附近具有转接电极15a~15d。磁性体薄板11a、11b由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构成。
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形成由银等导体构成的1匝以上的漩涡状,设置为彼此不短路。漩涡的方向在俯视图中,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都相同。
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一端分别连接了引出电极14a~14d,另一端即漩涡的中心分别连接了转接电极15a~15d。
在形成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a,在第二内部导体13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c。在形成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b,在第二内部导体13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d。引出电极14a~14d由银等导体构成。
转接电极15a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转接电极15b设置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转接电极15a和15b通过设置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通路孔16a连接,据此,第一内部导体12彼此电连接,构成了第一线圈17。
同样,转接电极15c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转接电极15d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转接电极15c和15d通过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通路孔16b连接,据此,第二内部导体13彼此电连接,构成了第二线圈18。
转接电极15a隔开彼此不短路的距离配置在转接电极15c的附近,转接电极15b隔开彼此不短路的距离配置在转接电极15d的附近。
在具有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的上表面,和视需要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的下表面设置规定个数的虚设磁性体薄板19(未图示)。然后,将这些薄板叠加,形成了磁性体20。
在磁性体20的一个端面上形成了外部电极21a、21c,在外部电极21a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a,在外部电极21c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c。同样,在磁性体20的另一个端面形成了外部电极21b、21d,在外部电极21b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b,在外部电极21d上连接了引出电极14d。
下面,说明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方法。
图3A~图3C、图4A~图4D是表示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首先,从由铁氧体粉末的氧化物和树脂构成的混合物,制作方形的第一磁性体薄板11a、11b。
接着,如图3A所示,通过激光、冲孔等在磁性体薄板11B上开孔,在成为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另一端的漩涡状的中心部附近设置多个第一、第二转接孔16a、16b。第一转接孔16a形成在第二转接孔16b附近。
接着,如图3B所示,在具有第一、第二转接孔16a、16b的另一磁性体薄板11b上表面,通过印刷、电镀等,分别形成1匝以上的漩涡状的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在第一内部导体12的内侧,彼此不短路地形成第二内部导体13。在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另一端分别形成转接电极15b、15d(未图示)。转接电极15b、15d分别连接了第一、第二转接孔16a、16b,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一端分别连接了引出电极14b~14d(未图示)。
在第一、第二转接孔16a、16b中填充了银等导电材料。
同样,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上表面分别形成了1匝以上的漩涡状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
接着,如图3C所示,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之上层叠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即从下按顺序层叠虚设磁性体薄板19、形成了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第一磁性体薄板11a、形成了第一内部导体、第二内部导体13的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虚设磁性体薄板19。虚设磁性体薄板19在形成在另一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第二内部导体13的上表面上,以及视需要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a的下表面上以规定个数的进行配置。
通过第一、第二转接孔16a、16b,第一内部导体12彼此、第二内部导体彼此分别电连接。须指出的是,由印刷、电镀、蒸镀、溅射等方法形成内部导体12、13、引出电极14a~14d(未图示)。
接着,如图4A所示,用划线等切断,使在一个噪声滤波器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内部导体、一个第二内部导体,取得图4B所示的层叠物22。从层叠物22的两端面分别露出了引出电极14a和14c,在另一端面分别露出了引出电极14b和14d。
接着,把该层叠物22在规定温度下,烧结规定时间,形成磁性体20。
接着,如图4C所示,通过抛光滚筒等对磁性体20倒角。
最后,如图4D所示,在磁性体20的两端面形成了与露出的引出电极14a~14d连接的由银等导体构成的外部电极21a~21d,制造出噪声滤波器。
对于外部电极21a~21d,也可以在银等导体的上表面,镀镍,在镀镍层的表面镀锡或焊锡等低熔点金属。
另外,在用银等形成了导体后,也可以在形成镀镍层前,在真空中,把磁性体20浸渍在氟类的有机硅烷偶合剂中。据此,能在磁性体20内存在的微细细孔中填充具有防水性的氟类的有机硅烷偶合剂,所以能提高噪声滤波器自身的耐湿性。
实施例1的噪声滤波器因为能使第一磁性体薄板11a、11b上分别形成的彼此影响的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变长。并且包含多个具有第一、第二内部导体12、13的第一磁性体薄板11a、11b,所以在滤波器中,彼此影响的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进一步变长。据此,滤波器对于共态噪声的阻抗进一步提高。结果,取得了共态噪声的除去特性高的噪声滤波器。
即在第一线圈17和第二线圈18中,同方向即磁性体20的俯视图中同方向的电流流过,在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中分别产生的磁通量彼此增强。因此,实施例1的滤波器中,共态阻抗值比图7所示的噪声滤波器高。当在第一线圈17和第二线圈18中流过同方向的电流时,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的阻抗提高,这些内部导体减小共态噪声。
因为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形成了1匝以上的漩涡形状,所以比螺旋状、蛇行状等其他形状,能使相邻的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更长,即,能提高共态阻抗。
并且,若使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在彼此不短路的前提下,使其间的距离最短,则用内部导体12和13产生的磁场彼此增强,据此,能进一步提高共态阻抗。
设置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的第一磁性体薄板可以不是磁性体薄板11a、11b等两个,而是三个以上。据此,在内部导体12和13产生的磁场彼此增强,据此,能进一步提高共态阻抗。
可是,当使第二内部导体13不位于漩涡状的第一内部导体12的内侧或外侧,即不是重叠配置内部导体12和13,而是个别配置时,即使是漩涡状,内部导体12和13之间的距离也变长。结果,分别产生的磁场不彼此增强,无法提高共态阻抗。
(实施例2)
图5A~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对于与实施例1具有同样结构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符号,省略了说明。
在图5A~图5C中,在形成了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的第一磁性体薄板11b、11a的上表面上设置了只具有与第一内部导体12连接的第三内部导体24的第二磁性体薄板25,在下表面上设置了只具有与第二内部导体13连接的第四内部导体26的第三磁性体薄板27。第四内部导体26可以不设置在第三磁性体薄板27上,而直接设置在虚设磁性体薄板19上。
这样,形成在第二磁性体薄板25上的第三内部导体24和形成在第三磁性体薄板27上的第四内部导体26通过形成了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双方的第一磁性体薄板11b,隔开距离。因此,即使在第一线圈17和第二线圈18中流过反向电流时,各自产生的磁通量也不彼此削弱。据此,能提高常态的阻抗。
当在第一线圈17和第二线圈18中流过同向电流时,如实施例1所述,通过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能提高共态阻抗。
即在上述的图5的滤波器中,能提高共态、常态双方的阻抗。
这时,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三内部导体24形成第一线圈17,第二内部导体13和第四内部导体26形成第一线圈18。第三内部导体24和第四内部导体26具有螺旋状、漩涡状等形状。据此,与直线状相比,产生的磁通量增强,所以能提高常态阻抗。
如果适当调整第二磁性体薄板25上形成的第三内部导体24、第三磁性体薄板27上形成的第四内部导体26的长度,就能使第一线圈17、第二线圈18各自的全长即引出电极间的长度分别相同。据此,能使第一线圈17、第二线圈18的电阻值、阻抗值相同。
另外,当如上所述地设置使第一线圈17、第二线圈18的电阻值、阻抗值同一的第三内部导体24、第四内部导体26时,在第三内部导体24的上表面和第四内部导体26的下表面的至少一方上设置非磁性物。据此,能减小在第三内部导体24及/或第四内部导体26分别产生的磁通量,所以能降低第三内部导体24及/或第四内部导体26的常态、共态阻抗。据此,能使设置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中产生的常态、共态阻抗稳定。
作为非磁性物,可以在第三内部导体24上表面及/或第四内部导体26下表面上什么也不设置。如果设置玻璃、树脂等作为非磁性物,就能提高第三内部导体24、第四内部导体26的绝缘性、耐湿性。
此外,也可以在形成在第一磁性体薄板11b上的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的下表面设置只具有第三内部导体24的第二磁性体薄板25,在上表面设置只具有第四内部导体26的第三磁性体薄板27。
图13所示的以往的噪声滤波器在第二线圈图形3的外侧形成了第一线圈图形2,所以第一线圈4、第二线圈5的电阻值、阻抗无法相同。
设置第一内部导体12和第二内部导体13双方的第一磁性体薄板可以不只磁性体薄板11b一个,可以设置两个以上。
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如果把磁性体薄板浸渍在有机硅烷偶合剂,就取得了耐湿性高的滤波器。
下面,把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的噪声滤波器作为电子机器的一个例子,说明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机器中的一对信号线中使用的方法。
移动电话的耳机等通信线的信号线通常由一对电缆及一对信号线构成,移动电话的载波等高频信号作为辐射噪声,对于电缆容易同时以同相位重叠。因此,在该信号线中输入了共态的高频噪声。而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和控制信号为常态的信号。
常态的信号之所以由于共态的高频噪声而受到干扰,是因为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和静电电容,信号中的低频率成分重叠在通常的常态的信号中。
图6A表示了使用实施例1和2的噪声滤波器的形态。在连接着耳机35的耳机组件的两条信号线34上,通过图1所示的两端部的外部电极21a~21d连接了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33。即在第一线圈17、第二线圈18上分别连接了信号线34。
这时,如图6B所示,当用217Hz的脉冲频率32收发TDMA方式的移动电话的收发电路的900MHz的载波(TDMA载波)31时,217Hz被检波,重叠在常态的声音信号上,能听见噪声。因此,如果能抑制常态、感应的共态电流,就能减少声音输出等的噪声。
图6C表示实施例1和2中的噪声滤波器的衰减特性即频率和衰减量的关系。在移动电话的载波900MHz,共态、常态噪声也受到衰减。因此,能减少与载波900MHz一起检波的脉冲32的频率217Hz的信号,可做到听不到噪声。
如果在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机器的一对信号线上,分别在第一线圈17、第二线圈18连接实施例1和2中的噪声滤波器,则在外加了共态噪声的一对信号线中,能提高共态、常态双方的阻抗,能减小信号。因此,例如在作为一对信号线的音频线中,能减小可闻噪声。
(实施例3)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该滤波器具有:第一绝缘体层121、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层121的上表面上的漩涡状的第一导体127、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层121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导体127几乎并行的漩涡状的第二导体128。第二导体128和第一导体127形成两条漩涡。
该滤波器还具有:设置在第一绝缘体层121的上部并夹着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的第二绝缘体层122;设置在第二绝缘体层122上,在内部填充了导电材料的通路孔131a和131b;在第二绝缘体层122的上表面上设置的漩涡状的导体即第三导体129;设置为与在第二绝缘体层122的上表面上设置的第三导体129几乎并行的漩涡状的导体即第四导体130。第四导体130与第三导体形成两条漩涡。第三导体129通过通路孔131a与第一导体127连接,第四导体130与通过通路孔131b与第二导体128电连接。可以通过印刷法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体127~130,但是如果通过电镀方法形成,则能以高的尺寸精度形成细密的漩涡形状。
第二绝缘体层122具有比第一绝缘体层121及第三绝缘体层123还低的导磁率。
图8是实施例3的噪声滤波器的立体图。噪声滤波器133具有4个外部电极,这些电极分别电连接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导体127~130的一个。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形成漩涡状,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配置为几乎平行,第三导体129和第四导体130配置为几乎平行。据此,能缩短设置在一个绝缘体层上的漩涡状的各导体间的距离,通过使一层的磁路为漩涡状,能使导体变长。因此,由各导体产生并且彼此影响的磁场增强,能增大共态成分的阻抗。并且,具有通路孔131的第二绝缘体层122的导磁率是其他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以下。即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的导体间、第三导体129和第四导体130的导体间夹着低导磁率的第二绝缘体层122。因此,能进一步加强这些导体中产生的磁场,能有效地抑制共态噪声。
通过降低隔着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配置的第一绝缘体层121和第三绝缘体层123的导磁率,可以取得进一步的噪声抑制效果。
如图8所示,各绝缘体层和低导磁率的绝缘体层可以一体烧结取得。低导磁率的绝缘体层的第二绝缘体层可以使用Ni-Zn-Cu-Co类铁氧体。如果对绝缘体层122使用非磁性体,就能取得进一步的噪声抑制效果,作为这种材料,适合为镁橄榄石类玻璃、氧化铝玻璃类绝缘材料、Zn-Cu类铁氧体。
(实施例4)
图9是实施例4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滤波器的第一绝缘体层的俯视图。第二绝缘体层122的导磁率具有与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相同的导磁率。例如,在由蒸镀法形成的第一、第二导体127、128之间、同样形成的第三、第四导体129、130件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了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4。绝缘体124的导磁率比该导体的上下表面的绝缘体层121~123的导磁率低。对于与实施例3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省略了对它的说明。
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形成漩涡状,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配置为几乎平行,第三导体129和第四导体130配置为几乎平行。据此,能缩短设置在一个绝缘体层上的漩涡状的各导体间的距离。通过采用漩涡状,能使一层的磁路变长,据此,由各导体产生并且彼此影响的磁场增强,能增大共态成分的阻抗。并且,通过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的导体间、第三导体129和第四导体130的导体间夹着的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4,能进一步加强这些导体中产生的磁场,能有效地抑制共态噪声。
通过降低隔着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配置的第一绝缘体层121和第三绝缘体层123的导磁率,取得了进一步的噪声抑制效果。
作为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4的材料,通过使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材料,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
图11是实施例5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二绝缘体层122的导磁率与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的导磁率相同。覆盖例如通过印刷法形成的第一、第二导体127、128、与所述同样形成的第三、第四导体129、130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了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5。绝缘体125的导磁率比其他绝缘体层121~123的导磁率低。对于与实施例3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省略了对它的说明。
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形成漩涡状,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配置为几乎平行,第三导体129和第四导体130配置为几乎平行。据此,能缩短设置在一个绝缘体层上的漩涡状的各导体间的距离。通过采用漩涡状,能使一层的磁路变长,据此,由各导体产生并且彼此影响的磁场增强,能增大共态成分的阻抗。并且,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5比其他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低。通过第一导体127和第二导体128的导体间、第三导体129和第四导体130的导体间夹着的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5,能进一步加强这些导体中产生的磁场,能有效地抑制共态噪声。
通过降低隔着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配置的第一绝缘体层121和第三绝缘体层123的导磁率,取得了进一步的噪声抑制效果。
作为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5的材料,通过使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材料,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6)
图12是实施例6的噪声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二绝缘体层122的导磁率与第一绝缘体层121、第三绝缘体层123相同。在通过例如电镀法形成的第二导体128和第三导体129之间设置了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6,绝缘体126具有比其他绝缘体层121~123低的导磁率。对于与实施例3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符号,省略了对它的说明。
至少第二导体128和第三导体129形成漩涡状,能增长一层的磁路。据此,能增大第二导体128和第三导体129产生的磁场,能增大共态成分的阻抗。并且,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6比其他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低,所以通过用第二导体128和第三导体129夹着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6,能在增强磁场的方向相对配置。据此,能进一步增强磁场,能有效抑制共态噪声。
通过降低隔着第一导体127~第四导体130配置的第一绝缘体层121和第三绝缘体层123的导磁率,取得了进一步的噪声抑制效果。作为低导磁率的绝缘体126的材料,通过使用与实施例3同样的材料,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噪声滤波器中,能使配置在同一磁性体薄板上的彼此影响的第一内部导体和第二内部导体变长。通过包含多个具有这样的内部导体的磁性体薄板,使彼此影响的第一内部导体和第二内部导体进一步变长。据此,取得了能进一步提高对共态噪声的阻抗的滤波器。

Claims (4)

1.一种噪声滤波器,包括:
第一绝缘体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上的第一面上的漩涡状第一和第二导体;
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的上方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对的、具有通路孔的第二绝缘体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所述第一面上,通过所述通路孔分别电连接了所述第一、第二导体的漩涡状的第三和第四导体;
设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导体的上面的第三绝缘体层;以及
分别连接了所述第一~第四导体的端部的外部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导体配置为平行,第三和第四导体配置为平行,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导磁率在所述第一和第三绝缘体层的导磁率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由Ni-Zn-Cu-Co类铁氧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由低导磁率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导磁率材料是镁橄榄石类玻璃、氧化铝玻璃类绝缘材料、Zn-Cu类铁氧体中的一种。
CNB2005100487899A 2001-01-15 2002-01-11 噪声滤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5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06028A JP4682425B2 (ja) 2001-01-15 2001-01-15 ノイズ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のノイズフィルタ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1006028 2001-01-15
JP2001211835 2001-07-1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4163A Division CN1272811C (zh) 2001-01-15 2002-01-11 噪声滤波器和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子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2255A true CN1822255A (zh) 2006-08-23
CN100559520C CN100559520C (zh) 2009-11-11

Family

ID=18873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4878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520C (zh) 2001-01-15 2002-01-11 噪声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82425B2 (zh)
CN (1) CN10055952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6917A (zh) * 2013-03-06 2014-09-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感器
CN104766694A (zh) * 2014-01-07 2015-07-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和其上安装有线圈组件的板
CN105990009A (zh) * 2014-09-16 2016-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CN105990008A (zh) * 2014-09-16 2016-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CN104681233B (zh) * 2013-11-28 2017-04-12 卓英社有限公司 高频层叠型共模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4834A (ja) * 2003-07-22 2005-02-1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積層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03209A (ja) * 2005-04-21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4830531B2 (ja) * 2006-02-22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2012169410A (ja) * 2011-02-14 2012-09-06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コイル部品
KR101408505B1 (ko) * 2012-11-07 2014-06-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커먼 모드 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88472B2 (ja) * 2015-07-24 2018-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平衡不平衡変換器
KR20170106805A (ko) * 2016-03-14 2017-09-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부품
JP2023109293A (ja) * 2022-01-27 2023-08-0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9494B2 (ja) * 1990-01-17 2000-01-17 毅 池田 積層型lc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59787B2 (ja) * 1990-01-20 1999-10-06 毅 池田 積層型lc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35919A (ja) * 1999-02-15 2000-08-29 Tokin Corp 積層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素子
JP3680627B2 (ja) * 1999-04-27 2005-08-1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
US6384705B1 (en) * 1999-12-30 2002-05-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layer-type chip common mode filte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6917A (zh) * 2013-03-06 2014-09-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感器
CN104681233B (zh) * 2013-11-28 2017-04-12 卓英社有限公司 高频层叠型共模滤波器
CN104766694A (zh) * 2014-01-07 2015-07-0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和其上安装有线圈组件的板
CN104766694B (zh) * 2014-01-07 2018-07-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组件和其上安装有线圈组件的板
CN105990009A (zh) * 2014-09-16 2016-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CN105990008A (zh) * 2014-09-16 2016-10-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US10056183B2 (en) 2014-09-16 2018-08-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board having the same
CN105990008B (zh) * 2014-09-16 2018-11-0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CN105990009B (zh) * 2014-09-16 2019-10-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217031A (ja) 2002-08-02
JP4682425B2 (ja) 2011-05-11
CN100559520C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2811C (zh) 噪声滤波器和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子机器
CN1161880C (zh) 电感电容滤波器
KR101952859B1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231928C (zh) 共态扼流圈阵列
CN109524213B (zh) 电感器
KR101539879B1 (ko) 칩 전자부품
JP2012256757A (ja) Lc複合部品及びlc複合部品の実装構造
CN1822255A (zh) 噪声滤波器
US20170133142A1 (en)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JP2008117990A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2009231307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08206087B (zh) 电感器及其贴装基板
JP2012195332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1176165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00346428C (zh) 电感元件及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KR102396598B1 (ko) 코일 부품
JP2005166791A (ja) 積層チップ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KR20180006262A (ko) 코일 부품
JP4720216B2 (ja) 積層型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KR101334653B1 (ko) 복합 자성 코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6294723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6157897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0268261A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9099698A (ja)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JP2006351954A (ja) 積層型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1